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8篇)2024年2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全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03-26 17:00:05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8篇)2024年2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全文),供大家参考。

(28篇)2024年2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全文)

(28篇)2024年2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目 录

(28篇)2024年2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

目 录

一、先进集体

记淇县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金杯单位桥盟街道  1 

建湖检察院全省先进成长记  3 

记淇县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金杯单位淇县水利*  5 

记兴安县严关镇塘堡村党总支部  7 

记国家税务总*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团队  8 

记灵川县定江镇党W  10 

记灵川县农业农村*  11 

二、先进个人

记湛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岳华锋  12 

记全州县*安*党WW员、副*长蒋先明  14 

记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刘海  15 

记最美退役军人于伟  17 

记全国政协W员、九三学社青海省W主W朱春云  19 

记全州县才湾镇党W*记唐亚军  21 

记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公司数字与智能产业中心副经理宋波…22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石化石油炼制首席专家高雄厚  24 

记湖北省枣阳市人大代表刘兵  27 

记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李宏哲  30 

记世纪启航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德龙  34 

记英山县人行驻胡家湾村工作队队员肖潇  36 

记2023年安徽“最美基层民警”王培培  38 

记湘乡市*安*水府派出所副所长王韬  40 

记浙江省玉环市人民法院港南人民法庭庭长蔡亚妮  43 

记“国家卓越工程师”李久林  50 

记临沂市政协W员陈州  53 

记灵川县潮田乡党W*记秦晓晖  56 

记全国人大代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党W*记仁青扎西…57 

记灵川县乡村振兴*党组*记、*长周爱华  59 

记“国家卓越工程师”谭旭光  60 

 

踔厉奋发勤耕耘 佳绩频传迎硕果

记淇县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金杯单位桥盟街道

(2024年2月26日)

  一项项荣誉见证奋斗。淇县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金杯单位、项目建设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先进单位  2月22日,淇县三级干部大会召开,会议对全县2023年度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进行了表彰。其中, 淇县桥盟街道获得了多项荣誉。

  发展提质,争先出彩。2023年,桥盟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淇县“11135”工作布*,聚焦“全县城市建设主战场、鹤淇一体化建设桥头堡、大美淇县建设排头兵”发展定位,用责任和担当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元气满满干劲足,春日处处奋蹄声。项目建设现场紧张施工,加工制造企业抓紧时间赶制订单,商场业态消费火热    走进桥盟街道,处处涌动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热潮。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和“强引擎”。桥盟街道始终把招商引资、服务项目落地作为工作重点,发扬“店小二”的服务精神,主动跟进,尽可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优化项目发展环境,结合“万人助万企” 活动,实行班*成员分包服务重点企业制度,真正当好政策“宣讲员”、项目“代办员”、问题“管理员”、安全生产“监督员”,解决企业生产和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一系列举措,推动源洁纸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永优玉米和小麦育种能力提升等重点项目实现阶段性进展,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组组经济数据彰显发展韧劲。2023年,桥盟街道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34 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1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入库4家,引进实施项目7个,总投资18.5亿元。

做好三篇“文章”

为“品质淇县”建设拓展新空间

  2023年,桥盟街道坚持立足全县、服务全市的工作思路,聚焦提升城市颜值、优化片区功能、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做好“拆”“建”“安”三篇文章,

为助力推动“品质淇县”建设拓展新发展空间。

  做好“拆”的文章,城市更新跑出加速度。桥盟街道坚持一套班*抓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把拆迁工作当作锤炼干部作风的大考场、主战场,街道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班*成员带头攻坚,拆迁小组日夜奋战、苦干实干,街道、村居两级干部步调一致、同向发力,以实际行动不断刷新城市更新的“桥盟速度”。2023年,桥盟街道累计完成土地征收1200亩,全面打通了淇水路、淇州路、卫风路、吴寨路等“四纵六横”道路;
集中攻坚卫风路学校、壹号院等片区拆迁,有序推进郭庄、崔庄等7个村拆迁,保障了冷链物流园、医康养中心、疾控中心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为推进鹤淇一体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桥盟街道还着力做好“建”“安”文章,群众安置项目顺利推进。2023年,朝阳社区、阳光社区累计分房7批次1000余套,720户群众搬入新居。

坚持以人为本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居民小区功能设施齐全,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应有尽有,群众生活品质更高、幸福感成色更足。

主题公园、口袋公园植被丰富,群众推窗见绿。

乡村道路干净整洁,主要道路两旁的小花园成为村中一景。

食品加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项目遍地开花,群众在家门口致富增收。桥盟街道坚持以民为本,在医疗、养老、就业、产业、住房等方面采取针

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顺利建成桥盟村下沉式温室大棚、余庄康养管护中心等产业项目,实施了董桥村、余庄村“美丽乡村”及关庄村入户路项目。同时,该街道还大力实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平安创建、乡风文明建设等项目,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民生答卷” 更有厚度。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桥盟街道党工W*记黄玉明表示,2024 年,桥盟街道将以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姿态,以服务北部新城出重彩为主要目标,克难攻坚、矢志奋斗,奋力书写桥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高水平建设“品质淇县”贡献更多桥盟力量。

大步向前  逐梦奔跑

建湖检察院全省先进成长记

(2024年2月22日)

  近年,建湖县检察院始终保持“争第一、站排头、求极致”的奋斗姿态, 连续五年获评地方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并获评全市先进基层检察院,蝉联五届江苏省文明单位。日前,建湖县检察院被表彰为全省检察机*先进集体。建湖检察事业正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大步向前、逐梦奔跑,努力从“跟跑”到“并跑”, 逐步趋向“领跑”。

一、融入大*大势

  以检察赋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创业。纵深推进企业合规改革。建湖县人大常W会率先出台专门改革决议,尝试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开展刑事合规建设,探索从企业合规走向行业合规,“百合花”合规品牌持续绽放。

  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5份检察建议被省检察院专刊推介。“社区万能章” 检察建议入选全省十佳,被最高检官方网站和相关媒体推介。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三最工作法”被全国人大官方网站推介。

  牵头成立建湖县青少年帮教协会,持续做好未成年人检察融合履职和综合保护。新建12309检察服务中心,增设“24小时检察在线”、司法救助“小水滴”、检律协作“同心圆”等项目,初心不改真抓实干。

  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检察实践。建湖县检察院办理的“3·07”长江特大非法采砂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和最高法“公报”案例,建成的“渔樵耕读”综合性生态修复基地入选全省首批检察现场教学实践基地。

二、追求高质高效

  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建湖县检察院坚持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实质化运行,轻罪治理让检察办案驶入“快车道”。常态化开展检察听证, 一起羁押听证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加大力度推进检察侦查,严惩司法滥权渎职。发现5条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线索,移交盐城市检察院立案并协助侦办,办案质效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在全省率先落实社区矫正巡回检察试点。擦亮“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

品牌,共同保障看守所连续68年安全无事故这一全省记录。

  不断丰富民事检察精准化、深层次监督,做好行政检察诉讼内和诉讼外监督,持续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刑“反向衔接”有序推进。

  在全省基层检察院中率先落实公益诉讼“六长出题”,领导出题、检察答题、群众阅卷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并被最高检推介。

  数字检察,未来已来。建湖县检察院党组率先垂范,建成全省首家“数字检察实验室”,“JS-检察数魔方”投入实战应用。

  举办检察开放日36场次,先后有企业家、网格员、医护人员、退役军人、中小学生等社会各界代表走进检察院。

三、夯实基层基础

  以*治坚定引领履职有力,以履职有力践行对党忠诚。承担的全市*法十大专项课题获省W*法W表彰。

  建成D建领航馆、检察传承馆。建湖县检察院传承“中国好人”陈扣连、“全国最美家庭”嵇绍兵等榜样精神,涌现出全省文明家庭、全省优秀共青团员等一批青年典型。

  坚持学历层次、专业素能、知识结构“三项能力”提升。建湖县检察院培育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10人,3名“80后”担任副检察长,6名“90后”进入中层干部队伍,梯队结构进一步优化。承担最高检和省检察院课题3项,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研究型”检察院的建设步履坚定踏实。

  借智借力。建湖县检察院与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深化检校合作,1名高校教授、法学博士挂职担任副检察长。与西南*法大学举办两届“西湖青年论坛”。检察实践与检察研究双向奔赴、同向发力。

多点发力强举措 赓续奋进再出发

记淇县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金杯单位淇县水利*

(2024年2月23日)

  2月19日、22日,鹤壁市、淇县相继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对过去一年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淇县水利*获得多个集体和个人荣誉:鹤壁市2023年度盘石头水库工程建设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嘉奖单位,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个人三等功、鹤壁市盘石头水库工程建设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个人嘉奖;
淇县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金杯单位、党的建设先进单位、项目建设先进单位、乡村振兴先进单位,淇县高质量发展先进工作者、个人三等功、优秀科级干部公务员等。

一、用心用力,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2023年,淇县水利*在县W、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宵衣旰食、殚精竭虑”的工作精神,坚持跑项目、夯基础、抓重点、促成效,不断夯实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强基固本“明任务”。围绕全县“11135”工作布*,淇县水利*大力发扬比学赶超精神,谋划重点水利项目27个、总投资47亿元,共争取万亿国债项目12个、批复资金12.56亿元。淇县争取水利项目数占全市21%、批复国债资金数占全市32%,居全市第二。

  突出重点“干工作”。淇县水利*扎实开展幸福河湖创建,淇河(淇县段) 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全部完工;
赵家渠市级幸福河湖创建完成评定验收。各级河长巡河8889次,全县巡河率100%,市对县河长制考核位列全市第一。谋划“四水同治”项目14个、总投资30.9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9.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1.56%,市对县“四水同治”考核全市第一。全市冬春水利建设会战考评中, 微信3231169整理,淇县连续位列全市第一。

  注重成效“紧责任”。淇县水利*建立条块结合、专项联合的水利综合督导机制,充分发挥“红黑榜”评比曝光机制作用,推动“四水同治”、河长制、冬春水利建设会战成员单位聚力履责,做到发现、交办、跟踪、销号闭环管理, 确保问题全部清零。

二、赓续奋进,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淇县水利*在县W、县*府各位领导的坚强领导和关心厚爱下,

在各兄弟单位和各乡(镇、街道)的鼎力支持下,用心用力用情,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下一步,我们将以淇县三级干部大会为契机,激昂奋斗,再创佳绩。” 淇县水利*党组*记、*长路国际表示。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该*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思德河鹤淇橡胶坝、共产主义渠淇县段提升治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等河道治理和蓄滞洪区治理工程的建设进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紧盯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对于重点项目鱼泉调蓄工程,该*将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推进鱼泉调蓄工程正式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修编。重点项目抽水蓄能电站在已入规的前提下,抓紧组建项目公司开展预可研等各项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统筹推进移民选址安置工作,待项目批复后尽快推进移民选址安置各项工作。

  积极谋划争取新的水利项目。2024年,该*新谋划特别国债项目13个、总投资31.3亿元;
计划申请专项债水利项目6个、总投资21.93亿元。

  强化水利行业监管力度。该*将以“四水同治”及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

  强化水资源监管力度,牢把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肃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为淇县水利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024年,淇县水利*将深入贯彻落实‘四敢’要求,赓续发力、加压奋进,不断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品质淇县’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路国际表示。

解放思想为民服务  担当作为助农增收

记兴安县严关镇塘堡村党总支部

(2024年2月21日)

  兴安县严关镇塘堡村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抓基础促规范上下功夫,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基层党*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 深入推进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该村连续七年荣获“自治区五星级党*织”,荣获桂林市文明村镇、兴安县“十三五”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走进塘堡村,原来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变身党群服务中心,还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党代表工作室、党员活动室等功能室。建立党员先锋示范岗,以“便民服务、为民办实事”为宗旨,提供政策咨询、转发就业信息、办理日常事务, 服务事项重心前移。利用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腾讯视频会议等平台,建立在外人才交流群,让流动党员了解家乡大小事。结合“立足岗位做贡献”实践活动, 建立群众意见收集回音册。2023年共收集意见39条,通过“为民解忧办实事” 办结21条,通过申报项目争取资金解决11条,剩余7条正在积极协调解决中。

该村积极打造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织“最美嬢嬢、最帅满满”

评比、村BA及“嬢嬢杯”篮球赛等活动,组建“乡村振兴服务队”“移风易俗

服务队”“社会巡查服务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深挖营铺文化、家谱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

  此外,该村立足本地特色,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桂花、葡萄等特色种植产业,积极探索电商、直播销售等新型销售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促进产业兴旺。同时,培育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发展特色种养。2023年共帮助300多户群众依靠发展产业户均增收6000余元,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32万元。

一抹税务蓝一片赤诚心

记国家税务总*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团队

(2024年2月26日)

