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科技方案】黑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完整)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5-14 15:12:04 | 浏览次数:

黑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3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方案】黑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完整),供大家参考。

【科技方案】黑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完整)



黑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划纲要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10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黑政办发〔201651号)精神,为实现我市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部署,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以促进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平普惠为原则,以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社会化科普格局为保障,创新工作载体,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推动黑河创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行动目标

2020年,全市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提高,城乡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以及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发达地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科普产业加快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协调共建、社会动员、监测评估和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

1.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监督指导,提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2.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选修课程,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3.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技博物馆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展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工作,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推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全覆盖。

4.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推进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青少年,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开展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

工作分工: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新局、市民宗局、市气象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妇联、市社科联等单位配合。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安全等,贯彻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文明等知识和观念。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服务现代化。着力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妇女和农村留守人群的科学素质。

1.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鼓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职业农民培训等科技服务。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大集、科普之冬等各类科普活动,切实发挥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作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科学素质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3.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将科普宣传栏等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中,建好用好科普宣传栏,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示范作用,支持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培养与建设,为培养农村科普骨干发挥重要作用。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等示范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深入开展农村安居工程及安居宣传,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针对农民编辑出版科普读物。

4.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兴趣与熟练程度。加大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推广力度,加强农民市场分析和农业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引导发展农产品和农资电商。大力开展“三农”网络书屋建设、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

5.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实施科普精准扶贫,加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大力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科技特派员、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智爱妈妈”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

工作分工:市农委、市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新局、市民宗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为重点,到2020年基本实现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相应的职业培训。推动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2.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技工学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提高城镇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和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培养一批青年岗位能手,大力提升职工职业技能。

3.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活动,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主要内容,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的作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组织开展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

4.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职工技能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讲理想、比贡献”、“最美青工”、巾帼建功等活动,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工作分工: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政府食安办、市文广新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单位配合。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开展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认真贯彻落实《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在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规划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重点加强对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

2.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对科技论述内容的学习,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和班次,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在干部选学和在职自学中,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科普方面新知识、新技能等内容的编写和使用。

3.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办好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参与科普活动,着力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

4.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落实中央科技宣传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增加科技宣传版面和时段,用好用活新媒体工具,大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围绕科技创新主题,推出一批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工作分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等单位配合。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构建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建成一支优秀科学教师队伍。完善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满足不同对象的科技教育和培训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推动科技教育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

1.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的骨干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完善科技辅导员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2.加强各类人群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技教育的教材建设。

3.改进科技教育教学方法。加大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力度。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研究建立符合我市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

4.强化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现有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工作分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民宗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等单位配合。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普及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和观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社区科普服务设施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居民科学素质,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1.广泛开展社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深入开展科普日、科技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以及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社区防震减灾、交通安全、燃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2.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拓展科普功能。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人员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党员教育、体育健身、文化宣传、卫生健康、食品药品、防灾减灾等各类科普活动。

3.促进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新格局。大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推动科普示范社区蓬勃发展。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科普的积极性,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驻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机构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工作分工:市民政局、市妇联、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政府食安办、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配合。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适应科普知识传播渠道的新变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做好科普工作。推动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和效果。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不断满足公众科普个性化需求。

1.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作用,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强科普信息化的研究开发,不断推陈出新,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实现科普服务现代化。建立功能全面、安全稳定的科普云平台,推动科普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服务。实施好新媒体终端科学传播工程,提倡和鼓励利用电子科普视频、社区电子屏、大型广告屏等多媒体终端传播科学知识。

2.拓宽科普传播信息化渠道。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率。鼓励报刊和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上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3.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需求数据,做好科普需求跟踪分析,通过手机推送、电视推送、广播推送、多媒体视窗推送等定制性传播方式,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满足公众对科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工作分工: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牵头,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卫计委、市政府食安办、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社科联等单位配合。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拓展社会设施资源的科普功能,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

1.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整合、改造现有资源,打造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有资源,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加强科技场馆及基地等与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对接,广泛开展科普资源和技术辐射服务。

2.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检验检疫、林业、地震、气象等不同功能的行业类科普教育基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遗址遗迹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技教育功能。

3.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推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探索建立科普合作交流、科普设施共建、科普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推动建设专门科普场所,探索企业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有效模式。

4.加强科普设施信息化建设。组织动员科技类博物馆、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站等各类科普设施,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科普信息平台获取科普信息资源,加强线上科普信息资源的线下应用。推动和支持各类科普设施实现在线虚拟漫游和互动体验,加强科普设施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开发和应用。

工作分工:市科协、市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民宗局、市卫计委、市政府食安办、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促进科普产业创新发展,培育科普产业市场,激发社会公众科普创业热情,形成科普产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资源的转化。

1.培育发展科普产业。推动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普社会资源的功能,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产业模式,推动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发展。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服务)的力度,推动科普展教品、科普图书出版、科普影视、科普动漫、科普玩具、科普游戏、科普旅游等科普产业发展。

2.加强科普产业市场培育。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有利条件发挥集成效应,通过竞赛、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积极培育公众科普消费习惯,引导与科普结合的教育、健身、旅游、休闲等公众服务性消费,带动科普产业和消费市场的成长与发展。

工作分工:市科技局、市科协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进科普人才的规范化培养和知识更新,培养高水平科普人才,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健康有序发展。

1.完善科普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好专职和兼职科普工作队伍。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标准,提高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制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科技教育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义务制学校及科普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各类科普活动,建设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辅导队伍建设。

3.加强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基层各类组织队伍及大学生村官、科普志愿者、离退休人员等,积极发展农村科普员队伍。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

4.加强城镇社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社区科普大讲堂、社区科普大学、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各类社区科普活动等,大力发展街道科协和社区科普协会等组织网络建设,明确社区科普专职干部,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工作者队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发展壮大社区科普队伍。

5.加强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的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6.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建设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充分发挥科技类社会组织的科普人才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组织带领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创作和传播。通过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动员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吸引离退休科技人员尤其是老专家、老教授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

工作分工: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农委、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民宗局、市卫计委、市政府食安办、市文广新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职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切实履行职责。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全面推进辖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完善体制机制。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在政府领导下明确职责分工、推进信息共享、实施共建管理,形成部门和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监督督导,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动员机制,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三)保障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

(四)合理安排进度。

一是启动实施。2016年,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做好“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二是深入推进。20172020年,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三是总结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

推荐访问:黑河市 实施方案 纲要 【科技方案】黑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本文标题:【科技方案】黑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1910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科技方案】黑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