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盐城市农业物联网应用实践及发展探讨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12 17:18:02 | 浏览次数:

摘要 介绍了近年来盐城市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发展农业物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对策,以期为盐城市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物联网;应用实践;成效;问题;对策;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3-0291-01

盐城市是江苏省农业大市。近年来,盐城市紧紧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把农业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农业建设列为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强化组织发动、创新驱动和典型带动,促进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服务、流通融合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引领和推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1 农业物联网应用主要成效

1.1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从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来看,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正从生产领域向管理、服务领域拓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平台”“农业执法信息系统”“生猪屠宰监管系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等监管、服务型物联网应用系统正加快建设和应用;从不同细分产业来看,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正从当初的水产、畜禽养殖领域向设施园艺、大田生产物联网领域扩张,特别是起步最迟、发展最慢的粮食农情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已取得突破。

1.2 示范规模不断扩大

先后组织实施了智能农业百点示范工程和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农业全覆盖工程,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在全市各类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等共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点287个。2016年以来,又建成各类示范应用点168个。目前,全市共建有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点455个,其中大田作物应用点44个,设施园艺应用点110个,畜禽养殖应用点195个,水产养殖应用点106个。

1.3 建设层次不断提升

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应用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典型。盐城市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决策指挥系统,引进、吸收、整合了安徽省粮食作物“四情”监测和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苗情光谱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测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肥情等“五情”,实现了智能监控、采集、预警、查询、诊断、分析、决策、服务等八大功能,覆盖全市29个粮食主产乡镇,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江苏悦达农业东台许河肉鸡养殖场总投资4 000万元,采用全套美国“侨太”智能化养殖设备,自动调节禽舍环境,自动饲料配比供应,自动清粪,年出栏白羽肉鸡150万羽,日常管理仅需3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属国内一流水平。建湖县克胜集团新建了蜻蜓未来农业工厂,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施用设备,并计划在3年内投入1 000万元,打造江苏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物联网+农业”综合展示基地。

1.4 实施效益不断提高

通过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促进传统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江苏闽中(阜宁)食品有限公司智能化菇房控制系统自动采集、控制菇房环境,给双孢菇提供最优的生长环境,促进增产提质、节本增效,人工成本降低10%,电费成本降低30%,产量提高30%,产品成品率达到90%以上。盐都绿岛家庭农场智能蛋鸡养殖场,采用荷兰环控系统、比利时喂料系统、德国中央输蛋系统,实现了环境控制、饲料输入、鸡蛋输出全程自动化,栏存蛋鸡10万只、年产商品鸡蛋2 100 t,仅需2名饲养员。江苏华大水产投资建设的物联网智能养鳗管理平台,包括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养殖环境监控、养殖技能监控、鱼病远程会诊4个子系统,智能监控面积200 hm2,年节本增效192万元。

2 农业物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足

从管理层面来看,部分地区对物联网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手段和工作措施。从市场主体来看,一些种养经营者固守老思维,不愿意接受和尝试农业物联网技术,对物联网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等方面的认识不足。从开发企业来看,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当前物联网企业研发农业物联网产品的热情并不高,特别是大企业,仅仅进行探索性的介入。

2.2 顶层设计缺位

顶层设计缺失、统筹规划缺位。部分地区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基本呈各自为战、散兵游勇的状态,低水平重复投入问题比较普遍。

2.3 政策扶持差距大

县与县之间农业物联网应用扶持项目和专项资金投入的差距较大。同时,“重建设、轻维护”现象普遍存在,缺乏設备更新、信息采集、光纤通讯等方面的运维资金,影响平台效能发挥。

2.4 产品技术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硬多软少”“有感无控”。硬件研发方面,传感器品种较少,主要集中在环境因子监测方面,缺乏生物本体传感器。系统集成方面,决策软件和专家模型开发滞后,侧重环境信息感知和数据传输环节,终端智能控制应用较少。

3 加快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对策

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重要手段。必须强化组织发动、创新驱动和典型带动,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

3.1 强化组织发动,营造农业物联网发展良好氛围

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建设和生产实际需求,在盐城市市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研究制定盐城市发展农业物联网专项规划和3年行动计划。同时,制定农业物联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加强日常监督考核,保障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对于有生产实践需求、有研发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集成、转化等方面,政府应给予政策和项目扶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氛围。认真总结并大力宣传农业物联网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经验成效,展示农业物联网助农惠农成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物联网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面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物联网培训,打造农业物联网建设和应用队伍,推进农业物联网加快发展[1-3]。

3.2 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创新建设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招引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信息化企业投资建设盐城市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监测预警、技术指导、智能控制等应用服务。信息化企业通过向应用客户逐年收取平台系统和监控设备运维租金,最终实现成本回收和盈利[4-5]。通过建设和盈利模式创新,降低农业物联网应用门槛,建设农业市场主体用得起、用得好的农业物联网,并用出良好效益。盐城市智慧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架构为“一个平台、两个中心、N个应用”。“一个平台”:即综合信息平台。采用B/S结构,实现权限管理、接入控制、认证管理等功能;建立数据接口标准,可接入现有已开发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以及同步开发的应用系统。“两个中心”:即数据中心和展示中心。利用第三方云服务平台建立分布式存储结构,构筑云特性的高效、稳定、绿色、安全的数据中心;展示中心可展示、操作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和各项应用系统。“N个应用”系统:即开发、建设农业物联网云应用、农业产业信息地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农业电商服务管理、智慧农机管理、农技云和远程服务等农业管理、服务应用系统。

3.3 强化典型带动,实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坚持“以用为要”,扶持、引导规模大、实力强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在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园艺、大田生产中示范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推进环境自动监测调控、水肥一体化、饲料精准投放等智能化、精准化作业,并与盐城市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重点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农业全覆盖工程,在全市建成江苏省一流的智能农业示范点300个。坚持量质并举、扩面的同时,更注重示范点的质量和示范带动作用。抢抓“数字盐城”建设機遇,充分利用现有的盐城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框架,充分利用传感、互联网等的信息化技术,加强涉农信息资源采集、存储,着力提高信息自动采集能力,完善打造“数字现代农业园区”“数字休闲观光农业”“数字设施园艺”“数字规模养殖”“数字农产品市场”“数字耕地质量”等6个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网站、手机APP等终端及时向社会发布农业地理信息[6]。

4 参考文献

[1] 许秋霞.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策略[J].科技风,2017(6):219.

[2] 陈进,姚金霞.四川农业物联网发展对策分析[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7(1):15-17.

[3] 崔敏.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计算机与网络,2016,42(15):222-230.

[4] 于连军,于蕴吉.农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的实践与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6(2):22-24.

[5] 王向东,陈学斌,张爱敏.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农学学报,2016,6(1):96-98.

[6] 王家农.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9):18-22.

推荐访问:盐城市 联网 探讨 实践 农业

本文标题:盐城市农业物联网应用实践及发展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7762.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盐城市农业物联网应用实践及发展探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