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群众路线:哲学根基、历史进程、现实意义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10 14:48:02 | 浏览次数:

摘 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优良作风和生命线,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贯穿于党的事业始终,其内涵随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而不断与时俱进,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境遇在全党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凸显了党的核心价值观的本体旨归和时代表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有必要深刻认识群众路线的哲学根基,重温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进程,充分认识和彰显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诉求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群众路线; 哲学根基; 历史进程;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3-0019-03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实践中的创新运用,具有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其思想的萌芽较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就有“群众”、“群众观点”的提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的因素,人民群众不仅是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体,也是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富有远见地指出群众的历史作用,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列宁也曾指出:“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2],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无疑向我们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是群众创造了历史,是真正的英雄。当然,唯物史观也不否认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和推动所起的作用,认为只有当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群众意愿和需要时才能推动历史的进程。这一历史观颠覆了历史的发展、进步与推动不是被人们普遍认为是英雄创造就是被看作是上帝拯救的杰作的观念,历史的推动力从英雄人物、人的意志和动机、“绝对精神”中探寻和发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群众路线,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而且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哲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能动地指导实践,而社会实践终归到底由群众的实践活动构成,实践的观点在这里便链接了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离开了群众的实践,一切思想、理论、观念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是历史规律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和重要实现路径。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理论“只有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运动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才能最终形成”[4]。历史和事实也雄辩地证实:人的正确思想只能是拥有思想的认识的主体(群众)从实践中获取,舍此无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从群众中来”到“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去能动地指导实践”的过程。然而官僚主义者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认识上往往出现形而上学或主观主义,在工作中不愿或不屑向群众请教和学习,习惯于依照经验或照抄照搬上级的指示,以致忽视群众、漠视群众、脱离群众。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只有从哲学思想上挖掘和汲取这些宝贵的理论财富,将其同人民的意愿相结合,才能开创属于人民的历史,才能彰显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奠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的群众路线为根本开启了一个真正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书写了令世界和国人叹为观止的时代辉煌与历史篇章。

党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结合我国实践创新发展和运用了群众路线。今天,群众路线已成为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优良作风之一和党的生命线,已内化为党的重要执政基础、领导方式、存在方式和价值诉求。

党在建党初期就意识到革命需要依靠群众,就开始用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方法去从事革命活动。1922年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5],1928年党的六大政治决议案将“争取群众”作为“现时的总路线”, 11月,李立三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党最早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但此时群众路线的具体内涵还不明朗。1929年9月,周恩来在起草《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时明确使用了“群众路线”一词,“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对需用品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6],群众路线的概念初步得以运用,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指出党的工作的执行要经过群众路线,至此,我们隐约看到了群众路线作为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存在。后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中对群众路线思想进行了初步阐述和概括,1943年6月,毛泽东对群众路线作了系统阐述,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并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这些经典的论述充分表明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内容日臻完善和成熟,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又增加了群众观点的表述: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7]后来,党的“七大”以党章的形式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执政党,毛泽东指出: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群众路线)”,现在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8],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便是群众路线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遭到了严重歪曲和践踏。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把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地统一起来,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9]同时邓小平主张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和判定路线方针政策对错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结果,必然发展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在我们党内也不是比前几年减少而是比前几年增加了”[10]。在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上,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如“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11]、“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能得到群众的同情和谅解,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12]、“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13]。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群众路线,在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进一步阐明群众路线的内涵及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同时,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14],希望“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15],党的十四大将“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载入党章的总纲。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群众路线为党的生命线,在理论上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等思想,在实践中全面取消农业税,号召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16]。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党的重要任务,把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的基本要求,把群众立场提高到“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顺应历史发展、时代需要和群众关切,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不间断、不变质,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全党中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党在新时期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伟大创举和实践,号召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全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7]、“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18]。

伴随经济全球化、现代性、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的时代境遇,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改变,客观上向我们党提出了如何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群众路线的问题,面对全球化的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历史和现实需要党赋予群众路线以新的内容、新的要求、新的使命并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回答,因此,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归群众,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也就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第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核心价值观的本体旨归和时代表达。唯物史观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程呼唤着我们党回归群众,向群众中去汲取智慧和力量,群众路线是 “以人为本”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践行群众路线不仅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方法论意义的凸显,更是群众的主体地位与主宰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本体论意义和价值观意义的凸显,党没有自身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便是党的全部使命和本质所在。

第二,群众路线是党的存在方式。党无论是作为革命党还是执政党,群众路线都是其存在的合法性根据和基础。如毛泽东指出的,“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9],群众路线为党的执政提供了稳定、长期、持续而深厚的民意认同基础,因此,坚持群众路线的“持续在场”并结合历史时空、场域、任务的重大变化不断“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群众,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谋利益、寻幸福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第三,群众路线是实现社会和谐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方法。社会贫富差距和地区间差距的加大、上学难、就业难、部分官员损公肥私、贪污腐败、官德丧失等让党群间的“鱼水关系”成为曾经的回忆,社会矛盾凸显,群体事件不断发生,因此,走群众路线是赢得民众信任,解决社会的矛盾与冲突的根本途径,此外,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2] 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6.

[3]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899.

[4] 斯大林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76.

[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58.

[6] 周恩来选集(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7] 刘少奇选集(上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4.

[8]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0.

[9][11][1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5.,368,229.

[10][13]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219.

[14]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2.

[15]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4.

[16]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51.

[17] 习近平.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N].人民日报,2013-06-26.

[18]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J].求是,2013(1):6.

[19]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C].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56.

[责任编辑:张俊华]

推荐访问:根基 现实意义 历史进程 群众路线 哲学

本文标题:群众路线:哲学根基、历史进程、现实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690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群众路线:哲学根基、历史进程、现实意义》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