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生态园林建设初探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1 16:42:02 | 浏览次数:

摘 要:生态园林是在保护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引导和修复,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营造适宜人居的园林。高校生态园林建设应遵循生态位、生物多样性、以人为本、整体性原则,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多样化的植物配置,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利用校园资源,建设具有场所精神的人性化校园园林。

关键词:生态园林;高校校园;景观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3144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占地广阔、相对独立的小社会,其生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环境对师生的活动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构建格局合理、风景优美、物种多样的校园生态园林,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对外的窗口形象展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高校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

生态园林是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环境保护意识逐步觉醒的背景下,由有识之士提出的新型园林。多年来,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对于生态园林的概念和内涵不断有新的见解,程绪珂教授的定义为:生态园林是城市及其郊区的区域范围的自然生态系统,应遵循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人为本,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修复生态系统,使其良性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谋求持续发展,以体现在功能、环境文化性、结构和布局、形式和内容的科学性。并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以协调发展,建成具有园林绿化面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出清洁、优美、舒适、安全的现代化生态环境[1] 。

笔者在总结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试对高校生态园林定义为:在高校校园内,在保护原有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合理引导和修复,营造具有生态、生活、教育功能,形成生态良性循环、适宜人居,满足高校师生员工的文化、交往、休憩需求的绿色生态环境。

2 高校生态园林建设原则

2.1 遵从“生态位”原则,合理配置植物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与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成,包括这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环境之间的关系。每种植物在园林生态系统中都占有特定的生态位,如果2个种在同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了相同的生态位,那么一个种必将最终消失。在高校校园这个限定的空间内,相较于广袤的自然界各种资源相对较少,而校园园林中每种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资源,因此构建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时必须以物种的生态位特征来合理配植群落中优势树种和伴生树种的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对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构筑物种多样、结构稳定、景观优美的复合群落结构。

2.2 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丰富植物景观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原理”,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生态平衡,就必须实现生物的多样性[2]。物种的多样性是植物群落多样性、景观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基础。物种多样性程度越高,它对环境的适应性越高,在提高园林观赏性的同时,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在园林美学方面,丰富的植物种类能够构成多样的群落景观,使人们获得不同的感官体验,满足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因此,生物多样性原则是生态学和美学共同的要求。

2.3 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原则

校园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满足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多数师生员工的体闲、娱乐、观赏的需要,应当强调人的参与性,让人融合其中,成为构成园林的重要部分,使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在建设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地减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2.4 坚持整体性原则,统筹协调景观要素

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园林设计时把校园空间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全盘考虑,优化整体综合功能,强调园林景观结构功能的一致性。在生态系统中,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这就要求在生态园林建设方面不仅要从整体上全方位进行考虑,追求整体功能完善,还要注意各个景观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协调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植物与硬质景观、动物、人的关系,同时协调园林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3 高校生态园林建设策略

3.1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优化校园园林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斑块-廊道-基底模式”作为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构成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校园景观中的任何要素都可以纳入“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来进行归类研究。校园中的建筑、绿地植物群落、铺装广场、水面等属于斑块的范畴;道路、围墙绿化、水岸绿带等属于廊道的范畴;生活区、办公区、教学区等则可视为基底。校园园林空间要通过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斑块和廊道,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绿地斑块的数量应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由不同尺度的大、小斑块有机组成,分布要尽量均匀。绿地廊道应具备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并与其他绿地斑块形成较高的连接度,才能发挥其营造植物生境、通风滞尘、降低风速、改变风向等功能。据此,在校园生态园林建设中,应充分绿化楼间场地、楼体周边、校园边角等各类用地,以增加绿地斑块。对于道路绿化,其植被结构应与相邻斑块相近,提高连接度。

3.2 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因地制宜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造园法则,用生态学理论表述,即为适地适树原则。在植物配置时,根据绿化区域内小气候、土壤、水文等生态因素,结合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来选择适宜的树种。这样选择的树种不仅能够健康生长,还能与周边环境形成良性影响。乡土树种和经过长期引种驯化的外来树种均具备这样的特性,应作为主干树种,增加配置的比例。同时,为了较好地实现园林绿地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就要求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生态系统,植物种类单调的绿地往往需要长期的高成本维护,否则难以保持稳定。因此,在主干树种确定之后,应选择尽量多的树种,达到乔、灌、藤、草多层次的合理配置,协调好速生树和慢生树、常绿树和落叶树、阔叶树和针叶树的配置比例,以增加绿色斑块内部的异质性,营造多元化、多样性的生态园林。

