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化规划】深圳市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5-10 12:24:03 | 浏览次数:

深圳市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是深圳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攻坚期,也是福田区全面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的战略机遇期。以党的十八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规划】深圳市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供大家参考。

【文化规划】深圳市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深圳市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是深圳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攻坚期,也是福田区全面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的战略机遇期。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要求,依据国家、广东省、深圳市文体事业发展相关文件,特编制《深圳市福田区“十三五”文体事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主要任务为总结福田区“十二五”期间文体事业发展经验、存在问题,围绕建设国际化一流中心文化城区目标,确定“十三五”期间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与创新思路、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探索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将福田区建设成为公共文体服务广覆盖、高效能,引领全国、惠及全市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一、“十二五”期间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概况

“十二五”时期是福田区文体事业的蓬勃发展期。以申报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福田区坚持改革创新,文化惠民,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五年来,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实现标准化、均等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模式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展示了“深圳文化、福田表达”的丰富内涵。

(一)主要成绩

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311月,按照“深圳创建、福田申报;深圳文化、福田表达”的工作理念,福田区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成功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根据文化部、财政部提出“加快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建要求,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的基础上,福田区创新打造“十大文化功能区”。推动工作重心从硬件建设转移到文化功能发挥,工作主体从政府自身转变为全社会参与,文化阵地从关注体制内转变为体制内外全面铺开,文化产品从同质化转变为统筹发展、突出特色,文化服务从单一渠道转变为现实与虚拟兼顾等“五个转变”,形成了公共文化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良好局面。在201410月示范区中期督查中,福田区获得了东部第一名的佳绩。在201412月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福田区作为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共65家单位中唯一代表在会上作经验发言。

2.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创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福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注入新活力,2015年初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12个“文化部改革发展调研联系点”之一。2012年,福田区率先设立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运营管理区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比赛和培训,在公共文化领域大力实施“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成立全国首家区级“文化议事会”,改变了过去由区有关部门负责文化决策和项目执行的运作机制,加快从传统政府主导向现代社会共同治理转变进程;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项目获国家级试点,在7个主题文化馆组建理事会,综合提升区属文化场馆在管理运营、人才结构、服务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一中心”(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和“三会”(文化议事会、创建示范区理事会、文化场馆理事会)模式,从文化决策、执行、监督等多层面探索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推动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共同治理、共同参与。

3.“一公里文化圈”全面建成

“十二五”期间福田“一公里文化圈”已全面建成,目前共有“市属重大文化设施—区属主干文化设施—街道、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三级网络设施391个,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33.4万平米,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507平米,建成公共图书馆107个、区属文化馆7个、街道文化站1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96个、各类文化广场54个,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无盲点均衡覆盖,其配置标准领先于全国公共文化领域。

4.“十大文化功能区”初具雏形

2013年底,福田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中,提出打造“十大文化功能区”,现已初具雏形,形成了主题文化馆功能区、图书馆阅读功能区、博物馆功能区三大基础阵地,创建了广场文化功能区、公园文化功能区、地铁文化功能区三大新兴阵地,开拓现代戏剧功能区、公共艺术功能区、街道特色功能区三大特色领域,建设数字文化功能区智能平台。同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与效能,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放性和特色化。

5.文体品牌活动特色鲜明

“十二五”期间福田区按照“建设高品质国际化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打造高雅文化的殿堂,举办了莲花山草地音乐节、郎朗·深圳福田国际钢琴艺术节、中国深圳双钢琴四手联弹邀请赛、WDC世界杯国际标准舞世界公开赛、中国(深圳)国际嘻哈文化节、深圳国际打击乐文化节等高端文化体育品牌活动。整合多部门资源推出了“文化+体育”、“文化+教育”、“文化+组织”、“文化+民政”、“文化+工青妇”、“文化+市场”系列品牌活动共建模式。

6.文体惠民工程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为更好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福田实施了包括公益培训工程、万人广场舞工程、“文化四进”工程、“低票价”工程、圆梦工程等“文化惠民十大工程”;体育方面,通过“福田健身房”深度整合福田公共体育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开放、场地设施、体质监测、体育指导等综合性服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大发展。在探索提升公共文体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上,形成了独特的“福田思路”。

