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课下载 >

党课: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12-18 15:16: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供大家参考。

党课: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爱国主义都有许多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代表大会,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的爱国主义目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拓展爱国主义国际视野的代表大会。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的践行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明确爱国主义的宏伟目标

爱什么样的国?确定爱国主义的方向和目标,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和性质要求。“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主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和爱国主义主题转换,正确地、理性地弘扬爱国主义。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条件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和伟大目标。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还是在和平年代谋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价值旨归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以“救国”为主题,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以“建国”为主题,表现为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四个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以“富国”为主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上,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以小康社会为阶段性目标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以“强国”为目标,鲜明主题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论述为培育和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注入了新内涵。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在关系。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定有力的精神支柱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只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明确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爱国主义的目标要聚焦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这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坚持的是基于自己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分两步走”,明确了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展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赋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丰富内涵,也为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具体目标。

(二)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从建立统一国家的几千年来,一贯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的爱国传统”。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进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制造分裂与历史发展背道而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祖国统一有了新的进展。1982年,邓小平在毛泽东的“一纲四目”、叶剑英的“叶九条”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回归26年和澳门回归24年的成功实践充分显现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不断探索完善对台统战工作的政策措施。1992年,江泽民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提出八项主张。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主张。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爱国主义始终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两岸关系的时代变革,不断丰富和拓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积极推动着两岸关系朝正确的方向迈进。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确保港澳长期稳定发展;
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分裂行径,坚决抵制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如何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紧迫和重大的时代课题。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这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总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港澳台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坚持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坚守“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确保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确保“一国两制”政策稳定前行,保障港澳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要求。同时,强调坚定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努力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要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

(三)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和政治原则。爱国主义作为政治原则体现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国家安全关系人民幸福、社会进步,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也是一部国家安全观的演进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呼唤中应运而生,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它的主权意识逐渐觉醒。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国家安全观开始形成与确立,且主要是以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为中心,重视军事和国防安全。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考虑到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安全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应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将经济发展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战略重点,同时坚定维护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江泽民根据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倡导各国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进入21世纪,胡锦涛在深刻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战略主张,并强调科技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爱国主义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党始终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爱国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保持和平与推动发展所需的维系成本逐渐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为党和国家兴旺发展、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了基础。这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为更好适应我国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了集中高效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了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2021年审议通过的《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国家安全工作作出部署。国家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总体国家安全,实现改革稳定发展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安全全面增强。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领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全面部署,指出“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安全保障,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必须明确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战略思想。

二、确立爱国主义的基本原则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更加成为命运与共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本质的最新表述,体现了“三爱”休戚与共关系的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指明了方向,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根本指引。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爱党是爱国的前提和基础,有此基础,爱国才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爱国者,以报效祖国为己任。在党诞生前,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进行了许多爱国斗争,因为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和组织领导而失败。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责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第一个目标。毛泽东指出:“离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祖国就不能保卫,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就不能成功。”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典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坚强保障,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党继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的光辉成就。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目标,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凝聚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行了深邃思考和深入实践。2014年,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第一条宝贵经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能否掌握爱国主义的领导权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必须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事业“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长期存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们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爱国主义宏伟目标的根本政治保证,也是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继续在爱国主义道路上行稳致远。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社会制度保障。邓小平指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问题。”“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回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证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主权,就没有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和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和光明的前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鲜明体现。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中国道路”总结为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爱国主义宏伟目标的题中之意,是中国在时代潮流中蓬勃崛起、引领时代进程的广阔大道,也是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的必经之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追求国家自身命运,将中国的发展进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主题都体现了我们党道不变、志不改的坚定决心,为新征程爱国主义提供了原则遵循,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是我国爱国主义实践的主体,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在建国、富国、强国中扮演关键角色。在爱国主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培养、团结、引领和成就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鲜明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国家面临空前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这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2002年,《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战略安排,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工程。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和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实现爱国主义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更有效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国际交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另一方面,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人才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鼓励广大人才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教育引领广大人才为国家服务,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

三、拓展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

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不是狭隘、封闭的民族主义,而是既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的爱国主义。当前,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拓宽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以更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大势,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外交工作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国家强盛外交就有话语权,国家衰弱则外交话语无人听。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篇章,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独立和主权。1954年,中国与缅甸、印度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从国际战略的高度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一战略思想对于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三世界人民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对外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开始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首次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大国外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风云变幻,把握历史前进方向,基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国情,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共建“一带一路”等。这些新理念和新倡议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为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开拓了新时代我国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弘扬爱国主义,既要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坚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爱国主义表现为坚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十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一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是不断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三是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决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续为世界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的政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使命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延伸和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的国际胸怀和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毫不动摇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毛泽东在和史沫特莱的谈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国际主义者,他们主张世界大同运动;
但同时又是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这种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并不冲突,因为只有中国的独立解放,才有可能去参加世界的大同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机结合,既是国际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者,证明了“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如果不能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的观点,强调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5年,邓小平讲到,“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责任和大国担当。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首次提及“为世界谋大同”这一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面对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疾病传染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面临西方大国主导下的“弱肉强食”法则,及其阻碍发展中国家、破坏国际秩序、严重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严峻态势,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全球视野审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不断充当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角色,坚持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履行大国大党责任、积极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远大理想与现实任务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主义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时代使命和天下情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强调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充分彰显了我国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强调要拓宽我们的国际视野,深刻理解全人类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各国人民的共同关切,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力量。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不会走那些通过战争、殖民主义和剥削等手段取得现代化的老路”,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坚决选择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证明,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这些贡献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真诚愿望,展示了我国爱国主义的历史自觉和国际视野。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狭隘的爱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概念最早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两个著名论断“工人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体现了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国际主义使命。列宁曾提出建立“跨民族的共同体”,以此同各种狭隘民族主义作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展了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就探讨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1938年,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这“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从获得抗日战争胜利、助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再到与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统一战线,直至中美、中日建交……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立场原则,克服以往封闭僵化的民族偏见,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将爱国主义与人类解放事业联系起来。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国强必霸”,有人鼓吹“中国威胁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我们都在思考一个“世界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之变”,为解决全球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为共创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从上海合作组织到联合国,再到“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等,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科学了回答“世界之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重要体现,表明了立足民族、面向世界是新时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必然选择,展现了中国在坚持爱国主义的同时主张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开拓了爱国主义的国际新视野。

同志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的重要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诚挚呼吁各国以相互学习和互鉴的方式来克服文明之间的冲突,以共存共荣的态度来应对全球性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不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立足中国、胸怀天下,牢牢把握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主题主线,致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国际新视野。

推荐访问:伟力 党课 爱国主义 党课: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 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

本文标题:党课: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dangkexiazai/149269.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党课: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