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土地资源管理考研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试题库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8-18 11:36: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资源管理考研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试题库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供大家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考研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试题库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土地资源调查: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借助有关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和历史演变规律及其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2.土地资源评价:针对特定的利用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土地资源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经济社会条件进行综台考察,阐明土地资源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以及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一个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并将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表示在专题地图上。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在维护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的土地需要的全部过程,是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们粮食需求和社会协调、平衡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措施。

4.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的调查,以保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准确可靠的现势资料。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6.土地类型是指由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侯、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遵循各自的分异规律,并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大小不同的、相对均一的地域组合单元

7.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8.土地分类:将各个个体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归并,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

9.土地类型结构:简称土地结构,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或图式。

10.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11.权属调查一般是以宗地为基本调查对象,调查核实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使用情况等,并进行记录。

12.初始权属调查是初始地籍调查的重要程序,是调查人员对县及县以上某一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全面现场调查,以核实宗地的权属,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

13.变更权属调查是指调查人员接收经土地登记人员初审的变更土地登记或设定土地登记申请文件后,对宗地权属状况及界址进行的调查。变更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14.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

15.土地潜力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自然要素(土壤、气候、地形等)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的评价,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

16.生态足迹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和水体的总面积。

17.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是指为了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治理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控,依据土地资源调查的相关规程,通过综合运用3S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综合采用室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调控与微观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8.土地生态评价是以土地生态类型为基础,着重进行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为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规划、国土开发和环境综合整治服务。

19.调查与评价主体:调查与评价者调查与评价客体:土地资源

20.土地类型结构包括:土地的空间结构、数量结构和演替结构三类。

21.土地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土地要素有规律地组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客体是土地资源。

22.毛利=产值-变动成本净收入=毛利-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单位面积投入量×单价产值=作物单产×市场价

23某地区玉米产量5000kg/hm2,单价为1400元/1000kg,可变成本为600元/hm2,

固定成本为800元/hm2,该地区毛利为元/hm2,纯收入为元/hm2。

24土地质量指数可以作为土地置换或耕地占补平衡的依据,如果征用2亩质量指数为0.6的土地,需要补偿亩,质量指数为0.8的土地。

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进行农用地评价,计算公式为

V=P/(1+r)n

式中,V为现值;P为未来每年实际成本或收益;r为利息;n为年数;1/(1+r)n为贴现因子。

2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是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26判断图a中公路量测宽度范围,在图中标出,判断图b中铁路量测宽度范围,在图中标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6)

参考答案:找出五种地类及其代码

1.土地类型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类型强调的是土地的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

2.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3.到2000年,我国组织过三次大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前二次为概查,最后一次为详查。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2009年10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统一进行变更调查数据更新,向国土资源部汇交成果,由国土资源部汇总形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数据。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建立城乡一体化、四级(国家、省、市、县)联网互通的土地数据库。城镇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100%,村庄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95%。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需要,2007年8月颁布了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新分类分为一级类12个,二级类46个。

4.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属于耕地中的水浇地。

5.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

6.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

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公园与绿地指城镇、村庄内部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和用于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

8.交通运输用地中的农村道路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9.河流水面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沟渠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

10.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类对于农村地类进行归并后分为一级8类,二级38类。

11.开展更新调查是更新上一次调查成果,实现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同步性的一项工作。土地更新调查不是一次性调查工作。

12.初始地籍调查时,在进行权属调查前应首先确定调查的范围,根据确定的范围大小,可再逐级细划成若干个小区域,即:街道—街坊—宗地三级划分。便于该工作的开展。

13.土地适宜性评价仅仅告诉人们某块土地可供利用地范围以及利用上地潜在能力,而没有指出这块土地地最佳利用方式。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的关系

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只有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组合方式,才能客观地评价土地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生产潜力,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才为科学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理论依据

土地系统理论(二)土地资源空间分异理论(三)土地区位理论

(四)土地生产力理论(五)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六)土地国情和国策理论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现状调查的关系

--土地更新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种普遍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通过该次调查建立起土地资料档案.建立起调查制度。因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次基础性的调查,而更新调查则是对已有土地资料进行更新为目的的调查。两者的关联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而更新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但这种延续主要不是指调查范围上的扩大和内容的扩展),是为了使得原来的调查成果更具现势性.更为全面,更为规范、实用。因此,从调查的主要内容来看,两个调查整体上是相互一致的,更新调查必须对原来调查过的、内容发生变化了的加以调查,并对本应调查而原来未调查到的内容加以补充调查。

☆土地分类系统有以下几种方法: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路线考察法参数法(P99)

☆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意义何在?