7.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亮点纷呈

福田区设立区级宣传文体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全区公共文体事业建设的新路径。国际标准舞世界公开赛的社会与政府的资金投入比达4:1,成为“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市场”的范例;国际打击乐文化节、国际嘻哈文化节,吸引了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与参与;与社会机构合作,推进文化项目合作社会化;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成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截止2015年底,全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共有22个分队,5000余人,团体义工28个,文化义工艺术团26个,各项公共文化活动服务达46000多人次,服务时间16万余小时。

8.文化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福田区已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也已初步建立。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福田区的文体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各项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和服务理念、标准与文体强区和国际化中心城区目标尚有差距;二是公共文化体育产品供给和服务模式创新仍滞后于急剧增长的群众文体需求;三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待于系统化深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相对滞后;四是高端文化艺术精品生产还未成体系,激励机制尚不健全;五是文化市场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仍需着力创新风险监管、信用监管、技术监管平台等新型监管方式,大力发展文化市场中介组织;六是尚未形成有利于高端专业文体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长效机制,高水平专业文体人才和机构缺乏,亟需建立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专业文体人才的相应机制。

二、“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要求,围绕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和福田区六届二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加快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高城区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居民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升福田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品质、国际化文化强区。

(二)基本原则

1.净福利原则: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质量效益优先,民生幸福至上。强化“文化民生”意识,创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举措,让群众尽享“民生净福利”和文体发展成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以文化作为驱动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内涵式发展,实现“幸福福田”的建设目标。

2.创新性原则: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在福田经济社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高质发展阶段,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勇当行业标杆的创新精神,确立包容性改革战略思想,在文化管理制度设计中贯彻“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原则,培育创新氛围,扶持创客创意等新生事物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力。

3.多元化原则:多元主体,共生发展。转变政府在文化治理中的角色,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在发挥政策传导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充分调动文化事业单位、民营文化企业和文化艺术类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治理的积极性。培育壮大文化艺术类社会组织,将社会、市场、个人的主动性纳入到公共文化建设领域,确立“多元主体,共生发展”的互利共赢格局,全面激发文化领域的创新意识,开创文化共建共享共创新局面。

4.均等性原则:创新标准、均衡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福田标准”,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改革发挥探索作用。围绕保障广大群众尤其弱势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细化制定福田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建设标准和管理服务标准;建立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标准,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评估”和“绩效评价”标准化试点,探索由社会第三方独立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树立高品质、高水准的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形象。

5.国际化原则:立足深圳,放眼世界。向国际社会展示高品质国际化文化强区名片,广泛吸纳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促进城区文化体育设施的国际化、文化事务运行规则的国际化、艺术人文环境的国际化,形成符合国际一流标准的公共文化空间体系;引进、培养具有全球理念和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能见度和影响力的精品文化体育活动,增强福田文化的辐射力。

(三)发展战略

以国内外著名中央城区为标杆,进一步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继续发挥福田在高端文化要素资源集聚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势,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福田标准”、拓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精品文化艺术品牌、树立人文社会标杆形象等载体,全面推进公共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品质、国际化一流城市中央活力区。

(四)总体目标

1.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包容发展,致力于全面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为加快建设一流国际化城市中央活力区提供有力保障。

2.初步建成领先全国、惠及全市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及溢出效应,全力打造开放、现代、时尚、前卫的现代都市文化。

3.将公共文化体育事业作为构建福田城区竞争力和魅力值的重要抓手,以文体建设丰富城区文化内涵,充实居民文化体育生活,提高城区宜居指数和居民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乐享民生净福利。

三、“十三五”期间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一)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全流程改革”,探索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模式

1.深化“文化议事会”等战略平台改革,探索公共文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深化福田区“文化议事会”改革项目,遴选公共文化领域专家、学者、文化实践工作者和对文化事务感兴趣、有建树的市民代表担任福田文化议员,改变过去由区有关部门负责文化决策和项目执行的运作机制,加快从传统政府主导向现代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为区委区政府文化决策及文化行政事务提供全方位意见和建议;在条件成熟的街道、社区试点,逐步将“文化议事会”制度推广到街道、社区层面,全面实现文化民主。

推进福田区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主题文化馆理事会制度,提升文化场馆在管理运营、人才结构、服务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实现公共文化社会治理模式与国际接轨。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福田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改革

