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初探 易地扶贫搬迁文艺活动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8-11 10:00:04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初探 易地扶贫搬迁文艺活动,供大家参考。

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初探 易地扶贫搬迁文艺活动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2期5

“三 农” 论 坛

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初探

交巴吉,西日尖措

(1.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人民政府,青海 尖扎 811200;2.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民族中学,青海 尖扎 811200 )摘要:尖扎县德吉村以“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模式,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造福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由此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适应困难、思想认识不足等,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机制,把德吉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关键词:乡村振兴;易地扶贫;搬迁;文化变迁

交巴吉,西日尖措. 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初探[J]. 农业工程技术,2019,39(5):5-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重点内容,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是实现贫困缓解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战略。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全县辖3镇6乡1个办事处86个行政村,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牧户10077户44683人,是国定的深度贫困县,现有深度贫困乡镇6个。2017年底经动态管理减贫后,全县现有贫困村24个,贫困对象1902户7492人,贫困发生率为17.44%。

尖扎县2016年9月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优先安置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截止到2016年年底,尖扎县核定贫困村34个。贫困群众主要生活在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的浅脑山地区,生产生活困难,就地脱贫难度较大。基于这一现状,尖扎县委、政府于2016年分别在尖扎滩乡萨尕尼哈和昂拉乡德吉村实施了两个易地搬迁项目,共安置456户、1720人,其中2镇5乡30个村的251户9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866人)易地搬迁至德吉村进行集中安置,隶属昂拉乡管理。修建住房251套,户均建房76 m 2,总建筑面积19076 m 2。

一、易地扶贫搬迁取得的成效

1、突出特色搬迁,夯实乡村振兴生态宜居

昂拉乡德吉村以生态振兴为保障,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三维”宜居环境,位居黄河之滨,地处黄河谷地,境内气候宜人,条件优越,是黄河北岸的安多农耕文化区。坚持因地制宜、宜居宜业原则,统一规划、因势布局,德吉村村民由原来的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方便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使村民的居住条件达到城镇化水平,烧火做饭使用清洁能源,一家一户均有洗浴设施。同时还利用太阳能技术解决生活使用热水和开水的问题,集生态特色种养产业、乡村旅游、美食于一体,村民就近就业,就近看病、就近入学。

尊重地方民俗和文化习惯,统一建房风貌,房屋外墙及屋内依据当地少数民族习惯图案修砌了特色炕灶,统筹推进“水、电、路、讯、污”及学校、卫生、文化、体育、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1]

2、推动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兴旺的步伐

在县委统一领导和搬迁户原所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根据德吉村的旅游资源、产业项目、劳动力条件和市场需求,采取政府帮一点,企业投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拓宽群众“能致富”的渠道,是实现德吉发展致富的必由之路。在251户搬迁户屋顶实施分户式光伏扶贫项目,通过“公司+管委会+搬迁户”的运作方式,稳定增加群众收入。

依托沿黄优势资源,实施“党建+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旦正太、洛地、昂巴等12名党员带头,将民族特色美食作为增收渠道,率先开办6家农家乐、经营6个民族特色小吃摊位,以实际收益激励其他搬迁户选择致富项目。县就业部门专门举办烹饪等专业培训2期,培训53人次,提升经营农家乐的厨艺水平。目前已有30余户群众开起了农家乐。

党员昂巴还带领26户搬迁户建立了苗木合作社,在德吉村西北侧种植苗木76亩。统筹使用人均3.2万元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突出加强以水电路和公共服务等为主的基础配套建设,实现网格化全域覆盖,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保障。3、文化为灵魂,铸就乡风文明

政府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房屋建设中加入少数民族元素,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上,也突出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设施。做到人与文化一起“搬”,发展好相关的文化产业。例如,组建民族文艺演出队、传统射箭队,充分挖掘发扬群众的传统文化,培育传统产业。通过旅游文化展示传承和交流,增强群众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依托熟悉的事物留住民族文化记忆,依托文化发展相关产业增收致富。带着文化一起搬迁留住了民族文化的根,也抚慰着每个搬迁群众的内心。4、融合乡村旅游,迈向富裕生活

政府主导谋划与推动,各个部门通力协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产业增收方面,昂拉乡德吉村把易地搬迁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群众创业就业和收入不断增加,达到美村富民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区位优势,创新集体经济组织扶持带动、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利益联结、标准化产业基地示范发展等多元带动方式,推行“农旅企业+产业基地+搬迁户”等发展模式,利用移民搬迁户屋顶实施分户式光伏扶贫项目,增加群众非农收入。自2018年7月全省乡村旅游启动大会召开以来,德吉村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2017年被列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观摩点、乡村旅游示范点,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

二、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困难

1、文化变迁适应困难,依然存在顾虑

尖扎县贫困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均分布在贫困山区,对于他们来说,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对家有着强烈的感情,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搬迁到新地方必须从头开始,他们对搬迁有着各种顾虑,搬迁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DOI:10.16815/http://www.wendangku.net/doc/c0d84037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5.html ki.11-5436/s.2019.05.002

推荐访问:标签 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初探 青海省尖扎县德吉村

本文标题: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初探 易地扶贫搬迁文艺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1610.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初探 易地扶贫搬迁文艺活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