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15 19:24:03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供大家参考。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今年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反腐倡廉牵头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理应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将应对网络监督信息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关注网络舆情,运用监督信息,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积极探索。

 一、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 (一)县纪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县纪委以宣教室为网络工作的主阵地,安排专门人员从事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研判、分析工作,搜集信息的网络除国家的大型网站外,注重当地的网站及论坛,及时了解当地的民情信息及舆论导向,对于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并及时加以引导,对于网络舆情的搜集工作作为县纪委宣教室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及报送制度。

 (二)建立网络舆情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县纪委利用大宣教工作格局的有效条件,充分利用大宣教工作机制,联合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广电局、工商局等多家单位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网络信息及舆论导向及时进行沟通,有利于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为了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力量,加大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每个乡镇配备一名网络评论员,全县共有网络评论员 36 人,为鼓励评论员的工作积极性,县纪委专门制定了奖励措施,评论员在网站上及时发帖,开展正面引导舆论导向工作,同时利用网站开展网络宣传工作,建立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联动引导机制,对于突发性事件做到发现及时、引导及时。

 (四)组织网络舆情工作专项培训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县纪委宣教室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了解网络舆情新形势。学习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网评引导和网上管控能力和水平,学习利用技术手段自动跟帖、顶贴,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网上引导管控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当前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由于网络舆情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容易看到,并且很难有一个可以衡量的考核标准,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对网络舆情工作不重视。总体上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已经进入良性轨道,日趋科学规范,“主动回应网上关切、主动处理现实矛盾和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但个别事件在应对技巧和回应方式等方面仍有欠缺,语气过于生硬、过于绝对。

 二是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建立纪检监察系统网络监舆情工作机制,顺应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成熟可行的工作机制,才能让网络变成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耳目”;只有确立一套有效的搜集、研判、分析的程序,才能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它的一个负面结果,即虚假信息的泛滥。它妨碍人们获得真实信息,导致人们形成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意见,严重的还会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和极端的行为。而一些含有违纪线索的信息也会因其偏激或者极端情绪化的言辞而广为散播。有的部门应对机制存在着滞后性和职能缺失,往往出现“事前不问、事后救火”的被动局面,从而丧失主动权,损害公信力。

 三是相关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网络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场形成越来越迅速,某一现实事件一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过程中,便会迅速出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圈子中,瞬间在网上形成热点,某些事件甚至会被网友利用手机同步直播;从传播介质来看,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甚至会有播报人即时的旁白评论。网络舆论场形成的即时化、参与介质的全媒体化,对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滞后于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形势,不能做到“监

 测即时化、应对即时化、调控即时化”。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系统网络舆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纪检监察组织牵头,网络安全、新闻宣传等相关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网络舆情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通报网络舆情动态,会商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将纪检监察现有的网络信访举报、执法纠风监督与行政效能投诉板块进行整合,对其中的投诉举报信息纳入网络监督信息统一办理。另外,对于影响力较大或重大突发事件,在利用官方微博或政务网站及时播报事件进展同时,通过重点新闻网站集纳网上相关报道,还原事件过程真相及处置结果,能够起到一锤定音、平息炒作的效果。

 (二)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加强与政府网络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沟通与联系,及时获取网上监控的有关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党风廉政、作风效能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是网络舆情应对成败与否的关键一环。日常工作中,我们在密切关注网上信息的同时,要求信息员及时上报收集到的突发事件及潜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舆情管理重心从后端的“应急响应”转移到前端的“现实隐患”和“网上第一落点”,并根据掌握的零星信息迅速做好布控工作,根据网上舆情走势和舆论关注点,及时调整回应方式和侧重点,遏制谣言的传播,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管理工作的主导权。

 (三)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在纪检监察门户网站和当地主流网站设立“网络监督信息办理情况发布平台”。一旦出现重大事件,立即启动信息发布机制,协助做好解疑释惑、澄清事件、批驳谣言、引导舆论等工作。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表明,避而不答、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只会火上浇油,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化,措辞强硬、自说自话、答非所问可能会激化网民对立情绪,陷入更大被动。因此,认真倾听网上声音、及时回应网民质疑、虚心接受社会监督才是明智之举。从近年来舆情应对成功案例分析,“态度决定效果”,涉事部门应当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坦诚态度,诚恳接受社会的监督,争取公众的理解。同时要及时发声、善于发声,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质疑,并随时通告事件进展,抢占舆论主

 动权。

 (四)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在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线上线下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要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舆情事件一经爆发,相关部门应立即着手调查事件真相,并督促涉事主体部门尽快妥善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处置。积极主动做好事件回应和信息发布工作,密切关注网上舆情走势,及时发现倾向性、敏感性言论,及时封堵删除煽动性、攻击性、行动性信息,针对网民质疑,加强网评引导,确保网上舆论平稳有序、不失控。

 应对网络舆情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局在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方面,着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高度关注网络舆情,不断强化网络问政,加快推进主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畅通与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沟通渠道,建立完善舆情监控机制,及时、认真回应网民关切,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为推进住建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县住建局办公室在“新闻网”的“民生专栏”、“论坛”、局网站“公众留言”栏目中引导回复网络舆情 80 多次,特别是在“论坛”上回复帖子 70 个,从统计分析来看,网民对住建工作意见建议总体呈下降趋势,3 月份帖子最多,有 12 个,其次是 1 月份和 7 月份,各 9 个,8 月份最少,仅 2 个。3 月份是“两会”期间,网民反映意见、表达诉求比较集中 1 月份是年关,7 月份有建党 90 周年这一特殊日子。另外,还是县迎接省级文明县城复评的冲刺阶段,在这些时间节点上,网民呼声建议就明显比平时多。

  一、主要做法

  1.突出思想建设,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围绕认识上的提升,从四方面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一是提出要正确看待网络监督,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清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针对网络舆情所具有的直接性、突发性、偏差性这三个特点,提出必须时刻关注网络舆情、积极应对网络

 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三点要求。二是把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摆到与党风廉政建设、信访维稳工作、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网络舆情工作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每年还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局务会议、局系统信息工作会议对网络舆情进行专题分析,对应对工作进行具体点评。三是要求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起好带头作用,把上网察看舆情作为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来做。使“上网察民情,下网解民忧”变成常态工作和分内事情。四是对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明确三条衡量标准,即是否做到及时应对,是否得到较好评价,是否防止出现负面舆情的恶化。通过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促进阳光建设,和谐建设,提高群众对住建工作的认可度。3 月初,在“论坛”上人气较高的一位网民在论坛上发帖,以《一个真正为群众着想的好部门》为题,对县住建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予以肯定和赞赏。该网民在帖子中这样说,“讲实话,这年头老百姓对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低,向政府反映的问题能给你应付已经很知足了,说明还当你一回事,有些部门对网上的意见和建议置之不理,根本不当你的存在。而建设局能及时回应而且处理,反映出局的领导非常关注这个在某些领导眼中不值一提的小小论坛,体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念”。

  2.突出机制建设,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操作体系。围绕制度上的完善,从五方面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操作体系:一是建立舆情监控机构。9 月,在全县较早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列人对部门科室的年度考核内容。各部门科室均落实专兼职网评员(一般由信息员兼任),每位网评员均注册有一个网名,方便跟帖。同时,鼓励部门科室的负责人注册网名跟帖。每位网评员和部门科室负责人注册的网名均报局办公室备案,以便掌握各部门人员跟帖情况。二是加强舆情收集预警。高度关注本地舆论信息平台,落实日常监测机制,局办公室除每天坚持定人定时进行舆情监测外,要求局下属部门科室的网评员也要做到每天上下午各至少一次浏览有关网站,监测相关舆情。局系统建立网评员 qq 群,一旦发现有需要应对的舆情,第一时间通过网评员 qq 群进行提醒,为相关部门科室

