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通用文档】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2-31 11:18:02 | 浏览次数: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  诗词作者:  曹操(魏晋)  原文:  对酒歌,太*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通用文档】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

  诗词作者:

  曹操(魏晋)

  原文

  对酒歌,太*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对酒》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表达自己政治理想的杂言诗。此诗中描述了清明太*的社会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全诗用语灵活,句式自由,语气顿断,意绪连贯。

  翻译:

  对酒高歌,天下太*的时候,官吏不会跑到百姓的门上大声地催取田租和赋税。

  君王贤良英明,宰相及辅政的大臣个个都是忠良。

  人人都守礼谦让,老百姓之间不会发生争夺诉讼的纠纷。

  耕种三年,可储备一年的粮食;有九年的储蓄,稻谷才能真正地堆满粮仓,才能真正地做到国富民安。

  头发斑白的老人不需要背负沉重的东西。雨水如此滋润,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骏马从战场上退下来,到田里去运送肥料。

  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都能爱护自己的百姓,都能黜退奸邪,奖励和选拔贤良。

  诸侯、官吏像父兄养育自己的子弟那样爱护百姓。如果有人违背了礼法,就按照罪过的轻重决定刑罚。

  这样,道路上没有拾取他人遗漏之物的自私行为。监狱将会空荡荡的,冬天来临时也不需要处决犯人。

  人年纪大了,都能长寿而终老;君主的恩德深广无边,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虫。

  赏析:

  《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作者政治理想的诗篇。此诗描写了一派太*盛世的欢乐景象。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路无拾遗、人人皆得寿终。这些作为诗人的理想社会令人神往。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构想诚然是美妙的。然而,诗人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地*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诗人描绘的社会和人生理想是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生发的。其精神支柱和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的,同时也有法家和道家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应该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

  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是由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曹操是一个想有作为的古代政治家。他生逢乱世,皇帝昏庸,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当时东汉社会非常黑暗,与诗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好相反:官吏作威作福,主上昏庸无能;宰相大臣不忠不良,无股肱之效;刑法混乱无绪,民事纠纷激化;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不惜民力,劳役无度,连头发花白的老人都未能幸免;任用官吏,不察善恶,苛榨百姓以为能;牢狱人满为患,地方官吏滥杀无辜以为功;兵连祸结,人命危浅;如是等等。诗人“忧世不治”,希望通过整治,能出现太*盛世。

  全诗用灵活的、自由的句式,语气顿断,意绪连贯,“采用颂的形式”(陈贻焮《论诗杂著·评曹孟德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虽然涉及“雨泽如此”之类的自然对人的恩赐,但主要是人事以及与人事密切的君王、官吏、选举、礼法和人和人之间的亲和等,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

  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魏乐奏武帝所赋《对酒歌太*》,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若梁范云‘对酒心自足’,则言但当为乐,勿徇名自欺也。”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2

  诗词作者:

  曹操(魏晋)

  原文

  对酒歌,太*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对酒》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表达自己政治理想的杂言诗。此诗中描述了清明太*的社会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全诗用语灵活,句式自由,语气顿断,意绪连贯。

  翻译:

  对酒高歌,天下太*的时候,官吏不会跑到百姓的门上大声地催取田租和赋税。

  君王贤良英明,宰相及辅政的大臣个个都是忠良。

  人人都守礼谦让,老百姓之间不会发生争夺诉讼的纠纷。

  耕种三年,可储备一年的粮食;有九年的储蓄,稻谷才能真正地堆满粮仓,才能真正地做到国富民安。

  头发斑白的老人不需要背负沉重的东西。雨水如此滋润,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骏马从战场上退下来,到田里去运送肥料。

  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都能爱护自己的百姓,都能黜退奸邪,奖励和选拔贤良。

  诸侯、官吏像父兄养育自己的子弟那样爱护百姓。如果有人违背了礼法,就按照罪过的轻重决定刑罚。

  这样,道路上没有拾取他人遗漏之物的自私行为。监狱将会空荡荡的,冬天来临时也不需要处决犯人。

  人年纪大了,都能长寿而终老;君主的恩德深广无边,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虫。

  赏析:

  《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作者政治理想的诗篇。此诗描写了一派太*盛世的欢乐景象。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路无拾遗、人人皆得寿终。这些作为诗人的理想社会令人神往。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构想诚然是美妙的。然而,诗人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地*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诗人描绘的社会和人生理想是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生发的。其精神支柱和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的,同时也有法家和道家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应该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

  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是由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曹操是一个想有作为的古代政治家。他生逢乱世,皇帝昏庸,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当时东汉社会非常黑暗,与诗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好相反:官吏作威作福,主上昏庸无能;宰相大臣不忠不良,无股肱之效;刑法混乱无绪,民事纠纷激化;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不惜民力,劳役无度,连头发花白的老人都未能幸免;任用官吏,不察善恶,苛榨百姓以为能;牢狱人满为患,地方官吏滥杀无辜以为功;兵连祸结,人命危浅;如是等等。诗人“忧世不治”,希望通过整治,能出现太*盛世。

