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汇报 >

法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及启示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7 09:42:02 | 浏览次数:

摘要:法国高校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涉及领域广泛、类别繁多,校际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包括品德教育、政治法律教育、国计民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历史人文熏陶。了解法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5-0070-0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教育政策围绕的三个主要目标是:提高法国全体青年男女的普通教育水准;使职业技术教育符合国家的需要;学校应当培养责任公民。培养责任公民,使之具备法兰西共和国推崇的平等、博爱、自由、人权等基本价值信条,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准,具备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青年人顺利融入到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中,消除和缓解社会冲突和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法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法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内容体系。

一、品德教育

弘扬爱国主义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则是缓解和消除社会内部矛盾和纷争的有效手段,在高等教育阶段注重加强公共道德与职业道德的有效结合。

1.爱国主义教育

在充满变数、多元文化互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张力及影响力,保持青年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是法国高校的重要任务。1981年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仅11%的年轻人(16岁-29岁)认为作为法国人是“非常自豪”的,而成年人则达到41%;在1999年,这两个比例则分别为32%和39%,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了。此外,在1999年的调查中,高达51%的年轻人宣称“准备为国家而战”,而1981年的比率仅为35%。正如奥里维耶·加朗(Olivier·galland)乐观指出的那样“地缘的变动与世界化①使国界更加模糊、松散,但是并没有弱化与国家归属相关的文化认同感”。[1]这与法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无关系,法国高校注重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生社团组织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教育场所,如各类博物馆、纪念堂、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等。城市的主要街道也往往以法国历史上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军事家和重要历史事件来命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了法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弘扬了传统民族精神、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彰显出“共和式的爱国主义”。

2.社会责任教育

在一个强调“个人价值本位”的社会中,“个人”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矛盾和冲突,在多种价值中进行排序和选择,在必要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妥协与让步,提供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和谐稳定秩序,这些都离不开社会责任教育。学校极力向青少年灌输法国主流社会推崇的所谓“鸡尾酒价值观”:一方面,在公共场合人人平等、享有同等的义务和权利,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秩序;另一方面,在私人空间里,个人拥有信仰自由、有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活动及与个人身份相关的活动的自由,即“尊重公共秩序”与“追求个人自由”的双重契合。

3.道德品质教育

除了承袭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很重视的社会公德教育,如爱护公物、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消除种族歧视等。在高等教育阶段,综合大学(Universités)开设了“伦理学”的相关课程,而职业走向明确的大学(Grandes ?魪coles)则非常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培养高水平的工程师和职业人员的高等教育机构,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在抽象理论和实践能力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是大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不仅通过实验室工作、项目研究以及实习培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洞察力、分析问题能力、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还倡导首创精神、批判精神,培养责任心、注重人际交流能力及对异国文化的开放包容态度,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他们特别强调加强职业道德和伦理建设,开设了很多相关科目,如“疑惑及个人发展”、“工程师伦理学”、“科技哲学”、“伦理责任与现代科技”,从不同侧面对学生提出了职业道德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政治法律教育

承袭前人的政治智慧、了解法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使学生掌握参与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是成为“责任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之一。在一个追求法治的国家,大学生必然要熟悉和掌握与自身职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1.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教育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教育往往纳入“通识文化”或“企业外部环境”类课程之中,具体科目有规章政治、国际政治关系、当代社会和政治问题等。在对年轻人政治兴趣的调查中,以是否和朋友讨论政治问题划分为三种情况:经常讨论、偶尔讨论、从不讨论,1981年的比例分别是13%、53%和34%;1991年的比例分别为9%、51%和39%;1999年则分别为8%、46%和45%,年轻人表现出政治冷漠和不信任。[2]有调查显示法国学生对政治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欧洲各国中是最强的,但是青少年的政治态度和行为也有“边缘化”倾向,呈现出对政治的冷漠和疏离,表现为叛离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对政党政治、选举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而积极寻求其他形式的参与表达。这也许就是当代法国青年的另类政治参与形式,“去政治化”但更具“叛逆性”。

2.宪法和法律教育

宪法是公民权利法律化、制度化最重要的载体,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最终都来源于对宪法的信任和尊重,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等的形成最终都可以归结于宪法信仰之中,一旦离开宪法信仰的支撑,所有这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同时从静态的纸上的法律成为动态的现实中的法律,这一转换过程离不开公民的参与,而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一转换过程的方向、速度、力度。法律素质是以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为前提,以树立法律权威观念为核心,在实践中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条件。宪法和法律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宪法和法律规范本身就包含着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不公平等很多道德原则与价值判断。结合不同专业,法国高校开设了诸如环境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空间法和电信法、国际贸易法等选修课程,通过宪法和法律教育使学生“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三、国计民生教育

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加强国计民生教育凸显其重要性,法国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

1.经济知识教育

法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强国,但是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和欧元区经济放缓的影响,经济增速趋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破产企业数增加,财政赤字大幅增长。为了加强学生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的深入认识,高校开设了世界主要经济问题、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国际经济、法国与欧洲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货币与交换、银行信贷、证券交易、企业资产负债表、工会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等选修课程。

2.社会问题教育

2005年10月27日在巴黎郊区爆发的大规模社会骚乱,主要是由移民问题引发的;2006年3月,学生和工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撤销“首次雇佣合同”法案(CPE),2/3法国大学卷入骚乱,至少30万大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对就业问题和个人前途的忧虑成为近年来法国学生运动的一个主题。法国目前人口老龄化严重、移民问题突出,高福利国家政策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甚至出现巨额财政赤字;同时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倾向,如社会竞争力减弱、过重的税收负担造成人才外流,影响了智力开发和学术交流。如何以建设性的心态面对社会问题,以冷静思考代替偏激对抗,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也开设了法国社会问题教育课程。

