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精选文档)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3-08 18:42:02 | 浏览次数: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精选文档)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是可逆反应的*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

  五、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

  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等问题进行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

  【情景设计】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运用物理知识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自学】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能力。

  【练习】解答习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总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第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

  可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来进行质疑。从几组实验比较得到结论: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第三、化学*衡的教学

  建立化学*衡的观点是重点。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悉的“溶解一结晶”现象,复习溶解结晶*衡认识*衡的特点,从教学的模式,采用直观的图示认识*衡,帮助学生建立化学*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通过逻辑分析、化学实验等迁移至化学。

  七、板书设计

  §2.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达式:v(B)=△c(B)/t

  4、单位:mol/(Ls)或mol/(Lmin)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温度的影响

  〔2〕浓度的影响

  〔3〕压强的影响

  〔4〕催化剂的影响

  〔5〕接触面积的影响

  三、化学*衡

  1.化学*衡的概念

  2.化学*衡的特征

  3.化学*衡的标志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确定

  四.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1.本节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安排在 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和总结之后,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2)通过化学史实(炼铁高炉尾气之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铺设了心理桥梁

  (3)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衡状态的分析推进,逐步形成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体现了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4)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实践性。

  (5)注重知识的基础性,没有从原理、定义的高度予以重点讨论,体现了大众教育的思想,并为选修教材的学习留有充足的空间.

  2.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动态*衡的观点,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过程是:

  3.教材处理(基于以上设想,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1)引入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从而认识并相信可逆反应的存在。

  (2)通过动画模拟,变微观为直观,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可逆反应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3)以学生实验为媒介,通过对溶解*衡状态的分析讨论,类比导入化学*衡状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学习。

  (4)将科学史话放到本节最后,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创造机会,从而形成其对所学知识价值的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在知识拓展部分,增加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部分知识的积极性,为选修教材的深入学习埋下伏笔。

  (6)通过阶梯式的习题设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梳理知识脉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前面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学习和探究为本节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2.本节知识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在此之前缺乏类似的学习经验和探究经历

  三.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衡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2)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衡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提高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n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n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和外部特征。

  n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相结合);思考与交流。

  n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动画模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探索问题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进行反应的,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是否能真正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

  若以CaCl2与Na2SO4的反应为例,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填写表格。培养其动手能力,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自主发现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激起其进一步探究的意识。

  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4ml 1mol/L CaCl2溶液,然后滴加1mol/L Na2SO4溶液5~10ml

  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置于另一只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1mol/L 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列出你对问题的 想法

  (二)提出概念、提出新的研究题目

  那么什么是可逆反应呢?学生可轻而易举地给出概念。为加深学生对可逆反应的认识和理解,变微观为直观,化抽象为具体,我在此处加入了动画模拟。接着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内化其对可逆反应的认识。

  并以此为契机,提出新的探究题目:根据以上探究,你能否总结出可逆反应具有哪些特征?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可逆反应的四个特征。

  (三)问题引导 、 类比分析、合作探究

  由实验可知Ca2+与SO42-反应是可逆的,CaSO4在生成的同时也在溶解,CaSO4的生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时,溶液处于何种状态?该状态有何特征?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此条件下溶解量达到了溶解限度,CaSO4达到了沉淀溶解*衡状态。

  此时及时提出问题:那么化学反应中是否也同样存在化学反应限度和*衡状态呢?

  通过这样的类比,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心理氛围和思考空间。

  接着,趁热打铁,以学生较熟悉的可逆反应氮气与氢气合成氨为例,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

  (1)当反应刚开始时,是反应物浓度大还是生成物的浓度大?

  (2)当反应刚开始时,是正反应速率大还是逆反应速率大?

  (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4)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

  (5)反应进行到什么时间会“停止”?

  (6)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如何变化?

  (7)给这个状态命名?

  (8)反应真的停止了吗?

  通过以上8个问题的思考讨论,步步推进,化学*衡状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也随着揭开层层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

  (四)提出概念、建立图像、联系生活

  那么什么是化学*衡状态呢?你能否用时间——速率图象表示其建立过程?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后。

  我用大屏幕播放化学*衡状态建立的时间——速率图象,以加深学生对化学*衡状态建立过程的理解。

  接着继续引导: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动态*衡实例?你能举出一些吗?

  然后以对“水槽中的进出流水”的生活实例的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化学*衡状态的理解。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入浅出,实现由微观到宏观、由理性到感性的回归。

  此时再提出:化学反应*衡状态有哪些特征呢?

