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23 08:24:03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4篇

第一篇: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

辛亥革命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

(一)近年来,诸多重大历史节点周年纪念接踵而至: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

  这些影响深远的历史大事件,由近及远,一波接着一波,画就百年中国远山近岑最壮阔的几笔。而这波澜起伏百年历史的起点,始于辛亥年秋日武昌城的清脆枪响。

  历史悠长的中国,从没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脱胎换骨、翻天覆地。武昌城头的枪声,一举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漫征程。从那一刻起的百年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流经一个世纪的历史深河浩浩荡荡,几代人殚精竭虑,曾被甩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之外的中华民族,大踏步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

  尽管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未见彻底,尽管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未被改变,但一切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二)人类社会任何一场伟大变革都不会孤立于其历史阶段,辛亥革命从发生到结束不足百日,承载的是中国煌煌3000年的历史脉动。

  辛亥革命爆发两个月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亚特兰大宪报》就曾预言,如果这场革命成功,以共和代替帝制,“中国的进步,无可限量”。百年后,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中国人民,以世界舞台的“中国奇迹”印证了这一不可限量的伟大进步。

  今天,当皇帝的龙袍化作舞台上的戏服,鸦片的青烟消散在历史的风中,行进在辛亥一代开启的现代中国征程上,我们更需深思——

  隔着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段辉煌历史,该如何打量辛亥革命这“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征途中,这场打响亚洲民主第一枪的伟大革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一不同于以往王朝更迭的社会巨变之下,蕴藏着怎样的时代逻辑、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得失,又凝聚着怎样的思想遗产?

  (三)历史总是擅长用偶然展开它壮阔的剧情。

  一百年前的此刻,不少人难以置信,不可一世的至高皇权,竟然轰塌于武昌新军工兵营里仓促引发的枪炮,正如千百年来养尊处优的中华帝国无论如何都不曾想到,它的现代启蒙竟是在内忧外患、亡国灭种的境遇下被动开始。

  任何偶然的背后,都有隐藏着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循着这样的逻辑,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难以置信”和“不曾想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

  “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邓小平曾经这样说起民族痛史。1900年,列强军队在中国的皇宫里举行阅兵,北京居民门口遍悬占领军国旗。1902年初春,西逃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到京城时,正阳门城楼已在战乱中彻底焚毁。为避免清王朝统治者过分伤心,京城的能工巧匠搭起一个虚幻的城楼布景。

  这个虚幻的布景,正是晚清政府和封建制度的真实写照。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东亚大陆繁衍生息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开始面临西方入侵这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直接导致了两大历史后果,一是在坚船利炮的威胁和凌辱下,中国的民族危机一天比一天深重;
二是在“睁眼看世界”的震惊与觉醒中,传统中国开始发生“新文明裂变”,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历史进程越来越深刻地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

  “衰象古国古,长蛇强邻强”,一个千年古国如何在近代工业文明标定的发展框架内自立、自强?外部的威胁,内部的危机,使得中国的社会历史再也不能延续“改朝换代”的二十四史逻辑,而是前所未有地面临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

  “耕者有其田”的太平天国运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师法俄日的戊戌变法,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在辛亥革命前的近百年里,中国在磕磕绊绊之中已经艰难地启动了这一新的历史进程。然而,努力的结果,却是甲午战争的折戟沉沙,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攻陷北京,日俄战争的“局外中立”,日益猖獗的“瓜分狂潮”。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的君王,注定无法彻底自革其命。在“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的私念下,清王朝的所谓政治转型,跳不出维护皇权统治和挽救君主制度的框框。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选择革命,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帝制,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把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推上了历史舞台。改变中国命运的政治革命潮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奔涌而来。

  (四)“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兴替,只是给这历史的铁律,增添了又一个佐证而已。

  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艰难时世,辛亥年那个普通的秋日,距中国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嬴政登基已经2130余年,距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已经51年,距被迫改革的清王朝实行新政近十年,距林觉民留下《与妻书》、与众多革命党人在广州黄花岗“为天下人谋永福”而慷慨赴死不到半年。

  我们因此不能不将这场震惊世界的革命,放到更大的历史视野中考量。只有将辛亥革命置于中国社会近三千年的发展演进中,才能理解它的意义;
只有将辛亥革命置于20世纪以来这一百年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才能读懂它的追求;
只有将辛亥革命置于未来一百年的现代化求索中,才能更加明晰它的价值。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
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历史学家蒋廷黻1938年在《中国近代史》中的这一世纪之问,一语道破此前此后二百年间中华民族的使命与追求。什么样的道路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什么样的道路能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什么样的道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引领中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辛亥革命,正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黑暗驶向光明的曲折航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渡口”。这场伟大革命,为老大帝国如何“变”才能救亡图存,探索了方向和道路;
为中华民族怎样“变”才能跟上世界,积累了经验与教训,开启了改造中国社会、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百年现代化进程。

