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育总结】沈阳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完整)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5-04 12:36:02 | 浏览次数:

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全体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按照“抓提升、推改革、强管理、促和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总结】沈阳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完整),供大家参考。

【教育总结】沈阳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完整)



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全体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按照“抓提升、推改革、强管理、促和谐”的工作主线,团结一致,埋头苦干,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抓提升,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通过新建、空闲校舍改建和小区配套建园、学校建附属园、农村办大园等,推进幼儿园建设,新建37所幼儿园,扩建13所幼儿园,新增园位一万余个,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深入推进品牌幼儿园连锁发展,建立了16家学前教育集团,连锁办园89所。加强常规管理,开展“一日活动常规”指导和督检,开展幼儿园评估定级工作,推进“精致化”管理试点,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开展骨干园长高端培训和骨干幼儿教师专项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

二是高水平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启动百所学校提升工程,从薄弱学校入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做一所成一所”的原则,软硬件兼顾,利用三年时间,完成300所学校改造,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以初中学校为主,对97所学校进行提升,完成50所学校食堂建设、86所学校维修建设、42所学校塑胶操场铺设。同时对校长和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等进行培训,建立教学常规管理“百校行”视导,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改善明显。

三是优质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进一步完善建设标准,完成6所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学校开展特色创建,东北育才学校、市第31中学和市第20中学成为首批省特色普通高中实验校。推进集团化发展,明确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构建教师培训体系,市第27中学、同泽高中、市第九中等试点趋于成熟,办学效果凸显。深入开展精细管理,抓实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有效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四是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国家试验区建设,出台了《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创新教师培训和引进方式,实行外聘企业高级技师到学校兼职和专业教师进企业顶岗实习培训。积极推进辽中县职教中心和市服装艺术学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推进合作办学,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与德资宝马集团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人才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11块金牌,居全省首位。

五是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发展。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蓬勃开展各类终身学习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百余次,培训人员达10余万人次,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六是积极推进在沈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组织168项产学研需求项目进行对接,通过高校专家学者服务沈阳活动月,对我市210个项目实施了710人次服务,解决技术问题470余个,带动上半年产学研合作480项。

七是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出台《关于加强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的意见》,开展了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估,评选出20余所“双星级”学校,并进行了表彰。组织专家,对学校2011年度资产和财务情况进行审计,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二、推改革,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一是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了教育体制改革调度、推进工作机制,指导各区县科学制定和完善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进改革项目稳步推进。组成14个检查组,深入区县和学校,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检查。13项省市改革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狠抓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召开教学改革现场会、出台推进教学改革的新政策,推广学校主动课改的成功经验,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改革典型。推进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把社会评价引入学校整体办学质量评价之中,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出台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科学监测学生学业质量和发展状况。

三是创新队伍建设新举措。改革培训策略,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开展11项近百个培训项目,培训教师8.6万人,培训效果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启动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掀起了教师全员岗位技能比赛的热潮,营造出了关注技能的工作氛围。改革运行方式,推行公开竞标、购买服务,出台了《市本级校长教师培训项目管理规定》,明确培训的组织领导、立项审核、资金拨付和绩效评估等,优化培训项目,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完善教师招聘制度,扩大农村地区、紧缺学科教师及面向高校招聘的比例,面向社会和高校招聘教师900余人,缓解了结构性缺编问题,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创新师德建设新举措,以先进典型引导教师、树立社会形成,挖掘18名先进教师典型,进行集中事迹宣讲和宣传。

四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学科德育建设,开展了百所德育特色校巡展、微笑沈阳行动、中华经典诵读等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并将德育常规工作与国学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与学校特色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紧密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道德素养。通过培训教师、举行竞赛、召开经验推介会等方式,小乐器进课堂深入推进。成功举办中小学生新年音乐会,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抽检公示活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有效落实。参加省级以上赛事15队次,获国家级前三名25项次。

三、强管理,教育运行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深入推进教育强区县创建。按照评估细则,组织相关处室,两次对铁西、和平、沈河和浑南新区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四区完成了创建任务,并通过了省创建教育强区县评估验收,成为全省第一批教育强区县。同时,对四个郊区县开展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督导,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

二是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积极制定我市的教育法规制度,出台了职业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条例,以及学前教育管理办法等规章近10部,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加强贯彻实施,严格按照法律规章促进教育发展,全面开展依法行政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教育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大依法行政业务培训,推进依法行政基本建设。

三是建立教育系统绩效考评新机制。在组织实施好市政府各项绩效考评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了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绩效考评工作制度,对机关各处室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进程考评。同时,还开展了对区县教育局基建、安全和办实事等工作进行考核,形成了以考核促工作的新管理机制。

四是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督查。建立了推动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的督导检查制度,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要决策部署的督查力度,完善联合督导检查制度和督导责任区制度。做好对区县政府教育绩效考评工作,开展了教育投入、控辍保学、学校素质教育等专项督导评估,促进了各地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

四、促和谐,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狠抓办学行为的规范。借助省里的强势推进,通过工作部署大会、出台具体办法、开展专项督查和通报违规行为等,形成了全市齐抓共管的高压态势,不规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统一实行阳光分班,分班过程家长代表参与,新闻媒体现场监督,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海波市长做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以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为重点,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287个群众举报地点进行了排查,取缔黑补课班23个。积极办理群众投诉意见,提高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上级转办件的办理效率。注册了民声微博办理群众投诉、咨询299件,发布各类教育信息715条,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

三是狠抓学校安全工作。加大安全教育和宣传力度,推出大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系列节目,开展全市性安全演练、统一安全教育,建立了预防性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各类安全检查2621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全市没发生一起重大学生安全事故,学生意外死亡率下降50%。启动校车安全工程,完善校车运营许可审批流程,全面落实实名制乘车、教师跟车和收车验车等制度,推进标准化校车建设。

四是全面做好扶困助学工作。扎实做好从小学至大学的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中职学生资助新政策,大幅提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助人数,促进全市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的提高。一年来,全市共减免各类学费、发放各项奖助学金及学生补助资金共计2.2亿元,受益学生总数达50万人次。

五是积极做好教育动态宣传。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围绕教育工作,做好教育宣传规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全面准确宣传我市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及时给家长和社会提供准确的教育动态和信息。

六是全力做好教育系统的稳定工作。认真落实《教育工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着力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的发生。强化稳控,重点做好国家和省市“两会”和党的十八大期间教育系统的稳定工作,坚决防止发生有影响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推荐访问:沈阳市 工作总结 教育局 【教育总结】沈阳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

本文标题:【教育总结】沈阳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gongzuozongjie/11512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教育总结】沈阳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