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古对今教学设计五篇【完整版】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2-29 09:30:07 | 浏览次数:

古对今教学设计1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古对今教学设计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古对今教学设计五篇【完整版】

古对今教学设计1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习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2、古汉字小助手帮助识字。

  出示“寒”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严寒”。

  出示“暑”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酷暑”。

  总结:利用古汉字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字形,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

  3、出示剩下的生字,同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集中交流。

  (总结:可以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

  四、定位识生字,课文有奥秘。

  1、生字放回课文,你还认识吗?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利用图片理解“圆和方”。

  第二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指导理解“和风对细雨”。

  第三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学生自由探索,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

  配乐,有节奏地朗读。

  师配乐,示范怎样打节奏,跟着节奏朗读。

  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

  齐读整篇韵文。

  梳理回顾,熟读成诵。

  分类写生字,书写有诀窍。

  1、仔细观察,生字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发现:

  第一排的是:上下结构。

  第二排是:左右结构

  第三排是:独体字

  2、师范写:从每种结构中挑了一个字写给大家看。

  3、生试写。师提醒注意姿势:头正,腰直,脚放*。注意写法:一看二写三比较,一个要比一个好。

  4、书写点评:你喜欢哪个字?哪个字有什么要注意的?

  六.一篇带整本,拓展阅读面

  (1)欣赏视频儿童吟诵《笠翁对韵》。

  (2)推荐《笠翁对韵》。

  第二课时

  (略)

古对今教学设计3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识字二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5’)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背《对韵歌》,导入《古对今》。

  能正确背诵《对韵歌》,规范书写“古”字。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写“古”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二(25’)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活动一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完成目标三)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多字、漏字。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识字写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词。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习情况。

  5、书写生字:夕

  (完成目标一、二)

  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10’)

  再读课文

  读通句子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能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小结,其他同学做评委,及时指出朗读中的错误。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生思考哪些词语是一对对子。

  (完成目标三)

  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课中练习

  1.连线搭配词语,练习对子。

  莺歌花香严寒细语

  鸟语燕舞和风酷暑

  2.教师口头说文中词语,学生对对子。

  古圆春暖杨桃

  学生能正确连线,正确对出对子。

古对今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 ǔ暑 l凉

  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讠+吾=

  木+子=

  禾+日=

  三、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

  圆--()

  暖--()

  四、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4.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5.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五、学习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6.一字组多词。

  7.“李”可以作为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六、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我会说。

  桃对,

  柳对。

  莺歌对,

  鸟语对。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特点。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对今古圆严寒春暖

  今方酷暑秋凉晨雪和风朝霞

  暮霜细雨夕阳桃柳莺歌鸟语

  *燕舞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词对起来。这节课学生们收集来了很多对子,一起交流,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对今教学设计5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习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阅读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1)

——《古对今》教学设计10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2、古汉字小助手帮助识字。

  出示“寒”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严寒”。

  出示“暑”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酷暑”。

  总结:利用古汉字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字形,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

  3、出示剩下的生字,同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集中交流。

  (总结:可以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

  四、定位识生字,课文有奥秘。

  生字放回课文,你还认识吗?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利用图片理解“圆和方”。

  第二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指导理解“和风对细雨”。

  第三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学生自由探索,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

  配乐,有节奏地朗读。

  师配乐,示范怎样打节奏,跟着节奏朗读。

  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

  齐读整篇韵文。

  梳理回顾,熟读成诵。

  分类写生字,书写有诀窍。

  1、仔细观察,生字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发现:

  第一排的是:上下结构。

  第二排是:左右结构

  第三排是:独体字

  2、师范写:从每种结构中挑了一个字写给大家看。

  3、生试写。师提醒注意姿势:头正,腰直,脚放*。注意写法:一看二写三比较,一个要比一个好。

  4、书写点评:你喜欢哪个字?哪个字有什么要注意的?

  五、一篇带整本,拓展阅读面

  (1)欣赏视频儿童吟诵《笠翁对韵》。

  (2)推荐《笠翁对韵》。

  第二课时

  (略)

《古对今》教学设计2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习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3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揭题,书写古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古对今》

  2、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二)师范读,生认真听。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3、检查读文。随机正音

  二、细读对子,感受画面美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学习“圆”

  (1)引导发现古代和现代钱币的区别

  (2)读好“古对今,圆对方”

  2、学习:严寒酷暑凉

  出示四个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这四个词语。

  (1)学习“寒”

  字理识字学习“寒”。并给“寒”扩词。

  寒是冷,那严寒就是——非常冷。

  指导读好词语。

  那酷暑是什么意思?——非常热。

  读好词

  (2)学习“凉”

  a、凉的偏旁是两点水。两点水的字跟什么有关?

  补充带两点水的字。

  b、指生读秋凉,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读:第二小节。指生读。

  学习:晨细朝霞夕

  (1)晨就是早晨。暮就是傍晚。

  (2)细。指生说记字方法。

  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哪个词语意思更接近?

  和风和细雨也可与组成一个四字词语。一起读

  出示:朝霞、夕阳。

  什么是朝霞?什么是夕阳?

  出示图片,早晨的霞就是朝霞,晚上的霞是晚霞。

  指生读,齐读。

  指导读好这一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指生读。

  1、学习:杨。

  师:第三小节中的生字

  出示:杨。

  图:这就是杨树。所以是木字旁。

  有木是杨树,伸手是表扬,有土是操场。

  2、出示图片及句式:春天来了,黄莺在唱歌,燕子在跳舞,这就叫“莺歌燕舞”。

  生练习用句式说话:

  春天来了,小鸟_______,花儿_______。这就叫_______。

  读词——鸟语花香。

  3、指导朗读,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音律和谐,引导读出节奏

  1、引导发现韵脚

  2、配乐拍手齐背。

  四、拓展延伸。

  读得那么好,试着对一对好不好?

  日对xx,鸟对xx。

  春花对xx,高山对xx。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李和香。

  1、观察字形

  一看结构:上下结构

  二看宽窄:

  三看重点笔画:撇捺

  2、师范写,生练写,展评。

  三、总结作业:

  课下把《古对今》背给爸爸妈妈听。

《古对今》教学设计4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识字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习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古、凉、细、夕、李、语、香

  2、出示:(课件出示)

  和风细雨夕阳朝霞方圆

  鸟语花香严寒酷暑古今

  练习朗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对子吗?

  师讲解:(课件出示)

  (1)对子词一般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字数都相等,断句一致,音调和谐。

  (2)一般有以下词语组成:

  同类词:晨——暮雪——霜柳——杨桃——李(板书:同类词)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和风)(细雨)(山清)(水秀)(板书:近义词)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朝霞)(夕阳)(板书:反义词)

  2、学习第一小节。(课件出示)

  (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是两组反义词。“古今”是一组时间方面的相对反义词,“圆方”是形状方面的相对反义词。)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这也是两组反义词。“严寒”写的是冬天,“酷暑”写的是夏天,“春暖”写的是春天,“秋凉”写的是秋天,两组对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

  3、学习第三小节。(课件出示)

  (1)这一小节是一些什么词组成的对子歌?

