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一位“被”斩首示众的诗人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12 08:48:02 | 浏览次数:

始建于清朝咸豐六年(1856年)的李氏庄园,与四川大邑刘氏庄园、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山东栖霞牟氏庄园并称全国“四大地主庄园”,2006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庄园即李家圩(李家西圩),位于安徽省霍邱县马店镇西3公里西圩村,庄园占地70多亩,房屋最多时有430多间,现存房屋86间。有关宣传资料记载,1949年前,庄主李梦庚拥有土地20万亩,跨安徽、河南两省的霍邱、固始、金寨、阜南、颍上五县,佃户4000家,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庄园之一。土地占有面积居全国地主庄园之首,是刘文彩的10倍。1952年元月17日,离农历大年只有九天,一声枪响,“中国最大地主”李梦庚的头骨盖被打飞,红色的鲜血、白色的脑浆,撒满一地。当天,安徽省霍邱县在马店区召开公判大会,到会的有本县各区乡和河南省固始县的农民代表近两万人,会上有苦主一百多人用口头或书面控诉“华东最大地主”李梦庚的“罪恶”,人民法庭当会宣判李梦庚死刑,立即执行。

关于李梦庚家族的真实资料,十分有限。民国十七年《霍邱县志》载,李梦庚的父亲李鸿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尽先选用主事”。李鸿祺以“乡试中式第二十一名”中举,他的朱卷,对我们研究李氏家族1903年以前的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据朱卷记载,李鸿祺家族的“始祖应聪明洪武二年(1369)由山东迁霍”。而当下关于李梦庚家族的资料,均标注其祖先从甘肃迁至霍邱。如安徽作家流冰的《探访霍邱李氏庄园》:“资料显示,李姓于明朝年间从甘肃迁至霍邱,其庄园建筑风格受山西等北方地区庄园的影响较大,这一点可以从建筑中的雕刻等细节中反映出来”。从山东迁到霍邱的李氏家族,到了李鸿祺这一辈,已经繁衍到了第十五世。李鸿祺字翼亭,号幼程,同治丙寅年(1866)二月十七日出生。李鸿祺中举的1903年,李梦庚尚幼。

从李鸿祺的朱卷看,李氏家族也堪称书香世家。八世祖为庠生(秀才),九世祖、十世祖、高祖均为太学生( 在国子监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曾祖李华本为国学生。李鸿祺的母亲刘氏系秀才刘选一的女儿、贡生刘贯一的胞侄女。李鸿祺的胞兄李鸿谟,字远亭,附贡生,候选同知;胞兄李鸿文,字渐亭,监生,湖北候补知县,勋西县知县,钦加同知衔。

李鸿祺的父亲李图南,“字程九,湖北候补县丞,补缺后,以知县用,五品衔,赏戴花翎,诰封中宪大夫,隐居不仕,慷慨好施,捐修邑西沣河义渡,奉旨旌表,乐善好施,照例建坊,顺直赈捐,倡首轮,安徽巡抚陈彝奖‘以仁安人’匾额,重建皖豫通衢之紫河桥,行旅称便,固邑邻里撰有碑记。”陈彝于光绪十二年(1886)至十四年(1888)任安徽巡抚,为李图南颁“以仁安人”牌匾。1928年《霍邱县志》卷十二也有同样记载:

李图南,字程九,湖北候补县丞,美须髯,仪观甚伟。咸丰中首筑寨,结团一方,胥赖保全。性俭朴,而于修桥梁,施医药、设义塾诸事终身行之不怠。又尝析产以畀戚族不能存者。光绪丁亥,倡义捐助,赈顺直灾,皖抚陈彝奖“以仁安人”匾额。邑西沣河渡,皖豫要冲,宽逾十里,为买舟设义渡,捐置田亩九顷,行旅颂之。邑令上其事于朝,旌以乐善好施,并准建坊。子鸿文,见“仕籍表”;鸿祺,见“选举表”。

李图南乐善好施,热心于修桥梁,施医药,设义塾。在沣河设义渡,捐田九顷。光绪皇帝“以创立义渡,予安徽霍邱县分发湖北县丞李图南建坊”。

李鸿祺朱卷“胞伯”一栏里,有胞伯二人:李照南、李道南。先说李道南,李鸿祺朱卷载,胞伯“道南,字丙山,候选参将,钦加副将衔,赏戴花翎,在营积劳病故,奉旨从优议恤,恩赏祭奠银两,遣官致祭予荫袭世职,诰授武顕将军。”