  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和师生互动得出化学*衡状态的五个特征。

  此时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也已水到渠成

  (五)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科学史话”。

  并提出问题:高炉高度增加,为什么CO的浓度、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其对所学知识价值的认同,激发学习积极性。

  (六)拓展延伸

  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那么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欲,我在此增加了演示实验:NO2*衡混合气在冷热水中的颜色改变

  并在说明影响化学*衡状态的外界条件以后,强调指出:有兴趣的同学可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深入学习。以真正实现知识的延伸。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3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1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衡状态。

  化学*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衡,达到*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衡。

  (3)判断化学*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2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

  (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等。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

  (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5、(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

  (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Cl、Na、K、Mg、Ca、S、C、F、B、Br、Sr 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有关反应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

  (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

  (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2I-+H2O2+2H+=I2+2H2O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3)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3篇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

  二、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等问题进行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

  【情景设计】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运用物理知识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自学】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能力。

  【练习】解答习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总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第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

  可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来进行质疑。从几组实验比较得到结论: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第三、化学*衡的教学

  建立化学*衡的观点是重点。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悉的“溶解一结晶”现象,复习溶解结晶*衡认识*衡的特点,从教学的模式,采用直观的图示认识*衡,帮助学生建立化学*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通过逻辑分析、化学实验等迁移至化学。

  板书设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达式:v(B)=△c(B)/t

  4、单位:mol/(Ls) 或mol/(Lmin)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温度的影响

  〔2〕浓度的影响

  〔3〕压强的影响

  〔4〕催化剂的影响

  〔5〕接触面积的影响

  三、化学*衡

  1.化学*衡的概念

  2.化学*衡的特征

  3.化学*衡的标志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二节,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就全章内容来看,既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延伸,也是第三节化学*衡的研究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处理:

  ○1为了加强学生自主探究,一改教材边实验边理论的方式,采用先理论猜想后实验验证的科学发现的次序,使实验的开放性更强,方案均由学生设计。

  ○2为了使现象对比更明显,增加caco3和不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实验。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

  ○1必修2中,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

  ○2在本册绪言中学习了碰撞理论相关知识。

  2、已具备的能力:

  ○1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2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可能遇到困难:

  ○1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困惑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尤其是压强对速率的影响;

  ○2对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缺乏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运用碰撞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旧知-提出问题-理论猜想-实验验证-现实应用”的科学发现方法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讨论-自评互评,掌握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定性实验方案选择原则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联系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与评价;压强及催化剂对化学速率的影响。

  四、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教具法、视频动画法

  学习方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对比评价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动画导入-讨论猜想-学生拼图-深入讲解-实验探究-自评互评-应用思考

  在任务驱使下,经过讨论,学生拼图思维容量很大,能带给学生一次认知飞跃,而实验验证将迎来认知上的又一次飞跃,自评互评则把整堂课推向高潮,现实应用则使学生产生言犹未尽的感觉,把进一步探究留到了课后。整个过程重现了“联系旧知-提出问题-理论猜想-实验验证-现实应用”的科学发现方法。

  【导入】通过动画演示,复习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旧知识,思考讨论:

  化学反应速率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任务一】碰撞理论。

  请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完成拼图。

  进而思考:影响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碰撞几率、内能、反应路径、搅拌、接触面积、浓度、压强、电弧、温度、超声波、放射线、光辐射、强磁场、催化剂)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讨论并通过完成拼图展示讨论成果。

  教学中预先准备好一些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动画讲解,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因素,有选择地进行动画演示。例如上课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催化剂的影响不是太清楚,就播放了动画。又针对压强影响的多样性,我播放了压强的的影响,并借助图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启发学生得出压强对速率

  影响的关键所在。

  【任务二】实验探究

  任务:用实验法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如何影响反应速率。

  试剂:大理石,1mol/L盐酸,0.01mol/LKmno4,热水,冰水,0.1mol/LH2c2o4,0.2mol/LH2c2o4,0.1mol/L盐酸,0.1mol/LNa2s2o3,5%H2o2,0.1mol/Lcuso4,0.1mol/Lfecl3溶液,mno2粉末

  分组实验:组织各小组“明确任务—了解试剂—设计方案—小组分工—进行探究—交流汇报(强调从所控制的变量、方案、依据的现象、结论、微观解释五个方面进行汇报)-自评互评”。如此开放的实验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往往能得到多种设计方案,教师再加以恰当引导,引发认知冲突,为实验方案的选择与评价提供了*台。

  例如:探究浓度影响时,有小组提出用硫代硫酸钠和盐酸反应,先后用0.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盐酸,对比生成沉淀所需的时间。

  立即就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两组同时操作,更省时间,对比性也更强。

  这时我对同时操作予以了肯定,并启发学生思考:两只试管现象差异大吗?对比真的很明显吗?从节约时间和现象对比考虑,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案?

