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资源的策略研究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12 08:42:02 | 浏览次数:

摘要:古代汉语课程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比较枯燥,难懂。如能适当地引入一些地域文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则可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发的原则上以学生为主体,策略上有直接引入课堂、开展主题活动等。

关键词:古代汉语;课程资源;地域文化

一、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检索梳理有关古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文章来看,尽管古汉语学习是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个人素养的提升的基础,但是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学习内容的偏离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所形成的文言文, 是 “过时”了的语言, 这种语言距离现实生活久远, 同学们对此感到陌生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另外语言知识本来就琐碎、抽象, 而古代汉语专业性比较强,知识很多呈现静态性,其中如音韵、训诂知识难度比较大。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

古代汉语是一门比较系统的课程。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这对古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很在教授的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对古代汉语知识理解不透彻,很难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兴趣,业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最终导致古汉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方法的单一

讲授法是古汉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上课气氛沉闷。学生接触的语言学习素材比较少,只有按照死板的方式进行语言记忆性的学习。单纯的满堂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为的只是应付考试,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二、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措施——融入地域文化课程资源

(一)地域文化融入古代汉语课程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适用95后学生的需求。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古汉语课程中,让原本和生活并不密切的课本知识变得亲切可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去认识古代汉语,提高学生对本土环境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2.提高师生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重任,将地域文化纳入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最切实的需求。这不仅提高了本校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也会影响本校的学生,使他们也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以及能力。同时对当地中小学、其他师范院校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提供借鉴作用。

3.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石牌坊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完美的艺术价值。石牌坊文化中传递出来的礼、孝、廉等价值观也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密不可分,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古代汉语课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吸收优秀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二)隆昌地域文化中可用于古代汉语课程的内容

经过笔者的调查,隆昌地域文化中可以融入古汉语教学的内容有:

1.石牌坊文化

隆昌市内现有石牌坊17座中有13座主要集中分布城西北至东南长约3公里的巴蜀古驿道上,南关7座、北关6座。其余4座分别坐落于县境内的响石镇(2座)、石燕桥(1座)和渔箭镇(1座)。其中,南北关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百寿坊1座、庙宇山门坊1座。由北到南一字排列,分别:禹王宫山门坊(锄莠安良碑),郭陈氏节孝坊,郭玉峦功德坊,肃庆德政坊,牛树梅德政坊,刘光第德政坊,孝子总坊,舒承浞百岁坊,李吉寿德政坊,节孝总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郭王氏功德坊,觉罗国欢德政坊八大牌坊种类。

石牌坊及其附属文物上有大量的文字资料以及文字所承载的历史,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民风民俗,是學生学习古汉语知识宝贵的实物资料。古牌坊的题字包括反腐倡廉,尊老爱幼,勤政爱民,除暴安良等,这些都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2.隆昌方言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着地域优秀文化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古代汉语中有关音韵的内容难懂并且枯燥,学生学起来也无从下手。如果能结合现代汉语的语音或者是学生自己家乡的方言,就容易理解得多。地处四川东南部的隆昌,方言中阳平、上声、去声重叠都有声调异化的现象。在隆昌方言中存在 “轻唇音读为重唇音”、 “舌头音读为舌上音”的现象,而这正是古音的遗留。

三、将地域文化融入古汉语教学策略

“任何种类的资源只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看作资源为教师所用时,才能在教学中变得有意义。”因此石牌坊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需要筛选机制的过滤才能确定。筛选确定的原则应遵循以学生为根本、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坚持适应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对石牌坊文化资源进入深入、系统地调查与开发。

在开发的过程中,首先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和阅读有关石牌坊文化的书籍,除了读万卷书,还应行万里路,对当地的牌坊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尽可能的深入了解牌坊文化的特点。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首先学校可组成专门的调研小组,将当地的教育单位,学科课程专家,一线教师统一协调,共同开发。其次,确定开发的目标,以及对石牌坊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到真实客观。然后再对资料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要考虑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能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语言素养。

在开发的策略上要充分调研,师生合力,共同开发,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适时调整,抓住重点,动态生成。在开发的方式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川南幼专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培养“全人+特长”,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将牌坊文化纳入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古代汉语课程同期开设,并规定了课时安排,教学大纲等。

(二)直接融入课堂教学

在隆昌市的各个公园大门的匾额、石牌坊上均有丰富的文字资料,如莲峰公园的大门匾额上的题字“金鹅焕彩”其中的鹅与鵞是一组异体字,在讲授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个例子引入,加强学生的理解。

学习牌坊文字,将静态的文字资料变为动态、立体的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对古牌坊的文字进行拍照、临摹,运用所学习的文字理论对文字进行辨认,因为牌坊文字主要是明清时期文字,辨认难度不大。学生将收集到的文字进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有地方方言材料,比如:隆昌方言中的扌豆(dou)不拢一堆,也就是凑不到一起的意思,字典也查不到。如尻,意为屁股,方言中读音为(gouzi),字典中将其读为(kao)。嘴巴奓(zā)开的奓,如今也读为(zha)。

(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缺乏对古汉语学习兴趣,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缺乏生活性。加强语言知识的应用,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浸润在地方文化之中。例如以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依托举办的系列石牌坊文化讲座,学生社团中的牌坊故事表演等活动等。

四、融入地域文化课程资源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地域文化的内容要谨慎筛选。在引入牌坊文化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精选细选其中的精华,去其糟粕。二是选取和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对于一些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的,可以舍去。同时要多去查阅地方史书,确保引入课堂的信息准确。

(二)分清主次。地域文化要和课堂文化有机结合。地方文化是课堂教學的有益补充。应该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三)注意把握好地域文化渗透的度。课堂中的地域文化引入应该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同时,融入的地方文化一定要注意量的把握,太多则会影响正常教学,喧宾夺主,太少,则难以形成影响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注意评价反馈,与时俱进。建立多元评价系统,及时反馈调整,在评价标准上不断的调整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进而做到真正的适应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段兆宾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理与策略》,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3。

[2]徐学俊、周冬祥:《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探索》,《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3]谢志冰:《 语文教学中的地方文化导入》,《 四川教育》 2013年第2-3期。

[4]姚宝俊:《高中语文课程中安徽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5]廖荣娟:《古代汉语教学中相关知识的引入》,《语文建设》,2016年第5期。

[6]开健:《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和途径研究——以桐城师范高等专科为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7]张秀梅:《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隆昌石牌坊为例》,《城市旅游规划》,2016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周婵娟(1990年—),女,汉族,湖北洪湖人,助教,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课题项目:

《地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建设与开发中的适宜性研究——以川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17SB0149)

推荐访问:地域 融入 策略 高职院校 古代汉语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资源的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7504.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资源的策略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