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3-09 19:06:03 | 浏览次数: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进行有关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  2、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算法。  3、感受运算定律应用的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进行有关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

  2、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算法。

  3、感受运算定律应用的广泛性,能对简便算法的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教学重点:

  能观察题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加法计算中有哪两个运算定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在乘法计算中有哪些运算定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2、我们已经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适用于整数,小数,还可用于分数那么乘法计算中的三个运算定律能否也适用于分数呢?

  这就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打字问题

  1、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和问题,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2、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结果。

  3、师生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一个算式应用乘法分配律就是第二个算式),从而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240×( 1/4+ 1/6) 2401/4×+240×1/6

  = 240× 5/12 = 60 + 40

  = 100(页) = 100(页)

  三、简便算法

  1、出示

  7/8×4/15×5/7 ( 3/4+5/6 )×12

  鼓励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说说是怎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分数连乘,写成分子连乘、分母连乘后,可以先进行约分。

  试一试

  让学生自主计算,交流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练一练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应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结合新课改的新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所以由情境导入,引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再由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引入新授,然后小组合作,共同验证新课题。不足之处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1)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3篇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1

  除法运算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半放半扶”的教学思想,和有意识地合理处理教材,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

  2、有意识地强化了“要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方法灵活计算”这一数学思想,并将这个难点分散与各个环节。如在:

  (1)新授环节,解决例题时,引导学生按要求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1250÷25÷5方法二:1250÷(25×5)),引导学生比较后有意识地追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可以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练习设计中渗透和强化在巩固除法运算性质的同时,用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3、注意了解答应用题的学法指导。如学习例8时,通过引导学生:

  (1)由问题找条件;

  (2)由条件提问题等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审题,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选择方法列式解答。

  与此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按照不同思路寻求应用题的不同解法和计算题的不同简便算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2

  除法运算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半放半扶”的教学思想,和有意识地合理处理教材,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

  2、有意识地强化了“要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方法灵活计算”这一数学思想,并将这个难点分散与各个环节。如在(1)新授环节,解决例题时,引导学生按要求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1250÷25÷5方法二:1250÷(25×5)),引导学生比较后有意识地追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可以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练习设计中渗透和强化在巩固除法运算性质的同时,用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3、注意了解答应用题的学法指导。如学习例8时,通过引导学生:

  (1)由问题找条件;

  (2)由条件提问题等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审题,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选择方法列式解答。与此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按照不同思路寻求应用题的不同解法和计算题的不同简便算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不管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是否到位和准确,也不管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要上好一节课还在于课堂节奏的有效把握。本课现场教学是有遗憾的。

  1、由于客观原因,第一节推迟15分钟才上课,所以整节课都在赶时间,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过少,有点流于形式的感觉;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导致浪费了不少时间。如补充例题:“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思路列综合式解答”就是这样。

  3、由于时间问题,未能按预定设计完成巩固练习。

  一节原本可以上得很轻松自如的课却出乎意料地变成紧张急促,着实值得自己反思。有遗憾就会有收获,“追求课堂实效,重视课堂节奏。”还需要在*时不断历练。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2)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3篇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激情导课:

  出示一组式题,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师:在加法和乘法运算都有一些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其实,减法式题也有一些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大家想不想快速地的计算出题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的简便计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不同算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对又快的算出这些式题。

  2、民主导学: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

  (1)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也没看?

  (3)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1)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示交流

  1.小组汇报、板演计算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

  观察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板书:234-66-34 = 234-(66+34)= 234-34-66

  这个小组的同学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都很有道理。那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是不是像这样的减法算式都能用这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呢?

  小组举例验证。

  2.小结简便计算方法。

  生:(出示幻灯片,生填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1)、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3)、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 =a- c – b

  4.射击游戏: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呢?

  同学们:进行连减简便计算时,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5.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4、检测导结

  1. 目标检测: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练习七的2.4题

  2. 结果反馈:同桌互判,自己改错,教师统计反馈结果。

  3. 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会简便计算。

  2、能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选择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学习流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周末你都去哪里玩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安仁的景点吧。(PPT出示)

  爱好旅游的李叔叔听说咱们安仁有这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也想早点过来瞧一瞧。这次李叔叔为了旅行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到书店买了一本《安仁自助旅行》的书,回到家就迫不急待地看了起来,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生齐:会。

  师:好,请同学们先自己列出算式。把自己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组交流,汇报。

  A、234—66—34

  =168—34

  =134(页)

  B、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C、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随学生板书:234-66-34 234-(66+34) 234-34-66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你最喜欢那种方法?

