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1-22 18:42:02 | 浏览次数: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选出身高不同的两个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察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指名回答。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

  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

  生:有!

  【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观察尺

  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感知1厘米

  1、师: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

  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回答: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学生边说边指)

  4、你发现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

  5、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吗?

  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

  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

  ……

  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1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示: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形成表象。学生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周围物体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体验了l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三)感知几厘米

  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2、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

  师: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也是2厘米。

  ……

  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2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

  生:2厘米其实就是2大格。

  3、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呢?

  4、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

  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

  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认识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探索几厘米的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量一量

  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学生猜一猜、估一估)

  2、课件展示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

  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

  4、集体交流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

  (纸条的左端对齐0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5、唱一唱。

  《测量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

  物体要放*。

  用尺子两物体,

  左端要和0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猜想、自学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尝试测量,归纳测量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这个环节还设计了唱一唱活动,既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

  三、 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

  1、 量一量扶手的长度。

  (1) 学生动手量一量。

  (2) 指名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

  2、 闯关游戏。

  师:小蚂蚁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它们带来了一份大大的礼物,准备要送给大家,可是需要同学们闯过三关才能获得礼物哦!有信心吗?小精灵儿童网站

  (1) 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

  (2) 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始出现疲倦,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游戏巩固新知,一举两得。】

  四、 回顾全课,总结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2、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在生活中具体观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一厘米有多长。会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

  3、在学习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重点: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谈话,同意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同学们,看看我们这儿的桌子,好不好?学校准备再添置一批一样桌子,你能量量它有多长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

  师:大家的方法真多啊?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测量同一个物体,所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看来啊,要有一个统一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才好啊(出示各种工具),我们测量物体时一般用米尺,有了统一的工具,还要有统一的测量单位才行,孩子们请看:

  妈妈的身高165厘米

  文具盒长20厘米

  英语课本长23厘米

  这些测量结果都是以什么作单位的?(厘米)板书:厘米,孩子们读一遍,现在你知道厘米是什么了吗?(一个长度单位)它不是我们吃的黑米、红米、小米、大米、它是一个——(长度单位)?面对一个新的单位名称,孩子们,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预设:

  1、1厘米有多长?

  2、怎样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那么这节课我就一起这节课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再说一遍,哪两个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还要善于动脑思考哟!(暗中告知孩子的“起点导航”)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探究

  孩子们,拿出你的尺子,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有多长?

  三、小组互助(一)

  活动要求:

  1、拿出你的尺子,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2、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

  四、反馈点拨

  学生汇报:尺子上有——

  (数字、竖线、0、还有cm)

  解释“0刻度线”

  师:尽管我们用尺子可以去测量的物体可能不相同,但1厘米可是相同的,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有多长吗?你是怎么看的?

  从0到1,从1到2,从2到3、、、(一句话每相邻的两个数间距离就是1厘米)。

  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说说身边有哪些长是1厘米的物体呢?

  我们了1知道厘米的长度,也找出了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用手指比划下1厘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了,你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有多长吗?5厘米呢?

  师:孩子们,刚才通过我们观察知道了1厘米、2厘米、5厘米有多长,你说知道这些是为了什么呢?

  (学会测量物体)

  怎样以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呢?这也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比一比1厘米的大约有多长,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一系列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小组活动(二):

  活动要求:

  1、先估一估手中的纸条有多长?

  2、自己动手测量,在小组内说说测量方法和结果。

  反馈点拨:

  根据孩子测量的方法及结果,及时进行点拨。

  总结:测量物体时,先用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同桌再互说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习测量方法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五、课堂评价:

  1、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测量的对吗?

  2、小红的尺子折断了,在测量时她遇到了难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帮他吗?

  铅笔长?厘米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六、课堂总结:

  在上课开始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到现在为止,你感觉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一厘米有多长?知道了吗?说说第二个,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再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结束语:

  孩子们问题解决了,你们高兴吗?其实啊都是你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结果,你们不但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很多的快乐,厘米只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员,下节课我们接着认识另外的一员长度单位。回到家,用尺子量一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好吗?孩子们,下课!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并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制造悬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推荐访问:二年级 教学设计 数学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 二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本文标题: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75582.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