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21 14:36:03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4篇

【篇1】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赞美你—中国共产党

—献给建党八十周年

让时间倒流八十年吧!

那时,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军阀混战,生灵涂碳,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
再追溯八十年,帝国主义列强打破中国国门,窥视中华大地,虎视眈眈。在内忧外患,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的幸福,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星星之火,终于燎原。从南昌起义到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古田会议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从新民主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的必胜信念,并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经历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和挫折。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倡公而忘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多少仁人志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立场。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昌平盛世,各行各业的共产党人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鞠躬尽碎的焦裕绿,把生命谱写在雪域高原的孔繁森,他们用生命铸就了共产党的铮铮誓言,他们的行为无不体现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我们赞美他们,缅怀他们,历史也将会永远地记住他们。

中国共产党是光荣的。在祖国边疆,在深山密林,在戈壁沙滩,在江河两岸,有着一支支钢铁长城般的队伍,他们甘守清贫,淡泊以明志。为使祖国叠立在世界的东方,呕心沥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于是,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了;
神州号飞船上天了;
洪水的肆孽被击退了;
反科学、反人类的邪教被遏制了;
惩治犯罪、反腐倡廉,每次的运动与成功,都交织着共产党与祖国命运的生死与共。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最伟大的决议之一,它毅然摆脱旧体制的束缚,使中国从计划经济平稳过渡到市场经济,广大人民群众从缺衣少食奔向小康,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过上好日子,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不再令人羡慕,彩电、音响、汽车等进入了千家万户,人们不再为物质的馈乏而忧虑了,代之的是如何进行精神消费,出门旅游、充实知识成为时尚。

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回顾建党八十周年,中国共产党也走过了不少弯路,有过不少的挫折,“大革命”的失败、“左倾”的错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也曾经徘徊过,不少党员也曾经动摇过,甚至犯了错误,但共产党之所以正确,在于能够战胜自我,纠正错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危难关头,总能化险为夷,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因此,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得到人民支持、拥护的根本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自然也暴露出一些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伴而的、损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
社会治安令人堪忧、黑恶势力死灰复燃、走私骗汇层出不穷、贪污受贿屡禁不止,这些现象与党的管理力度、一些党员自身素质低,思想腐朽陈旧,不注意修养不无关系。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身居高位的成克杰、胡长青等,他们利用共产党员这一特殊的身份和崇高的地位,行的却是伤天害理的犯罪勾当,虽然他们最终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然而他们的行为却极大的损害了共产党的形象。但是,成克杰、胡长青等等的毁灭,不正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信心清除腐败、清政于民吗?

打铁须得自身硬。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这可以反映出人民对执政党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执政党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纵观古今中外的政权更迭,无一不是由于自身腐败,最终为人民所抛弃,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人民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恰似鱼儿与水的关系一般。

历史是面镜子,回顾历史,可以知得失,正视功过是非;
回顾历史,可以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
回顾历史,可以振奋民心,展望未来,谱写美好的明天。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愿用毕生的精力,乘千里风,破万里浪,为共产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篇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着重从党史的角度出发,精选了八十多幅从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到共产党成立,以及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关键阶段珍贵的历史照片,让人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
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党;
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
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历经磨难,斗志弥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编辑本段图片目录:

一.百年屈辱:对近代以来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 二.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三.大革命洪流和土地革命中成长 四.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五.夺取民族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六.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八.科学发展谱新篇。

建党90周年推荐学习辅导图书目录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册)(1921~1949) 权威、完整的中共党史读本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 《中组部中宣部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第三批)入选图书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介绍了1921~1949年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共分五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党在大革命时期”、“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坚持全面阐明党史内涵,突出党的历史的本质和主流,充分反映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斗争的历程,以及党的领导、党的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
充分反映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拓创新的历程,使民主革命的党史成为体现毛泽东思想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充分反映党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新书坚持在准确叙述历史的同时,还注重对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科学地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认识并反映中国革命和党自身发展的规律。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年1月出版 定价119.00元(平装)/228.00元(精装)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下册)(1949~1978)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述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全书分上下册,共98.8万字。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于2011年1月11日下发《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素质,将发挥重要作用。《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纳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安排之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进行学习。要把该书作为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史的基本教材,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年1月出版 定价150.00元(平装)/268.00元(精装) 三、《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1978~2008)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作为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中的一本,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辉煌历程,重点对新时期党的各项重大决策、思想理论成果做了概括介绍,简要而全面的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认真总结和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年4月出版 定价30.00元 四、《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 16册) 三百精选列传,再现中共宏图伟业开创时代的壮阔史诗 权威党史机构,精绘领袖、将帅与功勋人物的英雄群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上个世纪初共产党人于民族危难之中寻路开拓,抛头洒血,到新中国成立后执政中国,探索改革,在一个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征途中,我们能看到整个共产党人英雄的群像。中国正史向来重视纪传体例,而人物列传更是史著中了解历史、品味历史最重头、最有趣的部分。《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正是一部中共历史人物的大列传。这套丛书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积多年心血铸造,权威准确,经过此次增订精修后,共编写收录了278篇传记,堪称中共党史人物传记方面里程碑式的著作。

