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道法新课标(2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09-01 15:40:01 | 浏览次数:

篇一:道法新课标

  

  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01单元目标

  一、教学设计理念

  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在“知道”和“践行”的中间,还需要“理解判断”“情感认同”与“意志坚强”。如果缺少了“理解判断”,“知”就是一种抽象的“知”;缺少了“情感认同”和“意志坚强”,“行”就是强制性的“行”,道德教育也就失去了灵魂。在环保主题教育中,其关键的问题便是,如何能让儿童充分理解并情感认同环保行为,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环保行为,“主动”变成“环境保护小卫士”。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垃圾公害和气候变暖三大问题展开,以培养学生亲近社会、树立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为主要目标。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都设计了我和大自然、我在这里长大等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内容,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还专门编排了《绿色小卫士》环境保护主题单元。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设置了“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有妙招”“低碳生活每一天”三个话题。第一个课题以“白色污染”为典型,介绍了“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第二个课题以垃圾为主题,介绍了垃圾暴增带来的危害,以及减少垃圾的具体措施,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增强节约资源的意识。第三个课题以气候变暖问题展开,探究了气候变暖的原因,并提

  出了缓解措施,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低碳意识,过绿色低碳的生活。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以环境问题为统领,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原因、思考对策、行为要求的逻辑顺序展开,最后都落实到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要求上面,特别是从学生角度提出了环境保护行为习惯的要求,旨在让学生从小关注环保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三、学生学情分析

  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发现身边有环境问题的存在。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从他们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来看,已具备了初步观察能力,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有基本的判断力,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的思考能力,也懂得了环境保护的意义。但对环境污染的了解只是在认知层面,对污染的现状和其对人类带来危害的程度还没有具体的认知。缺乏“温室气体”等有关常识与认知,更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

  四、学习任务分析

  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主题学习中,突出“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道德教育),“初步树立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国情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通过环保知识的学习来提高,更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践行。本单元不能用课堂活动代替社会实践,要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尝试提出建议。

  五、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现状,探究其危害和产生的原因,了解保护环境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学会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能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公益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减少碳排放,过绿色生活。

  六、单元教学重难点

  1、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2、学会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能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七、单元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资料整理归纳、自主探究、调查研究、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学习单、调查表、塑料制品等。

  02单元内容

  一、单元教学任务

  本单元从“白色污染”问题引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和探究,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探究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认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在不断反思中学会过低

  碳生活、绿色生活。

  任务一

  1、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

  2、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

  任务二

  1、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害。

  2、认识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

  3、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任务三

  1、了解和体会为什么要减少碳排放,过绿色生活。

  2、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单元教学建议

  注重对环境问题出现原因的介绍,不仅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需要,也是为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具体举措做铺垫。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了解了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自然也就找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但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介绍时,不能太过高深、用很多的科学道理解释,只需要让学生了解是什么就可以,更多的是要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这

  也是为之后引导学生将环保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打基础。

  三、单元逻辑结构

  四、单元教学计划

  活动内容一

  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1.

  探究塑料制品的“功”与“过”

  2.

  了解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活动准备

  1.

  通过塑料制品研究塑料的性能

  2.

  环境污染调查表

  2课时

  活动内容二

  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

  1.

  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2.

  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开展“变废为宝”活动

  活动准备

  1.

  垃圾暴增的现状调查表

  2.

  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

  3.

  2课时

  活动内容三

  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

  1.

  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2.

  改变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过绿色生活

  调查身边

  的“碳排放”现象,并用适当的方式做好记录

  3.

  2课时

  五、单元概念

  大概念

  重要概念

  次要概念

  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白色污染、农药污染、大气污染......2.垃圾是放错的资源,辩证地看待垃圾与资源问题。3.了解“温室气体”带来的“温室效应”的危害,引导学生过“绿色生活”。

  1.各类污染产生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感受解决污染问题形势迫切。

  2.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原因。垃圾当中有些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3.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和“碳补偿”行动

  03单元实施

  一、走进任务

  活动一:选择主题、归纳特点

  活动二:正式挑战、寻找对策

  活动三:拥护理念、践行低碳

  活动四:风采展示、交流评选

  二、资源准备

  ●学习资源

  资源支持:

  1、搜集生活中的塑料物品及知识;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生活

  中的低碳行动,选取有效信息和内容。

  2、环境污染、垃圾分类的调查数据及分析。

  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举措。

  活动支持:

