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安徽春节作文,菁选五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2-24 18:24:04 | 浏览次数:

安徽春节作文1  我最喜欢过春节。  除夕,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天能吃到我最喜欢的食物“鸡蛋饺”、“糯米丸”、“豆腐丸”。这些是宁波吃不到的今年,我依然在老家安徽过年。  除夕早上,我和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安徽春节作文,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安徽春节作文,菁选五篇

安徽春节作文1

  我最喜欢过春节。

  除夕,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天能吃到我最喜欢的食物“鸡蛋饺”、“糯米丸”、“豆腐丸”。这些是宁波吃不到的今年,我依然在老家安徽过年。

  除夕早上,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卖食材和过年的一些小玩意儿,当然也有我最喜欢的“冰糖葫芦”,这在过年时最能吃出年味。中午,终于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下午都在厨房里“奋战”,你能听见从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和剁肉声。我帮妈妈准备材料,奶奶教我做丸子和饺子。

  “豆腐丸”是这样做的:奶奶拿来一块专门的布料,把很多豆腐放进布料里,然后扎起来,不让豆腐渣流出来。奶奶把包着豆腐的特大布料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手使劲地揉捏。原本完好的方块豆腐瞬间“变身”成了豆腐泥,屋里充满了豆腐的清香。等豆腐被奶奶的“柔拳”捏得粉碎了,就可以搓丸子了。妈妈把我切好的辣椒和生姜放进豆腐泥里,一起搓成丸子。丸子很难搓成,每次我都搓不好。不过我不灰心,还有“鸡蛋饺”等着我制作呢。

  做“鸡蛋饺”虽然简单,但非常有乐趣。我先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撒在锅里,等它变成一张薄薄的鸡蛋饼以后,就可以把肉馅抱起来了。等合起来的时候再用鸡蛋把它们黏上,这是防止肉馅露出来。可别以为这就包好了,还要用热水煮一会儿,因为如果肉馅没熟会吃拉肚子的。怎么样,你们没吃过吧?晚上吃年夜饭,到处都能听见鞭炮的声音,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正月初一,新年新气象。我们家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门前放爆竹,邻居们的家门前也陆陆续续地响起了鞭炮声。第二件大事当然是去爷爷家拜年,还要说一句吉祥话。桌子上有糖果、饼干、花生糖。这些是必须的。客人来的时候,桌子上要放上家乡的茶水。

  早上要吃饺子。奶奶说:“有一个饺子里有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他这一年就会有好运。”我和爸爸都想吃到那个“特别”的饺子。可是后来我和爸爸都吃撑着了,还没吃到。最后是爷爷吃到了那个“特别”的饺子,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全国各地,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安徽是这样迎春节的,你们呢?

安徽春节作文2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安徽春节作文3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安徽春节作文4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安徽春节作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习惯,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我的祖籍是合肥。虽然祖籍是合肥。我却十分喜欢合肥。

  那里过春节有个习惯,一定要杀鸡、鸭、雨,以示庆贺,隆重。因此,除夕的.前几天,长辈们就要跑去市场买年货和供品了。与此同时,红包则是过年的大主角。大人们、老人们在除夕的晚上就要开始派红包了。没有了红包,孩子们就觉得春节过得不快乐。

  而对大人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贴对联、做年夜饭和拜年了。对联是最先贴的,许多“家和万事兴”联,“福星高照”还有“一帆风顺”之类的对联则是人们的首选。贴完对联后,做午饭。也是十分丰盛,鸡鸭鱼肉、青菜、汤,样样俱全。只有鱼,是没有人吃的,也正所谓“年年有余”嘛。不吃就是“有余”了。吃年饭前,是一定要放鞭炮的。然而,放鞭炮也是有讲究的,比如:“12点08分,12点18分、28分、58分”等等。只要尾数有“8、6、3”的分钟数,对于他们而言,便是放鞭炮的好时间。

  吃完饭后,休息一下,又忙碌开了。大人们又要开始“炸丸子”了。所谓“炸丸子”,是用糯米、肉、葱、盐和水等不下十种的配料浑制而成的。过年时一定不能没有它。首先要把肉剁成肉泥;再把糯米蒸好,和在一块儿;把葱、盐、蒜、姜、醋、老抽等各放一些,拌在一块儿,使糯米变得有粘性。就可以开始搓丸子了。搓好后,下油锅。但是,丸子一定要搓紧。合肥人都认为,“丸子搓得越紧,来年就会家庭越兴旺”,因此,家家户户都很重视。炸成的丸子又香又脆,又有嚼劲,十分可口。但是,丸子很难炸,因此,我们小孩子有时会自愿去为大人们打打下手,切切肉、拌拌葱什么的。

  丸子炸好了,便做其它菜。一晃眼,晚餐时间到了。又要下楼去放鞭炮,一家欢欢喜喜地谈天说地。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庆贺。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也派上用场了,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接过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说上两句祝福话语,便放进口袋里了。

  这一天,除夕,我们还得守岁。孩子们一点睡意也没有,大人们高兴地交流谈心。一切都很热闹。凌晨12点的钟声敲响,新年来到的那一刻,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放起了鞭炮。烟花、笑声充满了整座城市。大人、小孩们一同欢呼,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第二天,春节。人们便去长辈家拜年,孩子们照样十分淘气。只是,窗外的雪不停地下,大地铺上了一层棉被。然而,这棉被,不是昨天的了,新一年的了。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1)

——安徽的春节作文10篇

安徽的春节作文1

  *一年中最有名的节日,就要属于春节了!在我的老家——安徽,春节这个节日可特殊了!

  在腊月上旬,春节的活动就开始了。腊八那天,许多地方都有免费送腊八粥的活动。因此,那天人们通常都会早早地起床,在各个发放点前排好长长的队伍。

  出了腊八,接下来还有一个在安徽很特别的日子——腊月二十。因为这一天正好是抗日战争的*日,所以这一天就成了当地人为腊月二十三做准备的日子。

  很快,时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又要开始为除夕忙碌地做准备。这一天又叫小年,在安徽,小年是必须要吃汤圆的,因为汤圆象征团团圆圆。安徽的汤圆个儿非常大,最最常见的汤圆馅儿是芝麻的。

  在安徽可没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小孩子们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但大人却不会让他们看到凌晨。因为大人们怕会看坏小孩子的眼睛,他们也更怕小孩子熬夜对身体有害,毕竟那儿都认为春节是孩子长身体最好的时候,所以当时钟的指针刚指向八点,小孩子们就会被赶去睡觉。

  过了除夕,就迎来了让孩子们最激动的事——游玩。大年初一通常是人最齐全的时刻,这一天小孩子们可以到处逛逛,并买点好吃的。

  年初一的安徽巢湖会有非常多的.人,而这也成为了孩子们都喜欢的景点之一。那里可以玩的项目可多了,有坐屋子船、湖钓、烧烤等。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愉快的年初一。

  在安徽可没有什么元宵节,所以通常初三过完,年就结束了。

安徽的春节作文2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除夕的晚饭可是最重要的。大家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好运连连

  父亲为了开阔我的视野,多些了解外面的风土习俗,决定趁寒假带我去湖南的朋友家过春节。

  他的家住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据说以前是一些大泥砖砌的"房屋,现在映入我的眼幕中的是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式的新楼房;户户都有大屏幕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空调、有的还有小汽车……。在我的想像之中,山区都是穷山沟,不论是物质与文化都是贫穷落后的。当我目睹这一切的时候,彻底打破了我的想像,在这样交通不发达,却过的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几天的交流我认识了附近的几个朋友,有时在爬山,有时去钓鱼。有一天,我们在湖里钓了一些小鲤鱼,便在山上一块空地烤鱼,突然一位叫胡小文的朋友大叫:“我爸爸回来了”另一个也说同一句话。我抬起头一看。一辆客运面包车载着返乡的人小心翼翼的行驶。朋友们冲下山帮忙拿行李。难道他们是倦鸟归巢?非也,他们是不辞劳苦,四面八方地赶回来家乡,为的是一家团圆,让家人一起过春节。

  今天是大年三十,今天可真忙,一早就得搞吃的,如:“糍粑、芝麻酥糖等等”,除夕当晚叔叔在大门之上挂了一个大红灯笼。晚上6点多钟时大家开始吃团圆饭了,今天还算挺丰盛的,有鱼肉、羊肉、鸡肉还有猪肉,大人们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聊天;而小孩子与女人则吃肉看电视。7点多了,晚饭也吃完了,大家一起看联春晚会,突然数十个烟花点燃了,数十个烟花在空中散开,刹时把整个天空照得像白天一样亮。不知不觉已是12点了,叔叔在大门外点起了一串鞭炮。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照例早早地起床,当时虽以6点多了,但天空早以亮了,我下了楼,发现老奶奶已起床为我们煮早餐,老奶奶是我爸爸朋友的妈妈。7点了,我刚爬完山回来时,大家都醒了,早餐是一碗鸡蛋红枣糖水和薯面。8点时叔叔带我们去他的大鱼塘钓鱼玩乐。

  最后还有几天就上学了,我和爸爸也要离开了,离开时,他们一家人站在门口烧炮竹欢送我们。

安徽的春节作文3

  我最喜欢过春节。

  除夕,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天能吃到我最喜欢的食物“鸡蛋饺”、“糯米丸”、“豆腐丸”。这些是宁波吃不到的今年,我依然在老家安徽过年。

  除夕早上,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卖食材和过年的一些小玩意儿,当然也有我最喜欢的“冰糖葫芦”,这在过年时最能吃出年味。中午,终于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下午都在厨房里“奋战”,你能听见从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和剁肉声。我帮妈妈准备材料,奶奶教我做丸子和饺子。

  “豆腐丸”是这样做的:奶奶拿来一块专门的布料,把很多豆腐放进布料里,然后扎起来,不让豆腐渣流出来。奶奶把包着豆腐的特大布料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手使劲地揉捏。原本完好的方块豆腐瞬间“变身”成了豆腐泥,屋里充满了豆腐的清香。等豆腐被奶奶的“柔拳”捏得粉碎了,就可以搓丸子了。妈妈把我切好的辣椒和生姜放进豆腐泥里,一起搓成丸子。丸子很难搓成,每次我都搓不好。不过我不灰心,还有“鸡蛋饺”等着我制作呢。

  做“鸡蛋饺”虽然简单,但非常有乐趣。我先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撒在锅里,等它变成一张薄薄的鸡蛋饼以后,就可以把肉馅抱起来了。等合起来的时候再用鸡蛋把它们黏上,这是防止肉馅露出来。可别以为这就包好了,还要用热水煮一会儿,因为如果肉馅没熟会吃拉肚子的。怎么样,你们没吃过吧?晚上吃年夜饭,到处都能听见鞭炮的声音,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正月初一,新年新气象。我们家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门前放爆竹,邻居们的家门前也陆陆续续地响起了鞭炮声。第二件大事当然是去爷爷家拜年,还要说一句吉祥话。桌子上有糖果、饼干、花生糖。这些是必须的。客人来的时候,桌子上要放上家乡的茶水。

  早上要吃饺子。奶奶说:“有一个饺子里有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他这一年就会有好运。”我和爸爸都想吃到那个“特别”的饺子。可是后来我和爸爸都吃撑着了,还没吃到。最后是爷爷吃到了那个“特别”的饺子,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全国各地,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安徽是这样迎春节的,你们呢?