这套丛书共16册,包括领袖卷、先驱卷、英烈卷、模范卷、军事卷(上)、军事卷(中)、军事卷(下)、民运卷、隐蔽战线卷、政治经济建设卷(上)、政治经济建设卷(中)、政治经济建设卷(下)、科教卷、文化卷、统战卷、国际友人卷等,以1400万字的容量,客观、翔实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至今,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奇经历和不朽功业以及个人情怀。既有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也有革命先烈、科学巨匠等著名人士。此次增订又收录了王首道、宋任穷、周光召、程潜、黎强等14位党史人物,涵盖了中共党史方方面面的著名人物,以人物串联起历史,为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展示了一条粗大的脉络。

这套丛书既是不可多得的史料丛书,又是一套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备书、党员干部的案头书、工具书,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党史爱好者、研究者、科研机构、图书馆等收藏、捧读。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年5月出版 总定价2980.00元 五、《思考中国——选编》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作序,高屋建瓴地指出该书重大意义。

汇集理论大家手笔,内容直切要害,文风酣畅淋漓,图文相得益彰,理论大众化的典范。

《思考中国》一书对中国的历史观念、道路模式、政治民主、文化创新等重大问题进行全方位深度思考。整部书由30篇重量级文章构成,内容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理论前沿、传递政策信息、推广先进经验,实为帮助大家进一步认清形势,廓清是非,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的清醒之作。

红旗出版社 2010年12月出版定价36.00元 六、《新编党史党建知识读本》(2010版) 融系统性、权威性、准确性于一体 突出新点,重点和亮点 体系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精练 为了切实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同时为了通过展现党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总结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成就向党的90岁生献礼,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新编党史党建知识读本》一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党的历史基础知识,由十二章组成,第十二章章名改为新世纪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十六大以来的党史作了简洁准确的勾画;
下篇主要介绍党的建设基础知识,由绪论、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及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七章构成。另外,附有一套测试题,可供读者进行自我测试或单位团体进行竞答测验使用。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年8月出版 定价25.00元 七、《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 本书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编写,内容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建设、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的纪律、党的干部和党的基层组织,附有历次党代会的基本情况介绍。可作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规范教材,也可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知识竞赛、了解党的基本知识的权威参考。

红旗出版社 2011年2月出版估价32.00元 八、《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600题》 该书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再一次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斗历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奋进过程,我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领导的卓越贡献,优秀的人物事迹,重要的经验教训和理论精华等。全书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全部题目按照时间排序,采用问答形式,方便读者重温历史,进一步熟悉掌握党的相关知识。此书是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党史、记住传统、汲取历史精华的重要载体。

红旗出版社 2011年2月出版估价18.00元 九、《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本书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红旗出版社 2011年2月出版估价26.00元 十、《读·党史》第1-5辑 读点党史 开卷有益 历史,凝结了人类智慧。要使我们更聪明,就不得不读历史。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生下来以前的事,那他始终只是个孩子。今天,我们提出读点党史,当然是要更聪明、更有智慧。

今天,我们立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无古人;
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
中国正成为世界上发展最迅速、国力增强最迅猛的社会主义大国。而当今世界,也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一个发展与矛盾并存的色彩斑斓的世界,更是一个需要由历史智慧应对事变、寻求创新的时代。我们读点党史,正是要发现事物前进的规律和汲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本刊避开党史教材的老路,重史实,少评论,为读者带来鲜活的、多角度的、也许正是困惑已久的真实历史。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正确地解读、思考历史,并从中受益。

第1辑 从望志路到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 第2辑 国共早期军事人才的摇篮——黄埔军校 第3辑 井冈山:高路入云端 第4辑 风雨平型关 第5辑 铁流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2011年出版 每辑定价10.00元 十一、《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李向前历时十数年倾注心智的力作。