  (其中晨——暮雪——霜是一组同类词,“和风与细雨”是近义词,“朝霞与夕阳”是反义词。)

  (2)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从自然现象方面介绍对子,向我们展示了白云、雾气弥漫,雪霜连天的洁白世界。)

  4、学习第四小节、(课件出示)

  (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桃、李”都是水果,“柳、杨”都是树木,为同类词组成的对子歌。)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则是两个四字词语,这句把两个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拆开相对,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三、练习朗读

  1、师生对读。

  2、生生对读。

  3、同桌玩拍手对对子游戏。

  4、男女生对读全文。

  四、拓展练习

  1、分组自编对子。

  2、交流反馈。

  五、实践活动。

《古对今》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三、流利读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3.齐读课文

  四、比赛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④生再练写。

  五、课堂练习

  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习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孩子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孩子借鉴学习。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夕阳严寒朝霞古今酷暑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古对今》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的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想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比如: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多,你说少,远——( ),左——( ),粗——( ),黑——( ),快——( )

  2、古就是古代,今就是( )

  对,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板书: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课文几个小节标出来,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3,出示本课的生词。

  a.带拼音认读

  b.不带拼音认读,

  c.认读生字。

  (多种方式读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

  a.严寒,酷暑,

  “严寒”就是很冷很冷,

  “酷暑”就是特别特别热

  再读第一小节,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相反)

  b.暮,和风

  “暮”就是太阳下山了,

  “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词相近?

  风轻轻吹,雨丝细细的,就叫“和风细雨”

  什么时候能看到朝霞?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同类)

  c.学习第三小节

  什么是“莺歌燕舞”?

  莺是黄莺叫声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跳轻快的舞蹈,就叫“莺歌燕舞”

  听,小鸟们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什么呀,在鲜花上飞来飞去,这幅美丽的画面就叫“鸟语花香”。

  再读第三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d.总结写对子歌,可以是同类事物,可以是相反事物

  四,拓展延伸

  我们再来读一首对子歌。

  五、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李”“香”

  1、观察

  2、范写指导,生书空。

  3、生仿写。

  4、评价。

《古对今》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 ǔ暑 l凉

  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讠+吾=

  木+子=

  禾+日=

  三、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

  圆--()

  暖--()

  四、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4.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5.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五、学习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6.一字组多词。

  香()

  ()

  ()语()

  ()

  ()

  7.“李”可以作为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六、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我会说。

  桃对,

  柳对。

  莺歌对,

  鸟语对。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特点。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对今古圆严寒春暖

  今方酷暑秋凉晨雪和风朝霞

  暮霜细雨夕阳桃柳莺歌鸟语

  *燕舞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词对起来。这节课学生们收集来了很多对子,一起交流,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对今》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

  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训练

  1.听写:中间池水欢乐上网

  2.反义词对子歌,自由读,师生对读。

  3.出示一年级上册《对韵歌》,生齐读。

  师:瞧,像这样的对韵歌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景物,知道两两相对的词语,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真有趣!

  二、揭示课题,学写“古”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醒:“古”是今天要写的生字,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口”应注意上宽下窄)。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古”就是古时候,“今”就是现在。“古对今”意思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

  三、初读课文,归类识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三个小节,并标上序号。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相机正音,评价。

  4.师生合作读。

  5.男女生合作读。

  6.发现字形特点,理解字意。

  师: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再来试试自己的眼力。

  ⑴出示三幅图,观察:图中同时出现了什么景物?(太阳)

  这个秘密也藏在了“暑、晨、朝”三个生字宝宝里,你们发现了吗?(课件把“暑、晨、朝”三个字里面的“日”点红。)

  ⑵理解字意:

  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到了七八月份那时候我们就放“暑假”。大热天晒太阳会“中暑”。(出示图片,出示词卡读)

  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贴词卡。

  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早晨”也可以叫做“清晨”,早晨的阳光叫“晨光”。(出示词卡读)

  ③板书“朝”的金文字体: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没消失。

  朝:早晨也称“朝”,早上的太阳叫“朝阳”。早上天边的红云叫“朝霞”。

  ⑶开火车读词卡,巩固生字。

  四、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一)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横线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二)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第一小节:(预设)

  1.理解词意:

  ①严寒:(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

  (课件出示“寒”的金文字形)

  师:“寒”是个会意字。瞧,这是它的甲骨文。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一个人待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尽管旁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很多柴火取暖,但还是很冷。

  ②“严寒”和“酷暑”两个词经常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贴词卡:严寒酷暑)

  ③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词。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无论严寒酷暑,爷爷都坚持锻(duàn)炼(liàn)身体。

  不论严寒酷暑,护旗手总是让*与太阳一同升起。

  ④让我们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意思相反的`词)

  小结:发现得很好,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组成对子。

  第二小节:(预设)

  1.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课件点击)

  2.霜: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汽被冻结了,像洁白的粉,就叫白霜。(出示图片)

  3.出示:“和风细雨”

  ①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所以这两个词语也经常手拉手在一起。(板书:和风细雨)

  ③这个词可以怎么读?(读得轻柔一些)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

  讲解“夕”的字源:“夕”与“月”本来是意思相近。甲骨文、金文,将“月”的字形减去一短竖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意思是月亮刚刚显露的黄昏。太阳刚出来为“朝”;月亮刚出来为“夕”;月亮升到高空为“夜”。

  5.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4.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是同类事物)

  第三小节:(预设)

  1.莺歌对燕舞:知道莺和燕是什么动物吗?(黄莺和燕子)

  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黄莺的叫声很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在跳着轻快的舞蹈。这就叫做——莺歌燕舞。(贴词)

  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

  3.看动态图片,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多美啊!”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

  说得真好!你们所描绘的画面就叫做——鸟语花香。(贴词)

  4.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5.引导发现:第三小节的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五、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

  六、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组织学生做“踩地雷”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读黑板上贴的词卡,巩固字词。)

  七、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李、香”,它们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下结构)

  交流:为什么“李”是木字头,“香”是禾字头?(李树是一种树,所以偏旁是木字头;而“香”表示享用五谷粮食时所体验到的好闻气味,粮食是农作物,跟禾苗有关,所以是禾字头。)

  2.师范写,提示木子头和禾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写得偏长一点,包住下边;中间的树要短,留出空间给下半部分。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古对今》教学设计10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识字二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5’)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背《对韵歌》,导入《古对今》。

  能正确背诵《对韵歌》,规范书写“古”字。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写“古”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二(25’)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活动一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完成目标三)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多字、漏字。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识字写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词。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4、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习情况。5、书写生字:夕

  (完成目标一、二)

  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10’)

  再读课文

  读通句子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能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小结,其他同学做评委,及时指出朗读中的错误。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生思考哪些词语是一对对子。

