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14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形势预测分析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6 17:18:02 | 浏览次数:

2013年,是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发生深刻变革、舆论传播形态进行深刻转型的关键一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两个巩固”方针指明了当前和今后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加大了宣传思想工作力度,网络大V风光不在,底层草根“吐槽”减少,传统媒体深刻转型,舆论“国家队”趁势崛起。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顺势而为,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参与虚拟社会管理,有效引导舆论,树立部门形象。出台了《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新闻发言人工作制度》,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新闻发言人队伍,举办了全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建立了舆情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预案管理、网评员队伍建设起步,对市州、县区舆情服务逐步开展。年初发布了《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报告》,全年出版《国土资源舆情参考》28期,发布舆情86条,发送舆情手机报19条,报送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专报2期。省政府召开了“绿色发展与国土资源”新闻发布会,厅领导2人走进红网、省政府门户网与公众互动。相继举办“湖南省常见地质灾害及应急避险知识”电视专题及下乡宣讲、国家版图意识媒体培训班等活动。抗旱找井打水等系列策划有效树立了部门形象。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国家和省主流媒体报道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工作成效200余次。

负面舆情特点

通过对国内主流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论坛博客及微博监测,发现全省负面舆情86条,较2011年、2012年分别上升32%,41%,“常德办公楼”、“娄底风水球”、“怀化汽贸城”等舆情事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出三大特点:

NO.1从内容属性看,民生问题仍然是各方焦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开始更多关注个体生存权、发展权、财产权,而实现这些权利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与国土资源管理紧密相关。86个负面舆情中,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土地权属、征地拆迁、农民建房、地质环境、资源权益分配共62个,占总数的72%。如邵阳、长沙等地“株连拆迁”,“长沙租农民山地非法开矿”,安化农民“捍卫土地生死状”,“绥宁县金屋塘镇鱼鳞村地霸干部勾结非法采石煤毁坏环境”,“衡阳县渣江镇沐林村村干部非法征用粮田开发房地产牟取暴利”等。其中,“株连拆迁”被《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评论为“既缺德下作,又目无法纪”。

NO.2从发布主体看,公民参政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公民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能力更加强大,“草根”群体借助新媒体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曝光社会不良现象的激情在增长。86起舆情事件,72%缘起于基层群众微博、微信、论坛帖子等,主要关注土地制度改革、地质环境治理、干部作风等。如“长沙一地块纠纷中闲置20年,地价增值超200倍”、怀化“挂羊头卖狗肉”,冷水江“市民下乡”,“双峰县国土局重金购‘风水球’”,衡阳、张家界、湘潭国土资源系统腐败案件等。同时,源于新媒体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基层群众更加理性,关注热点逐渐超越个人生活境遇的关切,与国家的政策走向息息相关。如“平江国土资源局送礼就能巧批地”、“常德办公楼”事件。6月18日,党中央发出聚焦“四风”找问题的号召,当天就有网民在天涯、搜狐社区、红网等多个社交网站发帖举报常德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大楼超“部级标准”。

NO.3从应对措施看,“反应偏慢”、“手忙脚乱”特征明显

86起负面舆情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怀化汽贸城”、“平江非法采矿”、“娄底风水球”、“常德办公楼”等舆情事件,在监测、应对和处置的每个环节,都凸显出我省国土资源舆情引导主体危机意识不强、舆情预警和研判能力不足、舆情应对渠道不宽、科学化水平不高。往往在一开始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待到事态发酵升级,在主观意义上第一时间往往采用行政手段去运作协调,同时全省系统缺乏统一应对“一盘棋”工作机制,不能形成有效舆论声势引导舆论,导致舆情事件应对处置“反应偏慢”、“手忙脚乱”。

2014年舆情形势预判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服从和服务于“稳中求进”、“分类指导”、“三量齐升”、“四化两型”的发展大局,落实“三位一体”职责定位,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影响千家万户,事关各方利益。加之新媒体继续强势倒逼传统媒体变革,微信、新闻客户端等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4G等移动互联网构筑的无线舆论场,以熟人社会关系为依托,信息传递更加私密,社会动员功能更加强大。作为关键要素保障部门的国土资源部门仍然处于社会各方利益交汇点上,社会接触广,腐败风险高,所作所为备受关注,舆情仍然易发高发。