第一本献策中共诞辰90周年而全面总结分析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垮台教训的书。

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玩味其中。散文式、随笔式、杂文式、漫谈式的著述风格,党史写作,首开先河。

该书是作者域外访史,寻踪社会主义,积十数年之功,厚积薄发的一部散文式的扛鼎力作。作者在寻踪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拜访了欧美数十位政治家、上百位专家学者、查阅了所访国家的数十个图书馆、档案馆。探讨了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各国不同名称的无产阶级政党先后取得执政地位,为什么执政多年后,突然改变了颜色;
分析了古巴保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源泉;
总结了苏共垮台的经验教训;
披露了邓小平1974年与基辛格的五次会谈内幕,揭秘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试图对中国核计划实施打击的前前后后;
记述了蒙哥马利将军与毛泽东关于继承人的谈话点滴;
讲述了在哈佛听“文革”课的体会。书中有与政治家面对面的访谈录,也有亲手从国外图书馆、档案馆里淘来的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弥足珍贵。特别是作者通过对这些“他山之石”总结提炼出来的宝贵财富,无疑将使执政近90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中如何执政为民,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人民出版社 2010年7月出版 定价39.80元 十二、《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30个历史坐标述评 60年风雨沧桑回顾 160余幅照片真情再现 从点到线 从线到面 从面到网 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之道 昭示人民共和国繁荣昌盛未来 192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的部分学者编写了这本历史性的爱国读物。本书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的30个关键性事件,旨在回顾共和国繁荣富强之路、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之道,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崛起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不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益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而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兴国征程中的领导风范,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强国之路,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全书以翔实的史料,辅以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
全书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给人以启迪,发人以共鸣,为读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艰辛历程。这是一本集思想性、历史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可收藏的精品图书。

九州出版社 2010年7月出版定价56.00元 十三、《发展的逻辑——大国前行的一以贯之与半步风流》 破解中国发展密码 阐释中国转型隐忧 彰显中国特色精义 勾勒中国进步轨迹 勇涉理论的深水险滩 洞悉社会的演进变革 直面改革的敏感话题 层层点拨发展的逻辑 作者以深邃的思想,高远的视野、睿智的思考层层点拨,深度解读当代中国社会沿革、经济的转型、民主的进程、文化的维新、制度创新、理论突破等事关中国发展前途、社会前进的方向的一系列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高度提炼深度疏解了隐含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的内在逻辑

【篇3】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结果: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胜利原因: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建: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②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共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⑤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
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目 标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的表现

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3)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4)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 奋不顾身投身中国石油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好战士雷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思想与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作科学的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北京。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 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①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②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①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②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福州、广州、杭州、宁波、 温州、湛江、北海)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充:1、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补充:(5)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篇4】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及经验启示

90年前,当“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后,在上海一幢的小洋房聚集着10多位中青年立党纲、议宗旨,意味着共产党呱呱落地于神州。经过经30年的艰难困苦、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使命。在经历一个甲子的艰辛探索后,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使当年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这90年的历史,应该说,内容非常丰富,范围非常广泛,提供的经验也非常深刻。对我们党90年历史可以作大体上的简要概括。这90年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或者叫三个阶段。也就是1921年至1949年(28年,称之为创业史),1949年至1978年(29年,奋斗史),1978年至今(33年,改革开放史)。在这三个时期当中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增强、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创业史(1921年至1949年,28年)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她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站在岸边望海中已经看得见船杆尖头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首先,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她的产生应当以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前提,这是不言自明的。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发表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在欧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立。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资本主义极不发展,工人阶级力量过于微弱,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并不具备。到了五四时期,情况就不同了。在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上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也随之进一步成长起来。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据有专家估算,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60万人。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推动这场斗争胜利发展的主力军。这说明,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成立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基本上具备了。

    其次,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还只是使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具备了必要条件,而不是具备了充分条件。工人阶级有各种组织,如工会、合作社、妇女团体等,这类组织有许多在党成立之前就已经有了。党与这些工人群众组织的区别在于: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觉悟的分子的组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据此可制定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策略,领导本阶级和人民群众去进行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胜利的战斗。而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这个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理论体系,但它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

只有在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使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工人阶级中才有可能产生出理解了旧社会制度的本质、理解了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本阶级历史使命的先进分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创建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建立共产党所不可缺少的思想条件。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努力向西方学习,企图仿照欧美的榜样,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但是,由于这种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对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了。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这一先进的思想。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他们中的一些人,经过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比较、推求,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是从爱国的立场出发,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3种类型: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具有自己的特点: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就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就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了指导作用。这样,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也逐步在中国具备了。

