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2-29 13:18:02 | 浏览次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要求: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贪婪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焦急敬重翻箱倒柜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诈贪婪值剑逼辉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

  “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敬重宝剑贪婪迫不及待

  奸诈接济假装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磁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婪( )辉( )箱( )值( )

  梦( )挥( )霜( )直( )

  2.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基本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3月26日

  复习导入

  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板书:富兰克林解开)

  1、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复习上一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2、背诵老师引读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2、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4、与老师进行*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运用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本领

  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进行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理解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教师收集到了一段动画,请同学们看仔细了,或许可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又知道了什么?

  4、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相机讨论、指导朗读。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

  6、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7、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1、学生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有关语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记号。

  2、观看动画,理解课文。

  3、讨论理解同学当中不理解的地方,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富兰克林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对照图片练习复述课文。

  学习这一重点小节,以读懂课文、朗读课文、体会思想、复述课文贯穿,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复述是课文后的要求,即是编者的意图,一改通过文字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而是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并辅之以多幅图片指导学生复述。

  学习第5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板书:证实推测)

  2、联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相机板书:震惊世界)

  1、知道实验的结论。

  2、说说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

  通过想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风筝实验”对当时影响以及富兰克林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

  1、齐读第6自然段。

  2、说说避雷针的作用。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富兰克林在科学上的不懈精神。对照板书总结课文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

  3、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和其它发明创造。

  2、课外完成作业。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解 开 风筝实验 证实推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举手之劳、儒雅、沉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例举1、2件生活中“举手之劳”给人们带来方便与欢乐的事。

  1、理解“儒雅、沉吟”等词语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1、板书:关门

  关门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动作,我们可以在这个词语前加上哪些形容词?

  2、不同的形容词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5课的课题就是《轻点关门》。板书:轻点

  “轻点”体现出的是邻里间感人的真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说明:

  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定下课文的基调,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

  2、学生交流,理清层次。

  板书:搬进新居不久

  接下来的日子

  一年以后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这三部分内容分别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搬进新居不久,一楼的李先生夫妇登门请求我们出入单元防盗门时轻点关门,因为他们的父亲心脏不好受不了重响。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楼里的人们都是轻手轻脚地关门,原来大家都受了李先生夫妇的拜托。一年以后,这对夫妇又受老父亲临终嘱托挨家挨户给邻居们叩头、鞠躬,感谢多年来大家对他们父亲的照顾。我为此感慨万分。

  说明: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可分成三部分。。初读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知道文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事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习课文,品读词句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3节)

  1、轻声读第1-3节,摁响门铃的这对中年夫妇给作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板书:儒雅

  (1)读这个词语。

  (2)说说“儒雅”的意思。(举止优雅,知书达理的样子。)

  3、从文中对这对夫妇言行举止的描写上来看,他们确实举止优雅,知书达理。请你找到相关的句子,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

  4、学生交流学习。

  (1)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说,他姓李,是一楼的住户,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

  ·李先生是怎么说的呢?请你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他的话。

  (2)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

  ·从“连忙、请、帮忙”等词语中,看出李先生言行中的儒雅。

  ·指导读句。

  (3)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他的眼里为何有歉意?(他们为自家的事给邻居添了麻烦而不安)

  他感到不安,所以——静静地看着我们,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的答复。

  ·指导读句,读出抱歉的语气。

  ·一次轻点开门容易,但是天天如此,时时做到就有困难,我——沉吟了片刻。

  理解“沉吟”。(注意“吟”的右边是“今”)

  (4)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爷子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适度的活动。”

  听了李太太的解释,我是怎么想的?

  板书:孝敬老人 感动

  “我”被夫妇俩孝敬长辈,知书达礼的儒雅品行和诚恳的请求打动了。

  (5)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理解“千恩万谢”,体会他们对邻居的感激,一谢再谢,知书达理。

  5、师生分角色朗读第1-3节。

  说明:

  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具体的语言刻画了一对孝敬长辈、知书达理的中年夫妇形象。理解、品味这些语言是这一教学环节的重点。教学时,着重抓住理解“儒雅”一词展开,通过找句子,抓词语,让学生不仅学会读文,还学会分析,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悟,说出其内涵。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4节)

  1、引读第4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生读)这一切都是受——(生读)

  板书:拜托邻居

  2、邻居们应李先生的拜托轻点关门,让我感受到了——(邻居间的关爱、体谅……)

  板书: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5-6节)

  1、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妻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交谈之后,我不禁感慨:

  “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

  ·指名读句子。

  ·理解“举手之劳”。

  ·句中“如此大的感激”指的是什么?

  出示句子: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妻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读句子。此时此刻,李先生夫妇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感恩他人

  2、李先生受父亲之托,向邻居表达感恩之情。李老先生的交待是——

  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

  ·大家这些年的照顾就是——轻点关门。

  ·表达感谢的方式是——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

  所以当李先生夫妻见到我们时——(生再读句子)。

  ·当李先生夫妻来到年纪大的邻居家时,会怎样做呢?请你发挥想像,具体描述一下他们的言行。

  3、这份感情如此之大,李先生是挨家挨户登门道谢,见到——(生读: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在我心中——(生读: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

  李先生夫妇的致谢令作者感慨万分。板书:感慨

  4、作者也由此想到——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别人行善”指的是“轻点关门”,“为自己储蓄幸福”就是得到别人的感谢。

  ·齐读句子。

  说明:

  课文揭示的道理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和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同时创设情景,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这样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板书。

  师:在搬进新居的一年间,作者从轻点关门这个简单的举动中感动于李先生夫妇对老人的孝敬,感受到邻里间彼此关心的真情,更感慨于——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2、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说哪些“举手之劳”的事既为别人行善,又为自己储蓄幸福。

