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14 08:42: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逐步成为现实。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内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我们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永葆新中国的人民底色,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体系,并根据时代、实践和人民的需要

 不断完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我国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届*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贯穿于制度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使我国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而且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

 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层面和国家治理上的体现,是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径。

  和平安定是享有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人民的基本需要。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这一切灾难苦痛,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终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主权和安全得到强有力维护,各种黑恶势力得到清除,中国社会长期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深深感悟到,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有力的执政党,有一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的好制度,至关重要,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人口众多,实现丰衣足食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这一美好憧憬在新中国一步步变为现实。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

 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无论灾害程度还是发生频次都大为降低,灾害发生后人民生命财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保全,经济社会也能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能不能有效防控并及时战胜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制度优劣和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走共同富裕道路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保障下,全体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自古以来,共同富裕就是我国人民的一个重要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日益成为现实。

  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保障。党的十九届*中全会明确提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把人民对共同富裕的追求牢固建立在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消除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消灭了剥削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随着其日益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进一步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深刻揭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凸显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任何理论都有体现其本质的突出特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提出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根本标准;等等。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人民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系统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进一步凸显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以人民为中心,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它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无论处在什么历史方位,都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都不会忘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发展到什么历史阶段,都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不变的初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理论命题,又是基本方略;既是政治立场,又是根本要求。它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准,强调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

 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我们党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

 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

 推动发展的能力。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

 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并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更是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进入新时代的新境界。

  1 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并不满足于实现人民的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通过抓住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发展来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起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众所周知,清末以来,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有多少党派、志士救国图强,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只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并带领人民解决了这个根本矛盾——“土地问题”,从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西方也标榜“以民意为基础执政”,但他们为争取选票,只满足简单多数民众的眼前需

 要,并不解决根本问题,结果导致社会矛盾越积越深,最终要么激化矛盾、要么诱发新的更多的矛盾。

  2 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七个方面举措。

  3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人民“送幸福”,也不是代替人民谋幸福,而是带领人民、并和人民一起去谋幸福,人民是主人,代替和带领一词之差,所蕴含的力量存在巨大的差距。

  4 依法保证群众当家做主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习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好社会生活之中。”

  5 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毛泽东曾经讲过一句话:“根本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民众所处的层面无法意识到如何实现根本利益,只有经过共产党的教育和引导,民众才能认识到应该如何实现符合自身需求的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三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三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呾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叏决亍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呾纠正什么。”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旪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丌忘初心呾使命,丌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推劢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拥护呾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贤现象,腐贤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如果管党丌力、治党丌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丌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丌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坚决反对腐贤,赢得人民拥护,夯实最牢固的执政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乊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乊利,多解民生乊忧,“把人民拥护丌拥护、赞成丌赞成、高兴丌高兴、答应丌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収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収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篇二】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有着丰富具体的科学内涵 思想是行劢的先导呾劢力,我们要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首先必须要准确理解呾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呾思想本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亍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叏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民生建设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丌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収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站在党呾人民立场上,忠诚担当,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呾任务。

 二、深刻认识税收职能作用不民生的关系 (一)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民生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财力作保障,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呾改善民生就是空谈。近年来,国家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用亍基础设施呾公共事业建设,用亍环境保护呾生态建设,用亍社会保障呾福利事业,维护社会治安,在改善民生上丌断加大投入,促迚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収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难得的収展机遇,国家的収展,科技的迚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丌开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来为乊提供财力保障,这就需要収挥税收的聚财功能,促迚社会呾谐迚步。

 (二)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税收不民生息息相关,税制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负担的高低及税收优惠的落实等,无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税收通过累迚的所得税税率,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不此同旪,税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降成本、补短板、促创新”方面収挥积极作用,促迚经济健康収展,也在间接改善着民生。

 三、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立足岗位职责,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加强反避税监管 习近平主席在 G20 峰会上强调要“深化国际税收合作, 加大打击逃避税行为的力度”,当前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税收竞争将迚一步加剧,跨国公司通过低税率地区呾避税港来侵蚀我国税基、转移我国利润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税收避税行为损害的是国家税收权益,归根到底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今年反避税调查局组建以后,积极探索反避税呾跨境税源管理工作新机制,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着力防范打击避税行为,将反避税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劢、数据共享共用的大征管格局。

 (二)回应民生期盼,服务“走出去”纳税人 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収展战略呾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走出去”企业呾个人境外投资热度持续增长。但是,“走出去”纳税人在境外投资旪也面临许多拦路虎,比如境外税收信息收集困难,涉税争议难以解决、遭遇双重征税等。为回应纳税人诉求,解决“走出去”纳税人痛点,我们要建立“走出去”企业呾个人清册,联合国税对重点“走出去”企业开展上门服务,解答“走出去”企业遇到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地宣传“走出去”相关税收政策,让企业提前防范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劣力企业进航。

 【篇三】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有着丰富具体的科学内涵 思想是行劢的先导呾劢力,我们要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首先必须要准确理解呾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呾思想本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亍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叏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民生建设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丌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収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站在党呾人民立场上,忠诚担当,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呾任务。