据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霍邱县志》记载:“李道南,侭先候补参将。同治六年,安抚宪英翰奏,侭先参将李道南,随营有年,屡立战功。由怀庆追贼至太和,昼夜兼行,积劳过重,在营病故。恳将参将李道南追赠副将衔,即照副将立功后在营病故例从优议恤,奉旨准加副将衔,交部从优议给恤银五十两,减半祭奠银二百两。一次减半祭银十两,给予伊子八品监生,遣官读文致祭。祭文由内阁撰拟,行知该故员家属钦遵在案。”

同治六年,安徽巡抚英翰奏请从优议恤李道南,追赐副将,其曾祖父李永发、祖父李华本、父亲李培才于同治六年被朝廷赐封为武顕将军。其子李鸿志,授八品荫生。

无论是李道南,还是李照南,清朝大臣英翰都与他们有过交集。英翰(1828—1876),满洲正红旗人,字西林。道光进土。曾任霍邱知县、安徽巡抚、两广总督、乌鲁木齐都统,是晚清历史上因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而成名的督抚之一。俘捻军领袖张乐行,参与剿灭苗沛霖,招降马融和,捕杀太平天国辅王杨秀清。关于他的事迹《清史稿 列传》及其他相关的著作均有记载。左宗棠挽英翰:“遗诀酸辛,嗟膝下无儿,堂前有母;殊勋彪炳,看大江东去,冷岭西来。”关于他的事迹《清史稿 列传》及其他相关的著作均有记载。英翰去世后,清廷赠太子太保,复勇号,赐恤,谥果敏。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时,李道南是英翰手下的一名重要将领。

李氏庄园的的门楼屋顶为五脊六兽。五脊六兽是中国宫殿式建筑。在古代,“脊兽”被赋予了等级意味,除宫殿署衙庙宇外,民宅不得安脊兽。有特殊功名的,由皇帝特批敕建。安兽之脊叫作“仪脊”,以示殊荣。李道南是有特殊功名的人,李氏庄园的“五脊六兽”可能是同治、光绪年间所配。李氏庄园的主体建筑,应该是同治、光绪年间所建。

1992年《霍邱县志》记载,清代咸丰年间,“当时掌管李家财产的是李道南、李亚南、李图南弟兄三人,人们背后称他们‘大老道’、‘二老道’、‘三老道’。他们十分迷信风水,在选择建圩地址时,遵循‘靠山出人,近水出财,金银都归洼处来’的观念,将圩址定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平畈中央。背靠银珠山,面对马鞍山,东傍长山,西倚煤山,且有泉水堰、煤山堰两溪,从东西两方汇流圩前,环李家祠堂,绕马鞍山东流入城西湖。风水先生称此处为‘藏龙卧虎’之地。”1992年《霍邱县志》所附的“李家圩世系表”显示,李道南“咸丰中自办团练任练总,镇压捻军有功封为候补参将,同治时追赠副将”;李亚南“咸丰年间任阜阳三里湾税卡官,因贪赃枉法被斩首示众”;李图南“湖北后补县丞”。李亚南为什么会被“斩首示众”呢?1992年《霍邱县志》给出了绘声绘色的描述: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英翰因镇压捻军有功升任颍州知府,李亚南前往投靠,当上阜阳三里湾卡官(税务官)。他拦路、沿河设卡,对来往客商、船户肆意加征苛捐杂税,甚至没收其财物,捞了不少黑心钱。遂在阜阳、颍上购房置地。船民、商人及当地市民对他恨之入骨,曾多次向官府控告,因有英翰庇护,不仅未告倒,李亚南反而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为铲除这个恶棍,船民们商定,轮流守候在码头上,等待出京的大官,向上控告。据传等候三年,终于等到文华殿大学士、分管吏、户、刑三部的大臣周祖培的亲眷,由京城回河南商城省亲。船民们殷情接待,船快到三里湾时,船民假称要起大风,请求将“执事”收起,扯满篷帆,驶过三里湾也未停靠。李亚南以为是大商船想逃税,随派兵乘船追赶拦截。上船随意搜查辱骂,对年青女眷进行调戏。事发后,刑部派员严查。商民、船民、市民也纷纷控告李亚南种种恶迹。按清朝法律,本应抄家斩首。但英翰在奏折上只说“该员以官为家”,结果只将李亚南一人斩首示众。据当地知情人说:李亚南死后运回本地时,有尸无首。李家请一木匠雕刻一个木质人头(一说做一个面头)安放其尸上,而后埋葬。

