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旋转特征》教案3篇(精选文档)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2-31 16:42:02 | 浏览次数:

《旋转的特征》教案1  学科:数学  课题:旋转的特征  说课教师:黄培坤  说课顺序:  (1)三维目标的实现方式。  (2)教材资源的利用和补充。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旋转特征》教案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旋转特征》教案3篇(精选文档)

《旋转的特征》教案1

  学科:数学

  课题:旋转的特征

  说课教师:黄培坤

  说课顺序:

  (1) 三维目标的实现方式。

  (2) 教材资源的利用和补充。

  (3)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的设想。

  (一) 三维目标的实现方式

  (1) 知识与技能:本节内容是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特征理解基本性质。我认为无论知识从上一节课过渡到这一节是多么自然,多么有延续性,学生都会觉得有困难。所以我在突破旋转角这个难点的时候,我采用了自制的手动教具,让学生理解找出旋转角的普遍方法。

  (2) 过程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认识和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准备采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归纳等方式,真正变学生碰到问题为寻找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际探索中,锤炼和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迁移,并且能有效的和学生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降低难度,并且突显思维方法,理顺知识的脉络,这是关键。

  (二) 教材资源的利用和补充

  我认为在这一节课里,有必要加深学生对同圆相等关系的理解,并且能对全等图形的旋转有进一步的认识。所以在这一部分的知识里,我做了很多的补充,对于知识的再认识是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实现的,我认为这样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的同时,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书上是以大量的例子,先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旋转是无处不在的。当进一步的了解旋转的特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新课标这种要求从学生的主观印象出发,然后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特征,是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所以我在利用教材的时候沿用了这种方法,为了迅速的让学生进入情境,我采用了播放Flash的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针对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弱,我在书上的例子之前增加了点绕着中心旋转以及半径在圆中的旋转,我认为这个例题的增加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以及复杂图形的旋转。

  新课标教材是以最简洁的教学资源让老师们有最大的想象的空间,合理的整合教材资源更有助于学生切身的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停留于机械记忆和模仿上。

  (三)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想结合的设想

  就《旋转的特征》这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来看,我的思考是:首先,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移和旋转,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青少年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人感悟*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这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就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在初中阶段,要让学生抓住旋转的本质特征。

  其次,创设没有教学的情境和策略。整个情境的创设体现了生活实践教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科技以人为本教育发展观的理念。让学生高高兴兴地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并从中体会教学的简洁美、对称美、轮换美。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为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归纳这五个环节。

  观察:除了在课上用大量例题给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要深度的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尤其要让学生体会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作:动手操作决不是新课标的一个摆设,没有真正的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力就没有办法得到锤炼和提高。让学生动手画旋转有助于让学生体会旋转的特征。

  猜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学会质疑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推理:这是学生学习的较弱环节,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模式,并与*移对比让学生得出结论。

  归纳:让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合作获得经验,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学流程分两方面:

  认知过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从大量的生活实例

  观察具体的图形

  猜想旋转的特征

  验证推理

  归纳总结

  应用于生活实践

  例题的设置:

  1点的旋转:自行车的轮子旋转时,气门芯的运动方式。(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线段的旋转:一条半径以圆心为旋转中心在圆中的旋转。(旋转变换中对应线段相等)

  3三角形的旋转: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旋转变换中对应角相等)

  附加:阅读材料:房屋会搬家么? 运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可以利用评议和旋转,改造房屋的位置和朝向。苏州的一幢楼房就是在机械的牵引下悄然*移了20多米旋转了100度,房屋由原来的朝南变成了朝北,不仅为当地的公路建设让出了地方,而且耗资仅6万元,比拆迁后建房节省了20多万,为工程的建设征地拆除探索了一条更为简便的途径。

《旋转的特征》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注意引导)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

  3.完成第83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图案带来的美感。

  教学板书:

  欣赏与设计

  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需要加强。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阅读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1)

——《旋转的纸片》教案3篇

《旋转的纸片》教案1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

  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快思。heibanzhijia。com)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旋转的知识经验。

《旋转的纸片》教案2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镙的火柴棒、蜡笔等各若干。

  2、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歪歪斜斜、摇摇摆摆、先慢后快再停下、转起来也是圆形的、形状有点模糊)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旋转的纸片》教案3

  活动背景:

  自从体育区有了各类民间体育玩具后,孩子们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在玩耍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转陀螺游戏情有独钟。于是我便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生成了主题活动“有趣的转动”,并在科学区提供了各种形状的纸片和积木,让幼儿制作、探究。有趣的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制作、玩耍时,一般都会选择圆形的纸片制作陀螺,选择其他形状纸片的幼儿少之又少。其实,只要中心点确定正确,不管什么形状的纸片都能旋转起来,而且在旋转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为了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有关转动的感性经验,我设计了“旋转的纸片”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猜、做做、说说中探索、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同时借助这一载体,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

  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幼A:我的陀螺转动起来是歪歪斜斜、摇摇摆摆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后来越转越快,最后就停下来了。

  幼C:我的圆形陀螺转起来也是圆形的。

  幼D:陀螺转动起来它的形状有点模糊。

  (评:在这里,教师因势利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先选圆形的纸片制作陀螺,这样既有利于幼儿习得制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于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陀螺在转动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为下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

  “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园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转动起来是三角形、椭圆形转动起来是椭圆形、正方形转动起来是正方形,不会变的。

  幼B:它们转动起来都会变成圆形。

  幼C:转动起来会变成花形。

  幼D:正方形会变成圆形,三角形还是三角形。

  (评:“猜测与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对幼儿的任何猜测都不作评价,而是留待他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与验证。)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幼A:我试下来发现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

  幼B:我猜对了,这些图形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

  幼C:我发现三角形转得很快很快的时候,当中是圆圆的,边上还有一圈花边呢!就像一个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转起来的。

  幼儿E它们在快要停下来的时候,就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评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述的潜力和倾向,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以及与同伴间相互的信息交换,孩子们不但建构了有关图形转动的正确知识。还在无形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2)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旋转》教案1

  教学分析: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得到的。本活动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面内,将一个图形绕 旋转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称为旋转中心; 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移(板书:*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移。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移的现象还学会了*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移2步,向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移运动吗?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2)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转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图形的旋转》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按照要求做出简单的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继续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形上各点的旋转角度相同;

  B、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C、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移得到;

  D、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如图,是△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0所得的。则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A的对应角是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旋转中心是点_____。旋转的角度是____。

  3、通过观察上面图形的旋转,你能发现图形的旋转哪些基本性质吗?

  归纳:

  ①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

  ②对应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一对对应点与_________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_______;

  ④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

  (二)新知学习:

  1、自学教材P57例题,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写出画法,写出理由。

  2、交流探讨。

  3、练习:

  ①画出△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A1B1C1

  ②△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后的图形为△A1B1C1,找出旋转中心点D。

《图形的旋转》教案3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积极动脑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空间想象能力较强,也有一部分学生各个方面需进一步提高。教材分析 《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垂直方向*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2. 自主完成p55“说一说”第1、2题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作业布置:

  P56“试一试”第1、2、3题

《图形的旋转》教案4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

  [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练掌握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方法。

  2、使同学养成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对电脑绘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制、旋转的操作使用

  [教学难点]:在实际绘图中的复制的多种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欢乐的小鸡》图

  师:在这图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幅图里的小鸡小花不是都要我们一笔一笔的画呢?其实我们只要画好其中的一朵花,一只鸡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中的一个新功能来实现这幅画了,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 复制功能的学习。

  师:要完成那么多的小花的绘制,我们得先画出一朵花。

  活动一:

  下面请大家选好前景色,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刷子”等来花小花。

  1、教师先示范,同学动手一起画一朵花。

  (可参考课本第20页的方法,画出一朵花)

  2、单击“图像”菜单,检查菜单中“不透明处置”前是否有打钩,有的话把钩去掉。

  3、单击工具箱中“选定”工具,在小花周围拖动鼠标把要复制的小花围出。

  4、选“编辑”菜单的“复制”,再点“粘贴”。

  5、在出现新的小花选区上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把小花拖到其他位置,这样就复制了一朵小花了。

  6、教学新的复制方法:选择要复制的图像后按CTRL键同时用鼠标脱动也可以复制。

  让同学动手,教师指导,让好的同学进行演示。

  三、画小鸡大家庭

  师:在草地上有许多的小鸡,大家能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绘制吗?但是如何绘制有大有小的呢?

  活动二:

  1、请同学们先用学的知识进行操作,画出1只小鸡。

  2、然后复制一只小鸡后用选定工具再将一只小鸡选中,将鼠标指针移到“选定”框四周图像大小调整柄上,拖动鼠标后你发现什么?(变大变小)

  3你们试一试。

  完成练习后,老师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请一些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

  四、让小鸡转身

  师:用复制我们可以花很多小鸡,但都是一模一样,怎样画形态各异的小鸡呢?我们下面就来学习旋转功能的使用。

  活动三:

  1、选定一只小鸡。

  2、在“图像”菜单上单击“翻转/旋转”命令。

  3、在对话框中选“水*翻转”,大家试试有什么变化?

  4、大家也试试“按一定角度旋转”,看看不同角度的变化是什么样的。

  五、练习。

  照课本24页,试着画一画图11。

《图形的旋转》教案5

  教学内容:

  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旋转也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旋转图形,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体会旋转的特征。例如:通过制作陀螺并使之转动,感受旋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钟表,旋转门等,使学生感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辨别旋转图形,并能判断旋转点或线以及旋转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关于*移的知识。(播放课件PPT,展示图片复习*移)

  老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的*移现象吗?

  同学:观光电梯,推拉窗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看来大家对*移的内容掌握的都很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几幅图是什么现象呢?

  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不是*移,因为方向发生了改变。)

  老师:既然这些图片不属于*移,那应该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这种特别的运动方式。(PPT翻页)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的娱乐项目,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待会儿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转

  同学:他们都是围绕中心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图形的旋转》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知识是把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认识、探索图形与几何。教材让学生观察三角尺旋转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对旋转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以后的图形,从而加深学生对旋转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能观察三角尺的旋转过程,明确旋转的含义,感知图形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图形。

  教学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1.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2.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 。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这次又怎么操作呢?

  3.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照样子转一转。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2)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小组交流。

  (1)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2.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

  3.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1)确定旋转图形的关键点;

  (2)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由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确定对应点;

  (4)顺次连接上述各对应点。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 )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 )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 )时针方向旋转( ),也可以按( )时针方向旋转( )。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2)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 )时针方向旋转了( );

  ②号图形是绕(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

  ③号图形是绕( )点按( )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是绕( )点按( )时针方向旋转了( )。

  2.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一第4、5题。

  板书设计:

  图形旋转(二)

  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

《图形的旋转》教案7

  设计说明

  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移和旋转,同时要注重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本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移和旋转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做引导,便于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长方形的纸 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观察,自由回答)

  2.过渡: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涵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说一说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认识对称现象。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树叶、蝴蝶、城门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树叶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门图片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4)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

  (2)欣赏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等)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

  (1)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

  2.剪其他图形。

  (1)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图形的旋转》教案8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垂直方向*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或*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或*移后的原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角形纸

  学具准备:

  4张扇形张、方格纸、三角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一组图案,请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案美吗?

  生:美。

  师: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呢?

  生:通过旋转设计成的。

  师: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并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顺时针方向。

  (1)师出示一个钟面模型。

  (2)问: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能用手势比一比吗?

  (3)抽生比划时针转动的方向,全班一起跟着比手势。

  (4)师:时针转动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方向

  (5)师: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2、体会旋转900的过程,明确是绕哪个点进行旋转的。

  (1)电脑出示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图a是怎样变化就得到了图b?

  生:图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就得到图b。

  师:图a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多少度得到图b的?

  生:图a是以o点为中心旋转900得到图b的。

  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

  生:图a以o点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b。

  师板书:以o点为中心旋转900

  (2)请学生继续看屏幕并思考:图b怎样变化就得到图c,图c怎样变化就得到图d?

  a、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b、全班汇报,抽生说说图b到图c,图c到图d的变化过程。

  c、拓展思维:

  师:图形d可以看作是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得到的?

  生:图形d可以看作是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0得到的。

  3、转一转,说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抽生说说老师是以哪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2)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角形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和同方交流是以哪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3)完成:填一填。

  以点a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

  以点b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

  以点c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54页说一说的第2题。

  (1)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

  (2)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

  (3)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

  三、小结反思:刚才我们学了有关图形旋转的哪些知识?

  生1:很多图形化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生2:图形是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生3:我能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四、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教材55页试一试的第一题,说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1)先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图a如何变化形成图b。

  (2)学生拿出图片转一转。

  (3)抽生在屏幕上展示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

  (4)重点指导第4幅画,先让学生独立转一转,再请学生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

  生1:图形a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b。

  生2:图形a顺时针方向旋转2700得到图b。

  2、指导从学生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b和图形c。

  (1)图形a向下*移3个方格得到图形b。

  (2)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形c。

  3、在音乐声中结束新课,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些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下节课再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新理念。同时结合我校的科研课题情趣教育,体现了数学情趣课堂的特点:数学课堂应生动有趣,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内心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与探挖的情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得到教与学的和谐,情、趣、智与知的统一。本节课有下面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的有趣从而让学生充满情趣学习数学知识,体现“玩中学,乐中悟”是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

  例如,开课伊始,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图案,并将其中一部分图案进行分解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让学生从动态演示中体味图形旋转的过程,直观形成了知识的表象,为新课教学做了良好铺垫。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学中我首先把握学情,将旋转的三要素分散开来,各个击破。首先利用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来认识旋转的方向;其次利用课件在方格纸上动态分解演示图形旋转的过程,来认识固定点和旋转的度数。将教学的重、难点于教学环节的自然推进中逐步得以突破。让学生不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从而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第二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例如,通过让学生固定三角形的一点来旋转这个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是绕“固定点”旋转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旋转方格图片,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方向与度数。旋转变换带给学生奇妙的感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图形的旋转过程,既让学生演示了顺时针旋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逆时针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图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移和旋转90度后的图形,既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又为下节课设计图案作铺垫。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层次比较清晰,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再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发展。整节课学生都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这正是北小人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情趣课堂。

《图形的旋转》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旋转的概念,能找出旋转图形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会准确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三、教学难点

  对图形旋转过程中旋转角相等的理解,会准确找出旋转角。

  旋转中心不在三角形顶点时旋转角的确定。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2、出示学习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并描述图形的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出示生活图片

  (一)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方向

  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转动,观察转动时各点的运动情况得到图形在转动时,位置始终不变的那一点叫做旋转中心。图形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区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以及旋转的三要素。

  2、由钟表的旋转,得到线段转动的旋转角,学生描述钟表的旋转,加深旋转三要素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由线段的旋转引申到几何图形的旋转,进一步得到: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二)感受生活中的旋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时,能与自身重合。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全课,巩固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一种运动----旋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2、3

  2、动手操作:请设计一个绕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

《图形的旋转》教案10

  一、游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幸运大转盘:转一转转盘上的指针,你想玩哪一种,看看你幸运吗?