再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在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严厉镇压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运动突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在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正如邓中夏所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他们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
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他们真正成了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这样,五四运动就“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时间在1920年8月,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首次会议决定,推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在建党过程中,陈独秀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上海创建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参加大会的有13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着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鉴于当时的党“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这样,党的一大就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有了共产党,中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是以革命的面貌出现的,既然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到工人中去,领导了一系列的罢工,在13个月的时间内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但是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失败打击——京汉铁路二期大罢工遭到了军阀吴佩孚的镇压,抓走1000多人,死亡50多人,还牺牲了两名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施洋。这次失败得到了两个教训: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数少,没有同盟军;
第二,赤手空拳革命是不行的,要武装斗争。

2、推动国共合作和投身大革命

吸取京汉铁路二期罢工失败的教训,经过研究及共产国际的帮助,发现孙中山领导国民党是反帝反军阀的,在这个意义上和共产党有共同的目标。当时,孙中山在广州,有几万部队,而且也是革命党,所以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

合作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建立了黄埔军校,它是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共产党员周恩来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第二,发展农民运动,并在广州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由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毛泽东等人主持,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第三,北伐战争,当时北伐军十几万人,而军阀部队70多万,但北伐却取得了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1925年,孙中山逝世,孙中山在世时,国共两党合作,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就开始了清党、分共。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了7.15反革命政变,实行分共、清党,国共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遭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33.7万多人。事实无情的证明: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

3、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7.15反革命政变后不到一个月,中共中央在汉口(1927、8、7)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也就是著名“八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土地革命的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彻底清算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机关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以中央政治局临时候补委员的身份出席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毛泽东提出大家都熟悉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随后,中共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以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表执着中国共产党独立的领导革命战争,创造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遭受挫折后引兵井冈山。同时,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也走上了井冈山。朱毛会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在1927年的9月份,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三湾改编,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这从组织上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两年以后,即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而且从政治、组织、思想上使这一原则制度化,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到1930年初,党员人数发展到十万人,红军发展到近七万人,根据地十几块,出现了革命走向复兴的局面。尤其是井冈山根据地,是我们党开创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有我党历史上的很多第一:第一个红色阵地;
第一支红军;
第一所医院;
第一次整党等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所以井冈山根据地对当时的蒋介石集团震动非常大,从1930年10月开始向井冈山根据地围剿,到1932年10月,我们党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在这个过程中纠正了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然而,我们党面临了又一次挫折,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开始了在中央长达四年的统治(1931年1月—1935年1月).共产国际的支持是王明左倾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时的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很大,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一直受到共产国际领导,这种组织上的关系,使中国共产党在重要问题上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在这种情形之下,26岁的王明取得了领导权。王明的左倾错误表现在:第一,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主张城市中心论,认为山沟里没有马列。第二,对党内不同意见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毛泽东被免去职务,没有了指挥权。王明的左倾错误,使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党员减少到4万人左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所在地江西瑞金,踏上了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了爬雪山、过草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我们党召开遵义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全党的统治,在组织上撤消了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补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确定毛泽东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毛泽东由此进入党的中央领导核心,虽然当时他还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但是当时党的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就是军事斗争,毛泽东参与军事工作的领导,实际上就是对全党主要工作的领导,因此,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事实上已开始形成。遵义会议,在紧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央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因此而彪炳史册。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结束。此后,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移到了西北。

红军长征后,蒋介石积极调集军队进行围剿,同时派张学良、杨虎城把部队开赴陕北进行剿共, 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我们党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我们由最初的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最后实现了联蒋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西安事变后半年多,七七事变爆发,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全面抗战实现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西北的红军主力4万多改编为国民党第八路军,而没有进行长征的南方部队1万多人改编为新四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在抗日战争快要胜利之际,1945年,中共召开了七大,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平型关大捷,抗日游击战,如地道战、地雷战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也逐步发展壮大,党员120多万,军队120万人,民兵220余万人,根据地人口1亿,面积100万平方公里。

5、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取得了自1840年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被日本占领的台湾省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这时的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蒋介石并不是真的想通过谈判来实现国内和平。他的如意算盘是想利用这一着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如果毛泽东拒绝到重庆谈判,就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使他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而蒋介石估计毛泽东是不敢冒险来重庆的。另一个是,利用谈判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达成五项协议,提出要建立国民政府委员会。

