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2年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8-31 09:48: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5篇

【篇一】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感悟心得体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奋斗在“2020”这一收官之年,全党要继续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追梦“全面小康”,坚信只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实干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一定会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起点。为确保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每两个字都是对经济工作的具体要求,2020年的所有奋斗都应聚焦于这些要求。同时,还应切实把握“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继续主动把握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坚持从国情出发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建成小康,“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而“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目前,由于各区域各方面的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总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2020年,我们不仅要在经济总量和速度上完成目标,还要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要激发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一心、步调一致,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着力补齐短板,达到覆盖领域、覆盖人口、覆盖区域的“全面”,才算实现了“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普遍惠及、城乡区域共同繁荣的“全面”小康。

【篇二】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问: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哪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答: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

  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篇三】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问: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哪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答: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

  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篇四】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1)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和历次五中全会一样,本次会议主要还是三方面内容一是总结上一个五年规划,二是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三是调整人事。尽管主要反腐让人事调整备受关注,但会议的核心还是制定十三五规划。按照惯例,五中全会对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初稿进行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会后发布正式的《规划建议》,今年年3月“两会”后再发布完整版的《规划纲要》。我们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深刻认识十三五规划的十大亮点

  1、增长目标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增长目标可能下调。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GDP目标定5%还是7%,会议公报和规划建议没有公布这个目标。十二五目标是“平稳较快发展”,十三五目标是“中高速增长”,“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这个目标,假定增长7%,未来五年我们只需要年均5%的增长速度就可以,这意味着个别年份甚至可以低于5%。从客观上说,随着潜在增长速度的下行,继续保持7%的增速也有难度,所以增长目标很可能下调。

  2、发展的五大原则和往年非常不同,不是逐一阐释目标,而是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原则展开,思路更清晰、更系统。创新是指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对新兴高科技产业(比如TMT指电信、媒体和科技)有利;协调是指继续产业、地区等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供给不足的产业(比如服务业)和落后地区(比如中西部)有利;绿色是指把生态环保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对环保行业有利;开放是指转变开放的思路,主动开放,双向开放,资本开放,对企业走出去有利。共享是指加强扶贫,让经济增长惠及每个人,对三农有利。

  3、坚持创新发展此前的五年规划并没有把创新单独作为一种理念来论述,这次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意味着未来增长方式要从要素投入驱动到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和中央提的双创相呼应。中央对创新的定位不仅是释放新需求,还是创造新供给,这实际上是供给主义的思路,通过供给端的改革和创新创造需求。从具体的措施来看,有几点值得关注(1)研究创新。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我们此前曾建议仿效美国的15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国家级的科研中心,这个实验室基本是同一思路,可能会相对独立于现有的机构。(2)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就是提升关键的基础材料、零部件等。(3)管理创新,关于金融监管和价格监管体系的论述是亮点,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有可能会逐步建立跨部委的金融监管机构,解决市场诟病的监管协调问题。此外,减少价格形成的干预,意味着资源品价格的改革会提速,部分价格会完全放开。

  4、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首次写入规划,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把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这是规划最大的亮点。有几个重点值得关注

  一是首提全球生态安全,下一步与国外的生态环保合作会明显加强,比如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相关企业可能拿到更多的海外订单。

  二是首提“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和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有本质区别,现在更强调事前保护。

  三是强调低碳循环发展,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四是天然林保护和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5、人口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符合预期,但短期对出生率以及人口结构的影响有限。201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27%,低于当年世界平均水平的92%,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在意料之中。但考虑到教育、医疗、购房等高成本以及生育观念的转变,短期新增出生人口难以大幅增加。2013年放开单独二胎,全国新出生人口仅比2013年高47万人。此前预计的全国将有200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实际也只有107万(这里有三个数字请大家注意预计有200万申请生二胎,实际只有107万,比2013年只多47万)。归根到底,如此迅速的全面放开二胎反映出中国的人口结构的确已经发生了趋势性变化,未来劳动适龄人口的下降和老龄人口的增加会对利率可能长期下行,养老医疗等服务业将迎来春天,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将面临天花板。