  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学会智慧地思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转盘上指针的运动方式,在三年级我们已经有一定了解,叫旋转。请看大屏幕(转杆的关和合),在小区门口看过这个转杆吗?转杆的运动方式是(学生一起说)师:对了,转杆的打开和关闭也是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揭示课题:旋转)

  二、探索线段旋转,体会旋转三要素

  1、对比研究转杆的运动

  (1)用手势来比划转杆的运动

  转杆的打开、关闭是旋转运动,今天我们就以这个为例来研究。举起右手,用手臂来表示转杆,一起来做做打开、关闭的运动。

  (2)讨论: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们觉的打开、关闭的运动完全一样吗?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同桌交流。

  不同点:这两次旋转的方向不同。你们知道转杆关闭的方向叫 (顺时针方向)为什么叫顺时针方向呢?(显示钟面是时针的运动)那和钟面上相反呢?叫逆时针方向,这里转杆的打开是什么方向啊?伸出手一起来表示这两个方向。

  相同点: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这个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都旋转了90度。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了旋转重要的三个特点:中心、方向、角度。其实所有的物体的旋转都是这样围绕中心不是顺时针就是逆时针旋转的,都转有一定的角度,角度有大有小(显示旋转的图片时钟、折扇、风车)

  2.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认识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你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a、:多重的物品可以使台称上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演示将一袋盐放入盘中)取出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b、请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转盘呢!谁愿意和老师合作玩“我说你转”的游戏:(老师提要求,学生转动转盘)

  请把指针从A点顺时针旋转90,转到( ), 再把指针从B点逆时针旋转90,转到( ) 。

  要想清楚地知道一个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就得把这三方面说清楚。

  结合三方面说说线段AB是怎样旋转的

  线段AB绕( )点( )时针旋转( )度。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本环节从直观感知,动手演示,深化理解三个层次展开教学,并用动作的形象性来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转一转中,深刻理解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三、探索图形旋转90度,培养空间观念

  刚才我们是把指针、转杆旋转90。你们知道吗?图形也可以旋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课件出示例2:

  (1)问:谁知道“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怎么转呢?(两种方向)

  (2)先来顺时针的方向转,转到90度一块喊停。你们怎么看出是饶着A点旋转了90度的。(旋转前的AC到旋转后的AC是90度,有谁是从不同的边看出的吗?AB到AB。还能从别的边看出吗?其实BC边也是旋转了90度,只不过用BC来判断不直观,有点困难。所以聪明的你们都喜欢找AB、AC,AB、AC都是与中心相连的两条边。既好找又直观。

  (3)在来看逆时针旋转90度,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请你们先在头脑里想象出旋转后的形状。用手势来表示。请学生来比一比。如果让你画出来你会画吗?试一试,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交流有什么方法可以画的又对有快吗?确定一条边旋转90度,连到哪里有点困难,看来要找两条边然后连起来。这两条边是随便的两条边吗?都联着A点。画一画,验证转一下。

  (5)巩固练习(“想想做做”2)

  刚才大家通过动手、动脑,把三角形旋转了90,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现在你们想试试其他图形吗?

  a、(课件出示题目)读题明确要求,请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片和三角形小旗,按要求在方格纸上旋转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b、谁愿意上来给大家介绍你的做法?(展示、交流、评价)

  c、(课件演示,图形旋转后画线,并标上弧线。)师:为了表示旋转的方向,还要在图形相对应的某一组对边之间画出弧线,标上箭头。(请学生在自己的图中标上旋转方向)

  [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从借助实物旋转到引导学生学会徒手旋转,设计了很多小环节,层层递进,使教学落到实处。既有独立操作又有合作探索,使学生在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探索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思维拓展(“想想做做” 3)

  图形的旋转非常有趣,其中也有许多奥秘,请看下面三组图形。

  1、读题,明确题意

  2、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3、小组交流。(重点说几号图形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4、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图形的旋转》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图形的旋转,知道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和旋转角,会指出实例中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经历用硬纸板画旋转后图形的过程,加深对图形 旋转的感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

  2.难点:图形的旋转概念.

  三、教学过程

  师: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美丽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让我们仔细来看一看.

  (师出示下面的图案)

  (图在七年级下册P27)

  师:(指图案)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图案是怎么设计的?

  生:……(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准图案)这是一个鸽子,把这个鸽子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这样就得到了这一排鸽子;同样,我们把这个鸽子向下*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这样*移下去,又得到了这一排鸽子;同样方法可以得到第三排鸽子.可见这个图案是用一个鸽子经过*移得到的(边讲边板书:*移).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图案.

  (师出示下面的图案)

  (图在八年级上册P48)

  师:(指图案)大家看一看,这个图案又是怎么设计的?

  生:……(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这个图案可以看成是把(指准 )这个图*移到这里,再*移到这里,再*移到这里,最后形成了这个图案.这是同学们都看到的,但这个图案的形成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怎么换一种方式来看?(稍停)

  师:(指准)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再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再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这样作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图案.可见这个图案是(指准)这个图经过反复作轴对称图形而形成的(边讲边板书:轴对称).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图案.

  四、总结

《图形的旋转》教案12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充满童趣的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图形的旋转一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时尽量为学生创造了一些极富趣味性的环节。例如,引入时的摩天轮,钟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旋转的要素!因为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对*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一教学反思》。通过简单的观察指针旋转过程简单解决了旋转问题。通过让学生亲自拨动指针还隐藏了旋转角度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环节降低了难度。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新授中,教师是这样预设的: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具体学具实践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从而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本节课缺少对旋转意义的深入研究。学生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掌握得比较好,也体会到了旋转后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没有变。但课堂教学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地引领学生深入研究,这也是因为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特别是对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相应地旋转了这一知识点,学生无论在直观上没有形象地感受,思维更没有得到提升,感觉到这节课学生对于旋转的理解比较浅显。从课内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旋转的意义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个性迥异、聪明好奇的教育对象,因而教学中难免出现意外的变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干扰教学的不协调因素。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课前预设是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

《图形的旋转》教案13

  设计说明

  图形的旋转是在线段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据此在教学中特作如下设计:

  1.在观察、发现中初步感受*面图形的旋转,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通过大屏幕演示风车旋转,让学生发现旋转前后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为后面的探索和学习提供感性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学具,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如何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新课标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图示是他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本设计让学生画图前先利用学具实际操作,再在方格纸中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将小旗、三角形画在方格纸上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有机地融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若干张三角尺长方形纸片三角形小旗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引出图形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风车)在风的吹动下,风车转起来了。(课件演示风车旋转)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风车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逆时针旋转,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三角形也在旋转)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线段旋转后的线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怎么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观察画面,探究简单图形的旋转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风车旋转过程中的同一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三角形的每个顶点、每条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对应线段的长度没变,对应角的大小没变,点O的位置没变,相对应的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2.提问:根据上面的发现,你知道*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可以怎样画吗?

  3.学生讨论,探究画法并汇报。

  (可以转化成线段旋转的方法来画,先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再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线段,用线段旋转的方法画出关键线段旋转后的对应线段,然后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风车旋转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为后面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准备。

  ⊙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课件出示教材30页上面例题)。

  (1)先想象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再动手画一画。

  (2)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先找到小旗旗杆旋转后的位置,再根据旗杆旋转后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然后连接各点)

  预设

  方法一用纸剪一面小旗或用学具代替小旗帮助思考,摆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小旗,再画。

  方法二先画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旗杆,再画小旗。

  (3)小结画法。

  配合课件演示小旗旋转的过程并进行讲解。

  方法:①先找关键线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转90°后的位置。

  ②再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2.教学教材30页画三角形旋转后的图形。

  (1)读一读,题目中有什么要求?你准备怎么画?

  (2)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整个图形旋转后是什么形状?

  (4)做一做,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总结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获得对图形旋转运动的深刻理解,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突破教学难点。

《图形的旋转》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欣赏和设计图案,这些图形主要运用图形的*移、旋转和对称制作而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图形的*移、旋转和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移、旋转和对称的应用。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23人,学生大多都是农村,由于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旋转,概念很容易理解,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的空间抽象想象能力较差,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自主探究发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线在面上”,会观察图形上旋转中心点所在直边的旋转角度来判断图形的旋转角度。

《图形的旋转》教案15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

  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

  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O点,90度 ┈┈

  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

  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的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三、巩固新知

  1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

  2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的。

  3 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哦!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4页说一说的1题和2题。

  板书设计)略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3)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旋转》教案1

  教学分析: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得到的。本活动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面内,将一个图形绕 旋转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称为旋转中心; 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移(板书:*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移。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移的现象还学会了*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移2步,向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移运动吗?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2)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转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图形的旋转》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按照要求做出简单的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继续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形上各点的旋转角度相同;

  B、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C、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移得到;

  D、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如图,是△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0所得的。则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A的对应角是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旋转中心是点_____。旋转的角度是____。

  3、通过观察上面图形的旋转,你能发现图形的旋转哪些基本性质吗?

  归纳:

  ①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

  ②对应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一对对应点与_________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_______;

  ④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

  (二)新知学习:

  1、自学教材P57例题,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写出画法,写出理由。

  2、交流探讨。

  3、练习:

  ①画出△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A1B1C1

  ②△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后的图形为△A1B1C1,找出旋转中心点D。

《图形的旋转》教案3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积极动脑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空间想象能力较强,也有一部分学生各个方面需进一步提高。教材分析 《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垂直方向*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2. 自主完成p55“说一说”第1、2题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作业布置:

  P56“试一试”第1、2、3题

《图形的旋转》教案4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

  [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练掌握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方法。

  2、使同学养成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对电脑绘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制、旋转的操作使用

  [教学难点]:在实际绘图中的复制的多种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欢乐的小鸡》图

  师:在这图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幅图里的小鸡小花不是都要我们一笔一笔的画呢?其实我们只要画好其中的一朵花,一只鸡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中的一个新功能来实现这幅画了,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 复制功能的学习。

  师:要完成那么多的小花的绘制,我们得先画出一朵花。

  活动一:

  下面请大家选好前景色,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刷子”等来花小花。

  1、教师先示范,同学动手一起画一朵花。

  (可参考课本第20页的方法,画出一朵花)

  2、单击“图像”菜单,检查菜单中“不透明处置”前是否有打钩,有的话把钩去掉。

  3、单击工具箱中“选定”工具,在小花周围拖动鼠标把要复制的小花围出。

  4、选“编辑”菜单的“复制”,再点“粘贴”。

  5、在出现新的小花选区上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把小花拖到其他位置,这样就复制了一朵小花了。

  6、教学新的复制方法:选择要复制的图像后按CTRL键同时用鼠标脱动也可以复制。

  让同学动手,教师指导,让好的同学进行演示。

  三、画小鸡大家庭

  师:在草地上有许多的小鸡,大家能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绘制吗?但是如何绘制有大有小的呢?

  活动二:

  1、请同学们先用学的知识进行操作,画出1只小鸡。

  2、然后复制一只小鸡后用选定工具再将一只小鸡选中,将鼠标指针移到“选定”框四周图像大小调整柄上,拖动鼠标后你发现什么?(变大变小)

  3你们试一试。

  完成练习后,老师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请一些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

  四、让小鸡转身

  师:用复制我们可以花很多小鸡,但都是一模一样,怎样画形态各异的小鸡呢?我们下面就来学习旋转功能的使用。

  活动三:

  1、选定一只小鸡。

  2、在“图像”菜单上单击“翻转/旋转”命令。

  3、在对话框中选“水*翻转”,大家试试有什么变化?

  4、大家也试试“按一定角度旋转”,看看不同角度的变化是什么样的。

  五、练习。

  照课本24页,试着画一画图11。

《图形的旋转》教案5

  教学内容:

  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旋转也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旋转图形,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体会旋转的特征。例如:通过制作陀螺并使之转动,感受旋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钟表,旋转门等,使学生感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辨别旋转图形,并能判断旋转点或线以及旋转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关于*移的知识。(播放课件PPT,展示图片复习*移)

  老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的*移现象吗?

  同学:观光电梯,推拉窗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看来大家对*移的内容掌握的都很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几幅图是什么现象呢?

  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不是*移,因为方向发生了改变。)

  老师:既然这些图片不属于*移,那应该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这种特别的运动方式。(PPT翻页)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的娱乐项目,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待会儿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转

  同学:他们都是围绕中心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图形的旋转》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知识是把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认识、探索图形与几何。教材让学生观察三角尺旋转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对旋转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以后的图形,从而加深学生对旋转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能观察三角尺的旋转过程,明确旋转的含义,感知图形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图形。

  教学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1.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2.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 。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这次又怎么操作呢?