  在我市税务系统中有这样一支7人团队,他们肩负着全市办税缴费服务场所日常管理、税费政策宣传、纳税缴费服务热线管理等工作;
他们敢担当、能战斗,用扎实的业务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办好惠企利民实事。他们就是国家税务总*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团队。

  “我们始终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新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切实增强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主任陈慧说。

一、实干担当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为让政策红利的春风吹进每一家企业,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牵头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落实落细五批109条惠企利民措施,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积极拓展困难或需求企业“获客”方式,发挥“税务大脑”优势为企业纾困解难。

  针对我市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联合金融部门推出“税惠个体贷”信贷产品,实现以信换贷,推动“银税互动” 拓围扩面。从“税惠个体贷”前期分析调研,到方案制定,再到产品发布,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团队成员张胜积极与市地方金融管理*、银行机构对接,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推广。截至目前,帮助2400余名个体工商户解决融资难题。

  为了帮助纳税人缴费人更好地了解税费政策,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税费融合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制作发布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宣传产品。线上通过税企微信群、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推送“红利账单”签收提醒,让纳税人对税惠红利“有感”;
线下成立“红利账单阅读小组”,向4万余户企业推送“红利账单”,帮助企业算好“发展账”和税惠红利“明细账”。

二、精细服务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纳税缴费服务热线承担着纳税人缴费人的税费政策咨询、办税缴费流程

指引、意见建议收集等工作。我们将12366、96612366、办税服务*热线‘三线’ 整合,竭力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规范、高效、便捷的咨询服务。”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团队成员肖静说。

  去年11月,魏先生因登录不上山东省电子税务*App而焦急万分,便拨打热线寻求帮助。热线工作人员郝炎炎在帮其排除系统故障、浏览器配置、密码错误等原因后,发现其登记的电话号码与本人身份信息不相符,不符合实名认证要求,于是耐心指导魏先生重新注册。魏先生对她耐心细致的服务十分感动, 特地送来一面锦旗以表谢意。

  事情虽小,却是税务人员全心全意替纳税人缴费人着想、为纳税人缴费人服务的生动体现。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聚焦偏远乡镇群众办税缴费出行难问题,首创集合5G、物联网、智能微*、新能源汽车等于一体的移动办税*并推广应用,实现200余项业务一*通办,为纳税人缴费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三、志愿服务助力税费服务提质增效

  “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于2022年6月成立,至今队员已发展至近百人。去年*织开展‘菏税同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4次,发放税费政策宣传册2700余份,用实际行动为税收工作增添一抹‘志愿红’。”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团队成员杨洋说。

  在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积极推送最新税费优惠政策,认真做好纳税人缴费人意见征集与答复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认同感。通过“点对点”辅导优惠政策、“面对面”倾听意见建议、“心贴心”解决涉税难题、“实打实”回应企业期盼,有效推动纳税缴费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菏泽市税务*纳税服务中心先后荣获“菏泽市青年文明号集体”“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山东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2022年度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 菏泽市税务*获全省第一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敬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不断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方法,深入了解纳税人缴费人的迫切需求,及时回应纳税人缴费人的关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提升税费服务质效,努力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税收营商环境。”陈慧说。

以主题教育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灵川县定江镇党W

(2024年2月20日)

  推进珂深威、花桥荣记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跑”;
推动“党*织+公司+ 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金灵肉鸡、赤江甜瓜等项目  灵川县定江镇坚持用***新思想统领和指引各项工作,着力在学思想、推项目、惠民生上下功夫,紧盯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加快实体经济项目建设, 构筑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桂林高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出新招,提振产业园区发展信心。定江镇立足高铁园区位优势,开展“红色先锋”工程,建立“红色先锋队”,引导党员骨干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亮身份、当先锋”入驻“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13个。2023年9月以来, 全镇累计招引企业10家,实现镇域税收约2.2亿元,工业总产值18.35亿元;
建立集体经济联建协作区2个,整合资金、土地资源约230万元,建成标准厂房3700 平方米,通过招商出租,确保每年增收35万元以上;
持续推动“党*织+公司+ 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金灵肉鸡、赤江甜瓜等项目,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63.62万元。

  优服务强担当,服务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组建“网格长+网格辅助员”的两级红网格队伍,启用定江镇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7.24%;
构建“镇+村+户”上下联动工作格*,荣获自治区信访工作百佳镇称号;
借助12345热线平台,收集民生痛点,加强办理效能,解决背街小巷道路亮化、八定路人行道改造、潭定公路提升等“热点”问题17个;
聚焦园区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珂深威项目机耕道纠纷、天海塑业内涝等问题17个,让企业感受到*府“妈妈式”的营商服务。

真抓实干办好惠民利民实事

记灵川县农业农村*

(2024年2月20日)

  灵川县农业农村*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主题教育与“三农”工作有机结合,坚持真抓实干,把握重点关键,办好惠民利民实事,推动灵川县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广西耕地保护激励县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荣誉落户灵川。

  严格落实帮扶制度,帮助改善生活生产。一方面,该*积极发展壮大县级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5088户,产业覆盖率96.88%;
另一方面,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20831户,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394户发展经济。该*获评全市2021—2022年度驻村工作先进后盾单位。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整合资金1944.2438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灵川县在全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3.1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7.1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6.35%。灵川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获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表现突出单位通报表扬。

  集散为整抱团发展,集中优势壮大规模。新增农民合作社54家、家庭农场43家,其中获得国家级示范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3家、县级示范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及扩建养殖场(含微型)30家和栏舍19栋,推广“代养公司育肥牛” 模式,带动规模养殖户6家,新增肉牛存栏1200头;
建成并投产的陆基养鱼圆池66个,拥有养殖水体4150立方米。

“拼命三郎”不言苦  初心如磐守正义

记湛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岳华锋

(2024 年 2 月 23 日)

  今年48岁的岳华锋是湛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自2006年从一名律师转行考录到法院工作至今,17年来办理案件近7000起,成为湛河区人民法院办结案件最多的法官,多次获得“全市十佳法官”“办案标兵”“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19年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今年2月,他又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先进个人。

一、“拼命三郎”创下办案数量之最

  岳华锋来自农村,从小就立志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他先是通过了国家律师考试,2003年又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2006年,在国企工作并兼任律师的他,再次通过公开招录成为一名法官。

  由于法律专业知识过硬,加上敬业爱岗、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岳华锋每年的办案量都是全院第一,被同事们称为“拼命三郎”。17年来,他共办理各类民事案件近7000件,其中有不少是疑难复杂案件。

  2022年4月,湛河区人民法院组建速裁团队,岳华锋勇挑重担,成为团队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当年共计收案549件,结案535件,调撤率78.1%,结案率97.45%。2023年,该院速裁团队收案746件,结案736件,调撤率79.58%,结案率98.66%。

  近年来,随着借贷类、交通事故类、侵权类等各类民事案件的增多,民事法官的工作量也急剧增加。这很考验法官的办案技巧和智慧。从最初每年100多起案件到现在的700多起,岳华锋已总结出一套提质增效的方法。比如,立案当天即送达传票,送传票当天即进入调解程序;
合理运用新型文书格式,采用要素式判决、表格式判决等方式来节约时间。

  岳华锋说,通过文书格式创新、便民诉讼等方式,速裁团队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我曾经计算过,一起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平均只用8.46天”。这种高效率,也为湛河区人民法院取得全市审判绩效第一名和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标全省第八的好成绩打下基础。

二、坚持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维权

每年春节前,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是民事审判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弱势群体

在讨薪维权中感受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温暖,成为岳华锋关注的重点。

  2018年春节前夕,某电气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100多万元,老板玩起了失踪。当年农历腊月二十三,93名农民工来到湛河区人民法院起诉讨薪,并申请了财产保全。院领导很重视,审批减免了诉讼费,并指派岳华锋审理此案,要求快审快执。岳华锋立案当天即带领相关人员来到该公司清点查封申请财产保全的铝、铁等物品。由于这些物品都是半成品和边角废料,仅清点查封就进行了两天。春节假期期间,岳华锋一有时间就查阅案件材料,梳理审理思路,节后及时对该案进行开庭审理,一周后就作出了判决。

  随后经过案件的执行,93名农民工终于拿到了拖欠的薪金。农民工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到法院向岳华锋致谢,他笑着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后来,此案被市中级人民法院推介为典型案例予以宣传报道。

  办案中,岳华锋始终把社会**法治理念作为工作指南,注重案件的*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为弱势群体维权,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仅2023年,他就调解了上百起欠薪、欠款案件。

三、以心换心真情调解促和谐

担任基层法院民事法官17年,岳华锋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他说:“拿到一个案件,首先要认真地把当事人的诉求、想法,包括案外

的一些因素都听明白,然后结合法律进行研判分析,通过释法析理进行沟通, 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再进行更深入调解。”

  2020年,在岳华锋承办的郜某诉惠某房屋买卖纠纷一案中,惠某输了官司, 惠某的母亲魏大妈作为代理人欲缠访、闹访。岳华锋了解到惠某的两个孩子正上高中,家庭生活困难后,认真向魏大妈释法析理,并在案件执行阶段积极为其协调,最终魏大妈通过购买方式保住了所住房子,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只要以心换心,用真心贴近群众,用耐心构建信任,60%以上的案件可以达到庭前和解。”岳华锋说,当调解成功一起案件,当事双方都满意且表示感谢时,就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候”。

“学”字当头  “干”字贯穿  “效”字为要

记全州县*安*党WW员、副*长蒋先明

(2024年2月21日)

  全*破案攻坚能力进一步加强,微信3231169整理,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5.11%,破案率同比上升1.86个百分点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州县*安*党WW员、副*长蒋先明坚持“学”字当头、“干”字贯穿、“效” 字为要,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四最”“四重”问题,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全县*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蒋先明把学思想摆在首位,积极参加党W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研讨,合理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通读深研细悟,不断增强维护国家*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织各部门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24个,组建党员突击队1支,收集“听民意、访民情”意见5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12次,开展好人好事活动161次,引导党员民警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担当有为。

  在日常工作中,蒋先明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将学习实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他强力推进“零点”专项行动,每天夜晚10时至次日凌晨6时, 在案件高发区域常态化开展巡逻盘查、蹲点布控、现案打击等工作,不断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全力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开展行动以来,共盘查可疑人员3900 余人次、车辆1700余辆次;
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69人,查缴管制刀具30把。

  此外,蒋先明结合辖区实际,启用全州县*安*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交管、治安(人口)、出入境窗口业务“一窗通办”,并精心打造集阅读、文化展示、儿童游乐于一体的等候区域,该举措为全市首创。推出“241N”发展模式,分阶段、分层次推动窗口服务升级,助力便民举措跑出“加速度”。升级改造派出所户籍室软硬件设施,推动各派出所逐步实现户籍、交管“二合一”通办模式,让服务更便民、更贴心。

“萤火微光”  点亮希望

记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刘海

(2024年2月26日)

  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唐家会矿,有一位热心公益的90后小伙,他就是刘海。

  1990年出生的他,有多个“头衔”:鄂尔多斯市安达救援队理事长、准格尔旗安达救援队副总队长、安达救援禁毒项目负责人、红十字会救护员、AHA急救导师。自2017年参加公益*织以来,他先后参加高考、中考等爱心送考5次、护校96次、寻人搜救13次、救援被困车辆脱险185次、“助老”“助困”等公益活动62次,坚持用行动传播爱心,在公益道路上挥洒青春汗水。

  “我觉得人的一生就应该像雷锋一样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我衷心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加入到爱心公益大家庭中,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从上小学开始,刘海就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雷锋精神应当传承下来。”刘海说。不管是上学期间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刘海总是尽自己能力去帮助别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萤火微光”为他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让爱传承

善小而为情暖人心

  “正因为曾经淋过雨,才更想为别人撑伞。”这是刘海坚持做公益的座右铭。刘海的童年并不顺遂,他曾因家里贫困而导致休学,在受到社会捐助后才得以继续求学。2010年,刘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一家人却因学费犯了愁,是扶贫的“红马甲”雷锋志愿者了解情况后,为他凑齐了学费。从此,一颗爱心种子也在刘海心中萌芽,“将来也要做个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从那以后,刘海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从大一起就开始投身学雷锋志愿服务。大学毕业后,

  刘海来到淮河能源集团工作,从大学公益使者到一名普通矿工,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身体力行,将矿工与志愿者有机结合,做到相辅相成。记者见到刘海时,他正在薛家湾第三小学门口协助交警指挥交通,带领学生们过马路。“工作后,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是在2016年,在社区*织慰问孤寡老人, 当时其实是社工服务,虽然没有进入志愿*织,但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他人, 我感到非常开心。”刘海说,看到他人因自己而变得快乐,那种踏实感和成就

