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建筑与传播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3 11:54:02 | 浏览次数:

[摘 要]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蕴涵着古人对传播现象的剖析论述,也记载了古代传播中的诸多传播观念和行为。本文选取中国古代传播中的非语文传播建筑符号传播这个点,分别对原始社会、夏朝、商朝三个时期的古代建筑所传递的皇权观念和符号文化的伊始至成形这个阶段进行研究,探索中国古代建筑与华夏文明传播的缘起和关系。

[关键词]原始社会 夏朝 商朝 建筑 传播

建筑作为居住的基本目的时,是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当它作为一种传播符号而拥有某种表征意义时,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建筑学者梁思成说过:“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建筑的规模大小、工程技艺、艺术形态等的演变更替,是一个民族特殊文化源起兴衰的体现。古代建筑可追溯至原始人群住所,到各朝各代宫室民居种种,都传播着民族深层文化结构中的用来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是通过建筑的行为传递的非言语信息。

一、原始社会群居传播

人类的早期传播就是穴居文化传播,河南安阳、广东阳春、江西万年、湖南武冈等地都发现过洞穴遗址,《易·系辞》谓“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礼记·礼运》谓“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都反映了原始人类在当时的生存、生产条件下的住所。原始社会的人类在广阔的土地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氏族部落,以群居生活为主,其中当时的仰韶文化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最繁荣阶段。由于从事农业生产,要定居下来的仰韶文化氏族开始出现了聚落和房屋。据考古发现的聚落遗址可知,聚落一般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公共墓地等,这些房屋大都呈大方型或圆形,适合集体居住。

右:圆形(引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上面两图所示的大房屋简朴宽敞,中心由木柱支撑,搭有顶盖,可作为氏族活动聚集活动的场所。另外,集中的大面积公共墓地,除了氏族的制度外,还体现了原始人类的宗教信仰,他们建造群居灵魂住处,相信在另一个世界能团聚。紧接着仰韶文化的是龙山文化的父系氏族公社,为了父权需要,居住房屋的平面布置和构造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房屋的形状出现了南北走向的长方形,面积也有所减小,大体上是与一夫一妻制家庭生活相适应。随着中国氏族的发展不平衡,建筑上的表现为具有了明显的地域性,究其在传播上的根本是人际传播的局限性,导致各地区文化发展出现差异,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筑符号多样化了。

二、夏朝阶级化传播的伊始

从黄帝 “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7]当时显然没有固定的城郭宫室,至尧之时,则“堂崇三尺,茅茨不剪”,后世虽以此赞颂尧的勤俭美德,其实可以理解为当时建筑技术的简拙。到了舜之居,则“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期都市已开始形成。而夏朝的治水英雄“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淢”,[8]则因宫室已渐奢华,然后可以“卑”之。对于夏朝的遗迹考察,可用来证明的实物活动很少。历史文献记载,夏朝曾修建城池,建立军队,建造监狱,同时为了奴隶主的享乐,修筑宫室。大量的奴隶被用来大兴土木,引起奴隶们的反抗,后被商所灭,结束了四百多年的统治。

三、商朝权势观念传播的成形

商朝以河南中部及北部的黄河两岸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文化发展迅速的奴隶制国家,出现了中国已知最早的象形文字。根据刻有贞卜记事的甲骨,从一些有关建筑的字如“宅”,“宫”,“京”,“高”,“宗”,“室”,“寝”,“家”等,可以推测当时的房屋下部在地面上建台基,有些使用干阑式构造。

经对河南郑州一带进行发掘,发现许多居住和铜器、陶器、骨器等作坊遗址。在住所中,多为长方形的半地穴,地面敷有白灰面,可能是奴隶的住处;另有一些建在地面上较大的房屋,平面长方形,有版筑墙和夯土地基,可能是奴隶主的居所。夯土的出现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一座里程碑事件,有了这个技术,就可以利用黄河流域经济便利的黄土来做房屋的台基和墙身,拉开了宫室和普通民居的住所档次,显示出了阶级之间的差异,奴隶主们的权势在其建筑中表露无遗。

上图是河南安阳市的殷代遗迹位置图,小屯村位于洹水南岸的河湾处,是商朝宫室的所在地。洹水北岸以西约3公里处是商王和贵族的陵墓,以东是平民及中小贵族的居住地、墓地和作坊等。中国历代封建朝代的宫室常用的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式布局方法,在商朝略见雏形了。在皇宫附近还发现若干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不规则的穴居,以土阶升降,穴内壁面有些不加修整,有些用木棒打平,有些涂有草泥,但史料记载,至殷代末年,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9]由此可见,这些穴居和宫室比较,充分说明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产生的权势观念已对建筑发生了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4)

[2]孙旭培。华夏传播论[M]人民出版社,1997

[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李允铄。华夏意匠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0

[6]董鉴泓。中国古代城市建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7]《史记·五帝本纪》

[8]《史记·夏本纪》

[9]《史记·殷本纪》

推荐访问:原始社会 时期 传播 建筑

本文标题: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建筑与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408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建筑与传播》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