  6、精准扶贫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总书记曾多次指示要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扶贫目标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可以预见,扶贫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一是现在全国有接近60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艰巨。二是因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数据显示中国基尼系数为0.469,超过0.4就在国际警戒线内),弱化增长动能并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三是全国有7017万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232万。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这7017万人的脱贫。扶贫给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包括农业产业化、能源扶贫、乡村旅游、农村金融等。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近日中央媒体相继报道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报道。“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党中央明确指出,共享发展要守住民生的“底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概念再次被提及,并作为基方略加以确认。实际上,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曾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媒体分析认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习近平关于《建议》的说明中,第三部分“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里曾专门谈及“关于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一问题。习近平分析指出,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据测算,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今后,脱贫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大致能够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基本水平,可以继续采用。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用数据明确指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进行到新阶段后的新举措,符合中国国情。

  湖南省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情况和打算

  近年来,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势头,去年全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基础条件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扶贫先扶志。“人穷不能气短,越是贫困村,越需要在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凝聚精气神”“在‘要扶谁’、‘谁来扶’、‘怎么扶’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精准”“要瞄准贫困农户,锁定产业项目,让企业与贫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是我省来自市县、省直部门、企业、扶贫工作队和村组的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讨论发言。

  打好攻坚战。“扶贫开发推进到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用硬措施、不下硬功夫,很难有根本性突破。”这是省委书记徐守盛的发言,湖南要打赢扶贫攻坚战,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切实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咬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动摇,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要引导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鼓足士气,牢记“脱贫致富等不来、要不来、靠不来”,以自己智慧的头脑和勤劳双手摆脱贫困、共建小康。

  落实硬措施。要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要求,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各种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村聚集。要突出兜底保障“全覆盖”。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确保“应保尽保”;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本增效,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要突出基础建设“补短板”。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加快“清零”行动,在路、水、电以及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抓好一批项目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贫困村落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要突出培育产业“强支撑”。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因村因户、分类指导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为贫困地区培育特色产业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教育扶贫。要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突出教育培训“治穷根”。通过全面落实国家政策,加大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帮助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实现稳定就业;统筹发展好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切实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易地搬迁。要突出易地搬迁“挪穷窝”。对于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缺乏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的贫困群体,要按“政府引导、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结合生态移民、危房改造、避险安置和扶贫易地搬迁等举措,一步一步挪出“穷窝”,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把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既不能让青山绿水掩盖了贫困,也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脱贫致富。

  造血扶贫。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思路、新机制。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思路方法,统筹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输血”与“造血”、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结合等问题,通过思想帮扶、造血发展、内源扶贫,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进一步健全长效稳定可持续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等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改进贫困地区考核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到扶贫开发主业上来;坚持“奖勤罚懒”,建立健全脱贫出列的政策激励机制,对提前脱贫出列的贫困县,要予以奖励,而且是早摘帽、早奖励、多奖励。

  加强领导。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责任落实好、作用发挥好,对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各级一把手要亲自上手抓;各级行业部门、有关单位要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增强帮扶实效。要组织利用好驻村帮扶工作队这支力量,拿出有实质性的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台账,确保帮扶成效。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努力建设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要重点解决好县乡两级扶贫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锻炼。

  强化责任。省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要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到扶贫开发工作上,把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点来抓。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大力改革创新,把精准扶贫真正落到实处。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坚持奋发进取、苦干实干,努力实现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致富。要发挥好驻村帮扶的作用,确保帮扶实效。要高度重视扶贫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扶贫部门的干部,帮助解决他们实际困难。

  宁乡的打算。12月29日召开的中共宁乡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谭小平书记对精准扶贫工作很重视,他在大会报告中强调扶贫济困是建设全面小康的短板工程,要做大做强“千手爱心基金”,举办各类扶贫济困募捐活动,积极向社会募集爱心基金,着力开展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和救灾救济,对特困群众进行不设比例的兜底救助。要通过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全面学习推广“黄鹤”经验,加快32个省定扶贫村、6万贫困人口脱贫步伐。要积极探索整村易地搬迁模式,将黄材水库周边涉及的贫困村整体易地搬迁至“千手大屋”集中安置,在香山风情小镇建设集中安置点,对全县有意愿的贫困群众逐步实行易地搬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认真学习好执行好落实好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神,为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干好实事,作出贡献。我们相信,通过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20年前,第ー个100年的奋斗目标ー定能党中央实现!

