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散文大家梁衡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10 16:48:02 | 浏览次数:

【作家亮相】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导。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著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等,政论集《继承与超越》,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等。《晋祠》《夏》《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多篇作品被选入小学、中学、大学教材。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清王朝给他的处罚。功与罪在瞬间便交织在一个人身上,将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变一样,产生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半年后治水完毕,所有的人都论功行赏,唯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林则徐就是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下西出玉门关的。

玉门关外风物凄凉,人情不再,实在是天设地造的折磨罪臣身心的好场所。你走一天是黄沙,再走一天还是黄沙;你走一天是冰雪,再走一天还是冰雪。不见人,不见村,不见市。这种空虚与寂寞,与把你关在牢中目徒四壁,没有根本区别。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林则徐带头规范,捐出自己的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他却用自己的意志和才能改造了环境;皇帝要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作品展厅一】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要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北疆虽僻远,但雨量较多,农业尚可;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这无疑又是对林则徐的一场更大更苦的折磨。在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域。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箱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场“非分”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分外”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己有。当地汉、维群众无寸土可耕,就是驻军修营房拉一车土也要交几十文钱,百姓埋一个死人也要交银数两。土王大肆截留国家税收,数十年间如此横行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此咽喉要地,实边防最重之区,无田无粮,几成化外”,立判将土王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对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必须互相和睦,轸域无分。”为防有变,他还将此布告刻成碑,“立于城关大道之旁,俾众目共瞻,永昭遵守。”布告一出,各族人民奔走相告,不但有了生计,且民族和睦,边防巩固。要知道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恰这时清廷赦令亦下,林则徐在万众感激和依依不舍的祝愿声中向关内走去。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选自《青年文摘·红版》,有删节)

赏析

本文对林则徐一生的事迹进行了评述,歌颂了他的伟大功绩,对他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他高尚的人格、不朽的灵魂表达了无限的崇敬。对于多数人来说,只知道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只知道扬我国威的林则徐,并不知道他背后的悲欢离合。这篇文章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了历史的真实,走进了伟人的灵魂。

探究练习

1.本文介绍的历史名人林则徐,阅读全文后说说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林则徐是“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3.戴罪后的林则徐为百姓做了哪些有功的事情呢?(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

4.读罢全文,你觉得林则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写几句话作简要评价)

【作品展厅二】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追求不到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于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索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书籍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脱俗,出污泥而不染了。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课外阅读》,有删节)

赏析

李清照身处乱世之中,不愿与世沉沦,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使她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自己的地位。本文多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一是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年的凄凉,二是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之美,三是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四是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著。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不懈地追求艺术的坚忍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探究练习

1.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二段中三个黑体词“你看”引领读者“看”到了什么现象?

3.李清照与封建社会其他寻常女性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儿?(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第三段写了李清照去莱州探亲的事,作者写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5.在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对李清照词的艺术及思想特点作了精练的概括。在作者看来,李清照词的主要风格是什么呢?

6.课内或课外你一定阅读了不少李清照的作品,请写出两个出自李清照作品的句子。

参考答案

《散文大家梁衡》

作品展厅一:

1.写林则徐作者避开众所周知的虎门销烟,而从发配新疆写起,新颖独到,引人入胜。

2.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但是他在发配到新疆后,他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为百姓、为朝廷做了许多好事,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又是一位功臣。

3.赴黄河戴罪治水、伊犁屯田固边、南疆垦荒修渠、哈密“土地改革”。

4.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林则徐完全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充分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作品展厅二:

1.点明造成李清照的悲剧的原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2.两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3.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索爱情之尊。

4.说明李清照追求人格的超俗。或: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大意相同即可)

5.李清照词一如她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

6.示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推荐访问:散文

本文标题:散文大家梁衡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6966.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散文大家梁衡》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