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退耕还林草若干问题的探究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8 19:36:02 | 浏览次数: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逐渐恶化,至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国家也根据该社会形势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实施退耕还林(草),保护生态环境,并调整农业结构,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两手抓,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退耕还林(草)的基本方法措施,包括退耕、富民相结合、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谐发展、由点到面,逐步进行、政策引导等,分析了该项工作的重点,及相应的保障措施,如政策保障、建立项目机制、引进先进技术等,为从事退耕还林(草)事业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方法;重点;保障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建设是现代环境事业的重点项目,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退耕还林(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可以增加森林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生态建设、森林城市创建和在“桥头堡”建设中打造生态高地和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退耕还林(草)事业存在较多的困难与阻碍,需要建设人员探索出相应的方法,及时解决,以保障退耕还林(草)的效果,能够做到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

1.退耕还林(草)的基本原则

1.1退耕富民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退耕还林(草)时,农户停止耕作是该项工程的短期效果,而农户自觉的进行该项活动,并保持退耕后不再复耕才是最根本的目标,因此需要将退耕还林(草)与富民利民相结合,充分考虑退耕农户退耕后的长远生计,并将国家的补助政策落实到位,结合实际选择经济效益高的造林树種进行造林,因地制宜的发展其它的产业,转移劳动力,调整其收入结构,使农户能够积极配合该项工程的实施,确保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

1.2因地制宜,统一规划

需要退耕还林的地区情况均有所区别,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需要充优先考虑主要交通沿线、城镇面山、饮用水源区及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农户在退耕后,口粮无法保障,则需要进行产业转移,将坡改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其基本的生计问题。耕地的坡度不同,进行改造的内容也不同。如果是45b以上的险坡或者耕地区域在高山、陡坡的上部,建议营造生态林,提高防护效能;如果属于35至45b的坡耕地,可以选择营造兼用林,并将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相结合;如果属于35b以下的坡,则可以运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主要营造经济林。选择树种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性、经济性及实用性,逐步构建系统的产业,完善产业结构,形成生态建设产业化,将其退耕还林(草)转变为长效机制[1]。

1.3合理开发,和谐发展

迫切需要退耕地区的耕地一般面积较大,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将退耕还林(草)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全面把握,和谐发展,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将退耕还林(草)与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相结合,不仅解决农户的口粮问题,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另外在进行该项工程时,也可以同时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农业设施,为其进行经济生产提供硬件保障[2]。退耕还林(草)项目还可以与其他产和谐发展,如畜牧业、渔业及、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个系统的发展整体。

1.4由点到面,逐步进行

退耕还林涉及到的人口数量极大,该项工程也直接影响了许多农户的根本利益,且每个农户的情况均有不同,因此不能因为好大喜功实施同一种方式推行退耕还林(草),该过程必然会困难重重,出现较多的意外情况及问题。应先选择较为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验,逐步探索出经验,完善各项措施及政策后,再将其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不能仅仅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该项工作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政策引导

在该项工作的推广过程中,不能实施强制措施,而需要充分尊重农户的自助经营权,并对各项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将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探索出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措施,并积极争取政策,保护农户的切身利益,使之能够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并选取典型,作为示范榜样,起好带头作用。

2.退耕还林(草)的重点方面

该项工作进行的是否顺利,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有两个重点方面需要十分注意,包括动力来源及产业结构,具体情况如下:①动力来源 农户进行退耕还林(草)的动力来源包括直接动力及间接动力,直接动力包括退耕还林(草)所得的税费增减、植树种草的收益;间接动力包括后期植树种草的产权收益等;②各种产业结构 林种与树种结构、林下间作物结构、畜牧业结构等均是影响退耕还林(草)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林种与树种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到耕地植树种草的成败,林下间作物结构则会严重限制农户的经济收入,而畜牧业则与农户的长远利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林木的树种、种植的规律及各种产业的结构[3]。

3.相应保障措施

3.1政策保障

全面掌握各项退耕还林(草)的相关政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其灵活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积极的创新工作方法,包括粮食与经济补偿、产权、税费调整、激励政策、约束政策等,勇于探索,积极争取各种政策的支持,逐渐建立完整的政策体系,制定地方性法规也有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在退耕还林(草)合同方面,各项内容需要十分明确,包括地段、面积、经济补偿标准、违约责任、植树或者种草的时间、管理要求、成林标准等,是当地人民了解到权利义务的具体事项及责任范围,积极配合退耕还林(草)建设工程。

3.2建立项目机制

相关部门需要完善项目实施的机制,将林下种植牧草或者再生能源建设形成完整的项目机制,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促进其自觉的配合并积极进行退耕还林(草)工作。种苗的生产与使用责任机制也是较为重要的方面。林业部门要规范种苗事业,生产者需要办理相关证件才能进行生产和经营种苗,该过程中也存在激烈的竞争,淘汰经营实力不足或者管理不善的生产单位,而实力较强的生产单位则负责提供质量合格的种苗,主管部门要适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退耕还林(草)的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另外将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个整体。技术服务机制上,需要定期组织退耕农户进行培训学习,特别是重点地区要现场进行培训、指导,提高种植和管理林木和草地的技术,将有偿服务、义务指导及科技经济联合构成整体的技术责任体制[4]。

3.3引进先进技术

按照退耕还林(草)的总体方案,将其计划为每一年或者每一季度的工作计划,将实时的需要和可能性相结合,总体要求和局部情况相配合,是水土保持、林种、草种、间作等工作细化并落实到各个农户。还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强化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保障科技团队人员的稳定性,并培养农民科技人员,不断提高建设管理者及基层生产者的技能素养,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开发产量高且高效的作物品种及栽培模式。在进行规划设计,需要考察组织机构的落实情况、退耕还林(草)的积极性及领导的重视程度。施工前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人员培训、研究相关政策并签订合同。施工结束后验收及进行补偿时要先考察是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总结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于环境质量、生态平衡有着直接的关系,工程建成后能够有效的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情况,也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目前该项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在实践的活动中,需要建设人员全面正握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综合把握,因地制宜的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建设方法,保障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质量,提高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也给当地人民创造出相应的经济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升.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历程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1(14):48-49.

[2]薛峰,孙风海,代继敏,洪永生,尹传德.退耕还林补偿政策到期后应采取的策略[J].绿色财会,2010(01):38-39.

[3]黄永洪,陈永华,黄小明.资兴市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02):83-84.

[4]刘苑秋,王芳,柯国庆,王迎迎,郭圣茂,范承芳.江西瑞昌石灰岩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04):885-890.

推荐访问:探究 若干问题 退耕还林

本文标题:退耕还林草若干问题的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6271.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退耕还林草若干问题的探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