  (五)列宁视辛亥革命为“亚洲的觉醒”。在鲁迅的笔下,中国的觉醒者们是这样一种战斗姿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辛亥革命中,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批觉醒者们,以其生命、青春与热血,肩住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陈天华,“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陆皓东,“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的方声洞……黄花岗之役,“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武昌举义,英雄们临刑时“神色益壮”,当众演说,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革命军牺牲的战士大多是20岁出头;
武装起义屡败屡战,“内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舍财”,华侨成为“革命之母”,在“恢复中华”的旗帜之下,形成了全球华人“革命救亡”的强大磁场……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如此慨叹辛亥革命:“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在亡国灭种的忧愤中,辛亥英烈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悲壮呐喊,以其“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高尚品德,“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坚强意志,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的赤子之心,放眼世界、迎头赶上的雄心壮志,以及“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为后来者树立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为民族复兴大业注入巨大精神力量。

这是民族民主革命至为关键的一环,精神的觉醒,思想的启蒙,主人翁意识的张扬。革命,革命!“皇帝可以倒去”、“民主可以建立”,这是被称为“世界风暴新源泉”的辛亥革命的现代特质。醒来,醒来!现代化需要民众自主意识的觉醒。辛亥一代人以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昭示世人:国为天下之国,故此中华之兴亡,匹夫有其责;
人为自由之人,故此中国之强弱,人皆有担当。

  (六)辛亥革命激起人们无限的期待,它将中华民族的思想从封建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里程。

  龙椅被撤走了,称帝、复辟的倒行逆施为世人所唾弃;
“洋人的朝廷”被推翻了,殖民者再难找到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
社会结构重新建立,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革命者以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的政治理想,对中国社会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造。

  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封建专制是中国政治无计可逃的唯一选项,“天朝上国”是中国统治者们最为笃定的自我认知。戴皇冠的人或姓李或姓朱,而皇冠永远高悬于华夏众生之上;
坐金銮殿的天子或汉或满,而皇权始终是“超级坚固的东方堡垒”。黑格尔曾经指出: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把戴了几千年的皇冠打落在地,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从立宪转向革命的张謇敏锐地觉察出这场革命与中国历史上一切“革命”的本质区别:“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
然不过一朝之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

  对于这个“迥然不同”,毛泽东以极其通俗的语言,道破了它所带来的历史后果——“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袁世凯的“洪宪帝国”迷梦在83天里迅速幻灭,张勋的复辟闹剧折腾了12天即告破产,历史的决断,人民的选择,让一个时代强音振聋发聩:“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七)作为二十世纪历史性的三大变化之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一起,永远彪炳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史册。

  由当时中国尚无成熟的社会条件和新旧社会势力力量对比所决定,辛亥革命是一场未尽彻底的变革。但“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辛亥革命让“朕即国家”的时代成为历史,标志着中国由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王权体系十分牢固的传统社会,转向以民主共和制度为主体的现代社会轨道。它从制度层面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探索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

  辛亥革命启开了封建主义之蒙,带来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使思想解放的大潮奔腾东流。民主精神的苏醒,平等意识的生长,令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为前进而准备着。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一时之间,“自由尽是新风尚”。

  辛亥革命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社会条件,一个顺应时代潮流、能够领导中国政治变革的新的政治力量应运而生了。

  (八)革命者期待着民族的新生,然而这个民族最广大的人民却在未曾改变的国运中备尝苦难。

  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兵连祸结,百姓饱受欺凌,颠沛流离。这是辛亥一代的未竟使命:如何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如何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如何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他们从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启示,在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中实现超越和升华。

  为什么民主共和在中国社会落地生根如此之难?为什么孙中山奋斗一生,临终仍感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务须努力”?因为制度革命可以一举摧毁旧的结构,人的建设和发展却是水滴石穿的漫长过程。

  “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革命之后,宋教仁曾发此浩叹。划时代的革命为何并未带来“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因为它未能深入发动和依靠蕴藏在最广大民众中的革命力量,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有庶民的革命,让亿万民众构成国家的基本土壤,才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走向。