  3.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照样子转一转。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2)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小组交流。

  (1)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2.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

  3.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1)确定旋转图形的关键点;

  (2)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由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确定对应点;

  (4)顺次连接上述各对应点。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 )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 )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 )时针方向旋转( ),也可以按( )时针方向旋转( )。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2)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 )时针方向旋转了( );

  ②号图形是绕(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

  ③号图形是绕( )点按( )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是绕( )点按( )时针方向旋转了( )。

  2.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一第4、5题。

  板书设计:

  图形旋转(二)

  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

《图形的旋转》教案7

  设计说明

  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移和旋转,同时要注重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本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移和旋转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做引导,便于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长方形的纸 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观察,自由回答)

  2.过渡: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涵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说一说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认识对称现象。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树叶、蝴蝶、城门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树叶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门图片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4)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

  (2)欣赏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等)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

  (1)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

  2.剪其他图形。

  (1)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图形的旋转》教案8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垂直方向*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或*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或*移后的原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角形纸

  学具准备:

  4张扇形张、方格纸、三角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一组图案,请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案美吗?

  生:美。

  师: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呢?

  生:通过旋转设计成的。

  师: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并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顺时针方向。

  (1)师出示一个钟面模型。

  (2)问: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能用手势比一比吗?

  (3)抽生比划时针转动的方向,全班一起跟着比手势。

  (4)师:时针转动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方向

  (5)师: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2、体会旋转900的过程,明确是绕哪个点进行旋转的。

  (1)电脑出示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图a是怎样变化就得到了图b?

  生:图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就得到图b。

  师:图a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多少度得到图b的?

  生:图a是以o点为中心旋转900得到图b的。

  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

  生:图a以o点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b。

  师板书:以o点为中心旋转900

  (2)请学生继续看屏幕并思考:图b怎样变化就得到图c,图c怎样变化就得到图d?

  a、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b、全班汇报,抽生说说图b到图c,图c到图d的变化过程。

  c、拓展思维:

  师:图形d可以看作是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得到的?

  生:图形d可以看作是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0得到的。

  3、转一转,说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抽生说说老师是以哪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2)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角形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和同方交流是以哪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3)完成:填一填。

  以点a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

  以点b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

  以点c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54页说一说的第2题。

  (1)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

  (2)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

  (3)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

  三、小结反思:刚才我们学了有关图形旋转的哪些知识?

  生1:很多图形化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生2:图形是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生3:我能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四、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教材55页试一试的第一题,说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1)先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图a如何变化形成图b。

  (2)学生拿出图片转一转。

  (3)抽生在屏幕上展示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

  (4)重点指导第4幅画,先让学生独立转一转,再请学生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

  生1:图形a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b。

  生2:图形a顺时针方向旋转2700得到图b。

  2、指导从学生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b和图形c。

  (1)图形a向下*移3个方格得到图形b。

  (2)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形c。

  3、在音乐声中结束新课,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些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下节课再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新理念。同时结合我校的科研课题情趣教育,体现了数学情趣课堂的特点:数学课堂应生动有趣,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内心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与探挖的情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得到教与学的和谐,情、趣、智与知的统一。本节课有下面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的有趣从而让学生充满情趣学习数学知识,体现“玩中学,乐中悟”是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

  例如,开课伊始,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图案,并将其中一部分图案进行分解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让学生从动态演示中体味图形旋转的过程,直观形成了知识的表象,为新课教学做了良好铺垫。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学中我首先把握学情,将旋转的三要素分散开来,各个击破。首先利用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来认识旋转的方向;其次利用课件在方格纸上动态分解演示图形旋转的过程,来认识固定点和旋转的度数。将教学的重、难点于教学环节的自然推进中逐步得以突破。让学生不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从而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第二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例如,通过让学生固定三角形的一点来旋转这个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是绕“固定点”旋转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旋转方格图片,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方向与度数。旋转变换带给学生奇妙的感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图形的旋转过程,既让学生演示了顺时针旋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逆时针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图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移和旋转90度后的图形,既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又为下节课设计图案作铺垫。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层次比较清晰,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再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发展。整节课学生都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这正是北小人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情趣课堂。

《图形的旋转》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旋转的概念,能找出旋转图形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会准确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三、教学难点

  对图形旋转过程中旋转角相等的理解,会准确找出旋转角。

  旋转中心不在三角形顶点时旋转角的确定。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2、出示学习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并描述图形的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出示生活图片

  (一)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方向

  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转动,观察转动时各点的运动情况得到图形在转动时,位置始终不变的那一点叫做旋转中心。图形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区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以及旋转的三要素。

  2、由钟表的旋转,得到线段转动的旋转角,学生描述钟表的旋转,加深旋转三要素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由线段的旋转引申到几何图形的旋转,进一步得到: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二)感受生活中的旋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时,能与自身重合。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全课,巩固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一种运动----旋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2、3

  2、动手操作:请设计一个绕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

《图形的旋转》教案10

  一、游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幸运大转盘:转一转转盘上的指针,你想玩哪一种,看看你幸运吗?

  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学会智慧地思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转盘上指针的运动方式,在三年级我们已经有一定了解,叫旋转。请看大屏幕(转杆的关和合),在小区门口看过这个转杆吗?转杆的运动方式是(学生一起说)师:对了,转杆的打开和关闭也是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揭示课题:旋转)

  二、探索线段旋转,体会旋转三要素

  1、对比研究转杆的运动

  (1)用手势来比划转杆的运动

  转杆的打开、关闭是旋转运动,今天我们就以这个为例来研究。举起右手,用手臂来表示转杆,一起来做做打开、关闭的运动。

  (2)讨论: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们觉的打开、关闭的运动完全一样吗?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同桌交流。

  不同点:这两次旋转的方向不同。你们知道转杆关闭的方向叫 (顺时针方向)为什么叫顺时针方向呢?(显示钟面是时针的运动)那和钟面上相反呢?叫逆时针方向,这里转杆的打开是什么方向啊?伸出手一起来表示这两个方向。

  相同点: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这个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都旋转了90度。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了旋转重要的三个特点:中心、方向、角度。其实所有的物体的旋转都是这样围绕中心不是顺时针就是逆时针旋转的,都转有一定的角度,角度有大有小(显示旋转的图片时钟、折扇、风车)

  2.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认识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你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a、:多重的物品可以使台称上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演示将一袋盐放入盘中)取出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b、请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转盘呢!谁愿意和老师合作玩“我说你转”的游戏:(老师提要求,学生转动转盘)

  请把指针从A点顺时针旋转90,转到( ), 再把指针从B点逆时针旋转90,转到( ) 。

  要想清楚地知道一个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就得把这三方面说清楚。

  结合三方面说说线段AB是怎样旋转的

  线段AB绕( )点( )时针旋转( )度。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本环节从直观感知,动手演示,深化理解三个层次展开教学,并用动作的形象性来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转一转中,深刻理解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三、探索图形旋转90度,培养空间观念

  刚才我们是把指针、转杆旋转90。你们知道吗?图形也可以旋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课件出示例2:

  (1)问:谁知道“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怎么转呢?(两种方向)

  (2)先来顺时针的方向转,转到90度一块喊停。你们怎么看出是饶着A点旋转了90度的。(旋转前的AC到旋转后的AC是90度,有谁是从不同的边看出的吗?AB到AB。还能从别的边看出吗?其实BC边也是旋转了90度,只不过用BC来判断不直观,有点困难。所以聪明的你们都喜欢找AB、AC,AB、AC都是与中心相连的两条边。既好找又直观。

  (3)在来看逆时针旋转90度,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请你们先在头脑里想象出旋转后的形状。用手势来表示。请学生来比一比。如果让你画出来你会画吗?试一试,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交流有什么方法可以画的又对有快吗?确定一条边旋转90度,连到哪里有点困难,看来要找两条边然后连起来。这两条边是随便的两条边吗?都联着A点。画一画,验证转一下。

  (5)巩固练习(“想想做做”2)

  刚才大家通过动手、动脑,把三角形旋转了90,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现在你们想试试其他图形吗?

  a、(课件出示题目)读题明确要求,请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片和三角形小旗,按要求在方格纸上旋转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b、谁愿意上来给大家介绍你的做法?(展示、交流、评价)

  c、(课件演示,图形旋转后画线,并标上弧线。)师:为了表示旋转的方向,还要在图形相对应的某一组对边之间画出弧线,标上箭头。(请学生在自己的图中标上旋转方向)

  [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从借助实物旋转到引导学生学会徒手旋转,设计了很多小环节,层层递进,使教学落到实处。既有独立操作又有合作探索,使学生在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探索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思维拓展(“想想做做” 3)

  图形的旋转非常有趣,其中也有许多奥秘,请看下面三组图形。

  1、读题,明确题意

  2、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3、小组交流。(重点说几号图形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4、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图形的旋转》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图形的旋转,知道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和旋转角,会指出实例中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经历用硬纸板画旋转后图形的过程,加深对图形 旋转的感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

  2.难点:图形的旋转概念.

  三、教学过程

  师: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美丽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让我们仔细来看一看.

  (师出示下面的图案)

  (图在七年级下册P27)

  师:(指图案)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图案是怎么设计的?

  生:……(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准图案)这是一个鸽子,把这个鸽子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这样就得到了这一排鸽子;同样,我们把这个鸽子向下*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这样*移下去,又得到了这一排鸽子;同样方法可以得到第三排鸽子.可见这个图案是用一个鸽子经过*移得到的(边讲边板书:*移).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图案.

  (师出示下面的图案)

  (图在八年级上册P48)

  师:(指图案)大家看一看,这个图案又是怎么设计的?

  生:……(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这个图案可以看成是把(指准 )这个图*移到这里,再*移到这里,再*移到这里,最后形成了这个图案.这是同学们都看到的,但这个图案的形成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怎么换一种方式来看?(稍停)

  师:(指准)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再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再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这样作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图案.可见这个图案是(指准)这个图经过反复作轴对称图形而形成的(边讲边板书:轴对称).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图案.

  四、总结

《图形的旋转》教案12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充满童趣的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图形的旋转一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时尽量为学生创造了一些极富趣味性的环节。例如,引入时的摩天轮,钟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旋转的要素!因为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对*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一教学反思》。通过简单的观察指针旋转过程简单解决了旋转问题。通过让学生亲自拨动指针还隐藏了旋转角度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环节降低了难度。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新授中,教师是这样预设的: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具体学具实践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从而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本节课缺少对旋转意义的深入研究。学生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掌握得比较好,也体会到了旋转后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没有变。但课堂教学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地引领学生深入研究,这也是因为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特别是对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相应地旋转了这一知识点,学生无论在直观上没有形象地感受,思维更没有得到提升,感觉到这节课学生对于旋转的理解比较浅显。从课内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旋转的意义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个性迥异、聪明好奇的教育对象,因而教学中难免出现意外的变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干扰教学的不协调因素。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课前预设是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

《图形的旋转》教案13

  设计说明

  图形的旋转是在线段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据此在教学中特作如下设计:

  1.在观察、发现中初步感受*面图形的旋转,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通过大屏幕演示风车旋转,让学生发现旋转前后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为后面的探索和学习提供感性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学具,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如何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新课标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图示是他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本设计让学生画图前先利用学具实际操作,再在方格纸中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将小旗、三角形画在方格纸上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有机地融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若干张三角尺长方形纸片三角形小旗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引出图形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风车)在风的吹动下,风车转起来了。(课件演示风车旋转)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风车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逆时针旋转,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三角形也在旋转)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线段旋转后的线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怎么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观察画面,探究简单图形的旋转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风车旋转过程中的同一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三角形的每个顶点、每条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对应线段的长度没变,对应角的大小没变,点O的位置没变,相对应的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2.提问:根据上面的发现,你知道*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可以怎样画吗?

  3.学生讨论,探究画法并汇报。

  (可以转化成线段旋转的方法来画,先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再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线段,用线段旋转的方法画出关键线段旋转后的对应线段,然后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风车旋转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为后面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准备。

  ⊙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课件出示教材30页上面例题)。

  (1)先想象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再动手画一画。

  (2)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先找到小旗旗杆旋转后的位置,再根据旗杆旋转后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然后连接各点)

  预设

  方法一用纸剪一面小旗或用学具代替小旗帮助思考,摆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小旗,再画。

  方法二先画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旗杆,再画小旗。

  (3)小结画法。

  配合课件演示小旗旋转的过程并进行讲解。

  方法:①先找关键线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转90°后的位置。

  ②再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2.教学教材30页画三角形旋转后的图形。

  (1)读一读,题目中有什么要求?你准备怎么画?

  (2)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整个图形旋转后是什么形状?

  (4)做一做,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总结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获得对图形旋转运动的深刻理解,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突破教学难点。

《图形的旋转》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欣赏和设计图案,这些图形主要运用图形的*移、旋转和对称制作而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图形的*移、旋转和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移、旋转和对称的应用。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23人,学生大多都是农村,由于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旋转,概念很容易理解,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的空间抽象想象能力较差,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自主探究发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线在面上”,会观察图形上旋转中心点所在直边的旋转角度来判断图形的旋转角度。

《图形的旋转》教案15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

  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

  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O点,90度 ┈┈

  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

  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的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三、巩固新知

  1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

  2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的。

  3 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哦!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4页说一说的1题和2题。

  板书设计)略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4)

——《*移与旋转》教案10篇

《*移与旋转》教案1

  单元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对称、*移和旋转现象。

  能力目标

  1、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能够体会对称、*移和旋转等图形变换在设计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单元重点

  1、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移和旋转现象。

  2、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单元难点

  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移和旋转现象。

  2、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教具准备

  方格纸、欣赏图案。

  课时安排共9课时。

  对称图形-----------------------------3课时;

  镜子中的数学-------------------------1课时;

  *移和旋转---------------------------2课时;

  欣赏与设计---------------------------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及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4、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1、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轴。

  2、能正确找出全部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 还有别的办法吗?