感也让他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愉悦。“这就是我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公益的初心。”

坚定初心

社会公益一路同行

  “你好,请问是准格尔旗安达救援队的求助热线吗?我的车昨天晚上忘了关灯,现在电瓶没电打不着火,周边的修理厂都关门了,我在红星酒店楼下, 需要帮忙搭电启动车辆。”一次深夜,休班期间的刘海正在家里陪伴家人,救援电话响起,刘海随即披上外套,向妻子告知一声后,便马不停蹄前往现场。

  有一年的夏天,某地遭受连续暴雨袭击,因降水量暴增突发洪涝灾害,房屋倒塌、牲畜无存。新闻报道一出,在家休假的刘海立马坐不住了,自告奋勇加入了抗洪救灾志愿者队伍,为灾区提供后勤保障工作。听闻灾区人民及抗洪救灾工作人员饮食得不到保障后,他前往超市采购了食材和救援物资,迅速赶赴现场,派发救援物资,帮助村民搭建帐篷。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得到了灾区群众及社会各界救援*织的一致认可。

  为了提升救援队成员的个人素质和救援能力,刘海经常*织成员前往呼和浩特、北京等地参加水上救援、高空救援、禁毒等专业培训。2023年,刘海带领队员前往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急救讲座20余次,宣传心肺复苏、海姆立克、包扎、消防、禁毒等急救知识。他的无私付出、真诚奉献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被评为西部煤电集团2018年度“助人为乐模范”、唐家会矿2017 年度“优秀工作者”、准格尔旗2019年度“优秀禁毒志愿者”、安达救援队2018 年度“道德风尚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他被评为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做公益活动就是在传递一种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身边有爱有希望, 这些星星点点的星火最后凝聚成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刘海坚定地说道。

“永远做最踏实的那个人”

记最美退役军人于伟

(2024年2月23日)

  自退伍转业到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来,转变的是一次次不同的岗位角色, 不变的是立足本职勤恳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永远做最踏实的那个人”, 是于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同事们对他25年行履的评价。

一、做好司法安全的维护者

于伟1998年转业到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后,被分配到司法警*支队工作。在老百姓印象中,司法警*的工作并不像法官那样引人瞩目,也不像*安

那样为人熟知。事实上,司法警*是一支准军事化的队伍,承担着日常值庭、送达文书、提押人犯、看管、安检、协助强制执行、执行死刑等多项勤务,对人民法院安全和审判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于伟刚到警队没多久,就赶上了全国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作为一名法警, 于伟协助支队长全面负责队里的各种工作安排,前往看守所提押犯人、维持庭审秩序、*织人员安排和车辆保障,一直到晚上开完庭把被告送回看守所。

  专项行动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经常开庭到凌晨1时。于伟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回家的人。他坚持把最后一个被告安全送回看守所, 等值庭*警把枪支交回来,安全放回枪库,才放心下班。那3年里,大大小小的庭审进行了几百次,他从未休息过一天,工作没有出现一丝差错。

  担任司法警*支队副政W职务后,于伟把工作重心放在协助支队领导加强司法警*执法能力建设上。其间,他着力强化服务意识,以保障法院审判工作为中心,努力提升执法水平,积极发挥司法警*的职能作用,实现了无违纪违法、无安全事故的目标,圆满完成了以审判、执行为中心的警务保障工作。

二、做好服从*织的螺丝钉

  由于于伟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单位经常放心地安排他干一些“分外”的工作。他总是能保持“服从是军人的天职”的本色,认真完成交办的任务。

  2008年,于伟受单位W派,到经济开发区协助城中村改造。他被派到了鸿洋社区,很快他就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融在一起,帮助他们解决城中村改造133项目的前期手续问题。3年时间里,他所在的社区第一个完成了全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成为第一个把施工手续办完的社区。他细致的工作受到了经济开发区领

导的好评,连续3年考核优秀,并荣获三等功一次。

  于伟有一段时间被借调到法院办公室,负责对市人大常W会的联络和接待工作。他与每位人大代表都保持紧密联系,主动征询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定期*织人大代表和法院工作人员交流沟通,积极协调办理人大代表、政协W员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复办理结果。在他负责此项工作期间,人大代表对太原中院工作的满意度一直位居前列。

三、做好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后来,于伟被选派到阳曲县西凌井乡海子湾村担任村党支部驻村第一*记。成绩来自于责任感和学习能力。一到村里,于伟便给自己提出要求,要尽

快潜下心来学习国家扶贫政策,弄清楚各项扶持清单,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家, 同时尽快熟悉全村所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于是那段时间,晚上,他挑灯夜读, 努力学习*央到地方各级*府的扶贫政策;
白天,他拎着那个蓝色的扶贫资料袋,穿行在沟沟坎坎的村户之间。

  为使村民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于伟多方协调为村里增加产业项目。在市中院党组的支持下,他带领村民建起了磨坊,建成了农产品加工厂,为村民创造了工作岗位,也为村集体增收注入新动力。于伟还在单位开办爱心超市,专设消费扶贫区,集中推介销售海子湾村的特色农产品,帮助村民与广大干部职工建立长期产销联系,调动村民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就这样,海子湾村村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善了,集体经济壮大了。于伟也因此先后于2020年、2022年被评为“优秀第一*记”,2022年被评为“山西省干部驻村工作模范第一*记”。几年的驻村工作,让于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在两年一届的帮扶期满后,他主动申请继续留任。他说,乡村振兴不是一阵风,我们不但要让贫困户脱贫,还要帮助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不负重托  履职尽责

记全国政协W员、九三学社青海省W主W朱春云

(2024年2月19日)

  “担任全国政协W员感到无比光荣的同时,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将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高履职的能力和水平,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聚焦群众关切,履好职尽好责。”2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W员、九三学社青海省W主W朱春云如是说。

  2023年是全国政协W员朱春云履职的首年。这一年对她来说,是努力学习提升履职本领的一年,为了让自己更快更好地转入全国政协W员这个新“角色”, 朱春云抓住各种机会,不断学习充电。朱春云说,“每一次的学习、每一次的协商议政活动、每一次的基层调研,都让我对政协工作的职责、特点、要求和规律有了更深地了解,对W员履职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好地把握。”

  2023年对于朱春云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向大会提交的《关于在黄河上游建立河湟国家文化公园》《关于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女性中实施宫颈癌疫苗免费接种计划》《关于推广绿色勘查技术加大青藏高原战略性资源勘查力度》3件提案全部得到立案办理。”朱春云告诉记者。

  “提案能够获得肯定,令我惊喜之余,更多的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朱春云说。

  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的谋事之基和成事之道,也是政协W员履行职能的必备基本功。朱春云始终坚持俯下身子、深入一线、扎实走访、潜心研究,把对策建议提准提实。

  “生态是我们持续跟进多年的课题,今年我向全国两会提交了一个关于开展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研究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提案。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造就了烟雨江南,成就了南亚粮仓,这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 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都关联着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在贯彻***总*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重大要求的实践中,还面临着‘重自然生态保护,轻生态文化研究’‘重专科的精细化纵向研究,轻学科间关联性横向探究’的短板。我们在前期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集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座谈,相关建议和构想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支持。”朱春云介

绍。

  朱春云提交的另外两份提案是关于科技助力冷水渔业发展和将青海纳入国家新增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饱满工作状态履职尽责。”

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典范乡镇

记全州县才湾镇党W*记唐亚军

(2024年2月21日)

  走进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庄干净敞亮,一排排葡萄架整齐延伸,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一幅乡村振兴美好画卷铺展开来。作为才湾镇党W*记, 唐亚军表示,不仅要把毛竹山村建设成为广西乡村振兴排头兵,还要把才湾镇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典范乡镇,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唐亚军的带领下,才湾镇成功申报“红色沃土”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红色湘江”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全州县项目建设,目前各项目正按照计划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米粉加工业初成规模,年产干米粉占全县60%以上,才湾成为广西首个粉业特色小镇,助力全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干米粉加工区。

  该镇建成国家级特色农业示范区1个、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1个,绿淼“稻+ 鱼+瓜(果)”基地成为中科院博士挂牌指导基地,打造形成万亩葡萄、柑橘种植特色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利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打造“红色湘江田园综合体”“绿缘田园综合体”等农旅结合项目,不断延伸主导产业价值链。如今,才湾镇各村呈现出乡村振兴新*面——邓吉村带领农户350多户, 创新发展功能型合作社,以合作社统筹农村资源,带动土地入股、生产托管、订单收购等联农带农模式;
南一村带领农户500多户,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联结方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等等。

  此外,该镇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1+6”红色*法小院,即 1个小院和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信访接待中心6个部门(单位)协调联动,实现群众纠纷化解“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只找一人”, 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科技创新路上勇于探索的追梦人

记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与智能产业中心副经理宋波

(2024年2月28日)

  “务实严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这是宋波在14年的装备研发生涯中一直坚持和秉承的工作理念。多年来,她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践行露天开采核心装备国产化替代的使命和责任,履职尽责、勇挑重担,带领团队攻克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不断推动露天煤矿重大核心装备技术取得进步。

一、坚定信念持之以恒

  多年来,我国露天煤矿核心装备一直依赖进口,设备采购和运营维护成本较高,生产连续性受备品备件周期影响较大。作为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载体, 露天开采核心装备的自主研发工作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行业以及煤炭企业的“卡脖子”难题,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难题。

  自2011年开始,宋波带领的团队提出了“实施露天矿核心装备国产化”的需求,并一直致力于露天装备的研究与工程示范,从半连续工艺到连续工艺核心装备,逐步有序地开展了半移动式破碎站、自移式破碎站、转载机、排土机等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宋波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项,申报发明专利18项, 拥有授权发明专利8项;
发表期刊论文11篇,参编国家标准1项,参编论著2部。

二、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露天矿轮斗连续开采工艺在国外发展非常成熟,应用效果显著,是露天开采工艺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绿色环保的工艺。我国进口轮斗挖掘机成本较高,各大矿山企业望而却步,且国内轮斗挖掘机技术研发领域存在空白,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国内轮斗连续工艺的发展。

  “轮斗挖掘机的核心技术较多,存在重型履带、大型复杂钢结构设计、力学性能研究等众多复杂难题,技术攻关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和风险。但是,轮斗连续工艺承载着我们几代人的梦想,是国家实现智慧化矿山建设和绿色开采重大战略的最优方案。”宋波说,她和团队成员不怕困难,立志将轮斗连续工艺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变为现实。

  “大切割力紧凑型轮斗挖掘机”项目是集团的重点科技项目。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宋波签订了责任状,带领团队十几名党员群众,完成了一系列技术研发、交流研讨、投标和合同谈判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签订1.5亿元合同。

该项目是国内首台(套)大切割力紧凑型轮斗连续采煤示范工程,将推动我国露天煤炭开采工艺的革新,对煤炭行业减碳、降本、减人、增效、绿色开采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三、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对待科技工作,宋波一直兢兢业业、奋力拼搏,坚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严于律己的同时,她时刻心系公司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为了使科技人员尽快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宋波积极总结自己多年的研发工作经验,并多次为科技人员开展项目申报、汇报等专题培训和指导。在她的推动下,公司连续获得沈阳市企业技术中心、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和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公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的埋头苦干和坚持不懈,让宋波从一名设计人员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勇挑重担的学科带头人。她先后获得了沈阳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三八红旗手标兵”“高层次拔尖人才”,集团公司“露天矿工艺系统创新团队负责人”“巾帼标兵”,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全国煤矿智能化联盟“露天矿智能化高效开采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等荣誉称号。在科技创新这条路上,她将一直坚守初心,做一名勇于探索的追梦人。

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可走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石化石油炼制首席专家高雄厚

(2024年2月25日)

  “将所学知识转化成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具体生产场景中”,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石油炼制首席专家高雄厚最大的心愿。

  作为我国炼油催化剂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杰出的科技带头人,高雄厚30多年来专注于干一件事:研究开发催化剂。

  新一代降烯烃催化剂的诞生,填补了中国石油在炼油催化剂研究领域的空白;
原位晶化重油高效转化催化剂的开发,使中国石油成为世界第二家掌握该技术的公司;
降低柴汽比、增产低碳烯烃等系列催化剂的应用,助力中国石油进入国际市场高雄厚带领团队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科研成果荣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省部级一等奖。

  2023年11月22日,高雄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切实沉下心来,力戒浮躁、甘于寂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只要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就一定能攻克难题。”