  生:我是用第二种方法。

  师:选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同学都选择这种方法,请你来说理由。

  生:用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刚好是100。

  师:是吗?谁还有不同的选择?

  生:我选的是第三个算式,我认为第三种方法算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234-34正好得200。

  师:有道理。

  师:同学们,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李叔叔旅行中的问题。请你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现在我们把234改成266,再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学生思考回答)

  (4)小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出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师:希望同学们在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数据的特点,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学了这么多方法,我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下面进行一次实战演习。

  课本第21页“做一做”

  四、课堂作业,学以致用。

  五、课堂评价,全课总结。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3)

——除法的简便算法教案 (菁选3篇)

除法的简便算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板演

  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xxxxx第二种方法:xxxx

  答:每组有15人. 答:每组有15人.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教师提问: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解法,即两个除数相乘得6,用90除以6比较简便.)

  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规律,有时把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写成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3:

  1.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质疑:

  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

  由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过程和得数.

  (二)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组织学生讨论:

  (1)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要根据被除数的情况进行选择,怎样简便就怎样除.这道题先除以7,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比较简便.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订正第2题时,提问学生,为什么先除以8,而不先除以4呢?

  三、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

  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80÷4÷5 140÷5÷4 240÷5÷6

  360÷8÷5 450÷5÷9 190÷5÷2

  750÷2÷5 420÷3÷7 800÷5÷8

  2.怎样能较快地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80÷36 420÷28 270÷54 810÷45

  360÷24 240÷48 800÷32 630÷42

  板书设计

  第七册——除法的简便算法

除法的简便算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把除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而且用其中的一个位数去数被除数比较简便时,就可以用这两个一位数依次去除被除数。

  2、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通过对规律性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

  4、创新目标: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

  教学分析:

  乘这里讲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除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除,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教学重点:

  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一位数去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掌握由此规律得出的两种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教师行为:导引目标

  1、口算(投影出示)

  24020 36040 45030 35070

  45050 63070 800100 24080

  2、填空,把下面各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35=( )( ) 54=( )( )

  32=( )( ) 40=( )( )

  25=( )( ) 28=( )( )

  3、应用题(小黑板出示)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均分成2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订正。

  教师:刚才我们用两种解法解同一应用题,观察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明确:已知数相同,计算结果也一样,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教师说明:也就是说两个算式相等。

  教师板书:9023=90(23)

  教师:抛开具体的事理,单看两个算式,9023还可以用90除以2和3的乘积计算

  填空练习

  18045=180( ) 14054=140( )

  24056=240( ) 19052=190( )

  教师提问: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教师引导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投影出示)

  教师:学习了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除法中的简便计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除法中的简便算法教师板书课题。

  二、创造条件

  教学例3 (1)出示例3 39056 引导学生汇报,先算出5和6的积,再用积30去除390。提问为什么?因为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简便。

  反馈练习136085引导学生口述思路。

  (2)练习81092怎样计算简便?

  教师巡视把学生的不同作法板书并比较

  81092 81092

  =902 =810(92)

  =45 =81018 =45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连除法时,如果两个除数的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先把两个除数先乘起来,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教师提示:计算时方框的步骤不必写出来。

  (3)反馈练习:1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补充:190192(加强对比灵活运用)

  教师巡视,指点差生,集体订正。

  组织研究

  教学例4 教师:在例3中,我们利用这一规律把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来简算。

  (1)出示例4:42035 教师:你能进行简便计算吗?

  42035 42035

  =42075 =42057

  =605 =847

  =12 =12

  请同学们比较两种作法哪种要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简便,因为第一步用7去除,能迅速地用口诀求商,所以比较简便。

  (2)教师小结:在计算时,要注意,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怎样使计算比较简便,就怎样计算。

  三、引导创新

  111页做一做(幻灯出示)

  35025 48032

  四、反思小结

  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教师提示: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使计算简便。

除法的简便算法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

  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

  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

  师:“一打”是多少个?(12个)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

  1.教学教材29页例8(1)。

  (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

  生3:先扩大再缩小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对于最后一种方法可能说不太清楚,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计算结果不变,应缩小到原来的)

  (4)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简便算法。

  ①这几种算法有哪些相同点?(结果一样;算法都比较简便)

  ②你喜欢哪种算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问题吗?

