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邵东县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1 17:00:06 |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通过对邵东县16 a来稻秆潜蝇发生情况、田间调查和气象记载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稻秆潜蝇的发生规律,即年度偶偏重发生、山冲田发生量大、青嫩稻田发生量大、6月下旬~7月上旬卵孵盛期雨日多的年份发生重、偏施或迟施氮肥的田发生量大和中稻田发生量大等;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即对稻秆潜蝇越冬场所除草施药,减少冬后虫源;增施磷、钾肥,控制幼虫为害;选用对口农药等,可以有效控制稻秆潜蝇的为害。

关键词:稻秆潜蝇;发生规律;综合控防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2-0073-03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又名稻秆蝇,属双翅目黄潜叶蝇科。国内分布在黑龙江、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1]。主要为害水稻,也寄生在看麦娘、李氏禾与稗草上[2]。稻秆潜蝇主要为害叶片、幼穗。一般损失15%~25%,高的可达40%以上[3]。邵东地区21世纪前稻秆潜蝇很少发生,本世纪以来每年均有发生,年度偶偏重发生,成为水稻上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次要害虫。笔者通过对邵东县16 a(2000~2015年)的调查、研究、气象实践资料整理得出了稻秆潜蝇的发生及其鉴别和发生规律,结合田间综合防治措施试验研究,得出稻秆潜蝇综合防治措施,为稻秆潜蝇大面积防治奠定基础。

1 为害发生及其鉴别

1.1 为害的发生

稻秆潜蝇主要是幼虫为害。幼虫多在天亮前后的4~6 h孵化,初孵幼虫多借助雨水、露水沿叶背湿润向下移动[4],至叶枕处钻入叶鞘,再侵至心叶中。心叶未抽出前是一层层的卷成筒状,幼虫为害取食有几个孔,心叶抽出展开后,能看到若干条细长并列的裂缝,由于心叶内潮湿,故心叶抽出展开后裂缝边缘腐烂,有较强的腐臭味,离裂缝稍远的部位成黄白色,因此站在田埂上就能清楚地看到黄白色的烂叶为害症状。裂缝较大时,遇风一吹,叶片折断。低龄幼虫取食孔较小,心叶抽出展开后,接近为一横排小孔,似稻象甲为害状。孕穗期被害,颖壳成白色,并有腐烂表现似退化的颖花。露水干后,幼虫就不能侵入。幼虫钻入稻株后5~7 d,新叶上就出现被害状。

1.2 为害症状的鉴别

苗期稻秆潜蝇的为害症状与稻象甲为害症状相似,二者主要区别:稻象甲横排孔成菱形,且孔口周围不腐烂;稻秆潜蝇少数成圆形孔口,大多成纵裂,孔口周围腐烂。孕穗期稻秆潜蝇的为害状与颖花退化相似,二者主要区别:幼穗在分化期间遇不良外界条件,致使颖花退化,抽出后成白色的颖壳,白色的颖壳无孔口,而稻秆潜蝇为害的,白色颖壳上有孔口,且孔口周围同样有腐烂表现或颖壳呈腐烂状。

2 发生规律

2.1 年度偶偏重发生

21世纪以前稻秆潜蝇在邵东地区很少发生,进入本世纪以来,每年均有发生,但偶偏重发生。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03、2006、2009、2010、2014年,这6 a发生量大于往年,为中等偏轻发生,2015年为中等发生,其余9 a为轻发生。

2.2 山冲田发生量大

根据2014年6月25~29日的专题调查表明:山冲田的稻秆潜蝇发生量重于垅田,垅田重于平原田。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幼虫密度为山冲田61头/100蔸,垅田26头/100蔸,平原田4头/100蔸,其比例为15.3∶6.5∶1.0。稻秆潜蝇初孵幼虫借露水湿润向下移动,至叶枕处钻入叶鞘,再侵至心叶中。当露水干后,幼虫就不能侵入。稻秆潜蝇性喜阴凉,卵期遇上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孵化率高。因而,稻秆潜蝇主要分布于地势较高的阴湿多雾的山区稻田。

2.3 青嫩禾苗田发生量大

稻秆潜蝇成虫产卵有较强的趋嫩绿性,故嫩绿稻田发生量大。2014年6月25~29日的专题调查结果为:青嫩禾苗田幼虫密度66头/100蔸,老而黄的禾苗田3头/100蔸,其比例为22∶1。