一、潜心研发打基础

  “我研究的催化剂在物理尺寸上很小,就像针尖那么大,在这么小的尺寸上进行结构的改进、创新,就好比在针尖上跳舞。”高雄厚说。

这针尖上的“舞蹈”,一跳就是30多年。

  1988年,高雄厚从兰州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被分配到原兰炼(现兰州石化)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在研究工作中,高雄厚对催化裂化催化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潜心钻研相关技术,投身技术创新和重要课题研究,为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1999年,国家出台新的环保标准,对汽油品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车用汽油的烯烃含量必须降到35%以下。然而,当时国内许多炼油企业生产的汽油中, 烯烃含量都超过这个标准。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的技术攻关任务交到了高雄厚所在的研究所。

  科技人员少、重要技术积累缺乏、研发时间紧迫,面对重重困难,高雄厚没有退缩,带领几个年轻人开始了技术攻关。

  “传统的催化剂是把已生成的烯烃转化为其他产物,以达到降低烯烃含量的目的。我们要研发出新技术,从源头控制烯烃的生成。”高雄厚说。

  科研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总要经历风雨。一次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   经过4个多月持续研究,高雄厚和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终于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研发生产出新一代降烯烃催化剂。高雄厚说:“2002年,这项科研成果在兰州石化实现就地转化,当年就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回想起研发过程,高雄厚说:“最艰难的时候,感觉几乎没什么希望了, 但咬牙坚持下来后,成功的喜悦会冲淡一切,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来,高雄厚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重大需求,带领团队研发出的系列催化剂产销70万吨以上,在百余套工业装置上成功应用。

  在高雄厚看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社会价值才具有力量和意义。他说:“这是科技成果的归宿,也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二、破解难题登高峰

  研发之路,充满寂寞、艰辛与坎坷。每当被问及如何保持攀登科研高峰的初心,高雄厚总是回答:“总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

  针对石油资源重劣质化不断加剧的现实问题,高雄厚和团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持续探索,以高岭土原位晶化工艺为基础,通过提高分子筛含量的创新技术,显著提高了原位晶化型催化剂的重油转化和抗重金属能力,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炼油工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原位晶化催化剂及成套工程化技术。

  高雄厚告诉记者:“这些催化剂可以根据炼厂原料、工艺、产品的不同需求,进行配方优化调整,形成系列重油高效转化催化剂,在国内外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这个项目的成功带给高雄厚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提振了信心。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说明我们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他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我国成品油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和环保需求,高雄厚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长期的技术积淀,攻克了分子筛高度介孔化和载体富含质子酸的技术难题,开发出高汽油收率低碳排放系列催化剂,并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为我国炼油产品结构调整、炼油工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及油品质量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保障。

  同时,根据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高雄厚还带领团队开发出增产丙烯、增产低碳异构烯烃系列催化剂,不仅满足了国内炼厂的需求,产品还远销海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高雄厚说:“任何时候,都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只有把前沿的科学成果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是科技创新最有效的方法。论文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3年11月初,高雄厚负责指导的新型催化裂解新工艺成套技术顺利完成前期改造设计工作,待装置改造完成后,将在国内开展工业试验。这一技术对炼化转型示范意义重大。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央企业劳动模范”“甘肃省科技功臣”“中国石油杰出成就奖”随着在岗位上干出一项项业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高雄厚说:“这些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让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感、使命感更强了。”

三、言传身教带团队

  高雄厚还有一个身份:研究生导师。他陆续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32人, 并组建了甘肃省化工新材料创新联合体和石油化工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促进西部产业科技融合与协同发展。

  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为社会服务;
要严谨认真,确保每项实验都真实可信;
学术研究成果要能够落地,转化为实际的应用。

  2023年12月22日,兰州石化成立高雄厚院士工作室。高雄厚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将依托院士工作室,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 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聚焦行业领域关键问题,持续开展系统研究工作。”

  高雄厚认为,年轻人的培养非常重要。培养杰出的创新人才,既要为其提供广阔舞台,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还要放手让创新能力突出的年轻科研人员挑大梁、担重任。高雄厚将继续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帮助年轻科研人员成长。

  “科研实践就像翻山越岭,虽然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也愿意把每一次‘失败’看作‘未达预期’。”高雄厚表示,他将与科研人员共同奋斗,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我国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恪守为民之责  力行为民之举

记湖北省枣阳市人大代表刘兵

(2024年2月22日)

  湖北省枣阳市第九届人大代表,鹿头镇财政所党支部*记、主任刘兵,多年来在财政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开拓进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履职尽责,关注民生、听取民意、传达民声,当好*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被枣阳市人大常W会评为“2023年度枣阳市优秀人大代表”。

一、坚守用心、用情、用力的履职初心

  “面对选民的高度信任,我深感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要用满腔的热情、务实的行动向广大选民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刘兵表示。

  刘兵坚持思想引领、学习为先,把强化学习作为履职的基础。他把*央、省W、市W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民法典、代表法、监督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人大基本业务知识,作为学习的必备内容,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思想精髓、核心要义,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理论水平,夯实了履职基础, 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治素质、法律素养和履职能力。

  刘兵坚持务实重行、履职为要,正确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利,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在枣阳市人代会期间,他认真撰写、提出代表建议,审议*府工作报告和“两院”报告。2023年12月28日,在枣阳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鹿头代表团审议枣阳市人民*府工作报告时,刘兵在发言中提出: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倡导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办事情的原则,加大对“三农”资金的监管力度。

  闭会期间,刘兵应邀列席枣阳市人大常W会会议、专门W员会会议,积极参加鹿头镇人大及所在代表小组*织的集体学习、集中培训、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接访选民等活动。2023年11月15日,枣阳市检察院主要负责人到鹿头镇开展提升群众安全感专项行动暨平安建设宣讲,并征求人大代表工作意见、建议。刘兵在座谈会上提出建议: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力度,让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加大相关法律实施监督力度,确保公正执法,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法治社会环境;
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法律咨询等法律帮助,不断满

足群众的法治需求。

二、恪守想民、为民、利民的民生情怀

  2023年4月中旬,湖北省人大常W会下发文件并召开视频会议安排部署“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工作,助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襄阳市人大常W会、枣阳市人大常W会也结合自身实际相继下发通知进行安排。刘兵闻令而行,围绕地方党W的中心工作与聚焦人民群众的关切问题有机结合,踊跃参加代表行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刘兵支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他带领专班人员与郭营村“两W”干部一起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诸如农产品销售难、打通“断头路”等急难愁盼问题,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逐步引领群众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参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刘兵经常深入丁庄村、蒋庄村,协助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做好帮扶工作, 逐户了解情况,制定“一户一策”产业帮扶计划,完善帮扶措施,排查和整改落实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漏洞短板,确保每个年度乡村振兴工作圆满完成。2024 年1月22日,在龙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他冒着严寒深入部分村的困难群众、困难老党员家里,详细询问他们家里生活、身体等情况,叮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眼前的困难,为乡村振兴再出力。

  为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微信3231169整理,共建文明美丽鹿头,刘兵定时带领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对周边背街小巷积存垃圾、枯枝落叶、乱堆杂物等进行清理,清除街路沿线两侧建筑物、公共设施上的小招贴和喷涂广告,共同打造干净、有序、整洁的“金鹿头”。

  为加强森林乡村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刘兵多次参加督办落实全镇“绿满枣阳再提升行动”,实地察看了马冲村等村宜林地绿化、鹿头镇内循环道路绿化、森林乡村建设情况。通过反复督办不断提升村庄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生活。

  刘兵还密切关注街道居民饮水安全。2023年7月26日,他带领人大代表小组成员对居民饮水安全保障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察看镇供水公司供水设施管理运行情况,详细了解设备设施及制水生产工艺流程、水质监测和供水保障能力等情况。他建议镇供水公司负责人确保饮用水工程良性运行,保障群众

喝上放心水。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刘兵表示,要继续以枣阳市人大代表、鹿头镇财政所主任的“双重身份”扛起“双重责任”,发扬“拼抢实”作风,以实干促实效, 努力做好财政保障工作,用一己之力为全域增光添彩。

领航保护性耕作技术  做黑土地的守护者

记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李宏哲

(2024年2月26日)

  黑土地,被誉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黄金地带”和“绿色粮仓”,不仅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强后盾。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化,黑土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守护这片肥沃的土地,农业农村部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特别强调了耕地质量建设的紧迫性,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耕地地力,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1亿亩。

  在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的广阔黑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农机人,常年深入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向农民宣传农机技术和机具,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不保留传授给农民。他是农民熟悉的“农机医生”,更是全县农机推广战线的“领航人”;
他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事业上不知疲倦、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为促进全县全程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就是铁岭县劳动模范,铁岭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铁岭市、县两级优秀专家,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推广人员)获得者——铁岭县农机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李宏哲。

一、打开保护性耕作推广新*面

  1991年,李宏哲从辽宁省铁岭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以铁岭县农机推广站一名工作人员的身份,就此开始了他迄今为止长达三十余年的农机新技术推广生涯。

  最开始,为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李宏哲不惜“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向农民反复宣传讲解、示范农机化新技术,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排除机具故障。2016年,李宏哲工作的铁岭县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受到传统种植模式的阻挠,推广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某次在阿吉镇下乡时,李宏哲遇到了杨屯村鑫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生。经过一番交流,李宏哲发现李生是个有想法的人,也愿意尝试免耕播种技术,只是没有空闲资金搞试验。李宏哲看到这种情况,当即就答应为李生提供一些种子、化肥,并提供几台播种样机作为免耕播种的试验素材。为让李生进一步了解免耕播种技术,李宏哲更是主动提出要带李生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试验基地学习。刚开始时,李生不舍得花钱出路费,他就自掏腰包给李生买了火车票;
为了节省住宿费,他

让李生跟他住在一个房间就这样,经过几次系统学习后,李生在基地逐渐掌握了多项保护性耕作方面的知识,并于2016年用四种免耕播种模式种植了80亩地。年末收获时,这几块免耕播种地块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块。看到了实际效果, 李生非常高兴,又主动买了2台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周边的老百姓也认同了免耕播种技术,都愿意找李生来作业。新技术换来了好效益,李生逢人便说:“没有李宏哲就没有杨屯村的免耕播种技术,一定找机会把李宏哲垫付的火车票钱还给他。”李宏哲看到免耕播种技术得到了推广十分欣慰,他告诉李生:“一共100多块钱的事儿,不用给了。你能把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出去就行了,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了。”最终,在李宏哲的指导下,杨屯村免耕播种面积成功达到4500亩,约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0%,辐射周边村应用免耕播种技术1.5万亩。

  在李宏哲的推动下,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等科研院所及机构相继在铁岭县建立了试验基地和示范区。近五年来,为推广保护性耕作农机新技术,李宏哲*织召开各类现场会和机具演示达42场;
针对玉米秸秆覆盖量大、免耕播种容易拥堵的技术难题,在铁岭县率先引进示范秸秆归行处理机,破解了秸秆覆盖量大无法免耕播种的难题,使玉米秸秆覆盖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示范推广在铁岭县得以大面积推广。为了在铁岭县加快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针对农民认识上有差距、不认可的问题,李宏哲更是顶严寒、冒酷暑,足迹踏遍全县10个乡镇上百个村, 把技术培训送到农民合作社,送到农户的家中。

  工作期间,李宏哲先后带队举办大小型培训班近百期,现场培训农民、机手、乡村干部超1万人次。针对农民对新事物接受以眼见为实的偏好,他又在各个乡镇布*建立了50多个保持性耕作技术模式示范点,让农民在家附近就能看到先进技术的效果。近年来,玉米机械收获、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玉米机械高效植保防控、机械深松整地等技术得到推广,铁岭县尽快补齐了全程机械化中的一些短板,农机化作业水平提高到86%,免耕播种技术应用面积发展到49万亩、玉米机械收获面积已达到72万亩,分别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60%和87%,跃居铁岭市先进行列,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彰显出农机技术推广的引领带动作用。李宏哲也因长期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索换来了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多次迎接辽宁省农业农村*、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的调研和考察。

二、做不惧病魔的黑土地守护者

2018年的十一长假正是大众休息、出游的好时机,可对于李宏哲来说,却

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假期中,他时不时地来到地里搞测产,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但其实早在半年前,李宏哲的身体就出现了症状,反复发作的腹部隐痛像刀绞一样折磨着他。然而李宏哲却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课题申报、帮助平顶堡镇找水稻全喂入收割机等工作上,一忙就是好几个月。本该及早去做的身体检查, 一拖就拖到了10月9日。在做腹部检查时,李宏哲被告知他的腹部有肿瘤需要进一步检查,很有可能要手术,可他此时心里想的却是接下来的工作该怎么办: 明天在昌图有个全省农机工作培训会需要参加;
几日后铁岭县有一场省级农技推广现场会需要他主持 想到这些,李宏哲毅然决然地把诊断结果藏了起来,在忙完了这几项主要工作后,才去市医院住院做了一次彻底的检查。最终,李宏哲被确诊为十二指肠间质瘤,需尽快手术切除,不然会危急生命。