  全诗用灵活的、自由的句式,语气顿断,意绪连贯,“采用颂的形式”(陈贻焮《论诗杂著·评曹孟德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虽然涉及“雨泽如此”之类的自然对人的恩赐,但主要是人事以及与人事密切的君王、官吏、选举、礼法和人和人之间的亲和等,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

  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魏乐奏武帝所赋《对酒歌太*》,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若梁范云‘对酒心自足’,则言但当为乐,勿徇名自欺也。”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阅读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1)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

  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赏析」

  这首“鉴湖女侠”诗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其实*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满江红》)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2

  对酒 近现代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译文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对酒》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宝刀: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 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对酒》赏析

  秋瑾去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事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位族濒临灭绝去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位去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去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去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去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去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去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去性格去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去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去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去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事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去提醒,这就有了本诗去第三,第四句,秋女侠去回答。借用周朝去忠臣苌弘鲜血化碧去典故阐明:人去生命是非常宝贵去,蛮强去热血也不能白白去流淌,应当为了崇高去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去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去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去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对酒

  [近现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宝刀: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赏析:

  秋瑾的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民族濒临灭绝的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唿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的提醒,这就有了本诗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4

  腊夜对酒原文

  琥珀杯中物,琼枝席上人。

  乐声方助醉,烛影已含春。

  自顾行将老,何辞坐达晨。

  传觞称厚德,不问吐车茵。

  腊夜对酒注释

  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唐韩翃《送齐明府赴东阳》诗:“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宋辛弃疾《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词:“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我怎肯生疎了絃上手。”亦作“杯中之物”。《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昔别无所好,偏爱的是杯中之物,若一见了酒,连性命也不相顾。”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纳兰性德〔清代〕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译文: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注释:

  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韵格一体。彀(gòu):同“够”。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青蝇(yíng)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

  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在。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词的上阕寥寥二十一字,却弥散着失意与无奈的情绪。一句“折尽风前柳”,点明了花别的主题。正所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离别总是让人感伤的,而一个“尽”字,亦写出了词人不舍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风前的细柳方能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隋朝诗人的《花别诗》说:“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离别总是黯然销魂,也总能勾起万般感触。词的下阕,笔锋突转,由伤别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人黄花瘦”。以此来劝慰友人勿叹于西风古道,不要独自销魂消瘦,今日一别,相聚又不知是何时,索性狂歌痛饮,以慰年华吧。“痛饮频搔首”,这里容若当是引申自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中“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的句子,将友人引为人生知己。故此句既是慰友亦是慰己。接下来,容若继续宽慰友人:小人谗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样。正如他在《金缕曲·赠梁汾》中所言,“蛾眉谣诼,古今同忌”。此时的纳兰是愤愤不*的,却也是沉默无奈的,但这种沉默却源自他的清傲与旷达。

  这首词写别情,却脱出别情外,终又回到别情上,始终想解脱,故在旷达语,又始终不可解脱,终归于一句对于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宽慰自己。全词可谓凄婉哀绝,能催人生出同感来。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6

  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翻译

  蒲萄美酒,金叵罗。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吐字音不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注释

  蒲萄酒:据《太*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

  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

  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

  红锦靴:唐代时装。

  玳瑁筵:也写作瑇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

  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然后女主人公登场。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创作背景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系此诗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当时李白在金陵、扬州等地游览。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7

  除夜对酒赠少章

  陈师道〔宋代〕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译文

  一年又将过去,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都未落空,我却是无所依托。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

  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岁晚:一年将尽。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有:指现实。无:指梦境。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潦倒:颓衰,失意。

  赏析

  这首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老十分快慰。衰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当诗衰第五、六句“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被誉为名联。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当是说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无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当衰老到抑郁不*。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衰。当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当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衰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衰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当,是指梦境,“无当,是指现实。梦衰,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衰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是说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当,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当,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衰,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当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衰多用老成当,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当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当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当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衰只有当时也是“布衣当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当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衰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当情。

  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创作背景

  据史传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陈师道一生清贫,有时经日断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

  此诗似作于任职前头一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的除夕。这一年秦觏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注释:

  ①松子:即赤松子,是古代的仙人。

  ②金华:山名。在今浙江金华市北。相传赤松子在此山得道,羽化成仙。

  ③安期:指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在东海仙山。

  ④羽化:成仙。

  ⑤“对酒”两句:化用了王粲的诗句“今日不极欢,含情欲谁待”,含有欢情而不畅。

  翻译: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情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赏析:

  《对酒行》,属于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李白表达的是天地久长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9

  对酒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翻译

  眼前都是新诗的材料,可我一时无法表达;鸟儿从眼前飞掠,云儿在天上飘浮,都倒映进我的酒杯。

  做着小官,文书堆案没完没了,使人厌倦;猛抬头,楼前又是一番风雨,秋天已经到来。

  是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渐渐老去;岁月匆匆,翩翩燕子,已仓促回归。

  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含笑抚摸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头,喝醉了酒,美美地睡上一觉,鼾声如雷。