做好文化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保障福田区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推动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繁荣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从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发展目标出发,探索建立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重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标准、服务规范、满意度评估标准的研制工作。结合福田区十大文化功能区现状,明确其在服务质量、服务设施、服务信息等领域亟需制修订的重要标准,开展相应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标准宣传贯彻及实施监督。在福田区范围内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宣传。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探索建立与第三方评价评估机构的合作机制,通过评价、评估监督相关社会组织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全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标准化教育培训工作。培养文化艺术领域标准化专业人才,将文化领域标准化专家队伍纳入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智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评估”和“绩效评价”标准化试点。对福田区基层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等进行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试点探索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实施路径,贯彻实施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加强标准化对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支撑。

3.拓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改革

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创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改革路径,促进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向“智慧型”和“互联网+”转型。结合福田区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福田区文体事业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形成包括文化信息交流平台、公共文体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平台、文化市场监管预警监测平台、区域品牌活动管理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聚合区内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资源,搜集福田地方文献、展览演出、讲座培训及原创纪录片等资料,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数据库;借力大数据技术,对公共文化服务受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精确了解群众文化参与情况和文化消费喜好,有针对性地推送文化产品和服务,调整服务方式,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自选消费,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

(二)重点建设“十大文化功能区”升级版,着力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建成标准先进、发展均等、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依法规范、保障有力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推进“十大文化功能区”建设,切实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打造福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升级版。

1.夯实主题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传统文化阵地

主题文化馆功能区以5+2”模式为基础,发挥福田区拥有7个区属文化馆的优势,提升“戏剧、音乐、书画、舞蹈、钢琴、非遗、梦工场(青年)”7大主题馆文化品质。以邻里交响悦、周末舞飞扬、非遗在福田、圆梦工程为重点,以中国(深圳)国际嘻哈文化节、深圳国际打击乐文化节、福田主题文化馆艺术节、我型我秀青年文化活动月为龙头产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

以图书馆阅读功能区为主阵地,倡导全民阅读,创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保障市民阅读权利,建设书香福田和学习型城区。探索以社会合作建馆方式,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阵地。大幅度扩展街道、社区馆馆舍面积,保证街道、社区馆馆舍及人员稳定性,探索经费管理和人员管理相统一的总分馆运行模式与管理制度,提升分馆服务效能。加强各级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在保证纸质文献和年藏书更新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数字资源的采购比例,不断丰富图书、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打造图书借阅、文献阅览、资料检索一体式服务的“网上书房”。不断提高图书馆最佳覆盖半径和服务读者数量等标准,将福田区图书馆建设成一座高规格的文化信息港和思想资源库,将街道、社区及主题馆建设成分布在城区各处的高品质公共文化生活空间。

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加强与书店、书吧、网吧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提升对残障人士的阅读服务为抓手,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文化关怀;重点加强全民阅读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内部装修提升和阅读活动推广,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提高读者到馆率和图书外借率,到2020年各级图书馆藏书年流通率达到1.2次。继续开展社区图书馆激活计划,拓展社区图书馆的社区文化培育、素质教育讲座、专题文献信息服务等公众服务项目,集结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坚力量和民间专业人士,培育公益性阅读组织,在全区实行“阅读推广人”制度,在公共图书馆、书店及其他阅读空间加强“阅读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阅读分享会、报告会、讨论会制度,在全区形成全民阅读、随时随地阅读、高品位、深层次、研究性阅读的氛围。

博物馆功能区以政策引导和文化普查为抓手,建立完善各类文物资源数据库,盘活全区各类社会博物馆资源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共同推进文博非遗事业,彰显区域特色文化;“十三五”期间,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安托山博物馆群,形成一个集博物、博览、旅游、休闲、教育、商贸等功能于一体的“博物馆特区”,使其成为彰显福田地域特色、文化特质和风土人情的文化新地标,进而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能彰显福田国际文化能见度和知名度的标志性博物馆群落;加强博物馆策展能力建设,推出高品质的精品展;实施“博物馆之友”计划,组织辖区居民、学生、来深建设者等免费参观辖区内的博物馆和各类文化展览活动。

2.开发公园、广场和地铁等新兴文化空间潜能

公园文化功能区依托福田辖区分布密集的公园群,利用公园的开放公共空间,充分开发其作为居民文化休闲重镇的新兴文化空间潜能。依托福田公园空间,在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中心公园、皇岗公园、笔架山公园、梅林公园等场所,开展凸显群众性、娱乐性、民俗性的特色文化活动;重点打造莲花山草地音乐节、民间文化巡游等主题文化活动;依托小而精的各类街心公园,开展凸显互动性、休闲性、时尚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休闲环境。