  当年11月,李宏哲被转院到沈阳医大一院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这样的开腹手术对身体是一种巨大的损耗,病人术后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可当时正是铁岭县进行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申报的关键时期。术后第三天,躺在病床上的李宏哲就开始指导同志们完成申报工作。当时的李宏哲浑身插了8个管子,尤其是插着鼻管,导致一说话鼻子就钻心的疼,可即使这样他还是通过电话和同事们一项项地沟通商定申报事项,直到把整个流程细节全部敲定。最终,在李宏哲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铁岭县成功当选第三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受到了农村农业部的表彰。

  看到李宏哲对工作的用心和执着,身边的领导同事无不敬佩。“就是在患病休养期间,李宏哲也从来没放下工作。”李宏哲的直属领导刘铸阁更是感慨, “2019年,李宏哲共带领实施新技术、新实验6项,成功为大甸子镇营盘沟村引进全套红薯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在蔡牛镇、凡河镇开展的水稻旱直播技术取得了亩产800斤的好收成,通过在全县布*两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对全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起到了引领作用。”

  肿瘤切除后还需服用靶向药来维持病情的稳定性。然而本应该在家好好休息的李宏哲却忍受着服药后的恶心、疲倦、浮肿等反应义无反顾地又投入到了他所热爱的农机推广工作中。他是一头“拓荒牛”,把自己和农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求索在依靠农业科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漫漫长路;
他是一粒“种子”,把自己和脚下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一起,无论到哪里,都播种新的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宏哲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多次被辽宁省农机推广站评为先进工作者,铁岭市、县两级的农机先进工作者;
被评为

2014年铁岭县劳动模范、2017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推广人员)、2019年度铁岭市第三批优秀专家。2013年—2018年,李宏哲先后取得部级及省市科研成果5项,其中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2Q160型农田清石机研发与推广应用项目获2016年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奖一等奖;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2015年获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
参加编写部、省、市技术规范5项,其中玉米收获机安全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已经在全国推广应用。

  李宏哲告诉记者,这三十年的工作成绩并不会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作为一名农机推广战线的工作者,他将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秉承劳模精神,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把自己的事业和广大农民紧紧连在一起。李宏哲用无私奉献、勇于进取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赞歌!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世纪启航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德龙

(2024年2月22日)

  从大学期间一个人单打独斗尝试创业,到企业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七省(自治区),“80后”企业家顾德龙用15年时间坚守一份梦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7年,顾德龙从黑龙江省一个偏僻小县城考入中北大学。由于家境并不宽裕,他在完成学业的间隙,寻找一切机会打工创业,以缓解家人供养他读书的负担。

  2009年,刚上大三的顾德龙看到升学就业考试培训在同学当中的巨大需求, 敏锐地意识到了广阔市场前景。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他正式开始创业。十几年来,世纪启航教育科技集团历经各种考验和磨难,团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如今的500余人,发展成为一家集培训教育、教育产品研发、图书发行、在线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企业。

  教育培训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在顾德龙看来,世纪启航人员规模逐渐壮大,事业持续拓展,一个关键之处是通过不断探索,搭建起了较为优秀的人力资源体系,实现了优质人才资源的成功整合。

  从企业创办之初,联系微信32311699,顾德龙就一直坚持大胆启用年轻力量, 让青年团队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发展后劲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当前, 该集团有“90后”员工450人,占比81%。同时,集团不断引入高学历专业学科人才,现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员工70余人,占比14%。年轻化、高学历的人才队伍,奠定了世纪启航教研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教培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渐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转型创新成为必由之路。早在2013年,顾德龙就提前布*,尝试线上教育平台的应用与开发,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之路。到2023年底,世纪启航已经组建起近30 人的技术团队,在软件开发、线上课程录制、新媒体的推广与运营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自主研发,上线了三款教育类应用程序和一套办公应用系统, 打造出了可以让学员线上、线下同步学习的互联网新型教育模式,让超过200万人次的学员受益。

作为一家山西本土教育企业,随着本省市场的日渐饱和与世纪启航各培训

项目运营的日渐成熟,顾德龙开始将目光投向全国。2019年,他提出学习、归零、奋进、变革四大目标,将一批批优质人才资源输出到全国各地。目前,世纪启航不仅在山西省内11个地市设有分支机构,同时还在呼和浩特、西安、石家庄、银川、兰州、沈阳等地设有分公司。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给世纪启航那些追逐梦想的年轻员工们打造了无限广阔的奋斗平台。

  世纪启航的发展,得益于一支年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得益于对创新之路的不断探索,更得益于D建对企业发展的引领。

  走进太原市恒地大厦4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以D建引领企业发展”两大D建主题板块中,整整齐齐地展示着世纪启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和D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优异成绩。

  顾德龙说:“作为一家民营教育培训企业,我们不仅注重员工专业素养的持续优化和提升,更注重通过学习型党*织、先进基层党*织的打造,让D建引领企业发展。”

  2017年3月,世纪启航党支部成立,到现在共有29名党员,支部成员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6%,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55%,党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党支部鲜活有力,形成了人人重视D建、全员参与D建的浓厚氛围。

  多年来,世纪启航员工在党支部引领和党员带动下,自发*织各种主题活动。前往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深入右玉县、阳曲县、娄烦县开展扶贫活动, 捐赠教学用品、购买扶贫农产品2020年初至2022年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世纪启航向湖北省慈善总会、太原市小店区红十字会等多家单位捐款捐物30余万元,累计200余人志愿献血,先后有300余名员工参加抗疫志愿服务。为应对疫情给考生备考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广大学子顺利备考,顾德龙投入巨资搭建网络授课平台,开通线上公益免费直播课程,为考生免费发放学习资料,让超过百万的考生受益。

  功不唐捐。世纪启航党支部先后被省W*织部、市W*织部授予“双强六好”省级、市级示范党*织荣誉称号,被市W、市*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 荣誉称号。

  “我们将始终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使命,让学员学有所成, 让教育成就梦想,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致力于为每一位学员提供价值最大的教育产品,助力数万莘莘学子实现升学就业梦想。”顾德龙说,“这是一位教育企业家向社会输出的最大价值。”

情暖红土地

记英山县人行驻胡家湾村工作队队员肖潇

(2024年2月19日)

  位于英山县陶家河乡西北角胡家湾村的牛背脊骨山,海拔1100多米,是该村的主峰。

  2月8日,在通往牛背脊主峰公路上,英山县人行驻胡家湾村工作队队员肖潇再次来到工地,查看冰冻雨雪天气对正在扩宽的公路的影响。自去年8月牛背脊主峰公路扩宽工程启动后,肖潇经常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

一、心系红土地

  肖潇任县人民银行行长期间,一次到胡家湾村参观了牛背脊骨战场遗址。荡气回肠、气壮山河的牛背脊骨战斗故事,让他刻骨铭心。该村做活红绿文章, 甩开贫困帽子的历程,让他高兴和激动,为这片红色热土发展出一份力的想法油然而生。

  2021年10月,微信3231169整理,肖潇从县人民银行行长岗位退下来,本可以静下来过清闲日子,但胡家湾那片红土地却总令他难忘。这一年,县里安排各单位要派驻村工作队,机缘巧合,县人行派驻的正是胡家湾村。肖潇主动请缨,要求驻村。

  2021年12月初,肖潇一头扎进了胡家湾村。初到胡家湾村,看到的是碧绿的青山,闻到的是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他带上一个本子,一头扎进农户家,每户必到必访,白天没见到人的就晚上去。各家各户的情况,他既记在本子上,也记在心里头。

二、群众事挂心头

  深入群众,心里装着群众。两年来,肖潇早已与村民打成了一片,坚守“五天四夜”工作纪律,与村民攀亲戚、拉家常,心里装着村民的急难之事。

  熟悉情况后,肖潇对村里的困难群众格外牵挂。6小组70多岁的刘佳仁,老伴去世后,一个人过日子。家庭条件不好的刘佳仁被列为监测户,自然成了肖潇格外关注的对象。

  刘佳仁感激地说:“我眼睛不好,自从肖行长来驻村后,我的油盐柴菜米他经常操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服务群众的每一件小事,肖潇都当成大事要事来办。2023年12月份的一天,

林家大湾80多岁的兰奶奶到村部卫生室买药,恰逢村医有事不在。肖潇问明情况后,便开车带着兰奶奶到陶家河乡卫生院,帮助老人把药买好。

  村里有几位老人,长年身体不好,要去卫生院看病时就会想到肖潇。70多岁的王淑贤说:“肖行长送我去卫生院有四五次,给我帮了很多忙啊!”

  肖潇心里装着群众,逢年过节或家中有事时,他都要到这些对象户家中探望和慰问,并送去物资或慰问金。两年来,他已经自掏腰包近万元。

三、扬红播绿谋发展

  肖潇在关心村民过好日子的同时,也十分关心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胡家湾村的优势资源是红色,主打的是茶叶产业。两年来,他积极协助村两W扬“红” 播“绿”,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

  该村的牛背脊骨主峰,在退伍军人胡顺的开发下,已成为远近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由于上山的公路狭窄险要,急弯多,因而成为牛背脊骨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

  重修牛背脊公路成为全体村民的呼声。肖潇协同村两W积极向上争取,终于争取到S219至牛背脊骨公路的立项。

  公路开始建设前,肖潇起早贪黑,做好占用林地的征迁工作。有坟墓的地方,是征迁的关键点,他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出让山林、土地及坟墓迁移等前期工作。公路开始建设后,肖潇一心牵挂着工程施工。他一有空就往工地跑,宽度有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石岸基础牢不牢、施工安全情况如何、工程进度怎么样等等,事无巨细,他成了公路的“编外监理”。

  这条长5公里、基础路面宽9米的红色旅游公路,在他的积极推进下,进展顺利。目前,公路路基工程已接近尾声,开春后就可铺设沥青路面。

  在新修红色公路的同时,该村大力对茶叶支柱产业提档升级。胡家湾村全村有茶园面积400亩,近两年,他同村两W一道,做农户思想工作,调整出宜茶的土地,发展优质茶叶“鄂茶一号”,新建成连片茶叶基地30亩。

  肖潇在调查村里茶叶产业情况后,与村两W一道,对老茶园进行更新改造;
 硬化茶园基地公路3公里;
投资200万元,兴建13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
开通茶叶线上销售渠道;
叫响“陶阳春”品牌。这套组合拳,为茶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立下愚公移山志,助力胡家湾新发展。”在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写有这样一句话。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他将人生有限的工作时光,倾情奉献给这片

红土地,让红土地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探索基层治理“微改革”  书写为民服务“大文章”

记 2023 年安徽“最美基层民警”王培培

(2024 年 2 月 20 日)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八公山*安分*新庄孜派出所教导员、治东社区民警王培培从警10年来,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微改革、微创新,巩固辖区社会治安基础,助推全市乃至全省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自下而上改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普遍肯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培培荣获安徽省*安机*“服务先锋”、安徽省*安机*“成绩突出女民警”、安徽省*安机*“民警之星”、2023年安徽省“最美基层民警”等荣誉称号。

一、在改革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王培培在治东社区率先开展全市“警网融合”基层治理试点工作,她依托治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打造平安前哨、深化警网融合”为指引,以便利群众为宗旨,将特色警务室和“警网融合”工作站建设融为一体,打造了一个包含户政服务、交管服务、宣传防范、纠纷调处等功能为一体的“警网融合+” 工作站,并依托淮南市e治理平台,研发了“警网融合+”综合模块,实现警务数据与民生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对网格内“人、事、物”等全要素精准定位和精细管理。她在社区网格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警格,每个警格配备1 名警格员,与网格员协同开展工作。她作为社区民警和社区*记共同担任网格长,定期与社区、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开展联席会商,对网格员与警格员开展业务培训,并将“警网融合”工作成效纳入每季度的网格化综合考核项目, 推动奖优罚劣,全面提升“警网融合”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试点中,王培培将机制、人员、数据拧成了一股绳,通过与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团体以及相关部门的融合联动,实现了辖区内各类案事件全流程闭环管理,并探索总结“警网融合+”十联工作法。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王培培进一步扩容、提质、增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警网融合+”联勤工作站,形成了“警格+网格+部门+社会团体”的工作合力,构建了融治“新格*”。目前,“警网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作为全省*安机*改革创新“领跑者”项目,已经在全省多地推开,惠及更多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

二、在创新中打造基层服务“新品牌”

为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王培培还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设为契