  认识到这一点,接受辛亥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之路,创建了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陈独秀、李大钊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将辛亥革命的思想启蒙推向更深层次。年轻的毛泽东投身农民运动,致力于“唤起工农千百万”,进而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为什么在新生的民国,封建王朝的权杖依然在冥冥之中统治着社会?曾经期望的平等、自由、博爱,民族、民权、民生的现代国家为什么仍然遥不可及?因为崇高的理想固然令人向往,却必须找到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道路。

  学者费正清曾有此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外国学者这样分析它的失败:共和政体是外国的、空洞的仿制品,于中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土壤中毫无根基。

  认识到这一点,中国共产党选择能有效集结最广大社会力量、保障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开辟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在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基础上,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九)从“黄鹤楼头兮忽树革命旗”算起,一百年过去,古老中国有如浴火重生。

  对中国来说,二十世纪是决定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一百年。其始终贯穿的鲜明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通往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是让曾被甩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之外的中华民族,融入人类发展进步的浩荡潮流。如果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是把古老中国带往现代化之途的第一个转身,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就是将这艘巨轮推达前所未有境界的最壮阔的历史行进。

  从辛亥的枪声,到五四的怒吼,从上海石库门和南湖游船上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所日夜向往: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于城乡,火车轮船往返于原野江海,全国各地皆一派大生产景象。当年,澳大利亚人威廉·端纳面对孙中山拿出的画满铁路线的中国地图摇头慨叹:“这个如同游戏拼图一样的东西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然而,百年后的今天,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这一切已经成为现实;
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关于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的宏伟设想,已经化为今日中国现代化图景中的标志性工程。

  这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所未曾想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发展持续多年高增长,城市化率超过47%,世界各国研究经济发展的“中国周期”,国际社会关注现代化的“中国模式”,西方观察家慨叹,“中国的崛起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封闭愚昧到文明开放,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一个四分五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国家转变,奏响了中华大地最激昂的雄浑乐章。

  这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所孜孜以求:一个国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倡行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从三民主义,到“德先生”、“赛先生”;
从“拼将热血筑长城”,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浩荡前行的百年中国逐渐凝聚起这样的共识: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深化、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尽管未来的征程依然漫长,但共产党人以更大决心全面推进变革,已经成为今日中国再创辉煌、全面进步的必然抉择。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十)2011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孙中山,毛泽东,两位世纪伟人遥相对望。

  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世纪并不遥远。

  1911—2011,刚刚过去的这一百年,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迎来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演绎了民族复兴史上自强不息的传奇。百年风雨历程,如同历史教科书,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2011—2111,即将到来的这一百年,发展的蓝图已经展开——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处于又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折中的中国,曾经有“独一无二的过去”,也将拥有“独一无二的未来”。百年精神传承,必将崛起一个繁荣发展、和平统一、民主自由、共同富裕、高度文明的现代中国。这个中国,将为民族赢得更多福祉;
这个中国,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中华正在复兴,同志仍需努力!

第二篇: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学习百年党史、
奋进强军征程”
3月2日,全军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在全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传达学习贯彻×××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全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
自全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通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报告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和个人自学等方式,深入学习了×××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军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仔细研读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文献资料。通过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深化了思想认识,提升了政治站位,强化了使命担当。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我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要学史明理,从百年党史中感悟真理力量,夯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根基
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主义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
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部队官兵,我们学习重温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切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不断提高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进一步坚定人民军队永远听党指挥、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根基。
二、要学史增信,从百年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的信仰之魂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为自己选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笃行终生。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历史告诉我们,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部队官兵,我们学习重温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要从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军队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进一步坚定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要深入学习×××强军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用×××强军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坚定维护习主席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对党忠诚、听党指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要学史崇德,从百年党史中传承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部队官兵,我们重温和学习党和人民军队的百年历史,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忘死、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忘我奉献的精神,修身明德、守正笃行,不断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塑造优良品格、涵养浩然正气,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永葆人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

四、要学史力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始终践行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学习重温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牢记自身肩负的保家卫国的责任使命,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道理,强化忧患意识,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意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把手中的武器练精、把胜战的本领练强,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切实担起保家卫国的职责使命,续写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军史荣光。


第三篇: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
01、1917年,陈独秀被聘为( B 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燕京大学

02、五四运动中被罢免的三个亲日派官僚为( A 、章宗祥、陆宗舆。

A.曹汝霖 B.张作霖 C.张宗昌
03、1920年10月,( C 等人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

A.李达 C.李大钊 B.李汉俊
04、1920年底,挑起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是( A 。