  附板书:

  *25轻点关门

  李先生夫妇 我

  搬进新居不久 孝敬老人 感动

  接下来的日子 拜托邻居 感受

  一年以后 感恩他人 感慨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材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表达的艺术”为专题来编排课文的。本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其中《杨氏之子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学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的回击另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学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了解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三”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三”也是紧紧围绕语言表达的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并积累精妙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读书,感*妙语言的魅力和表达艺术。

  3、通过学习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引导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2、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在学习中积累优美语言。

  预计课时

  《杨氏之子》1课时 《晏子使楚》2课时

  《半截蜡烛》1课时 《打电话》1课时

  《口语交际三》1课时 《习作三》2课时

  《回顾·拓展三》1课时 共计9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切入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阅读切入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课时安排:1

  板书设计:24、企盼世界和*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企盼世界和*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覆盖着*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驻丹麦*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田忌第二次赛马的真正原因,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同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播放田忌进行两次赛马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找出第二次获胜的原因。同时,片中人物的表情和语气也能为学生分析人物做以铺垫,并为他们的表演助一臂之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读了课题,你推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三个问题自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交流自读成果,串联问题答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通过以疑导读的方法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并完成初读任务。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1、课文哪部分写田忌初赛失败?哪部分写田忌再赛胜利?哪一部分写了由败“转”胜的过程?

  2、参考“转败为胜”这一成语,用自然段归纳法理清叙述顺序。

  进一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初步感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过程。同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三、亲自演示讲解,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

  1、自读课文,说说两次赛马的情况。

  2、用已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板演并讲述过程。

  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先借助多媒体动画的神奇效果,再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演示讲述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深刻印象。

  四、深读课文,研究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1、什么叫“转败为胜”?看着这个板书,你想问什么?

  (还是同样的马、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2、研读第一次赛马以后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心理状态。

  (1)指导学法:

  一划(表现人物心理的词句)

  二研(这些词句对表达人物心理的特定含义)

  三读(这些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

  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突破难点,升华感悟。

  (2)范例引读,明确研读方法与目标。表面上是马的竞赛,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中,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语气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3)自己研读。

  (4)交流感悟。

  *学生的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段,品个够,议个透,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浅、或深、或对、或错,只要是在思考,只要敢说,都应该鼓励,从而激活课堂。

  3、讨论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第二次比赛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随机板书:马快不了多少

  仔细观察

  孙膑齐威王傲慢、轻敌

  ↓

  认真思考分析

  4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础训练。在读中内化课文语言,增强学生语感,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同时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

  五、分角度演练并评议,深化认识。

  1指导合作表演课本剧。

  为学生提供进行语文实践训练的*台,让学生自主创造发挥,训练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

  2在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简要板书)

  二、复述比赛的过程,特别注意重要的细节和人物(巩固上节所学内容)?

  1、你是田忌,你输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

  2、你是齐威王,你赢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还想说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垂头丧气、得意洋洋、轻蔑”等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指导识字写字、积累。

  1、这些词语如此准确的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我们来写一写。

  2、指导写“垂头丧气、得意洋洋”。

  3、特别指导写“蔑”“赢”(反义词是:板书“输”)。

  4、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好词,让我们来积累吧。

  课件出示课后积累中的十个词语,指导理解、朗读。

  5、抄写积累。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落实基础知识,促进有效积累。

  四、选择性练习(写一写)。

  1、设想这场赛马将电视现场直播,请你当节目主持人,写一段解说词。

  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

  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不同的训练项目提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作业: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故事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拓展延伸语文学习内容,将学生引入更加广阔的语文世界。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课文简介】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俺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俺”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链接】

  1、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原名萨缪尔·克里斯曼。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王子与贫儿》《哈里贝利·芬历险记》等。

  2、威尼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威尼斯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著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水城同样闻名于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次为依据给课文分段。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学习重点提示】

  1、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直观语言,借助书中插图,丰富同学感性认知,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同学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首先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同学看书中插图,以此来丰富同学的感性认知,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俺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观赏吗?那现在俺们就动身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书:

  26、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

  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船梢、簇拥、哗笑、残破、耸立、停泊、威尼斯、支配自如。

  3、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

  2、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梢”换偏旁记忆。

  艇:与“挺、庭、蜓、”换偏旁记忆。

  3、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艇、艄、舱、姆、祷、雇)的意思。

  4、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局部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耸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寂静: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支配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指名读课文: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作业

  1、誊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考虑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

  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

  3、默读考虑: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考虑:

  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

  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样子奇特、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⑴ 小艇的样子奇特。

  ⑵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并列关系(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假如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

  (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俺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考虑: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 )”标出。

  3、讨论学习,明确:

  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支配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

  投影显示:

  ⑴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⑵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⑶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⑴ 人们:

  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 去:做生意﹑郊游﹑教堂﹑看戏﹑回家。

  ⑵ 关系:

  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烘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整个城市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

  3、归纳段意,想:

  小艇在哪些方面为人们起了重要作用?