 在第一时间处置舆情提供保障。对收集的舆情建立台账。同时,要求各部门科室通过各种渠道善于捕捉周边地区、相同行业的有关舆情动态,以便对本部门做好工作提出预警和建议。三是确立引导回复模式。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明确回应事项的回复要求。对涉及本部门科室工作职责的有关咨询、疑问、意见、建议,部门科室可直接引导回复的就直接引导回复,需要以局名义引导回复的上报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引导回复;局办公室注册“建设”这一用户名,代表局名义正面回复网民。对涉及职能有交叉的有关咨询、疑问、意见、建议,一般由局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科室进行引导回复。原则上对网络舆情要求当天发现并在当天予以引导回复。一些比较重大或特别复杂的舆情,由局办公室以《网络舆情抄告单》的形式呈报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进行批示办理。批示办理的回复时限一般不得超过 3 个工作日。对一些社会关注度特别高的舆情热点的回复,采取专门单独发帖的形式,以表达对网民的关切,争取网民的关注和理解。四是把关回复跟帖内容。回复跟帖内容要有利于正确引导舆情,代表本部门科室意见的回复内容必须经本部门科室主要负责人审阅同意后才能在网络上回复。部门科室难以把握的回复意见,请示分管领导进行把关。对用图片说明效果好的必须附上图片进行回复。五是保持舆情后续跟踪。对网络舆情,除了要求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还提出要做到回复后的持续监测。对有恶意攻击倾向的帖子,以局名义表明严肃处理的态度,并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调整心态,与网民坦诚沟通、平等交流。对一些部门科室承诺采取的整改措施由局办公室督促相关科室尽快落实,并将落实后的信息上网回复,以取信于民。

  3.突出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素质要求。围绕形象上的着力,从四方面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素质要求:一是重视回帖态度。许多网民对县住建局应对网络舆情的评价是:回帖及时,落实到位,能接受网络监督,网络管理员很敬业。对网民所反映的一些问题、意见、建议,一般用网言网语与网民们交流,即用适合网民习惯的容易接受的网络语言,避免非正式的官方语言,如“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有关规定”等等非常硬性的语言;引导回复内容一般使用三段式格式:首先对网民的关注或监督表

 示感谢,其次具体说明有关情况或告知拟采取的整改措施,最后还会附上一句“如有未尽事宜或对上述答复有异义,请联系县住建局相关部门科室”,并且告知其联系电话。同时,还重视通过积极回帖,争取论坛负责人的支持。一些帖子在回帖后由于回应快,效果好,得到论坛坛主的点评和欣赏。二是加强人员培训。为提升网络舆情处置和引导能力,20 年邀请县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局系统全体信息员、网评员作了题为《政府危机公关和网络舆情应对》专题辅导培训,讲解负面舆情发生后该怎么办以及微博使用方面的注意点等知识,让网评员了解并掌握网络应对的更多技巧、方法和手段。三是抓好解决落实。针对近年来住建工作网络舆情的五大焦点(一些城市道路工程,由于进展慢、施工时间过长,影响群众出行,群众有怨言;市政...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XX 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情况的报告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决防控重特大事故为核心目标,以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为动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近三年在国务院对省级政府的安全生产专项考核中两次名列全国第一、一次全国第二,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近年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 XX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切实加大《XX 市安全生产条例》实施力度,不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大力提升全市生产安全事故预防能力,取得了四个方面成效:

 (一)强化了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意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XX 书记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强调“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安全生产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XX 市长多次提出工作要求,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压降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已形成共识,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有力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现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快速增多,但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了快速下降,事故死亡人数从最高年份(XX年)的 XX 人下降到 XX 年的 X 人,较大事故从最高年份(XX年)的X起下降到XX年的X起,重特大事故从最高年份(XX年)的 X 起下降至“零发生”。特别是 XX 年以来,全市围绕

 “控大事故、防大灾害”的目标,连续 4 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三)构建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市委、市政府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及各行业领域监管部门领导安全生产履职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印发《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 63 个市级部门(单位)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 15 个重点行业领域、137 条负面清单,严格落实“三个必须”。全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明晰健全。

 (四)夯实了依法治安的法规制度基础。全市紧紧依托《XX 市安全生产条例》这个安全生产监管法制基石,出台《风险隐患管理办法》《“行刑衔接”规定》《举报奖励办法》《联合惩戒实施办法》等 94 部规章、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推动检查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履职尽职结合,规范实行检查诊断、行政处罚、整改复查“三部曲”执法闭环,把严格执法作为部门履职尽责的重要评价标准,不断提升各行业部门依法治安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全市始终围绕基层、基础、基本能力“三基”建设主线,以“控大事故、防大灾害”为核心目标,以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工作手段,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要在六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把“ 四大体系” 做优。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探索建立应急管理“四大体系”,得到国务院安委会高度肯定。一是组织指挥体系。重组市安委会、市减灾委,新设建设施工、城市运行等 11 个专项安全办公室,重设森林草原、防汛抗旱、地震地灾、气象等 4 个专项灾害防治指挥部,加强对全市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统揽协调。二是行政管理体系。纵向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三级体系、五级网络”,横向实现市、区县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内设机构全覆盖。三是应急力量体系。全市组建防洪、地质灾害、灭火、危险化学品、矿山、水上、气象和航空 X 个方面 X 支市级专业抢险队伍。四是制度保障体系。围绕监测预警、值班调度、处置救援 3个方面,重构排查监测、研判预警、信息接报、力量调动、指挥部建设、现场处置、调查评估、救灾工作 8 个制度框架、54 个制度细则。

 (二)把责任制度做牢。一是“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XX 年出台《XX 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

 对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其他成员直接领导责任进行实化、细化、清单化,全市38 个区县均由政府负责常务工作的负责同志分管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二是严格落实“三个必须”。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自然灾害防治职责,“应急部门综合监管、行业部门专项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逐渐完善。三是提高基层监管能力。紧盯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全市 X 个乡镇(街道)单独设置安监机构;投入 8 亿元为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配备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应急救援基本装备和执法车辆;实施安监素质提升工程,分级分类培训区县级、乡镇(街道)级安监干部;健全基层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格、定人、定责”,延伸安全生产监管触角。

 (三)把监管执法做严。一是规范监管检查。规范监督检查计划编制,严格实施检查诊断、行政处罚、整改复查的“三部曲”闭环执法工作方法,推行“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XX 年全年检查发现安全隐患 X 万个,暂扣(吊销)证照 X个,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X 家次,关闭取缔 X 家,罚款 X 亿元,切实推动安全生产由“运动式”治理、表面化监管向技术性治理、法治化监管转变。二是依法开展事故责任追究,实行“一案双查”“三责同追”,XX 年以来累计移送司法机关追

 究刑事责任 X 人,党纪政纪处分 X 人、诫勉谈话等其他问责X 人,形成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谎报瞒报事故案件共 73 起,有效维护了执法权威。