机,推动建立街道“警网融合+”指挥调度室。创新矛盾纠纷“五级联调法”, 通过网格员+警格员“交心调”、网格长+社区民警“普法调”、街道综治办+司法所“介入调”、邻里+德高望重长辈“座谈调”、指挥长+多部门“联席调”, 构建了警网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治理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良好工作格*,将各种疑难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今年以来,她与网格员共摸排各类矛盾纠纷178起,调处化解176起,调处成功率98.8%。她与辖区企业场所“约法五章”, 通过谈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共同做好平安共建工作。她汇聚社区、司法、律师、妇联、志愿者等力量,成立“百合花”巾帼服务队,重点开展家庭、婚姻矛盾调解,女性维权互助等基层服务工作。她发动辖区广场舞大妈组建“反诈健舞团”,开展各种形式的防范诈骗宣传,构建了“一个舞团带动一群反诈大妈,一群反诈大妈带动无数反诈家庭”的社会共建共治格*,有效降低了辖区电诈警情。

  一系列扎实有效、惠及民生的措施,让新庄孜街道“枫”景正好。截至2023 年11月末,街道警情同比下降23.6%,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3.3%和36.5%,电诈警情下降32.1%,辖区没有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恶性案件。

三、在微互动中共赴美好“新时代”

  杨妈是辖区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王培培抽空就去看望她,为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杨妈逢人就说:“培培就是我的亲闺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王培培始终把为民服务的信念扎根在思想深处, 在治东社区打造了“‘培’在您身边”特色警务室,寓意更多陪在群众身边, 一同携手奔向更加平安幸福的未来。

  在工作中,王培培聚焦辖区“一老一小一特困”三大重点群体,依托“警网融合”工作站,设立“银铃课堂”“小小警之家”“谈心谈话室”等综合服务阵地,为辖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在“银铃课堂”,她定期开展普法大讲堂、老年人安全防范知识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托起辖区最美“夕阳红”。在“小小警之家”,她联合学校、社区、妇联等力量, 定期为青少年普及安全防范知识。在“谈心谈话室”,她经常约谈辖区里的特殊困难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情况。

向死而生的“水府卫士”

记湘乡市*安*水府派出所副所长王韬

(2024年2月27日)

  为大力弘扬英模精神,激励和引领*法*警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营造见贤思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奋力推进*法工作现代化,日前,湘潭市举办第四届“十佳*法*警”评选活动,10名*法*警脱颖而出,本报将陆续报道他们的故事,通过学习先进事迹,汲取奋进力量。

在生死一线的危急关头,他敢于向死而生。

  2000年12月,在处置震惊全国的一起爆炸案时,歹徒引爆自制电雷管爆炸装置的刹那间,距离爆炸点仅3米远的他将一名群众扑倒在自己怀中,群众安然无恙,他的鼓膜被炸穿孔、头发被烧焦,落下了六级伤残。

在守护安全的关键时刻,他置生死于度外。

  2021年8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在炎炎烈日下持续值守半个多月后昏厥,一头栽倒在岗位上,被紧急送去抢救才脱离危险。打完两瓶吊针后,他不顾医生反对又重返岗位,还把3000元的慰问金当作“特殊党费”上缴党*织。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他甘于付出无私奉献。

  从警26年,其中24年都在基层派出所,特别是从2012年至今担任水府派出所副所长期间,正值水府庙水库跨地区流域综合治理改革深入推进和“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的攻坚期,他带领*警协助地方*府退出拦库养殖,同时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数10年的心血换来水清、波绿、岸美,水库水质从Ⅳ类变为Ⅱ类以上,他获“水府卫士”美誉。

  他就是因战六级伤残人民警*、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湘乡市*安*水府派出所副所长王韬,工作以来,他已先后荣立三等功5次、嘉奖14 次。

一、几次与命相搏

  接受采访时,年近半百的王韬身板笔直、眉宇间透着英气。回想起24年前惊心动魄的那一幕,他笑着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回想起来有点怕。”

  2000年12月4日,在处置湘乡宾馆爆炸案时,工作仅两年的王韬,临危不惧、处险不惊,与劫持出租车司机、手持自制鸟铳的蒙面歹徒周旋,3次上前面对面

交流说服。在歹徒引爆爆炸装置的瞬间,他奋力将一名中年妇女扑倒在身下, 致使自己头部、四肢等多处受伤,经抢救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这样与命相搏的经历,在王韬的从警生涯中有很多次。

  2009年8月18日,时任东山派出所副所长的王韬在执行公务中被犯罪嫌疑人顾某踢伤后住院治疗。3天后的下午,联系微信32311699,打完吊针后回家途经湘乡城区东风菜市场路段时,他又与民警协作抓捕正在逃窜的犯罪嫌疑人。抓捕过程中,王韬遭到犯罪嫌疑人肘击,但他仍强忍剧痛,将其牢牢制服在地。

  2021年8月8日,王韬沪在昆高速水府收费站连续执勤半个月后,晕倒在烈日下。当时正值紧张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医院打完两瓶吊针后,带着中成药返回岗位。“疫情防控就是上战场,不能因一点小伤小病就撤下来, 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他说。

  住院期间,王韬共得到党*织和社会各界慰问金3000元,他把这笔钱作为“特殊党费”上缴党*织。

二、一心守护水府

  常年扎根基层,王韬获得的赞誉无数,而他最看重的是媒体送给他“水府卫士”的称号。水府派出所管辖范围主要是水库庙库区,水域面积达50.5平方公里,库岸线长431公里,是湘潭、娄底和湘乡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打击辖区水域内非法捕捞,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维护库区生态环境是他的工作重点。

  2023年1月7日,王韬和同事蹲点巡查时,发现有人在库区使用电力设备捕鱼。被发现后,犯罪嫌疑人将捕捞工具和渔获物丢弃在岸边,迅速逃跑。王韬和同事经多方调查,快速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教育劝导。两天后,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并以增殖放流的形式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这种“和谐”的场面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和嫌疑人斗智斗勇甚至流血受伤。2018年9月,王韬为了抓捕一名暴力抗法的非法捕捞者,他追到灌木丛中,全身被划破流血,忍着剧痛将其抓获归案。

  据介绍,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工作及“洞庭清波”专项行动以来,水府派出所始终把禁渔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2021年以来,该所共破获非法捕捞类刑事案件5起,向检察机*移送起诉9人,办理非法捕捞类行政案件4起, 行政处罚12人。除此而外,王韬和同事们通过入户走访、巡逻防控、“村村响” 广播等方式,向群众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知识,赢得人民群众对“十年禁

渔”行动的理解和支持。

  基层派出所警力少,任务重,一人双岗、驻所办公、周末加班是工作常态。但王韬仍没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我将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切实守护好一泓碧水,持续造福一方百姓。”

星光不负赶路人

记浙江省玉环市人民法院港南人民法庭庭长蔡亚妮

(2024年2月19日)

  简单的马尾辫,清澈的眼神,爽朗的笑声 像一个充满朝气的邻家女孩,很难让人把她与严肃的法官形象联系起来。

  场景切换到她的“主场”。庭审现场井然有序,节奏把控丝丝入扣,举手投足间,她“英姿飒爽来酣战”的女将风度,又与生活里的形象对比鲜明。

  查明事实的快意,写完裁判文书的酣畅淋漓,群众诉求得到公正处理后满意的笑容,以及法官在修复伤痛过程中心中萌动的暖意,汇聚在一起,共同构建了她的质朴与纯粹。

  星光不负赶路人。她,就是浙江省玉环市人民法院港南人民法庭庭长蔡亚妮。

一、逐梦之旅扬帆起航

  2013年,从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毕业,顺利通过司法考试的蔡亚妮,进入浙江某律师事务所实习。

  合同起草,起诉状、答辩意见、代理词草拟,蔡亚妮在积累经验的同时, 也在追寻着职业理想。

  在一年实习期结束,取得执业律师资格之前,小时候的法官梦,让她毅然决定报考法院。顺利考入玉环法院后,蔡亚妮成为立案庭的一名法官助理。此后的4年多时光,她一边跟着前辈学办案,一边在立案窗口积累群众工作经验。“在立案窗口工作,最不能有的是‘守摊思维’,冷硬横推,那我们可就成了‘衙门’。做群众工作就是要将心比心。”

  “管理上得有冗余思维,冗余可不多余。看似每个窗口各有分工,但要求每个窗口工作人员要精通所有的业务,任何一个窗口业务超量,都能往其他窗口引流,不能让当事人排长队。”后来成为立案小组组长的蔡亚妮,这样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

  杭州,夏天的凤凰花热烈绚烂,秋日的银杏树容颜静美。2019年,借调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的蔡亚妮,迎来了“数字法院”的挑战。

  “大学只学过VB语言课程,信息化知识匮乏,我怕业务思维无法转化成数字化需求。”刚进入浙江高院数字化专班时,蔡亚妮的心中有些忐忑。

  让蔡亚妮感激的是,浙江高院格外重视数字化项目,在专班成员报到当天, 就请来阿里团队为专班成员授课,讲授自然语言学习、人工智能、平台化建设等。她觉得非常新奇,产生了浓厚兴趣。

  “创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白天讨论项目,晚上“恶补”知识, 这是她那段时间的真实写照,蔡亚妮从“参与者”逐渐向“绘图者”转变。

  全流程智能送达应用、全省E键送达项目、浙江法院网平台  银杏金黄、落叶满城的季节,在专班成员的通力合作下,一个个重要项目被“啃”了下来。

  “改革就是为了让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便利。”谈及数字化改革的第一批成果——智能送达平台,蔡亚妮颇为自豪地说。该平台经过几次迭代升级后, 嵌入办案办公平台,现在集合邮寄、电子、W托等多种送达功能,兼具送达信息查询以及其他信息查询功能。

  “现在送达平台让送达更加便捷、信息更加汇聚,法院工作效率提高后, 群众的获得感更强。”

  玉环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法官助理李凡介绍说,经立案部门前期确认当事人的送达方式和送达地址之后,可以在分案当日或次日实现送达。

  从浙江高院回到玉环法院后,蔡亚妮总结工作经验,还受邀到浙江法官学院传授无纸化办案经验。

  “对我来说,亚妮既是同事也是战友,我们在互帮互助中,逐渐成为法院‘E人’。”玉环法院立案庭庭长应一豪调侃说。

二、公正之路严谨细致

  “别看她当时还是新手,对疑难案件的庭审主持、发问非常到位。”时任玉环市法院副院长、现玉环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项延永说。

  2020年,成为法官不久的蔡亚妮,审理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案件中出现一式两份的欠条, 原告提交的欠条载明被告欠工程款金额为“2000000元”,被告的金额仅为“20000.00元”,两份欠条上均有原、被告双方签字。

“除了涉案工程,双方有无其他经济往来?”     “欠条为什么各执一份?两份欠条的书写人是谁?”

“‘20000.00元’这份欠条签好后,当时有没有小数点?” “签署的地点在哪里,现场环境如何,光线怎么样?”   “实际工程量多少?工程款支付情况呢?”

……

  为查明事实,蔡亚妮在庭审中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并且严肃释明了伪造证据以及虚假诉讼、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

  双方均认可总工程价款在300万元以上。原告称,被告将其约至昏暗的咖啡*结算,当时未看清被告书写的欠条上是否有小数点,就签下了名字,两份欠条应同为200万元;
被告则辩称,因原告同意放弃大部分工程款,故签署了2万元的欠条,至于为何对方手里的是200万元,系原告将其持有的欠条中的小数点刮除所致。庭审过程中,双方均申请对两份欠条进行司法鉴定。

三、真相究竟如何?

  经过详细调查后,蔡亚妮认为,该案并无启动司法鉴定的必要。双方的鉴定申请意在否定对方所持欠条的真实性、合法性,从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催讨录音等证据,结合双方的当庭陈述,可以推断出原、被告“真实一致”的意思表示。

  最终,蔡亚妮根据“误载不害真意”这一合同解释规则,支持了原告诉请。判决后,该案被告息诉服判。

  “法院是神圣的地方,虚假诉讼必须要严厉打击,才能营造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风气。”崇尚“纯粹”的蔡亚妮,对诉讼中高发的虚假诉讼、虚假陈述非常痛心。担任玉环法院港南法庭庭长后,为营造诚信诉讼的良好氛围, 蔡亚妮带领全庭*警共同努力,2023年共打击虚假诉讼28件,从重处罚9件。

  “我喜欢办案,办案可不只是坐堂问案,等着事实送到法庭上,让当事人心悦诚服也并非只有在‘本院认为’里说理就能做到。引导剑拔弩张的当事人配合你完成调查,坐到调解桌前,需要一些智慧。”蔡亚妮认为,法官要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法官要多动脑、勤去跑, 这既是对法官身份负责,也是为了给群众一个公正的回应。

  玉环市坎门街道的汽摩园区,入驻的从事汽摩产业配件生产制造的企业达1500余家。然而,产业兴旺的同时,烦恼也不少,这类行业纠纷如何妥善解决?