  (段意: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

  五、总结全文

  1、快速浏览课文,考虑:

  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

  重要的交通工具

  2、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3、小结:

  细心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俺们今后写作文也要做到这些,才干把作文写好。

  六、作业

  1、誊写词语并复习。

  2、朗读课文,背诵并誊写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完成书后练习。

  3、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

  1、指名分读课文:

  回忆如何给课文分段,说出第二﹑四段的段意。

  2、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自由背第四自然段→二人互背→指名背→齐背。

  4、完成按原文填空: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 ),在( )的时候,他( )。俺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 )。俺们的眼睛( ),不知( )。

  5、听写词语。

  二、完成书后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前进 笔直──弯曲 散开──聚集 静寂──喧闹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XXX最讲卫生”或“XXX行动最敏捷”为重点句,练习写一段话。

  要求:

  围绕重点句,从几个方面写具体。

  例:

  在家里穿衣服“XXX最讲卫生”在学校怎么做或吃饭在公共场所洗澡学习时“XXX行动最敏捷”游戏时 劳动时。

  3、完成语训的有关习题。

  三、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读音:

  艄( ) 矗( ) 残( ) 拐( )

  2、判断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尼( ) 具( ) 矗( ) 残( ) 斯( )

  3、组词:

  尼( ) 嘶( ) 货( ) 艄( ) 县( ) 残( )

  泥( ) 斯( ) 华( ) 梢( ) 具( ) 线(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 笔直── 散开── 静寂──

  5、填空并完成练习: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 ),在( )的时候,他( )。俺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 )。俺们的眼睛( ),不知( )。

  6、用“●●●”标出这段话的重点句。

  7、分层并说出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1、完成本课有关作业。

  2、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法:创设情景,以读促讲。

  (二)学法: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畅谈陆游。

  1.(出示课件,激情导入)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想到金兵蹂躏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2.同学们,关于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陆游简介,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关于陆游,我们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倾听他感人的心声,感悟她伟大的人格。(课件出示全诗,齐读诗题目,指明说题目意思。)

  (二)、研读《示儿》,感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初步体会诗人悲凉心境。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诗的前两句。

  (1)借助文中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的前两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并找出诗人悲伤的原因。(板书:悲不见九州同)

  (3)体验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4、指导朗读。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诗人一辈子都在期盼祖国的统一,如今,他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他心中还有那么多的遗憾,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心愿,那你在朗读的时候,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指导学生朗读)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诗的后两句。

  (1)导入:(出示课件)出示诗人临终绝笔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此时的陆游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意境。)

  (2)回忆总结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的后两句。

  (3)汇报交流。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北定中原日)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同学们,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诉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的时候一定要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爱国)

  三、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创设情景(点击进入课件):假如你就是陆游的儿子,看到躺到病榻上生命垂危的父亲,听到父亲发自肺腑的叮咛,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放飞想象,展开讨论并指名说一说。

  3、总结:假如陆游能听到你们的发言,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课外拓展。

  1、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2、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3、根据你对本节课的学习,放飞想象,对该诗进行扩写。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扩展1)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 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 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 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品读体验: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 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 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6、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巩固延伸:

  阅读《水浒传》。

  课时作业

  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唉下冈来

  豪放勇武无所畏惧

  教学反思: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抓住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神话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

  3.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感知

  四、再读感悟

  (一)重点研读

  (二)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展示资料,交流感悟

  五、总结回顾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张骞是什么时间出使西域?分别是什么目的?

  3.*有哪些商品及技术传入欧洲?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4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 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 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 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品读体验: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 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 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6、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巩固延伸:

  阅读《水浒传》。

  课时作业

  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唉下冈来

  豪放勇武无所畏惧

  教学反思: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抓住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神话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 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 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 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品读体验: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 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 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6、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巩固延伸:

  阅读《水浒传》。

  课时作业

  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唉下冈来

  豪放勇武无所畏惧

  教学反思: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抓住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神话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合作交流

  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三、品读体验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性格:

  神志:聪明

  动作: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巩固延伸

  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课堂练习

  1.说说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与象共舞

  不慌不忙

  聪明有趣善于表演

  人象共舞

  人——————和谐相处—————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独立完成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和搜集资料,了解到有关泰国风情,增长了知识。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教学流程:

  习作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8

  学习目的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教学课时

  3课时

  A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1.揭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4.导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们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讨论: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小组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2)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那晏子又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说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

  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练成了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较量:

  1.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A.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B.这段话隐含了什么意思?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2.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品味晏子的话,体会语言的艺术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旁边。

  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

  2.过渡:我想仅仅读一读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晏子语言的魅力,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所在。

  3.交流、品味:

  (1)同学们,刚刚大家在小组内体会地非常充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体会。

  (2)讨论:你们觉得这三次交锋的场面能打乱顺序吗?为什么不能?

  那我们就以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分享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吧。

  (3)点评:

  第一次: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欲擒故纵——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三次: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三、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尝试份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我想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一定会给他开一个庆功宴。请你想一想,晏子获胜的法宝究竟是什么?

  (1)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称它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2.拓展:

  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个尖刻的评论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

  五、作业: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三、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

  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扩展2)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词语超市】

  对“读一读,记一记”的学习,应该将重点放在读音上。这些词含有本单元的会认字,“澎湃”“眼眶”等字音*时学生容易出错,要重点练习。可以采用自己读、找学生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训练。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具体把握以下几点:1.词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查词典,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会。2.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3.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4.由学生自由选词造句。

  【金钥匙】

  这一段文字实际上是阅读、写作的一个小窍门,从肯定、否定两方面去说明同一个问题效果会更好。可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读这段文字,弄懂它的意思后,教师提问: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文章从肯定方面怎么去说明的,从否定方面又是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举例,看是否真正弄懂了。

  【语文故事】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沿街乞讨,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一上午他都没有要到一分钱。诗人让·彼浩勒看到后,在他的牌子上加“春天来了,可是”这几个字后老人便讨到了钱。小故事充分表现了语言的魅力,虽然只加了短短几个字,但看起来更易引发了人们的同情心。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读书,看看究竟语言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先在小组交流讨论,再指名阐述观点。

  【自主阅读】

  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名作《猫》。文中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儿,既贪玩儿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几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小猫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儿;二是稍大一点儿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其次是老舍先生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认真真地读,用心品味,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还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语文生活】