  7、服务业开放放松管制,降低对服务业的准入门槛,“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服务业一定是十三五时期的支柱产业,这和之前的十二个五年计划都不一样。2013年以来,中国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今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接近60%。但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的服务业占比仍然要低10-20个百分点,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服务业发所以十三五会加速开放服务业,在医疗教育养老健康金融等领域对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扩大开放。

  8、军民融合与“十二五”规划仅提及军民融合相比,“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3月习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军民融合的思想,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将做更具体的落实。军民融合将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民参军的颈不在需求,而在供给,参军,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采购体系,降低军工企业采购成本;二是军转民,军工技术向民用转换,提高民用技术水平并产生经济效益。

  9、健康中国今年健康中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又写入十三五规划,说明这是未来政策长期支持的方向。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之下,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从这次公报来看,大健康的重点还是在医疗,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二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十三五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

  10、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必须扩大开放,但要改变开放的思路,过去我们是韬光养晦为主,未来要有所作为,从规则的接受者变成改变者。规划提到“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和“主动”是在过去的规划中很少见到的。包括前面提到的“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都显示出中央思路的转变。下一步一方面是改造国际贸易规则,比如加快双边的自贸区谈判和多边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另一方面是改造国际金融体系,提升在现有多边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同时打造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新平台。

【篇五】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精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范文三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当前,实现伟大梦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途已经开始。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在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的道路上,洒下热血,奋勇拼搏。下面是我为您推荐精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范文三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1
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辞别20xx年、迎接20xx年,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只剩下5年时间。在这短短5年里实现决战决胜,必须立足于拼。
拼斗志。拼者,为实现特定目标不顾一切奋斗之谓也。回望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能从亡国灭种的边缘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至今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顽强斗志拼出来的。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需拼搏精神、顽强斗志。缺少拼搏精神,任何宏伟目标都不可能实现。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人拼的动力不足、斗志不旺。有的明哲保身,不敢干;有的能力不足,不会干;有的无利不起早,不愿干。这些不在状态与拼搏精神相去甚远,若不根本改变,势必影响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监督,激发其拼搏精神和旺盛斗志,带动广大群众做好各项工作。
第1页共10页

拼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30多年改革,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原本一些改革成功的东西,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新问题,需要回炉淬火。所以说,改革没有拼的精神与斗志是绝对不行的。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需要以改革化解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特别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宏观政策要稳,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改革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拼质量。现代社会发展必须把质量要求放在突出位置。人民生活讲究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更要拼质量,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当前,应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产能过剩,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完成好五大任务,离不开一个拼字。爱拼才会赢,才能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第2页共10页

拼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在全面、难在全面。应盯住全面、抓好全面,在指导思想上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领导工作中,往往抓单项工作比较容易,抓全面、弹钢琴比较难,没有拼的精神与斗志是不行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出炉,党员干部只有发扬拼的精神、保持拼的斗志,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论文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是乘势而上,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置。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
第3页共10页

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政法工作者,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汇聚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是坚定自信,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作为政法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是担当实干,在正确把握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中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制胜法宝。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一是护航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司法行政工作,为全力推进平安甘肃、平安兰州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二是
第4页共10页

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以公平正义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三是深化改革攻坚。破除制约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推进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建设,持续提升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苦干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伟业。从现在起到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按照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铺平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
第5页共10页

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更是抓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将使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办法都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当前,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凸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党的形象和威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
第6页共10页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肩负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创新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内涵。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同志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将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综合施策,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我们的法治都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重要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迫切性,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认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实力,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观点和判断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
第7页共10页

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突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党中央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化了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同志结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作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科学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最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党的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党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组织保障。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力争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把中国特
第8页共10页

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以牢固的宗旨意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同志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不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任务相当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以顽强的工作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靠的是优良工作作风。同志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注重优良工作作风的养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好的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确保党
第9页共10页

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离不开一个团结统一、纪律严明的党。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把讲党性、讲纪律、讲规矩落实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过程。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10页共10页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奋斗目标 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大学生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本文标题:2022年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xindetihui/29286.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2年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全文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