  2023年8月,园区内两家企业因一批轴承产品产生纠纷,被告以产品尺寸及表面处理技术不符合要求为由拒绝付款,引发诉讼。

  “通过司法鉴定、程序鉴定涉案产品质量,一是鉴定费用高,将会给败诉方增加负担,二是效率较低,增加双方讼累,不利于企业发展。”前期阅卷及向案件双方了解情况后,蔡亚妮对*记员小郑说。

  蔡亚妮认为,要去现场,要眼见为实,去感受矛盾的症结。但没有专业机构,如何让当事人信服?蔡亚妮带着案卷去了玉环市汽摩配行业协会,详细了解了汽摩配行业的四个工序流程以及行业标准,并邀请行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在“外援”的指导、帮助下,蔡亚妮多次沟通,促使双方对测量数据、表面处理工艺等情况达成一致意见。一份勘验笔录显示,产品尺寸与图纸标准差距极小,且双方对部分批次产品存在变更合同约定技术标准的情况。

  “这个差距不大,实事求是地讲,产品是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看到蔡亚妮工作如此细致,被告企业负责人感慨道。由于被告方的退让,原告企业法定代表人也在握有结算单据的情况下,同意剔除质量不合格产品的价款。

随后,在蔡亚妮的主持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该案顺利达成调解协议。“行业纠纷由行业协会帮助解决,既有专业人士‘把方向’,又能促进行

业和谐向好发展。”这趟“借力”之旅,被蔡亚妮记到了笔记本上,作为基层解纷的经验积累。

  “蔡法官,这个案件让我学到了机械方面的新知识。”正整理着案卷的*记员小郑,大眼睛忽闪忽闪。

  “纠纷到了法院,已经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诉讼是最后一道关口,如何将纠纷彻底化解?又如何帮助辖区开展有效治理,将诉源治理做实?”蔡亚妮的思考不止于个案。

  2023年8月,蔡亚妮带领同事创新思维,制作“南风信使”意见收集码,投放至办事窗口、人大代表联络站及几十个共享法庭,广泛收集代表W员及当事人的意见、建议。

  “基层法庭是否可以通过分析各个村社的案件情况,找出突出的、有共性的风险点,我们再向村社提醒,帮助社区治理?”问计于民很快得到了反馈, 玉环市人大代表王汉喜的建议提供了很大帮助。

  港南法庭经前期数据分析,为社区开展纠纷“体检”,向纠纷高发社区发送纠纷提醒函、司法建议书,切实开展司法大数据服务村社治理,并总结了全年审执数据,为当地党W、*府定制白皮书。

  “基层干部是块宝藏,他们解决纠纷的思维和法官有很大不同。法官往往针对原告的诉请逐一回应,基层干部不拘泥于此,有时透过表面诉求直击要害, 有时避开主要矛盾侧面‘包抄’化解矛盾,方式更灵活。”在走访社区的过程

中,蔡亚妮萌生了创建诉源治理示范社区的想法。

  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港南法庭推出了第一批诉源治理示范社区,明确工作制度,完善沟通机制。通过法庭、社区、街道的良性互动共建“纠纷不出村社,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示范单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南风徐徐,“枫”意盈盈。“经过扎实的诉源治理工作,2023年辖区收案数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港南法庭法官助理鲍展鹏在统计数据时欣喜地发现。

四、为民之心质朴温暖

  “我们会随着当事人的情绪而愤怒、悲伤、感慨,但在判决时必须抽离这些情绪,保持充分的理性和专业性,作出令人信服的裁判。”2022年,因为一起劳务者致害责任纠纷案件,蔡亚妮在笔记中有感而发。

  蔡亚妮的文字,让人窥见她在办理涉及困难群众案件时的内心波动,以及波动过后,她对维护公平正义的一份坚定。

  该案庭审还没开始,各方当事人就拉着蔡亚妮诉苦。案卷外的人情世故就这样闯到了她的面前。

  在为被告王某建房过程中,死者发生意外坠亡。失去了唯一劳动力,本就负债的家庭无以为继。无奈之下,死者家属起诉王某和陈某,要求赔偿。

  被告王某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中丈夫早逝,与独子相依,多年积攒的钱用来建房,谁知工人意外坠亡。死者的工友陈某从外地到玉环打工,存款不多, 亦无力承担诉请的巨额赔偿“庭审时,死者的妻子控制不住情绪,不住地哭泣。为了安抚她,蔡法官休庭了好几次。庭审断断续续开了很久。虽然案情比较简单,但后续的判决她写了很久。显然,困扰她的并非案情本身。”担任该案庭审辅助工作的*记员庄雪回忆。

  “根据证据规则和自由心证作出事实认定不难,但我担忧的是判决之后各方的处境。亟待得到赔偿款的原告处境艰难,但判决结果也可能让本就困难的被告雪上加霜。”蔡亚妮的话,让人真切感受到她那一颗质朴的为民之心。

  最终,蔡亚妮综合全案情况,根据“利之所在,损之所归”原则确定了责任比例,判决死者及各被告分别承担相应责任。该案原、被告均未上诉,原告还特意来法院致谢。

  “法官办案不是走程序,而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群众才会认可。” 这是蔡亚妮办案的切身体会。

  桥梁修建,快速路通车,对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市政形象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但是光亮的背面有暗处,三名高架桥周边的居民认为大桥施工对其房屋造成损坏,起诉要求业主单位的两家公司修复。

  事关群众的居住安全,收案后的蔡亚妮,第一时间与双方沟通联系。因房屋安全质量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检测,蔡亚妮约上双方前往原告所在的村居共享法庭,协调鉴定事项,同时邀请了该村*记和乡镇干部参与协调会。

  蔡亚妮到现场查看房屋受损情况,了解桥梁建设及周边环境后,向原告释明了启动因果关系鉴定的举证责任。然而,三原告表示,无力承担鉴定费用。案件陷入僵*。

  “原告的房屋受损与被告有没有关系?必须要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我们要尽快寻求支持和帮助,尽早推动鉴定程序启动,这样也能及时给当事人一个交代。”蔡亚妮心急如焚。

  为此,在忙碌的法庭工作之余,蔡亚妮多次与当地党W、*府联络,寻求支持和帮助。光是协调会就开了三次,上门沟通和电话联系的次数更是难以统计。

  2024年1月,第三次协调会议上,一份乡镇先行垫付鉴定费用的协议终于达成。“要特别感谢当地党W、*府的支持,大家都想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 蔡亚妮感慨。

  成为母亲未满两年的蔡亚妮,在办理家事纠纷时,更加注重当事人的感受, 她希望用司法的温度,温暖那些缺少关爱的人。

  一起探望权纠纷案件,父母离婚,存在语言障碍的孩子由父亲独自养育长大。孩子的父母矛盾较深,男方拒绝女方探望小孩。

  “虽然你们两个人存在矛盾,但不能否认一个单身男性抚养孩子的艰辛, 无论如何你要感激对方。”调解过程中,蔡亚妮语重心长地对女方说。

  “女方是孩子母亲的事实不可改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你们能否放下心结,尽力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在蔡亚妮耐心地劝解下,男方同意女方每周固定时间探望小孩,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

  “闹到法院的家事纠纷不再是家事,往往不是一张裁判文书就能解决。案结,还需事了。”考虑到父母双方共同的关爱是治愈孩子的良方,在调解后蔡亚妮始终放心不下,继续关注双方履行情况,又多次电话回访,劝告双方友好沟通,妥善履行义务。

  一路走来,蔡亚妮在坚守法律赋予的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同时,用女性法官特有的细腻,为司法工作增添了几分柔和。

用创新突破书写“双奥”传奇

记“国家卓越工程师”李久林

(2024年2月18日)

  “很多人都被‘鸟巢’的外围钢结构所吸引。其实,它内部的混凝土柱子长短不一、倾斜各异,而且与钢结构穿插在一起。如果一眼就将尺寸、颜色相同的柱子和钢结构分辨出来,那么你对‘鸟巢’工程的了解就很深入了”。

  1月30日,在北京城建大厦的办公室里,刚刚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李久林热情地为记者推介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两座北京奥运的地标性建筑是李久林和技术团队一手打造的超级工程。

  从2003年开始建造“鸟巢”,到2022年“冰丝带”惊艳冬奥,两大场馆直线距离只有3.5公里,李久林却带领技术团队奔跑了近20年,书写出奥运场馆建设的“双奥”传奇。

一、敢于突破,织就“鸟巢”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沸腾。经过反复论证和比较,外形酷似“鸟巢”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一座现代化的国家体育场备受国人期待。

  “鸟巢”是中国第一座非线性建筑,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

  没有现成的标准,没有前人的经验。2003年,面对“中国人建不出‘鸟巢’” 的质疑声,35岁的李久林走上了“鸟巢”工程总工程师的岗位。

  摊开150张钢结构图纸,“鸟巢”以独特的坐标点位呈现在李久林面前。如何让施工方也能看得懂纵横交错的钢结构?李久林选择打破常规,联合清华大学研发三维数字模型软件。

  当软件在电脑中运行起来,“概念图”中的“鸟巢”瞬间形象可感。三维数字模型不仅辅助施工方像裁布制衣一样定制钢板,而且能把每一个焊工的每一条焊缝都管理起来,开创了我国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应用的先河。

  “鸟巢”的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内部没有一根立柱,高空大跨度的马鞍形屋盖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这意味着4.2万吨钢的受力点都在24根柱子和柱脚上。

  高强度钢材及其焊接技术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李久林深知,当时国内没有符合要求的高强度钢,也很难进口,要突破这个“卡脖子”难题,必须

实现高强度钢材的国产化。他联合设计单位、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等一道开展技术攻关,经过无数次研发与探索,最终制造出国产Q460钢材。

  但新型钢材碳当量较高,可焊性较差。面对紧张的施工期,李久林又揽过重任,开展焊接参数研究、焊接工人培训等一整套技术试验创新。直到近700吨Q460高强钢在“鸟巢”上应用成功,这项束缚我国建筑业的瓶颈被突破。

  如今,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建筑中,Q460高强钢大量应用。仅2023年我国Q460高强钢的用量就达120万吨。

二、勇于创新,编出“冰丝带”

  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中国再次聚拢了世界的目光。2018年,50 岁的李久林重新披挂上阵,担任国家速滑馆工程总工程师。

  世界上“最节能的馆”和“最快的冰”,是建造“冰丝带”的两大世界级目标,更是李久林对奥运工程品质的极致追求。他常说:“建造‘鸟巢’我们是背水一战,必须完成;
建造‘冰丝带’我们游刃有余,要建造得更好!”

  国家体育场以钢为枝编织“鸟巢”,国家速滑馆用钢为索“绷”出一个大跨度的屋顶。都是“钢”,“鸟巢”和“冰丝带”的钢却完全不同。

  李久林把“冰丝带”钢索的应用过程叫作“编织天幕”。其中的关键“材料”是一种被称为“高钒密闭索”的密闭钢丝绳,但能生产出这种材料的工厂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没有先例。

  在从国外直接购买和自主研发这两个选择中,李久林力排众议,选择了更难走的路——破解高钒密闭索国产化的瓶颈。

  “沿用国外技术虽然风险低、压力小,但成本高,建设周期受制于人。我们就是要依托北京冬奥场馆建设,突破技术壁垒,推动高端材料国产化。”李久林和团队拿出当年攻克“鸟巢”国产Q460钢时的气魄,矢志创新超越。

  李久林团队把国内能够生产高钒密闭索的顶级厂家全部考察了一遍,联合厂家进行技术攻关,仅用3个月便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新研制的国产索不仅实现了在国内重大建筑工程的推广应用,还出口应用到国际重大建筑工程中,极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冰丝带”打造“最快的冰”,冰面最关键。此前,速度滑冰能创造世界纪录的两块冰场都位于高原地区。而“冰丝带”位于低海拔的平原,在这里打造“最快的冰”是巨大挑战。

在速度滑冰场地,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越“丝滑”。李久

林团队拿出的“中国方案”创新性地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而且碳排放趋近于零。

  国家速滑馆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而北京冬奥会就是“经验交流”。冬奥会期间,各国健儿在国家速滑馆连连刷新奥运会纪录时,李久林欣喜不已。“能够参与两个奥运会,见证奥运纪录在自己建造的场馆中诞生,是作为土木工程师最大的荣耀。”他说。

用双手“攀登”人生的高峰

记临沂市政协W员陈州

(2024年2月28日)

  6岁,父母离异;
8岁,四处流浪乞讨;
13岁,被迫截去双腿;
18岁这年, 这个乐观却敏感的少年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我不能一辈子当乞丐,我要堂堂正正做个人。于是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唱,从“最励志演说家”到创建残疾人电商直播基地,他以木盒为腿,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用自己的故事,感染无数听众,他就是临沂市政协W员、山东陈州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州。