  这时有人提出,他们小组选择用大理石和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控制的变量也是盐酸的.浓度。

  又有小组又提出质疑:变量唯一吗?如何控制两组实验大理石颗粒大小一致?应该选用Kmno4和H2c2o4……

  有小组反驳:Kmno4和H2c2o4反应速率太慢,浪费时间,现象对比也不如大理石和盐酸的明显……

  这样,学生在争辩中,掌握了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和定性实验方案选择等科学方法。

  【练习】设置目的:第一题针对实验结论,第二题针对碰撞理论,第三题节选自今年新课标高考题,检验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结课】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

  以当地景观本溪水洞结课,有关人士建议限制日游客数量的原因何在?速率的影响因素在生产生活中还有那些重要应用?作为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略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3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说课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全新的知识,这节课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作综合归纳和提升,为以后继续学习化学*衡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方法的铺垫。本节内容以生活现象为背景,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使知识与背景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应用。

  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期课改的化学学科提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

  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注重科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我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条理化、系统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学力的培养要求,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识及图片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识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体现这种意图,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讨、对具体题目作总结性回顾,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3、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时这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化学

  反应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但又是学习化学*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但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在认知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故它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所在。

  4、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上述的总体分析和二期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性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技能性学习目标]:

  (1)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方法分析:

  1、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依据

  总的教学构想是:

  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序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力为暗线,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培养。

  第二,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明线,将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2、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导入设计: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首先深切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针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现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验的探究,大胆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点评,让教师的认知结构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同时强调团队精神。

  教学结束设计:利用一道综合讨论题,让学生充分应用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教育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反应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合乎掌握。

  2、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巩固训练

  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短期作业选用课本及习题册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完成。二是让学生做一项长期工作,即*时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发现做好相应的记录,应该说学生乐于这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活动。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4)

——初三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学习3篇

初三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学习1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A+bB===cC+dD,比较,则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大。

  对于较为复杂的关于反应速率的.题目,采用以下步骤和模板计算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在化学试验中,你会发现老师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往往会加入一些催化剂、酒精灯加热之类的措施,那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5)

——初中化学的反应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中化学的反应知识点归纳1

  1. 2Mg+O2点燃或Δ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白色信号弹

  2. 2Hg+O2点燃或Δ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

  3. 4Al+3O2点燃或Δ2Al2O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5. 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6.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 2H2+O2 点燃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高能燃料

  8.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9. 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0. 2KClO3 + MnO2 Δ 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11.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12. 2HgOΔ2Hg+O2↑

  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13. 2H2O通电 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14. Cu2(OH)2CO3Δ2CuO+H2O+CO2↑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铜绿加热

  15. NH4HCO3ΔNH3↑+ H2O +CO2↑

  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16. 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17. Fe+H2SO4=Fe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8. Mg+H2SO4 =Mg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9. 2Al+3H2SO4=Al2(SO4)3+3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0. Fe2O3+3H2 Δ 2Fe+3H2O

  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1. 2Na+Cl2Δ或点燃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6)

——初中化学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3篇

初中化学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材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应比较自然;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还能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教材设计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实验来让学生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而后再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目标:

  ⑴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⑵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4、教学难点:中和反应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还为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之间的反应作了铺垫。但要较好地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对于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错误的认为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索法、归纳练习法。

  3、难点突破:⑴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体现的结论。

  ⑵采用对比法,将实验所体现的结论进行归纳,

  提炼。

  ⑶将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中和反应——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中和反应及其实质——通过问题讨论和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评价与反思。

  2、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课件展示一起浓硫酸泄漏事故及当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提问】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引发学生提出酸与碱能否反应的猜想。)

  【过渡】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课件展示】熟石灰与浓硫酸反应的探究实验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按上述方法进行实验。

  【质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指示剂的指示作用和加入蒸馏水的对比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熟石灰与浓硫酸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同时为下面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否反应做知识和方法的铺垫。)

  【过渡】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用滴管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两溶液混合后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质疑】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了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方案验证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正确的结论,加深对实验探究新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自信心,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酸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引导归纳】什么是中和反应

  【课件展示】展示图片,从微观角度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通过课件展示,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反应微粒观。)

  【课件展示】①一块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②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非也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

  ③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④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减轻痛痒?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感悟?

  (使学生能对自己一节课的收获、不足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教材P654、6、8。

  (书面作业强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板书设计: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农业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7)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3篇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可逆放热反应,在转化率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

  A、降低 B、升高 C、 A、B均可能 D、同可逆吸热反应 2、对于A → P (主), A → B(副)的*行反应,若反应级数α主>α副,在相同的操作条件和反应时间下,下列各种反应器所得转化率判断中正确的是 A、CSTR>PFR B、CSTR