NO.1媒体传播格局变革深刻影响社会舆论

2013年是移动新媒体元年,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8亿。个人电脑用户加速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移动终端+APP”的移动新媒体模式迁移,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几大门户纷纷布局移动互联。2014年,各家移动新闻客户端将进入全面深度整合期,与自有微博、微信和视频平台等构建全媒体发展战略;同时,传统媒体积极转型,坚定擎起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旗,报道重点向民生福祉和改革深度挺进。媒体传播格局的这些深刻变革,直接导致各路记者选题方向和策略发生重大变化,更加注重以受众为中心做足用户体验,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内容和定制化的服务,将极大引起民间舆论以个体遭遇为蓝本,深层揭露历史遗留问题,生动反映现实困境,在社会强大声势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NO.2互联网仍然是国土资源舆情的最大变量

目前,我国网民已超过6亿,微博总量突破13亿,微信用户突破5亿,日均发帖约2.2亿条。新浪、腾讯微博10万以上粉丝的大V近2万个,100万以上的超过3000个,1000万以上的超过200个。巨大的用户群体和海量舆情,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力量,展现出色彩斑斓的思想图景和舆论生态,时而阳光灿烂,时而电闪雷鸣,成为今日中国社会舆情的“最大变量”,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结构变革和政府公共决策——既是中国社会舆情的最大力量,也是事关各方利益的国土资源舆情的最大变量。

NO.3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隐含较大舆情风险

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在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探索中,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不动产统一登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等各方面的改革都影响深远,涉及的主体和利益关系十分复杂,既要坚持全国改革“一盘棋”与考虑湖南地方实际,又要统一推进改革全局与维护个体权益,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引发公众热议,成为公共话题,酿成重大舆情事件。

NO.4系统干部作风将成为舆论长期关注的焦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以整治“四风”为总揽,中央和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公务行为、倡导廉政从政的文件,其规定之细、约束之严、影响之深前所未有。2014年,国土资源领域各类利益矛盾与诉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民众仍将对照“四风”找问题,将各类长期积累的问题和怨气归结到系统干部作风上来,置于鲜红的镰刀斧头旗下接受党性审判和执政合法性拷问,任何事关干部作风的个别敏感词汇,都将引起社会群起“吐槽”、“扒粪”。

建议与对策

NO.1加大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力度

充分发挥系统新闻发言人制度作用,推进新闻发布常态化、制度化。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测绘法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日,科普基地等宣传平台,从群众最关心、社会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增强策划意识,加大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收费标准等宣传力度,加大国土资源重大信息新闻发布力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舆论引导。

NO.2培养意见领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研究发现,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常常超过媒体和政府在微博中的传播力。平时有大约300名全国性的“意见领袖”影响着互联网的议程设置。目前,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民间意见领袖匮乏,《中国国土资源报》社长陈国栋、副社长徐志军腾讯微博粉丝数分别超过150万和200万,而我省系统粉丝数过10万的目前还没有。下一步,要积极建强全省系统网评员队伍,着重从中扶持有较强人气、组织策划能力强、有鲜明思想观点、见解深刻的品牌评论员,作为全省系统重大舆情事件的代言人。

NO.3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舆情监测处置工作机制

建立领导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队伍建设,把舆情引导工作贯穿于舆情生成、舆情表达、舆情扩散、舆情影响、舆情消退等舆情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强化预警和研判。加强舆情热点事件案例库、数据库建设,重点分析舆情的发展态势,包括舆情发展的方向、强烈程度,以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建立重大决策出台舆情分析预案制度。健全舆情引导的传播机制。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做好权威信息发布,搭建政府与群众的互动平台。健全舆情引导的应急机制。建立完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舆情应急预案,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及时高效地引导舆情。

推荐访问:舆情 湖南 国土资源 形势 预测

本文标题:2014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形势预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5423.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14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形势预测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