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毕飞宇:时光与天才相伴而行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0-30 12:54:01 | 浏览次数:

随着芋盾文学奖的公布,毕飞宇又灾了。而他大概是今年最受媒体追捧的中国作家了。在3月份,他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共同入围20lO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并最终凭小说《玉米》英译本摘得太奖,17日在香港,毕飞字参加领奖仪式并领取了3万美元奖金。8月18日,毕飞宇闪电般出现在上海国际文学周,并与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菜齐奥进行了精彩的对话。19日一早。旋即飞往英国,参加众星云集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名列其中。这是江苏作家首次获得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项……

毕飞宇成了一个大忙人。除了忙之外,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什么。他没有手机的传统依旧保持着。茅盾文学奖结果公布后,记者们为联系不到他而急得团团转。而彼时的他正悠闲漫步在伦敦大街,“家星有亲戚从网上看到了茅奖公布的消息,就给我太太发了个短信,我才知道。当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意外。”他仍坚持运动、健身。他将这一习惯归结于从小养成的爱玩的天性。

9月11日下午,在位于河西的月光曲和露天茶座,笔者见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毕飞宇,一身运动短装,拎着包,预备着采访结束后直接去健身馆。他沉静平和,目光清朗,谈及文学、自我、现实,都有着敏锐而独到的识见,显示出涉猎之广泛和思想之透辟,而他的表述却鲜活有趣,有着来自底层生活的经验和智慧。毫无来由地,我试图想象出他运动中的样子,想象他将杠铃向上推举时的紧张与快意,这与他在小说中释放的语言之美,构成了一种别具意味的张力。

关于毕飞宇,不适合做任何煽情的描述。机警使他审慎,通达使他幽默,老练使他兵来将挡、见招拆招,而本真则使他坦荡、平实、自由率性。解读毕飞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所有的解读都不可能是全面的。他拒绝手机。与互联网保持距离,也抵抗着媒体对他的筒约化、符号化的定义。当你试图给他的行为赋予某种意义的时候,往往会遭到他的戏谑武的拆解:哪有那么多深义啊,就是喜欢,好玩呗。

从唐诗中领略汉语之美

1964年1月,毕飞宇出生于江苏兴化大营乡陆王村。从小家境并不好,因为父亲在1957年就被打成了“右派”,一家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到毕飞宇出生的时候,父亲是很边缘化的乡村教师,属于社会最底层,生活在乡村的小庙里。但小孩子不懂这些世态炎凉,整日在平原上奔跑,和大自然嬉戏,像一匹小兽。童年的毕飞宇是个淘气包,不是在树上,就是在河里。在小朋友中,他还颇具号召力,村子里的孩子如蜜蜂一般天天围绕着他。为了掏鸟窝,把人家的屋顶弄漏;因为玩火,烧了稻草垛子,为了想看燕子如何孵化,把人家屋檐下的燕子窝全部捣毁……这些添乱惹祸的事不知干了多少。到了夏天,10岁以下的男孩子都光着屁股,没有谁害羞,也没有人觉得不妥,在当年这是很自然的。他至今印象颇深的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老师一进门,叫我们回家穿裤子去,我们就回家穿裤子。不穿短裤并不都是因为穷,根本的原因是小村子里的文化就是这样。”

虽然家庭在政治上受到歧视,但是比较下来,毕飞宇算是幸运的,等到文革结束的时候,他才12岁,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相对来说,他的大姐受到的影响就大得多,甚至有一段时间不得不辍学。教师的孩子连学都上不起,这样荒诞的事情就发生在他的身边。这让他早早地就体味到了现实的残酷。而从乡村到小镇,再到县城,不断的搬家,又给他的生活体验增加了厚度和宽度。

“领略汉语之美,大概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毕飞宇说,当时也没有什么书,家里有一本活页本,父亲根据自己的记忆在上面抄了一些唐诗,时不时地就添上几首,陆陆续续抄在本子上。没事的时候毕飞宇就翻着看,有些字根本看不懂,但那是他第一次领略到汉语之美。父亲悲观、凝重,善于冥想,虽然身为教师,但并没有刻意地去培养毕飞宇向某个方面发展。喜欢读书、对汉字的敏感对毕飞宇来说似乎是天生的,“自然而然萌发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就像原始森林里的树木肯定要比人工培育的要茂盛的多。我后来开始写作,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对于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来说,连环画是最常见的启蒙读物,但在乡村却是十分稀罕的。毕飞宇痴迷连环画,“那时候我父母只要到县城里去,我都会再三再四地关照,带几本连环画回来。”渐渐地他的连环画积攒了两百来本,这在当时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也就是因为拥有很多连环画,毕飞宇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当地的“名人”,小孩、大人都喜欢找他借书看。他为自己的连环画做了编目,还用钢笔做了一个印章,印在连环画的后面。后来由于父亲工作变动,父亲的一个同事来借连环画给他的儿子看,毕飞宇非常慷慨地把所有的珍藏都借给了他,没想到这人用这些连环画开了一个小书摊,出租给人看,一分钱一本,毕飞宇知道后非常生气。“我生气不在于他用我的连环画挣钱,我生气的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所有的连环画一本都没有了,否则我可以把它们收藏起来,非常多。”

为消耗时间而写小说

文学真正对毕飞宇产生影响是在1979年前后。随着文革时期文化专权的结束,“思想解放运动”以破竹之势迅速得到了全社会的呼应,文学期刊一下子冒出很多。就在这时候,父亲帮毕飞宇在兴化图书馆办了一个借书证,当时中学作业也很少,一有空他就泡在图书馆里,浏览期刊,借阅小说、诗歌等各类图书。那是一段如饥似渴的阅读时期。卢梭的《忏悔录》是当年给他印象最深的书,那是他读到的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也是他读到的第一本西方名著。“当时看的时候身体直打颤!没见过这么一种表述方法,血淋淋地把自己剖开。一方面很兴奋,一方面又很恐怖。由此就知道了卢梭这个人。”

早在中学的时候,毕飞宇就开始尝试着写小说了,但“写了没多久就瞧不起小说了,喜欢上了诗歌。”1983年,毕飞宇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一进大学,他立刻发现师哥师姐们差不多都是诗人了。在“扔一块砖头能砸死三个诗人”的八十年代,自己怎么可以不是诗人呢7幸运的是他的第一首诗居然就让他在学校里“成名”了。到一年级下学期,几个高年级的师哥,师姐成立了诗社,他意外地被推选为社长。他顿时觉得前途无限美好,每天夜里躺在床上“找句子”。为了和诗人身份匹配,他留起了长头发,病歪歪地骄傲着,很有派头。那是一个求知若渴的年代,也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年龄,后来他又对哲学产生兴趣,读了不少哲学书。

真正写小说是在1987年的秋天。当时毕飞宇已任教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他觉得诗歌不能再写了,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业余时间太多了,上完几节课,改完作业,备完课之后就没事做了,诗歌写来写去就那么几行,没法消耗他的时间,“我最初写小说就是为了把那些时间消耗掉”。叙事不像诗歌,它无穷无尽,可以把时间“合理地”消耗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学校会给每个老师发一些稿纸,但好多老师都不用,那时候稿纸都是很珍贵的,不用岂不可惜7毕飞

推荐访问:而行 相伴 天才 时光 毕飞宇

本文标题:毕飞宇:时光与天才相伴而行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255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毕飞宇:时光与天才相伴而行》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