安徽的春节作文4

  从腊月初八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就十分浓厚了。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香肠、咸肉、咸鸡……”都会提早买回来,清理后,用盐腌制,再放在通风处风干。每从一旁走过,那肉香扑鼻而来,诱惑你流下口水,不管有多馋,也要忍住。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过小年。太阳刚落山,那爆竹声就接二连三地响起,一家接一家地放。过年喜庆的气氛也愈加浓厚。过年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三后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也称“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的善与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凶吉,因此大家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腊月二十三一过,一眨眼便到了最热闹的除夕。除夕这天,吃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我们肥西这边,一直以来都是中午吃年夜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十一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一条大鱼,但不可以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除夕夜家家都得灯火通明,到晚上十二点后才能关上大门。而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了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而且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支红蜡烛,中间摆上贡品,如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不许灭掉。

  除了点蜡烛,在除夕深夜大家都关上了大门时,有一些好事者将*时用黄土捏成的,外面裹上金纸,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各家各户的大门槛上。年初一早上,主人们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这正应了“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吉兆,他们将“元宝”恭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话。但是这“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将挨家挨户地讨“吉利钱”。

  大年初一的早上,会有很多的孩子成群结伴地去家家拜年,说些吉利话,便会得到很多糖果,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备好一些糖果。在这天不能扫地,连茶水也要倒入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将财气扫或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此有了“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说,安徽这里的过年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安徽的春节作文5

  我们期待已久的大年三十终于到来了,全家人欢天喜地办好年货,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大年三十。

  一天晚上,我们早早的包好饺子。我的爸爸在一个饺子里还包了一枚一元的硬币,测试一下我们的运气。晚上八点,在开启的时刻,香喷喷的饺子问世了。我们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看着,在欢歌笑语中,我们吃的饱饱的。饺子们即将全军覆没,可是我们还是没有看到那个包有一元硬币的饺子,真扫兴。

  我的爸爸夹起了一个饺子,没在嘴里没嚼多久,就吃出来了那枚硬币,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饺子吃完了,联欢晚会也演完了。新年的钟声也敲响了。家家户户都带着鞭炮和烟花到楼下去放。鞭炮的声音使我捂住双耳;在放烟花的同时我抬头仰望那天上的烟花,他们是多么得美丽,多么的令人感叹啊!我看着这些飞向天空的烟花,心里快活了许多。

  过去的2021年是令人神往的,即将到来的2009年更是令人期待的。我们在欢歌笑语中欢天喜地度过了又一个大年三十。

安徽的春节作文6

  擦霉

  旧时,农历过年期间,安庆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大人见面互说些“恭喜发财”,“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真是喜气洋洋。但是,伢子(孩子)于不知不觉中说出一两句不吉利的话,则是很难避免的。为了不犯忌讳,一般家长于贴春联的同时,往往还在墙上贴上写有“姜太公在此,百无忌禁”,“童言无忌”等字的大红纸条。如发现伢子说漏了嘴,家长,兄妹或长辈,往往会半认真半开玩笑的,一手捉住说漏嘴的伢子,另一只手将匆忙中操起的鞋底或草把之类的物件,在伢子的嘴上象征性擦一两下,说:“伢子(或直呼乳名)屁股嘴!伢子屁股嘴!”擦的人并不怒气冲冲,而是笑逐眼开;被擦嘴的伢子,也是嬉皮笑脸,不当做是惩罚。只是擦过以后,就会注意不再瞎说了。这种习俗,叫“擦霉”或“揭霉”。

  春节灯会

  在黄梅戏传统剧目中,有《夫妻观灯》一出小戏,它集中而形象地描绘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安庆灯会高潮时的盛况。

  旧时,安庆城每年从正月初三起,家家张灯结彩,处处百戏歌舞,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期间,每天午后不久,街上各家大门上陆陆续续上纱灯,方灯,圆灯,宫灯,皮影灯,走马灯等各种花灯。蜡烛一亮,走马灯内的奔马及人物转动不停;不同造型的花灯,如“桃园三结义”,“唐僧取经”,“王小六打豆腐”等争奇斗艳,盏盏灯光照人。各条大街路口,都扎起高大的牌楼灯,灯火辉煌。门灯,牌楼灯,交相辉映,仰观如灯山,俯视如灯海,场面十分壮观。上灯之前,许多人家喜气洋洋地忙着“接灯”(迎接龙灯,狮子灯等在自家门口和堂屋中起舞,家运红火之兆),鞭炮之声不绝于耳。人们都穿着节日盛装,女孩子们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她们相约结伴而出,争看花灯。上灯时分锣鼓声响,手持各种灯的玩灯人队伍便出现在街上了。仪仗队后,龙灯昂头游来,左右翻滚;狮子灯,腾跳旋转,勇抢彩球;高跷,推车灯,摇花蓝,走马采茶,旱船等各色各样的灯队络绎不绝。灯舞到哪里,爆竹就投到哪里,人群也就涌向哪里,大有“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意境。

  开门鞭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称为“开门鞭”,寓除旧迎新、开门大吉之意。放过开门鞭后,锅台、水井、猪圈等处,也一一燃放鞭炮(比开门鞭小),意在祈请主管这些物事的在天之神。

  拜年

  大人、小孩在正月初一这天一早就穿戴整齐,放开门鞭后,拜年活动开始,晚辈分别到长辈家拜年。聚族而居的则到公共堂屋进行集体拜年活动;妇女和大姑娘不须参加。长幼一一向祖宗(牌位)拜年(磕头)后,接着晚辈就分别向长辈作揖并祝贺几句吉利话,长辈照例要勉励晚辈几句好话;同辈则互相作揖,互说吉利话。然后,各归各家。一家在一起对元宝(就是吃茶叶蛋)。早餐一般都吃鸡汤面,这叫“常吃常有”。除了鸡汤面,安庆市民大多数都吃鸡汤泡炒米,鸡汤泡炒米也算得上是安庆独特的食品。

  正月初二到元宵节前,先后到长辈亲戚家拜年。初二,一般到岳家、舅家拜年。给长辈亲戚拜年要带礼物。礼物轻重,视血缘亲疏和家之有无而定。如岳家礼物,旧时一般为四色(样):糕、糖、桂圆、蜜枣。如今当然不限于这些了。但“四色”一般不变。这种礼品的送法在安庆的农村至今保存。

  上七日

  正月初七称作“上七日”,亦称“人日”———“人生节”。旧俗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原则是,中青年男女都要称一称体重,看看一年来体重增加多少。称时,只能将秤砣往前赶,不能将秤砣往后移;往后移意味着体重减轻,要生病。有的地方。还于傍晚鸣鞭炮。以祝长寿。这种具有娱乐特色的春节习俗现已不多见了。

安徽的春节作文7

  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是最热闹的一天,有放鞭炮、吃水饺、吃年糕、贴春联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传统的习俗。

  现在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我们高兴的心情也随之而来,因为又有一个春节来了。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就开始了过年的旅程了。早晨一起床,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帮助爷爷奶奶包水饺,而我呢,就要到爷爷奶奶家找弟弟一起去放鞭炮玩,我们只能放一些威力稍微小一点的鞭炮,因为放那种威力大的鞭炮,要不然我们就会发生危险。我们不能玩多了,只能玩一点。

  玩完鞭炮了,我打算这天就不写作业了,痛痛快快地玩。我和弟弟不光要玩鞭炮,还要帮着姑父贴春联,回到爷爷奶奶家后,我和弟弟就准备好了双面胶,准备把春联粘上,这样可以驱赶“年”这个怪物。

  中午很快就到了,我们一家人该吃水饺了,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水饺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想起来我就觉得很馋。中午饭过后,我和弟弟打算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休息一会儿,因为我们太累了。到了下午,我会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一阵,一直玩到晚上。

  晚上,我和姑父爸爸可能会到楼底下去放烟花,因为我们喜欢放烟花,要放一些漂亮的、好看的烟花。我还会向爷爷奶奶要一些压岁钱。晚上回到家后,我们会看一下春节联欢晚会,就睡觉了。

  大年初一那天我会去给别人拜年,或者是等着别人来给我们拜年。我还会穿上新的衣裳,好好地过年。

  春节我们家唯一的遗憾大伯、大娘和乐乐弟弟不能和我们过年,因为他们在国外,我们的春节在寒假里,而他们的春节就是圣诞节,我想我们过春节的时候乐乐弟弟就开学了,我希望我们这一家人能够早点团聚,早点过一个真正的全家人的聚会,不能缺少一个人。

  春节啊!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你的到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天是很热闹的,时间啊,希望你赶快流逝,快点到春节那天,我们现在只有期盼、盼望。

安徽的春节作文8

  红色的倒“福”,明亮的灯笼,五颜六色的彩灯照耀着那个酒店。2022的春节又将来临了,而此刻,记忆的闸门拉开了,回幕的是2022年春节的一件事。

  倒“福”贴在那儿,它看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那年的春节还是和往年一样。亲戚们欢聚一堂,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今天,家族大人安排在酒店欢聚过节。几个差不多年龄的小孩都在玩游戏。我是主持人,是全场的小主角,优雅,大方。

  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抢椅子的游戏,几个兄弟姐妹随着音乐的旋律围着椅子转,音乐停止的同时要第一时间去抢附近的椅子。我看着“抢椅王”的荣誉称号马上有了动力。游戏进行到第四轮,我都一直没被淘汰。但就在这时,我先抢到的椅子却被比我小的小鱼弟弟抢走了,他跟旁边的大人的说是他的椅子。我不开心了,争辩道“我先抢到的。”奶奶见了马上把我拉下来,坐在酒桌旁。拿了很多糕点给我吃,糕点直接塞到我的嘴里。这些糕点真好看,垂涎欲滴。但这时的我哪有心情。吐出嘴里的糕点,大声说:“明明是我赢,我抢到了,你为什么把我拉出来?”奶奶听了顿时火冒三丈,直接把我从包厢拽出来。小姨见了连忙把我从奶奶那“抢”过来。把我带到卫生间,指了指镜子中的我,对我说:“看一看你这样子,和之前的小公主判若两人。”天呐!这还是我吗?一张脸急得红彤彤的,眼睛红红的。我的盘发因为之前的冲突,散落下来,像极了一头母狮子。这时窗户外传来“劈哩叭啦”的爆竹声,过年啦!