广场文化功能区以54个社区文化广场为阵地,以“鹏城金秋”社区艺术节、广场舞推广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强与群众文化的互动。发挥福田社区文化广场密集的优势,通过举办广场舞、健身球大赛等群众文体活动,繁荣广场文化;开展特色文化广场建设,重点打造荟萃街头艺术的市民艺术广场、凸显国际文化的香蜜湖东海国际风情广场、展示非遗文化的下沙非遗广场、汇聚流行文化的天安工业区青工文化广场等特色文化广场。

地铁文化功能区发挥福田地铁枢纽人流量大的优势,与深圳地铁集团合作,开辟地铁文化长廊,组织地铁演艺活动,举办地铁美术展览,设立地铁图书超市,推出地铁公益广告,丰富地铁文化元素,推动地铁文化建设。举办图书地铁漂流、阅读分享、阅读推荐等活动;开展地铁小说、漫画、影视、“快闪”等时尚主题活动,面向全国征集以地铁为主要素材和载体的文学艺术作品,营造地铁文化氛围;组织创作反映福田人文历史的大型壁画和雕塑作品,放置在辖区地铁站内。

3.优化戏剧、公共艺术和街道等特色文化载体

发挥福田区专业剧场和高端企业众多的优势,沿新洲路形成戏剧带,成立名人戏剧工作室,开办大师班和戏剧沙龙,将福田打造成除北京、上海以外的南方戏剧艺术高地;以石厦戏剧主题馆为基地,广泛开展以群众性戏剧鉴赏活动为基础的戏剧普及,营造戏剧氛围,培养戏剧观众;设置专门的编剧奖,奖励在市场上受欢迎、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好剧本,从源头上繁荣戏剧艺术;遵循普及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汇集专业人才,创新运作机制,通过国际合作和专业化运营,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深圳·福田当代戏剧双年展”。

公共艺术文化功能区注重发挥福田现代景观建设优势,将文化理念、艺术内涵融入城市空间,精心策划、选址、面向海内外艺术界征集一批高水准的城市艺术雕塑及特色景观,展现福田公共空间的人文艺术魅力;积极推动街头艺术发展,组织开展公共艺术、街头文化等系列市民鉴赏体验活动,营造互动活跃的文化氛围。通过公共艺术功能区的打造,形成凸显“时代主题、城市精神、人文风貌”的公共艺术景观群,拓宽市民艺术接触渠道,为其提供才艺展示和情绪舒缓平台。

通过街道特色文化功能区的打造,开创各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的新局面。立足“一街道一特色”的功能定位,精心打造园岭街道的青工文化,华强北街道的商圈文化,华富街道的创意文化,福田街道的白领文化,沙头街道的民俗文化,香蜜湖街道的国际文化,莲花街道的四季文化等;各街道创建高水准、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站、图书馆、艺术团、书画社,培养高水准服务团队,结合各自特色与重大节庆,分别举办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节庆文化活动。

4.拓展数字文体服务空间,打造全媒体融合平台

数字文化功能区建设通过拓展数字文体服务空间,打造全媒体融合的数字文体服务平台,突破地域和时间局限,促进公共文化活动的全民参与、随时参与和全民共享。优化升级公共数字文化即时通讯惠民平台“福田文体通”,充分整合辖区公共文体资源,开拓和完善演出门票、体育场馆预订等在线服务功能,积极提升用户体验,实现公共文体服务的便捷化和最大效益化;升级福田文体网,使福田的本外埠居民游客都能迅捷地找到适合自身消费品位的“文化大餐”;借助智能化APP的在线显示与实时推送,实现福田区文化体育场馆的高效利用;举办网络弹唱、网络展览、网络讲座、微电影、微小说等网络文化活动,实现元素多样化、参与便利化;通过网络问政、网络访谈等进行福田文化的多媒体互动整合传播。