但是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和平建国并没有到来,1946年6月底,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三年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作战,人民军队先后挫败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国民党军队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 从1948年9月开始,我们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经过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长达22年的统治结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结束了中国社会长达100多年四分五裂、战争纷乱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二、奋斗史(1949年至1978年,29年)

1949年10月1日我们迎来新中国的壮丽日出。一个崭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大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1、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实施

新中国成立头三年主要是医治战争创伤、收拾旧中国留下的乱摊子,开始经济建设建设。毛泽东把这一时期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时期,这是对这一时期社会性质的概括。主要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统一财经和物价,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抗美援朝等等,(有人对当年的抗美援朝有异议,可以说抗美援朝是迫不得已的,是必须的,抗美援朝,为我们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功不可没。)总之经过三年的努力,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的国民收入比1949年增长了64.5%。

2、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在国民经济好转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既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原计划要用10到15年的时间完成,结果用了三四年时间就完成了。现在看来,当时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

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的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其他一些国家缓慢的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就从当时中国的几大社会力量来说:1、帝国主义势力不让走,鸦片战争后,世界上几乎大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接踵而来,侵略过中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想把中国这个大国,变成他们的投资场所、原料圣地、商品推销市场,就是变成殖民地,为此他们绝不希望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和他们并驾齐驱;
2、封建主义势力不愿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有自由的可雇用的劳动力,而封建地主是要把农民束缚禁锢在土地上的,,而且资产阶级革命提倡的民主、自由、博爱、人权等同封建势力是对立的。中国在明未清初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萌芽,却都被封建统治者所扼杀,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统治,得到了帝国主义的庇(比)护和支持,封建主义势力也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双重排挤和压制下发展的,处境艰难,经济力量薄弱,腰杆子硬不起来决定了他们的两面性,既有革命的要求,又不得不依附于他人,早在1889年改良派就发动了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100天,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到最后也没完成使命,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4、工人阶级和广大民众反对走,当时的工人阶级和广大民众,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马克思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共产党建立,并建立了新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政权、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等等条件,我们进而顺利地由新民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国。

3、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探索中的曲折

为寻求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党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有过积极的成果,比如八大前后,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大路线实质上就是突破苏联模式,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遗憾的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从57年下半年反右扩大化开始,左倾错误不断升级,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嫩芽,还没开花、结果就夭折了。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犯的失误,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尤其是斯大林模式对我们的影响,因此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搞得不是很清楚,存在许多模糊甚至错误认识,表现在几个字上即统、纯、均、快、斗。统——管理体制方面,追求中央高度集权模式,权利过于集中,从横向上看,党政军民学权力集中于党的领导机关,从纵向上看,由下到上,形成金字塔式的中央集权。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
均——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导致共同落后、共同贫穷;
快——忽略国情,不顾条件,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
斗——抓阶级斗争为纲,搞内耗,据统计从49年建国到76年毛泽东去世的27年间,全国性的政治运动有70多次,平均每年2.5次,而且具有密节奏、高频率的特点。1、从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党内就有了意见分歧,接着就是党内整风,引发了57年的反右扩大化;
2、反右运动平息后,开始向自然界开战,即大跃进运动,党内再次出现分歧,于是就有了庐山会议,以后便是中苏论战,修正主义被提上议事日程;
3、1962年的四清运动遍及党的基层组织;
4、十年的文革动乱。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这个时期,党先后犯了“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但我们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汲取教训,并将其转化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所以能直面错误,就是因为它是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任的政党。1949年到1978年,这29年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的29年,我们今天赞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不应忘记毛泽东时代的奠基。“他接手的是一个使用木犁的国度,撒手人寰时却是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丘吉尔曾对斯大林的评价)邓小平同志也曾深情地说过,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还几次讲到,我们只是把毛泽东讲过的,没有做的,做起来,把他做错的,纠正过来,意思非常明白,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一条新路。49年到78年的奋斗史,我们党取得了重大成就:1、建立了人民政权,实现并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2、建立并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难探索,为新时期开辟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为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4、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出并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正因为如此,到1976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11个,(当今全球国家和地区有190多个)而在1970年前,与我们建交的国家只有62个。邓小平对此感慨的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的功绩。5、党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党的组织发展壮大,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融洽,良好的社会风气发扬光大。