  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二、学习新课

  1.对称图形的概念。

  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画出自己剪的图形的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的延长。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电脑出示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指出对称轴。

  生:蝴蝶、脸谱、*等是对称图形。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没有对称轴。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数一数一共有几条对称轴?

  生边回答老师边填在投影片上,试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这些字母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这个数字是对称的吗?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

  四、全课总结

  对称图形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试一试” 第1至4题。对称图形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2、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学重点

  1、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2、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学难点

  能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具准备

  钉子板、方格纸、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什么是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对称图形?

  二、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书第14页“试一试” 第1至4题。

  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图中除了帆船与树叶不是对称图形。其余都是对称图形。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第3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画一画,说一说怎样画对称图形。

  根据经验,画对称图形要沿着对称轴画。

  第4题:

  学生独立创作,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全班进行展览。

  2.认识对称图形的性质。

  (1)结合第1至4题实例思考:对称图形在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为什么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投影对称图形,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

  (2)测量并归纳性质。

  打开书第14页第3题,看另一半的部分对称图形,用尺子量一量图中的A,B,C,D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厘米?

  认真观察,结果填在书上,你发现什么?

  三、拓展练习

  1、提问:根据观察结果,你们能总结出对称图形在什么性质吗?

  板书: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验证性质:量一量第1题中五角星对称轴两侧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同桌指着图形说出谁和谁是相对的点,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多少。反过来,如果图形两侧相对应的两点到图形中线距离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中线就是对称轴

  2、你能否应用对称图特点,剪出美丽的窗花或五角星等。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什么样的图形叫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对称图形具有什么性质?

  3、为什么有很多建筑和生活用品都是对称图形?

  五、布置作业

  1、在你周围的物体上找出三个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用笔画出图形一半,然后剪出来,打开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对称图形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至16页“练一练” 第1至5题。对称图形练习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对称图形。

  2 、能画出所给图形的对称图形,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根据镜面对称的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按要求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1、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方格纸、点子图、积木和各种树叶。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二、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5页“练一练” 第1至5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对称的字,在它下面画上“一”。

  再围绕“怎么找”进行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全不全。

  根据找出的对称的字思考它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

  2、第2、3题:

  画出和摆出对称图形。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三个)这两题要关注学生的创意与想像力,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

  3、第4、5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下列那些字是对称的?

  美林来 田

  () ()()()

  (三)数学游戏:

  1、看一看找来的各种树叶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吗?

  2、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和你的同桌一起欣赏。

  三、拓展练习

  找一找哪些银行的图标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找一找哪些国家的*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四、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画出2个。

  2、在方格纸上设计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设计的很有创意。

  六、板书设计

《*移与旋转》教案2

  教材分析:

  *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移,并会画出在水*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移后的图形。

  教学内容:*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让学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视屏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课:

  1、感知*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刚才的你看到了什么?

  (2)说说你玩过什么项目?用手势比划比划,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运动的不同,可以分几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同时出示课题:*移与旋转)

  (2)举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移、旋转特点

  (3)用学具在桌面做*移和旋转运动。

  (4)出示动画:荡秋千,

  师提问:荡秋千是*移还是旋转?

  (5)分组讨论:*移与旋转在运动方向上有什么区别?

  (6)各组汇报,教师板书:*移,运动方向不改变;旋转,运动方向改变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概念。

  3、练习(教具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移4格,再向下*移3格,你们会移吗?

  (7)课件动画演示:要移动一个图形,先把构

《*移与旋转》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的第1、3。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上个周末我和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在游乐园里,像(点击出现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定格画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移(板书:*移)。而(点击出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现定格画面)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二、新课:

  1、生活中的*移。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明明想问问你们:(课件出现明明及声音。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移2步,向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

  如果要把*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们呢!(聪聪:小朋友,快来移移看!)

  2、移移看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生说)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移)移动了多远?(5格)(2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移呢?(自己说说看)

  (生:小房子向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移7格。)

  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移7格。小房子向()*移了()格。

  *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移的距离。

  (3)小房子又*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翻开书41页,填在书上。

  两生汇报,问怎么想的。(展示台)

  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小房子一样的举手!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移的现象还学会了*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明明还想问问你们: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师在生中看说。)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移和旋转吧!

  (课件欣赏)

  三、小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四、练习、活动

  1、区别*移、旋转。

  你能区分*移和旋转了吗P43、3

  2、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P43、1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学生活动,然后请上台展示。)

《*移与旋转》教案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P30——31页的例2、例3。

  教材分析:

  *移和旋转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部分的重要学习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从丰富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发现*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和传统教材相比,*移和旋转显然属于新增加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提高教学效益,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移和旋转现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空间观念较差,形象而直观的教学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接受。多媒体的优势在于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够模拟仿真的特点,帮组学生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充分采用多媒体这一能融形、光、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难点:发现*移或旋转后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移和旋转动画)、教材第121页的小汽车、陀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3、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4、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为突破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节课创设了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特别是让学生用手势等来模仿表演物体的运动,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

  二、合作交流,构建概念

  1、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那么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看看可以分成哪几类?

  2、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

  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4、师归纳: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运动的路线是成一个圆,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5、揭题并板书:*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在这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对游乐园的各种游戏进行划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移和旋转,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表象。

  三、走进生活,深化概念。

  1、生活中的*移。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移)

  对了,这是*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2)学生举例(学生回答可能有升*、开抽屉、商场的电梯、工厂的电动大门等)

  (3)师生一起体验*移现象: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移2步,向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4)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

  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移重合在一起。

  (5)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谈话:如果要把*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拿出课前剪下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汽车,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摆一排小汽车。

  2、生活中的旋转。

  (1)课件出示例3的三副图: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移现象,还学会了*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2)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可能会说钟面的指针、风车、电风扇、旋转木马、洗衣机脱水、厨房的换气扇、拧水龙头等等)

  (3)师生一起来体验旋转现象: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4)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做中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移和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发展了学生的*面空间变换观念。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

  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课件出示图形)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移后,不能重合。)

  小结: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设计意图】在 “做中学”,让学生亲手去移一移,再一次落实感知*移的过程。通过判断物体向哪个方向*移了几格和动手画一画,巩固理解*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面空间变换观念。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谈谈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2、欣赏几何图案,感受旋转和*移现象美的魅力。(课件展示中老师进行讲解)

  3、“小小设计师”创作活动。

  你们想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画吗?课后大家可以运用*移和旋转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激发了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这样安排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自觉意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

《*移与旋转》教案5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感知身边的*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计划课时:6课时

  课题:第一课时

  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对称轴

  课后反思、

  修改意见、闪光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课本第12、13页内容,第14页“试一试”及相应的练习。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剪纸艺术作品、电脑课件、剪刀、油画棒等

  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用一张白纸,对折,在白纸一边任意画出一个图案,涂上颜色,然后将这个图案印到纸的另一边,成为一个对称图形。(可做一、二幅)

  (图案要求:画面简单,线条简捷,颜色清晰)

  2、通过观察,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出教师刚才作画的特点及这些图案的特点。如果请你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

  (2)教师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的对称图形,(可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实物或书上第12页。)

  2、学生动手操作:(书上第12页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张白纸,对折,并照书上的样子画上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打开。

  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就是这幅图的对称轴。

  (2)提问:对称轴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3)试一试:如果不沿对称轴对折,图形左右两边会不会完全重合?

  4、猜一猜,剪一剪(书上第12页)

  (1)猜一猜:图中这些图形是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图形?

  (3)试一试

  5看一看,说一说(书上第13页)

  三、课堂活动:

  1、书上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2、书上第14页“试一试”1—3

  四、巩固练习:

  1、书上第14页“试一试”4

《*移与旋转》教案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24——26页。

  设计理念:

  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移和旋转现象,再安排说一说、画一画,比划比划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移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在观察讨论的过程掌握正确判断图形*移的方向和距离。最后通过动手画一画,掌握图形*移的方法。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提示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实际操作、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的运动,使学生认识、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学重点:

  1、认识*移和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移。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图形*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片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火车在轨道上直线运动。

  电梯在上下运动。

  小朋友玩电缆车。

  [在这儿,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体的运动吗?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见过。

  生:火车在向前开,电梯在上下移动,电缆车在向前开。

  生:它们都是*着走的。

  二、认识*移和旋转。

  1、认识*移。

  师:像刚才看到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都是*移。

  板书:*移

  [在这儿教师直接说明这种运动方式是*移,使学生对*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认识旋转。

  课件继续出示:风扇的转动。

  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钟摆的摆动。

  师:你能描述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生:它们都在转。

  师:对,说得很好,这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刚才那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学生讨论。

  生:它们的运动不一样。

  生:火车、电梯、电缆是*着走的,风扇、飞机的螺旋桨,它们都是旋转的。

  [通过比较讨论,使学生充分体会*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

  师:像风扇的转动、收音机螺旋桨的转动和钟摆的摆动都是旋转。

  板书:旋转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3、练一练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推拉窗的运动。

  *的升降。

  拧水龙头。

  拨算盘。

  旋转门的转动。

  拉开抽屉。

  转转盘。

  VCD光盘的进出仓。

  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分别出示各个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独立判断,说判断结果,并描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描述,进一步认识*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现象]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师:生活中见过哪些*移和旋转的现象?

  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通过让学生说进一步加深体会对*移和旋转的认识,并用语言描述出*移和旋转]

  指名说。

  生:自行车轮是旋转。

  师:应该说成是自行车轮的转动是旋转。

  生:小朋友滑滑梯是*移。

  生:跑步是*移。

  师:在跑道上直线跑是*移,转着圈跑是旋转。

  (3)师:你能用手势表示*移或旋转吗?

  学生先独立比划,教师再比划让学生判断。*移可以是横着移、竖着移、斜着移,只要在直线上运动都是*移。

  [通过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移和旋转的认识]

  三、学习方格纸上的*移

  1、投影出示例2

  小房图向右*移了(6)格。

  金鱼图向( )*移了( )格。

  火箭图向( )*移了( )格。

  2、确定*移方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房图是向右*移的,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箭头可以看出是向右*移的。

  [让学生独立观察后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等能力]

  3、确定*移距离。

  师指着箭头说明:从箭头可以看出小房图是向右*移的。那*移了6格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小组内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参与到其中:两个小房图中间空着两个小格,怎么说是*移了6格呢?

  指名说讨论结果。

  没有生举手。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生:(不说话)

  生:可以看小房顶的点*移了6格。

  师:说得真棒!图形*移了几格,不是看*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而是看图形中每个点的*移距离。

  [通过学生的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获取知识]

  然后师生共同找一找小房中的有代表性的点来看一看。

  4、生试着判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移,把答案填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点拨。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判断的。

  [让学生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形*移方法的认识]

  师强调要根据图形中有代表性的点来判断。

  四、试一试。

  投影出示“试一试”。

  让学生先说画法,教师再提出建议,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可分别把三个顶点*移后再连接起来。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其余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

  再让学生说画法,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对于个别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在这儿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既不能被困难吓倒,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五、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投影出示)。

  2、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投影出示)。

  让学生独立画。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集体订正。

  六、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观点是*移,哪些是旋转?

  图形在方格纸上怎样*移?

  生:我知道了*移和旋转。

  生:我知道电扇的转动是旋转。

  生:我知道怎样*移图形,要*移图形中的点。

  ……

  七、作业: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物体运动,看看还有哪些是*移或旋转,并把它记录下来,告诉你的同位。

《*移与旋转》教案7

  教学内容:

  三上P18参观饮料加工厂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感知*移、旋转现象。

  2、初步了解*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判断*移和旋转运动。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拉动经验,初步感知

  1、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认识的就大声地说出来。

  第一幅图:摩天轮; 第二幅图:旋转门; 第三幅:观光电梯

  第四幅图:扶梯; 第五幅图:健身器; 第六幅:跳楼机

  师:你能比划一下:这六种物体各是怎样运动的?(你先自己在下面试试)

  第一幅图:摩天轮

  第二幅图:旋转门

  第三幅图:观光电梯

  第四幅图:扶梯

  第五幅图:健身器

  第六幅图:跳楼机

  2、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模仿得很像,比划得很到位,那么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给他们分分类吗?试试看。

  谁来谈谈你的想法?

  生1:我分了两类。摩天轮、旋转门、健身器都是转动的,我把它们分为一类;观光电梯、扶梯、跳楼机都是上下运动的,分为一类。

  生2:我分了三类。摩天轮、旋转门、健身器是一类;观光电梯和跳楼机是上下运动的,一类;手扶电梯是斜着的,它自己分为一类。

  3、总结提升

  师:看来同学们都同意把摩天轮、旋转门和健身器分为一类,像这样的运动现象(师在黑板上画图示 )你们认为用什么名字来形容最形象?

  生:旋转。

  师:嗯,这个名字确实挺形象。(板书旋转在 上方。)和数学上规定的一样: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这样的运动现象叫做旋转。

  师:对于扶梯、观光电梯、跳楼机三种物体的运动有分歧,用手势模拟一下它们怎样动的,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你觉得它们有没有相同之处呢?

  观察和思考后,生:有。它们都不是在转动,虽然扶梯在向斜上方移动,跳楼机是上下在动,但它们都是直直地在移动。

  师:说得多好!大家再来看看这三个物体是不是都在直直地、**地移动。所以,可以把它们分为一类。

  学生豁然开朗:真是这样的。

  师:来,谁能也给这样的现象起一个名字?

  生:老师,是不是叫*移呀,我以前好象在哪儿听到过这个名字。

  师赞许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说:对,就是*移。(板书在 上)

  4、动作体验

  (1)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移运动吗?(让学生说怎么做的)

  (2)抽生示范

  师:谁能用身体做一个旋转或*移的动作?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从后面走上来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小孩,刚走到前面要表演,老师制止了他:“这位同学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前面来,其实他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一个动作,谁知道是什么?”)