  本单元语文生活安排的是写一种喜爱的植物或动物。小孩子通常比较喜爱动植物,因此这项习作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但要写好并不容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1.课前布置,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植物要注意观察其样子、颜色、习性、用处等,不懂的可以询问家长或查找资料。动物主要观察外形、性格特点、与人的关系等。

  2.用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提出写作要求之后当堂写。教师选出优秀的习作读给大家听,以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一、教材分析

  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组课文描写的内容不仅有景有物,还包括人物的活动,在描写风情时,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本组精读课文注重朗读和感情的投入1、关注朗读。朗读教学建议(读有要求,读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人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4、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2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15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材简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善于抓住草原环境的特点和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精炼,行文流畅,作家想象丰富,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教学设想】

  1、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再创造。语文课上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将文中之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对于《草原》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语的精妙,积累它的语言。为此,在教学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找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并结合一定的意境,通过评读、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把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充分体会草原风光的美。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

  2、《草原》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蒙族人发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虽然有的同学以前通过电视也了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但文所写的事情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所以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体会出蒙汉的情深。在处理这一环节才时,可自制CAI课件,向学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含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地为牢”。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在教学《草原》第二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助自学完成。在全班交流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可以读你想读的句子;可以向大家介绍民族风情;可以谈谈自己读了某些句子后的体会;还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或点评。这种做法。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改要求,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查阅资料,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领悟文章的情感。采用背诵、摘抄、仿写等方式积累语言并加强运用。本课教学还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求异思维。基于以上想法,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从中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并积累一定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入情人境,学习语言;启导点拨,叙谈见解。

  【课前准备】

  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课内外搜集、查找资料了解草原的有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查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释疑存疑,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自学,我们对内蒙草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们想去大草原看看吗?

  2、CAI课件播放草原风光,欣赏后导说:“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辽阔美丽

  (在上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演示课件力求做到通过由文入图,发散思维,激趣导说。

  采用课件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和衔接。)

  3、导题:

  今天,我们就随大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上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启由读课文,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⑴自主发表见解。

  ⑵导读: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⑶评读。

  2、大家都想读吗?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先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

  以下节选句例的顺序随学生的回答而定:

  ⑴*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点拨:

  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试着想一想。

  出示画面:

  你们想的和画面上画的一样吗?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朗读句子,展现画面,引导学生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导: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草原真的很美。(同时出示画面)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愿意听吗?(师读)我读得怎么样?(生评)相信你读得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试一试好吗?

  (该处采用了师读生评的形式,师生合作,学生读的兴致将会大大增强。)

  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点拨: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老舍先生的身边,面对如此辽阔美丽的草原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主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其中了。我真想低吟一首小诗,来表达我满心的愉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想吟诗吗?可以现编,想好了就坐在位子上低吟。谁想念给大家听?可以站起来试一试。

  (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实践,一导圈点,自读自语,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二导思维,制作电脑课件,把课文语言变成生动画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三导迁移,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即兴低吟小诗,发表独立见解,并互相补充,臻于完善。)

  3、指导朗读、背诵:

  ⑴引读:

  下面,咱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把草原的美充分展示出来。

  课件出示文字内容并配乐。

  ⑵引背: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就把它背出来;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⑶大屏幕上出示提示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师导:

  一碧千里、翠*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那么这里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呢?让我们再入草原去感受一下。

  ⑴课件播放蒙族人民接待客人的情景(配有解说词)。

  ⑵结合学生自主发言,板书:

  热情好客

  2、小组学习:

  提出要求:

  下面是小组学习的时间,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

  课件提示自学内容:

  1、读读你想读的句子。

  2、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做做简要批注。

  3、介绍民族风情。

  3、全班交流。

  (该环节设计,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通播放画面、指导朗读和泛谈体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了时间,忘记了太阳已尼偏西了。他们谁也不肯走,谁也不愿走,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同时出示画面(该画面为夕阳西下,蒙*民告别的情景)。

  是啊!大草原景美,人更美,此时此刻,我真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我的心情。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唱吗?

  师生齐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原遍地花……”

  (以师生同虽抒发感情的形式结束,使学生体会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化。)

  四、自选练习

  1、画草原风光图。

  2、练写(选其一):

  ⑴写几句话赞美大草原。

  ⑵仿写一处景:

  这次,我看到了……

  3、摘抄你喜欢的词句,并适当写些点评。

  五、课外延伸

  搜集、阅读描写草原风光的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的:

  1、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我们筹划活动和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了解书信的写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条理地、具体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确建议,加强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按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的要求,对自己的书信进行认真修改。

  教学重点:

  营造氛围激发活动热情,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活动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渲染氛围。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人,我们深感无比的自豪!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对象。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交流方式: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电话、网络……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展现热闹的策划场面。)

  三、集思广益,开展交往活动。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全班交流各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多姿多彩,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你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都蕴涵着你们的想法和思想。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学生分组交流,最后形成共识,做到“六个一”:

  A.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

  B.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的情况,并表达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写信寄信全要由小伙伴自己独立完成,表达真情实感。当孩子们接到远方朋友的回信时,要提醒他们保持联系,持之以恒,使友谊不断加深,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学习,教给孩子们怎样交友收获大。让孩子们从一封封信件这个小窗口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对方小伙伴们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奋发努力。使孩子们通过信件从对比中找到自身的责任,找到助人的快乐);

  C.给小伙伴送一本好书(将优秀图书送给小伙伴,使少年儿童通过读书、读报更新观念,获取真知,更茁壮成长);

  D.给小伙伴赠送一件当地的土特产品;

  E.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

  F.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讨,课外实践交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与对象: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5年级2班 朱珩尧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小学5年级2班 王笃行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20xx级1班 余楚萌

  甘肃省兰州市实验小学5年级 汤洋

  江苏省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6年级 潘晟威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4年级12班 陈奕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5年级4班 文雯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5年级 张文博

  广东省佛冈县第一小学4年级1班 邓先飞

  ……

  3.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异地的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共筑美好未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建议: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 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 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田忌第二次赛马的真正原因,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同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播放田忌进行两次赛马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找出第二次获胜的原因。同时,片中人物的表情和语气也能为学生分析人物做以铺垫,并为他们的表演助一臂之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读了课题,你推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三个问题自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交流自读成果,串联问题答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通过以疑导读的方法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并完成初读任务。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1、课文哪部分写田忌初赛失败?哪部分写田忌再赛胜利?哪一部分写了由败“转”胜的过程?