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从76年至78年三中全会召开前,我们处于徘徊前进的时段,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当时的历史包袱过重,有些人把这种局面,归结到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华国锋。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解放军305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7岁。中央在《华国锋同志生平》中,给这位老人做了新的结论。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的功劳由过去的“有功”变为“起了决定性作用”。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两个凡是”错误没有提及。“阻挠老干部平反”、“助长个人崇拜”和“洋跃进”等过错也都避而不谈。以往的“一正四负”的历史定论松动,“一正”提升,“四负”淡化。

三、改革开放史(1978年至今,33年)

1、改革开放的兴起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最注重生产力,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克服阻碍的因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等)——得出的结论就是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强国之路。就像当年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辟一样,我们的改革也是从农村推向城市的,78年秋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迫于生计,搞起了承包制,就这个队这一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70年五年粮食产量的总和,而且这一年是个大旱年,这个事惊动了省委书记万里,传到小平那里,小平旗帜鲜明的支持农村承包制改革,自此掀开了改革的序幕,到84年,我国当时11亿人口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00公斤,第一次跃上了世界平均水平,使世界公认,中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口。84年改革有农村转向城市,进入全面改革阶段。

我们倡导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就是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内搞活,就是用活用足市场机制,对外开放,就是学习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而且改革与开放共生共长、互相促进,加速了现代化建设。78年10月,79年1月小平两次出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和美国,出访本身就表明了中国打开国门的重要信息,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小平同当时担任广东省委主要领导的习仲勋和杨尚昆交谈,他们建议,广东临近港澳,是否可以发挥这一优势,做点文章,小平随后指示,在你们广东创出一块地方,办一个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掉血路来。就这样,诞生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从此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面,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有人比喻对外开放的格局,几个特区和十几个沿海开放城市组成的沿海地带好像一把弓,西北部、西南部和陆续开放的陆地边界、内陆城市好像一把弦,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发带,就是一支搭在弦上的箭,射向太平洋,射向世界。

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有舵手掌舵,我们披荆斩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同志做出了卓越贡献。读懂一个人可以看清一段历史。我们用立言、立徳、立功这三不朽的标准,简单勾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生平。立言——就是由他作为主要创立者的邓小平理论;
立功——可以罗列这么几点。一是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是广西地区的红军和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二是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当年的刘邓大军使敌人闻风丧胆。三是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的重要成员,(56年至66年他担任过近十年的总书记)为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努力,四是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复出后,于1975年实行全面整顿,为新时期开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奠定了基础。五是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作为改革开放和的总设计师,给我们勾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蓝图。

立徳——毛泽东当年看中邓小平,纳入接班人视野,首先看重的就是他的“德”。所谓“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 毛泽东推荐邓小平任总书记时讲了好些话,主要也是夸奖邓小平“公道”、“厚道”、“公正”、“顾全大局”等。他对中国人民立的大德,表现在许多方面,仅就他在1975年以后的情况列举几点,比如:

1、不肯歌颂颂“文革”,甘心挨批判。邓小平在1975年的全面整顿,有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趋势,这既触怒了“四人帮”,也使毛泽东不高兴。毛泽东晚年曾对自己的一生作了这样的评价:“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几个海岛上去,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疑义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唧唧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岛屿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会腥风血雨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他把“文革”当作他人生的两件大事之一,可见他把“文革”看的多么重。邓小平75整顿,触动了雷池,即使这样,毛泽东对邓小平还是寄予希望,提议让他主持政治局会议,作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邓小平只要表示同意“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正确,三分错误”,但邓小平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说:“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合适,我是桃花源中人,

2、不计较个人恩怨,维护毛泽东。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其中“两落两起”与毛泽东有关。邓小平说过,他一生最痛苦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文化大革命”要根本否定,对毛泽东怎么办?邓小平主持起草81年的《历史决议》,不仅完全抛弃个人的恩恩怨怨,而且坚决地批判了党内外各种诋毁、攻击和否定毛泽东的错误倾向。他竭力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决议》对毛泽东作出了正确评价。这个决议是几十年来我们党内团结、国家稳定的一个重要精神条件。

3、不当“一把手”,物色接班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邓小平的经历、威望、才干、智慧和经验,人们都企盼他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但是,他执意不肯。他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力荐年富力强又有领导水平和经验的同志到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他说,靠我们这老一代解决不了长治久安的问题,要找第三代,要找年轻人。他尽管在发挥“核心”作用,但决不要那个“一把手”的名份。只有无私无欲的人,才有这么伟大的胸怀。