  学生一怔,但仅仅是非常短暂的一怔后,反应快的一些学生就兴奋地举起了小手并急不可待地说:“*移。”“他走到前面,就是*移。”其余的学生也恍然大悟。

  哪位同学再上来表演一个与他不同的动作?抽一名女生。

  (3)全体体验

  同学们是不是都想做一个旋转或*移动作?好,现在我们都来试一下。不过,在体验的过程中,孙老师有一个要求:边体验,边感觉旋转与*移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起立!把凳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下面。准备好了吗?开始

  *移,向左*移,向右*移,向前*移,向后*移。

  再旋转。

  感受不同吧?把你的感觉说一说。

  为什么旋转时我们有点发晕,而*移时没有这种感觉呢?

  师:说得真好。旋转时,我们的身体在不断改变方向,而*移时,我们的身体始终向前,方向始终不变。

  二、联系实际、交流提高

  1、判断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移和旋转的现象。看大屏幕,请你判断一下哪些运动是*移,哪些运动是旋转。

  车窗、风车、小火车、滑板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

  2、一起到饮料加工厂去找一下,打开课本18页,看情景图,有哪些现象是*移?有哪些现象是旋转?

  3、这样的`生活例子太多了

  你早晨起来拧开水笼头,开关的运动是( ),水流的运动是( )。

  除了这些,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移或旋转的现象?(学生交流生活中*移和旋转的事例)(电梯、游乐园里的旋转秋千、蹦极、升*、开关窗户、滑梯、钟表上的指针、自动玻璃门等)

  三、巩固练习

  课本自主练习2、3题,通过这两个题,让学生理解*移只改变了物体的位置,不能改变物体的方向和形状。

  四、拓展引申、激发志趣

  上海音乐厅整体*移了66米!是真的吗?

  出示课件中的相关资料,教师进行讲解。

  上海音乐厅建于1930年,是当时上海一流的电影院,1959年改成音乐厅,沐浴了70多年风雨的音乐厅,已经老态龙钟了,为了保护它,上海*对它进行了整体*移,在一年的时间里,这座重达5650吨的音乐厅被升高了3.38米,向东南*移了66米,音乐厅面积增加了4倍。

  这就是我国人民的智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移与旋转》教案8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空间观念较差,形象而直观的教学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接受。多媒体的优势在于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够模拟仿真的特点,帮组学生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充分采用多媒体这一能融形、光、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发现*移或旋转后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移和旋转动画)、教材第121页的小汽车、陀螺。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ppt1:(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3、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4、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二、探究新知

  1、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那么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看看可以分成哪几类?

  2、操作要求:

  (1)小组合作讨论

  (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4、师归纳: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运动的路线是成一个圆,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

  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移重合在一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谈话:如果要把*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拿出课前剪下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汽车,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摆一排小汽车。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课件出示图形)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移后,不能重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6题。(课件出示图形)

  想一想,圈一圈。

  4、出示PPT:下面的现象,哪些是*移?哪些是旋转?

  5、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

  巩固提高(出示PPT):

  1、下面哪些是*移现象?哪些是旋转?

  2、试一试

  (1)移一移,说一说。

  (2)填一填。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七第、8、9题。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移和旋转

  *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移现象:升降*、开关抽屉、推拉窗户、电梯……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风车、电风扇、摩天轮……

《*移与旋转》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区别*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洗车朝前行驶、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移(板书:*移)。

  而风车、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移。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移2步,向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移运动吗?

  如果要把*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移一移。第20页“试一试”第1题。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

  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了多远?向上*移5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移呢?自己说说看。

  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移7格。小房子向()*移了()格。

  *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移的距离。

  (3)小房子又*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移的现象还学会了*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移和旋转吧!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区别*移、旋转。

  完成第19页“说一说”第(1)(2)题。你能区分*移和旋转了吗?

  完成第20页第(3)题。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学生活动,然后指名上台展示。

  (二)拓展练习:

  1、完成第20页“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五、布置作业

  第20页第1、2、3题。

  教学反思

  《*移和旋转》这部分知识对于三年级同学的学习来说,我主要是从身边的现象来判断*移和旋转,从而认识到*移与旋转的特征及其区别。因此需要教师课前搜集相关事例,帮助学习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1、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出来,来学习*移与旋转,使学生接受知识更容易、更轻松。如小汽车从学校大门口到公路边,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沿直线前行,是*移现象;同学们玩的风车,在沿着一个点不断转动,是旋转现象。通过多举出身边的实例,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能判断是*移还是旋转。全体同学课堂反应积极,思路清晰。

  2、课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如让学生做出*移与旋转的动作,在活活跃气氛的同时,掌握了知识。通过小组当中互相说一说自己所发现的*移、旋转现象,加深理解。

  3、在画出*移图这一方面,学生显得较困难。首先是观察*移图,找到*移方向与*移了几格,经过教师的引导,全体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但画出*移图时,问题较多。也可能是自己所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本节课在画出*移图时,仍有部分学生比较模糊,还需进一步训练。

  4、*移、旋转这部分知识,学生会判断出这两种现象,会观察出*移图的方向及*移了几格,我觉得就完全足够。对于三年级学生,画出简单的*移图,经过多次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但它的现实意义在哪儿?较为迷惑!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理解力与想象力的增强,对画出*移图,应该是很自然、轻松的。而且面对考试,试题的难易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在这一块必须要拓展训练,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

《*移与旋转》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难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移现象

  二、复习

  1.东、南、西、北

  (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

  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

  (4)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转和*移现象

  (1)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移。

  (2)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移现象。

  三、全课

  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5)

——幼儿园大班教案旋转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旋转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主动参与探索,用各种方法了解旋转。

  2、能大胆尝试让纸条旋转起来的方法。

  3、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回家收*旋转的玩具。

  2、生活中能旋转的玩具图片制成课件。

  3、旋转的玩具若干:旋转飞机、陀螺、风扇、呼拉圈等。

  4、画有实线的长方形和有圆心的圆片纸片人手一份、剪刀、牙签、回形针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T: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旋转吗?为什么会旋转呢?

  1、根据幼儿回答演示课件。

  2、这些物品怎么会旋转起来的?

  二、玩能旋转的玩具,了解玩具的旋转

  T:今天,我们带来了许多玩具,它能不能旋转起来?为什么能旋转起来?

  我们来玩一玩,发现让它旋转起来的秘密。

  三、小结:旋转的玩具真好玩

  T:你的玩具有没有旋转起来,怎么会旋转起来的?

  小结:因为他们都有一个中心点。

  四、尝试操作:我来做旋转玩具。

  1、T:这儿一张长方形的纸条和圆片纸,你能让它旋转起来吗?请你来试一试。

  2、幼儿操作

  幼儿小结:T:纸条为什么不能旋转能?请幼儿自由回答并示范给大家看。

  3、探索怎样让纸条和圆片旋转起来。

  T:纸片上有什么,你们发现了吗?你觉得要让你的纸片旋转起来,需要什么材料?

  教师小结:要让纸片旋转起来,首先我们要找到他们的中心点,我会提供给你们剪刀、回形针、牙签,结合这些材料找到他们的中心点,你的纸片就会旋转起来。

  五、幼儿再次操作。

  幼儿经验交流分享:我是怎样让纸片旋转起来的!

  六、幼儿自主玩或交换玩:我的旋转的玩具真好玩

  活动建议和延伸:

  1、家园共育

  家长带着孩子寻找生活中能旋转的玩具、物品等积累有关物体旋转的经验。

  2、环境创设

  (1)主题环境:提供各种旋转物体的实物及图片

  展示幼儿手工制作的成品

  (2)科学探索区:提供多种能旋转的玩具:陀螺及各种旋转玩具

  3、活动延伸

  手工区:提供画有实线和中心点的长方形及圆片纸;回形针、小夹子、牙签等供幼儿活动结束后继续操作。

  4、日常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生活中会旋转的玩具及物品。

  活动反思:

  在上本课时,教师应注意准备稍微结实一点的线,不能太细,准备的纽扣要稍微大一些且是2个孔或4个孔的,在用线穿孔时教师应做详细的指导说明,不然幼儿自制的玩具就没有办法转起来。美术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幼儿积极参与体验美术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热心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美术课堂教学。本节课是一节儿童非常喜欢的游戏课,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用自制的会转的玩具吸引住了幼儿生,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让孩子玩一玩老师带来的玩具,让孩子产生非常浓厚的尝试和游戏的欲望,这时教师进行指导教学,让幼儿在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将自制玩具进行变形、装饰,使它更有趣味性,让幼儿在愉悦的心情和环境中自由地玩耍,在玩耍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整节课的评价应该是活动过程的"评价,幼儿能积极地参与,快乐地活动着,这就是成功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旋转2

  活动目标:

  1、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旋转的知识经验。

  2、在操作中发现了解物体旋转的原因。

  3、探索让物体旋转的方法,尝试根据不同的旋转原因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6、激发了幼儿对旋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可以旋转的物品、图片。

  人力:风车、拉线小风车、音乐盒小风车、陀螺、战斗陀螺玩具、时钟、大转盘、小童车、回旋镖、地球仪、飞盘、溜溜球、果汁机、球、呼啦圈、轮胎、风火轮

  风力:风车、跳舞娃娃、旋转木马。

  电力:电子钟、电动钓鱼盘、电动灯笼、电动螺旋桨、录音机磁头。

  水力:一次性塑料杯、吸管、饮料

  图片、挂图:方向盘、车轮、钥匙、风扇、水龙头、削皮机、洗衣机、水车、大风车、微波炉、搅拌机、龙卷风、旋涡、纺车…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作业纸。

  3、实物投影仪、展示板、胶水、抹布。

  4、认知准备:有关物体旋转的知识。

  5、录象片断《生活中的旋转》

  活动过程:

  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相关信息。

  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将收集到的物品以及图片带到幼儿园来。(丰富的操作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保证。而来自于幼儿周围生活,由幼儿亲自收集的材料,不仅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幼儿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幼儿真正热爱科学的品质。因此我们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收集大量的能旋转的物体,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疑和探索的过程。)

  2、分组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小朋友回家后收集了许多可以旋转的物品。现在请你们试一试怎样才能使它们转起来?(幼儿自由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旋转的原因,鼓励幼儿用较流利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运用自身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寻找答案,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始终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促使幼儿进行更深层的探索。活动中,一位幼儿发现用吸管搅动饮料,可以使饮料转起来,实验完他把吸管扔下准备离开,这时老师发现吸管也跟着旋转起来,而该幼儿却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于是教师适时的引导他“你再看一看,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激发了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使他了解到“吸管随着水的旋转可以不停转动”。)

  3、交流讨论《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1)、同伴间自由交流。

  你们互相讲一讲,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样使它旋转起来的?

  (“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讨论之中形成的。”通过刚才的探究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他们渴望表达和交流,并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明晰和构建新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与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你发现的秘密真有趣”“还有别的想法吗”等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接纳与认可,从而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三个小朋友围绕“怎样使风车旋转”各抒己见。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用手不停的拨风车,它就转起来”,第二个小朋友马上大声的说“我在奔跑,风车也能不停的旋转,我用尽力气拼命地跑,风车就转得飞快”,第三个也不甘示弱“我把风车放到空调前面,空调吹出的风使风车不停的转呀转”…… 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丰富了生活经验;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清讲述思路,使幼儿更深入的了解一些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如:大部分幼儿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人使车轮转动起来的,教师通过“人并没有碰到车轮,车轮为什么会转?”“脚蹬带动哪儿转了?”“链条使哪儿转了起来?”等问题,逐步深入的引导幼儿发现“人转动脚蹬,脚蹬带动链条,链条带动车轮旋转”这一复杂的现象。还有一位小女孩发现自己旋转后,裙子飘舞起来,象站在圆圆的荷叶上,她高兴地大声嚷嚷:“我是个荷花仙子。”)

  4、引导幼儿讨论物体旋转的原因,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幼儿根据刚才的探索发现对物体旋转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电力、风力、人力、其他)

  5、幼儿设计标记。

  用什么标记能表示电力、风力、人力和其他旋转的原因呢?

  (幼儿通过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了“电力、人力、风力、其他力量旋转”的不同标记图,如:有的幼儿结合生活中见到的高压电线上的警示符号,设计了相应的符号表示依靠电力旋转的标志图。)

  6、观看录象《生活中的旋转》

  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使物体旋转的方法。谁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它们旋转有什么作用?(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才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我的意义,也才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回忆生活中哪些东西会旋转,帮助幼儿拓展了相关经验,了解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幼儿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我家的电风扇会转,能让我觉得很凉快。”有的说:“我家的闹钟会转,它能告诉我几点了,还能准时叫我起床。”还有的说:“果汁机会转,能让我喝上甜甜的果汁。”爱跳舞的小朋友还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旋转,动作轻盈,真美!”)

  7、活动延伸

  活动区探索活动,让它们都转动起来。(幼儿到活动区操作探索,思考运用老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让物体旋转起来,帮助孩子养成动手实践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旋转3

  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特点及作用,简单了解轮子的发展史。

  2、能说出一些有轮子的物体,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与操作中发展探究能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科学实验“为什么轮子都做成圆形的”,不同形状的积木、木板、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幼儿带回自己的玩具车、旅行箱、旅行袋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激趣。

  师:如果汽车没有轮子,会怎么样?有没有方形的、三角形的或者别的形状的轮子呢?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们有没有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呢?

  二、科学探索。

  1、实验一:汽车没有轮子会怎样?

  教师出示木板搭成的小斜坡和两辆汽车玩具(其中一辆拆掉轮子),让幼儿比较哪辆车跑得快?

  小结:汽车没有轮子,就跑不快,也跑不远,很快就停了。

  2、实验二:谁会滚动。

  教师出示木板搭成的.小斜坡和不同的积木(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三角体),让幼儿猜一猜哪种积木在斜坡上滑得最远、最快?为什么?