  (5)总结: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教材29页例8(2)。

  (1)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让学生汇报解题方法。

  预设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支数求出单价。

  330÷(5×2)

  =330÷10

  =33(元)

  (4)唤起回忆,理解意义。

  ①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讨论。

  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330÷5÷2=330÷(5×2)

  质疑: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

  学生借助题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球拍的支数求出单价,都能求出最终的结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5)方法选优: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比较简便?(出示课堂活动卡)

  (6)引导总结,归纳规律。

  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均不为0)。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便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简便计算。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32×(________÷________)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鼓励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30页1、4题。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4)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5篇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

  一、调整教材顺序,促进有效教学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9600÷25÷49600÷25×4

  三、进行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逆向运用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四、加强应用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例1、求下列图形“L型”菜地的面积;

  9厘米21厘米9厘米

  例2、学校合唱团99个学生,每人一套报装185元,后来再加上同等价格的指挥服装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例3、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羽毛球12个,每筒羽毛球32元。又买了8个篮球。

  1、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

  25×12

  =25×4×3

  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2×25

  =8×4×25

  3、每枝羽毛球拍多少元?

  330÷5÷2

  五、加强错例分析,促进有效教学

  例1:25×32×125例2:32×125

  =25×4+8×125=4×(8×125)

  =4×8×4×125

  例3:463-82+18例4:9600÷25×4例5:25×(400+4)

  =463-(82+18)=9600÷(25×4)=25×400+4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2

  一、调整教材顺序,促进有效教学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9600÷25÷49600÷25×4

  三、进行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逆向运用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四、加强应用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例1、求下列图形“L型”菜地的面积;

  9厘米21厘米9厘米

  例2、学校合唱团99个学生,每人一套报装185元,后来再加上同等价格的指挥服装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例3、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羽毛球12个,每筒羽毛球32元。又买了8个篮球。

  1、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

  25×12

  =25×4×3

  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2×25

  =8×4×25

  3、每枝羽毛球拍多少元?

  330÷5÷2

  五、加强错例分析,促进有效教学

  例1:25×32×125例2:32×125

  =25×4+8×125=4×(8×125)

  =4×8×4×125

  例3:463-82+18例4:9600÷25×4例5:25×(400+4)

  =463-(82+18)=9600÷(25×4)=25×400+4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个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者a×(b+c)=a×b+a×c

  连减法的性质:a-b-c=a-(b+c) 连除法的性质:a÷b÷c=a÷(b×c)

  大多数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练习:

  1. 101 × 87=(100+1)× 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项法)

  34 × 43+34 × 56+34=34 ×(43+56+1)=34 ×100=3400(乘法分配律 添项法)

  2. 在教学中,我多次次听到学生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3. 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4.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如,463+82+18,463-82-18,9600×25×4 9600÷25÷4 9600÷25×4

  5.针对逆向运用,有以下规律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 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4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二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材安排的顺序是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这样安排,虽然可以按四则运算进行归类,但是对运算定律的类比推理不利。教学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的类比进行安排教学内容,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更加有效。

  一、调整教材顺序,促进有效教学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

  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 9600254 9600254

  三、进行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逆向运用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 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5

  本节课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1)复习运算定律,(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表示运算定律,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

  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特别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的最多。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上了这节练习课后,学生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简便计算的方法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我认为“简便计算”的教学必须遵循“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3篇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优势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差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的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的的挫折。“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面有成绩的人大多是有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2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中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例2,是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混合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结束后,我细细回想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改变教材

  教材中提供的小强比较大小的两组,只包含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在例题中有意加入了减法性质的一组题,有效把握简算教学的难点。

  2、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在这节课中,根据数学知识的以旧引新,知识迁移的特点,根据本课教学的知识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得出整数的加法、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不易理解或容易出错处给与帮助和点拨。

  缺点:

