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薛晓林:援藏三年是我人生浓浓一笔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1 16:30:04 | 浏览次数:

妇产科大夫,信访处处长,赴美访问学者,企业总经理,副厅级援藏干部,卫生部机关服务总管,40年间,随着工作岗位与地点的变动,薛晓林的身份与角色也数次变换,人生的相册里也随之留下无数绚烂多姿的风景,其中,援藏是他难以忘却的记忆。

“援藏三年,是我人生经历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人生中浓浓的一笔。我40岁进西藏,43岁出西藏,可以说,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西藏。”15年后,回忆起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批对口援藏干部进藏前后的经历,现任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机关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薛晓林依然记忆犹新——

中了“头彩”

1 995年3月,一个星期五的上午,卫生部医政司助理巡视员薛晓林被叫到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办公室,部长开门见山告诉他:“经部党组慎重研究,决定派你作为卫生部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援藏行政干部,进藏服务3年。西藏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派遣任务非常艰巨,你愿意接受部党组的这个重托吗?”

虽然事发突然,可是这个消息薛晓林并不感到意外。此前,他已经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相关精神,只是没想到,自己竟然中了“头彩”——落实到卫生部的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最终竟然落到了自己肩上。

爱人在医院工作,经常值夜班,女儿才上小学五年级,如果自己到西藏工作,家里的实际困难怎么办?何况,自己从来没有去过西藏,根本不了解那里的区情,民情……好在陈部长并没有让薛晓林当场答复,而是和蔼地告诉他:“你可以先与家人商量一下,考虑好了再作回复。”

是夜,薛晓林家的灯,很晚才熄。一家人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数千里之外的西藏,完全是个谜一样的地方,神奇、神圣而又神秘。对于西藏,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农奴》,还有就是援藏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有关报道,仅从其中,便可想见高原生活的种种艰苦:从生理角度讲,人在40岁以后,机体各方面功能及内分泌都处于不稳定阶段,如果自身不注意,外界的环境刺激很可能使得身体状况向不好的方面转化,这一点,学医出身的薛晓林再清楚不过了,而当时他正年届不惑……

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14岁起,薛晓林就远离在黑龙江的父母到湖北工作,自幼好强的他,何尝怕过吃苦?26年来,他经受过种种考验,每次都交上了一副满意的答卷,组织上也对他相当认可:30岁,副处:31岁,正处:39岁,副局。在熟悉他的人眼里,薛晓林各方面综合素质过硬,是条“吐口唾沫都是钉”的硬汉子,什么时候被人嘲笑为草包、软蛋过?

“绝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与重托。”于是,第二天早上刚上班,薛跷林就找陈敏章部长汇报说,家人响应党中央政策,支持部党组决定,同意他进藏工作。陈敏章部长很是高兴,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薛晓林开始全身心地等待援藏这一天的到来。

由于不了解西藏的情况、环境,也不了解西藏的工作状况,薛晓林找来不少有关西藏的书籍,资料,以更多地了解西藏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与民族政策。中央也很重视第一批对口援藏干部的相关工作,进藏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也开始逐项推进——

“先是给我们做了仔细全面的体检。我是在北大医院体检的。结果显示,我的身体很好。1995年5月23日,中组部安排我们在劳动大厦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我与来自人民日报社的李而亮同志是同桌。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共有89人,年龄最大的是张小平,当时已53岁,我年龄偏大,大约排在第9,10位。”

援藏记忆

1995年6月29日,89名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同机抵达拉萨,西藏方面在机场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然后,各归口单位分别将他们接走。

“当时,接我的是西藏卫生厅政治部主任普布卓玛(现任西藏卫生厅厅长)。从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一路所见,都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但山是秃秃的,绿植不太多。拉萨城市不大,几乎都是沙石路,只有一条水泥路。我们是上午到的,但是街上的人却很少,车也很少,没有出租车,只有小巴士。没有高层建筑,最高的只有两三层。”薛晓林感慨说:“不像今天,已经有七八层高的建筑了。”