 (四)把专项整治做深。以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切入点,坚持一年一个主题、一个阶段一突破,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道路交通领域,针对“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重点违法行为,以及“三客一危一货”、渣土车、面包车等重点车辆,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全市连续 X 个月、农村连续 15 年重特大交通事故“零发生”。建设施工领域,持续“两防”专项整治(防高坠事故、防危险性较大工程群死群伤事故),深化“建安”系列集中执法,全市连 X 个月无重大建设施工事故,房屋市政工程连续 X个月、公路工程连续 X 个月无较大事故,建筑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到 X。煤矿领域,深化煤矿瓦斯、顶板和水害专项治理,煤矿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下降 X%。非煤矿山领域,强化非煤矿山硐采、露天矿和尾矿库专项整治,全市连续 X个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领域,围绕“两重点一重大”(重点工艺、重点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全市连续 11 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

 (五)把基本面做强。坚持以调整产业结构、关闭“四小”和加强基础设施改造为重点,狠抓安全基本面改善。一是强化源头治理。坚守“严禁在长江、嘉陵江和乌江干流岸线 1公里范围内新建或扩建危化品生产项目”红线,严格落实安全准入机制;实施城乡中小微企业“园区化发展、标准化改造、淘汰性关闭”综合治理,打造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产业体系。二是淘汰落后产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投入近 X 亿元,关闭各类不符合安全环保条件的“四小”企业 X 多家,X 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转型退出,本质安全水平大力提升。三是改善安全环境。拆解老旧船舶 X 艘,其中省际船舶 X 艘。安装道路防护栏 X 万公里。主城区 X 多个城中村、X0 多万平方米危旧房和 X 栋老旧居民建筑消防设施完成改造。四是狠抓科技兴安。推广应用危化自动联锁、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施工在线视频监控、道路运输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两客一危”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 100%。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绘制“风险电子地图”,完成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 7 类风险信息集成,有效提高行业装备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六)把企业主体责任做实。以安全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切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一是开展企业升级达标工作。创建标准化企业 X 万家,完成约 X 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的标准化创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两客一危”企业

 标准化率达 X。二是严格“日周月”隐患排查治理。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从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的各层级各岗位安全隐患排查职责,积极推行班组日排查、部门周排查、经理月排查的“日周月”工作制度,严格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三是建立“总工程师”制度。在高危行业企业建立总工制度,强化主要技术负责人的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强化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今年以来,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天气等挑战,强化安全责任和应急处置,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安全生产方面,实现“两降一无”,1—8 月生产安全事故 X 起、死亡 X 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 X%、X%,连续 X 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自然灾害方面,发生各类自然灾害 X 起,同比增加 X%,虽然灾害重、损失大,但全市上下从容应对、科学处置,累计转移避险超X 万人次,成功抵御历史罕见洪水,未溃一堤、未垮一坝,得到李克强总理高度肯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近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事故总量依然较高。XX 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 X 起、死亡 X 人,平均每天 X 起、X 人,总量仍然较高。二是法治建设仍待完善。机构改革后,各行业

 领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执法依据尚未完全更新,执法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安全基层基础仍然薄弱。基层安全监管仍然存在队伍不稳定、安全装备较差、能力水平较低等问题。四是我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道路山高路险、江河滩险流急,潜在安全风险隐患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先进实用科技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有待进一步改善,群众安全意识和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和基本能力“三基”的根本提升,以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工作抓手,完善应急管理“四大体系”,创新实施“五大工程”,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安全保障。

 一是坚定“一个目标”。坚持以“防大控大”为核心目标,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事故死亡人数总量保持 5%的降速,严控因灾死亡人数,坚决防控重特大事故灾难发生,推动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是坚持“三基主线”。启动应急管理“2.0”版“三基”建设,加强基层管理、夯实基础保障、提升基本素质,强弱项、补

 短板,实现政府监管能力、安全基础水平、社会安全素质全面提升。

 三是完善“四大体系”。强化“协调高效、反应灵敏”的组织指挥体系;细化监管责任,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政管理体系;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完善“专常群”结合、上下衔接、专业协同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制度规范,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四是实施“五大工程”。实施安全基本面提升工程,推进安全生产基础保障工程,持续开展“今冬明春灾害防治基础建设”行动计划,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基本面;实施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程,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开展自然灾害隐患普查,围绕重大风险、重大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两重大一突出”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实施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工程,推动市、区县、乡镇(街道)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建设,构建智慧高效的调度指挥“大脑”;实施监测预警工程,以智能化等技术提高事故灾害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完善事故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测得准、传得到、用得好;实施装备现代化工程,制定各类事故灾害执法防范应急装备配备标准,加强监管执法、事故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装备现代化,切实提高事故灾害防范和

 突发事件响应处置能力。全面改进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XX 县超载超限货车监管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按照《XX 县人大常委会 XX 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XX 镇、XX 镇、XX 镇等单位和部分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调研全县超载超限货车监管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货运物流行业发展迅猛,XX 年底货车货运量 X 万吨,货运周转量 X 亿吨公里,位列全市县、市(区)第一。

 我县目前注册货运物流企业 X 家(货运车辆 X 台),其中货运车辆 X 台及以上的物流运输企业 X 家;常年在我县从事大宗货物(碎石、石灰石、钢材、水泥、煤炭等)运输的车辆(含周边县的车)近 X 万台(不含农用车辆),我县境

 内公路行驶的重载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远高于国家百分之三的标准,导致公路超负荷运行及道路桥梁安全隐患突出,群众反响强烈,公路管养成本逐年上升。

 二、治理“双超”工作情况 XX 年以来,县政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源头监管与路面治理相结合,重点管控与长效治理相结合,治超站点检测与道路流动检查相结合,超限超载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治超工作领导。为进一步强化我县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成立以县长为主任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经信、应急、农业农村、国土等部门),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巡查‘1+X+2’”的工作机制,牵头组织交通、公安、应急等部门和各镇道交办检查源头企业、开展路面治超等相关工作,有效打击了货运车辆的违法行为。并结合实际,制定了 XX 县货运车辆货箱限高 1.5 米的装载标准,既加强了超限超载运输的管理,又支持了货运源头企业的发展,初步遏制了我县超限超载运输愈演愈烈的势头。

 (二)强化路面治超。一是依托花椒坡超限检测站、穿X 超限检测站和凉风坳临时检查点 3 个站点,抽调公安交警、

 交通执法人员等实行 24 小时联合治超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恶意超限超载行为的蔓延。二是设立流动巡查治超小组,主要加大对我县二环路、连威路、威双路主要货车运行路线管控力度,进一步确保主干公路的建设成果。三是卡点前移,确保重点桥梁安全。将原位于连威路入城口的凉风坳“双超治理”点前移至县城凤凰大道新米亚陶瓷厂外红绿灯口,提升了治超实效,有效保证了国道 G247 雷公滩大桥安全。四是开展区域协作,XX 年与资中县、自贡贡井区分别签订货车超限超载治理联合协议,建立联合治超机制,每月不定期开展联合整治行动。XX 年以来检查货运车辆 X 万余台次,查处货车违法行为 X 起(超载 X 起,非法改拼装 X 起,载物抛洒 X 起,货车放大号不清晰 X 起,劝返卸载货物 10000余吨)。

 (三)加强源头管控。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货运源头检查,严格对违法超限超载源头实施“一超四罚”,及时将违法超限超载信息抄送行业主管部门及外地属地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员、运输公司、源头装载企业进行处罚。XX 年以来累计检查 X 次,检查企业 X 家,发送本地抄告 X余份,发送外地抄告 X 份,对 X 家源头企业作出停业整顿的处罚。