积极推进数字文化馆国家级试点建设工作,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整合利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与文化馆职能深度融合,基本完成集信息发布、资源采集制作管理、辅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辅助文艺培训、辅助文艺创作、现场数字体验、网络化管理等数字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文化馆建设任务,初步形成数字文化馆建设、管理、服务标准规范,开展线上服务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培训、创作、体验的数字文化服务新形态,力求扩大市民参与文化的渠道、方式和覆盖面,实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三)强化品牌文体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增进文化民生净福利

1.精品活动打造“品牌福田”

“十三五”期间,立足高雅文化、大众文化、青年文化、传统文化、国际文化五个层面深化精品文化活动建设成果,将品牌文化活动作为城区精神凝练、气质提升和形象营销的重要载体,让文化成为福田建设国际化城市中央活力区的靓丽名片和丰厚底蕴。高雅文化方面,将莲花山草地音乐节、郎朗·深圳福田国际钢琴艺术节、中国深圳双钢琴四手联弹邀请赛、深圳·福田当代戏剧双年展、WDC世界杯国际标准舞世界公开赛等活动打造成具有福田特色、中国气派和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大众文化方面,将“福田文化空间”百场公益文化活动进社区、“华强北好声音”暨周末广场音乐荟、福田区主题文化馆艺术节、“托起梦想”公益培训工程打造成凝聚城区精神、凸显城区魅力、引导居民融入城区生活、在福田安居乐业的群众文化活动精品;青年文化方面,把中国(深圳)国际嘻哈文化节、深圳国际打击乐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打造成青年市民分享文化发展成果、展示文艺才能的城区舞台;传统文化方面,着力培育“福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方锦龙·深圳(福田)民族民间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国际文化方面,举办福田·香蜜湖中外国际社区嘉年华、深圳(福田)东海国际文化艺术节、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等品牌活动,彰显福田区高品质国际化中央活力区特色魅力。为配合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福田建区3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十三五”期间将规划打造“福田文化30年”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凸显福田改革创新、开放多元、先锋创意等多元文化特质。

2.繁荣文艺培育“原创福田”

“十三五”期间,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鼓励艺术原创,繁荣文艺创作,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一批带有福田烙印、彰显福田精神,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推进原创音乐“飞歌福田”、原创文学“文学福田”、摄影艺术“多彩福田”、美术艺术“大美福田”、书法艺术“书香福田”等文艺原创活动,推出更多体现福田特色和时代成就的原创精品,“十三五”期间力争斩获国际、国内大奖8-10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引进和培养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支持民间文化团队发展,激发群众文化创作活力,营造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

3.求学问道建设“人文福田”

继续办好以“大家讲坛”为代表的系列讲座,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理论学习,倡导新时期“广东精神”、“深圳十大观念”等社会主流价值,寻找与听众需求的最佳接榫点。将区图书馆总馆讲坛定位为思想高地与新型智库,搭建城区居民与思想文化界前沿学者、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将继续教育型、生活实用型讲座安排在分馆。加强开放性和互动性,面向全国征集讲座选题和演讲者,既邀请学术精英,也邀请业界新锐,让市民在求学问道、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建设“人文福田”。同时,继续办好“福田人文讲坛”,引进社会力量,打造高品质人文环境;继续办好“福田青年理论沙龙”,树立福田学术形象;继续办好综合文化思想类刊物《文化福田》,引领城区创意表达和文化构建。

4.创客云集推进“创意福田”

配合深圳建设“国际创客中心”战略,发挥华强北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集散中心和国际硬件创业者云集之地的优势,率先打造深圳市创新创业集聚区和国际创客中心先行区。实施“街区、校区、社区”众创空间联动战略,鼓励和扶持创客联盟开展创客文化交流、创客沙龙、创业论坛和创客市集等活动;支持各级图书馆鼓励利用自身物业空间,建设创意空间和众创团队交流平台;继续抓好品牌公共文化活动,培育公众文化创新创造意识;搭建各类跨界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创意福田”建设,为“创客”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5.文体名人助力“品质福田”

继续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巩固“十二五”期间名人引进机制创新成果,让文体名人继续助力“品质福田”建设;继续实施“世界冠军和文化名人引进计划”,通过“名人+”,即“名人+顾问、名人+宣传、名人+公益、名人+市场”等运作模式,进一步释放名人效应,带动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普及与提升。最大化开发文体名人的品牌效应,让名人与辖区对应人才“结对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同台竞技,互相切磋,带动城区文体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建立文体人才高地,提升福田文化品质。