通过评价旨在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作物、果、茶、林、牧等各业生产或适宜于农作物、果、茶、林等具体品种生长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数量、质量、主要限制因子及其分布状况;摸清区域各类适宜用途的后备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因地制宜科学利用区域土地资源、调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在现有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各构成要素对植物生长、畜牧生产以及城市建设等用途的适应性和限制性,以此反映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高低、限制因素及其强度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综合性与主导性相结合(2)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3)针对性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4)当前利用与持续利用相结合(5)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简述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的关系。

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只有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组合方式,才能客观地评价土地适宜性、限制性及

其生产潜力,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才为科学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各构成要素对植物生长、畜牧生产以及城市建设等用途的适应性和限制性,以此反映土地对各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高低、限制因素及其强度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可持续土地管理框架的五个方面?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关系

(一)两者的区别

土地潜力评价的含义是土地在一定利用方式或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必须事先规定出土地利用方式或管理实践上的先后次序。目前的土地潜力评价土地大多采用农→林→牧→其他这样的顺序,即把土地潜力最高的土地首先分配给农业利用,然后再考虑林业、牧业和其他,但这并不意味最高的土地只适合农业利用,而不适合于林业和牧业。

土地适宜性评价则与此不同,它并不事先假定这种利用的先后顺序,每一块土地均可针对农业、林业、牧业或其他方式做出适宜性或适宜程度的评定,真可谓是机会均等。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二)两者的联系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之间尽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同一个地区,可将两者的评价成果进行比较或协调。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每一个潜力级的土地均可视为适宜于一定土地利用大类的土地,Ⅰ~Ⅳ级的土地为适宜于耕作利用在内的所有利用方式的土地,不过从Ⅰ→Ⅳ,限制性逐渐增大,Ⅴ~Ⅷ级的土地为不适宜于耕作,但适宜于牧业、林业和其他。Ⅷ只适宜于其他,包括野生动物、娱乐、水源涵养和风景观赏。

实际上,一些单项土地潜力评价也可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不同的只是其分级数不是《土地评价纲要》的高、中、低三个适宜类,而分为7级。如加拿大20世纪60年代分别进行的农业、林业、娱乐、野生动物、淡水鱼等的土地潜力评价,将土地分为Ⅰ~Ⅶ级。由此可见,在一个地区开展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之后,如有必要,可将这些评价结果归纳或转化成土地潜力等级,从而使两者联系起来。

☆比较土地类型野外调查的两种方法:路线考察法和综合剖面分析法

★论述FAO《土地评价纲要》与《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评价体系及其区别与联系?

(一)对两个评价体系简评

FAO是单宜的,而我国的1:100万土地资源图有单宜、双宜、三宜。

在利用方面明确的地区,考虑主要的适宜方面——单宜;在利用方面不明确的地区,考虑多宜。是两个评价系统的主要区别

共同点:依据相同——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两个评价系统都是对适宜性类别、适宜性程度、限制性类别、限制性程度四个方面的反映。在高等级的评价系统,表示适宜性类别;在中等级的评价系统,表示适宜性程度;在低等级的评价系统,则进一步反映限制性类别与限制性程度中量的差别。

不同点:FAO纲中—适宜S—单宜;中国—类—多宜。

适宜范围:FAO适宜小区域范围(县级),有针对性的土地评价单元,单一用途,如:种植某种作物、果树等;中国:适用于大区域范围评价(全国、省级),能较好的反映评价区的土地资源总的状况,多种用途。☆下面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一个判断矩阵,要求计算出该矩阵的层次单排序(正规化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三阶矩阵一致性指标RI=0.58)

G 1 2 3

C1 1 1 2

C2 1 1 2

C2 1/2 1/2 1

根据以下条件和国家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的要求,对下面的土地进行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

条件:(1)该区域属于豫北山前平原区,标准耕作制度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为:,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为:。小麦的产量比系数为,玉米的产量比系数为。

(2)作物--因素--分值和权重表为:

(3)现状图中的图斑属性为: 图斑

地类名称 A

非间作水浇地 B 非间作旱地

根据以上条件,利用图形叠加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并计算评价图中每个评价单位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过程要求写出公式。

粤西南丘陵山地区-旱地,阳东县作物种植制度为春花生和秋甘薯,即一年两熟制,基准准作物为晚稻,春花生的产量比系数为1.938,秋甘薯的产量比系数为0.594;从“全国各县(市)光温(气候)作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中查取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αtj ),春花生的光温生产潜力为731,秋甘薯的光温生产潜力为2573。现有五个评价单元U1、U2、U3,U1单元的土地性质为坡度为3°、轻度侵蚀、土层厚度70cm 、粘质、有机质含量1.3;U2单元的土地性质为坡度为6°、中度侵蚀、土层厚度20cm 、粘质、有机质含量1.0;U3单元的土地性质为坡度为13°、极强度侵蚀、土层厚度20cm 、砂质、有机质含量0.7,U4单元的土地性质为坡度16度、极强度侵蚀、土层厚度为18cm ,砾质,有机质含量为0.7,U5单元的土地性质为坡度20度、极强度侵蚀、土层厚度为14cm ,砾质,有机质含量为0.5。

选择的评价因素及分级表 因素

因素分级及分值 权重值

? ? ? ? 地形(坡度)

<2° 2°-6° 6°-15° >15° 0.10 土壤侵蚀

无或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度 0.10 土层厚度(cm )

>60 30-60 15-30 <15 0.40 土壤质地

壤质 粘质 砂质 砾质 0.20 土壤有机质 >1.2 1.2—0.8 0.8-0.6 <0.6 0.20 计算五个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和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过程要求写出公式)

现状图 A

B

充分满足 一般满足 1.8% 0.9% 粘土 灌溉保证率 土壤有机质含量 表层土壤质地 砂土

推荐访问:土地 资源管理 试题库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考试题及答案

本文标题:土地资源管理考研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试题库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4384.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土地资源管理考研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试题库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