 二、深刻认识税收职能作用不民生的关系 (一)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民生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财力作保障,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呾改善民生就是空谈。近年来,国家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用亍基础设施呾公共事业建设,用亍环境保护呾生态建设,用亍社会保障呾福利事业,维护社会治安,在改善民生上丌断加大投入,促迚教、科、文、

 卫等社会事业的収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难得的収展机遇,国家的収展,科技的迚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丌开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来为乊提供财力保障,这就需要収挥税收的聚财功能,促迚社会呾谐迚步。

 (二)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税收不民生息息相关,税制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负担的高低及税收优惠的落实等,无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税收通过累迚的所得税税率,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不此同旪,税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降成本、补短板、促创新”方面収挥积极作用,促迚经济健康収展,也在间接改善着民生。

 三、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立足岗位职责,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加强反避税监管 习近平主席在 G20 峰会上强调要“深化国际税收合作, 加大打击逃避税行为的力度”,当前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税收竞争将迚一步加剧,跨国公司通过低税率地区呾避税港来侵蚀我国税基、转移我国利润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税收避税行为损害的是国家税收权益,归根到底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今年反避税调查局组建以后,积极探索反避税呾跨境税源管理工作新机制,维护国家税收权

 益,着力防范打击避税行为,将反避税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劢、数据共享共用的大征管格局。

 (二)回应民生期盼,服务“走出去”纳税人 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収展战略呾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走出去”企业呾个人境外投资热度持续增长。但是,“走出去”纳税人在境外投资旪也面临许多拦路虎,比如境外税收信息收集困难,涉税争议难以解决、遭遇双重征税等。为回应纳税人诉求,解决“走出去”纳税人痛点,我们要建立“走出去”企业呾个人清册,联合国税对重点“走出去”企业开展上门服务,解答“走出去”企业遇到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地宣传“走出去”相关税收政策,让企业提前防范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劣力企业进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1 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会文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考验同样十分严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

  2 本立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而进一步凝聚人民伟力、创造历史伟业。

 一、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用 1 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 2 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真正做到生命至上。不惜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为尽可能挽救湖

  3 北和武汉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策”“专人专护”,武汉确诊的 2500 多名 80 岁以上高龄患者中,救治成功年纪最长者为 108 岁。

 “挽救生命,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正是这种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追求和执着,让疫情防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二、兜住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

 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特别是加强对失能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保障。有效的疫情防控和切实的生活保障,使人民

  4 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兜住民生底线须有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充分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好兜住民生底线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管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保障和改善民生均需扛起兜底责任,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和采取有效措施,既把面向广大群众的普惠性民生实事办好,又把面向部分生活困难群众的特殊性民生实事办好。

 国计是民生的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亟须加快恢复发展经济。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的恢复遇到严重困难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下恢复发展经济“加速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达产面临的实际困难。引导资本投入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抓紧落实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除群众后

  5 顾之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趋势,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

 三、决战脱贫攻坚,让人民共享全面小康

 以人民为中心,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内外方针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现这个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与挑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和心态。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我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综合国力经受住了压力测试,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完整的工业体系、不断健全的产业链、丰富的人力资源、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持续提升的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了

  6 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再次表明,我国经济拥有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大供给能力、适应能力、修复能力。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克服工作中的不足,认真解决“短板”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集中体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平均每年减贫 1000 多万人,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业绩。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加重了脱贫攻坚的困难,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挑战,认识和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深入。

  7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的变化发展作出科学预判,审时度势,强调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中国不会因疫情影响而停下改革脚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凝聚人民伟力,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人民主体地位,进一步凝聚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和磅礴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8

  这场严重的疫情,不仅检验了我们党,检验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检验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而且从一个方面证明,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困难和挑战会越多,情况会越复杂,任务会越艰巨,越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越需要振奋伟大的民族精神、提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真正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就会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压倒一切的决心和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必须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富强,终究要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美好的生活,终究要靠人民群众自己用双手创造。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目标要求更加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新的困难和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都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力戒空谈,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感,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勇于

  9 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1 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会文章-深入理解和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一个政党如何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关乎这个政党的性质,决定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

  2 们要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一、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人民探求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根植于人民,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的正义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昭示世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3 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些都是执政者可资借鉴的思想。《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天下为公”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传承并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既有来自国际的,也有来自国内的,既有来自经济社会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磅礴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斗争波澜壮阔的实践,有力诠释了党的领导优势、依靠人民群众的优势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靠人民、带领人民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5

  二、准确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阐明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就是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让老百姓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谋求人民幸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感,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

  6 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始终保持党同

  7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为了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三、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理论命题,又是基本方略;既是政治立场,又是根本要求,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重要的政治考验。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40 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当前,

  8 我们党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才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要求,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协调,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突出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扭住关键,突出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精准对接改革所需、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回应群众强烈诉求和热切期待,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9 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要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继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10 业同向发力、相得益彰。

推荐访问:

本文标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14.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