 (四)改进治超方式。XX 年 5 月成立的“XX 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创新开展了货运车辆管理方式。一是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货车,重点打击“假五轴、百吨王”严重超限超载货运车辆,通过卫星定位查找、路面执法查扣、二级维护不审验通过等措施,以及创新开展的车辆营运年审重点查验,基本消除了我县的“假五轴、百吨王”重型货车。二是强化科技治超工作,现正引入安装不停车检测系统,由传统人员监管的治超模式向科技治超转变,减少传统治超中的人为干扰因素。

 三、超限超载的危害 (一)超限超载引发交通事故频繁。货运车辆非法超限超载易引发大量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农用车辆(农用四轮)在等级较低的农村公路上的超载运输,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畅通。据统计,70%的道路安全事故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XX 年以来我县因货车超限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 X起,其中发生人员伤亡的 X 起,死亡 X 人、受伤 X 人,对社会安全稳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超限超载易损毁道路、桥梁。道路、桥梁设计都有严格的设计规范,如果车辆严重超限超载,即使设计标准较高的水泥混凝土桥梁也不能避免挠度增大,水泥混凝土过

 早开裂、钢筋锈蚀,寿命缩短。目前我县主干道有 733 公里(1 条国道 X 公里,X 条省道 X 公里,县道 524 公里)。建设主干道公路(12 米宽)成本需 600 多万元/公里;一般公路正常使用寿命在 10 年以上,5—6 年才会进行一次中型维修,主干道公路中型维修成本约 240 万元/公里。我县道路因超限超载运输车辆长期碾压损坏,一些主干道基本 1 年半就要进行一次中型维修,部分路段甚至几个月就要进行一次中型维修。近三年主干道公路养护 13 次,累计耗资 4500 余万元,财政经费投入与效益比例失调。

 (三)超限超载易导致公路运输市场的恶性竞争。超限超载运输加剧了运力和运量的不平衡,经营者靠压低运价竞争,陷入运价越低越要超的恶性循环,形成了畸形的运输市场,导致运输市场不公平竞争,严重破坏我县法治化营商环境,损害了守法的民营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 四)超限超载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超限超载运输给运输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国家或公路管理部门额外用于公路路面维修及桥梁加固的投入。据统计,超限超载运输车主每多挣 1 元钱,国家损失 10 元钱甚至更多;当车辆轴载由 10 吨增加到 13 吨时,运输效益增加 30%,而公路维修费则数倍提高。我县非煤矿山企业 30 余家,XX 年

 上缴国家财政税收仅 300 余万元,远低于公路维修费用。超限超载运输导致道路破损、抛洒滴漏等,给道路沿线群众的生活、生产及出行带来不便,群众满意率低,政府形象受到损害,《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在本行政区域的有效执行受到影响。

 四、治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依法治超的认识还需提高。超载超限本来是违法行为,尚有认为治超会影响经济增长的考量。实际上治理超载超限,对我县规模企业生产链并无损坏,相关重点规模企业均表示全力支持我县治理超载超限。

 (二)源头监管力度还需加强。一是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对违规企业只是进行约谈教育,并没有采取有力震慑企业的处罚措施。二是我县绝大多数砂石开采、加工企业违法行为的装载场地安装的监控设备并未接入县上监管平台,货物装载过程缺乏监管,导致违规装载现象突出。

 (三)路面管控力度还需加强。一是执法部门对货车夜间冲关、人车分离、游击绕行等逃避检查的惩处难度大。二是行经花椒坡超限检测站的货运线路发生变化,货运车辆大幅度减少,该站点作用甚小。三是执法人员在 24 小时治超模式运行时,难免会出现松懈和疲软现象。

 (四)治超站要素保障还需加强。一是治超站人员配备不够。标准要求每个站 C 人(交通部门 X 人,公安交警 X人),目前我县两个站只有 X 人(交通部门 X 人,公安交警X 人),难以保证一个站“四班三运转”24 小时工作制正常运行。二是治超站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如我县 2 个固定治超站均无卸货场地,导致发现超载的货车也无法安排卸货,严重制约治超工作开展。

 (五)科技治超水平还需加强。我县电子监控系统和设备建设相对滞后,我县安装的电子监控卡口大多无计重监控系统,大多数重点道路无法检测过往货运车辆是否超载,仅靠执法人员在道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的路面疲于奔波、昼夜熬战巡查监管,导致治超整体水平和效率不高。

 。

 (六)依法规范执法的水平还需提高。部分执法人员(含辅助人员)素质、专业化能力与法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群众反映存在执法不规范、自由裁量权执行不公正的现象。

 五、治超工作建议 我县周边的 XX 市已强力治理超限超载并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良好交通环境。在我县重点企业产品(钢材、煤、瓷砖)运输基本无“双超”的有利背景下,借鉴 XX 市 XX 区等地超限超载治理先进经验,为使《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

 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在本行政区域得到有效执行,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运输营商环境,提升财政投入的效益率和群众满意率,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依法治超的决心。超限超载运输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禁止的行为。治理超限超载,就是维护法律权威,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维护道路运输市场法制秩序,改善交通运输环境。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实施“铁腕治超”,捍卫法治尊严和权威,保护企业合法利益,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开展整治大行动,形成治超高压态势。开展超限超载集中整治大行动,取缔超载车辆,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一是加强源头治超。相关执法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县内货运源头企业的监管,从安全、环保、资源保护等角度,对导致超载运输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严格落实治超属地管理责任,发挥货运源头企业所在镇的属地监管作用;在碎石加工比较集中的区域或主要出入口实施定点监管,禁止超载货运车辆上路和通行。二是全面检查县内车辆

 维修改装企业,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XX 年—2022 年),坚决依法查处从事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企业,杜绝货车违法改装,消除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问题。三是加大路面治超执法力度,依托我县两个超限检测站定点监测和流动巡查相结合,集中整治重点路段超限超载,严格规范实施“一超四罚”治超措施。通过打击一批严重超限超载车辆,处罚一批屡次逃逸车辆,治理一批严重超限超载路段,曝光一批集体闯卡和暴力抗法典型事件,形成强有力的治超高压态势和震慑效果。四是大力推进运输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做实交通信用惩戒平台,并联合县人民法院信用惩戒平台,严惩严重违法超限超载的车辆驾驶人、运输企业、货源企业等,提升治超惩戒效能,形成崇尚法治、共同治超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治超保障,确保治超工作有力推进。一是将治超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政府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制定治理超限超载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解决超限超载治理中人员、经费、装备及联合执法等问题,始终保持治超常抓不懈的高压态势。二是加快推进我县超限检测站标准化建设,抓紧完善超限站卸货场和主干线临时卸货场建设,解决最迫切的治超扣车难和卸载问题;同步按照《XX 省公路超限检测站联合执法管理办法》,完善治超站办公场所、

 计重设备等相关基础设施设备,尽快按标准配齐治超站执法人员。三是充分发挥县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牵头、组织、协调、督导作用,健全工作督导、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分析、研判联动治超形势,协调解决治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我县治超工作平稳有序。四是建立执法保障机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坚决及时打击阻碍执法、暴力抗法等现象,确保治超行政执法的正常开展。

 (四)强化科技治超手段,提升治超工作水平。加快推进非现场执法电子监控网络平台建设进程,推进治超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一是在我县公路的重要路段和节点,设置不停车检测的动态监测技术设备,实现“二十四小时”无人值守无间隙的非现场执法。二是在全县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安装计重监控设备,并与县交通执法大队执法指挥平台联网,实时监控货运源头企业装载现场,杜绝源头企业违法装载。通过科技手段,既有效节省人、财、物,又可避免人情执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标本兼治。