  我想了想,做人应该宽容,也应该谦让,要像孔融让梨一样,而且小鱼弟弟他还小,这个道理还不懂啊。何况今天是春节,亲戚家人在团聚的好日子呢,作为姐姐的我应该让他的。

  阿姨把我带回包厢,我看到的一家人不亦乐乎地唱着歌,聊着家常,其乐融融,我不由自主地又露出了过节的开心笑脸……

安徽的春节作文9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粿,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花朝节过后,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正常。

安徽的春节作文10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除夕的晚饭可是最重要的。大家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好运连连。

  父亲为了开阔我的视野,多些了解外面的风土习俗,决定趁寒假带我去湖南的朋友家过春节。

  他的家住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据说以前是一些大泥砖砌的房屋,现在映入我的眼幕中的是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式的新楼房;户户都有大屏幕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空调、有的还有小汽车。在我的想像之中,山区都是穷山沟,不论是物质与文化都是贫穷落后的。当我目睹这一切的时候,彻底打破了我的想像,在这样交通不发达,却过的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几天的交流我认识了附近的几个朋友,有时在爬山,有时去钓鱼。有一天,我们在湖里钓了一些小鲤鱼,便在山上一块空地烤鱼,突然一位叫胡小文的朋友大叫:“我爸爸回来了”另一个也说同一句话。我抬起头一看。一辆客运面包车载着返乡的人小心翼翼的行驶。朋友们冲下山帮忙拿行李。难道他们是倦鸟归巢?非也,他们是不辞劳苦,四面八方地赶回来家乡,为的是一家团圆,让家人一起过春节。

  今天是大年三十,今天可真忙,一早就得搞吃的,如:“糍粑、芝麻酥糖等等”,除夕当晚叔叔在大门之上挂了一个大红灯笼。晚上6点多钟时大家开始吃团圆饭了,今天还算挺丰盛的,有鱼肉、羊肉、鸡肉还有猪肉,大人们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聊天;而小孩子与女人则吃肉看电视。7点多了,晚饭也吃完了,大家一起看联春晚会,突然数十个烟花点燃了,数十个烟花在空中散开,刹时把整个天空照得像白天一样亮。不知不觉已是12点了,叔叔在大门外点起了一串鞭炮。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照例早早地起床,当时虽以6点多了,但天空早以亮了,我下了楼,发现老奶奶已起床为我们煮早餐,老奶奶是我爸爸朋友的妈妈。7点了,我刚爬完山回来时,大家都醒了,早餐是一碗鸡蛋红枣糖水和薯面。8点时叔叔带我们去他的大鱼塘钓鱼玩乐。

  最后还有几天就上学了,我和爸爸也要离开了,离开时,他们一家人站在门口烧炮竹欢送我们。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2)

——安徽春节的作文3篇

安徽春节的作文1

我们期待已久的大年三十终于到来了,全家人欢天喜地办好年货,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大年三十。

  一天晚上,我们早早的包好饺子。我的爸爸在一个饺子里还包了一枚一元的硬币,测试一下我们的运气。晚上八点,在开启的时刻,香喷喷的饺子问世了。我们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看着,在欢歌笑语中,我们吃的饱饱的。饺子们即将全军覆没,可是我们还是没有看到那个包有一元硬币的饺子,真扫兴。

  我的爸爸夹起了一个饺子,没在嘴里没嚼多久,就吃出来了那枚硬币,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饺子吃完了,联欢晚会也演完了。新年的钟声也敲响了。家家户户都带着鞭炮和烟花到楼下去放。鞭炮的声音使我捂住双耳;在放烟花的"同时我抬头仰望那天上的烟花,他们是多么得美丽,多么的令人感叹啊!我看着这些飞向天空的烟花,心里快活了许多。

  过去的xx年是令人神往的,即将到来的20xx年更是令人期待的。我们在欢歌笑语中欢天喜地度过了又一个大年三十。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3)

——安徽春节习俗作文 (菁选3篇)

安徽春节习俗作文1

  从腊月初八这天起,春节的气氛就十分浓厚了。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香肠、咸肉、咸鸡……”都会提早买回来,清理后,用盐腌制,再放在通风处风干。每从一旁走过,那肉香扑鼻而来,诱惑你流下口水,不管有多馋,也要忍住。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过小年。太阳刚落山,那爆竹声就接二连三地响起,一家接一家地放。过年喜庆的气氛也愈加浓厚。过年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三后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也称“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的善与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凶吉,因此大家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腊月二十三一过,一眨眼便到了最热闹的除夕。除夕这天,吃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我们肥西这边,一直以来都是中午吃年夜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十一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一条大鱼,但不可以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除夕夜家家都得灯火通明,到晚上十二点后才能关上大门。而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了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而且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支红蜡烛,中间摆上贡品,如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不许灭掉。

  除了点蜡烛,在除夕深夜大家都关上了大门时,有一些好事者将*时用黄土捏成的,外面裹上金纸,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各家各户的大门槛上。年初一早上,主人们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这正应了“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吉兆,他们将“元宝”恭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话。但是这“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将挨家挨户地讨“吉利钱”。

  大年初一的早上,会有很多的孩子成群结伴地去家家拜年,说些吉利话,便会得到很多糖果,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备好一些糖果。在这天不能扫地,连茶水也要倒入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将财气扫或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此有了“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说,安徽这里的春节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安徽春节习俗作文2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安徽春节习俗作文3

  *的春节有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比如在我们广州,第一个传统肯定是逛花市,因此广州的别称是花城。

  每年广州的人们都要到天河体育中心和许多地方去逛花市。在花市上,有红、紫、白、黄......各式各样的鲜花,有一根根的,也有一束束的,真是玲琅满目,目不暇接!第二个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回家吃年夜饭。每个人到了过年的时候,肯定会思乡。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传统——过年回家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第三个想都不用想了,那就是拜年。在旧社会,由于大家的出行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所以人们只好冒雪登门拜访和拜年。

  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会这样登门了拜年。因为现在大家都有了手机,只要随便按一个微信语言通话或视频通话,就算是在万里之外的外国,也能跟有手机的亲人或老乡说话了。第四个传统来自于一个传说。传说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小怪物,只要一到过年,它就要作恶。

  为了吓跑它,人们想出了用对联和烟花来吓跑小怪物的方法。所以至今每家每户门口过年时都有贴春联的传统。

  有南方的春节传统,就肯定有北方的春节传统。实际上,南方和北方的春节传统差不多,大家都是拜年和吃年夜饭。但是,北方的年夜饭很特别,因为北方和南方温差较大,北方寒冷,南方温暖,南方主要是种植水稻,而在北方则主要种植小麦。所以南方人过年吃年夜饭以大米和蔬菜为主,北方人则以吃饺子或者小麦包为主。

  北方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剪窗花,人们剪的形态各异的窗花像小狗,像小猫,又似青蛙。而且只有大师才能刻出窗花来,它们都是经过一刀一划刻出来的,简直是惟妙惟肖。

  此外,北方因为有冰和雪,所以他们比南方人特殊一些,他们建起了许多的滑雪场,这样春节溜冰和滑雪就给大家的春节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并且,北方的.人们还可以把冰雪收集起来加工成冰雕,让人们欣赏美丽的冰雕。

  看看我们的春节传统多么有意思,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的传统文化!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4)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10篇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1

  今年,早在大年初五,就听说毓璜顶 庙会就开始了。我这个“庙会迷”可有些等不及了,天天问妈妈什么时候去逛庙会。今天,妈妈终于带着我来逛毓璜顶庙会。

  还没到门口,就看见了一排车从庙会的门前,好像一条长龙似的,蜿蜿蜒蜒地伸向了远方,看不见这一条“车龙”的尾巴。

  下车后,门前的人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还有几个人举着大把大把的羽毛在推销,上面有着一个个蓝色和绿色的小圆圈,周围是一圈绿毛,就像真的孔雀羽毛一样,漂亮极了!我随着人流,来到了庙会里面。

  这里面的摊位一个个小小的,但东西却应有尽有。有做泥人的,有吹糖人的,还有做烤肉、臭豆腐、冰糖葫芦和卖廉价的手链和项链……这些东西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让大家走到每个摊位前都要看看这些有趣的东西。

  这时,我发现有一个人蹲在地上,旁边摆着一个用木板隔开一个小格一个小格的小箱子,上面贴着一张图画,上面画着八种不一样的花,他们的名字也十分奇怪,有夜光粉、玫瑰黄,还有一种花的名字叫做七色龙。那个人介绍说,这种花十分漂亮,开花开的也非常快,浇上水两个周就开花了。我和妈妈将信将疑,买了两个准备回家试一试。