一、自强不息鼓舞残疾人

  1983年,陈州出生在兰陵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时父母离异,他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13岁那年的一次事故,让他失去了双腿。

  好在,来自周围的关爱让陈州慢慢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好心人的捐款捐物,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这些都给了陈州活下去的力量,“大家都没有放弃, 我如此幸运地活了下来,自己又为什么要放弃呢?”他这样告诉那时的自己。

  就这样,身体慢慢恢复后,陈州学会了用木盒代替双腿行走,为了生计, 他开始在街边卖唱,这一唱就是10年。

  陈州的“鞋子”很特别,是两个看似普通的木盒子,它们是陈州亲手制作的,一个大一个小,一个三斤半,一个四斤半,两个八斤重,陈州穿着这双“鞋子”走过700多个城市,为汶川地震、希望工程等公益演出近百场,并先后荣获山东省歌手大奖赛亚军、临沂市残疾人才艺之星等荣誉。

  攀登五岳是陈州一直的梦想,“我想通过登顶五岳告诉残疾人朋友,这个世界上最难登的不是山,而是我们自己,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他可以给你方向。”陈州的想法简单而真诚。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福建武夷山……都留下了陈州坚强不屈的身影。

  2012年8月12日,陈州拄着自己制作的小木箱,经过19个小时的艰苦攀爬, 最终登上了西岳华山的北峰,完成了自己征服五岳的梦想。

  为了宣传助残日活动第十一次用双手登顶泰山,用实际行动诠释2011年助残日活动的主题—“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
发起“帮助无腿少年成为巨人”公益项目,帮助重度肢体残疾青少年成长;
积极参加临沂市残疾

人文艺汇演,用歌声宣传残疾人事业,让社会更加关心、关爱残疾人……陈州的坚强和乐观,感动了无数残疾人,也让残疾人朋友相信只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现在人们对于陈州的印象,大多是一名演说家,“其实最开始,我并不懂什么叫演讲。”陈州说,接触演讲是很偶然的,只是一次街边卖唱时,来听歌的朋友想听他讲讲这些年来的经历,“我就讲了讲我的故事,没想到听的人都很认真。”陈州回忆道。

  2013年,陈州正式成为一名励志演说家,被香港浸会大学、山东大学等近百所学校聘为励志导师。在这之后,演讲就成为了陈州生活里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他也乐于把自己同命运抗争的经历分享给大家,他的听众有还在上学的学生,有正在经历挣扎的残疾人朋友,更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我希望大家能在我的故事里,得到一些生活的力量。”陈州说。

  截止到现在,陈州已在内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小州全球励志讲会”300多场,为200余万人送去勇气和希望。

二、成功创业帮助残疾人

  失去双腿20余年,生活的困难未曾将陈州击倒,反而让陈州更加努力生活。他积极拥抱新时代电商创业之路,在临沂市残联的支持下,他申报创建了近700 平方米的残疾人电商直播基地,直播带货地方农特产品。同时,与身边的残疾人分享自己电商创业的经验,“残疾人直播带货就业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可以帮助残疾人朋友就业创收。”陈州表示,近年来,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残疾人就业状况逐步改善。然而,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此外,陈州还热心公益事业,致力于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将收入的30%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从拯救网瘾少女到资助无腿少年,从举办公益演唱会感染万人到参加志愿服务团热衷公益,从捐助贫困儿童圆梦学堂到捐赠防疫物资,他的公益足迹,渐渐从家乡兰陵,辐射全国各地,迄今为止为社会捐款捐物超过百万元。

  2022年,陈州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临沂市政协W员。陈州深知残疾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积极为残疾人发声。为此,他聚焦残疾人的所思、所想、所盼, 先后提出《加大扶持力度助力残疾人再就业创业》《关于完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等提案,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建言献策。陈州表示,下一步,

计划联合更多企业投身无障碍产品研发、制造、安装,以家乡临沂为试点,全面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

  一直以来,支撑陈州走到现在的,是无数好心人的帮助,“现在的我也有了一些力量,想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残疾人朋友。希望曾经的好心人再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能欣慰当初的爱心是值得的。”

用心学  访民情  办实事

记灵川县潮田乡党W*记秦晓晖

(2024年2月20日)

  “用心学、访民情、办实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灵川县潮田乡党W*记秦晓晖坚持从***新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力用功,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双赢之路。

  在强化理论武装上,秦晓晖带领乡党W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必须学、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主题党日经常学,着重学习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内容, *织11个村(社区)党*织*记上讲台,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基层工作经验、工作方式方法和心得体会。同时,依托潮田乡党群服务中心、潮田书苑、廉政文化长廊等阵地,采取读书分享会、学习研讨会等方式,连续3个月开展不同主题的学习活动。

  在服务乡村振兴上,落实“双线四包”和“联控联巡”工作机制,新增危房改造22户,新建或改造农村户厕50户,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工程3个, 开发公益性岗位149个,*织农户参加招聘活动10场,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班*成员“一人一村”定点联系全乡10个脱贫村。

  在加快产业提质上,成立重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完成桂钟、江桂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征地2974.64亩,争取*央预算资金2.2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改造项目,发展种植百部、黄槐、赤苍藤等生态经济林木3000亩,筹措656 万元新建潮田乡农贸市场。持续打造兴阳路、洞潮路、潮海路“三线发展”模式,在兴阳路推进石漠化治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种植金槐、百部等中草药3000亩,建立岩溶景观生态旅游与特色生态康养产业协同发展示范样板;
在洞潮路发挥橘甜思安江柑橘示范带动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在潮海路以桃花岛五星级农家乐、淡塘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依托,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用心用情  为民代言

记全国人大代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党W*记仁青扎西

(2024年2月19日)

  “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了!正因如此,希望通过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为家乡天更蓝、草原更绿、湖泊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多做些事!”——全国人大代表仁青扎西的履职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作为花石峡镇党W*记,在基层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他最近正忙着收集、整理材料,为开好全国两会做准备。

  地处三江源地区,“生态”是绕不开的话题。随着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牧民从传统放牧人转变为生态管护员,在仁青扎西看来,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牧民群众的精心呵护。这是一个趋势,也成为了一种“地方特色”:果洛州现有林地、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员10717名,其中林地生态管护员4443,草原生态管护员6023名,湿地生态管护员251名。以玛多县为例,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全面落实生态管护“一户一岗”政策,全县设置生态公益岗位3142名,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内设置生态公益岗位2559名。

  仁青扎西说:“我身边的群众每家都有人在做生态保护工作。群众一边保护美好家园、一边还能得到额外收入,大家心里高兴,更激发了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仁青扎西一直在乡镇工作,他发现的问题也因此显得更为“接地气儿”:“生态管护员的待遇十年来没有调整变化过,我还发现生态管护员中的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员未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肯定是会影响管护员的工作积极性。”

  仁青扎西认为,深入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声音,是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的“法宝”。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他最近多次到各个生态管护站和管护员聊天、拉家常,一言一语中,他把大家的心声总结成了一条条具体的建议:建议出台建立生态管护员劳动报酬增长机制,适度提高高海拔地区生态管护员待遇标准,减少生态管护员个人承担的管护费用支出,建议增加管护员人身意外险经费渠道, 切实保障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员人身安全。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使命,我会继续多留心、多调研,多想办

法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这几天我会再去相关单位走访了解,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把群众的呼声带到首都北京去!”仁青扎西说。

运用主题教育成果  促进乡村振兴

记灵川县乡村振兴*党组*记、*长周爱华

(2024年2月20日)

  “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模式,灵川脱贫对象返贫发生率和农村群众致贫发生率为零;
推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灵川67个村推广‘积分制’,84个村推广‘清单制’”提起乡村振兴工作,灵川县乡村振兴*党组*记、*长周爱华如数家珍。该*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在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上。

  周爱华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近年来,他本人荣获2020年度广西数字广西建设和政务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奖和2022年桂林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领域先进个人。

  强化统筹协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织成立“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制定县本级专项行动方案,统筹推进专项行动各项具体工作。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下沉一线、体察实情、研究对策,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自2023年10月8日以来,共开展督导调研16 次,走访农户49户,上报需上级协调解决的事项共4项。

  精心*织谋划,全面部署乡村振兴。实行常态化监测帮扶工作,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模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2023 年底,全县有稳定脱贫户6416户21659人、监测对象964户3069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细抓实脱贫人口持续增收,通过开展产业帮扶、稳岗就业以及对经营主体实施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实现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 有稳定收入。

  此外,周爱华带领干部群众稳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一方面,立足实际和群众需求,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基层D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试点, 2023年全县自然村推广“积分制”“清单制”覆盖率分别达到52.3%、65.6%以上。

做好中国“动力芯”,让世界都竖大拇指

记“国家卓越工程师”谭旭光

(2024年2月23日)

  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之后,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W*记、董事长,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董事长,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他*织召开集团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提出大力弘扬工程师精神;
专题点评全球各子公司业务,进行前瞻布*;
调研国内各地业务板块,再提创新与服务。

  专注、投入、忙碌是他的常态,更是他以实际行动作出的对“国家卓越工程师”内涵的诠释。

  “‘国家卓越工程师’的荣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个肯定。”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谭旭光说,“在工程师这个岗位上,我会一直继续干下去;
不仅自己要干好,更要带好下一代工程师,让他们沉住气,静下心,干成事。”

一、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干了一辈子

  在潍柴,谭旭光从搞柴油机试验干起,37岁担任企业“一把手”,一步一个脚印,至今,从事内燃机与动力系统技术创新和工程管理工作已逾47载。

  他醉心科研,带领团队将柴油机本体热效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38%提升到50.23%、51.09%、52.28%,连续3次创造世界纪录,被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德国南德意志集团誉为“在全球发动机行业处于最先进的水平”,让全世界同行都竖起了大拇指。

  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拿下1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而作为科技型企业家,他将科技创新植入潍柴的DNA,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创造了3100亿元营收,成为国企改革的标杆、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典范。

  “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干了一辈子。”这句话精准概括了谭旭光的事业和追求。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从“引进消化吸收再提升”的斯太尔发动机开始,谭旭光为自己和同事们树立了一个远大目标——“能不能做世界顶级的发动机公司?”

理想远大,挑战如影随形。

  从最初的机械传动到时兴的电子控制,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新技术在演进中的“路线之问”考验着决策者的判断力。谭旭光深知:很多跨国公司正是因为技术判断失误而一蹶不振。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个故事。

  2014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谭旭光直觉敏锐,“新能源要来了”。一年间,他满世界飞了40多万公里,到了硅谷,到了斯坦福大学,到了欧美搞智能驾驶的各大创新公司他深信“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此后,潍柴牵头建成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布*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三大新能源技术路线的逻辑清晰起来。

  当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潍柴诞生,并以92.55%的热电联产效率创下世界纪录时,潍柴又一次在新赛道上实现“超车”。时间证明了他的判断。

二、要强大,必须拥有世界公认的、别人拿不走的核心技术

  从2002年决定研发融合内燃机前沿科技的“蓝擎”开始,潍柴用20多年时间,在发动机、商用车动力总成、工程机械液压动力总成、农业装备无级变速动力总成、新能源动力上都实现了自主突破和商业落地。

  梳理种种突破背后,“深耕科技,引领行业,实现节能”是贯穿研发过程始终的一句话。

  2023年1月17日,谭旭光被《科学中国人》杂志评选为“影响力科学家”。作为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企业家,战略型、科技型始终是他身上的鲜明标签。

  什么是科技型企业?“很简单,就是你的产品、技术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其核心就是你有没有溢价能力。我们不做低价产品、不做低毛利产品、不做低附加值产品,要实现高附加值、高利润、高投入,那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科技含量。”谭旭光这样解释。

大成果背后是大投入。

  梳理潍柴近20年的研发之路,“有钱就投,坚持投入;
到了一定阶段,研发投入要由工程应用向原创发明倾斜。这些年,一直保持6%—10%的研发投入。” 谭旭光说。

  他始终认为:“要强大,必须拥有世界上公认的、别人拿不走的、行业依赖我们的核心技术,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谭旭光长期奋斗在我国动力系统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一线,将科学与工程完美地融为一体,并落实到一件件国家需要、行业推崇、市场认可的产品上,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内涵。

  如今,带着荣誉回到工作岗位上,谭旭光更着眼于下一代。“作为一名卓越工程师,不是你做出了哪些具体成果,而是带动了一批工程人、影响了一代工程人。”他说,“干好一件事,培养一批人,才能行稳致远。”

上一篇:(46篇)2024年新质生产力素材汇编(二) 下一篇:(27篇)学习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素材汇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

推荐访问:(28篇)2024年2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 汇编 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

本文标题:(28篇)2024年2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6022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8篇)2024年2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全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