  1、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不太合理,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不够好。在出现例二的三个等式时,我提出“你能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想以此引发学生的观察,得出等号左右两边的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或者运算顺序不同,顺理成章得出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而学生直接答出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一步一步说出,有些牵强附会,牵着鼻子走。

  2、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前松后紧。复习中为了顾全大局,用的时间较长。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3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优势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差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的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的的挫折。“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面有成绩的人大多是有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1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近两周时间我一直在教*算定律和简算,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特别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的最多。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我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为此,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4”、“125×8”、“5与任何偶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课堂上,当简便运算的错误发生时,我试着把问题反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抛,往往会给学生一种强刺激,他们会细致深入地思考,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错了呢?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考的质量最高,也就成了思维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机。如:①176—57+43②147×16+53×25③175÷25×4④75+25-75+25等,受“凑整”思想的干扰,第一小题抛出后,学生们一眼看出数字57和43能凑整,于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忽略了运算符号,违背了运算法则,纷纷列出176-57+43=176-(57+43)=176-100。看到学生们果真上当了,我马上让学生计算176—57—43,然后追问学生,这两道题都可以变成176-100吗?然后将两道题放在一起对比,找出算式的异同之处,并让学生按顺序算出两道题的结果进行验算。有了这一题的基础,学生在计算175÷25×4时就不容易出现类似的错误了。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乘法分配律的逆用是学生掌握的难点,老是容易出错。比如,第二道题,由于这道题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直觉上的错误,误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而少数观察仔细的学生则认为这些算法不正确!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自己辩论,究竟能不能简便运算呢,有什么依据?各自说说理由,通过一番激烈的辩论,认为能简便运算的同学终于发现,原来两个乘法算式没有共同的因数,所以不能使用乘法分配律。有了这次简便运算的系统练习经验,学生们对定律和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了,在后来做简便运算习题时,学生们都表现出非常的小心和仔细,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强调: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对加法运算律的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价值。

  首先以计算47+58+42为教学例题,讨论:你会怎么做?生:先给58+42加上小括号。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师:怎么计算89+14+56。最后出示:78+(47+22),学生独立做在本子上。交流时,强调这里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时候,我以怎么计算204+417为例,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把204拆成200+4,一个是把417拆成400+17。师:哪个数更接近整百呢?把哪个数拆开更有利于我们接下来的计算?学生们统一了认识,在后来的`练习中,还是有好多孩子不能选择更接近整百的数去拆。

  对于例如:345+201这样的计算,在怎样运用简便计算时掌握的不是很好。这反映了学生对于运算律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尤其是对运算律的逆向运用,我觉得可以进行一个专项的训练。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3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近两周时间我一直在教*算定律和简算,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特别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的最多。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我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为此,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4”、“125×8”、“5与任何偶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课堂上,当简便运算的错误发生时,我试着把问题反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抛,往往会给学生一种强刺激,他们会细致深入地思考,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错了呢?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考的质量最高,也就成了思维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机。如:①176—57+43②147×16+53×25③175÷25×4④75+25-75+25等,受“凑整”思想的干扰,第一小题抛出后,学生们一眼看出数字57和43能凑整,于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忽略了运算符号,违背了运算法则,纷纷列出176-57+43=176-(57+43)=176-100。看到学生们果真上当了,我马上让学生计算176—57—43,然后追问学生,这两道题都可以变成176-100吗?然后将两道题放在一起对比,找出算式的异同之处,并让学生按顺序算出两道题的结果进行验算。有了这一题的基础,学生在计算175÷25×4时就不容易出现类似的错误了。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乘法分配律的逆用是学生掌握的难点,老是容易出错。比如,第二道题,由于这道题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直觉上的错误,误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而少数观察仔细的学生则认为这些算法不正确!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自己辩论,究竟能不能简便运算呢,有什么依据?各自说说理由,通过一番激烈的辩论,认为能简便运算的同学终于发现,原来两个乘法算式没有共同的因数,所以不能使用乘法分配律。有了这次简便运算的系统练习经验,学生们对定律和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了,在后来做简便运算习题时,学生们都表现出非常的小心和仔细,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强调: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会简便计算。

  2、能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选择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学习流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周末你都去哪里玩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安仁的景点吧。(PPT出示)

  爱好旅游的李叔叔听说咱们安仁有这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也想早点过来瞧一瞧。这次李叔叔为了旅行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到书店买了一本《安仁自助旅行》的书,回到家就迫不急待地看了起来,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生齐:会。

  师:好,请同学们先自己列出算式。把自己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组交流,汇报。

  A、234—66—34

  =168—34

  =134(页)

  B、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C、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随学生板书:234-66-34 234-(66+34) 234-34-66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你最喜欢那种方法?