  (完成目标三)

  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课中练习

  1.连线搭配词语,练习对子。

  莺歌花香严寒细语

  鸟语燕舞和风酷暑

  2.教师口头说文中词语,学生对对子。

  古圆春暖杨桃

  学生能正确连线,正确对出对子。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2)

——《古对今》教学设计10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1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识字二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5’)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背《对韵歌》,导入《古对今》。

  能正确背诵《对韵歌》,规范书写“古”字。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写“古”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二(25’)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活动一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完成目标三)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多字、漏字。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识字写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词。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习情况。

  5、书写生字:夕

  (完成目标一、二)

  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10’)

  再读课文

  读通句子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能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小结,其他同学做评委,及时指出朗读中的错误。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生思考哪些词语是一对对子。

  (完成目标三)

  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课中练习

  1.连线搭配词语,练习对子。

  莺歌花香严寒细语

  鸟语燕舞和风酷暑

  2.教师口头说文中词语,学生对对子。

  古圆春暖杨桃

  学生能正确连线,正确对出对子。

《古对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训练

  1.听写:中间池水欢乐上网

  2.反义词对子歌,自由读,师生对读。

  3.出示一年级上册《对韵歌》,生齐读。

  师:瞧,像这样的对韵歌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景物,知道两两相对的词语,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真有趣!

  二、揭示课题,学写“古”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醒:“古”是今天要写的生字,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口”应注意上宽下窄)。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古”就是古时候,“今”就是现在。“古对今”意思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

  三、初读课文,归类识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三个小节,并标上序号。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相机正音,评价。

  4.师生合作读。

  5.男女生合作读。

  6.发现字形特点,理解字意。

  师: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再来试试自己的眼力。

  ⑴出示三幅图,观察:图中同时出现了什么景物?(太阳)

  这个秘密也藏在了“暑、晨、朝”三个生字宝宝里,你们发现了吗?(课件把“暑、晨、朝”三个字里面的“日”点红。)

  ⑵理解字意:

  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到了七八月份那时候我们就放“暑假”。大热天晒太阳会“中暑”。(出示图片,出示词卡读)

  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贴词卡。

  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早晨”也可以叫做“清晨”,早晨的阳光叫“晨光”。(出示词卡读)

  ③板书“朝”的金文字体: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没消失。

  朝:早晨也称“朝”,早上的太阳叫“朝阳”。早上天边的红云叫“朝霞”。

  ⑶开火车读词卡,巩固生字。

  四、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一)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横线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二)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第一小节:(预设)

  1.理解词意:

  ①严寒:(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

  (课件出示“寒”的金文字形)

  师:“寒”是个会意字。瞧,这是它的甲骨文。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一个人待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尽管旁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很多柴火取暖,但还是很冷。

  ②“严寒”和“酷暑”两个词经常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贴词卡:严寒酷暑)

  ③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词。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无论严寒酷暑,爷爷都坚持锻(duàn)炼(liàn)身体。

  不论严寒酷暑,护旗手总是让*与太阳一同升起。

  ④让我们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意思相反的词)

  小结:发现得很好,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组成对子。

  第二小节:(预设)

  1.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课件点击)

  2.霜: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汽被冻结了,像洁白的粉,就叫白霜。(出示图片)

  3.出示:“和风细雨”

  ①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所以这两个词语也经常手拉手在一起。(板书:和风细雨)

  ③这个词可以怎么读?(读得轻柔一些)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

  讲解“夕”的字源:“夕”与“月”本来是意思相近。甲骨文、金文,将“月”的字形减去一短竖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意思是月亮刚刚显露的黄昏。太阳刚出来为“朝”;月亮刚出来为“夕”;月亮升到高空为“夜”。

  5.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4.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是同类事物)

  第三小节:(预设)

  1.莺歌对燕舞:知道莺和燕是什么动物吗?(黄莺和燕子)

  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黄莺的叫声很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在跳着轻快的舞蹈。这就叫做——莺歌燕舞。(贴词)

  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

  3.看动态图片,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多美啊!”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

  说得真好!你们所描绘的画面就叫做——鸟语花香。(贴词)

  4.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5.引导发现:第三小节的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五、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

  六、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组织学生做“踩地雷”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读黑板上贴的词卡,巩固字词。)

  七、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李、香”,它们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下结构)

  交流:为什么“李”是木字头,“香”是禾字头?(李树是一种树,所以偏旁是木字头;而“香”表示享用五谷粮食时所体验到的好闻气味,粮食是农作物,跟禾苗有关,所以是禾字头。)

  2.师范写,提示木子头和禾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写得偏长一点,包住下边;中间的树要短,留出空间给下半部分。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古对今》教学设计3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识字二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5’)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背《对韵歌》,导入《古对今》。

  能正确背诵《对韵歌》,规范书写“古”字。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写“古”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二(25’)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活动一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完成目标三)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多字、漏字。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识字写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词。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4、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习情况。5、书写生字:夕

  (完成目标一、二)

  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10’)

  再读课文

  读通句子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能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小结,其他同学做评委,及时指出朗读中的错误。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生思考哪些词语是一对对子。

  (完成目标三)

  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课中练习

  1.连线搭配词语,练习对子。

  莺歌花香严寒细语

  鸟语燕舞和风酷暑

  2.教师口头说文中词语,学生对对子。

  古圆春暖杨桃

  学生能正确连线,正确对出对子。

《古对今》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三、流利读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3.齐读课文

  四、比赛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④生再练写。

  五、课堂练习

  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习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孩子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孩子借鉴学习。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夕阳严寒朝霞古今酷暑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古对今》教学设计5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凉”“夕”“细”“语”四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激发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对“对子”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教法:讲解法 示范法 情景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自主探究法 朗读法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对韵歌》导入

  1、理解“对”字

  教师出示上学期所学课文《对韵歌》,同学们拍手诵读。

  师:这是一首“对韵歌”,这里的“对”是什么意思?(相对,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都能用上“对”,如“黑对白”、柳绿对桃红)

  2、师介绍中华特色文化--对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对今》这篇课文里就有许多对子,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

  2、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3、自由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

  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本课“二线格”的生字

  (1)读准字音:

  a.全班齐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

  b.学生提醒要注意的读音。

  (2)识记字形

  学生采用“加一加”“编故事”“猜谜语”等方式识记字形。

  (3)“桃花朵朵开”游戏巩固生字。

  (4)把生字送回词语朗读、去拼音朗读词语

  5、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教师用图片依次引出“夕”“凉”“细”“语”四个字

  1.请学生分别说出四个字的结构。

  2.找出压线笔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教师再次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部分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7.修改。

  8.为生字组词。

  (四)、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还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1.背一背对子歌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古对今》教学设计6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识字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习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古、凉、细、夕、李、语、香

  2.出示:(课件出示)

  和风细雨 夕阳 朝霞 方圆

  鸟语花香 严寒 酷暑 古今

  练习朗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对子吗?

