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金融业计算机犯罪及其防范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6 19:24:02 |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犯罪活动已呈上升之势,其特点是高技术、高攫取、手段多样和较为隐蔽。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必须强化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技能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金融业计算机犯罪 特点 防范对策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金融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应用范围已从柜台业务发展到联网通存通兑、信用卡使用、资金清算等诸多领域,并使工作流程高速、快捷。但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犯罪的暗流也在涌起。这使得金融业经营风险除了业务风险外,又增加了计算机及网络高科技带来的技术风险。

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金融犯罪,通常指破坏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信息网络设施,或运用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侵害有价值的程序、资料及数据形式存在的财产,如电子货币等。这些犯罪活动严重影响金融业正常的业务处理,引发资金和信誉损失,影响客户利益,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与传统犯罪不同,金融业计算机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

高技术。计算机技术自身科技含量较高,决定了计算机金融犯罪的高技术性。犯罪的行为人大都是计算机专业或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精通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操作技巧。他们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篡改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数据。国内就曾有电脑高手试图私自接线进入储蓄所的线路,破译银行密码,通过调制解调器另设终端,欲行不轨。

作案手段多样。计算机犯罪一般采用伪造帐户资料、内外勾结数据泄密等方法。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又出现了借助于电子扫描、电子通讯、电子显示等技术手段的犯罪行为。作案者可直接操纵计算机,通过拷贝、下载、上载等手段传播计算机病毒,还可以借助电话、电台等遥控计算机,手段多样。

隐蔽性。计算机犯罪大多是对程序和电子数据这些“无形”的信息进行破坏,具有瞬时性和随机性,不易察觉。作案后易于转移、销毁或伪造证据,调查取证难度很大。发达国家能被及时发觉的计算机犯罪也只有10%左右。美国某银行一位业务主管,因休假由他人代职,来人在检查程序时,发现有非法插入的程序,将客户支取利息时的低位舍弃额归于某一私设帐户,数额累计已达百万,该主管若不休假或替代者不懂程序,隐患将长期不为人们知悉。

高攫取。计算机犯罪的目的,主要是窃取金融企业或客户的资金,其数额往往是传统犯罪的数十倍。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因计算机犯罪被直接盗走的资金达20多亿美元。近50年来,美国计算机犯罪平均每件案件所造成的损失高达45万美元,大大高于传统的银行欺诈案、侵占案和抢劫案。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计算机犯罪案平均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个别的为数百万元。在江南某市,犯罪分子在两个小时内,分别从某行多个营业所提取现金26万。

由于我国金融业运用计算机的历史不长,全社会对计算机金融犯罪防范意识和能力还比较薄弱。当前防范金融业计算机犯罪必须从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内部作起。这主要包括:

强化全体从业人员维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和技能。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是全员工程。这就要求:加强对金融系统高级管理人员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的培训,以增强其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力度和能力。对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作出正确决策。把一些计算机高手放在维护计算机安全的专职岗位上,随时监控。业务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增强防御技能和安全意识。加强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违法犯罪。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技术防范手段。建立计算机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划分岗位责任,实行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开发三分离。严格密码管理和授权制度,大额业务要层层审批;加大计算机稽核的范围和力度,特别是计算机稽核实时系统。定期进行计算机安全检查,防患于未然;银行核心程序和数据结构要严格保密,计算机网络设置要高度集中、精干,减少分支和终端,防止信息的泄露、外流;大力推广和应用防火墙(Firewall)技术、数字认证(Certificate Authentication CA)技术等计算机安全控制新技术。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对策性研究。银行计算机犯罪最初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防范计算机犯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研究相关案例,借鉴他们的应对举措,以提高我们对抗计算机犯罪的能力。另外,帐户、帐号的设立采用身份证校验的实名制,犯罪分子转移和盗取资金通常使用假身份证立户头,某银行与公安机关联手鉴别身份证的真伪,取得减少风险的明显效果。

目前,国内各金融机构和相关行业应携起手来,针对新出现的各种计算机犯罪活动进行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完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参考文献:

1.李欣欣.银行业面对全球化挑战[J].望,2001

2.周平.网上银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金融业 防范 犯罪 计算机

本文标题:金融业计算机犯罪及其防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5485.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金融业计算机犯罪及其防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