  生:我是用第二种方法。

  师:选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同学都选择这种方法,请你来说理由。

  生:用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刚好是100。

  师:是吗?谁还有不同的选择?

  生:我选的是第三个算式,我认为第三种方法算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234-34正好得200。

  师:有道理。

  师:同学们,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李叔叔旅行中的问题。请你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现在我们把234改成266,再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学生思考回答)

  (4)小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出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师:希望同学们在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数据的特点,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学了这么多方法,我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下面进行一次实战演习。

  课本第21页“做一做”

  四、课堂作业,学以致用。

  五、课堂评价,全课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教学难点: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游戏规则是,我说一个数,你们对一个数,要求你们对的数和我说的数的和是一个整百的数。(游戏开始)

  现在游戏规则改变,要求你们对的`数和我说的数的差是一个整百的数。(游戏开始)

  想一想,什么样的两个数的和是一个整百的数?什么样的两个数的差是一个整百的数?

  其实,我们在计算时,常常用得到整百的数的方法来使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解决一个问题,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一起来探讨在连减的算式中,怎样做才能使计算更简便。(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中认识的李叔叔吗?我们的老朋友李叔叔不仅喜欢骑自行车郊游,还喜欢看书。瞧!他正在认真看书呢!

  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并解答。

  3. 汇报展示(分别让学生把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4.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三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5. 全班汇报交流。 (在汇报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计算)

  6. 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7. 如果把234页改为266页,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这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8. 师小结:这就说明,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如果被减数与第一个减数相减可以得到一个整十或整百……的数,我们就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被减数与第二个减数相减可以得到一个整十或整百……的数,我们就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如果这两个减数正好能凑成一个整十或整百……的数,我们就用被减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52+_)

  1500-28-272=_-(28○272)

  415-74-26=_○(_○_)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528-53-47 639-39-47

  545-167-145 437-137-63

  四、交流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没有什么遗憾?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案例评析: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一节计算课,教材通过创设“李叔叔看书”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李叔叔解决“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计算连减的算式中,能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为了有效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算式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1、用游戏引入寻找凑成整百的规律

  “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对口令游戏好吗?”课始我以亲切的笑容和轻松的话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中学生们感受发现到了凑成整百的规律,于是整个课堂教学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2、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解决“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尝试,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想法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三种方法。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然后让学生逐一介绍这三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领悟了各种简便计算方法。这样设计一改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每位学生在交流探索中,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并培养了他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

  在对三种计算方法进行交流后,我提出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解法的比较来认识和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刚开始学生都认为第二和第三种方法比较简便,但对于第一种方法都认为不简便,当我把书的总页数改为266页时,学生们发现这时用第一种方法比较简便,最终明白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来灵活地选择简便的算法。这样就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这种思想方法,也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

  4、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教材在设计上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如果在本节课的练习题中,最后设计一道解决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简便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使解决问题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出示一组式题,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师:在加法和乘法运算都有一些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其实,减法式题也有一些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大家想不想快速地的计算出题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的简便计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不同算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对又快的算出这些式题。

  民主导学

  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

  (1)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也没看?

  (3)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板演计算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

  观察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板书:234-66-34 = 234-(66+34)= 234-34-66

  这个小组的同学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都很有道理。那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是不是像这样的减法算式都能用这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呢?

  小组举例验证。

  2.小结简便计算方法。

  生:(出示幻灯片,生填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1)、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3)、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 =a- c – b

  4.射击游戏: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呢?