 (五)加强区域联动,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主动与相邻县(区)签订并认真履行区域超限超载治理联动协议,持续合力开展区域性超限超载治理整治行动,有效查处和打击跨境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共同保护路产、维护路权,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六)强化纪律约束,加强治超队伍建设。坚持强根固基的理念,不断加强队伍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治超人员的思想意识、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健全内部督察机制,严肃查处治超工作中滥用公权等违规行为,着力打造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治超队伍。

 (七)规范货运市场,促进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利用我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和货运业传统优势,探索建立货运物流园区,整合全县守法合规的运输企业、运输业主进入园区经营,统一规范货运信息、停车、修车等,消除乱停乱靠影响市容、破坏路产损害路权现象,进一步促进货运市场正规化和健康发展。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x xx 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xx 年度工作安排,x 月 x 日至 x 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组成调研组,就我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查看了市食药局稽查支队、食药检测中心和市中区xx 街道食药监管所及 xx 食品有限公司、xx 大酒店、xx 药业有限公司 xx 连锁店等。分别组织召开了市食药局及其市属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和全体职工、各县(市、区)食药局主要负责人、部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群众代表参加的 x 次座谈会,收集了各方代表、群众对加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取得的主要成效 市食药局认真贯彻“四个最严”要求,维护公众合法权益,切实保障了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和用药安全,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设、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食品总体合格率和案件查办工作均居全省前列。在全国、全省创新实施了“三小”备案管理制度;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独具丘区特色、实用欠发达丘区的食药安全监管“xx模式”,并在全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特别是针对保健食品非法营销、食品药品流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和农村生产销售“五无”食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无食品标签)、“两超一非”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截止 xx 年我市有 x 个县成功创建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在 xx 年度 xx 省食品药品安全民意调查中满意度名列全省第 x 位,较 xx 年明显提升。全市连续 x 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连续 x 年无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一)明确职责完备制度,促进日常监管到位 。通过明确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监管责任,构建了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并完善了考核机制。成立 xx 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搭建起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议事平台。建章立制,出台了《xx 市食品药品安全评议考核办法》、《关于建立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联系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

 (二)监管体系有所创新,食药安全监管平稳运行。市食药局紧紧依靠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层层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压紧压实四级监管责任。建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配备监管人员,聘用村、社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构筑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创新,在全国首创食药安全监管“xx 模式”和实施“三小”备案管理制度,创新实施“双随机双查”模式,提高了监管效率。通过建设检验检测场地、加大技术设备投入、健全专业执法队伍、组建风险研判专家组、成立应急保障专业队伍、增加依法抽查检

 测批次,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日常监管立体化、制度化、常态化。

 (三)突出抓专项整治,严惩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全市食药部门认真贯彻《xx 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重大活动、节假日食品安全保障力度。成立 xx 乡厨协会,提升农村家宴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启动“坝坝宴”责任保险试点,分散生产经营风险,破解食品安全事故索赔难题。xx 年全市农村聚餐 x 万人(次),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狠抓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对药品流通领域、地沟油、桶装饮用水、注水牛肉、特色蜜饯食品行业、社会餐饮服务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和学校食堂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xx 年以来,全市共立案食品药品违法案件 x 起,结案 x 起,移送司法案件 x 余起,处罚没金额 x 余万元。

 (四)廉政执法接受监督,促进食品药品依法监管。市食药局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规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敢于担当,狠抓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开展“科学监管、服务千企、造福万家”党建品牌建设,帮扶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深化脱贫攻坚任务。聘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食品药品监管对象等,对全市开展食品药品监督工作的各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完善廉政风

 险防控体系。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积极配合完成了市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和《药品管理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题调研等工作,并落实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整改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宣传不够深入,针对性有待加强。《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食药局职能职责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关心的热点知识宣传教育不够细致,致使部分消费者对食品药品特别是对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知识了解不够多,识别假劣药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食品药品的生产、经营者在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不够,虚假广告、违法销售假劣保健品还不同程度存在;对已办结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宣传不够深入。

 (二)执法力量相对薄弱,设施配备有待增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执法人员还没有按编制足额配备,基层一线的协管员、信息员等监管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执法车辆配置严重不足(全省基层监管所配备执法车辆比例为 39.1%,而我市仅为 2.5%)。执法取证器材、检验检测设备配置不全、更新滞后,快速检测能力较弱。

 (三)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检测覆盖面有待提高。监管部门间落实综合协调、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等制度不够。食品抽检批次占辖区人口比例不足 2.5‰,离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要求的 4‰差距较大。保健品、化妆品、中药制剂的日常监管和医疗器械检测力度还有待增强。

 三、对我市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宣传,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解读,适时发布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关的信息;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知识,增强监管对象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案说法,警示监管对象;进一步拓宽举报渠道,动员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全面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新格局。

 (二)建好队伍,进一步培育过硬素质。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作用,对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等进行整合,健全协同抓实监管工作机制。尽快配齐食品药品监管队伍,配足专业技术人才,落实待遇报酬,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专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精尖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业人才,提高执法人员综合能力素质。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广大监管工作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着力打造执政为民、公平公正、文明诚信、高效廉洁的食药监管队伍,塑造良好监管形象。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加快推进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整合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设备,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速配备完善的执法装备,配备足够的取证设备和能适应基层监管工作的交通工具,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准确、快捷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加大对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投入,保障食品药品抽检批次及监督管理经费,确保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健全监管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加大考核评价力度。修订完善食品药品流通环节安全管理规范,加快制定出台保健品、化妆品监管的措施办法,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提供政策依据。加快 xx 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以行业规范制约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生产、经营者,为诚信者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农村群宴、乡镇农贸市场等对象的监管,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XX 市网络涉腐舆情的监管工作情况 调研报告

 一、引言 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

 从网络进入 WEB2.0 时代以后,网络媒体的形式不断更新,近几年来伴随着 BBS 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服务项目的发展,更是为网民即时上传视频信息、自由发表言论评论提供了强大的阵地,而且随着手机上网技术的迅猛推广,全民“自媒体时代”已悄然来临,数亿手机用户一夜之间都成为“新闻工作者”,自动承担起各类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近 5 年公开报道的网络反腐典型案例逐年递增,网络反腐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反腐败的全新形式。在一项“你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的网络调查中,74.6%

 的参与者选择了“网络曝光”,而选择“信访”方式的只占1.27%。

 网络涉腐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事件背后涉及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问题所持的有着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举报、投诉、言论、观点等。网络曝光的信息具有完全公开性,在互联网便捷快速的传播技术支持下,短时间内便可聚积广大网民围观吐槽。主管部门若不能对网络涉腐舆情及时准确地加以监管,往往会引起网民不良情绪和不当言论的无度扩散,容易酿成网络危机事件。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网络涉腐舆情,使之转化为助推反腐倡廉工作的“正能量”,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二、关于我市网络涉腐舆情的监管现状 伴随着网络微时代的迅速兴起,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做好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市纪委、监察局作为全市反腐败的中坚力量和牵头组织部门,充分认识我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现状,进一步推进网络反腐工作,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始终走在网络微时代反腐前列。通过横向对比发现,我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信息发现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互联网的各类论坛、社交网站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平台,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当前我市纪检监察机关主要通过三个专业网站受理网络举报投诉:一是 XX 党风廉政网的“书记局长信箱”和“网上信访举报”两个子模块,二是中国 XX 政府门户网的“市监察局部门信箱”。三是苏州阳光便民 12345 的“寒山闻钟论坛”。前两个网站由纪检监察机关内设的信访室负责接收、分流、办理、互动、反馈,第三个网站由 XX 市阳光便民服务中心人工识别后,分流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答复。除此之外,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对于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全国热门论坛和 XX 零距离、沙家浜论坛等地方热门论坛,缺少日常监管的技术手段,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关注到本地发生的网络涉腐热门事件,从而错失介入调查与还原真相的良机,不能够及时有效引导控制网络舆论方向。