这是一段伪造的历史与事实。现在关于“李道南、李亚南、李图南弟兄三人”的资料,多为胡编乱造,其实历史上并不存在“李亚南”这个人,“李亚南”是对诗人“李照南”的篡改与歪曲。当代关于李家庄园的所有文献,几乎都采纳了“李道南、李亚南、李图南”的说话,比如河南作家陈峻峰在《三次去李家花园》中写道 :“遥想清代咸丰年间”,“清廷武显将军李培才之子李道南、李亚南和李图南兄弟三人,站在跑马岗的高坡上”,“李道 南一只手挽着丝绸长褂,另一只手指向了远处青山环抱、绿水绕流的大野平畈的中央,没有说话。但兄弟们从心里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定:未来的一个浩阔的李氏庄园,就将在他们大哥手指的地方实施营建,平地而起。”陈峻峰显然也认定李道南是李培才的长子,李亚南是次子。

李鸿祺朱卷“胞伯”一栏里,有胞伯二人:李照南、李道南。加上李鸿祺的父亲李图南,是兄弟三人。兄弟三人排行为:李照南、李道南、李图南。“胞伯照南,字君山,岁贡生,署石埭县训导,欽加提举衔,诰授奉直大夫,著有《伴鹤轩诗稿》待梓。”同治八年《霍邱县志》卷九《选举志 贡生》载:“李照南,十一年府庠岁贡,候选训导,现署名石埭县教谕,加提举衔。”民国十七年(1928)《霍邱县志》记载:

李照南,字君山,岁贡生,幼学京氏易,善星算,能望气,占灾异不爽。咸丰纪元,粤匪初讧,祸未及皖,照南曰:“长淮南北劫将至矣!”携家避秦中居年余,忽谓土人曰:“此地将大乱,曷早为计。”皆以迂腐目之,不之信,后果騐,人服具先见焉。同治中,任石埭县教谕,解组归。皖抚英果敏翰深器重之,将为改官,立辞曰:“教职乃儒生之素,升迁非本志也。”遂归隐自适所,著诗俱艺文中。子鸿济,邑廪生。

民国 《霍邱县志 艺文志》载,李照南著有《伴鹤堂诗稿》。可见,李照南是一位诗人,可惜其诗歌已经散佚。但李照南的个人历史已经被真实地还原了,证实“李亚南的故事”纯属虚构,那些关于一个诗人的谣传也不攻自破。2016年,笔者的小学老师、作家穆志强先生在李氏庄园二道门楼上方的横梁上发现二组篆字,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即“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茂、如南山之寿”,让我们看到了建筑与诗歌的结合。

同治年间,李照南任石埭县教谕。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是一县的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石埭县当时属于安徽省池州府,直到1959年才被撤销,并入太平、祁门县。从石埭县教谕卸任后,安徽巡抚英翰准备晋升调任李照南,但他不为所动,隐居不仕,著诗立说。

李照南“幼学”的所谓“京氏易”,是指西汉著名学者、易学家京房所创立的京氏易学,京氏易学以善明灾异而名闻于世,企图建立起宇宙或天地间一切事物相互关联的模式,并企图从其可能建立的模式中解释和预测一些事件的发生。“占灾异不爽”的李照南,无论如何,也占卜不到自己会被丑化成被“斩首示众”的阜阳三里湾税务官。

李氏庄园的选址、布局、建筑技艺和砖雕、木雕、石雕都体现着易学文化,无处不浸润着易经的智慧,可能与李照南有很大关系。

李氏庄园四面依山,门向朝南,面对平畈,山间清泉浸出,汇入护城河内。选址布局采用向阳视生原理,体现在住宅的建筑布局上,强调向太阳、利生命的观念,与易学的“观物取象”“法天象地”原则相吻合。《易传·彖传》中强调“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所以建筑也应顺应山势、水势,顺应自然,体现顺天而行的原则,向阳背阴就是效法自然。

