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法律知识的渗透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0-30 18:36:02 | 浏览次数:

摘 要: 针对法律院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必然能大大提高。教师对于法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应该遵循目的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持久性原则,可以采取在英语授课中、在英语练习中、在英语活动中及在教学反馈中等多种渗透方式,但要尽量做到主次分明、恰到好处,让学生对所渗透的法律知识感到合情合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法律 教学 渗透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关注“学习者自主”,如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等。Dickinson就曾指出:“学习者自主的根本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态度。”[1]马丁·布伯也曾指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且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2]针对英语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教师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一法宝,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有效地将学生的兴趣融入教学内容,就能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的教材内容全部都是原汁原味的英语资源,涉及的话题包罗万象。西方国家悠久的法律文化传统和当今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凸显了法律材料的重要地位,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提供了充分的素材。教学中,教师从教学材料中挖掘一些法律背景知识并不难,尤其对于法律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师若能将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大提高。英语学习,学生不能只具备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言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不仅应學会英语语言语法形式的使用,还应掌握一定的语言实践运用知识,这样才能使语言能力和理论实践同时提高。

1.渗透原则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3]在这一教学体系中,教师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习方法的引导者。教师对于法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应该遵循目的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持久性原则。

目的性:教学是一项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活动。英语教学材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依托。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教学材料中与学生兴趣点相契合的法律内容、信息与观点,是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的最直接、快捷且有效的途径。因此,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制订明确的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善于有机的结合,就能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法律知识的渗透,真正做到将语言教学与法律学习结合,发挥法律知识的作用。

实用性:根据法律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应的法律渗透计划,解决法律院校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重视法律知识的作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英语和法律方面的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然而,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理论知识掌握之后,学生还要学会运用他们所学的英语理论知识来解决他们在运用法律专业知识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提高他们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性: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法律知识渗透教学之前,要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需要提前掌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兴趣爱好及学习习惯等,尤其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有效地开展法律知识渗透教学。因为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给予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能将法律知识的内容和意义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传递给学生,将学生由教学的受动者变为主动者,实现语言教学与法律学习的预期目标。

持久性:法律知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长此以往,才能发挥法律知识的功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英语学习也有一定的难度,使得法律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本身就存在困难,对于所渗透法律知识的掌握更是难上加难。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法律学习,经过这样长时间的渗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教师适时地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将语言教学与法律学习相结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渗透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向学生讲大道理,尽量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这样的话,既能做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能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采取在英语授课中、在英语练习中、在英语活动中及在教学反馈中等多种渗透方式。

英语授课中渗透:法律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完成。一般来说,教师都会在授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尽可能地找寻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材料,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能在无意识之中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以多创设交际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法律知识的运用;同时,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流,尽可能地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英语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大大提高,这对于法律知识的渗透也有很大的帮助。

英语练习中渗透: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英语练习。若能在英语练习中渗透法律知识,学生的兴趣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大大提高。这种以渗透方式产生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学生既能牢固地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又能轻松地学习或巩固法律知识。

英语活动中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增加英语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法律院校的法律特色、法庭模拟、法律辩论、案例分析、法律文本的撰写等方式,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灵活贴切地渗透了法律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也能使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得到有效的延伸。这些英语和法律相结合的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为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教学反馈中渗透:大学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真正消化和掌握英语知识,学生需要不断地巩固和练习。在学生巩固和练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尽量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在布置学生巩固和练习英语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渗透法律知识,检测学生的英语能力及教學效果,从而针对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使英语与法律真正合理地相结合。

3.渗透措施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对法律院校的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为“兴趣会引导学生投入到高质量的任务学习,从而能发自内心地投入到更高层次的任务中”[4]。但是对于英语与法律的结合,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意识,不能漠视学生的法律专业特点,也不能将大学英语课堂变成法律英语课堂。教师要根据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以英语学习的教学为重,不能脱离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不能破坏英语教学的教学程序,也不能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真正的法律知识渗透,是借鉴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法律知识仅仅是渗透到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既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冲淡英语教学的特定内容,造成学生新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要注意讲究渗透方法,要把握英语学习的教学材料,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律知识,让学生对所渗透的法律知识感到合情合理,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有效的教育资源,认真挖掘教学材料,将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英语学习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知识,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增强综合素质,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马丁·布伯,著.陈维纲,译.我与你[M].三联书店,200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Jere Brophy.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M].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8.

该论文系上海政法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法律知识渗透的实践》的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法律知识 大学英语 渗透 教学中

本文标题: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法律知识的渗透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2729.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法律知识的渗透》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