  2、参考“转败为胜”这一成语,用自然段归纳法理清叙述顺序。

  进一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初步感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过程。同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三、亲自演示讲解,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

  1、自读课文,说说两次赛马的情况。

  2、用已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板演并讲述过程。

  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先借助多媒体动画的神奇效果,再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演示讲述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深刻印象。

  四、深读课文,研究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1、什么叫“转败为胜”?看着这个板书,你想问什么?

  (还是同样的马、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2、研读第一次赛马以后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心理状态。

  (1)指导学法:

  一划(表现人物心理的词句)

  二研(这些词句对表达人物心理的特定含义)

  三读(这些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

  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突破难点,升华感悟。

  (2)范例引读,明确研读方法与目标。表面上是马的竞赛,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中,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语气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3)自己研读。

  (4)交流感悟。

  *学生的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段,品个够,议个透,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浅、或深、或对、或错,只要是在思考,只要敢说,都应该鼓励,从而激活课堂。

  3、讨论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第二次比赛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随机板书:马快不了多少

  仔细观察

  孙膑齐威王傲慢、轻敌

  ↓

  认真思考分析

  4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础训练。在读中内化课文语言,增强学生语感,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同时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

  五、分角度演练并评议,深化认识。

  1指导合作表演课本剧。

  为学生提供进行语文实践训练的*台,让学生自主创造发挥,训练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

  2在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简要板书)

  二、复述比赛的过程,特别注意重要的细节和人物(巩固上节所学内容)?

  1、你是田忌,你输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

  2、你是齐威王,你赢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还想说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垂头丧气、得意洋洋、轻蔑”等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指导识字写字、积累。

  1、这些词语如此准确的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我们来写一写。

  2、指导写“垂头丧气、得意洋洋”。

  3、特别指导写“蔑”“赢”(反义词是:板书“输”)。

  4、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好词,让我们来积累吧。

  课件出示课后积累中的十个词语,指导理解、朗读。

  5、抄写积累。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落实基础知识,促进有效积累。

  四、选择性练习(写一写)。

  1、设想这场赛马将电视现场直播,请你当节目主持人,写一段解说词。

  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

  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不同的训练项目提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作业: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故事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拓展延伸语文学习内容,将学生引入更加广阔的语文世界。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琥珀》课文原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琥珀》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这节课,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又使学生重温了一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形成琥珀的条件,及它的价值。然后确定学具分配情况,分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在让学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况后,让学生进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出本组的实施方案。这样整课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将设计模具的任务布置为作业。

  怎么制作是本课关键,学生虽然有先前的制作基础,但是也不能疏忽,为此在第二课时上,用自学比较的方法学习制作方法,在学生通过对比后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制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制作。最后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展评,使同学间能有促动的作用,并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创造热情。

  本课结束后,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并听取了校长及主任的指导后,深感还存有太多的不足。如每节课的上下连接在课前就应准备好,每节课要做什么,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做得还不是很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让应该以实践为主,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做,这是本课程的核心。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若把作业制作模具安排在课内进行效果会更好。总而言之,就是在备课上所下的功夫还不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解题)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⑵指名朗读。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打虎: 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老虎:一扑 一掀 一剪 武松:闪在青石旁 闪在大虫背后 又闪在一边)

  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倔强豪放)

  4.教师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打虎和喝酒两个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强豪放与英勇无畏。除了这些,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上冈,下冈),它们与表现文章中心有关吗?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1)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6、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可以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实践创新作业: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钻狗洞下等人押强盗晏子

  (失败) (胜利)

  狗国 下等国生盗之国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扩展3)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诗意的多解性

  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山水诗是*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一、文学常识

  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二、读

  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诗人时任滁州刺史。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因此,常有归隐之心。

  四、赏析

  1。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2。怜: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 ——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

  3。深树:树阴深处。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 ——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

  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 ——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由它裹挟而来。这样写就形象地表现了春潮的速度与力量。

  7。这句诗中的“晚”字点出了作者独游西涧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西涧环境的幽静感。

  8。野:野外,郊外。渡:渡口。自:自在,随意。横:成横状,横着。最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图? ——最后这一句诗,用“野”“无人”,写出了一片荒凉之意。系在岸边的渡船上也没有人影,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横斜的情景,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自”字,舟“自”横,幽草又何尝不是“自”生,黄鹂鸟又何尝不是“自”鸣,春水又何尝不是“自”来?诗歌尤其诗的最后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如那叶任意横斜的小船)的意趣。

  9。意境:境,就是环境,意,就是情感。诗人通过描写环境(景物),来表达一种思想情感,这种带有浓郁的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境”,就叫“意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读了这首诗,我们的心头是不是涌起了阵阵凉意?国为它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意境,表达诗人的凄凉、孤独、寂寞之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了这句诗,你是不是感觉胸怀无限开阔?因为它为我们营造了壮阔豪迈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席卷宇宙的雄心壮志。