  幼儿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小结:圆柱体、球体能滚动,正方体、三角体积木不会滚动。能滚动的圆柱体、球体比不会滚动的正方体、三角体滑得远。

  3、实验三:一指功。

  教师出示用篮子装的10本厚书,请幼儿尝试能否用一指推动它。

  教师在篮子下铺上4根纸筒(保鲜袋里的纸筒),请幼儿再次尝试能否用一指推动它。

  师:为什么在篮子下放了纸筒就能一指推动篮子呢?

  教师小结:把篮子放在几根滚动的圆筒上运送东西,很省力,不仅运得快而且多,车轮就是这样在人类搬运东西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发明的。

  三、感知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会用到轮子吗?装上轮子有什么用?

  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阅读幼儿用书《轮子转不停》,了解轮子的发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应变

  第三个环节可以改为让幼儿完成生活中的轮子调查表,观察和感知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记表的方式记生活中的轮子。

  区角活动

  科学区:把实验用的东西放入区域,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实验。还可增加实验:想办法将不会滚动的积木变成会滚动的;实验比较球体和圆柱体滚动方向的不同。

  环境创设

  张贴幼儿调查表“生活中的轮子”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轮子,并做好记。

  请家长跟幼儿做科学小实验:“谁跑得快?”。

  随机教育

  学会提问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保持好奇心的一个重要方法,日常鼓励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多提问。

  相关链接

  阅读《轮子的发明》,拓展知识面。

幼儿园大班教案旋转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认识)电力、人力、风力、水力等因素是使物体旋转的基本条件(力量)。

  2、鼓励、支持、引导幼儿通过自身活动大胆进行探究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关"旋转"的感性经验,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

  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①旋转的轮胎;②旋转的电扇;③旋转的雨伞;④旋转的风车;⑤旋转的水车。

  2、活动室中各种旋转的物品,比如:球、玩具、小风车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物体的旋转。

  1、激发兴趣。

  演示课件①:猜猜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样什么东西。相继出现轮胎的1/4画面、1/2画面,最后出现整幅画面,揭示秘密。

  2、认识旋转。

  观看轮胎的旋转。请幼儿说说轮胎怎么了?知道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旋转"。

  二、认识物体旋转的各种力量。

  分别演示课件②③④⑤,引导幼儿认识人力、风力、电力、水力是使物体旋转的因素。

  三、探究各式各样的旋转。

  1、鼓励幼儿尝试身体的各种旋转。

  ①小朋友,我们的身体可以旋转吗?旋转后我们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提醒幼儿注意旋转的安全。

  ②除了身体做旋转以外,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旋转。

  2、尝试各种物品的旋转。

  在我们的活动室中,还有很多的东西都可以旋转,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旋转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2、通过探究小花旋转,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每桌一份。

  2、录音机,欢快音乐。

  3、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

  【活动过程】

  一、"变小花",导入活动。

  教师扮魔术师,从魔袋中变出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

  二、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

  播放幻灯片1,幼儿在观察乒乓球小花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些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

  2、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

  播放幻灯片2,

  (1)幼儿动手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3、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

  播放幻灯3,借助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提供泥工板、清水,让幼儿再次尝试。

  (2)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

  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作用。

  (1)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的旋转速度。

  5、游戏"看谁转的快",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的更快。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小花转的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联系生活,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寻找生活中旋转的物品。

  2、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感受旋转的快乐。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6)

——*建筑的特征教案3篇

*建筑的特征教案1

  【知识目标】

  学习用比喻与比较、举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了解*建筑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快速阅读,准确捕捉并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能做有个性的阅读评价。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建筑的特色,培养对民族建筑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学会对古建筑的审美,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

  一、学习用比喻与比较、举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了解*建筑的基本特征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培养快速阅读,准确捕捉并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能做有个性的阅读评价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概括表述

  1、【导入】

  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一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丛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请结合闽南古建筑的特色,说说你对*古建筑文化的初步印象。

  2、【初读】快速浏览全文,说说像这样的文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结构的。

  首先概括指出*建筑体系是独特的——从地域和历史(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地域分布是广阔的,其影响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一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板书】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影响深远——民族文化瑰宝

  3、作者将*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试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第一层次】(1—2段)说明*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建筑自下而上——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

  (二)讲*面布局,一所房子由建筑群落组成

  左右呈轴对称

  主要房屋朝南

  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

  有“户外的空间”

  【第二层次】(第3—5段)说明*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建筑的整体结构方法

  “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力学原理——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一样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下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作解释——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装饰作用(最显著特征之一)。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

  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第三层次】(第6至9段)*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屋顶四面坡——屋角翘一起——*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作比较:与其他建筑体系比较——翘一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建筑的着色特征

  使用颜色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

  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建筑装饰部件

  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建筑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建筑的装饰特征。

  4、作者在具体准确地介绍了*建筑的各方面特征之后,还有打大段的文字,试概括这些文字的内容。

  【第二部分】提出了*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建筑的组织风格。

  这种风格——“有一定的约束性”,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

  又可以“有多样性的创作”——“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

  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说明建筑的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的建筑事业服务。

  二、探究品味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启发】以弟兄关系来比喻*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启发】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启发】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可译性——即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三拓展迁移、培养能力

  你一定很熟悉家乡的房屋建筑吧,说说这些建筑在哪些方面保留了*建筑的传统风格,在哪些方面又表现出现代风格。写一篇短文,介绍你熟悉的一幢古建筑。

*建筑的特征教案2

  【教材分析】

  《*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单元说明里指出:阅读这些作品,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在学习中,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品味这类文章的语言特点。

  本课与其他说明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文体划分,本单元又提出“自然科学小论文”这一新概念,所以应当指导学生认识此类文章与一般的说明文的区别。本文讲的是建筑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讲是个新领域,所以,本课的教学就要让学生对作品介绍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这种应用文体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对文章的写法做一些有益的探讨,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学情教法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说明文了,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这些术语已经了然于心,以他们的思维水*,对理清思路,归纳观点,品味语言等常规阅读要求也能通过自读解决。

  事实上,学生对科普文章是不感兴趣的,何况是讲他们接触不多的传统建筑,所以教师势必要提供一些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文章太长,术语较多也是学生不喜欢文本,难以读懂文本的重要原因。所以课前应该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而以文体特征为纲要,以标题为切入点,探讨文章各部分与*建筑的特征的关系,能够轻松地理清文章脉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才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正如古人所言的“文以载道”,“工具性”告诉我们“是什么”,“人文性”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而本文是体现二者结合的再好不过的范例。所以本设计重在让学生明确本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以及写作的目的何在。通过探讨“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让学生了解*传统建筑的特征,学习写作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基本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通过探讨“写作目的”领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文体特点,尝试小论文的创作。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结构层次;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科学意识;领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基本特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对文中部分术语和主要观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梁思成先生的生*。

  2、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幻灯片显示垂花门图片)这仅仅是一扇门,可它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浓郁的*味。今天就让我们推开这扇门,去看看*建筑的特征。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我们要从这篇文章中学习什么呢?(这堂课要达成的目标)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建筑”这个概念的外延太大了,文中作者有没有从时间上限制它的范围?

  (2)本文用分条陈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里有四幅图片,想用它们作本文的插图,你觉得它们分别用来说明*建筑的什么特征好呢?

  (3)这九点特征应该是并列关系,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打乱它们的顺序?

  (4)在第14段里,作者有一个很新鲜的说法:*建筑的“文法”,“文法”就是“语法”,我们知道汉语有语法,英语也有语法,*建筑的“语法”是什么呢?

  (5)文章写到这里,我们看到作者对*建筑的范畴做了界定,特征作了介绍,成因作了阐释,结构非常完整了,作为说明文,对于写作对象已经解说的非常清楚了,可以结束了。但是作者又谈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这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呢?首先弄清楚什么叫“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呢?

  (6)作者谈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这个问题,最终要表达什么意思?

  (7)作者用了“若想”这个词,可见他是在呼吁,我们先来看一看当时的情况。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小结:梁实秋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梁启超先生,说他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梁思成先生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有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就是我国知识分子最大的优点。

  (8)最后一部分是不是画蛇添足?

  (9)结合本文谈谈自然科学小论文有什么特点?(小结)

  四、布置练习,学以致用

  练习题(任选一题):

  1、家乡的老房子

  2、探寻*传统建筑中的文化气息

  要求:课外查阅资料,长短不限,重要的是记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同学:北京清华大学附中高三年级的朱若辰,一位写出硕士论文的高中生。(幻灯片显示相关材料)只要同学们能做有心人,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认真钻研,也能学有所成。

*建筑的特征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探究*建筑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建筑的研究兴趣,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教学难点:

  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的形象理解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同学们从中找出*的建筑(图片展示),同学们为什么能从这组图片中一眼看出属于*的建筑呢?*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能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历任*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的设计和人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课文分析

  1.解题:课文的`题目“*建筑的特征”,哪一个词是关键词?

  明确:特征

  2.*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建筑的几点基本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九点基本特征,想一想,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总体特征?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明确: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的。一二点属于总体特征,三至五点属于结构特征,六到九点属于装饰特征。

  3.在称赞*建筑的坚固性中有句俗语“地陷墙塌屋不倒”,而*的建筑之所以会如此的坚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的稳固性。作者用了三点来具体介绍*建筑的结构特征,下面我们分成3组结合具体问题来研究一下*建筑的结构特征。

  问题:

  1.*房子是靠什么材料承重的?这种材料是怎样搭建成房子的基本构架的?

  2.什么是斗拱?它的作用是什么?

  3.举折、举架是怎样构成的,它作用是什么?

  明确:

  1).依靠木材承重。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副梁架之间用枋、檩连接。

  2).斗拱是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作用是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的。而正因为在斗拱的设计中体现出*的建筑工匠们在建筑力学和建筑美学方面的智慧,斗拱的设计成为*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3).举折、举架的作用是形成屋顶的坡度。

  4.从作者介绍的*建筑的结构特征的介绍顺序中我们发现,一间房子由下而上可以分成三部分: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那么,*建筑体系中是如何把这一间间房子联系在一起的呢?我们来看《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描写(幻灯片展示: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体会一下,*的一所房子在*面布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往往左右均匀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从*建筑的*面布局上可以体现出*建筑文化的中规中矩和阶级分明的特点。

  5.我们的房子建造完成,但是智慧的*建筑工匠们在讲求建筑的实用性的同时,也不会忽略它的美观性的特点的。同学们能不能结合我们学过的古诗文,想想,在我们的诗文中,对*建筑的装饰特点都有过什么样的描写?

  明确:“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等等。从这样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的装饰特征中,我们喜欢运用色彩鲜艳的颜色,而这些鲜艳的颜色中,寄托了*人民对幸福的期盼。

  (图片展示)

  四、小结

  同学们,对于*建筑的特征也许以前我们不太熟悉,不过今天通过对梁思成先生这篇课文的学习后,相信大家对我们祖国的建筑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在论述时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建筑的九大特征,知道作者在介绍时采用了先总后分的顺序,那么,这九大特征有没有详略安排呢?作者着重说明九大特征的哪几项?

  明确: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有:*面布置,结构方法,斗拱,屋顶,色彩。

  二、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然后,作者提出了什么内容?

  明确:(一)*建筑的文法

  1.在学习*建筑的基本特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所有的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被*的匠师们所遵守,为*的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做*建筑的“文法”,(比喻)下面我们结合课文57页最后一个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究竟是怎样具体解释*建筑的“文法”和*建筑的“词汇”的。

  提示:理解*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明确: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我们说它是*建筑的“文法”;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

  2.*建筑的文法要求我们在建造房屋是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但同时,*建筑的文法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怎样理解*建筑文法的灵活性呢?我们结合课文58页第二自然段来理解。

  明确:*建筑的文法在命题上可以有灵活性。具体体现在运用*建筑的文法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思考:如何理解“可译性”

  明确:“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也是以“语言和文学”为喻,是指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三、在理解*建筑的文法特征及各民族“可译性”问题过程中,我们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家能不能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并谈谈你们的理解?

  明确: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答案]将地区建筑与*中心地区建筑的体系关系比喻成兄弟同属一家的关系,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这一说法。也为后面的各民族之间的建筑的“可译性”埋下一个伏笔。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答案]把墙壁比喻成我们日常所见的“帷幕”,使读者更能直观的理解墙壁的作用。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答案]把各种类型的建筑和多种体裁的文章相比,并将建筑划分为“大文章”或“小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建筑因为“命题不同”而产生的风格的不同。

  小结:文章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读者生动、形象、深刻的体会到*建筑的风格,所以我们在阅读一篇说明文的过程中,要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形象性。

  四、总结

  *的建筑,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建筑特征,而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风格虽然不同,但解决的本质问题却是相同的,作者把它称作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我们了解*建筑的特征,了解*建筑的特征中体现出的*的文化,是为了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去体会、继承和发展*建筑的美,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今天所体会到的一切的美,源于对*语言文字的结构和运用的揣摩和体会.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7)

——大班健康旋转的呼啦圈教案3篇

大班健康旋转的呼啦圈教案1

  活动目标:

  1、探索呼啦圈不同的旋转方式。

  2、增进身体转动的灵活度。

  3、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锻炼*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呼啦圈若干,制作转呼啦圈方式图贴地上。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让呼啦圈旋转的玩法并与同伴互相交流。

  ――将呼啦圈放在地上,请幼儿想一想:要让呼啦圈旋转,可以怎么玩呢?(如一个人将手举高让呼啦圈旋转,两个人手举高、勾手、手牵手、手搭肩让呼啦圈旋转,三个人手举高、手拉手让呼啦圈旋转等方式。)

  ――鼓励幼儿游戏、尝试各种玩法。

  ――鼓励团队合作游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呼啦圈旋转的`玩法并与同伴相互交流。

  ――呼啦圈竖在地上可以怎么旋转?

  ――离开地面,呼啦圈还有哪些转动的方式?如:套在腰上、绕在手臂上、绕在腿上等。

  ――你是怎么让呼啦圈转起来的?