  注释

  新诗:新的诗作。

  官里:衙门里,官府里。

  簿书:官府的文书。

  衮衮:相继不绝。

  赏析

  据陈与义集前后诗作年,这首诗当作于宣和六年(1124年)秋。

  诗首联切题,但以倒装出之。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江西诗派的诗喜欢拗折,这样起句,将因果倒置,诗便显得突兀而有波折。同时人葛胜仲在评论陈与义诗时,曾指出他的诗“务一洗旧常畦径,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这联诗便是很好的例子。诗写的情况,是每个诗人都遇到过的。这样的感触,就是陶渊明《饮酒》诗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隐《锦瑟》诗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明明是极好的景情,诗似乎就在口边,却一下子说不出来。陈与义对这种境界体会很深,多次拈出,如《春日》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又如《题酒务壁》云:“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这两联是名句,方回对此极为赞赏,在《瀛奎律髓》中评说:“此诗中两联俱用变体,各以一句说情,一句说景,奇矣。”宋吴开《优古堂诗话》说:“近时称陈去非诗‘案上簿书何时了,楼头风月又秋来’之句。或者曰:此东坡‘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予以为本唐人罗邺《仆射陂晚望》诗‘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方回则以为本苏轼词“官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第三联则与陈与义自己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的“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同意,“是为变体”。吴开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诗派宗旨,在“无一字无来历”上下工夫,实际上,不论陈与义是否袭用前人,诗都写得意深情深,格调高迥;其中以“书生”对“燕子”、“簿书”对“风雨”、“是非”对“岁月”,都很灵动,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这联虽然是故作达语,力求轩豁,但气势与上不称。陈与义曾经提出作诗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忌俗”,一是“不可有意用事”,这联却写得很俗气,违背了自己的标准,所以清纪昀、许印芳都曾予以指摘。

  这首诗属于拗体,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形式,显得兀傲奇崛,是陈与义学黄山谷诗的结果,因此被极力鼓吹江西诗派诗的方回赞为“学许浑诗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后山三关不能也”。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0

  原文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翻译

  翻译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

  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赏析

  这首“鉴湖女侠”诗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其实*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满江红》)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2)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

  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赏析」

  这首“鉴湖女侠”诗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其实*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满江红》)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2

  腊夜对酒原文

  琥珀杯中物,琼枝席上人。

  乐声方助醉,烛影已含春。

  自顾行将老,何辞坐达晨。

  传觞称厚德,不问吐车茵。

  腊夜对酒注释

  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唐韩翃《送齐明府赴东阳》诗:“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宋辛弃疾《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词:“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我怎肯生疎了絃上手。”亦作“杯中之物”。《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昔别无所好,偏爱的是杯中之物,若一见了酒,连性命也不相顾。”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明代:杨慎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译文: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船儿停泊在,在烟波朦胧的锦江码头星桥旁边,朋友难舍我离去,惆怅地折柳相赠。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杨柳颜色仍绿,故乡却离我越来越遥远,前途茫茫的征人去往那荒凉之地了。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被匈奴拘禁了十九年得以放还,又有谁从皇帝的身边为我带来赦免的诏书!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胡马越鸟尚且怀恋故士,自己此刻听着思乡之曲,又怎能不肠断心碎!

  注释: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pān)江上树。

  锦津:指锦江发舟处,即望江楼附近,为刘善充对其送别处。刘善充:作者友人,其事迹未详。星桥:原成都西南西江上,又名“七星桥”。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miǎo)渺征人大荒去。

  故乡遥:杨慎回云南贬所,故离故乡遥远。征人:杨慎自指。大荒:指云南贬所。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西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不屈,被留十九年。十九年:此杨慎以苏武借指自己遭贬十九年。“谁传”句:相传汉昭帝索求苏武不得,乃遗使者谓单于天子射雁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泽,乃得放还。此处言“上林无书”,指自己还期渺茫,遭遇比苏武还坏。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yán)蜀国弦。

  “北风”句“:古诗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此处借喻自己遭遇还不如鸟兽。蜀国弦:属乐府相和旧曲名。此指思乡之曲。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叙别的地点,送行者的情谊;三四句写辞离故乡,远行边荒;五六句写感慨,借用苏武传札得归事,表达诗人对赦免的期待;最后两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全诗一气呵成,浑成自然,且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句道出刘善充为之置酒送行的地点和折柳赠别的情谊。“惜别”写内心感情,“愁攀”写外在动作。仔细传神,将诗人远行,朋友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矛盾与苦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杨慎久戍荒域,暂假归家又当长别。临行之际,内心的苦痛不言而喻。诗人不言自己的伤感,却写为之饯行的刘善充的情态,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朋友相别,常常折柳赠送以祝*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跳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杨柳歌辞》),“伤见路旁杨柳青,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此处虽亦是折柳送行,却不落俗套,读者既知所攀之树就是杨柳,又不与颔联的“青青杨柳”重复。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句写诗人行色之匆匆,戍地之荒凉遥远。“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朋友赠送的,带着故土芬芳、朋友情谊的杨柳颜色尚青,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遥远了。“青青杨柳”暗示离别的时间很短,“故乡遥”以见诗人行程之快,行色之匆忙。“大荒去”,言诗人所去的地方之偏远,环境之恶劣。上句从诗人切身的感受落笔写故乡之远去,内心的恋与悲苦;下句从朋友的眼光所及着手,写诗人离去之迅速,所去之地的荒凉,朋友的惆怅。进一步反衬诗人内心的苦痛。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句用典自寓,抒发诗人渴求自由、渴求免的强烈愿望。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汉昭帝即位,使人求索不得,汉使谓单于曰“天子射猎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乃放还。”杨慎嘉靖三年谪成永昌,到此时正好十九年,尚无赦免的音讯,所以发出“谁传书札上林边”的呼救声,上林苑本是汉天子打猎的场所,此处借指明世宗。此意其呼救之声哀伤悲绝。。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北风胡马南枝鸟”,化衍“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句。舟中对酒,愁绪更浓,无法排解,无法述说,只好将柔肠寸断的满腔情愫,倾泻到那思乡恋土的蜀国弦歌之中。诗人借弦歌以抒胸,倾吐自己眷恋故土不欲离去的情感,哀绝婉转,催人泪下。