在李氏庄园中院三道门内,又对称地分东西两院,门楼上有砖雕。 东院刻“履素”,西院刻“行恒”, 字体苍劲有力。“履素”出自《周易》六十四卦:“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行恒”出自《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七卦:“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李家庄园中院大客厅对面的照墙上,刻有斗大的“知命乐天”四个篆字,语出《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通过李家圩第一座吊桥进入圩内,前排耸立三座门楼,按易学九宫构思布局,分东、西、中三道大门,门楼三间距离相等,门楼各为三间,共九间。李氏庄园二道门楼上方的横梁上发现二组篆字,是《诗经》中的“天保九如”。李氏庄园一般房屋的台阶三至五级,西院堂楼的台阶为九级。这天阳之数“九”也就来源于《周易》乾卦中的“九”。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九九归一”,故而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特别重视,认为“九”可以代表阳气最盛。 《易·文言》传中说:“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楚辞·九辨》序中说:“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周易》是中国符号学的起源,其中的八卦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八卦中的每一卦都代表了一个符号,象征一定的信息,李家圩由于深受易学的影响,因此极具符号及象形优势。

李家圩整个建筑布局,与《周易》中的神秘数字“三”联系紧密。李家圩一寨分三宅,一宅分四院,一寨三宅都是采取走过式一线穿珠,从头道大门向纵深踱近,中经四道大门,直到后堂楼,完全贯穿三条轴线。通过第一座吊桥进入圩内,前排耸立三座门楼,分东、西、中三道大门,门楼各为三间。 纵深向内过第二道吊桥,到第二道大门,建筑格局与前排基本相同。第三道大门,建有三个院子,每院建有正堂楼、东堂楼、西堂楼。第四道大门内,中、东、西三个院子都在一条横排线上,中院有三间客厅, 东西中三院,都修有砖井,共三口。这种建筑布局与易学的关系都密不可分。《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周易》最早、最明確、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思想。“三才之道”影响深远。老子的“三生万物”思想,实质就是三才生万物的思想。《周易》本身与数字“三”也似乎特别有缘,八卦中的每一卦都是由三个爻组成,这是最直观的感受。

李氏庄园门楼屋顶为五脊六兽,正脊两端塑有砖烧龙头,龙须直探宵汉,仰天长啸,十分威严。中国的古建筑物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种人造的兽,合称“五脊六兽”。正脊两端的兽叫“龙吻”,叫“吞兽”,是镇脊神兽。 《周易》对龙作了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以龙的变化来揭示凶吉利害和人事变化。《乾》卦描绘了龙的一系列状态:龙或潜伏不露(潜龙),或翔于天空(飞龙在天),或在田中出现(见龙在田),或在水中跳跃(或跃于渊),或使身子伸直(亢龙),或把身子卷起来以至见不到头(群龙无首)。

易学原理对建筑学有着深厚的影响,成为古代建筑思想的灵魂。因为有“善星算,能望气”的李照南,李家圩建筑的布局、设计等都以易学理论为指导,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研究古代建筑与易学之间的关系,李氏庄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标本。通过解读李鸿祺的朱卷与民国《霍邱县志》,还李照南作为诗人与易学研究者的本来面貌,我们也就明白了李氏庄园在建筑文化方面的真正内涵。

李氏庄园深厚的周易文化,证明了诗人李照南作为易学研究者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历史人物,是如何被彻底改写,丑化成被“斩首示众”的税务官李亚南?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到处都有捕风捉影、胡乱编造批判材料的事情发生,多少人就是在先定性后补材料的运动中由无辜者变为罪人的,即使对清代诗人李照南的丑化也没有脱离这一模式。李道南、李图南、李梦庚,是不是都没有脱离这样的历史叙事模式?对李梦庚家族的历史叙事,可以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后现代的史学分析,向过去的历史学宣战。

推荐访问:示众 斩首 诗人

本文标题:一位“被”斩首示众的诗人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7507.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位“被”斩首示众的诗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