四、心理健康教育

法国教育界反对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一种单纯传授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心理体验和心理帮助。

1.心理体验

法国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特别注重开放性、实践性、亲历性、活动性和体验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情绪体验,学会自我调控情绪的技能,以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

2.心理帮助

根据2005年6月由LMDE(学生互助保险公司)和l"IFOP对大学生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女生及68%的男生在学年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沮丧、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状况,法国成立了大学心理帮助办公室BAPU(Le Bureau d"Aide Psychologique Universitaire)。大学心理帮助办公室附属于法国红十字会,以大学生为帮助对象,由专业的心理学博士及工作人员针对抑郁症、考试前焦虑、吸烟、酗酒、药物成瘾等问题,为在校生提供广泛的咨询和服务。学生无需付费,由服务处直接和社会保障中心结算,这使大学生可以及时地进行咨询以获得心理帮助,并接受规律性的心理治疗。

五、人文历史熏陶

法国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传统和令人仰止的人文景观,法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蒙田说过,学习和教育只服从于使学生养成“完美的判断力的目的”,人文历史教育是达至此目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1.人文素质提高

文科类院校自不必说,理工科院校也普遍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熏陶,注重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引发学生进行理性精神反思。纵观其课程设置,我们不难发现理解专业学院在课程设置中的关键词就是“平衡”:谋求在科学和技术间的平衡、在知识的“广”与“专”之间的平衡、在抽象能力和务实发展之间的平衡。平衡理念在课程设置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开设了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程,通过社会、宗教、哲学、伦理、艺术、外国语言文化等有关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内容,使学生从中获得某种人文素质熏陶,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评价能力、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道德、政治具体化,不是空泛地谈原理、讲概念而是和专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于实现人文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良性互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精神、提升文化品位、拓展国际视野、促进人际交流。

2.历史知识传授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善于以史为镜,通过探寻法国深远的历史脉络,展望未来发展。法国高校的历史课程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四个部分。古代史追溯罗马人、凯尔特人、法兰克人的发展历程;中世纪史围绕王朝的更迭和兴衰、介绍十字军东征的影响、英法百年战争等;中世纪以来,法国作为西方文化的中心,对欧洲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史重点介绍辉煌的文艺复兴、宗教战争、启蒙运动等;现代史则围绕法国大革命、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瓦解等重大历史事件展开。

六、借鉴与反思

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通过“理论专修”及“脱域机制”得以完成,即通过专门的课程、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经营。这种处理方式有两个明显的后果,一是专门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可以因此“卸载”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义务;二是专门机构与人员配置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异化为机械化的管理。如何扬长避短,吐故纳新?法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对我们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首先,法国高校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似乎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弱化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质是以分散化的课程,多角度、全方位地传递社会道德观、伦理观和政治观,从而达到“形散神聚”的最终目的。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中,也应大力加强学科渗透,倡导“辐射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深度挖掘人文、社会、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理论有效因子,以其对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个人自由与公共秩序、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等范畴的广角涵摄,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历史反思性和整体关照性。同时倡导“弥散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克服政治说教的空洞和乏味,课程设置应更富人文艺术气息,使思想政治理论的有效因子渗透和浸润在学习过程之中。此外,应强调与专业结合,倡导“实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设置更具“个性化”,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传授,其目的性和指向性将会显著增强,也易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我们还可以尝试开发“校本课程”,把部分权力赋予大学,让高校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利。使课程更符合各学校、各专业的教育特点和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职业导向,更好地实现课程内在的教育意义。

其次,法国高校重视设置融合课程,善于以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各类主题统摄各个领域的知识,用“问题意识”代替“知识意识”,使学生在道德水平、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和全面的发展。这种整体性的课程设置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消学生的叛逆心理,减少机械灌输带来的抵触损耗。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对基本的政治理论、伦理观念死记硬背,教师的评定也往往采取考试考核的方法,强调知识理论的吸纳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准确评价学生实际的道德水平和政治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单一学科的发展进路,其效用是有限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一个牵涉面极广的领域,要打破单一学科设置的思路。我们可以也必须从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对之进行分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良性互动。只有切实提高学生在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各种价值观、道德观之间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最后,课程设置不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的所有问题,但它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结构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问题,这恰恰是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问题核心。但这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没有与之相伴的系列制度支撑,课程设置改革的成果就可能半途而废,配套改革要齐头并进。因此我们必须透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逻辑基础并能使各项改进措施相互兼容,也就是说,所实行的改革如果相互抵触,就很容易导致消极的协同作用而不是积极的协同作用,因此也就会降低其整体效能。如果大学生不仅可以从主流教育渠道接受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而且通过社会赏罚和多元评价来促使他们的知行转换,由课程设置打开大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才会有明确的前进方向。

注释

①在法语中有“mondialisation”世界化和“globlisation”全球化的区分。

参考文献

[1]Olivier GALLAND et Bernard ROUDET. Les valeurs des jeunes:tendances en France depuis 20 ans[M]. Paris:L’Harmattan, 2001:76.

[2]Olivier GALLAND et Bernard ROUDET. Les valeurs des jeunes:tendances en France depuis 20 ans[M]. Paris:L’Harmattan, 2001:62.

[3]上官莉娜,戴激涛.论宪法信仰的价值及其树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834.

[责任编辑:庞达]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法国 课程设置 启示 思想

本文标题:法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及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sixianghuibao/55583.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法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及启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