 二是网络舆情的监管职能不够明晰。反腐要紧盯社情民意,网络反腐更要紧盯论坛动态。根据人民网、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 12 次联合调查显示,68%的网民最愿意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参与反腐,其中 87%的网民选择匿名举报。当前我市纪检监察机关网络涉腐舆情的监管尚处于一种“被动模式”,既没有设置专人专岗,也没有设置专项资金,监管责任不清,监管职能不明。XX 党风廉政网的“书记局长信箱”、“网上信访举报”和中国 XX 政府门户网站的“市监察局部门信

 箱”,日常由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部门负责管理;苏州阳光便民 12345 的 XX 论坛,日常由 XX 市阳光便民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管理,由纪检监察机关的纠风室负责重点督办。显然,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尚缺少一个专门科室对网络涉腐舆情进行全天候的有效监管,从而影响了网络反腐、微博反腐等的正面功效发挥。

 三是危机事件的处置应对缺少预案。进入微时代以后,由于网络曝光的信息具有完全公开性,瞬间扩散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倍增,短时间内就可聚集成千上万的网民围观吐槽,不断加剧事态的关注度和严重性,纪检监察机关若不能有效监管,极其容易酿成网络危机事件。XX 年 6 月,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出台了《XX 市纪检监察网络举报工作暂行规定》,仅对 XX 党风廉政网的“书记局长信箱”、“网上信访举报”和中国 XX 政府门户网站的“市监察局部门信箱”的举报工作规定了处理的方法,而对于可能出现的我市重大网络涉腐舆情处置,还存在思想认识不足、敏感意识不强、主动参与不够的情况,迫切需要形成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网络危机事件应对处置预案。

 四是全市联动的组织架构不够完善。网络舆情与现实事件紧密联系,其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举报者或曝光者基于自身立场不同,有的出于公心,有的出于私利,

 有的发布实情,有的散播谣言,往往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当前纪检监察机关负有查处举报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的职责,一般设立了接受信访举报的专用网站通道。公安机关掌握互联网的监控技术,负有查处各类网络违法行为的职责,今年建立了公安舆情监管的“306 系统”,专门对互联网进行全网信息的采集研判。宣传部门负责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负有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责,也自行研发了一套“网络舆情监管软件”,专门对数个全国热门论坛、地方热门论坛和新闻网站进行固定监测,从中及时发现我市网上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从实践来看,掌握监管资源和手段的部门不负责网络信息管理,负责网络信息管理的部门不掌握监管的资源和手段,我市网络舆情监管还处于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监管效率低下。

 三、关于科学应对处置网络涉腐舆情的建议 随着网络微时代的到来,网络涉腐舆情事件频频考验着职能部门的应对处置能力,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天价烟”、“表哥”、“房叔”、“房妹”、“艳照门”等涉腐网络舆情事件,既为惩治腐败提供了新的经验与思考,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因此,如何对网络涉腐舆情进行科学地应对,既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党委政府形象与公信力的关键措施。结合上述我市网络涉腐舆情

 监管的现状分析,特提出如下科学应对处置网络涉腐舆情的建议。

 一是构建网络舆情信息的发现预警机制。一方面,要尽快提高技术手段,积极与专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合作,自主研发一套实用的“网络舆情监管信息平台”,通过关键词搜索专门对各大热门论坛的涉腐舆情信息进行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同时,要与公安机关建立网络涉腐舆情的沟通联系工作制度,确保通过公安“306 系统”快速地对某项重大网络涉腐信息进行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要尽快健全组织领导。立足实际需要,职能科室联合成立纪检监察机关网络涉腐舆情信息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信访室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抓紧制定网络涉腐舆情监管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办法,适时考虑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有效使用“网络舆情监管信息平台”,专职负责涉腐舆情的采集分类、预警分析、处置分流、结果反馈等工作。

 二是构建涉案网络舆情的引导干预机制。一方面,要重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交互作用。扩大 XX 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网站的宣传力度,有效引导公众利用“碧水琴川”XX党风廉政网站、XX 纪检新浪微博等专用通道进行举报投诉,同时,注重利用 XX 电视台、XX 人民广播电台、XX 日报等

 主流传统媒体,持续关注和回应网络热点事件,不断公开调查处理情况,诚恳表达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决心。另一方面,要重视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的作用。有效借助外来力量,与活跃在地方热门网络论坛上的意见领袖们加强合作,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由专业人士成为网络舆论引导干预的“主力军”,同时在纪检监察系统内部重视培育专业评论员队伍,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实践锻炼,逐步形成自己的意见领袖。

 三是构建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管理机制。要制定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从防范于未然的角度,纪检监察机关应及早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保证在危机发生时有章可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化解网友猜疑,积极查处侮辱诽谤行为,建议由纪委、宣传部、监察局、公安局、电信等部门共同组建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通力合作,形成强大监管合力。同时,要建立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的预警机制。根据网络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将网络舆情信息划分为重大(红色预警)、较大(橙色预警)、一般(黄色预警)三级预警响应机制,属于重大的舆情信息,最迟在 3 小时以内向领导小组汇报,迅速启动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x xx 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

 调研报告

 近日,xx 食药监局成立调研组,先后深入 xx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人民医院、药品零售企业、餐饮服务单位等场所,就如何“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机构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现状 (一)机构整合情况。按照《关于印发〈xx 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xx 室字〔xx〕x 号)要求,xx 县于 xx 年 x 月 x 日,将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三局合一,挂牌成立 x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xx 年 x 月 x 日,xx 县政府下发《关于印发〈xx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xx 办发〔xx〕x 号),主要承担市场主体准

 入、食品药品监管、消费者权益保障、产品质量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行政执法等 14 项工作职能,设立相应机构。乡镇均设立食品药品基层监管站,基层监管力量进一步夯实。

 (二)监管对象基本情况。xx 县总面积 x 万平方公里,人口 x 万,五乡一镇两场(x 个行政村),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监管对 x 家,监管对象 x 人。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x 家、小作坊 x 家,从业人员 x 人。食品流通经营企业 x户,从业人员 x 人;餐饮服务经营单位 x 家,从业人员 x人,其中学校食堂 x 家,大型餐馆 x 家,中型餐馆 x 家,小型餐馆 x 家,快餐店 x 家,小吃店 xx 家,饮品店 x 家、食堂 x 家。公立医院 x 家,私立医院 x 家,诊所 x 家,乡镇卫生院 x 家,药店 x 家。

 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积极协调商务、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方式,围绕农村、城乡结合部和边远乡镇等重点区域,以肉类、禽蛋、奶制品、豆制品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为重点品种,组织开展了多次食品市场集中整治活动。抽检食品(含水果、蔬菜、肉制品、豆制品)240 批/次。多次开展地沟油、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对大、中型餐馆,火锅店、麻辣烫进行了拉网式检查。

 (二)强化药械安全监管。开展特殊药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非法回收假劣药品及节日期间药品市场整顿等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了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xx 年共出动执法人员 76 次,查处违法经营药品、医疗器械 18 批次。加强了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和违法广告监测工作,规范个体诊所用药行为。开展全县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GSP 认证工作,明确标准,严格审查。