(四)创新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模式,提高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效能

1.创新发展福田特色“1+1+N”制度,开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路径

做好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思路和管理技术方案的前期设计。推进落实福田区公共文化社会建设1+1+N”系列文件,提高政府资源向社会的开放度,有效发挥福田区宣传文体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杠杆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立文化联动中心,形成联席制度,整合辖区内政府各部门、各管理机构、社会团体、居民个人等共同参与福田健身房、福田练歌房、电子阅览厅等文化项目,建立有效的文化发展合作与供给机制;资助和培育民间文化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和推动高质量的民间文化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成立行业协会,发挥其在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通过文化荣誉勋章鼓励个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2.建立服务与需求双向平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制度  

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群众文化需求,以此为决策依据每年两次提前半年制定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目录,大幅提高公共文化购买与资助力度,建立文化采购与文化资源、文化服务与文化需求的“双向选择平台”,实现供给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服务合作,形成供需之间的相互调试机制和多主体生产局面,激活蕴藏在民间和社会各界的文化生产和创造潜能;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制度,履行严格程序,实现项目信息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确保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拓展采购、租赁、委托、承包、特许经营、战略合作、公共私营合作、资助、补贴、贴息等多种购买形式;以公共文化服务的“福田标准”为参照,加强对服务提供和购买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和对购买产品的检查验收;建立购买价格或财政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

3.实施文化志愿者提升工程,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路径

多渠道弘扬文化志愿服务精神,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成立福田区文化志愿者协会,引导和规范全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制定完备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和运行机制,对志愿者从招聘到系统培训、志愿者注册、宣誓直至上岗、服务激励与管理等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逐步推动志愿者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探索具有福田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注重志愿者年龄、知识结构完善,推动文化志愿者队伍向专业化、稳定化方向发展。组织居住在辖区内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优秀运动员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建立志愿服务下基层制度。加强对文化志愿队伍的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区

通过加大投入和深化改革,争当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排头兵,初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素质提升为主导的福田特色体育发展模式。全民健身场地、活动、组织、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民健身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群众体育迈上新台阶。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传统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努力建成现代化一流体育强区。

1.推进体育设施网络化建设,构建“百米健身圈”

1)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化建设

全面推进辖区各项体育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福田区香蜜公园体育场地、深云车辆段和笔架山车辆段体育公园等文体综合设施建设规划落实,以体育设施全覆盖融合群众体育需求,形成以街道、社区为骨干,兼顾覆盖大型商业中心、居民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公共体育设施和服务网络。人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到2.60平方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市民身边简捷便利的公共体育设施,构建“百米健身圈”。重点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和社区体育中心,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场地设施建设。鼓励城市更新改造中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支持利用政府储备用地或闲置土地建设临时健身场地。完善绿道网健身设施配套,合理设置绿道休闲体育驿站、生态体育活动站点,建设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绿道体育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经营小型化、多样化的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    

2)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

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优惠或免费开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进一步扩大惠民开放时间和场地,并向社会公示开放时段和服务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财政补助、保险、收费标准、安全管理规范、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提高公共体育场馆使用效率。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率达到80%;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促进实现社会体育资源共享。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体育场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补贴。

2.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城区体育名片

大力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培育创新中心城区体育名片。以“福田健身房”体育服务平台为重要抓手,重点打造“全民健身节”等群众体育品牌项目,充分整合利用福田公共体育资源,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大发展。

1)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

不断丰富群众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利用全民健身日、市民长跑日、全民健身活动月等时间节点,重点开展福田区“全民健身节”大型品牌活动,组织开展长跑、登山、健步走等全民健身活动,打造趣味运动荟、绿道四季行、五球争霸赛、健身大玩家等等一批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各街道要根据辖区实际,举办各类群众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活动,形成“一街一品”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各行业体育协会、各单项体育协会及群众性体育组织作用,经常性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和竞赛活动,推进全民健身与文化、旅游活动相结合。

2)搭建全民健身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推广“福田健身房”之系列惠民体育活动,继续推进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实施福田健身房官方微信平台预定成功后可免费使用,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群众参与度。制作福田区公共体育设施分布图,根据运动项目在地图中予以相应标示。