  1、利用PPT、短视频等方式记录环境污染的相关线索,支持班级分享、评价。

  2、梳理小组讨论要点,积极寻找解决对策。

  3、查找践行环境保护的行动资料。

  4、利用各种图文工具,小组分工形成调查报告,在班内交流分享。

  ●材料一: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联合国环境署公布的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BeatPlasticPollution)。为了我们的地球,是时候重新思考塑料的未来,加入我们,共同战胜塑料污染。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这表明,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巨大、值得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环境污染问题。

  美丽中国,你我共享。美丽中国,同样需要你我共建。全社会应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事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我们国家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材料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

  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区域规划问题,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把它作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谋划与前提条件。从2005年到2015年,科学论断提出10年来,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视频讲话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材料三:

  垃圾分类收集后有什么经济价值:

  1吨废钢铁再利用可提炼钢900千克,相当于节约矿石3吨。

  1吨废塑料再利用可制造出约0.7吨汽油或柴油。

  1吨废玻璃回收后可生产一块篮球场面积的平板玻璃或500克的瓶子2万只。

  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1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用100万吨废弃食物加工饲料,可节约36万吨饲料用谷物。

  回收处理100万吨废纸,即可避免砍伐600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而每吨废纸转化为纸张、纸板产品,可节省电能225千瓦时。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测算,若采用废塑料炼油技术将全国三分之一的废塑料转化为油,便可为国家增加200万吨的纯燃料油,获利可达56亿元。

  ●材料四:

  1、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于大气中的气体。“温室气体”之所以会让地球“发烧”,是由于其本身有吸收红外线(一种热辐射)并保存红外热能的能力。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舞氨、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

  地球的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下列数种:二氧化碳、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氢氟氯碳化物类、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由于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规划时,一般都不将这两种气体纳入考虑。其中氢氟碳化合物、全

  氟碳化合物及六氟化硫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25%。

  2、全国低碳日

  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任务,2012年9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退耕还林汇报,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3、习近平主席关于低碳绿色生活的讲话

  (1)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2)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3)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们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三、学习活动

  ●活动一:选择主题、归纳特点

  1、选择环境问题/垃圾处理/全球气候变暖其中的一个主题,进行小组分工,查询资料,形成现状分析。归纳相关主题的特点。

  2、课堂上分组讲述环境问题/垃圾处理/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相互启发,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资料。

  学习策略:

  如果课堂上学习时间紧张,课下时间利用网络、去图书馆、咨询家长等资源,获得更为深入全面的资料,来佐证你的观点,丰富你的报告内容。

  ●活动二:正式挑战、寻求对策

  1、小组归纳三个主题出现的问题(危害)、产生的原因及解

  决方法(对策),加以分类归整。

  2、小组研讨,针对我们所学内容中的环境问题、垃圾处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请齐心合力寻找解决对策。多维度、多主体、多角度思考,争取切实可行。

  学习策略:

  针对环境问题、垃圾处理、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主题,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你需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本活动重点在于寻找解决对策,可以将“成人成语”转化成“童言童语”提炼观点,加以论述,要有理有据。

  ●活动三:拥护理念、践行低碳

  1、通过适当的方式查找资料,看看国家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整理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国家政策和具体措施。

  2、认可拥护国家的政策,并践行你对生命家园的一份责任。你会怎么做呢?写下你的具体行动并和同学交流吧。

  学习策略:

  重点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你会学到更多,在践行过程中,请思考要怎样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则。

  ●活动四:风采展示、交流评选

  1、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围绕所选主题,将搜集的文字、照片、数据、思维导图等内容加以整理,形成调查实践报告。

  2、分栏目或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表现环境问题、垃圾处理和低碳生活的内容,呼吁和倡议人人携手共筑生命家园。

  3、交流展示,师生互动评价,评选优秀报告。

  同伴借助评价量表互相评价

  任务描述:你的任务是对其他组的实践报告进行评价。下表列出了一些重要的评价标准并提供了一种给予同学反馈的方式。

  1、请你对其他小组的实践报告进行评价,并在下表中写出你的评语。

  2、将评语交给老师,老师检查完成情况之后,会将评语发给评价对象。

  评价者(你自己):

  评价对象:

  评价日期:

  评价内容

  造成的危害

  产生的原因

  采取的措施

  我的评价

  环境污染

  垃圾暴增

  地球“发烧”

  我要补充

  学习策略:

  本活动通过展示、交流、评价等方式,需要全面了解生态环境问题中你未选主题的研究情况,能主动接受其他同学的询问,合理回答相关问题,也能积极思考,提出自己对其他两个主题的看法和思考。实践报告的完成,体现了小组的创造性,突出个性化水平。

