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10 13:00:04 |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民族的声乐是绚丽多彩,其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民族声乐特色,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探讨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希望为今后中国民族声乐的进步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民族声乐;发展;审美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81-01

一、前言

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经过数千年的风雨历程体现出形式的多样性,内涵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厚性等特点。它继承了民族传统精华,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而当今时期,社会各领域呈多元化的发展状态,并且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艺术审美需求,时代向中国声乐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走势

(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得以快速复兴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和多元文化思潮的不断冲击,越来越多的词曲作家成功走出十年文革的历史桎梏,积极投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为创作源泉,在大力继承和保留中国传统声乐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国内外各地民歌的写作经验和谱曲技法,创作出一系列极具民族风格和富有时代气息的声乐作品。

(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实现全面繁荣

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门已全面打开,现实主义思潮的涌入,不仅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快速发展注入一股朝气蓬勃的新鲜活力,也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全面繁荣营造了一个更为开放开阔的人文环境。主要是因为该时期的音乐创作者在现实主义思潮“介入生活”与“参与现实”两种观念的积极影响下,均特别注重从多元视角出发,以大众的身份去思考如何用声乐来诠释人们的情感生活与美好愿望。所以,这一阶段所呈现的声乐作品,无论是从歌词语言、曲式曲调上,还是在声音表现以及情感传达方面,都更加倾向于大众化、生活化与共享化。歌曲朗朗上口、切近民生、易于传唱的声乐作品,一经发表,便会深受大众的喜爱和追捧,真正体现了作品创作价值与大众审美体验的完美契合,也标志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已进入高速提升和全面繁荣的鼎盛阶段。

时至90年代末,社会经济的转型,让中西文化艺术的借鉴融合得到了更深层次地进展,而我国在此基础上所确立的“民族唱法”也被新一代歌唱家广泛运用于大量声乐作品的演绎实践当中,均是集西方声乐审美追求和中国传统民族风格为一体的典型代表。

(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开展再度创新

为了能够更好地迎合新世纪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中国民族声乐在保持原有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对美声唱法、戏剧唱法以及通俗唱法中多种润腔、咬字的技巧进行了科学地借鉴、融合与吸收,力争更加准确的声音控制和更加细腻的音乐处理来完美诠释声乐作品最原汁原味的真情实感,使民族声乐以鲜明的审美风格走向世界。同时,随着近几年来各类跨界音乐节目创办和流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体现出了强大的包容性和接纳性,以期从中汲取一定的时代性和借鉴性,从而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三、时代特点

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走势上看,中国民族声乐在新时期的走向是一条多元融合、深度拓展的发展路线。正所谓,民族性即是世界性,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形式,而每一种音乐形式又分具不同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它们横向交流可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融合提供借鉴,纵向研究可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深度拓展奠定基础。由此,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特点已是显而易见。

(一)作品创作

首先是作品内容的多元化。改革开放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解锢,再次激发了词曲作者们的创作热情和写作灵感。而新时期完全自由的艺术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是为创作者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源,以助其谱写或改编出更多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的声乐作品。

其次是作品体裁的多元化。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对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均进行了一定的借鉴与吸收,由此促进了自身体裁的不断丰富和延伸。主要有进行曲、颂歌、抒情曲、戏歌、影视金曲等五大类。

再者就是作品编曲的多元化。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民族音乐同时尚、流行等现代元素相结合,新时期的作曲家在作品编曲的选择和运用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就是“民族+流行”的完美融合,而唢呐在该曲中的巧妙运用,更是将整部作品的爱恨精髓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表演形式

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重唱与合唱三种。其中,以独唱形式的多元化特征最为显著。因为,每一个声乐演唱者都有着独特的先天条件和不同的个性表现,同一部声乐作品会因不同的演唱者而产生不同的意境,亦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和审美体验。而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对各种音乐形式中润腔技巧的借鉴与吸收,更进一步促进了演唱者独唱形式的诸多可能。毕竟,每个人处理歌唱技巧和演绎方法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

(三)演唱技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为了能够更好地迎合当代受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需求,除了大力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外,还广泛吸纳了国内通俗唱法、戏剧唱法以及原生态唱法的润腔、咬字、用气等技巧,虽然这种多元融合的方式至今仍未得到相关专业研究人士的认可,但它确实能够符合绝大部分大众的艺术审美,故而,诸如此类的理论探究和学术论辩也依旧在继续。

而实践也证明,民族声乐艺术对通俗唱法中气声技巧的运用,能够让音乐作品的发声更加高亢明亮,给人以更为强烈的倾诉欲望。

四、审美取向

可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与其在新时代的发展脉络基本上是相辅相成的,虽说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体现的审美意识不尽相同,但沿着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走势,于不断地取精去粕、传承创新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总能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前的发展态势。

(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取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跃发展和社会人文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思维、视野及认知也越来越宽,对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賞鉴标准和审美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能够更好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新时期大众的审美取向也逐渐由单一呆板向多元融合的方向进行转变,以便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进程中,获取更多更新的视听感受和审美体验。

(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的世俗化取向

纵观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走向,很容易就会发现:在90年代初期,因深受现实主义思潮“介入生活”与“参与现实”两种观念的影响,创作者们开始逐渐以最普通大众的视角去思考如何用声乐来诠释人们的情感生活与美好愿望,由此凸显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文化视域下越来越倾向于大众化与生活化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后,为了能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浪潮中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创新之路,中国声乐民族又与通俗唱法、戏剧唱法以及原生态唱法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具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的演唱技法,而这些演唱技法的运用均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和审美表现,再一次彰显了民族声乐的通俗化与多元化。

五、结语

中国民族声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大众的喜爱,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就其整体的发展态势而言,还存在着统一化、标准化的落后理念,这无疑制约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国民族声乐必须在民族化和国际化之间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充分结合其时代特点,寻求适当的审美取向,建立真正属中国的声乐艺术体系。

推荐访问:声乐 中国 多元化 路径 民族

本文标题: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6853.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