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好,薛晓林没有出现头痛、呕吐等剧烈的高原缺氧反应,只是表现为失眠,食欲不好,但是长期的持续的高原缺氧,却诱使身体健康的他1 997年罹患高血壓至今这也成为援藏三年抹不去的印迹之一。

当时,没有电话,也没有电视可看,记忆最深的,当属缺电。那时候,西藏一个星期也就只有两三天有电,更困难的则是晚饭问题。晚上,食堂里没有饭吃,街上也没有卖的,只有自己做。薛晓林曾经拿普通铁锅煮了一锅面条,结果,表层的面条全都煮得跟浆糊似的,里面的面条却还是生的。这时,他才意识到,因为沸点低,在西藏做主食必须用高压锅。可当时,在内地生活惯了的他,只知道怎么用电饭煲煮米饭,还真不知道怎么用高压锅煮面条,根本不知道该放多少水……

得知援藏干部晚饭难问题,不少藏族干部请他们到家里吃晚饭,一些在西藏工作时间长的汉族干部也请他们去吃饭。于是,那时候,薛晓林经常会与一墙之隔的财政厅、民政厅的藏友们一起,搭帮结伙,走家串户去蹭晚饭,回想起当年那苦中作乐的时光,依然感到快乐无比。

苦虽苦矣,记忆却美好而温馨。虽然到过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地方,可在薛晓林心中,西藏却是世界上最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2004年,他曾率团去享誉世界的加拿大洛基山脉,导游问他:“薛团长,您看我们加拿大的路易斯湖怎么样?”作为洛基山脉最著名的湖,路易斯湖被誉为“群山中的蒙娜丽莎”,在这里,大自然将冰河、雪山、岩石、山林、湖水、蓝天和白云等做出了非常完美的安排,可薛晓林却说:“导游先生,您去过中国吗?去过西藏吗?那里,才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

山水因人赋予其间的感情而富有生命,西藏之于薛晓林,便是如此。在他心中,西藏不仅是一块净土,更是一方圣地。三年援藏时间,说长也短,说短也长,让他震撼并感动的,不仅是西藏绝妙的自然风光,更因其独特的风土民情:西藏传统的民俗与文化大大地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藏区淳朴的农牧民背着酥油,拿着糌粑,一步一步走到拉萨,在离拉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一步一磕头朝拜佛祖,等到了布达拉宫,他们的衣服早已磨破,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身上所有全都奉献出来,那样的虔诚与信仰,让薛晓林为之折服,感叹……

故乡情怀

时至今日,对于西藏,更让薛晓林魂牵梦绕的,是记忆深处那故乡般的温暖与感动。那里,曾是他生活,工作过三年的地方,还有他可亲可敬的领导与温暖

体贴的同事们。

彼时,组织上安排薛晓林担任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長。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薛晓林秉着“做事要认真,待人要诚恳”的原则,短时间内就和厅里50多名员工打成一片,融入到土登,阿登,三巴顿珠,顿珠等党组成员中,“豪爽大气、风趣幽默”是太伙儿对这位援藏干部的评价。

重实干讲团结,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以实干换实绩,以实绩赢真情。援藏三年,薛晓林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其分管的援藏、医政、保健、项目、科教、外事、妇幼等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上任伊始,正值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无偿援助中国边远地区项目选点阶段,为了争取到这难得的国际组织的援助,薛晓林在西藏与北京之间来回奔波,协调各种相关事务。援助项目的选点工作,是按国际惯例和通行标准进行的。然而,长期以来,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基层卫生统计工作不健全,资料不齐全,这给申报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薛晓林组织师资队伍培训调查员,带领他们到西藏贫困落后地区进行抽样摸底调查,历经几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西藏卫生系统首次按照国际项目评估标准制作的反映卫生工作情况的数据报表。最终,西藏有17个县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评估团的评估,被确定为无偿援助县。