 (三)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联合安监局、政法委、公安局、消防大队以及文体广电局对辖区内大型超市、公共娱乐场所、酒吧、餐饮店等重点场所,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餐饮、汽车配件等重点行业进行排查,共出动执法人员 26 人,检查辖区内超市、酒吧、公共娱乐场所、网吧、餐饮店等 62 户次,查处违法销售过期食品经营户 5家,涉及种类 12 种。

 (四)加强宣传和应急管理工作。通过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定期发布食品安全知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331 宣传日、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加强宣传,共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集中宣传活动 6 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 12000 万余份,宣传群众

 2000 余人次;修订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了餐饮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严格遵守节假日期间值班值守工作,建立 xx 县食品药品应急队伍和重大信息报告制度,未出现瞒报、漏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工作基础保障不足。监管人员严重不足,承担的监管任务与现有的监管力量矛盾十分突出。乡镇“监而不管”情况十分突出,乡镇监管站人员均为其它干部兼任,存在业务生、专业素质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等情况。检验检测落后,在日常监督检查中,主要依靠肉眼简单地进行假药识别和食品安全判断,没有现代科学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执法装备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当前监管执法工作需要。

 (二)市场主体食品药品安全责任意识有所滑坡。突出表现在食品流通环节的开票率和索票率上,从抽查的情况来看不足 50%,个别经营户甚至忽视了索证索票环节。农村市场缺乏监管,由于经济条件、观念意识等多方面原因,大部分农村小餐饮、小食店、小药店、小诊所、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设备。无证经营食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药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农村低收入群体消费

 辨别力不强,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差,使农村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三)餐饮服务点多面广,可使用的行政手段少,风险。

 难管控。餐饮服务监管主观性强,执法尺度不统一,难把握,执法措施手段不配套,是调研组和监管人员的共识。解决此问题,调研组认为在法律法规无法明细化和措施手段缺失的情况下,执法思维可另辟蹊径,要打好“量化分级管理”和“监管信息公示”这两张牌,用“寻找笑脸就餐”的办法,通过引导消费来促进监管。

 (四)小作坊无证无照普遍,安全形势堪忧。xx 县食品产业“低、小、散、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种植养殖仍然是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食品领域的中小企业占 99%以上,还有部分“一个炉子一口锅、几把椅子一张桌”的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生产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发生安全问题的风险和概率较高。

 (五)食品药品 监管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亟待加强。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开展稽查、监管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影响工作开展。特别是在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中,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三是系统组建时间不长,干部队伍来源复杂,系统监管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强基层。乡镇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构站所,明确乡镇政府“一把手”为该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乡镇长为具体责任人,落实 2 名专职监管人员,开展本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抓好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在每一个乡镇落实 1 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每一个村落实1 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由村干部担任),并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监管、有人落实,真正形成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构筑食品药品安全保障防线。

 (二)夯实基础。着眼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切实解决人员不足、执法装备、办公用房和工作经费等现实问题,夯实食品药品监管基础,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同时,在业务技能提升的同时,注重行政管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应加强“行政管理理论、职业道德和危机处理、应变能力”的培养,打造过硬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

 (三)汇聚合力。加强部门与乡镇、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乡镇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要发挥好站所专职人员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做到乡村食品药品市场不但有人监管,而且还要监管

 到位。同时,督促农业、畜牧、水利、公安、卫生等部门既要按职能抓好环节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又要信息共享、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形成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的合力。

 (四)突出重点。一是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二是突出抓好学校食堂、校园周边小食店、农村群体性聚餐、农家乐、季节食品、节庆活动等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食品药品安全;三是认真开展食品药品经营业主、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业务培训;四是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增强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五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处置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六是积极推进自治州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七是有计划地开展食品药品抽检工作;八是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的餐饮安全保障。

 (五)力促专项。按照自治区局安排,以专项治理活动为载体,促进食品药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的放心,用的安心。重点开展“餐桌污染”治理、明厨亮灶工程、一单通全覆盖、餐饮一条街示范店创建、放心肉菜示范星级超市评选、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提质、规范企业证照信息公示栏、创

 建食品安全城市等专项工作,力推食品药械安全监管提质增效。

 (六)严肃问责。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效能督查,严格问责追究,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细则,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当中形成机制,县局要对乡镇政府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并进行年度考评。对监管工作不落实的乡镇和部门要通报批评,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发生食品药品重大事故的,要对相关责任人依据有关法规和政策进行责任追究。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XX 市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XX 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管党,按照“三前一后”(教育在前、规范在前、告诫在前、惩治在后)工作方法,积极践行“四种形态”,深入推进“两个责任”落实,严明纪律正风肃纪,重拳出击惩治腐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初步构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始终坚持反腐败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 X 件,同比下降 X%;初核 X件,同比上升 X%;立案 X 件,同比上升 X%;处分 X 人,同比上升 X%,呈现“一降三升”的态势,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一是严查重点领

 域和关键环节腐败行为。聚焦土地出让、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严肃查处了市水务局原局长杨凯臻、XX 新区园林水务局原局长 XX、XX 望远工业园管委会原副主任 XX 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二是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三不”案件。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级不高,但影响较大;金额不多,但性质恶劣;事情不大,但反映强烈”的“三不”案件作为关注的热点、查办的重点,组织开展涉农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农村基层干部“雁过拔毛”、吃拿卡要等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反腐败的成果。三是严查“四风”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活动,深入开展“纠„四风‟„三办四快‟直通车”专项行动,严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 X 件,给予党政纪处分 X 人,问责 X 人,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二)健全完善不能腐的制度机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先后出台《XX 市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若干意见》《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清单》《关于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制定《全面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施方案》,落实党政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规定,修订《XX 市本级政

 府性资金竞争存储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发挥制度性防腐作用。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源头防腐。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建立市民大厅,设立了 X 个服务窗口,将原来分散在 X个部门的 153 项审批职责全部划转,审批人员从 X 人减少到X 人,审批效率提速 86%。通过权力的“瘦身”为廉政“强身”,有效预防了干部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三是借力“电视问政”,完善“三位一体”监督模式。会同宣传、新闻传媒集团打造“XX问政”品牌,形成“群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媒体紧盯问题、曝光问题;纪检部门抓住问题、督办问题”的“三位一体”监督模式。共举办“XX 问政”X 期,问责干部 X人,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X 余件,切实发挥了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作用。四是开展“四项清理”,促进廉洁用权。在全市开展了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地方政府债务清理、政府存量资金清理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理等“四项清理”,进一步摸清了底数,规范了管理,预防了腐败。

 (三)不断构筑不想腐的堤坝。一是深入推进廉洁家风建设。出台《关于开展廉洁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举办好家风巡展、家风主题讲座、“传承发扬好家风,争做最美XX 人”系列活动和寻找“XX 最美家庭”等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廉洁家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二是坚持抓早抓小。持续推进“小事”问责,相继制定实施《XX 市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当行为问责办法》等 15 个问责制度,

 构建起具有 XX 特色的问责制度体系,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小病”快治、小错即纠,先后问责 X 个单位 X 人,防止党员干部小错变大错,违规变违纪。三是加大约谈函询力度。建立市委主要领导与部门“一把手”、部门“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一般干部逐级约谈和在干部履新期、调整期针对性约谈的分级分期约谈有效机制,先后约谈 X 余人次、诫勉谈话 X 余人次、函询 X 余件次,“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四是强化廉政教育。搭建了“一课、一网、一刊、一信”(一课即廉政党课;一网即 XX 市纪检监察网;一刊即市纪委刊物《党风与廉政》;一信即市纪委“廉洁 XX”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四个平台,推进廉政教育。编印发放《警示教育案例汇编》等教材,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先后组织 4万余名党员干部参观自治区廉政警示教育中心,在全市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巡回宣讲 10 场次,不断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不敢腐方面:一是虽然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违纪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这方面的监督还比较乏力。二是有的部门(单位)和干部出于“惯性思维”,自觉自愿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意识还不强,稍有松懈就会