  师讲解:(课件出示)

  (1)对子词一般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字数都相等,断句一致,音调和谐。

  (2)一般有以下词语组成:

  同类词:晨——暮 雪——霜 柳——杨 桃——李(板书:同类词)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 (和风)(细雨) (山清)(水秀)(板书:近义词)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朝霞)(夕阳)(板书:反义词)

  2.学习第一小节。(课件出示)

  (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是两组反义词。“古今”是一组时间方面的相对反义词,“圆方”是形状方面的相对反义词。)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这也是两组反义词。“严寒”写的是冬天,“酷暑”写的是夏天,“春暖”写的是春天,“秋凉”写的是秋天,两组对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

  3.学习第三小节。(课件出示)

  (1)这一小节是一些什么词组成的对子歌?

  (其中晨——暮 雪——霜 是一组同类词,“和风与细雨”是近义词,“朝霞与夕阳”是反义词。)

  (2)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从自然现象方面介绍对子,向我们展示了白云、雾气弥漫,雪霜连天的洁白世界。)

  4.学习第四小节.(课件出示)

  (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桃、李”都是水果,“柳、杨”都是树木,为同类词组成的对子歌。)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则是两个四字词语,这句把两个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拆开相对,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三、练习朗读

  1.师生对读。

  2.生生对读。

  3.同桌玩拍手对对子游戏。

  4.男女生对读全文。

  四、拓展练习

  1.分组自编对子。

  2﹒交流反馈。

  五、实践活动。

《古对今》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 古对今)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习书写“细”和“语”。(板书:古、凉、细、夕、李、语、香)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习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古对今》教学设计10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习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3)

——《古对今》教学设计10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1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习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 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 莺歌燕舞 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古对今》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的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想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比如: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多,你说少,远——( ),左——( ),粗——( ),黑——( ),快——( )

  2、古就是古代,今就是( )

  对,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板书: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课文几个小节标出来,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3,出示本课的生词。

  a.带拼音认读

  b.不带拼音认读,

  c.认读生字。

  (多种方式读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

  a.严寒,酷暑,

  “严寒”就是很冷很冷,

  “酷暑”就是特别特别热

  再读第一小节,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相反)

  b.暮,和风

  “暮”就是太阳下山了,

  “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词相近?

  风轻轻吹,雨丝细细的,就叫“和风细雨”

  什么时候能看到朝霞?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同类)

  c.学习第三小节

  什么是“莺歌燕舞”?

  莺是黄莺叫声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跳轻快的舞蹈,就叫“莺歌燕舞”

  听,小鸟们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什么呀,在鲜花上飞来飞去,这幅美丽的画面就叫“鸟语花香”。

  再读第三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d.总结写对子歌,可以是同类事物,可以是相反事物

  四,拓展延伸

  我们再来读一首对子歌。

  五、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李”“香”

  1、观察

  2、范写指导,生书空。

  3、生仿写。

  4、评价。

《古对今》教学设计4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识字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习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ǔ暑l凉

  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讠+吾=

  木+子=

  禾+日=

  三、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四、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4、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5、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五、学习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6、一字组多词。

  7、“李”可以作为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六、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我会说。

  桃对,

  柳对。

  莺歌对,

  鸟语对。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特点。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对今古圆严寒春暖

  今方酷暑秋凉晨雪和风朝霞

  暮霜细雨夕阳桃柳莺歌鸟语

  *燕舞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词对起来。这节课学生们收集来了很多对子,一起交流,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对今》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 古对今)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习书写“细”和“语”。(板书:古、凉、细、夕、李、语、香)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习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古对今》教学设计8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识字二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5’)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背《对韵歌》,导入《古对今》。

  能正确背诵《对韵歌》,规范书写“古”字。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写“古”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二(25’)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活动一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完成目标三)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多字、漏字。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识字写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词。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4、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习情况。5、书写生字:夕

  (完成目标一、二)

  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10’)

  再读课文

  读通句子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能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小结,其他同学做评委,及时指出朗读中的错误。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生思考哪些词语是一对对子。

  (完成目标三)

  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课中练习

  1.连线搭配词语,练习对子。

  莺歌花香严寒细语

  鸟语燕舞和风酷暑

  2.教师口头说文中词语,学生对对子。

  古圆春暖杨桃

  学生能正确连线,正确对出对子。

《古对今》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 古对今)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习书写“细”和“语”。(板书:古、凉、细、夕、李、语、香)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习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古对今》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4)

——《对韵歌》教学设计10篇

《对韵歌》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8.小结。《对韵歌》优秀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反思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对韵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等方法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7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虫、云、山”三个字

  教学重点:认读7个字,会写3个字

  教学难点:能够感受对韵的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象和把地球妈妈打扮的非常漂亮的花草树木。谁能说一说地球上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大家说的非常好。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对韵歌,看看对韵歌里面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二、朗读课文:

  首先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遍,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听。下面老师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读一遍,好,非常棒,声音洪亮,朗读的也很流利。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好,有的同学不用老师提醒就养成了指读课文的好习惯。

  三、检查生字认读:

  在上周老师给大家留了预习生字的作业,现在要检查一下完成情况。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能不能认出来,我们一起说一说这些汉字宝宝叫什么名字,好,同学们记忆力非常好。现在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开火车比赛,把同学们分成六组进行开火车,看哪组火车开能顺利的开走不出现故障,我们就来给他们鼓鼓掌,一组先开始。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了老师留的任务,你们非常棒。

  四、分析课文并看图识字:

  我们认识了七个汉字宝宝,了解了对韵歌里面的美景,那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对韵歌的美,组织纪律,现在小眼睛看黑板,把你美丽的眼睛睁得圆圆的,我们来看第一张图片宝宝,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美丽的白云,除了这样的云,你还见过什么样的云呢?早上的云我们叫早霞,傍晚的云我们叫它晚霞,颜色非常漂亮,有时候是粉红色有时候是橘红色。你们见没见过黑色的云,他叫什么云?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乌云,你觉得天气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对了,看到这样的云,就意味着,马上要下雨了。那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字?同学们真聪明,谁能告诉老师,你从那看出来的。我们看这个字里的四个点就像下的小雨点一样。现在我们知道了出现乌云我们就能告诉身边的人要下雨了,现在出现了我们对韵歌里面的第一个对子《云对雨》和老师读云对雨,在这个对子里面出现了哪两种自然现象?对了,云和雨。我们来看下一张图片宝宝,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果这些雪花想要在天空中跳舞需要谁的帮忙?嗯,当风吹来的时候雪花才会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出现一个对子,雪对风,和老师读雪对风,在这个对子里面出现了哪两种自然现象?好,非常棒,雪和风。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天空有乌云的时候就会下雨,雪花想要飞起来离不开风。云和雨,雪和风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对韵歌中两种相对的东西都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自然中还有好多美丽的事物,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鲜艳的花朵都长在了哪里?对了,树上,这两个图片表现的对子是什么?花对树,跟老师一起读一遍,花对树。这时候树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快看是什么?那这个字读什么?你怎么认出这个字念鸟的?鸟是象形字,那象形字怎么来的呢?在古代人们不会写字就用画来代表,后来慢慢简化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谁知道小鸟爱吃什么?大家都知道,小鸟爱吃虫子,出现了什么对子?鸟对虫,一起跟老师读一遍,鸟对虫。同学们表现的越来越棒了。我们欣赏完了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接下来看看我们美丽的祖国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看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当看到这样的山和水时,我们可以叫它山清水秀,所以就是山清对水秀。大家看这个山字,它像不像一座大山?中间高两边低,中间的山峰最高,如果让你写你会写吗?非常好,刚才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公园美景吧,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树?它是什么颜色的?柳树的旁边啊还有好多的花呢,谁能看出这是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所以我们又出来一对对子,是什么?大家再次一起齐读这篇诗歌。大家真的是太厉害了。