  同学们:进行连减简便计算时,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5.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检测导结

  1. 目标检测: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练习七的2.4题

  2. 结果反馈:同桌互判,自己改错,教师统计反馈结果。

  3. 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8)

——算法推荐或将可主动关闭 (菁选3篇)

算法推荐或将可主动关闭1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来看人民网的报道↓

  按照《规定》,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是指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

  《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规范:

  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传播违法信息,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传播不良信息;

  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发布审核、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算法机制机理、模型、数据和应用结果等;

  建立健全用于识别违法和不良信息的特征库,发现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加强用户模型和用户标签管理,完善记入用户模型的兴趣点规则和用户标签管理规则;

  加强算法推荐服务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建立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在重点环节积极呈现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的信息;

  规范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不得生成合成虚假新闻信息或者传播非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

  不得利用算法实施影响网络舆论、规避监督管理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用户权益保护问题,《规定》明确了对于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

  一是算法知情权,要求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公示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

  二是算法选择权,要求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选择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的功能。

  三是针对向未成年人、老年人、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提供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作出具体规范。如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应当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应当建立完善*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

算法推荐或将可主动关闭2

  近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规定对当下随处可见的算法推荐进行了各项制约,包括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据1月5日人民网)

  “算法”进入我们生活的方式,就好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当你还没来得及反应时,已经铺天盖地。各种软件、APP,社交*台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拼命地将大数据研判认为你所喜欢的讯息塞给你,点击过一件商品,立刻就有几十件同类商品涌入视野;看过一个短视频,下次就会有一堆风格内容相似的短视频推送过来;甚至看个新闻,都能精准猜到你喜欢看什么样的资讯……一开始可能觉得挺方便,久而久之,难免会有一种被窥探,被控的感觉。

  逐利是商业的天性,所谓的“猜你喜欢”“量身定制”不过是精致话术,互联网*台利用大数据去收集粉丝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使用习惯,用算法推测去其个人爱好和消费需求,然后以精准推送的名义,向用户强推讯息,表面上看,是迎合用户习惯,帮大家节省了搜索时间,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强行推销”。

  人的喜好和兴趣都是会变动的,乍见之欢不等于长久之喜,自己都不见得完全了解自己,数据又怎么可能真的了解呢?只凭“算法”去推荐或屏蔽某些信息,甚至操纵各类榜单,对不同的用户“看人下菜碟”,事实上是一种“数据霸凌”。凭借着大数据的强大功能,给用户打造越来越狭隘的“信息茧房”,还筑起高高的围墙,自以为是地“投喂”,让很多人的视野越来越狭窄,信息源越来越单一,就很容易偏听偏信、上当受骗。所谓“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其实就是建立在这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基础上,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无形剥夺。

  算法作恶,此前已经有过诸多议论,类似于“大数据杀熟”“千人千价”之类的问题,消费者反映强烈,多地都曾有消协介入。而《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政策中,也对于算法推荐的管理规范有所涉及。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专门的法规和可操作性强的措施,算法对于用户的干涉愈演愈烈。四部门联手出台规定,规范算法,至少是对这一技术的应用有了更为明确的约束——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

算法推荐或将可主动关闭3

  者保障算法知情权,用户必须知道,算法在运行,怎么运行,运行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保障算法选择权,不针对用户个人特征的选项也要提供,用户有便捷地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权利。

  谁也不想总被算计,谁也不想成为数据的奴隶,所以,对算法的规范管理赢得了一众叫好声,但其中也不乏担忧的声音。那就是,大数据无处不在,无形无状,难以留下证据和痕迹,怎么管才能管得住,怎么管才能管得好,如何保证服务提供者按照规定去做?看上去详细的法规会不会沦为一纸空文?这些是每一个互联网用户最为关切的,也是当下迫切需要细化和落实的。

  算法技术本身无罪,但人如何使用技术,就应有法律与道德的约束。要管好算法,不让它成为算计用户的陷阱,就要管好算法背后的人,畅通用户的"投诉渠道,并且建立规范严谨的审核机制,制定严格的审查和处罚制度,让监管技术算得比算法更精更细,不能只让算法放肆地“监视”用户,更要以锐利雪亮的眼睛,盯住操控算法的每一双手,多方介入,多管齐下,推动算法推荐服务规范发展,让用户合法权益得到最完善的保护。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9)

——最简便最有效的语文教学反思

最简便最有效的语文教学反思1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牢牢吸引住学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

  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语言: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仔细学习,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二、体验成功,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

  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爱上语文课。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简便 算法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1 《简便算法》教学设计1年级

本文标题:《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3534.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简便算法》教学设计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