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在阅读中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0-30 17:12:02 | 浏览次数:

前不久,我认真阅读了《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一书。书中提到的12位名师,是“阅读促进专业成长”的典范。而今年刚好是我从教12年,回首这12年来的成长历程,我也深切地感受到,正是不断的阅读夯实了我专业发展的底子,让我倾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从“学科阅读”

到“开放阅读”

2001年8月,我大学毕业,进入宁波镇海区仁爱中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成为当时较早从事这一行的科班毕业生。坦率地说,先行者总是孤独的,当时的我如一个“三无人员”:无教材,无指导老师,无教研团队。工作一开始,我即挂靠在社会科组(政史地),也参加组内的教研活动,但终归是处于边缘状态。不过,当时的我并不孤独,因为我事先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只要你认真阅读了某个研究领域的近五年里发表的成果,你对这个领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大学时《教育文献与检索》课中老师讲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期刊资源,查找并复印了中小学健康教育领域近五年内的研究成果。带着这个“法宝”,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有了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对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挑战,有了更多的从容与淡定。

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更好的了解,工作之初,我在大学心理学老师杨宏飞教授的指导下,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量。因为是第一次独立调查,各环节下来共花费了我近三个月的时间。由于准备充分,资料详实,这篇调研报告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2011年会评比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写成的《科学看待学生心理问题》一文,还在宁波市第二届学术大会“心理分会场”上宣读。那时,我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走上了“边教学,边研究”的草根研究之路。回想起来,正是这种阅读,使我的研究走正了路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刊后,我立即订阅了这份刊物。

对学科刊物的关注,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有了很强的敏感。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把学生的快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因此深得学生好评。后来,我撰写的论文相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刊发。

2006年7月,我被评选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作者”。进京领奖时,我第一次知道了龙源期刊网,并因此了解和阅读了多家教育杂志。

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我不仅自己订阅多种教育刊物,也大力向同事推荐,使我周围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了开放阅读的道路。

从“疯狂补课”

到“有的放矢”

2008年世界读书日,我在书店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正是这本书,开启了我的“教育阅读”之门。

闫学的这本书唤醒了我对“大夏书系”的记忆。我突然发现,此前自己读过的好几本书都是“大夏”的。后来,我去查阅了一些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发现其中的很多都是大夏书系的。我竟然错过大夏书系的好多好书!叹息中,我把那家书店中大夏书系的书“一扫而空”。

2008年,我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购买了上百本教育著作,其中六成以上是大夏书系。通过与大夏书系为友,我与张文质、刘铁芳、朱永新等教育名家“相遇”,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了解了国内外教育的最新理念。

2010年,大夏书系的创始人吴法源创立“源创图书”。基于对“大夏书系”品牌的信赖,我也对源创图书充满了期待,并不知不觉成为了其铁杆粉丝。到目前为止,我已拥有源创的70多本好书。

从最初的疯狂购书,到后来的理性选择,这是我在读书问题上前进的一大步。最重要的是,我爱读书的习惯从此形成。

2011年3月,我在宁波新华书店看到《教师阅读地图》一书,如获至宝。这本书对于教师阅读的意义自不必说,有人甚至将其奉为自己阅读的“导师”。

《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教师阅读地图》《走向德育专业化》这三本书,分阶段地丰富了我的教育阅读的内涵。

从“有效吸收”

到“传播推动”

2008年11月,为更好地推动本校教师读书,学校成立了由10位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师读书先锋团队,播撒读书种子,并期待其发挥效应。我担任了读书社的社长,开始扮演教师阅读推广人的角色,

半年多的强化阅读,为我当好读书社社长作了充分的准备。

在我们从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开始,先后读了好几本教育名家的著作,大家的阅读热情逐渐被激发出来。2009年4月,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张文质来我校讲学,并与读书社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认为我们这样的做法,跟福州“1+1”读书俱乐部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专家的肯定和勉励,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读书热情。读书社成员中每个教研组都有代表,这样他们的阅读产生了示范作用,读书社开始发挥“种子效应”。

2010年8月,我到南昌参加了《教师博览》的重点作者会,结识了很多专家学者,于是萌发了建立一个专家QQ群,打造一个高品位的网络读书共同体的想法。我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建立了“仁爱群英读书群”;另一方面扩大读书社规模,从10人发展到36人。

在“仁爱群英读书群”里,有知名教育报刊的编辑记者、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优秀同行作为网络“学术外援”。这样,大家一方面可以和群里的专家和同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地联系相关的编辑。

2010年11月,全国十大读书推动人物闫学以“学术外援”的身份与我校教师读书社面对面,并作讲座。《我们热爱什么样的教育》一书的作者,《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主编吴志翔也以“学术外援”的身份来到读书现场,与大家分享他对阅读和写作的感受。

我还依托这个群,发动区内四所学校建立了四校教师读书共同体,一起共读,并与所读书籍的作者进行在线交流。《中国教师报》整版对此进行了介绍。2012年,我们与读书社指导老师,《我抓住了两个世界》一书的作者姜广平进行五校共读活动,并就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文章进行了充分交流。

2010年6月,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刚出版,我就把这本书作为了全校教师共读的书,让教师们第一时间品读。从2011年暑假开始,我校开展了“读自己爱读的书”活动,每年我都精心挑选,力图让教师们真正在快乐中读书,在读书中得益。

正常的读书活动之外,我还精心组织主题沙龙活动,比如围绕《树不必对风生气——给中学生的103封回信》,开展“转变角色,读透学生”的主题读书活动。又如结合《民国先生》一书,开展“走近民国大师,追寻教育真谛”主题读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领教师们聚焦问题,深化思考。

通过“个体研读”和“主题沙龙”的完美结合,我校在推动教师读书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国多家报刊都对我校的做法进行了介绍。现在,我校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了教育阅读之路。学校连续四年在浙江省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得组织奖,四年教师个人获奖总数为宁波大市之最。

2011年1月12日,《中国教师报》发表了题为《阅读,理应成为教师的经典动作》专题策划,我作为五位嘉宾之一参与了访谈。作为《中国教师报》的嘉宾,对全国的教师读书与教育出版机构“建言献策”,是一种影响教育读书生态的行为方式,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作为阅读推广人的意义所在。

2011年1月19日,我以仁爱中学教师读书社的名义策划了《教师时报》的以“教师读书,如何真正形成气候”为主题的读书沙龙,并把仁爱中学的经验在这期读书沙龙中给予了介绍。

2011年5月,我的著作《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一书出版。在这本书中,我详细地介绍了自己阅读专业报刊、阅读优秀教育著作的经历。这本书对不少教师起到了延伸阅读的作用,他们也去订阅我在书中推荐的教育报刊,也去阅读书中推荐的优秀教育著作。这让我认识到,写作也是推动阅读的有效方式。

现在,我仍然一直关注着教师阅读的话题,并将之作为了“没有名号”的课题研究。孜孜探索中,我先后获得了《浙江教育报》评选的省年度书香人物和《中国教师报》评选的全国十大爱读人物称号,并成为了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名师成长”导师库首批导师。是教育阅读,让我有了这些许收获。

前不久,看到一篇题为《推动阅读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文章,我甚感欣慰。从自己爱读书到推广教师阅读,无意中我是在为推动社会进步作贡献呀!

(作者单位: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浙江宁波 3152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推荐访问:拔节 倾听 声音 生命 阅读

本文标题:在阅读中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268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在阅读中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