4、不做“颐养翁”,呕心谋改革。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已经是近75岁的老人了。照理说,平反、恢复名誉之后,可以去颐养天年,安度晚年。但是,他没有作这种选择。他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有私心杂念。这是我一种交心的话。”邓小平不仅向党坦诚地交了赤子之心,而且完全、彻底地践行了他的交心之言。

5、不搞终身制,退休做平民。邓小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强调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很不正常,一个人的分量太重了对国家不利。因此,他多次提出要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从政治舞台上慢慢地消失,过一个真正平民的生活。他带头不搞终身制,坚决退下来,为党的高层领导树立了光辉榜样。

小平同志践行了他自己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30多年艰难探索的改革开放历程,惊涛骇浪,我们经历了不少重大的历史关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新时期的关头时,我们遇到“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问题的交锋,(77、1、21有关部门在为华国锋准备的讲话稿中,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雏形,2、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发表了两个凡是的标准表述即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77、4月邓小平给中央写信,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77、9月南京大学胡福明78、5、10理论动态,11、12日先后在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重新确立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一条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的新路,这条新路,邓小平在82年十二大给了个称谓,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行进途中,又遇到了几次关头:比如,89风波,苏东剧变的历史关头,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一个就是回到过去的路子上来,当时有人认为阶级斗争这条路,是反和平演变的最后一道防线;
还有一条路,就是敌对势力希望看见的,就是苏联、东欧一些国家所走的路,小平明确指出,这是一条死路;
在这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时刻,我们稳住了阵脚,继续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康庄大道。十五大前后,小平去世,国内外都在关注小平后的中国如何走,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继往开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如果说80、90年代的改革结果是多变双赢的话,那么新世纪的改革让人感觉在渐渐变化为一场零和游戏(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十七大召开前,对于改革向何处去掀起了大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有人就公开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言论(开左灯,往右拐。中国人民大学谢涛),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义正词严的 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停顿和倒退是决没有出路的”。这就是对社会上这些言论的回答。

2、改革开放的大致历程:

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4年10月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理论创新和局部试验时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三个转变:即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转变到开放;
从固守陈规到改革的转变。

84年到88年9月作出的《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改革的从农村推向城市,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了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三是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

88年到92年初小平南巡讲话是总结经验、整顿调整时期。这一时期的重点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经过治理整顿,我们成功的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同时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海南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开放开发逐步展开。

从92年初小平南巡讲话到02年的十六大是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体制创新时期。这一时期,在观念和体制上都实现了突破。观念突破,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彻底突破了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
体制突破,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这两个突破,都是以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为标志的,我们进入了制度体制创新的新时期。

十六大以后,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我们的改革开放显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03年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二是开放倒逼改革,改革的紧迫性从来像现在这样强烈;
三是以利益的全面调整为重点,改革的难度从来没有这样艰巨,为此,任重道远。

“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强调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提出了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理念。

