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青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5-06 09:36:02 |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青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青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青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和经济运行中的瓶颈制约,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

(一)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4亿元,年均增长14.9%;地方财政收入18.1亿元,年均增长23%;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30亿元,年均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5亿元,年均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亿元,年均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556元和8811元,年均增长11.3%13.7%;重新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列第76位。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12.2:59.4:28.4优化为9.7:55.4:34.9。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认证农产品品牌96个,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0家,流转土地面积25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2009年代表山东省承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业经济运行良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8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7.9%22.4%24.6%;创出2个中国名牌、3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评为“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服务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9%;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各类市场达到216家,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8%;五大特色旅游片区初步形成,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55%

(三)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初步构建起“两城四区”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胶济铁路客运站、新汽车站、弥河污水处理厂、南阳河综合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青都国际、银座佳悦等星级酒店建成营业。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6%42%,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安装路灯1.1万盏,建设供水管网2.6万米,天然气管网200多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23万平方米,新建110千伏以上变电站4座。推行精细化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1.4万户,新建城乡社区82处,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市。新修花都大道、新南环路、牡丹路、海岱南路等城乡重点道路160公里,改造提升背街小巷34条,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991公里,村村通油路率达到100%。小城镇建成区面积16.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6.4%

(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企事业单位改制步伐加快,39家事业单位完成改制,31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中文集团成功上市。强镇扩权工作快速推进,30个市直部门的119项事权全部下放。顺利完成镇街道合并撤改工作,成立人民办事中心,实现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人事、教育、医疗、文化、金融、保险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活力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进项目263个,到位潍坊市外资金218亿元。自营进出口获权企业达到200家,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8亿美元,外派劳务4400人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对韩雇佣制劳务合作地方公共机构。

(五)和谐社会建设谱写新篇章。实施潍坊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4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行。投入校舍改造资金15亿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国家助学制度全面落实。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291个,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报销上限逐年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强化。公共文体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继续保持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33.6%,被评为全国林业产业先进单位。严格落实三大基本国策,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耕地占补保持平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下,被评为全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成功创建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第五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民主法制进程进一步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民兵预备役、外事侨务、史志档案、老龄、慈善、残疾人、气象、民防、地震等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六)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进行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干部队伍服务意识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流程,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督查考核,狠抓工作落实。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听取市政协的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坚持从严治政,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位代表和各位委员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青单位干部职工、人民解放军驻青部队及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青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对经济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少;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经济外向度不够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发展软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潍坊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商贸活市、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遵循“忠于职守、用心用力,少说多干、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按照“11153”的工作部署,即“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打响一个品牌,做好五篇文章,强化三项措施”,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斗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完成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5%14%;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7:51: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总体上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着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科学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主要指标增幅高于潍坊市平均水平,在潍坊、全省和全国百强中位次前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使青州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再创工业辉煌。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把“旅游立市”作为长期战略来抓,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活跃城乡市场,培育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以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做优做强花卉产业和有机农业,提升组织化水平,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保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三)着力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满足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

(四)着力抓好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区域统筹化、环境生态化为方向,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统筹安排。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城乡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加快城乡均衡发展。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着重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构建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搞好强镇扩权改革试点,深化农村体制、企业、要素市场、社会领域等各方面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推动各层次区域合作,增强发展的融合性、开放度。

(六)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群众健康。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扎实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1年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鼓舞全市人民斗志,顺利实现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委十一届二十四次全委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14%

(一)全力突破工业。坚持“全党抓工业、重点建园区、突破大项目、着力调结构”的指导方针,抓投入、上项目,搭建发展平台,膨胀企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是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按照“三全力一放手”发展原则和“一三五”投资要求,全方位加快园区建设。全力提升经济开发区,加快绿化、道路、雨污分流等设施改造提升,对达不到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要求的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全力建设峱山经济发展区,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新整理矿坑2200亩,引进项目15个以上;全力打造卡特彼勒工业区,科学规划,加快企业引进,建设以工程机械加工为主的专业园区;放手发展镇街道工业园,努力形成中小企业和特色项目优质孵化器。严格经济开发区、峱山经济发展区和卡特彼勒工业区项目准入,对不符合投资要求和产业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区建设。

二是加快重点大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促发展,年内实施工业项目260个,完成投资150亿元。加快江淮汽车、天容食品、龙济科技、潍柴液压件基地、弘润石化与中化集团合作、龙马新能源、英科国际医疗制品、山工新桥箱等重点项目进度,确保按期投产达效。积极融入和参与“三区”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增加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现有企业扩张。落实鼓励企业扩张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市财政安排1亿元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全力支持现有重点骨干企业膨胀规模,做大做强。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5亿元。加快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步伐,争创潍坊市级以上技术中心3处,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5项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创省以上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4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充分发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引进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打造“三三五七”产业集群。