  四、写“虫、云、山”三个字。

  今天我们还有一个小任务,认读并书写三个汉字宝宝,指导书写虫、云、山。(指导三个字的笔顺、格式、拼音,并帮助三个汉字宝宝找朋友)

  五、课堂总结:

  回顾课堂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对韵歌,认读了七个汉字宝宝,并且会写了虫、云、山这三个字,还知道了对韵歌的乐趣(再次认读七个汉字宝宝,齐读对韵歌,伸出手一起写需要书写的汉字宝宝)大家回去可以和爸爸妈妈玩对对子的游戏,还可以考考爸爸妈妈今天我们认识的汉字宝宝,看看你们的爸爸妈妈认不认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对韵歌》教学设计3

  活动目的:

  1、学生汇报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

  活动内容

  交流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诗歌,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诗。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李白诗歌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李白诗意图、李白头像、李白诗歌名句集锦等)及《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磁带。

  3、学生自制有关李白诗的诗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及电脑网页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课件出示李白头像特写]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李白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到的李白诗歌分类。如:李白与明月、李白与山水、李白与友人

  [李白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李白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3、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析李白诗歌的韵味,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形式不限,朗读、吟诵、书画、唱歌等均可。展示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几句]

《对韵歌》教学设计4

  《对韵歌》第1课时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教材分析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对识字的方法有了些了解。但又因这节课内容较多,出现许多笔画较多的生字。所以,如果在学生有意注意力时间内提高识字效果,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就成了难点。故而,本课设计了“听故事,贴汉字”“认汉字,读课文”等环节,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对”等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认读生字。

  2.通过图文对照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生态意识,热爱并尊重自然。

  2.初步感受韵文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好良好习惯--积极的学习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通过图文对照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讲故事,看画面等方法,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采用诵读识字的方法,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读懂意思,最终能够熟读成诵。

《对韵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等方法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7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虫、云、山”三个字

  教学重点:

  认读7个字,会写3个字

  教学难点:

  能够感受对韵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象和把地球妈妈打扮的非常漂亮的花草树木。谁能说一说地球上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大家说的非常好。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对韵歌,看看对韵歌里面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二、朗读课文:

  首先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遍,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听。下面老师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读一遍,好,非常棒,声音洪亮,朗读的也很流利。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好,有的同学不用老师提醒就养成了指读课文的好习惯。

  三、检查生字认读:

  在上周老师给大家留了预习生字的作业,现在要检查一下完成情况。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能不能认出来,我们一起说一说这些汉字宝宝叫什么名字,好,同学们记忆力非常好。现在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开火车比赛,把同学们分成六组进行开火车,看哪组火车开能顺利的开走不出现故障,我们就来给他们鼓鼓掌,一组先开始。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了老师留的任务,你们非常棒。

  四、分析课文并看图识字:

  我们认识了七个汉字宝宝,了解了对韵歌里面的美景,那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对韵歌的美,组织纪律,现在小眼睛看黑板,把你美丽的眼睛睁得圆圆的,我们来看第一张图片宝宝,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美丽的白云,除了这样的云,你还见过什么样的云呢?早上的云我们叫早霞,傍晚的云我们叫它晚霞,颜色非常漂亮,有时候是粉红色有时候是橘红色。你们见没见过黑色的云,他叫什么云?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乌云,你觉得天气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对了,看到这样的云,就意味着,马上要下雨了。那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字?同学们真聪明,谁能告诉老师,你从那看出来的。我们看这个字里的四个点就像下的小雨点一样。现在我们知道了出现乌云我们就能告诉身边的人要下雨了,现在出现了我们对韵歌里面的第一个对子《云对雨》和老师读云对雨,在这个对子里面出现了哪两种自然现象?对了,云和雨。我们来看下一张图片宝宝,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果这些雪花想要在天空中跳舞需要谁的帮忙?嗯,当风吹来的时候雪花才会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出现一个对子,雪对风,和老师读雪对风,在这个对子里面出现了哪两种自然现象?好,非常棒,雪和风。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天空有乌云的时候就会下雨,雪花想要飞起来离不开风。云和雨,雪和风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对韵歌中两种相对的东西都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自然中还有好多美丽的事物,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鲜艳的花朵都长在了哪里?对了,树上,这两个图片表现的对子是什么?花对树,跟老师一起读一遍,花对树。这时候树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快看是什么?那这个字读什么?你怎么认出这个字念鸟的?鸟是象形字,那象形字怎么来的呢?在古代人们不会写字就用画来代表,后来慢慢简化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谁知道小鸟爱吃什么?大家都知道,小鸟爱吃虫子,出现了什么对子?鸟对虫,一起跟老师读一遍,鸟对虫。同学们表现的越来越棒了。我们欣赏完了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接下来看看我们美丽的祖国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看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当看到这样的山和水时,我们可以叫它山清水秀,所以就是山清对水秀。大家看这个山字,它像不像一座大山?中间高两边低,中间的山峰最高,如果让你写你会写吗?非常好,刚才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公园美景吧,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树?它是什么颜色的?柳树的旁边啊还有好多的花呢,谁能看出这是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所以我们又出来一对对子,是什么?大家再次一起齐读这篇诗歌。大家真的是太厉害了。

  四、写“虫、云、山”三个字。

  今天我们还有一个小任务,认读并书写三个汉字宝宝,指导书写虫、云、山。(指导三个字的笔顺、格式、拼音,并帮助三个汉字宝宝找朋友)

  五、课堂总结:

  回顾课堂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对韵歌,认读了七个汉字宝宝,并且会写了虫、云、山这三个字,还知道了对韵歌的乐趣(再次认读七个汉字宝宝,齐读对韵歌,伸出手一起写需要书写的汉字宝宝)大家回去可以和爸爸妈妈玩对对子的游戏,还可以考考爸爸妈妈今天我们认识的汉字宝宝,看看你们的爸爸妈妈认不认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对韵歌》教学设计6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口耳目》《日月水火土》5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渗透韵语知识、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从本单元开始,学生就正式进入正式的语文学习。要从起始阶段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备是朗读习惯和写字习惯。

  二、教学设计

  1、本课教材分析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形式出现的,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图文结合,在老师的教读、学生分组读、拍手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三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风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4、课时安排:2课时

  5、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等。

  6、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提”,会写生字“虫”。

  2、能正确流利地 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识字课文:《对韵歌》

  老师板书课题,教读课题。

  二、读对韵歌

  1、教读:

  老师教读对韵歌,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注意拿书的姿势。

  老师继续教读,老师读两句,学生读两句。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注意停顿。

  3、小组比赛读。

  4、同桌拍手读

  三、学习生字

  刚才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这韵文里面含有7个生字宝宝,它们从韵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能认到它吗?