  这首诗结构严谨,抒情写意真挚自然。诗歌由朋友的不忍别,想到马上会天涯相隔。再由戍地的荒凉,希望赦免还家。赦免无望更加依恋故土,最后是绝望悲歌声泪俱下。层层相转,感情一层浓于一层。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4

  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翻译

  蒲萄美酒,金叵罗。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吐字音不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注释

  蒲萄酒:据《太*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

  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

  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

  红锦靴:唐代时装。

  玳瑁筵:也写作瑇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

  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然后女主人公登场。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创作背景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系此诗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当时李白在金陵、扬州等地游览。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5

  除夜对酒赠少章

  陈师道〔宋代〕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译文

  一年又将过去,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都未落空,我却是无所依托。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

  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岁晚:一年将尽。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有:指现实。无:指梦境。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潦倒:颓衰,失意。

  赏析

  这首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老十分快慰。衰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当诗衰第五、六句“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被誉为名联。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当是说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无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当衰老到抑郁不*。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衰。当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当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衰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衰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当,是指梦境,“无当,是指现实。梦衰,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衰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是说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当,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当,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衰,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当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衰多用老成当,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当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当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当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衰只有当时也是“布衣当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当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衰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当情。

  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创作背景

  据史传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陈师道一生清贫,有时经日断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

  此诗似作于任职前头一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的除夕。这一年秦觏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

  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注释

  ⑴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韵格一体。

  ⑵彀(gòu):同“够”。

  ⑶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

  ⑷青蝇(yíng)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白使黑,以喻谗佞。”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11,第245页

  赏析:

  作者:佚名

  《霜天晓角》,其名得自林逋咏梅词中“霜洁” “晓寒” “玉龙三弄” 又称《长桥月》((踏月》《月当窗》等,有多种体格,皆为双凋,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体。上阕四句,下阕五句,共四十三字。上阕第一、第二、第四句, 下阕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句押仄声韵。

  这首词的主题并不明确,后世多认为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作。词人在上阕说自己与友人再一次饮酒作别,只是心情与昔日大有不同。词 的下阕,词人笔锋突转,劝慰好友忘却烦忧,痛饮美酒,自古以来上天对卑鄙小人谗害好人、诬陷清白的事情早有安排。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11,第245页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注释:

  ①松子:即赤松子,是古代的仙人。

  ②金华:山名。在今浙江金华市北。相传赤松子在此山得道,羽化成仙。

  ③安期:指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在东海仙山。

  ④羽化:成仙。

  ⑤“对酒”两句:化用了王粲的诗句“今日不极欢,含情欲谁待”,含有欢情而不畅。

  翻译: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情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赏析:

  《对酒行》,属于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李白表达的是天地久长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翻译】

  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我想多坐一会儿,即便时间的移动,使豪华的宫殿的位置变得朦胧难测,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杨花,它们如何争着抛弃这个世界。黄鹂和白色鸥鸟,比赛逃离。我也是厌世者,早已失去朝见皇帝的胃口。由于缺少异数,我纵酒,烂竽充之。想隐居水边,可在水滨依然是王臣。现在老了,还说什么“事了拂衣去”。

  【赏析】

  诗人微官缚身,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所作为,虚空寥落之际,将失望与忧忿寄托于花鸟清樽。颔联描绘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备、生动传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空闲无事,留意花落鸟飞的懒散无聊的心境。

  【阅读训练】

  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 ”。(1分)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 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4.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5.“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分)诗史

  2.(3分)A

  3.(4分)改得巧妙、准确。(1分)修改是把拟人改为白描。(1分)从全诗看,作者表现的是因仕途失意而懒散无聊的心情。用白描的手法,写桃花的“细逐”,杨花的“飘落”,正好衬出他枯坐江边、空闲无聊的心情。(1分)用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1分)

  4.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之情。

  5.“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9

  原文

  对酒

  秋瑾〔近现代〕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

  译文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宝刀: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赏析