四是加快工业优化升级。一手抓传统提升,一手抓高端引领,不断壮大总量,改善结构。做强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烟草包装、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五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各类经营管理培训和交流活动,增强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鼓励现有企业瞄准高端技术产品和市场,搞技改、上项目,不断加大科学投入。

(二)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要求,深入推进城镇建设与管理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文明城市。

一是加快打造“两城四区”发展格局。按照“保护古城区、拓展新城区、发展工业区、培育高新区、搞活旅游区、建设生态区”的发展方向,高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片区控规和镇村建设规划,实现全覆盖规划建设。古城,严格控制拆迁规模和建筑高度,稳步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新城,以综合商务中心为起步区,完成道路网络体系,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农信大厦、电力大厦、中晨大厦等高层楼宇组团,加快新城建设。东部花卉旅游区,努力建设以花卉产业为支撑的农业观光基地。西部工业项目区,加快矿坑治理和项目引进,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南部生态文化区,打造生态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圣地。北部高新区,加快园区向高新化转型。

二是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海岱路、镇武庙街、河滨路、北海路等城区道路提升改造,规划打通益王府路、衡王府路、新南环路等道路。完成开发区雨污分流一期和峱山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110千伏峱山、孟家输变电站工程,逐步推进弱电管网下地改造,完善供热、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

三是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城乡环境面貌。规划建设5处城区集贸市场,解决好“马路市场”问题。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确保交通畅通。提高环卫保洁标准,加强建筑垃圾统管统运,实现城区环卫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加大对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的治理整顿,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四是进一步加大镇村建设力度。立足产业、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小城镇。改造提升胶王路东段、青垦路北段,完成农村公路改造80公里以上。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搞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建设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搞好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年内完成8200户。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做大做强服务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调整服务业结构,实现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树立大旅游观念,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规划体系,完善旅游要素,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抓好片区开发和项目建设,以云门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九龙峪生态度假区、泰和山风景区、清风寨等重点项目建设,对西部王府游乐园、南阳湖、范公亭公园和北部尧王湖、尧王山两大片区进行整体开发,启动古城保护修复建设工程,加快南阳河下游综合整治和弥河水生态景观带建设,通过国家地质公园验收,全力打造“东方花都、文化青州”城市形象名片,建成山东优秀旅游目的地。因地制宜发展镇街特色旅游,加快旅游与房地产、会展、体育、养生等业态融合,拉长产业链条,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推介力度,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牌子,力争游客人数、门票收入、旅游总收入均增长30%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编制《青州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积极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文化中心建设,年内投入使用。培植壮大古玩、字画等传统文化产业,鼓励发展动漫、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设立古州文化英才奖,提高文艺创作水平。抓好“五大文化工程”,广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是繁荣发展商贸物流业。建设提升“一带十大集群”,加快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盛宏物流园中心、工业原材料城二期、中外运扩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业上档升级。完善城区商业功能,大力发展社区便民商业服务。加快农村商业网络建设,引导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村镇延伸经营网络,建好管活154处农村集贸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完成市场交易额380亿元,增长15%

四是积极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加大对重点外贸企业的帮扶力度,巩固传统骨干产品出口。调整市场结构和贸易方式,增加出口市场份额。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好企业境外上市和并购工作。完成外贸进出口3.1亿美元,到账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全力提升现代花卉产业。筹建青州花卉学院,新建10处花卉研究所,积极创建国家级花卉创业科技联盟,推进花卉产业上档升级。加快新花卉交易中心、中华盆景园、台湾花卉创业园等高端花卉基地建设和省级花卉高科技园的发展,全力打造花卉高新经济区。探索创新花博会举办模式,筹办第十一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加大对重点花卉企业扶持力度,推广青州花卉标识,提升青州作为中国北方花卉生产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积极发展花卉物流、花卉旅游、花卉文化、花卉服务,拉长花卉产业链条,做优做强青州花卉产业,增加青州花卉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成4处有机农业示范园和15个镇级示范区,力争有机食品基地达到3万亩,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机农产品基地。加快实施蔬菜产业项目县工程,全力做好育种育苗中心建设。实施畜牧业发展“十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奶牛产业项目县规划建设,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防治。加强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搞好有机农产品品牌创建。

三是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力争国家级1家,培育10家以上产值过2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大农超对接力度,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新增流转土地1万亩。