  1、 出示白云的图片,了解云字的演变,给云字找朋友。卡片出示云字,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 出示乌云的图片,了解乌云来了要下雨,相机出示雨字的演变,初步感受云和雨之间的联系,给雨字找朋友。卡片出示雨字,领读,齐读,指名读。

  3、 出示小树摇晃的图片,你从这里找到了今天学的那个生字?你还从哪些方面知道风的存在?卡片出示风字,注意后鼻音,齐读,开火车,读,找朋友。

  4、刚才的云、雨、风、等都是自然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

  4、按照以上方法分别再学习对“对、花、鸟、虫”四个生字。

  花、鸟、虫都是动物和植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植物?

  四、指导书写,认识新笔画。

  1、今天我们来写一个生字宝宝:虫

  2、看书本上虫的笔画与笔顺,认识新笔画提,跟老师一起念:提、提

  提的笔画怎么写呢?看书——看老师示范写,跟老师一起写(下笔从左到右,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4、 引导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中观察虫字各笔画所在的位置

  出示田字格并范写,重点提示:口要写得扁一点,提要长一点字才会好看。

  5、 学生练习写“虫”字。

  6、 展示优秀作品,互相评价。

  五、作业

  把《对韵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对韵歌》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

  2、在对对子过程中,产生识字兴趣。

  三、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实物投影。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都共同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象和把地球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花草树木。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

  那课文中又介绍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这是一首对子歌。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问:你们愿不愿自己先读读?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怎么办?

  小结:借助拼音来帮忙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都是好办法。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轻声自由读。

  2、检查读书。

  指名读。(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一人读一句。注意我可能随时请你接着读,没叫到的同学仔细听,他们是不是读准字音了。)

  (三)再读课文,了解字词的意思,感受对子的形式。

  1、请你再轻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生字。标完后,同桌间互相考一考,看看你是不是认识这些生字朋友了。

  2、说说你们画了哪些生字朋友,大声地读出来。

  3、学习第一小节。

  老师把这些生字朋友从课文中挑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1)出示生字:“雾”。指名读,集体读。

  提问:你们见过“雾”吗?什么样?什么时候见到的?

  师:太阳出来了,雾慢慢地散了。老师有一个词,谁来读一读?

  [出示卡片]齐读晨chén雾

  (2)填空:()对雾

  课件出示云、雾的对比图片。(注:山峰间萦绕的云)知道为什么用云对雾了吗?

  (3)小结:有时我们也把它们放在一起。(课件显示:“对”字消失留下云雾。)

  学生读词。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雨对()

  春夏对()

  追问:为什么这样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过渡:聪明的孩子们快看看,这幅图说的是哪句话?(出示:青山绿水图片)

  提问: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山伴着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水伴着什么样的山?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青山伴绿水”。

  小结:青山有绿水作伴,绿水有青山作伴,我们有()作伴。(课件出示:我们有____作伴。)这样的情景多美呀!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4、学习第二小节。

  (1)看图激趣。(出示:农场图片,图上有菜园,周围有果树)

  (2)看图认识蔬菜、水果。

  农场里的物品真不少,看看你认识哪些,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白菜,红椒、蒜苗,豆芽、红薯的图片)

  在学生说出名称的同时,用课件呈现出对应的汉字,生字上有拼音。

  蒜suàn苗葡pú萄táo

  方式:看音节读词,去掉图片背景读词,去掉拼音直接读词。

  (3)引导记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蒜葡萄都有“艹”,完整地读第二小节。

  思考:“艹”和什么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艹”的字?)

  (4)找对子。

  在这小节里,哪些词语是相对的?比一比,看谁最有眼力。

  (5)朗读第二小节。

  方式:指名读,同桌互相读。

  (6)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重点理解:红薯长青藤。课件演示图片,帮助理解“长青藤”。

  葡萄穿紫袍:课件出示紫色的葡萄。

  (7)练习说话。看到农场这样的美景,你最想说什么?

  (8)有感情地读第二小节。

  5、小结。有感情地读全文。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红”字。

  1、巩固会写字的认读。

  方式:抢读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

  (1)观察会写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除“袍”字外,都是上下结构或上中下结构的字。)

  (2)指导写“袍”字。

  请学生自己读帖——说说它的写法——学生临写——纠正反馈——再次练写。

  重点提示: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五)作业。

  收集带有本课生字的物品,并把这些物品的名称记在自己的识字卡片上。

  第二课时

  (一)巩固会认字,进一步记忆字形。

  1、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语。

  2、一字组多词,看谁组得多。

  3、分小组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选出好的方法。各组选同学来交流。

  4、交流课外识字情况:

  说说你从哪些物品的名称中找到了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朋友。

  (二)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方面的共同之处。(占格、宽窄、大小等方面)

  方式:指名说,课件演示(如:用画线法标明结构特征)

  2、总结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规律:上下对正竖向短,记清各部窄和宽,下部穿插上空间,结构紧凑不松散。

  3、学生照范字书写,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书写并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观察哪一笔写得好,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再写一个。要求:第二个比第一个漂亮。

  4、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写字方面,你又有什么收获或心得?

  (三)扩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又认识了哪些字?说给大家听听。

  2、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是相对的,可以对成对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多。

《对韵歌》教学设计8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口耳目》《日月水火土》5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渗透韵语知识、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从本单元开始,学生就正式进入正式的语文学习。要从起始阶段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备是朗读习惯和写字习惯。

  二、教学设计

  1、本课教材分析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形式出现的,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图文结合,在老师的教读、学生分组读、拍手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三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风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4、课时安排:2课时

  5、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等。

  6、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提”,会写生字“虫”。

  2、能正确流利地 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识字课文:《对韵歌》

  老师板书课题,教读课题。

  二、读对韵歌

  1、教读:

  老师教读对韵歌,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注意拿书的姿势。

  老师继续教读,老师读两句,学生读两句。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注意停顿。

  3、小组比赛读。

  4、同桌拍手读

  三、学习生字

  刚才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这韵文里面含有7个生字宝宝,它们从韵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能认到它吗?