3.3 以人为本,建设具有场所精神的人性化校园园林

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产生满意感和安全感的情感称之为“场所精神”。高校校园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关键在于关注校园生活的师生的感受,让更多人感受到校园的景观吸引力,从中体会到舒适和惬意。芦原义信指出:所谓外部空间的构成,就是让巨大的城市达到人的尺度,把“大空间”划分或还原成“小空间”,把空间充实得更富有人情味的技术[3]。可见,小空间意味着它是个人的、安静的,与喧闹的、非人性的空间形成强烈对比。在小空间中,人们可以兼顾整体和细节,全方位地感知和体验到周围环境。在校园园林规划中,结合用地条件,通过植物组合栽植和景观墙设置等手段,形成私密、半私密或开敞空间,满足校园人群的不同交往需要。在一些较僻静的区域,可以通过植物的围合或半围合形成亲切的交往场所,在学生公寓楼、教学楼、图书馆周边等绿地内利用栽植竹子或绿篱分隔出或虚或实的空间,围合成私密感较强的一处休息绿地,都可以作为师生休憩、交谈、看书的理想场所。另外,在校园园林规划时,还应注意亭廊花架,休息座凳等功能性景观小品的合理设置,以满足师生日常游憩时的遮阴避风、驻足休息需要。

3.4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利用校园资源

校园园林规划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利用校园土地、水等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的预留用地,可以设计生产性园林景观,建设苗圃,种植经济作物,鼓励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进来,通过劳动、采摘等形式与绿色植物亲密接触,树立爱绿护绿的意识,加深对生态环保的理解,深切体验劳动的乐趣,减轻压力,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更好的创新能力。以陕师院为例,其所在地神禾原,就是以它常年种植小麦,每逢夏季麦浪滚滚而得名,据此,可在校园预留用地种植小麦,收割后的小麦经过处理、包装,可作为校园纪念品赠予外单位的来访人员,这不仅是对这片热土的纪念,也是对学校的一种生态宣传。

水是园林中最具灵性的要素,被誉为大地的血脉。在高校校园里建设水景景观,不仅能大幅提升校园景观、改善小气候,而且能增加校园的生物多样性。如在较低的位置修建人工湖,在雨季可通过一系列的明渠暗管收集雨水,结合水景建立人工湿地系统,通过设计厌氧池、兼氧池、曝氧水景、植物塘、养鱼塘等特色景观使师生欣赏到自然生态和野生植物之美,还可以结合湿地系统设计水培植物、水质、生物监测等试验。在道路两侧的低于路面的绿化内设计雨水花园,通过多层植物的过滤,使道路上的雨水得到净化,自然地渗透到泥土中,而不是形成地面雨水径流。

在高校校园园林园路等硬质景观的设计中,应树立生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倡导使用太阳能路灯和LED灯泡,在园路铺装时尽可能多地使用透水砖;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破旧文具、报废教具、废旧电池、塑料购物袋等制作成具有警示意义的雕塑小品;在设计中适当地构建与绿化景观反差较大的模拟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的小景,这些概念设计对大学生将会有很好的形象化教育作用,以使他们时刻认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在后期绿化养护工作中,对于病虫害、杂草等的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其主要特点是不污染环境、针对性强,有效地保护物种多样性。通过保护利用天敌、生物激素农药和病原微生物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如对瓢虫的保护有利于控制蚜虫的繁殖,利用寄生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松毛虫等。也可在校园树林中设置人工鸟屋招引啄木鸟等益鸟。还可以利用声波、选育抗病虫的品种来进行园林植物的保护。

4 结 语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园林城市将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中,高校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城市绿地子系统,城市的发展对高校校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生态要求,建设校园生态园林已经成为保护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应以建设生态园林为目标,以良好的生态校园环境为现代文明做出表率,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绪珂.论生态园林[J].上海园林科技,2004(1).

[2] 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伟,男,陕西蓝田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工程师。现任职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后勤服务集团,研究方向:园林景观。

推荐访问:初探 高校 建设 生态园林

本文标题:高校生态园林建设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3454.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校生态园林建设初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