  四、综合测评

  ●材料一:

  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主要政策有:总体要求、部分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

  力进一步提升;地级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鼓励其他地区积极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覆盖水平。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生活垃圾中有些含有有害物质,不容易降解,土地受到严重破坏。如果进行分类能将可回收的去掉,减少填埋数量60%以上。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

  ●材料二:

  2022年6月28日,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大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约26.2%。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材料三: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设定以下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到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此后,中国政府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务实地履行承诺,并取得显著进展。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实效明显。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起绿色行动倡议,推进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书面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将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仍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变所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及采取的政策举措实属不易。

  在碳排放问题上,国际社会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则。发达国家必须承担率先大幅减排义务,这是早日实现全球整体净零排放的关键。发达国家还应大幅提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的力度,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1、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2、作为新时代的你将以怎样的具体行动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努力?

  3、你看过的动画片,哪些和环境保护有关系?

  五、梳理与反思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你是否在如下方面获得相应能力和成果:

  1、发现、提炼地球家园中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和现状。

  2、熟记国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述主题相关内容时能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3、做到“低碳行动”,并创新节约方式、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等,倡导身边的家人、同学、朋友一起加入进来。

  04单元评估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要感悟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把课本教材变成生活教材,将课本谈论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的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品德的内化,达到知行合一。但是,在本单元实际教学中,我还是放手不够,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不够,过度依赖教材。课前也放手让学生对学习话题做调查、记录、研究,试图把相对封闭的课堂与纷繁的生活领域联系起来,把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但是实际活动过程中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泛泛而谈,部分学生并未查阅资料、也未深入调查形成正确结论,小组合作探究时缺少独特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

  本单元有很多“两难”问题,“灯不挑不明,理不争不透”。如能增设道德认识冲突的环节,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又能让他们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的实践能力,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篇二:道法新课标

  

  落实道法核心素养,培育学生责任意识

  2016至2021年教育部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逐步整合为

  《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并围绕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学生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学生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五个方面的核发素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如何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我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谁培养人?清晰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等课程性质,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什么教?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关键作用。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道德与法治老师的精心引导和培育;道德与法治老师要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宗旨,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道德与法治老师的根本宗旨,因此,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时刻清晰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等课程性质,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为谁培养人”中起关键作用。

  第二要懂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什么人?要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到什么程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可以看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时代新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总的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大核心素养构建课程目标,同时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将义务教育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呈现学段目标。以“责任意识”为例,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责任意识”这一核心素养构建了“责任意识”的总目标为“学生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

  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自觉

  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能够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公德,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将“责任意识”分为四个学段目标:见下表

  核心

  素养

  第一学段

  (1?2年级)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5?6年级)第四学段

  (3?4年级)

  (7?9年级)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学习参与家庭决策,为父母分忧。?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热爱学校和班集

  ?关心公益事业,学习民主管理的规则和程序,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活动,有团队意识,能够与他人合作互助。?关心社会,知道我国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民主管理,有互

  助意识。责任

  意识

  体,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有集体荣誉感,能够关心和帮助他人。

  ?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初步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

  ?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热爱并尊重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初步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亲近自然,爱护动植物。?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

  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

  因此,弄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总的落脚点,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和学段目标,才能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到什么程度”。

  第三要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怎么教,教师要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安全记心上》“安全通行证”这一目中的居家安全时,通过情境模拟学生在家用电的安全事故的视频、学生居家用电的案例辨析、学生家庭用电自查活动和防电安全儿歌,让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居家安全用电常识,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居家安全用电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既要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又要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中水污染时,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去解决问题这三个步骤去了解学校旁边的汤逊湖水污染问题。课前老师设置了学生自主学习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调查了解汤逊湖水受污染的现状,完成学习单。学生通过去水利局、农业局和汤逊湖污水处理厂等部门查找资料,到汤逊湖边去采访路人,采集水样标本作实验,发现汤逊湖水受污染严重。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实地考察、查找资料、调查走访”这三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汤逊湖水受污染的原因,从而使学生

  认识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增强了学生热爱家长环境、了解家乡环境、保护家乡环境、热爱家乡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坚持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知行合一。

  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将其化于心,然后依标施教,外化于形,全面落实道法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让立德树人目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荐访问:道法新课标 道法 新课标

本文标题:2024道法新课标(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63725.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4道法新课标(2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