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12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7-14 15:54:02 | 浏览次数: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12篇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1

  通过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我的内心再次汹涌澎湃,感觉到了我们当代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力量和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两弹一星”精神包含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影响深远。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对中国来说,正面临周边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应该一贯坚持的品德修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逐渐产生了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这种奢靡乃至腐朽的思想是对我们社会精神的一种毒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作风和传统。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就必学会共同协作,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2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尖端科学技术几乎空白。面对美帝主义的核威胁,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科学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到核武器的研制当中。他们隐姓埋名,在偏远的梓潼山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呕心沥血、日夜奋战,成功地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研制出“两弹一星”,比同期发达国家所需的时间更短,我们可以想像,当时我们的科学家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随着国家的强大,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安逸,相信在座的绝大多数同志都没有真正经历艰苦的生活,特别是年轻的党员同志。艰苦奋斗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革命前辈的专属。所以,学习党史的必要性也就体现在这里。只有学习党史,才能让我们了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历程,了解前辈们为祖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无私奉献,才能坚定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决心,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积极投身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3

  “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要深挖初心,学习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艰苦奋斗是锐意前进、一往无前、排除万难地做好本职工作,保持良好作风,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良好印象,艰苦奋斗是不怕艰难困苦,艰苦创业,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做贡献的伟大精神。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有助于开展党员教育,提高党员们的思想觉悟,陶冶党员们的爱国情怀,提高党员们爱岗敬业,为国奉献的思想觉悟。牢记前辈们的爱国事迹,牢记前辈们的丰功伟绩,时刻警醒自身,为党为民,刻苦钻研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充实自身为国奉献,坚守岗位,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完成本职工作。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学习前辈们为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努力攀登的伟大爱国奉献精神。有助于党员们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提高自身思想素质,虚心学习将前辈们的宝贵精神发扬光大。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学习前辈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大无畏的为国奉献精神,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学习热情,更加脚踏实地地工作,为国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提高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思想觉悟。学习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攻坚克难地完成组织交代任务的担当精神,将先辈们刻苦钻研的精神,运用到工作学习中。积极创新完成党内工作,不叫难,不喊苦地完成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学会创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地完成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坚韧不拔地完成本职工作。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4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上空闪过一道强烈亮光,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试验场区欢声如雷,全体参试人员热泪盈眶,激动万分。

  两个小时后,周恩来陪同毛泽东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他满面春风地宣布了这一喜讯,人们欢呼雀跃。当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送消息,《人民日报》为此刊发了号外。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重视科学技术、果断决策的结果,更是凝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辛劳的结晶。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决定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我国国防尖端科技贯彻执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建设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在中央专委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协同攻关,大大加速了“两弹一星”研制进程。原子弹研制率先于1964年实现突破。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投身到“两弹一星”的研制中。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舍弃需要个人舍弃的一切,默默无闻地工作,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曾身居海外的科学家,抛弃比较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物质生活待遇,相继归国效力。伟大的事业铸就了伟大的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他们是历史选择的一代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是创造历史的一代人。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邓小平同志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他们才华卓越。他们中有“无论在哪里都可抵五个师兵力”的空气动力学家,有让老师赞叹“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的物理奇才。他们无私崇高,为了研制“两弹一星”,许多人扎根大漠,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连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具体从事的工作,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自力更生,从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以超常的毅力和投入向世界宣告:“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诠释的“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5

  通过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我的内心再次汹涌澎湃,感觉到了我们当代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力量和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两弹一星”精神包含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影响深远。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对中国来说,正面临周边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应该一贯坚持的品德修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逐渐产生了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这种奢靡乃至腐朽的思想是对我们社会精神的一种毒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作风和传统。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就必学会共同协作,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6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7

  通过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感受到了我们当代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力量和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以后遇到任何难题都要像钱学森那样迎难而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知难而退。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力协同,扎实自己的专业能力。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8

  通过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深刻认识到作为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要在前辈们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激励下,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要牢记前辈们的爱国事迹,时刻警醒自我,为党为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完成本职工作;要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放飞青春梦想,追求人生价值。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9

  50多年前,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科技奇迹。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最高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的“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郭永怀的“我们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王淦昌的“我愿以身许国”,生动诠释了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正是带着这种精神投入研发工作中,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50多年前,广大科研工作者之所以能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培育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因为他们始终

  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之中。

  “计利当计天下利。”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也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因此,真正的爱国者,就是像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总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新突破,争创新优势,不断创造出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新业绩。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技术空白、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白手起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研制出“两弹一星”,用汗水和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震惊了全世界。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新时代,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蛟龙”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组网到高铁疾驰、超算飞转、5G商用、疫苗研发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骨气志气最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正视被封锁被打压的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用“宽肩膀”“铁肩膀”的力量挑起历史重担,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自主创新最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活力,努力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建成实至名归的创新强国,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骨。

  全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结果。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实践表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攥指成拳,团结最有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充分证明,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迸发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

  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10

  50多年前,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科技奇迹。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最高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的“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郭永怀的“我们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王淦昌的“我愿以身许国”,生动诠释了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正是带着这种精神投入研发工作中,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50多年前,广大科研工作者之所以能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培育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因为他们始终

  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之中。

  “计利当计天下利。”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也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因此,真正的爱国者,就是像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总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新突破,争创新优势,不断创造出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新业绩。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技术空白、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白手起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研制出“两弹一星”,用汗水和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震惊了全世界。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新时代,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蛟龙”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组网到高铁疾驰、超算飞转、5G商用、疫苗研发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骨气志气最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正视被封锁被打压的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用“宽肩膀”“铁肩膀”的力量挑起历史重担,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自主创新最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活力,努力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建成实至名归的创新强国,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骨。

  全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结果。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实践表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攥指成拳,团结最有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充分证明,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迸发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11

  通过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我的内心再次汹涌澎湃,感觉到了我们当代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力量和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两弹一星”精神包含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影响深远。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对中国来说,正面临周边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应该一贯坚持的品德修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逐渐产生了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这种奢靡乃至腐朽的思想是对我们社会精神的一种毒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作风和传统。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就必学会共同协作,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篇12

  50 多年前,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科技奇迹。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最高追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的“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郭永怀的“我们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王淦昌的“我愿以身许国”,生动诠释了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正是带着这种精神投入研发工作中,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50 多年前,广大科研工作者之所以能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培育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因为他们始终

  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之中。

  “计利当计天下利。”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也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因此,真正的爱国者,就是像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总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新突破,争创新优势,不断创造出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新业绩。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在技术空白、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白手起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研制出“两弹一星”,用汗水和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震惊了全世界。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新时代,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蛟龙”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组网到高铁疾驰、超算飞转、5G 商用、疫苗研发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骨气志气最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正视被封锁被打压的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用“宽肩膀”“铁肩膀”的力量挑起历史重担,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自主创新最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活力,努力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建成实至名归的创新强国,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骨。

  全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结果。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实践表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攥指成拳,团结最有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充分证明,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迸发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20xx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推荐访问:两弹 感悟 精神 两弹一星感想50字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三百字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200字 两弹一星精神观后感100字 两弹一星精神500字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500字 两弹一星精神的体会1500字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100字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

本文标题: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1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0921.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两弹一星精神感悟50字12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