此外,他还运用援藏干部的身份,积极加强西藏卫生厅与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生部及所属医疗部门和内地各省卫生机构的横向联系。援藏三年,在薛晓林的努力下,促成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西太区主任韩湘泰博士到西藏考察,对当地结核病,大骨节病等地方性疾病的防治给予大力帮助;时任卫生部张文康部长孙隆椿副部长、曹荣桂副部长,张凤楼纪检组组长等四位部级领导先后五次视察西藏,为西藏自治区的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进作用;还为自治区藏药厂等单位争取到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合作项目;先后输送了心电图机、阿洛卡B超机,180多辆北京吉普2020SG等相关医疗设备到西藏,并将西藏医务工作人员输送到国外培训,这在西藏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与此同时,薛晓林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西藏自治区的实际状况,草拟了《西藏医药卫生科技工作九五规划》、《西藏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西藏妇幼卫生事业九五计划及201 0年规划目标》等文件,为西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规划与构建。

用人品交友,用诚信办事,用政绩说话,薛晓林以自己的人品与业绩,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与拥护,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这在同批89名援藏干部中是为数不多的。1998年5月,中组部在玉泉路招待所举办的第二批援藏干部座谈会上,薛晓林与最高人民法院的裴显鼎同志一起,作为第一批中央国家机关援藏干部的典范,被邀请为141位第二批援藏干部讲述高原工作的心得与体会以及自身应该注意的医疗与保健事项;2001年,薛晓林又被邀请为卫生部第三批援藏干部讲述如何在西藏搞好民族团结,开展本职工作。

更让薛晓林难忘的,却是同事们的关心与体贴。援藏三年,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项目,资金,薛晓林常往全国各地出差,最短的也有半个月,其间辛苦可想而知。让他感动的是,每次出差回来,司机都会直接把他接回住所,而土登阿登,三巴顿珠等卫生厅领导甚至亲自给他打扫房间,做好开水。考虑到高原反应,每次出差回来,都叫他当天好好休息,还把他请到家里吃稀饭,吃小馒头。

同志们的深情厚谊让薛晓林感念至今“援藏三年,虽然家不在西藏,可是,处处都是我的家。”厅里的50多位同事,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孩子们考上内地学校了,都会举行一个庆典仪式,薛晓林都会被邀请参加,融入其中,与民同乐,“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幸福。”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1996年七八月份,在陪同领导考察日喀则期间,薛晓林扁桃体化脓,领导安排马上打点滴,第二天就安排送回拉萨住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胡主任(现任西藏人民医院院长)和其他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他,不少同事还闻讯送来鸡汤、稀粥,让病中的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送来的何止是关心与温暖,而是一颗颗火热的心呐!”他非常受感动,带病参加了述职报告,而同事们则以最响、最热烈,时间最长的掌声回报他……

光阴荏苒,12年过去,在薛晓林感念同志们深情厚谊的同时,西藏的同志们也无时不在牵挂着他。时至今日,不论是退休员工,还是在职员工,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甚至司机,依然有人感念“薛厅长”当年在西藏为当地百姓所做的实事,好事。

“援藏三年,是我人生经历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三年援藏工作,从思想上再次锤炼了我坚强的意志,增强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坦然面对,冷静思考,认真解决问题的力量源泉。”

西藏,被薛晓林视为自己的一个故乡。15年前,在西藏还比较落后的时候,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批援藏干部,他与同志们一起来到西藏,感受到了它的原始与落后,亲自参与了它的建设与发展。后来,因为工作原因,2000年,他二到西藏,感觉到西藏“翻天覆地”般的变化;2009年,他三到西藏,这一次感觉是“翻天覆地的平方”般的变化,薛晓林引以为豪的同时,满心欣喜。

推荐访问:援藏 浓浓 人生 薛晓林

本文标题:薛晓林:援藏三年是我人生浓浓一笔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344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薛晓林:援藏三年是我人生浓浓一笔》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