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8 09:36:02 |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探究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前瞻性研究,共收集8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集手指末梢血和静脉血,测定血常规,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两组人员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WBC、RBC、HCT、HGB、MCHC及PLT,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人员MCH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WBC、RBC、HCT、HGB、PL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静脉血更能真实、可靠的反映血常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项目。血液由液体、细胞、分子等几大部分构成,而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是测定血液中的细胞及分子部分。由于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和最基础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历史悠久的采血方法是针刺法采集手指或耳垂末梢血。随着血细胞计数仪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广泛应用,采血方法由常规的末梢血逐渐过渡为静脉血[1]。临床医生对两种采血方法持不同的看法,大量研究表明,静脉采血能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本文主要采用前瞻性研究,共收集8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集手指末梢血和静脉血,测定血常规,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测定结果,进一步探究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优势。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8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4.5±3.6)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将其随机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每组各40例。静脉血组平均年龄(43.7±3.4)岁,男性28例,女性12例;末梢血组平均年龄(44.8±3.6)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两组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2)以上人员身体健康;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2)患有其他急性或慢性疾病等任何现有疾病。

1.3观察指标[2] 分别测定两组人员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常规血常规检查项目。

1.4检测方法[3] 采集上述80例人员清晨的空腹血。1.4.1静脉血组:用真空试管采集每位人员的静脉血,用稀释液稀释、轻摇调匀,置于抗凝管中备用。1.4.2末梢血组:用真空试管采集每位人员的末梢血,置于抗凝管(抗凝剂为EDTA-K2溶液)中备用。充分摇匀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采用血液分析仪(SYSMEXXS-800i)进行血常规检测,所有检测标本均在采血后2小时内测试完毕。

1.5研究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两者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研究结果

两组血常规结果的比较两组人员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的检测,检测结果详见表1。将两组患者测得的WBC、RBC、HCT、HGB、MCHC、PLT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人员MCH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WBC、RBC、HCT、HGB、PL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常规作为最常见、最基本的血液检测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由液体、细胞、分子等几大部分构成,而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是测定血液中的细胞及分子部分。血液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对维持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患者血液中细胞及分子的数量变化、形态分布,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由于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和最基础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

血常规检测时,采血的方式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常规采血方式是针刺法采集手指或耳垂末梢血,末梢血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影响检测结果,如末梢温度较低,容易发生溶血[4];操作速度受出血速度影响,费时费力;导致末梢血不能准确反映全身的血液循环情况。而静脉采血多采集肘前静脉血液,血液成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能真实反映全身循环的真实状况;同时,能在较短时间内采集足够量的血液,利于血液分析仪的检测[5],提供更真实可靠的数据。

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人员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WBC、RBC、HCT、HGB、MCHC及PLT,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人员MCH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WBC、RBC、HCT、HGB、PL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静脉血更能真实、可靠的反映血常规情况。

参考文献:

[1]罗碧青.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84-85.

[2]朱健.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17-618.

[3]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04-205.

[4]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8(2):77-78.

[5]常永超,刘好,刘志平,等.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8,18(2):111-113.

推荐访问:采血 临床应用 方法 血常规 研究

本文标题: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5972.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