  秋瑾的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民族濒临灭绝的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的提醒,这就有了本诗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0

  对酒忆贺监二首

  唐代·李白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其一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其二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注释

  贺监:即贺知章。唐肃宗为太子时,贺知章曾官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故诗题及序中以“贺监”、“太子宾客贺公”称之。窦蒙《述书赋注》:贺知章,天宝二年以年老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知章以赢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九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 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壑两亡,推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

  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

  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名山洞天福地记》:四明山,周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贺季真:即贺知章,季真是贺知章的字。

  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

  杯中物:即酒。语出陶潜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松下尘:已亡故的意思,古时坟墓上多植松柏,故云。语出释昙迁诗:“我住刊江侧,终为松下尘。”

  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的故乡。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唐书》:贺知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

  沼:池塘,这里指镜湖。

  故宅: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会稽志》。唐贺秘监故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遗址今已不存。施宿《会稽志》:唐贺秘监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长观是。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诏许之。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贺知章回乡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这两首诗是在贺知章去世之后的天宝六载(747),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而作的。

  赏析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以上四句**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本着“绝去形容,独标真素”(《诗镜总论》)的论诗宗旨,对唐代五言古诗,包括杜甫在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唯独李白颇得赞许。他在《诗镜总论》中说:“观五言古于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于汉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礴,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于此而不得进矣。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陆氏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这一类诗,的确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带有“绝去旧形容,独标真素”的显著特点。首先,当时律诗已相当成熟,但李白却仍采用古诗的形式,这正是为了更贴切地表现他那种朴素、纯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诗歌的本身,已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事雕凿,毫无惊人之句,一切**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韵和诗人内心的凄楚,却十分深沉饱满。这大概就是陆时雍所说的“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诗镜总论》)的道理。从诗歌审美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准则。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3)

——《对酒》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对酒》原文及翻译赏析1

  对酒行

  唐朝 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

  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

  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

  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注释

  对酒行:是乐府相和歌调名,内容多为君主歌功颂德。

  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

  安期:《抱朴子》载: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东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请来与他谈了三天三夜,言高旨远,始皇感到奇怪,便赐给他价值数千万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乡亭,并留下一封书信曰:“复数千岁,求我于蓬莱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

  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

  凋换:凋落变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赏析

  这首出看似*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出想前四句,径思仙人,提出疑问。出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想意境,也凝聚着出人一生求仙想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人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想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出人景仰、径思想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想艰苦探索之后想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出人迷惘、惆怅想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出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想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想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想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想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想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想意识,揭示出时间想无限、宇宙想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想矛盾,倾泻出出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想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想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出题,揭出主旨。出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想情境中,忽辟奇境,面人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想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想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想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想精神径求。

  总体来说,这首出以出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出。起笔是人古仙人思慕想情感基调,继而转入人仙人不复现想失望,人求仙径求想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人人世时光易逝想忧虑,人容颜日改想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想情绪。至此,出人想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想境地。这时,出人又以超然挥洒想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人酒杯想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想高远精神径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意境。这就形成了全出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想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出“飘逸”想风格。

  创作背景

  李白自“十五游神仙”始,一直痴迷于道教之中。而今当李白“老之将至”之时,他回首求仙访道的历程,开始反思*生求仙的经历,以及眼见“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事实,对自己沉于道教已开始觉醒,鉴于这种复杂的心态,便创作了这首诗。

《对酒》原文及翻译赏析2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古诗简介

  《对酒》是清代诗人秋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诗人用夸张手法写到不惜“千金”和“貂裘”去换取宝刀和酒;后两句明确表达了诗人愿意将一腔革命的热血献于祖国,即使是牺牲,这热血洒出去也会如苌弘那样化作碧绿的波涛。全诗充溢着革命的豪情,闪烁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

  翻译/译文

  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

  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1)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2)宝刀: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3)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4)勤,常常,多。 珍重:珍惜重视。

  (5)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05年。诗人从日本回国后,曾在上海她的挚友吴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购的一把倭刀给朋友看,几人喝完酒后,诗人便拨刀起舞唱歌,吴女士命女儿用风琴伴奏,声音悲壮动人。这首诗便是缘此而作。

  赏析/鉴赏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诗的后两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及翻译赏析3

  原文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翻译

  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我想多坐一会儿,即便时间的移动,使豪华的宫殿的位置变得朦胧难测,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杨花,它们如何争着抛弃这个世界。黄鹂和白色鸥鸟,比赛逃离。我也是厌世者,早已失去朝见皇帝的胃口。由于缺少异数,我纵酒,烂竽充之。想隐居水边,可在水滨依然是王臣。现在老了,还说什么“事了拂衣去”。

  赏析

  诗人微官缚身,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所作为,虚空寥落之际,将失望与忧忿寄托于花鸟清樽。颔联描绘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备、生动传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空闲无事,留意花落鸟飞的懒散无聊的心境。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4)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及翻译赏析1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原文: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手执酒杯听人唱《水调歌》,想借听曲喝酒来排解忧愁,一觉醒来天已过午,醉意虽消,但愁意未减。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几时还能再回来?值此人生暮年,感叹年华易逝,以前的美好时光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了。