  越往里人越多,越热闹。这时,我看见了一个摊位旁围了好多人,多数都是小朋友,我也挤进去凑凑热闹。原来,这里正在卖一种百变魔尺。这把魔尺由二十四不同颜色的小三角形组成,每个地方都可以扭。桌子上还摆了许多个用这个百变魔尺变成的图形,然后,卖的那位叔叔随手拿来了一个魔尺,扭了三四下,就变成了一把,又扭了扭,变成了一个长颈鹿。没想到,就这么二十四的小三角形就能变出这么多图形来啊!我十分喜欢,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一直在不停地扭着,一会儿变成了一个十字架,一会儿变成了一对小鸟,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数字八。

  在这旁边,还有一位阿姨面前摆着一些草编小动物,有蝴蝶、蚱蜢、小鸟等,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好像真的一样,我看见那只蚱蜢举着两只有劲的前腿,好像要跟谁来一场战斗,一只蝴蝶又在微风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美丽极了。我十分喜欢,买了一只小蚱蜢和小蝴蝶,放在了家里的竹子上面。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人也有些少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我真希望以后能年年来逛庙会,年年有不一样的收获呀!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2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今天是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奶奶家。坐车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回过我的老家---湛江呢。老家过年会是什么样子呢?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我一定要问问爷爷。

  知道了我的问题后,爷爷便给我讲了起来:“在咱们老家,除夕有三件事必做:贴春联、团年饭、守岁和压岁钱。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午后每家每户开始贴春联。贴春联的同时,湛江人还有贴门神、年画,倒贴“福”字的习俗。门神贴在两扇大门,传统都是历史上的一些显赫人物,威武有杀气,达辟邪挡灾,倒贴“福”字则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贴在墙壁、门楣、房门,表示“福气已到”。”

  “除夕的“团年饭”,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安,故多远工作的人都尽力赶回来过年。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习俗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鱼、蚝豉、生菜、腐竹、蒜等以求吉利。而且,在我们老家,年夜饭还必须有这两道菜:蒜苗炒肉和白斩鸡。湛江有的地方还流行吃团年饭时,遇上远行的人未归,则桌上摆未归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征团聚,以示怀念。若有新婚夫妇,也多摆一副碗筷,取来年添丁吉意。团年这顿饭,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丰盛有余有剩。”

  “午夜12时,父母长辈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给压岁钱。压岁钱,湛江俗称“穿衫带”,多数称“利是”,讨压岁钱称为“逗利是”。由长者给后辈,以儿童为主,未结婚的*与儿童同等看待,也可收取。压岁钱意在镇压邪崇,希望小孩快高长大,聪明进步。守岁在湛江的一些农村尚流行,子时一到,炮竹齐鸣。而今城市以看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电视取代守岁,看完联欢节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听完了爷爷的讲述,我终于知道了湛江春节的习俗,也增长了许多知识,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我的老家湛江看看。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3

  马上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放鞭炮、布置房间,等待着这新的一年。而我也不例外,就在网上了解了解春节的习俗……

  春节农历初一,又叫阴历年,春节是我国最最隆重的日子,每年都贴对联、放鞭炮……

  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人们就慢慢的掌握了“年”的出现时间,原来它每年春节都来,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的时候,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还必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他们**安安的度过这一夜。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挡着饥饿。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返回树林。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就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和邻居、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年,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再也没有来了。

  通过网络,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春节风俗的知识,以后要经常上网,了解了解大事和有趣的事。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4

  每年春节都很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是,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是,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是,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5

  我的故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故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故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故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故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故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父亲、母亲、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爷爷们?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6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可有不少。

  家乡的春节,总是要到除夕这天人才会陆陆续续的回来。村子里从快要吃晚饭时开始放鞭炮了,再丰盛的晚宴也按捺不住孩子们那颗激动的心,胡乱的吃几口饭就奔出去玩了。男孩子的手里总要捧着一堆“小金鱼”,“嘭嘭嘭”的炸炮声不绝于耳,从村东到村西。而女孩子们则会围在一起看烟花,烟花在哪里,女孩们就到哪里。烟花“啪”的一下骤然绽放,万丈光芒,绚烂无比。五颜六色的光团一个接一个跃入天空中,由细致粗,变出无数花样。看!天上有一颗金色的柳树,柳树以小光团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射出柳枝,自然垂下,金灿灿的柳枝如同一条条金丝制成的细丝带,连上好的绫罗绸缎在它面前也不过如此。

  初一的清晨,孩子们早早的起床,快速的吃完一碗饺子,便会拿着几个袋子,急匆匆地往外跑。大公鸡“喔喔喔”得叫了,就是这个时候,每家每户把大门敞开了,孩子们也拉着同伴,挨家挨户的拜年去了。你以为是去讨红包了吗?袋子里要装的可不是钱,而是各样的年货。“叔叔,婶婶新年好!祝你们新婚快乐!”“爷爷奶奶,新的一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孩子们从不会吝啬自己的话语,偶尔有小孩说了吉祥话,主人必定笑的合不拢嘴,一把一把往袋里装零食。要是拜访到熟悉的人家,定要让孩子在家里吃掉一个苹果,寓意着新的一年**安安。

  越临近中午,孩子们也就更加激动了,每年会有一家包了村里人的年饭,家家轮流办。虽说每年只有一家,可来帮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了,阿姨们和奶奶们在厨房里下功夫,边聊边做,烟雾也遮不住她们的欢声笑语。院子里的爷爷们也都忙着带小小孩,也总是听到这样一些话:“我孙子第一句话说的就是爷爷!”“这有什么,我孙女天天围着我要抱呢!”总让我忍俊不禁,爷爷们也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吃饭时,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聊着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就像是一大家的叙旧,其乐融融。等到最后一道“酸汤”上来后,人们也就慢慢地散了。

  晚上,小孩们在村里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乎,爷爷们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奶奶们则是成群结队的在一起散步。大年初一也就在欢声笑语中悄悄地走了。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8

  家乡的春节习俗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镇东柳小学三年级程梦琪春节,大家都很熟悉。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我家乡的春节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大人们还要杀羊杀猪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

  到下午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下午还要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

  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过了元宵节,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怎么样?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了,蛮热闹的吧!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9

  我喜爱春节,因为春节寄托着新一年的希望,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老人希望新一年**安安,年轻人希望新一年事业顺利,而小孩希望新一年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也是这样。

  在去年春节,我在老家过节。大年三十那天,家家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到处暖暖的。我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摆了好多桌椅,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桌椅,我告诉你吧,我们要操办宴会。我可开心了,上蹦下跳。到了下午四点,奶奶开始忙碌起来,我在桌上放碗碟,奶奶在厨房炒着诱人的饭菜。奶奶炒了鸡翅又炒青菜,煮了素肠又做小排,我见奶奶就差主食—饺子。便自告奋勇要学包饺子,奶奶告诉我要把馅放均匀,在四周抹水,最后依次包好,可我包的饺子不像样,奇形怪状,可把我急坏了,但看看奶奶娴熟的动作,我便一次次地包,终于包好了。六点左右,有客人陆续来了,等客人到齐,奶奶便张罗开饭,吃晚饭,大人们说说笑笑在聊天,小孩子开开心心在玩耍。到了十一点,最让我开心的放烟花开始了,几桶烟花桶一齐把烟花射向天空,烟花则在一声巨响中飞上夜空,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让*淡的夜空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烟花的绽放下,我问奶奶为什么过春节放烟花,奶奶告诉我在以前传说*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说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闯进村,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老人披着红袍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逃跑了。 第二天,人们回到村里,发现村里没事,原来白发老人是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还发现了白发老人留下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这就成了*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我爱春节,现在并不是因为有烟花和好吃的,而是因为人们都寄托着对新一年寄托着的强烈的盼望与希望自己愿望实现的期望。

安徽春节风俗800字作文10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当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当我跑到阳台边的时候,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是银色的流星,有的像是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是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是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我家也是不例外的。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站在旁边的我,看着爸爸妈妈的举动都傻了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是要吃年饭的,代表岁岁团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家里的长辈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脚步。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代表岁岁*安。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在初一的早晨还要放一挂鞭,这是挂开门炮,是个开门爆竹,为了祈求竹报*安,图个吉利,代表开门红。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眼中的春节,我爱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5)

——安徽的春节作文10篇

安徽的春节作文1

  从腊月初八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就十分浓厚了。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香肠、咸肉、咸鸡……”都会提早买回来,清理后,用盐腌制,再放在通风处风干。每从一旁走过,那肉香扑鼻而来,诱惑你流下口水,不管有多馋,也要忍住。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过小年。太阳刚落山,那爆竹声就接二连三地响起,一家接一家地放。过年喜庆的气氛也愈加浓厚。过年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三后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也称“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的善与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凶吉,因此大家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腊月二十三一过,一眨眼便到了最热闹的除夕。除夕这天,吃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我们肥西这边,一直以来都是中午吃年夜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十一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一条大鱼,但不可以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除夕夜家家都得灯火通明,到晚上十二点后才能关上大门。而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了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而且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支红蜡烛,中间摆上贡品,如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不许灭掉。

  除了点蜡烛,在除夕深夜大家都关上了大门时,有一些好事者将*时用黄土捏成的,外面裹上金纸,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各家各户的大门槛上。年初一早上,主人们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这正应了“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吉兆,他们将“元宝”恭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话。但是这“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将挨家挨户地讨“吉利钱”。

  大年初一的早上,会有很多的孩子成群结伴地去家家拜年,说些吉利话,便会得到很多糖果,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备好一些糖果。在这天不能扫地,连茶水也要倒入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将财气扫或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此有了“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说,安徽这里的过年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安徽的春节作文2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安徽的春节作文3

  *一年中最有名的节日,就要属于春节了!在我的老家——安徽,春节这个节日可特殊了!