3)完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

加强街道健身组织和社区服务体育健身站()建设,实现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覆盖。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坚持示范推广与日常健身指导相结合,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公开招募社会体育指导员,推进建设“福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及时向基层提供健身指导服务,争取实现全区每万人拥有18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4)强化市民体质监测

坚持以市民体质整体提升为目标,加大国民体质测试力度,扩大测试人群和规模,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开展免费体质测试,与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广大职工、员工进行优惠测试与健康咨询服务,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争取实现全区体质合格水平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0%

3.革新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1)注重管理体制创新,探索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施“雏鹰工程”,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创新福田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革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完善管理机制,突出精细管理,强化档案管理,打造软硬兼备的训练基地。注重体制创新,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教练队伍,提升业务素质,培养一批“功勋教练”。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性,发挥体制内外、市区两级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有机结合,探索有福田特色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2)打造重点项目,扶持特色项目,搭建特色体育发展平台

优化项目布局,提升竞体管理水平。重点打造“校际杯”校园足球赛,完善和扩大市区联办的福田区OP帆船队和福田区少年网球队,力争夺取各级比赛的优异成绩;扶持特色项目,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中国象棋、围棋等体育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围绕福田区的击剑、网球、帆船等高水平项目,组织好国家级赛事,打造“运动福田”城市新名片。

3)注重训练和环境创新,营造体育尖子成长摇篮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强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布局。“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水平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体育传统校)3-5所,努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注重训练创新,通过夯实训练基础,创新训练方法,完善以赛促训的良好机制,重点开展校园足球、游泳、篮球等11项全区性少年锦标赛,培养和发现一批潜力较大的体育尖子。注重环境创新,加强体教结合,拓宽选人渠道,优化成才路径,营造体育尖子的成长摇篮。全力备战级各级体育赛事,争取在市运会、省运会、全运会和国际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

(六)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提升文化市场治理能力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福田区梳理规范行政职权编制权责清单工作方案》,制定文体主管部门职权运行流程体系,完善权责清单,调整合并职能事项,优化审批方式和裁量标准,构建文体部门牵头、整合各部门、街道资源优势及作用的公共文体服务平台,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适应商事登记改革的新要求,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努力实现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监管转变,从注重市场准入向注重规范行为转变,从注重刚性管理向刚柔兼济管理转变,从注重人工巡查向人工巡查与技术监管相结合转变,并探索创新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平台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2.发展文化市场中介组织,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监督

培育经纪、代理、评估、鉴定、咨询、拍卖等文化市场中介机构,规范发展行业组织,完善自律、协调、监督、服务和维权职能,指导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逐渐完善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经营行为。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市场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开展文化市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积极引导文化市场行风建设;扶持行业协会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可能将内容自审、从业人员管理、经营活动规范等工作委托给成熟的行业组织,实行企业自我管理和行业协会自律监督。

3.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监管社会化   推动建立健全社区监管机制。推行监管关口前移,发挥街道、社区其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形成监管合力。推动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积极动员部门监管力量、行业监督力量、媒体监督力量及社会舆论力量,全面参与文化市场监管,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监管社会化。在原有的社会义务监督员机制基础上,继续拓展社会监督形式和范围,建立更广泛的义务监督员队伍规模,利用新的科技、通讯和互联网手段建立更简单直接的监督举报方式,探索建立有偿举报机制。  

4.搭建文化市场经营诚信信息平台,提升监管效能

大力推进文化市场信息化建设,建设高效统一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及服务平台,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初步建立全区文化市场信用管理数据库。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促进信用信息的社会运用。完善文化市场退出机制,加大对缺乏诚信企业的行政处罚力度。通过建立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市场禁入等制度,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七)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彰显城区文化软实力

1.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福田国际文化形象   

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国际性文化设施体系,标志性文化设施全面建成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化创意空间比较完善,形成比较完整、合理的国际化文化空间体系;新增3-5位国际知名文化艺术人才,使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人才成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核心层;打造5-8个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精品文化活动;重视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推广,支持以福田区为背景的电影拍摄,鼓励与外方开展电影拍摄国际合作,在电影中融入“福田元素”。由此进一步巩固福田文化在全市、全省的核心地位和在全国的先锋地位,并在全球形成一定影响力。

