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壮族特色乐器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10 13:42:02 | 浏览次数:

【摘要】马骨胡是壮族独特的擦弦乐器。承载着古朴的壮族文化因素,马骨胡的音色高亢而不失幽婉,柔美而不失灵动。在壮乡,马骨胡广泛用于独奏、合奏、伴奏或乐队协奏。本文通过对壮族乐器马骨胡的认知了解,浅谈其特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和继承发扬少数民俗文化的价值。从中引出少数民族乐器的和谐之韵。

【关键词】壮族;马骨胡

一、马骨胡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

马骨胡是一种擦弦乐器属于奚琴类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到现在已经有了足足二百多年的历史。从清朝初年开始,我国各个民族的统一和发展使得各民族文化沟通也越来越频繁,所以拉弦乐器的数量和品种都明显多于从前。此时胡琴系列遍及全国各地,逐步成为少数民族民间各地区演艺戏曲的伴奏乐器。广西壮族就有马骨胡这个众所周知的拉弦类乐器。聪明睿达的壮族人民采用当地的材料,根据当地的习俗,使用特有的动物腿骨制作了能够清楚表现壮乡音乐艺术特点的民族乐器——马骨胡。马骨胡是壮族民间独特的骨质类的乐器,在中国目前仅仅只有两种骨类乐器,其一是骨笛,是一种吹奏类的乐器,其二就是马骨胡,属于拉弦类乐器。马骨胡在壮族戏剧中有着相当显著的地位,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邕剧—板凳戏—“土戏”—壮剧这几个主要时期,至始至终扮演着伴奏乐器的角色。历经百年的传承,马骨胡最终成为了壮族特色音乐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壮剧乐队的领奏乐器。

(二)现状

随着壮剧的不断发展,马骨胡在壮族音乐中的地位逐渐扎根于民间,马骨胡以它独特的音乐韵律不断发展,成为壮八音音乐和壮族戏剧中最不可缺少的演奏乐器,它与壮乡音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发展。马骨胡所扮演的角色在壮族音乐的地位中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变化时期:一是马骨胡作为一个独立体存在于较小的空间里,依据人们的心理特点、审美取向和对于语言或人声艺术的追求自行发展。

随着壮剧的诞生恰好为马骨胡艺术的发扬奠基;二是马骨胡作为壮剧主要演奏乐器的时期,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马骨胡曾像京胡在京剧中的扮演的角色一样,随着壮剧默默传播和发展;三是马骨胡在今作为独奏乐器重出艺术舞台,现代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川流不息也会使马骨胡发展遭遇了很大的阻碍和挑战。作为壮族独特且珍贵的民间传统音乐艺术文化代表,马骨胡艺术的历史意义在整个壮族音乐和壮族文化发展中极其重要,它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民间乐器逐步发展成为壮族特色乐器的标杆,是在壮族的音乐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三)前景

最近几年,在民间或音乐团体中还能找出一些比较有新意的马骨胡音乐作品,但由于马骨胡音乐基调依附于壮族少数民族文化和壮剧的风格的曲调特点,创作者往往在创作中也只能捕风捉影,未能展现出精华,同时也很难具备独特的马骨胡韵味。马骨胡的取材大都是民间艺术爱好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展现的“无形”。曲谱,因为表演者记忆曲谱的方式各有不同,给很多学者在记录探究带来不少阻力。马骨胡艺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种地域性特色很强的音乐艺术,它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地域的文化体系而言是难以计算的,实际上马骨胡艺术研究领域鲜有人涉及,专业人士关注和研究的缺乏,使得马骨胡的相关著作及研究成果屈指可数。马骨胡是壮族特色乐器同时也是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它正在面临重重考验和困难的冲击,其音乐的继承发扬与保护刻不容缓。

二、马骨胡的艺术特点

(一)独特外形

马骨胡外形有点像二胡。椭圆形的琴筒是由小马腿骨的上半部分制作而成的。琴筒一端裹着精致的蛇皮,整个筒长约10-12厘米,直径约4-6厘米,在蛇皮中间还放置了木质的空心琴码。大多数琴杆是使用罗汉竹、红椿木和金竹制作而成,长度大概为47-60厘米。琴头装饰有独特的马头形状的雕刻,在马头之下的琴杆上则放置了两条轴撑起两根弦。琴杆中间部分设置了丝弦做的“千斤”。早期的琴弦是由羊肠弦或丝弦制作的,如今则采用尼龙弦或钢丝弦取而代之。两根弦一般按照五度关系定音,而在壮剧伴奏和“八音”合奏中则用反五度或四度定音。马骨胡的音色十分清脆、明亮,高音演奏时声音比较尖锐,低音演奏时则显得刚劲有力,在演奏中也有一定技巧,其中右手有顿弓、前后奏弓、小跳弓;左手有倚音、滑音、打音等。

(二)演奏技法

马骨胡通过左右手技法的协调配合才能诠释其乐器独特的韵味。左手按弦的技法分别有勾弹法、揉弦、颤音、泛音以及滑音。右手的弓法更是丰富多彩。除了基本的拉、推和长、短;连、分外,还有飞弓、击弓、抛弓、垫弓、跳弓、挫弓、顿弓、颤弓等。

三、结语

壮族音乐艺术形同于壮族的文明,悠久的历史色彩使得壮族民间艺术独具一格,吸引人们的目光。马骨胡动听而传神的音色仿佛是宇宙间璀璨的明珠,在壮族文化的映衬下总能使人沉浸其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增高,过去的传统生活模式早已被崭新的物质时代替代,大量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也不可避免。一个民族的特色怎能少的了代表性的时代文化产物,马骨胡和它的音乐创作道路并不能就此停止。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新青年,肩负着继承和发扬各地宝贵民族文化的重任,这也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只有不断的继承和发扬民间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马骨胡音乐创作匮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敏,金萌.广西壮族特色乐器马骨胡及其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民族音乐研究,2013,(2).

[2]苏沙宁.骨胡艺术[M] .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书系,2006,(11).

作者简介:梁栋(1991—),男,壮族,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2015级民族音乐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与舞蹈学。

推荐访问:壮族 浅谈 乐器 特色

本文标题:浅谈壮族特色乐器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6873.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壮族特色乐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