  1、 出示白云的图片,了解云字的演变,给云字找朋友。卡片出示云字,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 出示乌云的图片,了解乌云来了要下雨,相机出示雨字的演变,初步感受云和雨之间的联系,给雨字找朋友。卡片出示雨字,领读,齐读,指名读。

  3、 出示小树摇晃的图片,你从这里找到了今天学的那个生字?你还从哪些方面知道风的存在?卡片出示风字,注意后鼻音,齐读,开火车,读,找朋友。

  4、刚才的云、雨、风、等都是自然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

  4、按照以上方法分别再学习对“对、花、鸟、虫”四个生字。

  花、鸟、虫都是动物和植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植物?

  四、指导书写,认识新笔画。

  1、今天我们来写一个生字宝宝:虫

  2、看书本上虫的笔画与笔顺,认识新笔画提,跟老师一起念:提、提

  提的笔画怎么写呢?看书——看老师示范写,跟老师一起写(下笔从左到右,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4、 引导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中观察虫字各笔画所在的位置

  出示田字格并范写,重点提示:口要写得扁一点,提要长一点字才会好看。

  5、 学生练习写“虫”字。

  6、 展示优秀作品,互相评价。

  五、作业

  把《对韵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复习7个生字,背诵韵文。

  2、 学习书写生字“云、山”和笔画撇折、竖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看到生字说出对子。

  二、再读课文,背诵课文

  1、昨天我们读了课文,今天看看是不是读得更好了。齐读课文。

  2、师生对对子读。师读“风对”生读“雨”

  3、课件出示课文风景图,让学生观察“山、水、桃花、柳树”的颜色,了解四种景物的特点:清、秀、绿、红

  4、齐读最后一组对子,师领读出两个词语:山清水秀、柳绿花红

  说说我们的家乡哪些地方是山清水秀的?柳绿花红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5、感受齐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6、背诵课文:

  (1)这么好听这么美丽的对韵歌你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练习背诵。

  (2)学生做拍手游戏,在游戏中指导背诵。

  三、指导书写

  1、出示“云、山”,进行组词练习。

  2、看文中云的笔顺和笔画,认识新笔画撇折、竖提

  教读出新笔画——一起书空新笔画的写法,边说边写。

  3、 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注意或关键笔画。

  4、 范写(云字的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山字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竖与竖之间等距)

  5、 学生练习写字。(背写字姿势歌)——保持正确的姿势写字。

  四、作业

  1、背诵《对韵歌》

  2、师生共同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根据《对韵歌》韵律感强的特点,以多种形式引导孩子反复地练习朗读,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好,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很快就熟读成诵。生字的学习也是水到渠成,但在书写方面还有好多的不足,部分学生“虫”的口写得不够扁,提没有出尖,也不够长。“云”字的撇折和点没有形成一个三角形,字就写歪了。“山”字竖折位置不对,超出了横中线。写字的姿势等也还得好好练习养成。

《对韵歌》教学设计9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8.小结。《对韵歌》优秀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反思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对韵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3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二、读儿歌

  1、自己读儿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学生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5、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1、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1。观察“虫”字,认识笔画“提”。

  (1)教师强调三步观察法:笔画、占位、要点。

  ①观察笔顺:书*放,手指指书描笔顺。

  ②观察占位:“口”稍扁,中竖写在竖中线上。

  ③字形要点:第五笔为提,学习笔画提。

  (2)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和范字进行比较。

  (3)生生互相欣赏,找不足,改一改。

  2、观察“云、山”字,认识笔画“撇折、竖折”。

  (1)学生当“小老师”教笔顺,老师指导学生找占位,观察字形特点。

  “山”的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占格要点:“云”第二笔横长,在横中线上起笔。

  字形要点:“云”撇折上提,顿点有力;“山”最后短竖要出头。

  (2)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和范字进行比较。

  (3)生生互相欣赏,找不足,改一改。

  设计意图要重视新认识笔画的书写,引导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有序观察生字结构,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5)

——《古对今》优秀的教学反思3篇

《古对今》优秀的教学反思1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优秀的教学反思2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生字。其间,*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优秀的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6)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3篇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要想超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学生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2.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学生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

  (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学生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学生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学生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读好。(结合图画)

  (1)学生根据课件读古诗。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划出停顿和重音。)

  (3)学生练读。

  (4)赛读。(按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学生自评、互评。)

  (5)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将不再是“小和尚念经”。而是根据语言和意像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走进课文,感悟成诵。

  1.学生想象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学生指画读古诗。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配乐诵读。

  4.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方法。通过想象读、图文结合读、配乐读让学生在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写字

  1.认读“会写”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写好必须要从每一节课、每一个字做起。坚持训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的写字习惯。)

  教学反思:

  一、本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学生不禁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学生对多媒体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对古诗情境美的感悟。我顺其思维,引导学院生划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学生与古诗产生了共鸣。因此摆脱了逐字解释,死记硬背古诗的教法。

  二、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处理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予想象读。让学生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学生的读后,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跃,也许就是学生的阅读的个性化的反映吧。

  三、在处理学生朗读上,在本节课里我有两次的范读,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但是在让学生理解后读古诗的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无论是语调、语速都模仿我的。在怎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呈现出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这样学生的读书才能真正地体现个性。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7)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3篇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1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学习的*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学习生字。其间,*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学习的"*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学习的*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8)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3篇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有序数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第一课时,是本章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第六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基础上来探究有序数对与*面上的点的关系,是学习《*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也直接影响到将来《函数图象》等知识的学习,所以这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一个有序数对(x,y)可以和*面上的一个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使得我们可以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又可以用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

  2.教学目标分析

  (1)体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会用有序数对表示*面上点的位置,渗透有序数对与*面上的点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3)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和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会用有序数对表示*面上点的位置。

  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含义的理解。

  二、设计理念

  采用“体验探索→合作交流→分层练习→反思回顾”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活动为载体,针对活动中的情景,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解除困惑,形成概念。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从而掌握新知运用新知。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让学生先列队站立观看一段视频。在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卫星是如何定位地球上的一个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电影中利用卫星找人的片段,创设一个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情境,一方面,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即:活动1.感悟“数对”;活动2.体验“有序”;活动3.表示数对;活动4.“合”成概念;活动5.辨析概念。

  活动1.感悟“数对”,让学生带着疑问,打开手中的锦囊,按照座位号与约定找自己的座位。

  在学生初步体验到成功后,通过问题:有两个数了,我们确定的位置是否是唯一的呢?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层次,并且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中。

  活动2.体验“有序”

  设计意图:以第一次座位号为基础,把每一名学生座位号中的两个数交换顺序,得到了他第二次的座位号,这样便于大多数学生观察体验到两个数的顺序不同,位置也不同,体验了“有序”的含义,分散了难点。同时,有6名学生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也为后面的约定:当a≠b时(a,b),(b,a)表示不同的位置,提供现实背景,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活动3.表示数对

  播放课件演示,并在黑板上板书(4,3)给学生提供范例。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前后两次坐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活动4.“合”成概念

  在顺利完成了前三个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设置了如下思考题:你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吗?观察我们刚才写出的数对,你发现了什幺?两个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引导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结合自身体验,进行分组讨论,经过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最后归纳总结出有序数对的特征和概念。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使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均在设计的现实情境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突破了难点。

  针对第二次找座位时,两名学生争一个座位的状况,再展示这名学生的座位号,又进行了分组讨论。

  活动5.辨析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了对“约定”必要性的理解,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严谨性,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这是某同学写出来的几个有序数对,哪些写对了?错误的简要说明理由。

  A.(5,9) B.(1、7) C. 4,6 D.(3 3)

  2.如果用(5,4)表示五年级四班,则(7,3)可能表示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条件,说出能确定位置的有哪几个?