2.以港澳台为突破口,扶持多渠道对外文化交流

以民间为主导,政府牵线搭桥、适当扶持,广泛开展境内外多层次、多种类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重点建立与香港的文化合作关系,利用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尤其是丰富的文化资讯、成熟的国际运作模式和运作手段,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文化发展实力。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具体合作项目为抓手,实现与香港公共文化资源的“适度”共享;以推动艺术团体合作为突破口,促进深港专业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发达国家对口文化机构管理人员的互访机制,逐步培养熟悉国际惯例的文化行政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

3.以人才为重点,开展艺术家和文体机构的国际合作  

通过项目资助形式使辖区内艺术家的国际流动保持开放政策,鼓励艺术家跨国跨境开展学术访问和创作交流;提供辖区内艺术家与国外艺术家合作的机会,为国外来福田创作的年轻艺术家提供创作补助金;通过驻馆计划吸引国外艺术家驻区创作、开设大师课、工作坊和交流营;为辖区内艺术机构参加国际艺术节庆和比赛提供经费支持;邀请国外艺术团体参加区内品牌节庆活动;福田宣传文体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挑选资助项目时优先考虑与国外艺术家的联合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立足建设高标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一流国际化创新型中心城区”高度,充分认识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文体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成立文化强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力推进文体事业重大建设项目。

文化领域各部门要自觉落实公共文化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文体事业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投入保障

1.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加大财政对公共文体事业的投入力度,保证公共财政对文体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文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专项经费。“十三五”期间,除正常文体的部门预算外,区政府每年继续投入1亿元的增量资金,设立福田区宣传文体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区文体中心、各街道办事处结合自身实际申报创新型文体品牌活动,同时把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2.改善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资金支持更多地通过政府采购、配套投入等形式来实现,逐步从事业性投资、全额拨款向项目投资、差额拨款、公共产品补贴等方式转变,以向居民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来确定财政补贴数额,逐步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优化投入方式,区级专项资金向社会文化组织和优秀艺术家开放,对具有创意的优秀人才和创作进行先期投入,建立符合文化艺术创作规律的优秀作品的评估资助体系。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逐步实现优惠或免费为市民提供公共文体服务的发展目标。

3.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和完善文体设施,根据城市公共文体运动设施用地定额规定,在立项、选址、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运用先进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和灵活的融资办法,建设大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探索采用BOT等模式推动文化体育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体事业,建设体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逐步推行经营性与公益性文体资产分离改革,由商业性经营主体按照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体设施运营维护。

(三)落实土地政策

争取区文体事业建设用地纳入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适当向文体事业倾斜,确保文体建设用地规模,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用地优先予以安排。适时把各股份公司文体设施和文体项目纳入政府土地利用规划范围。新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用地,符合法定划拨用地范围的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地。加强对文体建设用地开发的监督管理,确保基层文化设施主要用于公益文化服务用途。

(四)集聚优秀人才

1.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人才政策,创造有利于培养、吸引创意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培养一批文化体育事业带头人。鼓励发展一批有利于文化创新的创意组织、艺术教育以及社交网络,营造文化创意人才需要的生活空间和城市氛围,激发创意人才的创造潜能。搭建各类跨界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创意社区建设,为文化“创客”、“极客”等新型人才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2.创新人才评估模式

探索文化体育人才评估新路径,形成特色评估体系,健全文化体育人才职称评定、资质认证和激励机制。根据区域文体事业发展特点,破除对学历、年龄、户籍的有关限制,逐步解决文体发展急需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在入户、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配套难题。

3.探索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

在高端人才的引进上,继续探索高端文体人才的柔性引才机制,除少数按传统方式引进外,通过设立名人工作室、项目聘任、客座邀请、定向服务或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部分采用客座制、签约制、特聘制等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文体人才,并通过委托创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文体机构进驻。在福田体育公园综合楼专辟空间设立名人工作室,“十三五”期间计划培养和引进3-5名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体名人和1-2个著名文体机构,产生带动效应,助推福田文化体育人才强区建设。保护并开发好本地特色文化资源,设立专项基金,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抢救工程。

4.完善人才再教育机制

注重对本土文化创意人才的教育培训,完善人才的再教育机制,建立完善的创意社会人才培训网络,形成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和促进区内、市内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文化创意类应用人才培养和培训。支持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区内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开设众创空间。 

推荐访问:规划 福田 深圳市 【文化规划】深圳市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本文标题:【文化规划】深圳市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17464.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文化规划】深圳市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