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 >

大豆病虫害防控未来发展战略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1 17:24:02 | 浏览次数: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7-0084-02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2004—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持续增加,创造了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突出业绩。但是,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化肥、水土资源严重透支,农药使用普遍超标,农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种植效益下降,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更是一项全方位系统性的工作。目前我国农民预防病虫害的意识淡薄,认为发病前用药是一种浪费,导致错失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后期防治达不到好的效果,同时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控技术;发展战略

大豆病虫害防治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防病治虫、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发育3个方面统筹考虑,分清主次,标本兼治[1]。

1 重点选育优良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检疫工作

病虫害防控的经验证明,在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中,防治是减少农作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长期以来,科技工作者在抗病育种上主要使用的是小种专化抗病性,但是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变异速度较快,抗病品种抗病性丧失现象日益突出,大大缩短了抗病品种使用年限,这是理论和实践上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2~5]。

为此,一要尽快改变抗源单一化和品种单一化的局面。二要进一步挖掘抗性较好的地方品种和农家品种及其近缘种属所含有效抗病基因。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新手段,将它们导入生产品种中,从而拓宽大豆抗源,培育更加持久而又稳定的抗性品种。三要将多个高效基因进行累加培育。经实践证明,单个高效基因的抗性很容易丢失,而多个高效基因的抗性更容易持久[6]。

2 以农业防治为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2.1 合理轮作,实施秋翻整地

合理轮作倒茬,尽量避免重茬,要坚持“种迎不种重、种肥不种瘦、种洼不种岗”的原则,选择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的平川地或二洼地。同时要搞好秋整地,深翻18~22 cm为宜,以降低越冬虫源和菌源,降低杂草基数,控制杂草危害。

2.2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在地温稳定通过8 ℃时开始播种,尽量适期早播。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播种时间各不相同,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和植保服务中心应该提早做好地温监测工作,及时向农户提供有效的信息,确保大豆播种时间准确、合理。东北春大豆要尽量机械精量点播,垄上双行,镇压后播深为3~5 cm,保苗22万~29万株/hm2。

2.3 增施农肥,用好化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与微肥结合,底肥、种肥、叶面肥结合,做到科学合理施肥。

2.4 不能放松田间管理

要合理进行中耕除草,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氮肥不能施用太多,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7]。

3 大力发展大豆病虫害预测预警系统

大力发展大豆病虫害预测预警系统,树立预防为主理念,做到将测报仪器观测田间调查和大豆病虫害发生动态和势态相结合,准确无误、及时有效地开展大豆病虫害防治。要以发展绿色农业为方向,重点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准确预测预警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8]。

近年来,我国大豆病虫害防治研究在监测预警技术、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的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抗病虫转基因大豆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以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农业技术革命的到来,推动了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理论的发展,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高大豆病虫害种群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水平,转基因抗病虫大豆的商业化种植等技术的应用将显著增强大豆病虫害种群的区域性调控效率。同时,针对产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大豆病虫害新问题,进一步创新防治技术,也将成为我国大豆病虫害研究的重点之一。

4 兼顾小生产,推动大生产

小生产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一般指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生产。大生产是组织化、规模化生产,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于企业中所进行的有组织、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各种产品生产之间协作更加密切。通过产品的市场化和市场自动调节,使生产过程各环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目前我国大豆种植主要是小生产模式,这对大豆病虫害防控带来诸多不便,未来大豆种植应逐渐向大生产转变。

5 大力推进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发生。同时,还可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9]。

近年来,我国大豆病虫害呈加重发生趋势,尤其是常见的大豆根腐病、胞囊线虫、褐秆病、大豆蚜等都呈上升趋势;同时长期过量地施用化肥及农药等化学投入品,也造成大豆抗逆性弱化及病虫害逐渐加重[10]。大豆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極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形成我国自己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大豆生产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 1 ] 付海龙.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J].土肥植保,

2017(08).

[ 2 ] 郭丽娜.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配套技术,

2016(07):51-53.

[ 3 ] 刘元玲.浅析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绿色植保,

2017(06):109-115.

[ 4 ] 孙丽慧.大豆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

2015(09).

[ 5 ] 吴俐.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

37(08):162-165.

[ 6 ] 邱强主.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4.

[ 7 ] 马昌平,黄勇军,曹守生.葡萄双棘长蠧的发生及防治[J].甘肃

农业科技,2002(04):49.

[ 8 ] 罗禄怡,伍贵方.葡萄双棘长蠧研究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1998,

27(03):45-46.

[ 9 ] 吴安永.葡萄双棘长蠧在都柳江流域发生

危害与防治[J].植物医生,2007,20(01):17.

[ 10 ] 陈志麟.植物检疫常见的长蠹害虫[J].

植物检疫,1994,8(04):209-215.

(收稿日期:2018-04-11)

推荐访问:病虫害 大豆 防控 未来发展 战略

本文标题:大豆病虫害防控未来发展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yiqingfangkong/53474.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大豆病虫害防控未来发展战略》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