“顶层设计”最初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是指运用系统论方法,对工程项目涉及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中央强调“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出于对改革特征的新判断,其目的也在于实现改革的新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有 33个年头。关于中国改革的特征,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概括,如从局部、外围、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鼓励基层和地方进行试点、试验,等等。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即具有渐进性特点。改革之所以采取渐进性策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为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怎样发展生产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只能在大的原则指导下通过大胆的试、大胆的闯,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然后再把经验上升到政策、制度和法律的高度。
    到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已进入“而立之年”。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改革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的环境是计划经济主导、经济结构单一、社会均质化程度高、各类资源自由流动的可能性低、对外相对封闭,而现在则是市场经济主导、经济结构多元、社会异质化程度高、各类资源流动性高、对外高度开放。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但反过来会推动改革开放本身转型,并对改革开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应看到,渐进改革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会带来新问题,即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需要加强。比如,以往的改革大多从各个领域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暂时把难啃的“骨头”搁置起来,从“浅水滩”渐次走进“深水区”。但“疑难杂症”终究要解决,否则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不能巩固和扩大。还比如,以往的改革大多采取分头推进、各个击破的做法,改革的系统性和有机性不够,这样的改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遇到瓶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系统的改革需要协调起来,任何一个领域改革滞后或没有实质性突破,都会制约和影响其他系统的改革。而单个系统内部也有一个协同推进的问题,如行政体制改革需要综合考量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政府间纵横关系、财政体制、公共服务方式、公务人员素质和行为规范等诸多因素,不然就会陷入各种“怪圈”而难以自拔。
    3、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在新的高度上谋划改革的方略,实现改革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种新改革方略,就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我们目前要解决好几个问题:1、双线均衡即寻求市场化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最佳均衡点,打破市场化,只能是停滞、倒退;
而没有社会公正,可能会带来不和谐因素,甚至动乱,社会公正问题已提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社会公正,比太阳的光还要有光辉!2、实现生产力、生产关系、人自身三者的解放和发展,并使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目前各级党委、政府把基础性人本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来,这就是:就业、减贫、社保等等,自治区已明确提出了打造新疆民生年。3、上下内外四方位推进体制创新,上 创政府社会管理的新体制;
下 创微观基础和市场体系的新格局;
内 创民生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
外 创适应和应对全球化的体制。4、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体制的五环改革,并把握这五环改革的切入点,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法治化、文化先进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说切入点,比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或者说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四、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奋斗历程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9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给予当代共产党人深刻启示: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江泽民同志曾深刻的指出:老祖宗不能丢,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高举马列主义旗帜,主要是在如何结合的问题上,即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如何同我们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上,曾发生过失误,有过教训,我们过去走过的弯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马列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上,尤其是教条主义,不顾国情死搬硬套,如革命战争年代的王明之流,本来在同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过预防针,遗憾的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颠倒,以理论裁剪现实生活,把理论条条框框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还有就是把老祖宗一些基本原理和观点作绝对化理解,比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绝对化理解,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始终存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为此,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搞内耗。再比如,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颠倒的失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当时,我们忽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一味在生产关系上做文章,刚建立互助组、就跳到高级社、又越到人民公社,实质上,生产力——脚,生产关系——鞋。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独创性经验的总结,又采取了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到这,我们说毛泽东同志,是把马列主义,由欧洲形式变成中国自己的,在广大老百姓中间生根开花的杰出代表,当然他有后继者,这就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总之,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个又一个胜利。

2.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肩负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使命。为此,它明确规定自己的性质和宗旨。党的二大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民群众利益先锋军,是时时刻刻要站起来为无产阶级利益努力工作的党。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起,就具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性。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在异常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和十分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成为能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力量源泉。这是共产党具有强大生命力之第一能源和决定性因素。

 ——大革命失败后,被惨遭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0多万人。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如毛泽东所说的,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在主力红军进行长征转移后,各个苏区开展异常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广大游击战士在大山密林深处,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但是,在广大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乃至牺牲的帮助和保护下,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了。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正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敌后抗战,一方面在中华民族第一次打败外国侵略者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另一方面又使自己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建设成为了全国范围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已走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大党和拥有100多万武装力量的人民军队。

  ——解放战争的胜利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在解放战争年代,共产党为老百姓做的最具体的一件事就是解决了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土地问题,中国的土地问题是个老问题。“耕者有其田”已断断续续地喊了两千多年。历史上农民要求土地的革命绵延不绝,但是农民战争即使改变了朝代,也没能改变农民的命运。然而中国的这个“千年难题”,却由共产党解决了。共产党解决土地这一举措使得穷苦农民信任共产党,愿意跟党走。老百姓把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到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队伍上,比如淮海战役时,军力对比本来是60万对80万,我弱敌强。但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最终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华野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刘瑞龙回忆:在淮海战役期间,动员了500多万民工,大小车辆80万辆,在两个多月内,共转运伤员11万人,送达前线粮食5.7亿斤,弹药物资330万吨。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乡亲父老们用小车推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作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进行民主建设,使社会很快得到安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中国的新气象迅即展现在世界面前。在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尽管后来遭受过曲折和挫折,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为今后中国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定的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迅即从挫折中奋起,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30多年努力,一个在近代以来遭受过深重苦难的国家迅速崛起,从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以人为本等等,是一脉相承的,千百万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一代接一代奋斗,换来的今天,就是靠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点,在我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中,可以有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始终如一、旗帜鲜明、举世罕见,而且是身体力行的一面大旗,这也是别的任何一个政党无法比拟的。历史表明,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真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3、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把自身的建设确立为“三大法宝”之一,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全国政权以后,作为执政党,我们深知,党的建设和我们的事业,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党的自身建设,执政水平、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打铁要自身硬,反之,社会主义事业搞不好,直接影响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环境,我们党又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把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总是首先动员和组织党自身的力量,进而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夺取胜利。(这三条是讲顶天立地,抓自身建设,顶天即老祖宗不能丢,并能说些新话;
立地,扎根于老百姓中间,后一条讲打铁要自身硬,抓自身建设)

总之,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全体共产党人永远铭记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发扬光大。

推荐访问:

本文标题: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819.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字》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