  10。诗意:有争议。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诗人对唐朝中期的政治腐败非常不满,但又无力改革,因为官职太小。他觉得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这正像那只在春潮中横斜的小船:按说春潮来临,渡口的船只应忙碌起来,但因这只船在郊外,无人摆渡,闲置起来。诗人自己虽任刺史,但也因官职小,无所作为,因此,诗中蕴含着诗人不在其们不得其用的忧伤。

  11。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他在幽闲地漫步在西涧边上,虽然春雨袭来,他仍然不慌不忙。草自生,鸟自鸣,雨自下,水自流,舟自横,人——诗人,自在。但是,在这自由在外表下,我们看到了一颗为国事而忧伤的心。

  小结:

  写作特色

  1。写景如画,闲远疏淡,清丽幽美,意境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第一课时

  一、导课今天我们自学一课文,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认真。

  二、自学课文《乐山龙舟会》投影出示要求:

  1.自学生字,读通、读熟课文

  2.同位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

  3.在小组内交流读懂和没读懂的问题

  4.体会“乐山龙舟会”进行交流

  5.体会课文的特点,集体交流

  读准音:旌 弋 黠 乍 解释;游弋

  高亢

  围剿

  千顷水面琉璃滑,百艘龙舟竞争先

  这句话写出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一时间,呈现出一派光的天地、色的世界因为晚上彩船上会亮起无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日光灯,他们交相辉映、与水中得倒影连成一片,在探照灯的扫射下,仿佛是一条闪动着的五彩的银河

  指名说泛指在水中游动声音高而洪亮包围起来剿灭辽阔的水面如同玻璃一样光滑剔透,上百艘龙舟争先恐后勇夺冠军。

  三、美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乐山龙舟会》这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活动?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乐山龙舟会》一课,你们还记得这文章写了什么事吗?哪一位同学能来概括乐山龙舟会这个故事的盛况?

  二、检查认读字词及朗读课文。

  三、重点理解词句。

  1、投影片出示本课词句: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资 弦 弋 蛟 倾

  姿 炫 戈 狡 顷

  3、理解句子意思绿杨夹岸水*铺各色各状造型的“蛟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

  四、交流

  所查资料哪几个民族举行赛龙舟?人们为什么要举办“赛龙舟”活动?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从盛开的油菜花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遍地金黄”指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课件出示油菜花遍地盛开的图片,简介油菜花。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词义。

  蜷缩:蜷曲而收缩。

  沮丧:灰心失望。

  绽:裂开。

  豁亮:宽敞明亮。

  阴晦:昏暗,阴冷。

  酣畅:畅快。

  恍觉:不真切,不清楚。

  乍:忽然。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

  三、自主阅读,感悟体验

  第一部分(1-2)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前日忽然放晴,心也跟着晴了。

  前一个“晴”,指晴天,天空没云或云很少;后一个“晴”,指心情变轻松。

  3、学生朗读,齐读。

  第二部分(3-4)

  1、自由朗读。

  2、作者看见盛开的用处,是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理解,再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又了不同于以外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

  3、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

  (1)生命中沉睡的信念是指什么?

  教师点拨、归纳。沉睡的信念指的是因为病变使我失去了很多对生活的向往。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第三部分(5-8)

  1、分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作者被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的油菜花陶醉了,恍觉自己变成了什么?

  3、作者还通过那些侧面描写了油菜花?读第6自然段。

  4、出示句子: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

  (1)小组读、区别词义。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句中“阳光”的。

  (2)练读。

  5、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自由朗读感悟。

  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区别词义。想一想,句中的“黄金”指的是什么。

  (2)练读。

  6、朗读全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站起来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温馨提示,总览全文

  2、拓展练习

  五、板书设计

  蓬蓬勃勃 心情轻松

  油菜花开 热爱生活

  黄花满眼 青春活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情况

  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

  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

  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白杨和有关西部边疆的资料,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茫茫的戈壁滩,看看戈壁滩上生长着的白杨。(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 茫茫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抚摸 表白 沉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课内测评:

  1.写近义词:介绍( )抚摸( )分辨( )高大挺秀( )

  2.写反义词:清晰( )动摇( )软弱( )消失( )

  3.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老师点拨白杨三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

  五、学生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白杨有了哪些认识呢?请谈一谈。

  板书设计:

  3、白杨

  高大挺秀 繁茂 生命力强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一、教材分析

  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组课文描写的内容不仅有景有物,还包括人物的活动,在描写风情时,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本组精读课文注重朗读和感情的投入1、关注朗读。朗读教学建议(读有要求,读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人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4、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2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15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琥珀》课文原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琥珀》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这节课,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又使学生重温了一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形成琥珀的条件,及它的价值。然后确定学具分配情况,分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在让学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况后,让学生进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出本组的实施方案。这样整课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将设计模具的任务布置为作业。

  怎么制作是本课关键,学生虽然有先前的制作基础,但是也不能疏忽,为此在第二课时上,用自学比较的方法学习制作方法,在学生通过对比后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制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制作。最后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展评,使同学间能有促动的作用,并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创造热情。

  本课结束后,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并听取了校长及主任的指导后,深感还存有太多的不足。如每节课的上下连接在课前就应准备好,每节课要做什么,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做得还不是很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让应该以实践为主,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做,这是本课程的核心。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若把作业制作模具安排在课内进行效果会更好。总而言之,就是在备课上所下的功夫还不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或者从电视上,你们一定听过这个词“活见鬼”。板书课题,齐读。我们一起来讨论在生活中哪些情境下人们可能会用上这个口头禅。

  过渡:其实啊,这三个字就出自一则小笑话,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1)指名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字音、词语。

  (3)师范读课文,读出停顿。

  标注停顿的课文。

  (4)学生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进行反馈。

  2.借助译文,了解大意。

  三、品味文言。

  1.过渡:文章的大意弄懂了,我们来个对读。我读,你们对应读出文言文。

  2.思考:通过和文言文的对读,你们有什么发现?(语言简练)

  3.生齐读古文

  4.对照译文,理解字词。

  四、深入研读

  1.用横线画出文中可笑之处。

  学生反馈

  2.重点理解句子: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指名读文,想象第一个闯入者是什么样?