四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大棚财产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新路子,扩大有效抵押物担保范围,增强对农民增收的支持效能。因村制宜,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真落实农业补贴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把民生事业作为一切工作的立业之本,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拓宽公共服务领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抓好特困家庭、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等重点人群的就业,筹建新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鼓励就地就近务工和返乡创业。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力做好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二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新上项目环保审批,坚决关停土小和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严控“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万元GDP能耗下降4%。加快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倡导生态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绿色、环保、低碳城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为抓手,加大绿化力度,完成造林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抓好海岱路、花都大道、牡丹路绿化和309国道绿化提升,加快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绿化改造,全面开展单位、庭院绿化,实现城区绿量翻番。加强西部、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严格贯彻落实市人大《关于加强云门山、驼山风景区保护和管理的决议》,清理违法违章建筑,看住山、多栽树,留住青山绿水。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抓好“三河五湖”治理改造,启动中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建设,逐步关闭城区自备井,实现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三是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优化学校布局,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学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理顺职业教育体制。启动中心医院新院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严格落实土地政策,严厉查处违法占地行为。强化人口计生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筹办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加强救灾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灾害能力。全面发展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外事侨务、史志档案、老龄、气象、民防、地震等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四是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深化网格化监管工作,突出安全隐患排查,深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为确保上述重点工作的开展,主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科学投入的主动力,把招商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投入规模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上,提高项目引进的质量和水平。严格招商引资责任制,落实项目立项审批、领导包靠、投产挂牌、现场观摩等制度规定,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严格兑现奖惩。

(二)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制定落实生财、聚财、理财的各项措施,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大对主体税源扶持力度,重点发展纳税前景好、增长空间大的工业企业和对地方财政贡献率高的服务业,扩大税源群体。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资金需求,增加教科文卫、社会保障、道路建设、农林水事务等民生事业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努力做大金融产业。始终把金融作为经济工作的命脉来抓,完善落实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金融组织与服务、金融生态、金融创新、社会信用四大体系。加强银企、银政合作,努力增加信贷投放。放手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业态,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全力做好金融服务中心管理运营,争取引进外地股份制银行3家以上。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搞好村镇银行筹建运营。年内完成1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4家企业启动上市程序,山起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实现上市挂牌交易。

(四)强力推进软环境建设。始终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来抓。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人民办事中心规范管理,扩大办理事项范围。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侵犯企业权益和损害青州形象的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深入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树立尊重和服务投资者的良好风气。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任务光荣而艰巨,要实现既定目标,政府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强化学习,努力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强化学习意识,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凝聚群众智慧,汲取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超前判断发展态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创造性。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障碍,努力在发展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

(二)求真务实,努力提高工作落实能力。牢牢把握“维护安全稳定是干部的本能,种树修路搞水利办教育是干部的基本职能,发展经济方显干部水平”的基本理念,一切围绕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务实、高效、精细、一流”的工作标准,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忠于职守、用心用力,少说多干、狠抓落实,确保把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执行能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和问责力度,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高效运作。加强各类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经营等工作的监管,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四)廉洁勤政,努力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源头预防和惩治腐败力度。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扎实推进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廉洁政府良好形象。时刻牢记为民宗旨,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为先。

各位代表!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2011年,市政府在完成上述工作任务的同时,将倾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以下12件实事:①改善青州一中办学环境,打造百年名校品牌,加快实验中学扩建,建成旗城学校,为城区部分学校配备接送学生专用车辆;②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报销封顶线由5万元提高到6万元,逐步达到8万元;③筹措资金解决70个村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④完成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让农村居民同城里居民一样能收看到更清晰、更丰富的电视节目;⑤增加对纳入低保的一、二级重度贫困残疾人的救助,补助总额达到每人每月120元;⑥完成五(里)孙(旺)路大修改造、尧王山西路延伸段建设,启动益王府路、衡王府路立交桥建设;⑦对城区26条背街小巷进行维修、改造,方便群众出行;⑧对不通公交的部分背街小巷开通电瓶车,建设200个自行车自助租赁网点,投放3000辆自行车,改善居民出行条件;⑨新建、改造街头公园24处,增加居民休闲场所;⑩完成城区20个社区建设,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完成治安监控系统,强化治安措施,增加群众安全感;?彻底关停粘土制砖场、小石灰窑,大幅压缩石灰石开采点,改善环境,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完成10万户农村电网改造。以上12件实事,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定说到做到,办实办好,坚决兑现,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开创青州经济社会新局面,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青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加快把青州建设成为现代化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青州市 政府工作报告 青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标题:青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15823.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青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