  3、游戏:旋转大比拼。

  ――用呼啦圈做同一个旋转动作,看看谁可以转得最久或转圈最多。

  ――在地面上贴呼啦圈旋转方式标记图,让幼儿自由在场地中找寻标记的方式旋转呼啦圈。

  ――让幼儿根据标记图进行接力赛,先完成者为胜。

  活动反思:

  呼啦圈是生活中常见的小型轻器械,利用呼啦圈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孩子非常感兴趣,从孩子身边的事入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符合幼儿课程选择原则,而且,呼拉圈玩法多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一举多得。让幼儿练习单、双脚跳,激发幼儿玩呼拉圈的兴趣。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萌发合作意识。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8)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形的旋转》教案1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

  [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练掌握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方法。

  2、使同学养成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对电脑绘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制、旋转的操作使用

  [教学难点]:在实际绘图中的复制的多种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欢乐的小鸡》图

  师:在这图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幅图里的小鸡小花不是都要我们一笔一笔的画呢?其实我们只要画好其中的一朵花,一只鸡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中的一个新功能来实现这幅画了,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 复制功能的学习。

  师:要完成那么多的小花的绘制,我们得先画出一朵花。

  活动一:

  下面请大家选好前景色,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刷子”等来花小花。

  1、教师先示范,同学动手一起画一朵花。

  (可参考课本第20页的方法,画出一朵花)

  2、单击“图像”菜单,检查菜单中“不透明处置”前是否有打钩,有的话把钩去掉。

  3、单击工具箱中“选定”工具,在小花周围拖动鼠标把要复制的小花围出。

  4、选“编辑”菜单的“复制”,再点“粘贴”。

  5、在出现新的小花选区上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把小花拖到其他位置,这样就复制了一朵小花了。

  6、教学新的复制方法:选择要复制的图像后按CTRL键同时用鼠标脱动也可以复制。

  让同学动手,教师指导,让好的同学进行演示。

  三、画小鸡大家庭

  师:在草地上有许多的小鸡,大家能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绘制吗?但是如何绘制有大有小的呢?

  活动二:

  1、请同学们先用学的知识进行操作,画出1只小鸡。

  2、然后复制一只小鸡后用选定工具再将一只小鸡选中,将鼠标指针移到“选定”框四周图像大小调整柄上,拖动鼠标后你发现什么?(变大变小)

  3你们试一试。

  完成练习后,老师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请一些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

  四、让小鸡转身

  师:用复制我们可以花很多小鸡,但都是一模一样,怎样画形态各异的小鸡呢?我们下面就来学习旋转功能的使用。

  活动三:

  1、选定一只小鸡。

  2、在“图像”菜单上单击“翻转/旋转”命令。

  3、在对话框中选“水*翻转”,大家试试有什么变化?

  4、大家也试试“按一定角度旋转”,看看不同角度的变化是什么样的。

  五、练习。

  照课本24页,试着画一画图11。

《图形的旋转》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图形的旋转,知道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和旋转角,会指出实例中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经历用硬纸板画旋转后图形的过程,加深对图形 旋转的感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

  2.难点:图形的旋转概念.

  三、教学过程

  师: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美丽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让我们仔细来看一看.

  (师出示下面的图案)

  (图在七年级下册P27)

  师:(指图案)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图案是怎么设计的?

  生:……(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准图案)这是一个鸽子,把这个鸽子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这样就得到了这一排鸽子;同样,我们把这个鸽子向下*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移得到这个鸽子,这样*移下去,又得到了这一排鸽子;同样方法可以得到第三排鸽子.可见这个图案是用一个鸽子经过*移得到的(边讲边板书:*移).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图案.

  (师出示下面的图案)

  (图在八年级上册P48)

  师:(指图案)大家看一看,这个图案又是怎么设计的?

  生:……(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这个图案可以看成是把(指准 )这个图*移到这里,再*移到这里,再*移到这里,最后形成了这个图案.这是同学们都看到的,但这个图案的形成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怎么换一种方式来看?(稍停)

  师:(指准)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再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再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这样作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图案.可见这个图案是(指准)这个图经过反复作轴对称图形而形成的(边讲边板书:轴对称).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图案.

  四、总结

《图形的旋转》教案3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对*移的基本性质有了的认识,能否利用*移的基本性质来学习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图形之间的*移关系成了本节课学习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2.确定一个图形*移的位置的条件.

  能力训练:

  1.对具有*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对具有*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难点: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移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如图,将线段AB*移,得到线段AB,则图中的线段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帮助学生复习*移的基本性质:经过*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行且相等,对应线段*行且相等。(AA∥BB且AA=BB, A B∥AB且AB =AB)

  如果给出了线段AB,也给出了*移方向和*移距离,你能作出选段AB经*移后的对应选段AB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移作图.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探索归纳*移的作法

  ⑴已知线段AB和*移距离及方向,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

  让学生观察、动手画图。

  得出已知*移距离和方向的作图:过A作*移方向的*行线,在*行线上沿*移方向上截取线段,使其长度等于*移距离,即得点A的对称点A。点B的对应点B的做法同上。

  (2)已知线段AB和*移后点A的对应点A ,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来源:中.考.资.源.网]

  和上面的(1)相比,这里的新问题,不知道*移距离和*移方向,而只知道某点的对应点,该怎么办?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动手画图。

  连接A,A,得到线段AA,则AA的长度就是*移距离,有A到A的方向就是*移方向。于是问题转化为前面已经解决的问题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画图中,若有学生有不同的画法,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这时,可以思考:“画出选段AB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若学生在处理简单的线段问题时,画法比较单一,这个讨论可以放在(3)之后。

  (3)将(2)中的图形略微复杂化一些。已知*面图形以及该图形上的某一点经*移后的对应点,求作*移后的*面图形。

  例题1 经过*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作出*移后的三角形。

  留给学生完成。在学生完成*移的作图后,根据前面的若干个作图问题,增加“议一议”内容。

  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吗?

  ②确定一个图形*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对于①,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移作图的常用方法以及这些作法所依据的原理。

  方法一:过点B、点C,分别作线段BE,CF,使得它们与线段AD*行且相等,连接DE,DF,EF,△DEF就是△ABC*移后的图形。

  方法二:过点D分别作出与AB,AC*行且相等的线段DE,DF,连接EF,△DEF就是△ABC*移后的图形。

  方法三:因为*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所以过点B作线段BE,使得它与线段AD*行且相等,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或者过点D作与AB*行且相等的线段DE,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后,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

  对于②,确定一个图形*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条件为:

  (1)图形原来的位置 (2)*移方向 (3)*移距离.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们才能准确地找到一个图形*移后的位置,进而作出它*移后的图形.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

  1.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移3cm,作出*移后的图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关键的5个点(如图),分别过这5个点按箭头方向作5条长3cm的线段,将所作线段的另5个端点按原来的方式连接,即可得到字母A*移后的图形。

  2.

  将图中的字母N沿水*方向向右*移3cm,作出*移后的图形。

  3.图中的窗棂轮廓是由一个半圆和一个矩形组成,试作出这个图案向左*移10格后的图案。

  解:分别确定矩形的四个顶点和半圆的圆心,向左*移10格后的位置,画半圆(以“圆心”*移后的位置为圆心,以6格的边长为直径),连线即可。

  第四环节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作*面图形*移的图形,进一步理解了*移的性质,并且还知道要确定一个图形*移后的位置,需要有:①此图形原来的位置.②*移方向.③*移距离等三个条件.

  在作图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第五环节 课后作业

  1.必做习题:习题3.2 2,3,4

  2.选做习题

  (1)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4,沿对角线所在直线l将该正方形向右*移到EFGH的位置,已知△ODH的面积为92,求*移的距离.

  (2)如图,在△ABC中,D,E是BC上的点,且BD=CE,求证:AB+ACAD+AE.

  四、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通过对上节课学习的*移的基本性质的复习,为新知的探索作好铺垫,进而引出新课课题简单的*移作图。在例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循序渐进,前一题往往是后一题的基础,后一题通过化归都可转化为前一题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渗透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归。

  在练习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熟练应用*移的特征、*移作图的方法,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设计了不同难度的习题,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图形的旋转》教案4

  教学分析: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得到的。本活动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面内,将一个图形绕 旋转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称为旋转中心; 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移(板书:*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移。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移的现象还学会了*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移2步,向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移运动吗?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2)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转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图形的旋转》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图形的变换是对*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方向

  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度数

  五、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

  (*移、旋转、轴对称)

  *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

  教学反思:

  1、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移、旋转、轴对称作铺垫。

  2、在本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间。在新授环节,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_,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每一次活动结束,都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小节、概括。

  不足之处: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图形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综合应用,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变换方法,但也因为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这些方法,造成了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图形的旋转》教案6

  教学内容:

  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旋转也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旋转图形,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体会旋转的特征。例如:通过制作陀螺并使之转动,感受旋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钟表,旋转门等,使学生感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辨别旋转图形,并能判断旋转点或线以及旋转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关于*移的知识。(播放课件PPT,展示图片复习*移)

  老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的*移现象吗?

  同学:观光电梯,推拉窗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看来大家对*移的内容掌握的都很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几幅图是什么现象呢?

  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不是*移,因为方向发生了改变。)

  老师:既然这些图片不属于*移,那应该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这种特别的运动方式。(PPT翻页)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的娱乐项目,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待会儿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转

  同学:他们都是围绕中心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图形的旋转》教案7

  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7题。

  教材分析:旋转也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旋转图形,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体会旋转的特征。例如:通过制作陀螺并使之转动,感受旋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钟表,旋转门等,使学生感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并辨别旋转图形,并能判断旋转点或线以及旋转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关于*移的知识。(播放PPT,展示图片复习*移)

  老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的*移现象吗?

  同学:观光电梯,推拉窗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看来大家对*移的内容掌握的都很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几幅图是什么现象呢?

  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不是*移,因为方向发生了改变。)

  老师:既然这些图片不属于*移,那应该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这种特别的运动方式。(PPT翻页)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的娱乐项目,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待会儿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转

  同学:他们都是围绕中心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老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刚刚看到的摩天轮、太空飞船和飞机的螺旋桨都是旋转现象。(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是绕同一个点(或者同一条直线)转动就是旋转现象。板书:认识旋转现象)大家现在知道齿轮是什么运动了吧,大家说齿轮是什么运动?

  同学:旋转

  老师:那么,同学们还见过哪些旋转图形或旋转现象吗?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老师:讨论好了吗?我来听听大家是怎么想的?

  同学:自由发言。

  (播放旋转现象的图片请同学做出回答)

  老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这儿也有几张图片,大家看一下判断一下是不是旋转。(播放)

  老师:大家翻开课本第34页,做一下练习七的第七题。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些是*移,哪些是旋转。

  三、知识应用,巩固知识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旋转想象。

  老师:大家知道钟表是怎么转动的吗?(讲解钟表的转动方向和规律,钟表的指针是顺时针转动的,时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时,要一小时,分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时要5分钟,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要5秒。)下面大家做一下练习七的第8题。

  播放PPT,你可以利用一片花瓣旋转制作出美丽的花吗? 请学生作答后老师展示图片。

  四、回顾总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旋转图形(现象)。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是绕着同一个点(或者同一条线)转动叫旋转图形(现象)

  (播放多媒体中的课后作业,课程内容结束。)

  五、板书设计:

  旋转

  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是绕着同一个点(或者同一条线)转动。

《图形的旋转》教案8

  一、游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幸运大转盘:转一转转盘上的指针,你想玩哪一种,看看你幸运吗?

  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学会智慧地思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转盘上指针的运动方式,在三年级我们已经有一定了解,叫旋转。请看大屏幕(转杆的关和合),在小区门口看过这个转杆吗?转杆的运动方式是(学生一起说)师:对了,转杆的打开和关闭也是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揭示课题:旋转)

  二、探索线段旋转,体会旋转三要素

  1、对比研究转杆的运动

  (1)用手势来比划转杆的运动

  转杆的打开、关闭是旋转运动,今天我们就以这个为例来研究。举起右手,用手臂来表示转杆,一起来做做打开、关闭的运动。

  (2)讨论: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们觉的打开、关闭的运动完全一样吗?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同桌交流。

  不同点:这两次旋转的方向不同。你们知道转杆关闭的方向叫 (顺时针方向)为什么叫顺时针方向呢?(显示钟面是时针的运动)那和钟面上相反呢?叫逆时针方向,这里转杆的打开是什么方向啊?伸出手一起来表示这两个方向。

  相同点: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这个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都旋转了90度。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了旋转重要的三个特点:中心、方向、角度。其实所有的物体的.旋转都是这样围绕中心不是顺时针就是逆时针旋转的,都转有一定的角度,角度有大有小(显示旋转的图片时钟、折扇、风车)

  2.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认识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你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a、:多重的物品可以使台称上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演示将一袋盐放入盘中)取出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b、请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转盘呢!谁愿意和老师合作玩“我说你转”的游戏:(老师提要求,学生转动转盘)

  请把指针从A点顺时针旋转90,转到( ), 再把指针从B点逆时针旋转90,转到( ) 。

  要想清楚地知道一个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就得把这三方面说清楚。

  结合三方面说说线段AB是怎样旋转的

  线段AB绕( )点( )时针旋转( )度。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本环节从直观感知,动手演示,深化理解三个层次展开教学,并用动作的形象性来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转一转中,深刻理解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三、探索图形旋转90度,培养空间观念

  刚才我们是把指针、转杆旋转90。你们知道吗?图形也可以旋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课件出示例2:

  (1)问:谁知道“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怎么转呢?(两种方向)

  (2)先来顺时针的方向转,转到90度一块喊停。你们怎么看出是饶着A点旋转了90度的。(旋转前的AC到旋转后的AC是90度,有谁是从不同的边看出的吗?AB到AB。还能从别的边看出吗?其实BC边也是旋转了90度,只不过用BC来判断不直观,有点困难。所以聪明的你们都喜欢找AB、AC,AB、AC都是与中心相连的两条边。既好找又直观。

  (3)在来看逆时针旋转90度,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请你们先在头脑里想象出旋转后的形状。用手势来表示。请学生来比一比。如果让你画出来你会画吗?试一试,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交流有什么方法可以画的又对有快吗?确定一条边旋转90度,连到哪里有点困难,看来要找两条边然后连起来。这两条边是随便的两条边吗?都联着A点。画一画,验证转一下。

  (5)巩固练习(“想想做做”2)

  刚才大家通过动手、动脑,把三角形旋转了90,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现在你们想试试其他图形吗?

  a、(课件出示题目)读题明确要求,请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片和三角形小旗,按要求在方格纸上旋转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b、谁愿意上来给大家介绍你的做法?(展示、交流、评价)

  c、(课件演示,图形旋转后画线,并标上弧线。)师:为了表示旋转的方向,还要在图形相对应的某一组对边之间画出弧线,标上箭头。(请学生在自己的图中标上旋转方向)

  [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从借助实物旋转到引导学生学会徒手旋转,设计了很多小环节,层层递进,使教学落到实处。既有独立操作又有合作探索,使学生在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探索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思维拓展(“想想做做” 3)

  图形的旋转非常有趣,其中也有许多奥秘,请看下面三组图形。

  1、读题,明确题意

  2、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3、小组交流。(重点说几号图形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4、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图形的旋转》教案9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按照要求做出简单的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继续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形上各点的旋转角度相同;

  B、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C、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移得到;

  D、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如图,是△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0所得的。则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A的对应角是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旋转中心是点_____。旋转的角度是____。

  3、通过观察上面图形的旋转,你能发现图形的旋转哪些基本性质吗?