  (1)这是一张火车票,能否找到座位。

  (2)老河口市位于东经111°40ˊ北纬32°23ˊ。

  (3)小明距我校1500m。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有序数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与2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那幺“(2,5)→(3,5)→(4,5)→(5,5)→(5,4)→(5,3)→(5,2)”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请您用有序数对写出几种从甲处到乙处的路线。

  5我明个老雄

  4中少大你学

  3伤英徒习力

  2最壮是努聪

  1爱悲不帅国

  12345

  5.密码游戏

  如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2,5)表示“明”那幺按下列要求排列的数对会组成一句什幺话,把它读出来。

  (1)(2,4 ) (2,2) (3,2 ) (4,2 ) (5,3) (4,5 ) (3,4) (3,3 ) (1,3 ) (2,1)

  (2)已知密码为 (4,4)(1,2) (1,1)(5,4)(4,3),请读出这句话。

  (3)类似地,你还能设计出其他密码吗?与同桌互相设计密码并破译密码。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与同学分享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反思回顾,优化新知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总结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交流回顾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总结归纳中获取知识,从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结构的习惯。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习题7.1 第1题(全体学生必做)

  2.自由创意习题7.1第12题(选做)把题中的“坐标”两字换成“有序数对”。设计一个顶点容易用有序数对描绘出来的图形,然后把这些有序数对告诉给你的同学,看看他能否画出你所设计的图形。

  设计意图:

  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选做题是对练习第五、第六题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思想,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9)

——包含古和今的成语有哪些3篇

包含古和今的成语有哪些1

  1、古今中外[gǔ jīn zhōng wài]

  总括时间(过去、现在)和空间(国内、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极为普遍。

  2、古往今来[gǔ wǎng jīn lái]

  从古时到现在。

  3、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博、通:知晓。通晓古今的事。形容知识渊博。也作“通今博古”。

  4、谈古论今[tán gǔ lùn jīn]

  话题广泛,题材旁及古今中外。

  5、通今博古[tōng jīn bó gǔ]

  见“博古通今”。

  6、泥古非今[nì gǔ fēi jīn]

  泥:拘泥。拘泥于陈旧的事物,而对现代的事物加以非难。

  7、是古非今[shì gǔ fēi jīn]

  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肯定古代的事物,否定当代的事物。指保守复古的思想。

  8、古为今用[gǔ wéi jīn yòng]

  指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使它为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9、洞鉴古今[dòng jiàn gǔ jīn]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古今世事。

  10、借古讽今[jiè gǔ fěng jīn]

  借:假托。讽:讽喻,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某人某物的是非来影射、讽喻今天的现实。

  11、今愁古恨[jīn chóu gǔ hèn]

  现今的愁,过去的恨。形容感慨很多。

  12、讲古论今[jiǎng gǔ lùn jīn]

  讲述、评论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13、颂古非今[sòng gǔ fēi jīn]

  颂:歌颂,颂扬。非:否定。颂扬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14、厚古薄今[hòu gǔ bó jīn]

  厚:重视。薄:轻视。重视古代的,轻视现代的。

  15、厚今薄古[hòu jīn bó gǔ]

  厚:重视。薄:轻视。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

  16、贵古贱今[guì gǔ jiàn jīn]

  把古代的人或事物看得很贵重,对当代的就看不起。

  17、震古烁今[zhèn gǔ shuò jīn]

  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可以震动古人,显耀当世。

  18、涵今茹古[hán jīn rú gǔ]

  形容学识渊博,通贯古今。

  19、茹古涵今[rú gǔ hán jīn]

  指犹言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20、酌古御今[zhuó gǔ yù jīn]

  斟酌古代的制度,以权衡现今的治理方法。

包含古和今的成语有哪些2

  1、察今知古[chá jīn zhī gǔ]

  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2、名贯古今[míng guàn gǔ jīn]

  从以前到现在都十分有名。

  3、不古不今[bù gǔ bù jīn]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4、行古志今[xíng gǔ zhì jīn]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谓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5、攀今揽古[pān jīn lǎn gǔ]

  犹言谈今说古。

  6、酌古斟今[zhuó gǔ zhēn jīn]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7、贯穿今古[guàn chuān jīn gǔ]

  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

  8、观今宜鉴古[guān jīn yí jiàn gǔ]

  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9、越古超今[yuè gǔ chāo jīn]

  超越古今。同“超今冠古”。

  10、今来古往[jīn lái gǔ wǎng]

  犹古往今来。

  11、如古涵今[rú gǔ hán jīn]

  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12、亘古通今[gèn gǔ tōng jīn]

  亘:横贯;通:贯通。指从古到今。

  14、通古博今[tōng gǔ bó jīn]

  通晓古今的学问。

  15、陈古刺今[chén gǔ cì jīn]

  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

  16、震古铄今[zhèn gǔ shuò jīn]

  形容功业的伟大,可以震惊古人,夸耀今世。

  17、引古证今[yǐn gǔ zhèng jīn]

  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

  18、隆古贱今[lóng gǔ jiàn jīn]

  推崇古代,轻视当今。

  19、吊古伤今[diào gǔ shāng jīn]

  吊:凭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

  20、往古来今[wǎng gǔ lái jīn]

  指自古至今。

  21、慕古薄今[mù gǔ bó jīn]

  重视古代,不重视现代。


古对今教学设计5篇(扩展10)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原文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原文1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一夜寒霜,使湖边的树林像染过一样。请您不要说酒杯太深,这一次分别,又不知在何方才能相逢。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镜里的年轻容颜,很快就老去了。只有一句话要记住:“只有闲人才能当神仙。”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一夜寒霜,使湖边的树林像染过一样。请您不要说酒杯太深,这一次分别,又不知在何方才能相逢。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镜里的年轻容颜,很快就老去了。只有一句话要记住:“只有闲人才能当神仙。”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一夜寒霜,使湖边的树林像染过一样。请您不要说酒杯太深,这一次分别,又不知在何方才能相逢。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镜里的年轻容颜,很快就老去了。只有一句话要记住:“只有闲人才能当神仙。”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古对今教学设计五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1 古对今教学设计1课时

本文标题:2023年古对今教学设计五篇【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65946.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古对今教学设计五篇【完整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