  在腊月上旬,春节的活动就开始了。腊八那天,许多地方都有免费送腊八粥的活动。因此,那天人们通常都会早早地起床,在各个发放点前排好长长的队伍。

  出了腊八,接下来还有一个在安徽很特别的日子——腊月二十。因为这一天正好是抗日战争的*日,所以这一天就成了当地人为腊月二十三做准备的日子。

  很快,时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又要开始为除夕忙碌地做准备。这一天又叫小年,在安徽,小年是必须要吃汤圆的,因为汤圆象征团团圆圆。安徽的汤圆个儿非常大,最最常见的汤圆馅儿是芝麻的。

  在安徽可没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小孩子们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但大人却不会让他们看到凌晨。因为大人们怕会看坏小孩子的眼睛,他们也更怕小孩子熬夜对身体有害,毕竟那儿都认为春节是孩子长身体最好的.时候,所以当时钟的指针刚指向八点,小孩子们就会被赶去睡觉。

  过了除夕,就迎来了让孩子们最激动的事——游玩。大年初一通常是人最齐全的时刻,这一天小孩子们可以到处逛逛,并买点好吃的。

  年初一的安徽巢湖会有非常多的人,而这也成为了孩子们都喜欢的景点之一。那里可以玩的项目可多了,有坐屋子船、湖钓、烧烤等。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愉快的年初一。

  在安徽可没有什么元宵节,所以通常初三过完,年就结束了。

安徽的春节作文4

  我最喜欢过春节。

  除夕,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天能吃到我最喜欢的食物“鸡蛋饺”、“糯米丸”、“豆腐丸”。这些是宁波吃不到的今年,我依然在老家安徽过年。

  除夕早上,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卖食材和过年的一些小玩意儿,当然也有我最喜欢的“冰糖葫芦”,这在过年时最能吃出年味。中午,终于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下午都在厨房里“奋战”,你能听见从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和剁肉声。我帮妈妈准备材料,奶奶教我做丸子和饺子。

  “豆腐丸”是这样做的:奶奶拿来一块专门的布料,把很多豆腐放进布料里,然后扎起来,不让豆腐渣流出来。奶奶把包着豆腐的特大布料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手使劲地揉捏。原本完好的方块豆腐瞬间“变身”成了豆腐泥,屋里充满了豆腐的清香。等豆腐被奶奶的“柔拳”捏得粉碎了,就可以搓丸子了。妈妈把我切好的"辣椒和生姜放进豆腐泥里,一起搓成丸子。丸子很难搓成,每次我都搓不好。不过我不灰心,还有“鸡蛋饺”等着我制作呢。

  做“鸡蛋饺”虽然简单,但非常有乐趣。我先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撒在锅里,等它变成一张薄薄的鸡蛋饼以后,就可以把肉馅抱起来了。等合起来的时候再用鸡蛋把它们黏上,这是防止肉馅露出来。可别以为这就包好了,还要用热水煮一会儿,因为如果肉馅没熟会吃拉肚子的。怎么样,你们没吃过吧?晚上吃年夜饭,到处都能听见鞭炮的声音,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正月初一,新年新气象。我们家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门前放爆竹,邻居们的家门前也陆陆续续地响起了鞭炮声。第二件大事当然是去爷爷家拜年,还要说一句吉祥话。桌子上有糖果、饼干、花生糖。这些是必须的。客人来的时候,桌子上要放上家乡的茶水。

  早上要吃饺子。奶奶说:“有一个饺子里有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他这一年就会有好运。”我和爸爸都想吃到那个“特别”的饺子。可是后来我和爸爸都吃撑着了,还没吃到。最后是爷爷吃到了那个“特别”的饺子,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全国各地,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安徽是这样迎春节的,你们呢?

安徽的春节作文5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沉浸在一个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我在春节里过得快快乐乐,因为我们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人们拿起鞭炮,点了一根香柱,一点,人们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整个人还安恙无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别人凑起热闹,“乒乒乓乓……”的声音彻夜不绝,每一户都通宵灯火!一会儿,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烟花来放,别看这么一小箱的烟花,它的威力可强了,第一声就把我吓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语的说:“这么小箱烟花威力这么大呀!”烟花的声音个个不同凡响,形状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的小东西飞出来了,“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的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了,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接着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的,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这个春节我过得兴高采烈的,烟花和我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把烟花当成亲兄弟呢!

  春节,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烟花,鞭炮。我太高兴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了吗。我太喜欢春节了。春节快到了,我会热烈的迎接这美好的节日!

安徽的春节作文6

  从腊月初八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就十分浓厚了。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香肠、咸肉、咸鸡……”都会提早买回来,清理后,用盐腌制,再放在通风处风干。每从一旁走过,那肉香扑鼻而来,诱惑你流下口水,不管有多馋,也要忍住。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过小年。太阳刚落山,那爆竹声就接二连三地响起,一家接一家地放。过年喜庆的气氛也愈加浓厚。过年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三后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也称“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的善与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凶吉,因此大家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腊月二十三一过,一眨眼便到了最热闹的除夕。除夕这天,吃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我们肥西这边,一直以来都是中午吃年夜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十一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一条大鱼,但不可以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除夕夜家家都得灯火通明,到晚上十二点后才能关上大门。而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了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而且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支红蜡烛,中间摆上贡品,如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不许灭掉。

  除了点蜡烛,在除夕深夜大家都关上了大门时,有一些好事者将*时用黄土捏成的,外面裹上金纸,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各家各户的大门槛上。年初一早上,主人们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这正应了“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吉兆,他们将“元宝”恭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话。但是这“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将挨家挨户地讨“吉利钱”。

  大年初一的早上,会有很多的孩子成群结伴地去家家拜年,说些吉利话,便会得到很多糖果,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备好一些糖果。在这天不能扫地,连茶水也要倒入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将财气扫或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此有了“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说,安徽这里的过年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安徽的春节作文7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除夕的晚饭可是最重要的。大家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好运连连

  父亲为了开阔我的视野,多些了解外面的风土习俗,决定趁寒假带我去湖南的朋友家过春节。

  他的家住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据说以前是一些大泥砖砌的房屋,现在映入我的眼幕中的是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式的新楼房;户户都有大屏幕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空调、有的还有小汽车……。在我的想像之中,山区都是穷山沟,不论是物质与文化都是贫穷落后的。当我目睹这一切的时候,彻底打破了我的想像,在这样交通不发达,却过的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几天的交流我认识了附近的几个朋友,有时在爬山,有时去钓鱼。有一天,我们在湖里钓了一些小鲤鱼,便在山上一块空地烤鱼,突然一位叫胡小文的朋友大叫:“我爸爸回来了”另一个也说同一句话。我抬起头一看。一辆客运面包车载着返乡的人小心翼翼的行驶。朋友们冲下山帮忙拿行李。难道他们是倦鸟归巢?非也,他们是不辞劳苦,四面八方地赶回来家乡,为的是一家团圆,让家人一起过春节。

  今天是大年三十,今天可真忙,一早就得搞吃的,如:“糍粑、芝麻酥糖等等”,除夕当晚叔叔在大门之上挂了一个大红灯笼。晚上6点多钟时大家开始吃团圆饭了,今天还算挺丰盛的,有鱼肉、羊肉、鸡肉还有猪肉,大人们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聊天;而小孩子与女人则吃肉看电视。7点多了,晚饭也吃完了,大家一起看联春晚会,突然数十个烟花点燃了,数十个烟花在空中散开,刹时把整个天空照得像白天一样亮。不知不觉已是12点了,叔叔在大门外点起了一串鞭炮。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照例早早地起床,当时虽以6点多了,但天空早以亮了,我下了楼,发现老奶奶已起床为我们煮早餐,老奶奶是我爸爸朋友的妈妈。7点了,我刚爬完山回来时,大家都醒了,早餐是一碗鸡蛋红枣糖水和薯面。8点时叔叔带我们去他的`大鱼塘钓鱼玩乐。

  最后还有几天就上学了,我和爸爸也要离开了,离开时,他们一家人站在门口烧炮竹欢送我们。

安徽的春节作文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我的家乡,了解我家过年的民俗风情吧!

  先给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只神鸟因为迷路,降落到人间,被猎人当做一只普通的鸟杀死了。天帝恼羞成怒,准备在大年初一那天,放火把人们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非常心疼人们,所以她就下了凡,偷偷地告诉了人们这个消息,还告诉人们在大年初一那天放鞭炮,点旺火。天地听到噼里啪啦的炸响声,认为人们都被烧死了。所以,点旺火和放鞭炮,这两个习俗就从此传开了。

  在我们家乡,最有意思的就是点旺火!为了初一能够顺利地点着旺火,而且使旺火更旺!大年三十儿中午吃过饭就开始准备了。午饭后,爸爸先把不用的木头用大锯子锯成小段,把大的树根用斧子砍成小块儿,再找来一些容易引火的软柴火,准备工作就好了!然后,把木头段摆成一个人字形小屋,把树根,软柴都放在小屋里。有时,没有那么多软柴引火的话,爸爸就在木柴上撒些油,也能引火!我好奇地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点旺火呢?为什么要摆成一个小房子的形状呢?”爸爸微笑着对我说:“点旺火预示着一年顺顺利利,一路旺到底。摆成一个小房子形,就是为了一家团聚,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大年初一早上我们都要“起五更”。我早上起床,来到院里,旺火已经熊熊燃烧,爸爸已经把旺火点着。预示着这一年一路旺旺旺!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旺火旁边,有说有笑!看着可爱的弟弟蹒跚学步,像个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地走来走去。我抱着弟弟,温柔地说:“老弟祝你活泼可爱,每天都快乐!”弟弟好像听懂了似的,冲我哇哇直叫,仿佛在说:“也祝福哥哥新年快乐!”然后,我来到爸爸妈妈身边蹲了下来,亲切地说:“祝福爸爸妈妈,身体健康,新年快乐,工作顺利!”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祝福我:“新年快乐,越长越懂事!”新年就在我们欢快的笑声中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习俗,你们家乡有什么风俗呢?