  归纳:

  ①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

  ②对应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一对对应点与_________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_______;

  ④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

  (二)新知学习:

  1、自学教材P57例题,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写出画法,写出理由。

  2、交流探讨。

  3、练习:

  ①画出△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A1B1C1

  ②△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后的图形为△A1B1C1,找出旋转中心点D。

《图形的旋转》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然而其中有非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全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全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图形的旋转》教案11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充满童趣的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图形的旋转一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时尽量为学生创造了一些极富趣味性的环节。例如,引入时的摩天轮,钟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旋转的要素!因为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对*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一教学反思》。通过简单的观察指针旋转过程简单解决了旋转问题。通过让学生亲自拨动指针还隐藏了旋转角度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环节降低了难度。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新授中,教师是这样预设的: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具体学具实践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从而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本节课缺少对旋转意义的深入研究。学生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掌握得比较好,也体会到了旋转后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没有变。但课堂教学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地引领学生深入研究,这也是因为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特别是对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相应地旋转了这一知识点,学生无论在直观上没有形象地感受,思维更没有得到提升,感觉到这节课学生对于旋转的理解比较浅显。从课内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旋转的意义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个性迥异、聪明好奇的教育对象,因而教学中难免出现意外的变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干扰教学的不协调因素。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课前预设是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

《图形的旋转》教案12

  设计说明

  本课时教学的是图形的旋转,它是继轴对称、*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方面:

  1.创设游戏,激趣引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将旋转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顺利进入对旋转知识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突出旋转的三要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3.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现由直观向抽象的转化。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画图操作,既使学生对旋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为学生创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钟 方格纸

  学生准备 方格纸 三角尺

  教学过程

  ⊙创设游戏,引入新课

  1.做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向后转,向右看,向前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这些简单的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躲在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图形的旋转。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汇报:风扇扇叶、陀螺、旋转木马、钟表指针的转动等)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有很多,我们就从大家熟知的钟表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从游戏出发,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观察钟面,明确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意义。

  小组活动: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说说时针、分针和秒针是怎样旋转的。

  (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秒针1分旋转1周,分针1时旋转1周,时针1时旋转1大格)

  汇报总结: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

  2.从实物到线段,认识旋转的特征。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汽车进公路收费站的情境图。

  出示问题1:汽车进入公路收费站时,横杆打开时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逆时针旋转90°的过程。

  出示问题2:汽车通过后,横杆关闭时又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顺时针旋转90°的过程。

  教师相应板书: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示来表示横杆的打开和关闭。

  (2)再仔细观察并想象横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①想一想,横杆在旋转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旋转中心相同、旋转方向不同、旋转角度相同)

  ②物体旋转前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没变,位置和方向变了)

  ③要想把一个旋转过程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尝试练习。

  课件出示线段旋转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线段的运动过程,你能说说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旋转的吗?

  (这条线段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提问:旋转前后,线段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线段的位置和方向变了,线段的长短没变)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观察时钟以及横杆的运动过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观察这些实物是怎样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横杆的旋转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比较、想象和交流,获得对物体旋转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进而找到准确表达物体旋转过程的方法,完成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建构。

  3.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画一画”。

  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2)组织学生讨论画法。

  (3)独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点、线的位置变化,确定旋转结果的正误。

  (5)小结:在画线段的旋转时,首先要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然后借助三角尺画图。

《图形的旋转》教案13

  设计说明

  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移和旋转,同时要注重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本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移和旋转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做引导,便于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长方形的纸 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观察,自由回答)

  2.过渡: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涵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说一说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认识对称现象。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树叶、蝴蝶、城门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树叶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门图片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4)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

  (2)欣赏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等)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

  (1)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

  2.剪其他图形。

  (1)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图形的旋转》教案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 。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

  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5)组织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6)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它们都是旋转*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 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再离开实物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图形的旋转》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欣赏和设计图案,这些图形主要运用图形的*移、旋转和对称制作而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图形的*移、旋转和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移、旋转和对称的应用。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23人,学生大多都是农村,由于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旋转,概念很容易理解,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的空间抽象想象能力较差,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自主探究发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线在面上”,会观察图形上旋转中心点所在直边的旋转角度来判断图形的旋转角度。


《旋转的特征》教案3篇(扩展9)

——我会旋转大班教案 (菁选3篇)

我会旋转大班教案1

  活动目的:

  1、运用肢体表现的动作。

  2、培养幼儿身体的节奏感和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

  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4、巩固和加深对眼睛作用的认识,了解眼睛损伤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活动准备:八音盒一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1)做第一套广播体操。

  (2)音乐:对列入场

  2、基本部分: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和一段优美的舞蹈。请小朋友们看看!(幼儿欣赏)

  (2)提问:小朋友刚才看到了什么?(小娃娃跳舞)那我们也来学学这个娃娃跳舞好吗?(幼儿开始学跳,提醒幼儿速度要慢)再提问:你做完以后又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引导幼儿说出转)你是怎么转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说的很对,那听我来说: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体顺着一个方向转圈,这就叫旋转。(请幼儿再次尝试)(3)全体幼儿坐下休息,我们讨论一下,除了用身体做旋转以外,还可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旋转。(幼儿讨论,回答,并请幼儿进行示范)。

  (4)全体幼儿起立: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将说出的旋转动作结合音乐做一遍。(做完后,小结,再来一遍)

  (5)启发幼儿相互结合着做旋转的游戏。教师:刚才呀!每一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旋转,那如果两个两个小朋友,三个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还能旋转吗?(我们试一试,请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教师对每一组小朋友进行指导。音乐:待每组小朋友准备好后,教师放音乐,请每组小朋友而跟着音乐做自己的动作

  3、结束部分:每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教师:小朋友刚才只玩了其中的一个,还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提醒幼儿游戏可以互换…)延伸活动;各种旋律的物品:球、木棒、椭、螺帽、沙包、瓶子、风扇。

  活动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就有*移、旋转、对称的变换,本单元就是贴近现实寻找数学知识,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而在研读教材和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抽象以后的*面图形不能很清晰的辨别出来,从这里我意识到在教材研读中,对于“题目”要正确的领悟,本单元的课题就是:图形的变换,这些变换在实际的物体(也就是立体图形)能够实现,并且存在,那么*面图形也可以经过这些变换得到美观好看的图案,特别对于“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分辨的不够清晰,在后续练习课加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旋转的生活实例,如关门、摩天轮、旋转木马等,让学生感知旋转的含义,通过观察钟表和风车的运动进一步理解旋转,“旋转”和“*移”一样,是一种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动词,而“旋转”强调的是物体绕着某个点或某个轴转动的过程,“*移”强调的是物体沿着某条直线的移动的过程。

  通过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掌握旋转的三个要素:点、方向(包括顺时针和逆时针)、角度,并学会将这三个要素合并起来描述一个物体的旋转情况。

  难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的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思考,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巩固,练习层层递进,先画一条线段的旋转,再画一个简单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了学习的内容,复习铺垫很到位,基本上将上节课遗漏问题解决,并成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方法上的基础,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体现以课本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围绕教材进行备课和教学。

  遗憾的"就是没有进行高浓度的课堂总结,课堂把控时间上有待提高,尽量规范和精简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把握不足,好的学生吃的不够,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又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另外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不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课堂上尽量留时间让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今后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真正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

我会旋转大班教案2

  活动目的:

  1、运用肢体表现的动作。

  2、培养幼儿身体的节奏感和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

  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4、巩固和加深对眼睛作用的认识,了解眼睛损伤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活动准备:

  八音盒一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1) 做第一套广播体操。

  (2) 音乐:对列入场

  2、基本部分: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和一段优美的舞蹈。请小朋友们看看! (幼儿欣赏)

  (1) 提问:小朋友刚才看到了什么? (小娃娃跳舞)那我们也来学学这个娃娃跳舞好吗?(幼儿开始学跳,提醒幼儿速度要慢) 再提问:你做完以后又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引导幼儿说出转)你是怎么转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说的很对,那听我来说: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体顺着一个方向转圈,这就叫旋转。(请幼儿再次尝试 )

  (2) 全体幼儿坐下休息,我们讨论一下,除了用身体做旋转以外,还可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旋转。(幼儿讨论,回答,并请幼儿进行示范)。

  (3) 全体幼儿起立: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将说出的旋转动作结合音乐做一遍。(做完后,小结,再来一遍)

  (4) 启发幼儿相互结合着做旋转的游戏。 教师:刚才呀!每一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旋转,那如果两个两个小朋友,三个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还能旋转吗?(我们试一试,请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教师对每一组小朋友进行指导。 音乐:待每组小朋友准备好后,教师放音乐,请每组小朋友而跟着音乐做自己的动作

  3、 结束部分: 每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 教师:小朋友刚才只玩了其中的一个,还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提醒幼儿游戏可以互换…) 延伸活动; 各种旋律的物品: 球、木棒、椭、螺帽、沙包、瓶子、风扇。

  活动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就有*移、旋转、对称的变换,本单元就是贴近现实寻找数学知识,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而在研读教材和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抽象以后的*面图形不能很清晰的辨别出来,从这里我意识到在教材研读中,对于“题目”要正确的领悟,本单元的课题就是:图形的变换,这些变换在实际的物体(也就是立体图形)能够实现,并且存在,那么*面图形也可以经过这些变换得到美观好看的图案,特别对于“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分辨的不够清晰,在后续练习课加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旋转的生活实例,如关门、摩天轮、旋转木马等,让学生感知旋转的含义,通过观察钟表和风车的运动进一步理解旋转,“旋转”和“*移”一样,是一种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动词,而“旋转”强调的是物体绕着某个点或某个轴转动的过程,“*移”强调的是物体沿着某条直线的移动的过程。

  通过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掌握旋转的三个要素:点、方向(包括顺时针和逆时针)、角度,并学会将这三个要素合并起来描述一个物体的旋转情况。

  难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的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思考,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巩固,练习层层递进,先画一条线段的旋转,再画一个简单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了学习的内容,复习铺垫很到位,基本上将上节课遗漏问题解决,并成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方法上的基础,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体现以课本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围绕教材进行备课和教学。

  遗憾的就是没有进行高浓度的课堂总结,课堂把控时间上有待提高,尽量规范和精简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把握不足,好的学生吃的不够,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又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另外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不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课堂上尽量留时间让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今后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真正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

我会旋转大班教案3

  活动目的:

  1、运用肢体表现的动作。

  2、培养幼儿身体的节奏感和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八音盒一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1) 做第一套广播体操。

  (2) 音乐:对列入场2、基本部分: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和一段优美的舞蹈。请小朋友们看看!(幼儿欣赏)(2)提问:小朋友刚才看到了什么? (小娃娃跳舞)那我们也来学学这个娃娃跳舞好吗?(幼儿开始学跳,提醒幼儿速度要慢)再提问:你做完以后又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引导幼儿说出转)你是怎么转的?(…)教师总结:小朋友说的很对,那听我来说: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体顺着一个方向转圈,这就叫旋转。(请幼儿再次尝试 )(3)全体幼儿坐下休息,我们讨论一下,除了用身体做旋转以外,还可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旋转。(幼儿讨论,回答,并请幼儿进行示范)。

  (4)全体幼儿起立:

  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将说出的旋转动作结合音乐做一遍。(做完后,小结,再来一遍)(5) 启发幼儿相互结合着做旋转的游戏。

  教师:刚才呀!每一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旋转,那如果两个两个小朋友,三个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还能旋转吗?(我们试一试,请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教师对每一组小朋友进行指导。

  音乐:待每组小朋友准备好后,教师放音乐,请每组小朋友而跟着音乐做自己的动作。

  3、 结束部分:每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

  教师:小朋友刚才只玩了其中的一个,还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提醒幼儿游戏可以互换…)延伸活动:

  各种旋律的"物品——球、木棒、椭、螺帽、沙包、瓶子、风扇。

推荐访问:教案 旋转 特征 《旋转特征》教案3篇 《旋转的特征》教案1 《旋转的特征》教案1年级

本文标题:《旋转特征》教案3篇(精选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jiaoansheji/66942.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旋转特征》教案3篇(精选文档)》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