A.张东荪、梁启超 B.胡适、梁漱溟 C.康有为、梁启超

05、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 B )的民主革命纲领。

A.土地革命 B.反帝反封建 C.民族革命

06、北伐战争中,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是( A 。

A.叶挺独立团 B.贺龙的部队

C.朱德的部队

07、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C )召开。

A.列宁格勒近郊 B.上海
C.莫斯科郊外的五一村

08、1935年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主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 A 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

A.11 B.12 C.13
09、1943年6月,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平山县参加革命斗争,文艺工作者在北庄村创作了歌剧和同名歌曲( A ),并在该村进行了首演。

A.《团结就是力量》 B.《唱支山歌给党听》 C.《黄河大合唱》

10、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首任书记是( C )。

A.周恩来 B.董必武 C.朱德

11、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火力点而英勇献身的是( B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董存瑞


12、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发出了( A 的号召。

A.“向现代科学进军” B.“向现代科学化进军” C.“实现四个现代化”

13、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工人的代表人物是( B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14、1979年,( C 应邀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

A.华国锋 B.叶剑英 C.邓小平

15、1948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收复了革命圣地( B )。

A.保安城 B.延安城 C.洛川城

16、1919年5月7日,广州、三水、潮州、汕头、揭阳、普宁、梅县等地学生纷纷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纪念“( C )”国耻日,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A.五一 B.五四 C.五七


17、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同年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是( A 。

A.朱德 B.叶剑英 C.贺龙

18、“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是周恩来对下列哪项事件的题词?( C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五卅惨案 C.皖南事变

19、“156项”是新中国与( C 签订的援建项目。

A.埃塞俄比亚 B.捷克斯洛伐克 C.苏联

20、下列刊物中,由毛泽东主编的是( A )。

A.《湘江评论》 B.《新青年》 C.《天问》

2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召开的( C )中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A.亚非会议 B.国际联盟会议 C.巴黎和会

22、到1940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A )根据地发展成为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A.晋察冀 B.晋东南 C.晋西北

23、在中国共产党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督促下,( A )于1949年1月31日宣告和平解放。

A.北平 B.天津 C.石家庄

24、1923年4月,为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将中央机关从上海迁至广州。4月至9月,中央机关以( A )为主要办公场所。

A.春园 B.简园 C.逵园
25、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 A 成立。

A.上海 B.广州 C.北京

26、在作战方面,毛泽东、朱德把红军的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A ”的十六字诀。

A.敌退我追 B.敌退我退 C.敌退我驻

27、1937年八路军在长沙建立的联络机构名为( B 。

A.八路军驻湘办事处

B.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C.八路军驻湘联络处

28、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是( B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七届三中全会 C.七届四中全会

29、1949年5月13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发起解放上海战役,在( B )打响了解放上海的第一枪。

A.外滩 B.月浦 C.南翔
30、195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决定组建以( B 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A.林彪 B.彭德怀 C.粟裕

31、1951年春,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提出“( A ,推陈出新”这一繁荣戏曲事业的方针。

A.百花齐放 B.不拘一格 C.古为今用

32、1951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开展( A ,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着重打击大贪污犯。

A.三反斗争 B.五反斗争

C.阶级斗争

33、195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是( A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慕尼黑会议

34、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 B 。

A.国家治理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共产党章程

35、董必武同志的诗句“烟雨迷蒙访旧踪”访的是浙江嘉兴( C 。

A.东湖 C.南湖 B.太湖

36、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同( A 举行了会谈。

A.周恩来 B.邓小平 C.陈毅

37、1978年3月,( A 提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的观点。

A.邓小平 B.陈云 C.李先念


38、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起止时间是( B 年。

A.2020-2024 B.2021-2025 C.2025-2029
39、( B )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40、出席中共一大的人员,平均年龄是( B )岁。

A.25岁 B.28岁 C.38岁

41、秋收起义是( A )爆发的。

A.1927年9月9日 B.1927年9月1日 C.1927年10月9日

4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 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43、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 A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4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是延安精神原生形态( B )的主要内容。

A.白求恩精神 B.南泥湾精神 C.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

45、1947年6月,( B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A.陈毅、栗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挺近豫皖苏边区
B.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C.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挺近豫西

46、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和颁布实施( A ),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47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 。

A.2001年 B.2002年 C.2003年

48、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通常被称为“八一宣言”的( B 。

A.《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4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牺牲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的革命烈士是( A 。

A.施洋 B.陈延年 C.赵世炎

50、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 C 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A.贺龙 B.周恩来 C.毛泽东