安徽的春节作文9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粿,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花朝节过后,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正常。

安徽的春节作文10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花朝节过后,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正常。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6)

——安徽租房合同5篇

安徽租房合同1

  出租方:

  承租方:

  房屋所在地:

  合同签定时间:年月日

  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出租方与承租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定本合同。

  第一条租赁房屋及附件的`名称、数量、质量与用途

  房屋座落路号、间数面积结构用途

  第二条租赁期限

  租赁期共年零月,出租方从年月日起将出租房屋交付承租方使用,至年月日回收。

  第三条租金和租金的交纳期限

  出租房屋月租金___元,租期租金总额___元。承租方将租金以___方式,于付清给出租方。

  第四条租赁期间房屋修缮

  修缮房屋是出租人的义务。出租人对房屋及其设备应每隔

  月(或年)认真检查、修缮一次,以保障承租人安全和正常使用。

  出租人维修房屋时,承租人应积极协助,不得阻挠施工。

  第五条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变更

  1、在租赁期间,出租方如将出租房屋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合同对新的房产所有者继续有效。

  2、出租人出卖房屋,须在3个月前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3、承租方将租用房屋转让给第三方承租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出租方的同意并重新签定房屋租赁合同。

  4、合同届满,租赁双方及时办理清结。出租方如需继续承租,应提前

  个月与出租方协商续租事宜,原承租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续租优先权。

  第六条合同终止

  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人可以终止合同,收回房屋;

  1、承租人擅自将房屋转租、转让或转借的;

  2、承租人利用承租房屋进行非法活动,损害公共利益的;

  3、承租人拖欠租金累计达六个月的。

  租赁合同如因期满而终止时,如承租人到期暂时无法找到房屋,出租人应当酌情延长租赁期限。

  如承租方逾期不搬迁,出租方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申请执行,出租方因此所受损失由承租方负责赔偿。

  第七条违约责任

  1、出租方未按合同条款的规定向承租人交付合乎要求的房屋的,应偿付违约金___元;

  2、出租方未按时交付出租房屋供承租方使用的,负责偿付违约金___元;

  3、出租方未按时(或未按要求)修缮出租房屋的,应偿付违约金

  元。如因此造成承租方人员人身受到伤害或财物受毁的,负责赔偿损失;

  4、承租方逾期交付租金的,除仍应及时如数补交外,应支付违约金___元;

  5、承租方擅自改变房屋结构,造成承租房屋毁坏的,应负责赔偿;

  6、承租方因故终止合同,如由此造成出租方的经济损失,应支付赔偿金___元。

  第八条免责条件

  1、经有关部门鉴定,租赁期间房屋如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毁损和造成承租方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2、租赁期间,如因市政建设拆迁,该合同自行解除。

  第九条争议的解决方式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从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一)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其它约定事项

  第十一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一式份,合同双方各执份;合同副本___份,送单位备案。

  出租方(章):承租方(章)

  单位地址: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电话:电话: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帐号:帐号:

安徽租房合同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出租方与承租方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租赁房屋及附件的名称、数量、质量与用途

  第二条 租赁期限

  租赁期共 年零 月,出租方从 年 月 日起将出租房交付承租方使用,至 年 月 日收回。

  第三条 租金和租金的交纳期限

  出租房屋月租金 元,租期租金总额 元。承租方 将租金以 方式,于 付清给出租方。

  第四条 租赁期间房屋修缮

  修缮房屋是出租人的义务。出租人对房屋及其设备应每隔 月(或年)认真检查、修缮一次,以保障承租人安全和正常使用。出租人维修房屋时,承租人应积极协助,不得阻挠施工。

  第五条 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变更

  在租赁期间,出租方如将出租房屋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合同对新合同所有者继续有效。

  如出租人出卖房屋,须在3个月前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承租方将租用房屋转让给第三方承租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出租方同意并重新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合同届满,租赁双方及时办理清结。承租方如需继续承租,应提前一个月与出租方协商续租事宜,原承租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续租优先权。

  第六条 合同终止

  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人可以终止合同,收回房屋;

  1.承租人擅自将房屋转租、转让或转借的;

  2.承租人利用承租房屋进行非法,损害公共利益的`;

  1 房屋座落 幢 号、间数 面积 结构 ,

  3.承租人拖欠租金累计达

  租赁合同如因期满而终止时,如承租人到期暂时无法找到房屋,出租人应当酌情延长租赁期限。如承租方逾期不搬迁,出租方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申请执行,出租方因此所受损失由承租方负责赔偿。

  第七条 违约责任

  1.出租方未按合同条款的规定向承租人交付合乎要求的房屋的,应偿付违约金 元;

  2、出租方未按时交付出租房屋供承租方使用的,负责偿付违约金元;

  3.出租方未按时(或未按要求)修缮出租房屋的,应偿付违约金元,如因此造成承租方人员人身受到伤害或财物受毁的,负责赔偿损失;

  4.承租方逾期交付租金的,除仍应及时如补交外,应支付违约金元(电话提前通知)。

  5.承租方擅自改变房屋结构。造成承租房屋毁坏的,应负责赔偿;

  6.承租方因故终止合同,如由此造成出租方的经济损失,应支付赔偿金 元。

  第八条 免责条件

  1.经有关部门鉴定,租赁期间房屋如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毁损和造成承租方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2.租赁期间,如因市政建设拆迁,该合同自行解除。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从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一)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 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其它约定事项

  第十一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的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一式 份,合同双方各执 份;合同副本 份,送 单位备案。

  出租方(章):

  单 位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电 话:

  开户银行:

  帐 号:

  承租方(章):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电 话: 开户银行: 帐 号:

安徽租房合同3

  出租方:

  承租方:

  房屋所在地:

  合同签定时间 年 月 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出租方与承租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定本合同。

  租赁房屋及附件的名称、数量、质量与用途房屋座落 路 号、 间数 面积 结构 用途:租赁期限

  租赁期共 年零 月,出租方从 年 月 日起将出,租房屋交付承租方使用,至 年 月 日回收。

  租金和租金的交纳期限

  出租房屋月租金 元,租期租金总额 元。承租方将租金以 方式,于 付清给出租方。 租赁期间房屋修缮修缮房屋是出租人的义务。出租人对房屋及其设备应每隔 月

  (或年)认真检查、修缮一次,以保障承租人安全和正常使用。

  出租人维修房屋时,承租人应积极协助,不得阻挠施工。

  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变更

  在租赁期间,出租方如将出租房屋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合同对新的房产所有者继续有效。出租人出卖房屋,须在3个月前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承租方将租用房屋转让给第三方承租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出租方的.同意并重新签定房屋租赁合同。合同届满,租赁双方及时办理清结。出租方如需继续承租,应提前 个月与出租方协商续租事宜,原承租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续租优先权。

  合同终止

  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人可以终止合同,收回房屋;

  承租人擅自将房屋转租、转让或转借的;

  承租人利用承租房屋进行非法活动,损害公共利益的;

  承租人拖欠租金累计达六个月的。

  租赁合同如因期满而终止时,如承租人到期暂时无法找到房屋,出租人应当酌情延长租赁期限。如承租方逾期不搬迁,出租方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申请执行,出租方因此所受损失由承租方负责赔偿。

  违约责任

  1.出租方未按合同条款的规定向承租人交付合乎要求的房屋的,应偿付违约金 元;

  2.出租方未按时交付出租房屋供承租方使用的,负责偿付违约金 元;

  3.出租方未按时(或未按要求)修缮出租房屋的,应偿付违约金 元。如因此造成承租方人员人身受到伤害或财物受毁的,负责赔偿损失;

  4.承租方逾期交付租金的,除仍应及时如数补交外,应支付违约金 元;

  承租方擅自改变房屋结构,造成承租房屋毁坏的,应负责赔偿;

  承租方因终止合同,如由此造成出租方的经济损失,应支付赔偿金 元。

  免责条件

  经有关部门鉴定,租赁期间房屋如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毁损和造成承租方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租赁期间,如因市政建设拆迁,该合同自行解除。

  争议的解决方式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从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其它约定事项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一式 份,合同双方各执 份;合同副本 份,送单位备案。

  出租方(章): 承租方(章)

  单位地址: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电 话: 电 话: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帐 号: 帐 号:

  鉴证意见:

  经办人: 鉴证机关(章)

  有效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安徽租房合同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出租方与承租方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租赁房屋及附件的名称、数量、质量与用途

  第二条 租赁期限

  租赁期共 年零 月,出租方从 年 月 日起将出租房交付承租方使用,至 年 月 日收回。

  第三条 租金和租金的交纳期限

  出租房屋月租金 元,租期租金总额 元。承租方 将租金以 方式,于 付清给出租方。

  第四条 租赁期间房屋修缮

  修缮房屋是出租人的义务。出租人对房屋及其设备应每隔 月(或年)认真检查、修缮一次,以保障承租人安全和正常使用。出租人维修房屋时,承租人应积极协助,不得阻挠施工。

  第五条 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变更

  在租赁期间,出租方如将出租房屋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合同对新合同所有者继续有效。

  如出租人出卖房屋,须在3个月前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承租方将租用房屋转让给第三方承租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出租方同意并重新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合同届满,租赁双方及时办理清结。承租方如需继续承租,应提前一个月与出租方协商续租事宜,原承租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续租优先权。

  第六条 合同终止

  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人可以终止合同,收回房屋;

  1.承租人擅自将房屋转租、转让或转借的;

  2.承租人利用承租房屋进行非法,损害公共利益的;

  1 房屋座落 幢 号、间数 面积 结构 ,

  3.承租人拖欠租金累计达

  租赁合同如因期满而终止时,如承租人到期暂时无法找到房屋,出租人应当酌情延长租赁期限。如承租方逾期不搬迁,出租方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申请执行,出租方因此所受损失由承租方负责赔偿。

  第七条 违约责任

  1.出租方未按合同条款的规定向承租人交付合乎要求的房屋的,应偿付违约金 元;

  2、出租方未按时交付出租房屋供承租方使用的,负责偿付违约金元;

  3.出租方未按时(或未按要求)修缮出租房屋的,应偿付违约金元,如因此造成承租方人员人身受到伤害或财物受毁的,负责赔偿损失;

  4.承租方逾期交付租金的,除仍应及时如补交外,应支付违约金元(电话提前通知)。

  5.承租方擅自改变房屋结构。造成承租房屋毁坏的,应负责赔偿;

  6.承租方因故终止合同,如由此造成出租方的经济损失,应支付赔偿金 元。

  第八条 免责条件

  1.经有关部门鉴定,租赁期间房屋如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毁损和造成承租方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2.租赁期间,如因市政建设拆迁,该合同自行解除。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从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一)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 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其它约定事项