  夜晚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明月冲破云层的阻碍,晚风吹起花枝,影子在月光映照下婆娑摇曳。拉上一层层的帘幕遮住了摇摆的灯焰,风更大了,人们也都已睡去,经过这场晚风,明天园中小路上应该满是片片落花吧。

  注释

  ①水调:曲调名。

  ②流景:逝去的光阴。景,日光。

  ③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

  赏析:

  作者:佚名

  总释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这首词情致比较低回。流年易逝,旧欢难拾,就是词人惆怅的缘由吧。然而措语深婉,并不激烈。换头以下,景物如绘。“云破月来花弄影”韵致高绝。一个“弄”字尤能传出活泼的生机。结句“落红”上承风起,又把“伤流景”缴足,层折井然。《后山诗话》称:“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

  上片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

  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故着一“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甜蜜的往事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却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颇具*淡之趣。

  下片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

  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园中的小路上了。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作者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及翻译赏析2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原文: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手执酒杯听人唱《水调歌》,想借听曲喝酒来排解忧愁,一觉醒来天已过午,醉意虽消,但愁意未减。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几时还能再回来?值此人生暮年,感叹年华易逝,以前的美好时光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了。

  夜晚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明月冲破云层的阻碍,晚风吹起花枝,影子在月光映照下婆娑摇曳。拉上一层层的帘幕遮住了摇摆的灯焰,风更大了,人们也都已睡去,经过这场晚风,明天园中小路上应该满是片片落花吧。

  注释

  ①水调:曲调名。

  ②流景:逝去的光阴。景,日光。

  ③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

  赏析:

  作者:佚名

  总释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这首词情致比较低回。流年易逝,旧欢难拾,就是词人惆怅的缘由吧。然而措语深婉,并不激烈。换头以下,景物如绘。“云破月来花弄影”韵致高绝。一个“弄”字尤能传出活泼的生机。结句“落红”上承风起,又把“伤流景”缴足,层折井然。《后山诗话》称:“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

  上片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

  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故着一“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甜蜜的往事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却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颇具*淡之趣。

  下片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

  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园中的小路上了。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作者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及翻译赏析3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注释

  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后用为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韵或仄韵转*韵体。《花间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韵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

  嘉乐小倅:嘉乐,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倅,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水调:曲调名。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景,日光。唐武*一《妾薄命》诗:“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后期:以后的约会。记省:记志省识。记:思念。省(xǐng):省悟。

  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瞑:天黑,暮色笼罩。

  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弄,摆弄。

  落红:落花。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张先所创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誉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赖,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敢兴趣,这首词写的就是这种心情。

  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在这首词里,作者却写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这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感叹来。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之作,但伤春的内容却依然是年轻时风流缱绻之事。理由是:一、从“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微逗出个中消息;二、下片特意点明“沙上并禽池上暝”,意思说鸳鸯一类水鸟,天一黑就双栖并宿,燕婉亲昵,如有情人之终成眷属。而自己则是形影相吊,索居块处。因此,“送春春去几时回”的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了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作者所“记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叹流光的易逝,或伤人事之无凭,而是有其具体内容的。只是作者说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地让读者凭想象去补充。

  “临晚镜,伤流景”。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有句云:“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张反用小杜诗句,以“晚”对“晓”,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张先词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解忧愁,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文两个“春”字各具不同涵义是一样的,只是此处仅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往事后期空记省”句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含蓄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妙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语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说往事过了时,这就不得不感慨系之,故用了个“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所谓“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后者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却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正如李商隐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这就是自己为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却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竟像是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极尽婉约之能事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弄”之主语为“花”,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关键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晴空万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及至天色已暝,群动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意外的欣慰。

  接下去词人写他进入室中,外面的风也更加紧了,大了。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不是迁就词谱的规定,而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就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一句,也有三层意思。一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加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二则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已经散场了吧;三则结合末句,见出作者惜花(亦即惜春;忆往,甚且包括了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径上了。作者这末一句所蕴涵的心情是复杂的:首先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天毕竟过去了;复次,自嗟迟暮的愁绪也更为浓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没有去赴府会,居然在园中还欣赏了片刻春光,否则错过时机,在想见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动人景象就不可能了。这正是用这末一句衬出了作者在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所闪现出的一星晶莹艳丽的火花——“云破月来花弄影”。

  创作背景

  根据词前小序,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按照沈祖棻《宋词赏析》的说法,张先在嘉禾作判官,约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年五十二。但词中所写情事,与小序内容很不相干。这个小序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被误认为词题,传了下来。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5)

——晨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晨风原文、翻译及赏析1

  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p。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1)(yù):鸟疾飞的样子。晨风:鸟名,即r(zhān

  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p。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1)(yù):鸟疾飞的样子。晨风:鸟名,即r(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

  (2)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

  (3)钦钦:朱熹《集传》:“忧而不忘之貌。”

  (4)苞:丛生的样子。栎(lì):树名。

  (5)隰(xí):低洼湿地。六驳(b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驳即“驳”字。

  (6)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

  (7)树:形容p树直立的样子。p(suí):山梨。

  原文翻译

  r鸟如箭疾飞行,飞入北边茂密林。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情难*。怎么办呵怎么办?你竟把我忘干净!