  过渡:这第一个呀,还算说得过去,最逗的就是第二个闯入者,想象一下,他又是什么样儿呢?

  3.引读: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做糕的人刚刚起来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指名读(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我们这些读者又是何等的幸运,在作者的文字间目睹了这样的画面──再读。

  4.两个人都看到了对方的狼狈相,于是──(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两个人在大笑,难道他们仅仅在笑对方此时的狼狈吗?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两个人的经历。

  生自由读古文前半部分

  5.想象二人为何都说遇见了鬼呢?分别以赴饮者和投伞下者的口吻来说说,分析他们各自的心理,完成以下问答:

  走了那么久,对方却不说话,赴饮者心生疑虑,他在想……

  于是他用脚撩试对方,却没有碰着,心就开始慌了,他想……

  于是,赴饮者……

  投伞下者又是怎样的呢?

  久之,不语,他在想……

  对方以足撩之,他在想……

  对方奋力挤之桥下,他在想……

  当他从河水中挣扎上岸的时候,他在想……

  5.自由朗读古文

  五、总结:

  1.我想问问,文章里到底有没有鬼?(没有)我说有,而且还同时存在两个,谁知道两个鬼藏在哪儿?(……)没错,两个人心中各藏有一个鬼。知道这是什么鬼吗(……)是胆小鬼。

  引读:正是因为有这一幕──(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才有了炊糕者晨起看到的场景──(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引读:正是因为有这一幕──(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才有了令我们读者捧腹的画面──(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2.思考:现在,谁来说说看,二人相识愕然,不觉大笑,仅仅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狼狈吗?

  3.简介作者。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学习目的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教学课时

  3课时

  A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扩展4)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

  教材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表达的艺术”为专题来编排课文的。本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其中《杨氏之子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学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的回击另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学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了解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三”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三”也是紧紧围绕语言表达的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并积累精妙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读书,感*妙语言的魅力和表达艺术。

  3、通过学习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引导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2、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在学习中积累优美语言。

  预计课时

  《杨氏之子》1课时 《晏子使楚》2课时

  《半截蜡烛》1课时 《打电话》1课时

  《口语交际三》1课时 《习作三》2课时

  《回顾·拓展三》1课时 共计9课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4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

  一、教材分析

  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组课文描写的内容不仅有景有物,还包括人物的活动,在描写风情时,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本组精读课文注重朗读和感情的投入1、关注朗读。朗读教学建议(读有要求,读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人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4、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2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15课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6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 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 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 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品读体验: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 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 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6、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巩固延伸:

  阅读《水浒传》。

  课时作业

  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唉下冈来

  豪放勇武无所畏惧

  教学反思: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抓住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神话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7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xx”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8

  一、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把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记下来,作为话题。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交流一周的见闻。

  1、说说自己一周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

  2、先同桌交流,再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1、讨论:这一周中,大家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说说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是:

  (1)把这件事说清楚。

  (2)说出你的看法。

  (3)认真听别人发言,对他有不同看法提出来。

  (4)人人都要发言。

  2、展示:评选哪一组说得比较好。(由学生当评委)

  制定评选方法:

  (1)把事情和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2)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评委点评。

  (三)集体讨论。

  1、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

  2、话题举例:最近,“超级女生”在电视、网络各类媒体中频频出现。许多青少年对此追捧不已,但也有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你如何看待“超级女生”现象?

  子话题:

  (1)喜欢“超级女生”这一节目吗?为什么?(组织自由辩论)

  (2)你喜欢“超级女生”中哪个人?为什么?

  (3)你会参加类似的活动吗?为什么?

  (4)从“超级女生”这个节目中,你想到了什么?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教学准备:

  准备一周的观察日记。

  (二)唤起记忆的小船。

  1、同学们,一个学期转眼已过,开学时还是春赛料梢,如今已是满目夏花。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曾经历过多少事情啊!

  2、老师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和学生经历的小事,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3、看看自己的日记,回忆一学期来发生过的`事情。

  4、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三)让风扬起船帆。

  1、你觉得自己最值得写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

  3、回忆第八单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4、片段训练: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

  (四)能量加油站。

  1、学生出示自己的片断,展示。

  2、读读议议,肯定写得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1)小组互相评改。

  (2)独立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学生自由创作。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二)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语段。

  2、互评互改。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欣赏佳作。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9

  一、教材分析

  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组课文描写的内容不仅有景有物,还包括人物的活动,在描写风情时,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本组精读课文注重朗读和感情的投入1、关注朗读。朗读教学建议(读有要求,读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人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4、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2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15课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扩展5)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四、课后小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2、搭支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准备:

  搭建高塔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有关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物感兴趣、愿意照顾栽种的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繁殖。

  教学难点:

  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一些常见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提出问题: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出示课题)

  4、学生先写下自己了解的知识,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还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

  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

  1、教师用大屏幕展示课文中的五种植物: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还可以展示更多营养繁殖的例子。带领学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个芽,就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鳞茎繁殖。

  2、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

  3、小组讨论后汇报: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代,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克隆)。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

  1、小组交流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繁殖自己喜欢的植物。

  3、小组之间互相参观、评价栽种的效果。

  4、师生共同小结活动。

  课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2、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2、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3、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科学眼光和探究精神了解发现我们大自然中的矿物。

  教学重点:

  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教学准备:

  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要求: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你知道哪些矿物?”