  C、 PFR<间歇反应器 D、PFR>多级CSTR串联 3、*推流反应器的Pe、N、σθ2值分别为

  A、0、0、 1 B、 ∞、0、0 C、 0、∞、0 D、 ∞、∞、0

  4、对于转化率与反应速率存在极大值的动力学关系,采用下列何种型式的反应器可能使得所需反应体积最小

  A、PFR B、PFR后串接一个CSTR C、 CSTR D、CSTR后串接一个PFR

  5、在相同反应体积时,保持其它操作条件亦相同,对于正常动力学,则

  A、(XA)PFR>(XA)两个CSTR串联>(XA)单个CSTR B、(XA)单个CSTR> (XA)两个CSTR串联>(XA)PFR C、 (XA)PFR>(XA)单个CSTR>(XA)两个CSTR串联 D、(XA)PFR =(XA)单个CSTR =(XA)两个CSTR串联

  本题答案

  1、 C, 2、A , 3、 D , 4、 D , 5、A

  二、讨论题(10分)

  一间歇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在相同的操作时间下采用大釜比用小釜所达到的转化率要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4分 要点:由于操作时间相同,由t=1/kln(1/(1-xA))(一级反应)知,反应的转化率与反应器的体积无关,只与反应时间有关。 6分

  三、计算题

  1、 有一级不可逆反应A → P,在85℃时反应速率常数为3、45×10-2 min-1,若日产400Kg的产品P,A和P的密度均为1、25Kg/l,今拟在一容积为10m3的间歇釜式反应器中进行,若辅助操作时间为0、5 h,最终转化率为95%,求:①每批操作所需反应时间?②若装填系数为0、75,求反应器的体积?(20分) 解: ① t=CA0 =

  dXAdXA11

  CA0lnrAkCA0(1XA)k1XA

  XAf

  11

  ln() 2

  10、953、4510

  =86、8 min =1、45 h (10分) ② 每批产量:400×24/(t0+t)=400×24/(0、5 + 1、45)= 4923 Kg

  每批物料的投放量:

  Q0= 4923/1、25/95%=4146 l =4、146 m3

  反应器的实际体积VR= 4、146/0、75 = 5、528m3 (10分) 2、某二级液相反应A + B C ,CA0=CB0 =1、0 mol/m3 ,rA= 1、0×10-2CACB(mol/m3、s)采用两釜串联操作,VR1=VR2 =2 m3 ,Q0=0、01 m3/S,求最终的转化率。 解:

  VR1= Q0 CA0 (XA1-XA0 ) = Q0 CA0 XA1 rA1 k CA0 (1-XA1) 因为: CA0= CB0, vA =vB

  代入已知数据得:XA1=0、5 (10分) 同理:

  VR2= Q0 CA0 (XA2-XA1 ) = Q0 CA0 (XA2-0、5) rA1 k CA0 (1-XA2)

  解得:XA2=0、634 (10分)

  3、有如下*行反应

  A + B → P (主反应) A + B → S (副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为:rP=k1CACB0、3,rS=k2CA0、5CB1、8(mol/m3、s),已知:k1=k2=1,A和B两种物料的初浓度:CA0=CB0=1、0mol/l,分别从反应器进口等流量加入,反应转化率为0、9。

  ①写出瞬时选择性与组分A的转化率关系表达式 ②计算在*推流反应器中的总选择性 ③计算在全混流反应器中的总选择性

  ④如采用*推流反应器,为提高选择性应采取怎样的加料方式。(20分) 解:

  四、推导题(10分)

  对气-固催化反应A + B = C,其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 A + σ

  Aσ B + σBσ

  Aσ+ BCσ (控制步骤) Cσσ

  试导出其速率方程表达式。

  解:因为第三步为控制步骤,所以其它各反应均达到*衡状态。

  则 r=ks、θA、PB、– ks’θC 4分

  因为1,2,4步达到*衡,所以有

  、θA、= KA、PAθv θB、= KB、PBθv θC、= KC、PCθv

  又:θA +θb+θv+θc =1

  解得θA=KAPA/(1+ KAPA + KBPB + KCPC)

  θC=KCPC/(1+ KAPA + KBPB + KCPC) 4分 将之代入前面方程得

  r= K1PAPB-K2PC 1+ KAPA + KBPB + KCPC

  其中: K1=KS KA K2=KS’KC 2分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8)

——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3篇

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1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

  (1)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热量

  (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出热量

  (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

  (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

  (1)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

  (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 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5、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 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6、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1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扩展9)

——离子反应的化学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的化学教学反思1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而且在我用多媒体展示溶液中离子的微观图像时,好多同学很快就能明白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本质,这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知识点中,由于学生的化学用语这一关掌握的不是很好,这给他们的书写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在我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下,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他们之间也互相交流,且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可见这群可爱的孩儿们在学习中是充满乐趣并取得成就的。最后15分钟我给同学们布置了4道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课堂练习题,在他们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紧接着我着重分析与强调这些错点,帮助学生纠正与提高。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刻领悟到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备学生,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理解这节课内容的.能力,然后要备教法,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等等。

推荐访问:化学反应 速率 限度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1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说课稿

本文标题:20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精选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3130.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3篇(精选文档)》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