  山坡栎树真丛错,洼地梓榆真斑驳。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难快乐。怎么办呵怎么办?你把我忘实在多!

  山坡长满那唐棣,洼地挺立那山梨。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似醉迷。怎么办呵怎么办?你已把我全忘记![1]

  作品赏析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写妇女担心外出的丈夫已将她遗忘和抛弃,这比起《毛序》“刺秦康公弃其贤臣说”、朱谋玮《诗故》“刺弃三良说”、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秦穆公悔过说”等,相对而言较为通达,可作参考。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r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很可能是杜甫《望岳》中名句“决{入归鸟”所本。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还是表达得相当蕴藉的,细细咀嚼方能品味。五代冯延巳脍炙人口的《鹊踏枝》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当系从此诗翻出。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J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p。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朱熹为了自圆其说,《诗集传》还特意举了例证说:“此与《(眼移)》之歌同意,盖秦俗也。”《歌》的本事是这样的:百里奚逃亡后当上了秦相,宴席时厅堂上乐声齐奏。有个洗衣女佣说自己懂得音乐,于是操琴抚弦而奏,并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今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后询问,方知是失散的妻子,于是夫妻团圆。朱熹用秦俗来证秦风,也颇有说服力。不过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不必泥于一说。方玉润《诗经原始》说:“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诗既不露其旨,人固难以意测。”说得很圆通,让人自己去心领神会。高亨《诗经今注》云:“这是女子被男子抛弃后所作的诗。(也可能是臣见弃于君,士见弃于友,因作这首诗。)”这后面两个“也可能”,补充得很有意思。《韩诗外传》和《说苑-奉使篇》载赵仓唐见魏文侯时引及此诗,还用来表达君父忘记臣子之意。因此,关于此诗的主题,还是有继续发掘的余地的。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6)

——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翻译,赏析

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翻译,赏析1

  沁园春

  寄稼轩承旨,时承旨招,不赴。(一题作风雪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赋此以解。)

  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笠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东西水?;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据岳飞之孙岳珂《桯史》记载,珂与刘过饮西园,“改之(刘字)中席自言(此词本事),掀髯有得色。余率然应之曰:‘词句固佳,然恨无刀圭药,疗君白日见鬼症耳。’座中哄堂一笑。”岳珂少刘过三十岁许,又好作大言,所叙是他对这首《沁园春》的看法,未必当面云云。这首词突破时空,奇思奇境奇语,不能以不作分析之“白日见鬼”一语薄此千古奇词。

  “鬼”实际上还有一个,就是刘邦连襟、鸿门宴上的樊哙,起笔“斗酒彘肩”用的就是他的典故。刘过以樊哙这位莽汉自喻,非徒作空言,改之气质与心灵频率及对天下事的观点等深层共鸣于辛稼轩,没有这股生啖猪肘气吞河岳的粗豪之气,要学辛算白搭。刘过也没处心积虑要学辛,英雄所见略同。南宋少见与辛耦合如改之者,学辛如强弩之末足跟不稳者有的是。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把樊哙放到一个“风雨渡江”的环境里真亏改之想得出,可与易水荆卿和《大风歌》相比。然没痛快下去,被三位“驾勒吾回”,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游起水软风轻的西湖来。东西二涧,南北高峰,里外二湖,孤山访梅,“风雨渡江”的狂暴淋漓呢?跑心里去了。此逆入法,亦刘永济先生说词家抒情法的“辞虽旷达(悠闲)情实郁抑”,如苏轼“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虞美人》)月下花前,何能真慰刘过。郁达夫所谓“万一国亡家破后,对花洒酒岂成诗”也。

  刘过一生力主恢复北土,并一直积极实践。与辛弃疾的交往即例证。自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南宋士大夫“讳言恢复”,文恬武嬉醉生梦死得过且过,到刘过作此词的嘉泰三年(1203),已经“太*”了四十年。刘改之借三位古人的名作描绘渲染“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西湖,与樊哙“斗酒彘肩”风雨渡江的浓墨大笔粗线条形成鲜明对比。关西大汉执铁板的高唱:“岂不快哉!”压倒了风雨,对淡妆浓抹的西子、峥嵘图画的楼观和暗香疏影的梅花来说,不啻振聋发聩的晴天霹雳。所以刘过此作,本意全不在摭拾前人,而在扫空万古,──临安快要化为鬼域和阴曹地府了!也许这才是改之描写“白日见鬼”的良苦用心。“风雨渡江”,显然是刘过旦夕想望的“北伐”的象征。

  这是刘过直接写给辛弃疾的第一首词,据说辛得之大喜,邀去酬唱弥月,临别赒之千缗。刘是终身流落江湖的一介布衣,据词话,辛曾数次巨资周济,但刘屡随手荡尽。

  此词作于宁宗“开禧北伐”前不久,“风雨渡江,岂不快哉!”已是露出桅杆的巨型战船。“风雨渡江”是免于“白日见鬼”的唯一方法。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7)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