2.4 6月下旬~7月上旬卵孵盛期雨日多的年份发生重

稻秆潜蝇成虫喜阴凉、潮湿。幼虫超过35℃发育受阻。干旱不利卵的孵化[5]。稻秆潜蝇卵的孵化和幼虫的入侵,与降雨和温度密切相关,遇上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时,孵化率高,幼虫侵入成活率高,发生量大。在邵东6月下旬~7月上旬稻秆潜蝇卵孵盛期,雨日多的年份发生重,反之发生轻。

从表2可以看出:2000~2015年16 a的时间,发生量较大的年份是2002、2003、2006、2009、2010、2014、2015年,这7 a的6月下旬、7月上旬两旬雨日在7 d以上,且7月上旬不少于3 d;6月下旬、7月上旬两旬日均温度在25.4~27.7℃,且7月上旬不超过28.8℃。此为邵东县稻秆潜蝇主害代(第二代)幼虫重发的气象要素标准。

2.5 偏施、迟施氮肥的田发生量大

偏施、迟施氮肥的田,禾苗青嫩,叶片柔软,叶色浓绿,稻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多,有利于稻秆潜蝇幼虫的生长、发育,发生量大,受害严重;而增施磷、钾肥的田,禾苗叶色黄绿,叶片直立坚硬,发生量小,受害轻。2015年7月10~12日调查结果为:偏施氮肥的田株受害率为37.5%,增施磷、钾肥的田株受害率为0.8%。

2.6 中稻田发生量大

2009年6月1~5日及8月1~3日分别对早稻、一季中稻、晚稻进行了稻秆潜蝇专题调查(均有嫩绿田),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幼虫密度:早稻0.01头/100蔸,一季稻21.9头/100蔸,双季晚稻5.1头/100蔸,早、中、晚稻虫口密度比例为1∶2 190∶510。

3 综合控防

3.1 农业防治

3.1.1 越冬场所除草施药 稻秆潜蝇以成虫或幼虫在杂草上越冬,3月下旬~4月上旬迁往早、中稻秧田及早稻本田产卵。3月中旬前后对稻田周围越冬场所的杂草进行草甘膦除草,于4月上旬应用敌敌畏熏杀成虫,可有效减少冬后虫源基数,有效控制其为害。2015年选择邻近的两条小冲垅,进行了越冬场所施药除草控制稻秆潜蝇试验,试验结果为:选用30%草甘膦SP100倍液防除稻田周围杂草,尔后,杂草上喷施80%敌敌畏EC1 000倍液的冲垅,株为害率为16.3%;稻田周围不除草,杂草上不喷药的冲垅,株为害率48.9%。稻田周围除草、杂草上喷药,控制稻秆潜蝇为害的效果为66.7%。

3.1.2 增施磷、钾肥 2014年进行了施肥控害试验,底肥施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600 kg/hm2,追肥施46%尿素112.5 kg、50%氯化钾150 kg/hm2的田,虫口密度为9.4头/100蔸;底肥施13%钙镁磷肥750 kg、17%碳酸氢铵600 kg/hm2,追肥施46%尿素112.5 kg/hm2的田,虫口密度为26.5头/100蔸。增施钾肥的田控制稻秆潜蝇为害的效果为64.5%。增施磷、钾肥后,田间稻秆潜蝇幼虫密度明显降低,控制稻秆潜蝇效果明显。

3.2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秉承“主攻一代,挑治二代”的防治策略[6]。选用对口农药,于成虫盛发期和卵盛孵期施药。

3.2.1 对口农药 2015年在中稻田进行了稻秆潜蝇药剂筛选试验,根据药剂筛选试验得出,防治稻秆潜蝇的对口农药有:甲维盐、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和印楝素等,防治效果在92.2%~94.2%(详见表3)。

参考文献:

[1] 吕佩珂,高振江,张定棣,等. 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原色图鉴[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 257-258.

[2]《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编绘组. 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水稻病虫[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 142.

[3]梁梅新. 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 昆虫知识,1990,(2):72-73.

[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水稻主要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58-160.

[5]蒋际清,纪谷芳,黄新桑,等. 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治理探讨[J]. 华东昆虫学报,1997,(1):93-98.

[6]叶逢恩,刘圣河. 稻秆潜蝇发生规律的研究与综防技术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77-79.

(责任编辑:肖彦资)

推荐访问:邵东县 稻秆 防治措施 规律 发生

本文标题:邵东县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3461.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邵东县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