  第十一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的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一式 份,合同双方各执 份;合同副本 份,送 单位备案。

  出租方(章):

  单 位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电 话:

  开户银行:

  帐 号:

  承租方(章):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电 话: 开户银行: 帐 号:

安徽租房合同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出租方与承租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定本合同。

  第一条

  租赁房屋及附件的名称、数量、质量与用途

  房屋座落三和乡金山花园26栋401室(26#-1-7)、间数 三室一厅 面积119.72*方米结构 独立 第二条

  租赁期限

  租赁期共 一 年零 零 月,出租方从 20xx年 9 月 1 日起将出 租房屋交付承租方使用,至 20xx 年 9 月 1 日回收。

  第三条

  租金和租金的交纳期限

  出租房屋月租金 1750 元,租期租金总额 21000 元。承租方将租金 以 现金方式,于 20xx-9-1 付清给出租方。

  第四条 租赁期间房屋修缮

  修缮房屋是出租人的义务。出租人对房屋及其设备应每隔 月 (或年)认真检查、修缮一次,以保障承租人安全和正常使用。出租人维修房屋时,承租人应积极协助,不得阻挠施工。 第五条 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变更

  1. 在租赁期间,出租方如将出租房屋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 合同对新的房产所有者继续有效。

  2. 出租人出卖房屋,须在3个月前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 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3. 承租方将租用房屋转让给第三方承租使用,必须事先征 得出租方的同意并重新签定房屋租赁合同。

  4. 合同届满,租赁双方及时办理清结。出租方如需继续承租,应提前 一 个月与出租方协商续租事宜,原承租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续租优先权。

  第六条 合同终止

  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人可以终止合同,收回房屋; 1. 承租人擅自将房屋转租、转让或转借的;

  2. 承租人利用承租房屋进行非法活动,损害公共利益的; 3. 承租人拖欠租金累计达六个月的。

  租赁合同如因期满而终止时,如承租人到期暂时无法找到房 屋,出租人应当酌情延长租赁期限。

  第七条 违约责任

  1. 出租方未按合同条款的规定向承租人交付合乎要求的房 屋的,应偿付违约金 / 元;

  2.出租方未按时交付出租房屋供承租方使用的,负责偿付违约金 / 元;

  3.出租方未按时(或未按要求)修缮出租房屋的,应偿付违约金 / 元。如因此造成承租方人员人身受到伤害或财物受毁的,负责赔偿损失;

  4.承租方逾期交付租金的,除仍应及时如数补交外,应支付违约金 / 元; 5. 承租方擅自改变房屋结构,造成承租房屋毁坏的,应负 责赔偿;

  6. 承租方因故终止合同,如由此造成出租方的经济损失, 应支付赔偿金 / 元。

  第八条 免责条件

  1. 经有关部门鉴定,租赁期间房屋如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 致毁损和造成承租方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2. 租赁期间,如因市政建设拆迁,该合同自行解除。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从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一)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 不成的,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本合同一式 份,合同双方各执 份;合同副本 份,送单位备案。

  出租方(章): 承租方(章)

  单位地址: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电 话: 电 话: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帐 号: 帐 号:

  有效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7)

——安徽春节的习俗3篇

安徽春节的习俗1

  合肥:第一道要上“和气菜”

  和气菜、安乐菜、八宝菜、蛋皮饺子、鸡、鱼是合肥人传统年夜饭必不可少的菜。其中第一道上的就是和气菜。

  “和气菜”做法简单,豆腐果切丝,再加*、黄花菜、木耳等一起炒,寓意和和美美,一团和气。“安乐菜”是一种野菜,学名马齿苋,晒干后与肉一起炒,不过现在马齿苋不多见了,很多人家用梅干菜代替。

  炸糯米圆子和“八宝菜”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做了。“八宝菜是用咸肉丁、黄豆、大蒜等八种食材一起炒,这个菜非常能放。”牛耘说,合肥人的年夜饭中,鸡寓意着“吉”,鱼是“年年有余”,蛋皮饺子寓意“金元宝”,粉丝象征“钱串子”。

  此外,在合肥传统风俗中,吃年夜饭也有忌讳,那就是不吃白豆腐,即使要吃也会放酱油改变颜色。因为白色是“白事”的颜色,合肥人比较忌讳。

  芜湖:吃“年夜饭”男女老少必须喝酒

  芜湖年夜饭的餐桌上,无论穷人还是富裕家庭,八宝菜(“保”*安)和鱼(年年有“余”)这两道菜必不可少,开席家长首先下箸吃的是“八宝菜”,全家人跟着细嚼品尝。席上,全家老少必须喝酒,就连*日滴酒不尝的妇女、儿童也得把杯子端起来,抿上一口甜酒,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好不欢乐。

  除夕芜湖还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大人们在一起话家常、孩子们放鞭炮、打锣鼓,一直亮到天明。另外,还有小朋友最关心的压岁钱,一般长辈们是要给小辈压岁钱的,小朋友则需磕头拜谢。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后,小孩们拿着钱去买两样东西:一是蜡烛,一是灯笼。有了蜡烛和灯笼,附近的一群孩子就会聚在一起,敲着锣鼓,挨家挨户地“跑年”:每到一家都会送上祝福,说些*安如意、大吉大利之类的吉祥话。

  守岁”到半夜,家长开始清点家庭人数,一人不拉时,开始“关财门”(大门)。“我小时候最激动的时候就是‘关财门’后,邻居亲朋都会从门缝塞贺年片,相互祝福。”茆耕茹说,“有时候一晚上能收到上百张贺年片。”

  当然芜湖年俗中还有种种禁忌,大年初一—初三期间忌讳说不吉利的话,禁止打骂小孩,不动剪刀不扫地。

  蚌埠:饺子元宵一起吃

  在皖北,吃年夜饭地方不同时间不一样,有的是晚上吃,有的中午开始吃。蚌埠处于我国南北方交界,年夜饭风俗也呈现南北交融状态。鸡、鱼、圆子这些和皖南差不多。但到子夜要吃“更岁饺子”,这点又与北方接轨,过现在都推迟到年初一早上吃了。年初一蚌埠是饺子、元宵一起吃,这正是风俗南北交融的表现。

  蚌埠有一个习俗,过年了家家蒸大馍,蒸了一锅又一锅,蒸好了放在盛粮食的笆斗里。年前蒸馍时各家都会蒸上一个一尺方圆的饼,当地人叫团圆饼。饼一般连续摞三四层,上面用面粉做一对小龙,预示着子女都能成龙成凤;配上莲子、红枣等点缀,有早生贵子、红红火火之意。蒸团圆饼时,小孩子是绝不允许插手的,蒸好后,要放在自家的粮囤上,也有*收的意思。

  宿州:硬币放进扁食里

  在宿州地区,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百姓就开始准备年货。还要蒸馒头、炸出各式的面制小糕点。第一锅馒头出炉后要燃放鞭炮以祭灶神。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吃团圆饭,饭前会放一串鞭炮,菜相当丰盛,但不一定有米饭也可以是稀饭,晚饭却很简单,只是吃些面条或元宵,晚饭后开始捏扁食,全家动手。扁食是作为年初一的早饭,素馅,主要以青菜、鸡蛋末、粉丝末作为原料,包制时随机放进一些硬币、一元、一角、五角等。扁食完工后,会有一个自愿“守岁”的家人照看。初一早饭时,谁吃到包有硬币的扁食,就代表谁会在这一年里财运亨通,而且硬币面值越大,就证明赚的钱越多。

  在宿州地区,拜年是在年底进行,大家提着礼品看望亲戚。而在正月初二、四、六等双日期的日子里,晚辈再到长辈家,这时还会收到长辈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阜阳:红蜡烛不许灭掉

  在阜阳地区的乡村,人们过农历新年时有一个自古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两支红蜡烛,红蜡烛的中间摆上一些贡品,像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对不许灭掉。

  滁州定远:年饭是在中午吃

  在定远县很多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11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很多做生意的有时因为生意好,才很无奈地把“年夜饭”改在晚上吃。有些做生意的.,为了赶在中午吃年夜饭,干脆在大年三十便把生意停了,一家人从早上便开始准备中午的“年夜饭”。

  安庆宿松:凌晨四点就“完年”

  在宿松,腊月中下旬,年味就渐渐浓了。宿松有段民谣,孩子们很小就会唱。“天哪天,莫起风,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杀鸡又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讲好话,初一初二不挨骂。”宿松做的粑是用米粉和成的,用蒸笼蒸熟,凉了干了,就用水浸着,可以吃到春耕插秧。粑用桃木雕花造型,有万字印,有喜字印,有寿字印,还有春字、福字等印。孩子多的人家还雕桃子印。

  在吃年饭的时间上,宿松大多数地方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但宿松湖区,靠东洪、下仓一带却有些特别:大年三十早上,天刚破晓,就有人家炸起了鞭炮“过年”,一家人围桌吃起了“年早饭”。性急的人家甚至四点多钟就“完年”了。

  宿松人的“小年”在正月初七过。小年过得很随便,往往是在黄昏放一挂鞭炮就算过了小年。而元宵节却很隆重。过去有“吃了元宵肉,农夫脱赤足”,即意味着春耕生产又开始了。

  淮南寿县:过年只吃一顿饭

  在寿县,大年三十一天全家谁也不准吃早饭和午饭,只准吃一顿年夜饭。吃年夜饭,必须要有一盘鲜鱼,但这盘鲜鱼任何人不准吃(意味着年年有余),只有过完大年初三才能动筷吃这盘鱼,人人都要吃上一口。吃年夜饭时不准说话(意味着埋头大发财),吃年夜饭一定要留点饭在碗中。

  大年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四天不许重新开锅做饭,这也是寿县当地一特色的年俗。所以,大年三十晚间的每家年夜饭做得很多,有的家庭锅能做多少饭就做多少饭。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做得也很有特色。所有人吃罢年夜饭后,年龄最长者将剩下的饭盛出,然后在灶上慢慢烹制锅巴,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一个整体锅状的锅巴就新鲜出炉了。这时,老人虔诚地用双手将它放在稻屯上(任何人不准吃),意味着来年大丰收。