  王孙满对楚子

  左丘明〔先秦〕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

  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赏析

  春秋时代,定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长。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定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定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比取而代之。定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九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定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世以九问鼎”比喻*野心。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定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居然在定王室境内进行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定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还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见面后,楚庄王竟然连一句寒暄的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问鼎之大小轻重。这个楚庄王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定定王,对其欲取定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饰。王孙满忠诚而睿智。他的回答从容不迫而隐含凌厉。全篇故事便在九霸”与九德”的矛盾中展开。两个长物的性格跃然纸上。王孙满的回答,从九德”、九天”二字入手。先从九德”字出发,以九德”抗九霸”,一语击破楚庄王的问鼎野心:九在德不在鼎。”立论如金石,坚不可摧。接下来,以夏、商、定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的来历和几易其主的过程,用以说明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摧挫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九霸”而无九德”,你还不配问鼎。鼎随德迁,那么如今定德如何?还没等愚昧的楚庄王醒过神来,王孙满妙转机杼,又搬出个九天”来。九定德虽衰,天命未改”,定王朝的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长都无法改变。王孙满的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与楚庄王的凶蛮直率形成鲜明对比。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8)

——自遣原文翻译及赏析

自遣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注释:

  ⑴得:指得到高歌机会。失:指失去这个机会。

  ⑵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⑶今朝:今日。

  翻译:

  一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今天有酒就喝个酩酊大醉,明日有忧虑就等明天再愁。

  赏析:

  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这首诗先表现在诗歌形象性的追求上。乍看来此诗无一景语而全属率直的抒情。但诗中所有情语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够给人一个具体完整的印象。如首句说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说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写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种半是自白、半是劝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态,则给人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感受。情而有“态”,便形象化。次句不说“多愁多恨”太无聊,而说“亦悠悠”。也就收到具体生动之效,不特是趁韵而已。同样,不说得过且过而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将“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语具体化,一个放歌纵酒的旷士形象呼之欲出。

  先看第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在此告诉世人:失意无法排解时,可以以醉解愁。其实以酒消愁古已有之,曹操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但这样的话从诗人的口中说出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如果真的时时刻刻有酒解愁,一辈子沉醉不醒也未尝不可。可诗人是一位穷愁潦倒的文人,他不能天天有酒,两个“今朝”的重复,道出了所谓的解忧,也只是暂时的排解而已。看来面对人世间纷至沓来的忧患与失意,诗人也没有毕其功一役的解决办法。“明日愁来明日愁”,此句明显地流露出了穷愁潦倒的诗人的无奈与伤心,正因为“醉”的时间是有限的,酒醒之后又如何,尚未排遣的旧愁加上明日的新愁,那是更愁了。由此可见,正在劝解世人凡事看开些的诗人其实自己也没有解决“失即休”这个难题,虽然他对明日之愁采取的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但这恰恰体现了他以酒浇愁,得过且过、无可奈何的凄酸、潦倒。古之文人,生活在那争名夺利的官场社会之中,没有几个能达到如此境界。这,也就是此诗造成的总的形象了。仅指出这一点还不够,还要看到这一形象具有独特个性。只要将此诗与同含“及时行乐”意蕴的杜秋娘所歌《金缕衣》相比较,便不难看到。那里说的是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而这里取象于放歌纵酒,更带迟暮的颓丧,“今朝有酒今朝醉”总使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嫉之情。二诗彼此并不雷同。此诗的情感既有普遍性,其形象又个性化,所以具有典型意义。

  此诗艺术表现上更其成功之处,则在于重叠中求变化,从而形成绝妙的咏叹调。一是情感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先括尽题意,说得时诚可高兴失时亦不必悲伤;次句则是首句的补充,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四句则又回到正面立意上来,分别推进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至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二是音响即字词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前四字与后三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叠;次句是紧缩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两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竟然三字重叠,但前“愁”字属名词,后“愁”字乃动词,词性亦有变化。可以说,每一句都是重叠与变化手牵手走,而每一句具体表现又各各不同。把重叠与变化统一的手法运用得尽情尽致,在小诗中似乎是最突出的。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独到,宜乎千年以来一些穷愁潦倒的人沉饮“自遣”,陶冶情操时,于古人偌多解愁诗句中,惟独最容易记起“今朝有酒今朝醉”来。

  诗名《自遣》,是自行排遣宽慰的意思。解读此诗,关键全在于诗人将“愁’和“恨”排遣掉了没有。而诗人之“愁”和“恨”是社会之愁,家国之愁,这种愁是诗人自己难以解决的。上书,皇帝不听;劝说,皇帝不理;讽谏,皇帝会恼怒。那诗人怎样排遣,是采取了不理、不采、不合作、不发言的态度。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虽带有一定的消积成分,然而大多的知识分子都不发言,都不合作,那“此时无声胜有声”拥有很大的力量。

推荐访问:赏析 原文 翻译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对酒》原文 翻译及赏析1 对酒的译文

本文标题:2023年度《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通用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6677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度《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通用文档】》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