  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二课时

  (一)观察研究矿物的特征

  1、师述: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定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与讨论。

  3、学生代表介绍本组探究方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判别矿物的硬度。

  (二)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2、组织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三)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提问: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四)总结

  1、学生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2、神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2、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保护神经中枢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

  教学难点:

  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教学准备:

  人体神经系统挂图,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我们同桌同学之间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五次。

  2、讲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注意的事项。

  3、开始测试。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

  5、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

  6、质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快慢是怎么一回事。

  引导讨论:将学生已有的前知识引入到即将进行的新知识研究中来。

  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

  1、谈话引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知: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的?

  2、学生讨论、汇报。

  3、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不会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相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不一样)

  5、小结:

  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递感知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的,指挥身体的运动,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

  6、谈话: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7、学生实验

  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通过实验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三、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同。

  1、谈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2、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眨眼反射等)

  3、讨论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眼传入神经↓作出反应

  (接受红、绿灯信号)(视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上传信号↑↓作出反应

  手上感应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3、感 觉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科学知识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和交流。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教学重点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教学材料:

  不透明的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苦丁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

  2、 提问: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 提问: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

  二、探索和调查

  1、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汇报各组的发现。

  3、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提问:我们的感觉可以完全相信吗?

  出示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目测判断。

  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

  5、提问:从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准确进行判断呢?

  三、回顾和解释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提问: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9

  2、质疑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结实、取证方法做出分析。

  2、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质疑。

  2、知道质疑的内容有哪些。

  3、知道科学不能弄虚作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质疑别人,勇于接受别人的质疑。

  2、形成注重真实的科学品质。

  3、乐于发现问题,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什么是质疑,也知道哪些内容值得质疑。

  2、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解释、取证方法做出分析,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流”知识,知道“质疑”及其意义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什么是交流以及交流的几种方式。在课堂上,同学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举手发言或是小组讨论了。你们知道这样的交流有什么好处吗?

  2、学生思考

  3、引导:正因为交流有这样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强调大家要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交流的人给予尊重和帮助,对他的交流内容是否注重事实和证据进行科学的质疑。(板书课题)

  4、提问: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质疑这个词,你能说说“质疑”是什么意思吗?

  5、学生发表意见。

  二、引导学生了解“质疑”的几个方面

  1、谈话:其实,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我们经常进行质疑,比如,我们在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们同学提出了怎样的假设?又做了怎样的实验方案设计?

  2、学生思考回答。

  3、同学们对他们的假设、设计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刚才你们对这些实验设计的不同见解,就是“质疑”。

  5、引导:想一想,你们刚才的质疑针对的是哪一方面?

  6、教师小结引导:刚才我们质疑的是针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方面的。那么,除了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提出质疑外,你还对同学或自己的哪些科学活动有过疑问,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7、学生回忆、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引导归纳:那么谁来说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质疑?

  9、师生共同小结:质疑应从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探究问题是否具体明确、得出结论的证据是否充足合理、做出的解释是否可靠等方面入手。

  三、巩固运用

  1、谈话引导:有位五年级的同学叫马小虎,非常想独立完成一项科学研究。这天下课时,看着饮水机前一个个排队接水喝的同学,忽然灵机一动想通过调查本班6名同学每天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来估算全校800名同学一天的饮水总量。你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说说他这样做行不行?

  2、学生小组内交流想法并向全班汇报。

  3、小结

  4、引导:谁能为马小虎同学的这项科学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帮他完成自己的心愿?

  5、学生讨论交流。

  6、引导:假如你是马小虎,经过大家的质疑、帮助,你将怎样调整研究方案?

  7、学生思考交流。

  6、布置作业

  请你回家后,参考刚才的实验方案,想一想,如果你来对全校六个年级中各选一名同学就同样的饮水量问题进行调查,你应该怎样做呢?把你的设计写成研究方案。

  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

  第四课 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2、过程与方法: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板书)

  二、学习新课

  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三、布置作业

  观察月亮,并画下月相。

  第二课时

  一、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 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 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二、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板书设计:

  看月亮

  月亮是*躺着落下的

  月亮落下的速度很快

  月亮在一天天变宽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扩展6)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新型玻璃》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新型玻璃》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文?

  2、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第十一课《新型玻璃》(板书课题)。

  二、精读指导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课文主要讲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2、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

  3、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认真想,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中。

  4、教师巡视指导。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哪一个小组先来说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自动报警防盗)

  (2)夹丝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谁来说?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坚硬、不易碎安全可靠)

  理解“安然无恙”“藕断丝连”。

  (3)变色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如何?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调色调节光线)

  作者把变色玻璃称为“自动窗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吸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那个小组愿意说。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吸热、挡冷空气冬暖夏凉)

  (5)谁来介绍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消除噪音减弱噪音强度)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6、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重要作用展望未来)

  看板书,发现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吗?

  三、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按照先分述后总述的结构,介绍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可见,新型玻璃种类之多,功能之全,应用之广泛,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在新型玻璃领域中,人们还将会创造出更多奇迹。同学们,能否做一次小发明家,也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发展的空白?怎么样?有信心吗?(学生答:有)

  那就请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发挥创造潜能,大胆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吧!

  (学生说自己设计的新型玻璃)

  2、总结

  同学们的想法真好,既新奇又实用,老师相信你们只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课下,同学们可以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也写成一段话加以介绍,插入到课文中,使它和原文有机整合。

推荐访问:

本文标题: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66060.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