第四篇: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

百年征程个人感悟

百年征程个人感悟

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再研究、再部署,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广大党员干部,敢为人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积极投身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征程个人感悟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百年征程个人感悟一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是对无数为民族复兴奋斗的先辈最深情的慰藉,盛世如您所愿。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建功新时代,启航新征程,是赐予万万青年的福祉与萌殷,奋斗正当时。
不接受任何颐指气使的说教,这是对百年来,列强无端指责,妄加质疑的郑重说不;这是对百年来,摒弃崇洋媚外,重拾民族自信的庄严宣誓;这更是伟大的党领导伟大的人民建设伟大的祖国取得的伟大功勋。我们流泪,是对百年艰辛奋斗不易的诉说;我们流泪,是对历经百年奋斗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喜悦;我们流泪,更是对五千年文明历史极度自信的情感认同。百年了,那些蝇营狗苟的猥亵伎俩是时候收敛匿迹,不过是自欺欺人;百年了,那些自诩老子天下第一痴人说梦是时候跌落神坛,不过是黄粱一梦。奉劝那些还想自吹自擂,还想大棒霸权,还想自封夫子的,送给他们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第1页 共5页

感,醒醒吧,想多了,以后想都别想。
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是对自八国联军侵华丧权辱国、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惨败、辛丑条约强加于羸弱泱泱华夏屈辱的永别;这是寄于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中数以万计生逢乱世苦难顽强先烈们的告慰;这更是阔步新征程引领新时代奋斗新百年的豪言壮语。我们流泪,为了先烈们的前赴后继苦难荣光;我们流泪,为了祖国母亲那段悲壮屈辱负重前行;我们流泪,激动于今日民族经历苦难顽强拼搏换来的无尚荣耀国富民强。是时候擦干眼泪,换以豪情壮志的自信,奋斗,再奋斗,向前,永向前。
百年征程个人感悟二
1921年的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人庄严的宣誓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穿破重重阴霾的希望之光,给迷雾重重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点燃了引路的明灯。
浴血中华,开天辟地,中国的近代史饱受屈辱,虽前有中华灿烂的封建文明和艺术成就,却终究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枪药火炮迫使我们国门的洞开。所以我们青年人奋起反抗,不畏大局面之下列强的强势和欺压,由最初的共产主义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第2页 共5页

动,在悄无声息之中散播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带来的希望曙光,渐渐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信仰悄悄根植在了群众心中,为后来的建党打下了充实的基础。共产党的成立和初发展,是建立在前人先辈同反动和欺压的势力之下一步一步艰难成长的。
1979年的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空前大事改革开放。时年的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前所未有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让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创新一步没有迈错,特别是在了南方谈话之后,改革开放的生机更加蓬勃喷发,由以前的被迫洞开国门到如今我们主动打开主动走出去,由被动转向为主动,中国的对外开放机遇让我们的国民生产值成倍增长。改革开放,是对给处在改革开放洪流中的青年的一个展示自己挑战自己的机会,以广东、福建的青年人为代表,踏着开放的机会踏出国门打开了一条条属于自己的营商之路。

20xx年的中国,正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的xx周年之庆,时代的使命赋予我们青年一辈以许多使命,是不同于以往疫情之下产生的地摊经济浪潮,是不同于以往的疫情之下的就业危机,如何克服,如何战胜,如何使自己的一身才学有一席用武之地。正式我们要向先辈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勇于拼搏,善于挑战未知的不屈不服的优良中国共产党人的气概所要学以致用的。20xx年的机遇和挑战,是展示我们青年人爱国爱党的机会的舞台。

百年征程个人感悟三
第3页 共5页

中国共产党的xx年历史就是腥风血雨、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中华民族从危难中硬生生拯救了出来,并且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中国共产党xx年的历史,内心的感激之情似乎多过了敬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风雨飘摇中的中国看见了生机。南昌起义,我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在实践中,我党逐渐意识到中国的问题只能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解决,我们走了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而是深入农村、广泛发动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星星之火的姿态形成燎原全国的势头,最后赢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回溯历史,时间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可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喊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口号,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随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的一次巨变。
将时间线拉长至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的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做了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展发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第4页 共5页

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92年的南方谈话,让改革开放的步子继续迈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带领着中国人民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继续前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予以高度重视,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再研究、再部署,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广大党员干部,敢为人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积极投身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去。
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断带领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最后,感谢中国共产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5页 共5页

推荐访问:党史 征程 重温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 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观后感

本文标题: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dangshixuexi/4413.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重温百年党史展望复兴征程》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