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2年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9-27 10:12: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4篇

第一篇: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

乡村振兴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孔祥秀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14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也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党中央提出的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标志着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

        1 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

        1.1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我国改革开始于农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推动了农业农村的极大发展,农民的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6年的12363元。为解决“三农”问题,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极大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6年城乡收入比达到2.72∶1。

        1.2 产业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加大对“三农”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层次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群众的高层次消费需求;
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导致附加值低,农产品增值困难;
农村技术推广、农资配送、农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业,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目前在一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三产业没有实现融合发展。

        1.3 生产效率效益低。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只有承包,并没有联产。除了国营农场之外,中国农村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的分散小生产方式,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农业效益非常低,主要是由于在国家产业政策上,农业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成为牺牲品。无论种粮还是养猪,都是所获无几,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农业的毁灭性挫伤。

第二篇: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

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振兴

概要:振兴乡村文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培养乡村文化人才;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乡村文化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核心。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文化的支撑,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这种力量使民族精神得以延续传承、深化升华。作为拥有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大国,只有乡村文化强、乡风文明,才能展示出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因此,乡村文化要与经济振兴同步进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加强党的领导,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党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领导,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保证乡村文化振兴方向正确。首先,在基层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牢牢把握乡村意识形态话语权,引领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方向。其次,在党的领导下,持续加大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建设农村数字化文化工程,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最后,在党的领导下,以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为落脚点,建立健全乡村教育、卫生、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制度体系[1]。总之,要把乡村文化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始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把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和思想素养作为重点,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和后备力量,为实现乡风文明奠定基础。

2.1坚持农业技术水平提升

新时代,要培育新型农民,号召农民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提升农业技术和专业水平作为重点。利用线上培训、线下指导,全面开展农业技术水平和学历提升培训;
分阶段在职业学校进行短期技术和管理培训,按照不同年龄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等,打造新时代的农民群体,为乡村振兴打造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为乡风文明建设储备新生力量。

第三篇: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

乡村振兴与乡村艺术

李祥林

【摘 要】当今中国,“乡村振兴”见于媒体的频率越来越高,“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世人言说多年的话题。立足本土,观照国情,结合历史与现实、文献与田野,从人类学视角切入透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及艺术的存在和发展、价值和意义,检讨当下实际并反思相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家

【年(卷),期】2018(000)008

【总页数】5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艺术;
当今中国;
旅游

【乡村振兴与旅游】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6ZD02)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是目前国家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报告对“三农”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的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定位。可见,“三农”依然是被作为国之根本来看待的。目前,中国提出“乡村振兴”,强调“三农”问题,把目光聚焦在“乡村”并由此思考中国社会发展,表明的是对国情的尊重,对过去历史和当下现实的正视。

自古以来,华夏号称“以农立国”。古代文人津津乐道的是“耕读传家”,耕者,耕种土地、生产粮食也,涉及物质生活保障;
读者,读书学文、修养身心也,涉及精神生活追求;
有耕有读,有物质生活保障也有精神生活追求,既形而下又形而上,两个文明一手抓,这就是农耕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生。其实,这种观念不仅仅属于精英上层,也垂直地浸透在乡村民间,至今犹然。2014年秋笔者去甘肃秦安就女娲神话及信仰做调查,在女娲庙旁的陇城村里就看见,好些人家大门上方有大字楷书“耕读第”,以耕读传家为荣耀。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扎根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对中国文学艺术有深刻影响的农耕文明,早熟而发达,其形成在本土的历史地理环境中。追溯历史,中国文化所依赖的两大基石之一就经济基础言便是农耕。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所开创的夏族即因农耕而发达,所谓“禹、稷躬耕而有天下”(《论语·宪问》)。华夏先民自新石器时代起便选择了农业作为生存繁衍的主要依托,看看中国“两河流域”(黄河、长江)的诸多考古遗址便不难明白这点。别的不说,悠久的农业文明在汉字上便有投影,透露出国人根性的文化审美意识。不妨例说跟艺术和审美相关的几个字:先看和谐、调和之“和”,其作为中华审美文化的核心范畴,不是相同事物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事物的相互协调,所谓“以他平他谓之和”(《国语》),学界认为“‘和’基于中国天人合一的古老观念,是上古初民通过长期的农耕文明对天人关系的总结”[1],由此来看“和”(龢)在字形构造上选择禾苗之“禾”为声旁,并非偶然;
再看协作、协同之“协”,其繁体为“協”,由三“力”字组成,这“力”在甲骨文中本是耕田的犁具之形,三“力”合作,表达出“同心协力”、“协调和谐”;
还有“穆”字,本义指成熟的庄稼(禾谷),如《说文》释义:“穆,禾也。”庄稼成熟,五谷丰登,是值得庆贺的大好事,所以“穆”被作为审美范畴引申为“美好”义,例如“穆如清风”就是说像清风般和畅美好。即使是艺术、工艺之“艺”,表面看来,艺术在世人心目中代表着高雅,体现着品位,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农村、农业似乎沾不上边,然而,文字学提醒我们,这“艺”(藝)在汉语中本义是指“种植”,其由来及含义跟农业文明大有关系。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诗》有“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菽指豆类,稷指谷类,时指节气,“艺”用本义,诗句是说顺天应时,豆类、谷类按节气种植。若论多民族中国的农业文明,大而言之,包括中原定居农耕和西南山地游耕两大类型;
小而言之,在我国的嘉绒藏区、彝族山乡、羌族寨子、侗族村屯以及哈尼族、土家族、朝鲜族、苗族、壮族、黎族等不少民族地区,其农耕文明都是中原汉族居住区之外不可忽视的。今天我们谈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艺术”,对此国情当有知晓。

第四篇: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

1.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他们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1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2.杜勒斯和平演变《十条诫命》之我见?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对付和平演变
第一是加强舆论管控,遏制住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猖狂进攻,做好互联网的监管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宣传资本主义虚伪丑陋的本质第二对任何国外反动势力,采取最凶狠的手段予以打击,把悯猪滋油,扑屎假肢等垃圾思想予以坚决扼杀第三,加大维稳力度,使用专制的方法来对待敌对势力以维持人民民主政权。在真正的人民群众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对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残酷专政,将一切动乱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第四,加强举报奖励
3.权利的制约与监督之我见?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内容,是深化反腐败斗争的关键.为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度;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对权力运行中的自我约束能力,形成富有活力的内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反腐倡廉的关键。
4.我对人治与法制的看法?

2

人治是社会发展地下的标志,在人治的状态下,人民不会得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法治是人治的进级阶段,是更高的形态。它的达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根据法律强制性的转变,法治阶段我认为还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低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法律中再也没有人为的因素,初步体现出公平、正义的要求,是优秀的。人们在法律的规范下,自觉的进行着自己的社会行为。可以说,这个阶段,法律的强制性仍然是从外部去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二个是高级阶段,法律已经融入道德之中,人们在进行社会行为时,自发的、下意识的从内心产生合法的评价。法律的强制性从外部规范人的行为转变为了人们在实行行为前的带有强制性质的内心评价。
3

推荐访问:作业 振兴 乡村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ppt

本文标题:2022年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zhenxingxiangzhen/3956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2年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作业》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