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案例教学法课程设计初探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0-30 18:18:02 | 浏览次数:

摘 要:《跨文化交际》课程在跨文化交际理论学习的同时重视运用案例法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来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客观地处理具体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比较能力,为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的专业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074-02

一、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定位

《跨文化交际》课程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方方面面,侧重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教学内容包括全球化时代的交际问题、文化与交际、各类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跨文化言语交际、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时间与空间使用上的文化、跨文化感知、跨文化适应、跨文化能力等。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过程性评估包括:课上讨论、小组演讲、案例分析、主题讨论、学期论文写作、BB平台测试等。终结性考试及期末考试,只占总评分的50%。教学充分利用BB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过程化学习的监控,做到课内课外互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和学生讨论相结合,采用多媒体PPT课件为课堂教学辅助手段,课后则利用BB平台提供大量阅读材料和音频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程案例法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始创于哈佛商学院,起初是为了把实际商务案例导入课堂以让学生加强体验,为将来的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案例教学法迫使学生用管理者的方式思维,处理经理们每天碰到的各种难题和困境。

本课程采用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教材《新版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许力生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内容涉及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际各个方面,十个单元共有40个典型案例。鉴于该教材案例丰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上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体会文化因素在交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会通过思考分析客观地处理具体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比灌输文化知识更重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正可以迎合这些教学需要。

在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观点,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分散了难点,降低了学习难度。

本课程十个单元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单元通过课本案例1、2、3、4,了解文化和交际(Culture & Communication),了解跨文化交际,认识跨文化交际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案例1:美国工程师访问埃及、日本、英国碰到的跨文化差异。案例2:美国语言教师对墨西哥和韩国学生文化差异的观察。案例3:美国高中生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高中生的文化差异。案例4:日本留学生在美国的体验)。

第二单元通过课本案例5、7、8、9、10了解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讨论东西方文化中社会和人际关系差异的基本方面,如称呼、问候、赞扬、邀请、礼仪、家庭关系等(案例5:中美人际交往差异。案例7:美国人和日本人礼物赠送的差异。案例8:摘录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小说片段,说明第一代和第二代美籍华裔的文化冲突。案例9: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家庭观。案例10:法国人和日本人的家庭观)。

第三单元文化感知(Cultural Perception)通过案例29、30、31、32,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是对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身份认同感,又或者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产生的认同感;文化定式的定义和文化定式的优劣性;民族中心主义的定义和特点(案例29: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的民族中心主义。案例30:从1966年和1972年的两次美国民意测验看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文化定式的变化。案例31:美国人对工程师和艺术家的文化定式。案例32:澳洲语言教师对南非黑人学生的文化定式)。

第四单元主题是文化价值观(Cultural Values),了解三个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理论:①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理论;②Kluckhohn的价值观取向理论;③霍尔的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取向理论。第一个核心理论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理论包含:a.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b.权利距离;c.不确定性规避;d.男性化社会和女性化社会。第二个核心理论克拉克洪价值关系取向有5个:a.人性取向: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或善恶兼而有之;b.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征服、服从或和谐;c.时间取向:过去、现在或将来;d.人类活动取向:存在、成为或做;e.关系取向:个体主义的、群体的或等级的。前几个单元讨论过的案例也可以用这两个理论做出解释。第三个核心理论霍尔的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取向理论则通过案例6关于中国婆婆和芬兰媳妇的文化冲突,引入文化价值观理论。

第五、六、七单元的主题是语言和非语言与文化(Verbal & Non-verbal Communication),通过案例20关于中美请求间接和直接言语交际模式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通过四个案例(案例21:美国人和沙特人使用左手的不同含义。案例22:美国人和波多黎各人对眼部交流的不同理解。案例23:美国人和印度尼西亚人对“大笑”的不同理解。案例25:中美時间观差异)介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如手势、目光接触、时间观等。

第八单元主题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则通过案例33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经历的文化冲击的4个阶段来理解。

第九、十单元主题跨文化适应(Cultural Diversity)通过三个案例(案例37:英国人在摩洛哥教书时试图与当地教师建立友谊的经历,说明一个人不能依据自己文化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其他文化。案例38:摘录谭恩美的《喜福会》小说片段,说明移民美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国人的文化冲突。案例39:美国和墨西哥学生合住学生宿舍的文化冲突)

讨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交际行为的影响,了解如何适应一个新的文化环境。

在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充分利用课本的四十个案例,每个单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案例讨论引入和展开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启迪学生努力学习和分析文化细节,挖掘文化的内涵,促使学生从文化事件看背后的文化价值观,训练学生处理跨文化交际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荣希.吴荣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刻板印象的避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82-85.

[2]张丽英,毛志忠.浅析案例分析教学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6):139-140.

作者简介:杨丽斌,女,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

推荐访问:教学法 初探 课程设计 案例

本文标题:案例教学法课程设计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2722.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案例教学法课程设计初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