  宣城绩溪:“十碗八”讲究多

  皖南的绩溪是“徽菜之乡”,当地传统年夜饭称为“十碗八”,即十个热菜、八个冷碟。每道菜都有特别寓意,讲究也非常多。“十碗”中第一道上的必须是鸡,而且是清炖整鸡,鸡头要对着家长,寓意大吉大利。最后一道上红烧鱼,也要是整鱼,寓意年年有余。

  此外必不可少的菜还有豆腐丸子,里面要配一点青菜。圆子寓意团圆,颜色上是青青(清清)白白,过去徽州男人过年之后要出去做生意,所以特别注重做人清白。在绩溪,年初一上午拜年后,中午吃的都是面条,一碗长寿面加两鸡蛋,如今家家户户也基本这样。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8)

——湛江过春节作文 (菁选5篇)

湛江过春节作文1

  同全国其他地方都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湛江过春节作文2

  湛江乡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习俗,如过年,家家户户都蒸年糕,制作“木叶挞“(糯米),包粽子,炸煎堆。制作“木叶挞”,是十分讲究的,要用田艾草与糯米粉揉和作“乙皮”用花生、芝麻、椰丝炒香加红糖作“乙馅”,然后用新鲜菠萝树叶于包裹,放入锅蒸熟。刚出锅的“木叶挞”软绵绵的,乙皮含着艾草的清香,咬一口就溢出香喷甜蜜的馅浆,那种腻腻的香甜,你忘记也难!

  湛江沿海乡村靠海吃海,人们习惯从海里捕鱼捉虾,放入沙堡用清水煮汤喝,即使是咸鱼也一样,这种堡煮食物的烹调方法已成为习俗。

  湛江也有一种习惯就是以醒狮来娱乐助兴。一般在春节或喜庆的日子。所谓的醒狮也就是舞狮。醒狮是湛江城乡最普遍最热闹的民间舞蹈,尤其是遂溪醒狮被誉为“*醒狮之乡”。遂溪醒狮艺术,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醒狮的狮头特大,用竹蔑扎成,蒙上麻布,饰之以羊毛,酷似狮形。狮头以斑驳似狮身狮尾的杂色布。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紧随狮子后面是锣鼓钹击乐。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历代民间年节舞狮,寓意驱邪扶正,祝贺庆吉祥,深受人们喜欢。

  给人一种飘逸空灵的神奇美感——飘逸。飘逸巡游是庆赏元霄的高潮。从元宵节上午起,街头巷尾人头攒动,男女老幼,欢天喜地地等候飘色巡游。

  飘色巡游,前面是锣鼓旌旗开路,舞狮舞龙助阵,接下来扒、推出一台台飘色。每一台飘色似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演一幕精彩的戏曲故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人物表演精彩,街头巷尾,满街喝彩。

  这些都说明了这是湛江优雅的传统、优美的风土人情及湛江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湛江过春节作文3

  “嘭——啪!”窗外的烟花迎接着新年的到来狗年,在湛江过的狗年也拥有着不同的甜蜜、不同的年味。

  在湛江,和我们温州过年最大的区别就是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小树桔子摆在家门口,据说呢,桔子代表着“大吉”,而红包就代表着“大利”了。

  临近夜晚,烟花已在天空中作舞,盛开了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耳边砰砰啪啪的响声也是一番喜庆的滋味,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光彩。我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拿出了烟花,引上导线,霎时火星四溅,烟花在地上转的同时,烟火四处漫散,颜色绚丽多彩,由黄变到绿,再到粉……为春节增加了不少年味呢!

  我们嫌小型烟花看的不过瘾,于是拿来了“七星瓢虫”。我们拿来了*将它点燃,随着一声“biu”的巨响,升上了天空,绽放出它那绚丽的色彩,红、橙、黄……为夜晚画上了一道点睛之笔。

  过年当然少不了年夜饭了,我们到了菜场买了菜,自己做年夜饭,一道道菜的颜色简直就是绝配,个个色泽亮丽,牡蛎炒蛋,鲳鱼,虾,煲仔饭。单单看着这些菜,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那诱人的香味,直窜鼻腔,闻得出来,在菜中夹杂着的.,还有幸福的味道。也不知为什么,这一次的年夜饭更加有年味,找到了真正过年的滋味。

  在湛江过的春节,浓浓的,暖暖的,一直荡漾在我的心头。

湛江过春节作文4

  每个地方,都有那个地方的民俗民风,都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当然,我的家乡:湛江也不会例外。

  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都要大扫除。大扫除的寓意是把晦气,霉运都扫走,还要把自己家门前的垃圾烧掉,寓意也是一样的。这一天当然也要贴对联啦!我们要把旧的对联撕下来,换上新的,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户户的对联都各有特色。吃团圆饭的时候,鸡、鸭、米粉和淮山可是必不可少的.!

  大年初一时,我们都要穿上新的衣服去拜新,拜新也就是迎接新的一年了。大家都要带着清茶,糖果去拜新呢!要数最热闹的是迎接财神了!两个带着面具的叔叔抬着财神游荡村子,高达92分贝的锣鼓声,鞭炮声却挡不住我们欢呼的声音!而且,每家每户从凌晨开始放鞭炮,一家烧完另一家又接着烧,就这样陆陆续续一直到天亮。

  大年初二,这一天在湛江叫做开年日,也是我们最忙的一天了!千门万户都要去庙里祈福。烧香时所烧出的烟运载着我们美好的愿望。来祈福的人很多,他们排成的队伍长的跟一条龙似的。除了祈福,我们大家还要吃开年糕。开年糕黏乎乎的,好吃极了!

  大年初三是斥口日,传说这一天很容易会发生吵架事件,所以大家都会在自家的门前放鞭炮,把不好的东西赶走。由于大年初一,是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等,部分农村还有吃斋习俗。初二也不能扫地,所以今天就要大扫除了!

  初四到初十,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要穿上新衣服到亲戚家拜年。大人们都忙着封利是,小朋友们呢,就忙着收利是了!

  十五元宵节可热闹了!大部分村庄和乡镇要举办舞狮、游神、唱大戏、武术表演等民间活动舞狮会游荡每条村,我们要准备钓清(红包)

  给舞狮“吃”。当然也少不了放鞭炮啦!晚上,我们大人小孩可忙了!大家一起去偷清:偷到荷兰豆,眼眉就会弯。偷到葱,就会很聪明。偷到蒜,就会计算………

  我家乡的习俗我很喜欢,真希望下个新年的到来。

湛江过春节作文5

  同全国其他地方都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

  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5篇)(扩展9)

——爱安徽爱家乡作文 (菁选3篇)

爱安徽爱家乡作文1

  有一个美丽而又充满幸福的地方,她非常纯洁,非常善良,也非常快乐,她用心哺育着几千万人民,她用爱感化着几千万人民,她用温暖关怀着几千万人民。这里有雄伟的山峰,这里有秀美的碧水,这里还有古老的寺庙,这里更有淳朴的人民……她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安徽。

  小时候逢年过节,我都会去爷爷奶奶家,每次回乡下,路上总是坑坑洼洼,干旱天,车子开过,尘土飞扬,灰尘满天,下雨天,这可好了,车子边开边溅起泥浆,弄脏了车子,有时还不小心弄脏了行人的衣服,弄得我们常常向别人道歉。真的是“一举两得”呀!

  今年回老家,这路可大不一样了,“嗬,都是柏油的啦”。我不禁欢喜的喊道。现在车子开过,一点痕迹都不留,留下的就是爷爷奶奶的欢声笑语。

  现在到底安徽已经多么繁荣,多么富饶了,街道都从几米宽变成几十米宽的马路了,车辆来来往往,城市里以前的小板房,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大厦,美丽的公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电脑,人民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名山胜水,如黄山,黄山最具有特色的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82峰,或崔巍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陆起成峰峦峭壁。

  我的家乡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安徽有许多民族文化和特有风土人情,如黄梅戏。黄梅戏用安庆方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着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领导干部付出的心血,就没有风景秀丽的安徽。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勤奋学习,掌握本领,放眼未来,为建设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爱安徽,我爱我的家乡,期望您的明天更灿烂,辉煌。

爱安徽爱家乡作文2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它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家乡,是一个多么亲切的词语!远离故乡的人总思念自已的家乡。在我的记忆的长河中,我的"家乡的湖永远是清澈见底的;大树永远是成片成片的`,从高处望去,是树的海洋中掺着几幢房屋;空气也永远是清新的,没有那股难闻的汽油味。

  早晨,公鸡的鸣叫拉来了新的而又忙碌的一天,一户户人家挑着扁担相继出门。广阔地田野上出现了忙碌的身影。

  中午,他们又满载而归,午饭煮好了,他们又跑到树阴下,一边吃饭,一边闲聊,脸上满是笑容。男孩儿在树阴下抓蝴蝶、捉蛐蛐儿。女孩儿则玩牛皮筋,跳绳或过家家之类的游戏。

  傍晚大家把桌椅饭菜端到房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边吃边闲聊,沉浸在欢乐声中。

  入夜了,整个村庄在黑夜中,美丽、寂静,而又安详,新的一天又将在太阳升起时拉开序幕。

  城市哪里好?一大清早便吵醒,再也听不见那鸡鸣声了;夜晚也仍然灯火辉煌,汽鸣声也不时响起。湖水也已被破坏,黑乎乎的,散发着臭味;城市里的大树,少而又少,是房子的海洋中掺着几棵树;汽车的尾汽,工厂的废汽,污染了环境,再也没有清新的空气了。

  如果你问我家乡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家乡是一个让人感到亲切而又怀念的地方!

爱安徽爱家乡作文3

  我的第一故乡在安徽,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旅游景点有九华山、黄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八公山、万佛湖……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奇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黄山真美啊!我爱我的第一故乡——安徽。

推荐访问:作文 安徽 春节 安徽春节作文 菁选五篇 安徽春节作文1 安徽春节作文1000

本文标题:2023年安徽春节作文,菁选五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88443.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安徽春节作文,菁选五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