 反弹。三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意识还不够强,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还易发多发。

 (二)在不能腐方面:一是廉政建设的制度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特别是人事提拔任用、重点决策监督、廉政建设责任落实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越往基层压力传导还层层递减,一些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适应,行动上不自觉。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方面的执行还不够有力,制度“纸老虎”“稻草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四是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构“三转”还不到位,“探头”和“哨兵”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在不想腐方 面:反腐倡廉宣讲力度还不够广、不够深,存在对机关党员干部宣讲多,对学校、企业、群众等其他对象宣传不够的问题,在全社会共同营造崇廉拒腐的氛围上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对策建议

 (一)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一是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反腐败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严查重点领域和“关键人员”的腐败,重点盯住“三方面人员”,即: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

 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干部,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中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二是严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紧盯“四风”突出问题,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切实整治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收送节礼等问题。强化监督执纪,凡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一律按顶风违纪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一起,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三是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的利益的腐败问题。组织开展涉农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农村“三资”管理、强农惠农、土地征收流转等领域腐败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救济物资,截留私分扶贫款、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等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二)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一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格执行述职述廉、约谈函询等制度,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强化对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民生资金等方面的监管,不断织密扎紧制度的“笼子”。二是建立健全巡察制度。成立巡察机构,推进巡察工作全覆盖,重点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以及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资金项目管理

 等方面,是否存在制度缺失、管理混乱以及权钱交易等违规违纪问题,督促被巡察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三是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通过权力的“瘦身”为廉政“强身”,预防干部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不断强化源头防腐。四是切实发挥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探头”作用。督促县(市)区党委、纪委选优配强乡镇(街道)纪委班子,增强工作力量。督促乡镇(街道)纪委回归主责主业,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防止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用权任性。

  (三)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一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中,积极弘扬廉洁文化,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用公正法治、清正廉洁等核心价值观和廉洁文化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党风民风社风,让廉洁成为一种共同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二是加强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讲工作,健全反腐倡廉常态化宣讲机制,成立反腐倡廉宣讲团,定期开展宣讲活动,充分利用发生在我市党员干部身边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加大警示教育力度,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不断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大约谈函询力度。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在第一、二种形态上下功夫,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谈

 话函询、约谈诫勉和调整岗位、停职、免职等组织处理手段,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推动形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四是深入推进廉洁家风建设。持续开展“家庭助廉”、“廉政文化进校园”等廉政教育活动,把廉洁纪律辐射到家庭成员,以“小手”拉动“大手”,以“小家”带动“大家”,筑牢“家庭廉洁防线”,树立良好家风,在全社会营造崇廉拒腐的浓厚氛围。

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XX 街道加强村级合同监管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三变”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已成为农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农村合同管理又是“三资”管理的重中之重。从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工作实践看,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这一领域违纪违规违法问题易发多发,是基层腐败的“重灾区”,也是造成农村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村级合同监管是当前农村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状和问题 以 XX 街道办事处为例,作为 XX 主城区,辖区内村居在全区农村中相对经济体量较大、经济合同众多,由合同定立、执行、监管而引发的各类问题也相对较多。据统计分析,

 XX 年区委第七轮巡察发现,街道 47 个村居在涉及集体重大利益事项时,都不同程度存在民主议事程序不完整、合同签约时间过长等问题。街道纪工委对近年来 50 余起立案调查案件和 160 余件信访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其中涉及合同管理和合同资金监管问题的占 70%以上,各类群众举报、村级矛盾和违规违纪问题的产生,特别是“三资”管理方面的漏洞,较多都涉及集体合同问题。总结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同程序不民主。比如农村发包项目程序不合法,民主议事不充分,招标过程不规范,村干部“越俎代庖”“暗箱操作”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涉及价格金额等不合理,无法有效保障村集体收入合情合理的收益,或直接导致“损公肥私”类的集体经济损失。

 二是合同内容不规范。订立条款内容审查不全面、不到位,存在未审先签、公章使用管理松散、用章环节审批不严、职能部门按职责联动审查欠缺等问题,导致合同约定内容出现重大漏洞。据统计,街道纪工委在对村级合同监管检查中发现,合同期在十年以上的合同 719 个,占合同总量的 30%;11 个村居存在房屋租赁未实行公开招标,场地租赁合同部分制式条款不合理等问题。

 三是合同监管不到位。合同项目内容与政策法规相悖、随意变更等,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尤其存在租金缴纳不及时的问题,收入租金入账随意。有的村居拖欠租赁费问题突出,追交不及时。

 四是制度机制不 健全。对村级合同监管较多停留在申报监管的被动状况,缺乏有效的提前介入和主动制约措施,无法实现对合同终止、续签、新签等全程动态管理。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也容易引发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和社会问题。因此,强化农村合同监管,实现农村合同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要从源头上强化严管手续、规范议事的基础上,依法理顺并完善农村各类集体资产和土地使用权发包、转让、转包、租赁、借贷、买卖,以及建筑、劳务各项工程项目的拍卖、竞标等各种法律关系和法定手续。要着重在制度建设层面,全面梳理村级问题合同清理整改工作成果,逐村建立村级合同动态管理台账,研究制定村级合同动态监管制度机制,对村级合同实现全面动态监管,堵塞因合同监管不到位引发的各类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村居凡新签、续签场地房产等集体资产的租赁合同书、工程发包合同书、土地流转合同书等 6 类合同书,必须做到“先审后签”。

 二是严格落实三资中心(记账中心)和管理区对合同审审核备案、盖章环节的把关制度,杜绝产生缺陷合同、人情合同、不合规合同。

 三是由三资中心牵头,建立办事处村级合同联审机制,合同约定事项涉及土地用途、建设规划、项目可行性、政策法规依据等问题的,必须经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联审确认。

 四是合同文本在使用制式文本的基础上修订,条款内容必须规范严谨,充分体现集体对资源资产的管理约束,更好地维护和保障集体利益。

 五是严格落实 XX 区“一般不得与单位或个人签订十年以上租赁(承包)合同”的规定,严格控制合同年限,提倡3 至 5 年合同期限和合理约定租金随市动态调整。

 六是必须严格按照财务规范渠道办理合同资金的收支业务,做到按时及时、逐份足额、应收尽收;不得变通合同资金收支方式,坚决杜绝坐收坐支和侵占、截留、挪用、私分等非法占有合同资金。

 七是村居据实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实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落实每年按合同约定应收尽收制度、合同租金每半年一次报表制度;三资中心在村居属实申报的基础上,逐村建立村级合同动态监管台账,对村级合同的签订、变更,合同资金的收入、清欠等落实动态监管,做到收款报账即核对,半年依据村居报表一清查;特别关注拖欠租金合同,超期拖欠的,由村级主动清欠,并将措施报三资中心备案。

 八是从严管控集体资产资源的变卖、转让,凡集体投资新建或现有沿街房一律不得出售变卖,房产租赁首次发包必须招标,到期续签的一般应予公开招标,先审查备案再续签合同,承租方及合同规定款项有变动的,按首次发包程序先审后签,不得私自处置。

推荐访问:

本文标题: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624.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XX市网络涉腐舆情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