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用“延迟满足效应”把中职生玩手机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6 09:30:05 | 浏览次数:

【摘要】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给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上课玩手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中职课堂中,采用“延迟满足效应”管理学生手机,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只要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得到更多玩手机的时间,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手机;延迟满足;中职课堂 教学

近年来,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广泛应用,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让人头痛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控”。成为“手机控”的人,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就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据相关统据,中国手机控的人超过中国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而这一群体,在学生中比例突出。大学生和中职生“手机控”的人数在学生中比例又更高。因为学生在上课期间,不停在看手机,分散了注意力,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一、学生带手机上课给中职课堂带来的影响

学生成为“手机控”给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发挥智能手机在学习中的优势,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看微课、拍教师示范等,但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小部分认真学习的同学会这样做,其他本来就喜欢玩手机游戏、看电影的同学正好趁这个机会放心玩手机。接着学校制定上课不准随身带手机的规定,上课时间把手机统一放在一个专用的手机袋保管,下课时才能拿回去。本人教电脑软件实训课,一般是四节课连上,按照学校要求,上课时间统一集中管理手机,经过两年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因为没有对手机的念想,上机练习的同学数量明显增多,达到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交作业的同学也增加了很多,说明上课集中管理手机的做法是利大于蔽。但在这两年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第一节课收集手机的时间还算比较容易,5分钟就可以全部收集上来,第二节课全部收上来就要10分钟,第三、第四节课就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以各种理由不愿意交,有的直接强硬不交,教师也拿他没办法,出现这种情况除去学习疲劳外,主要原因是“手机控”在作怪,即手机游戏在作怪。二是:手机集中管理后,还存在小部分同学仍然不愿意学习,要么睡觉,要么在下面聊天,有部分同学只在第一、二节课学习一部分,第三、四节课就不学。三是:教师在上面讲解和示范时,很多同学不认真听,上机练习时就不会作,不停举手找老师一对一示范。如果能想办法解决以上问题,学习效率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延迟满足效应”的原理对课堂管理手机的启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学生的兴趣根本不在学习上,而是在手机游戏或手机电影上,怎么办?在查找资料时,看到一个“延迟满足效应”的实验,延迟满足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实验者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因为孩子们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 分钟;而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实验结果是:三分之二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2块糖。三分之一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经过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分钟的孩子,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 块糖的孩子,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受延迟满足实验的启发,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办法,只要学生能提前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时间玩手机。

三、“延迟满足效应”在中职课堂管理手机中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延迟满足效应”在课堂手机管理中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提前给学生编好号,与课室公用手机袋的编号一致,一个学生一个号,方便查看哪些同学没交手机。准备好三份名单,一份字体大一些,夹在课室公用手机袋旁,方便学生查询自己的号码,一份用来登记没有交手机的同学和其他课堂情况,一份用来登记每节课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知道哪些同学完成了作业,可以拿回手机。

第二步:做好思想工作和确立手机管理规定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跟学生讲清楚这样管理手机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手机放在身边,同学们会不自觉地去看,或想着没有打完的游戏,上课自然就会走神。这样做也是执行学校上课其间统一管理学生手机的规定。但只要同学们能按要求按时把手机放到指定位置,在完成本节课的课堂作业的情况下,就可以在没下课前拿回手机来玩,当作是完成作业的奖励。如果不按规定放好手机,或在没有完成作业时就拿回手机,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在这个一紧一松的条件下,同学们很自然就接收了这个管理规定。

第三步: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登记

课前,登记好请假、旷课、当天没带手机和没有手机的学生名单,有利于检查有没有同学课前没交手机。课中,登记好完成作业的同学名单,确认已经完成了,才能让同学拿回手机。课后,登记好不能按时完成本节课作业的同学名单,方便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并加强个别辅导。

(二)“延迟满足效应”在课堂手机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1.此管理规定最好在开学第一节课就开始实施,以免中途实施学生习惯了原来的模式,比较难再转化过来。

2.学生在上机练习时,教师要多点下到学生身边巡查,发现不上机练习的同学,督促他们认真做练习,防止部分学生利用其他同学已经做好的作业直接上交到教师机。

3.防止部分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拿已经完成作业的学生的手机玩,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4.在上课前,为了鼓励学得快的学生在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后,继续自学后面的新知识,我会把还没有学到的图纸也发给学生,部分学得快的学生提前做好了下一节课的作业,提出在下一节课开始就把手机拿回去,为了不影响教师讲课过程的教学秩序,在管理规定中就要提出,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所有学生的手机都要统一保管。

四、应用“延迟满足效应”前后的教学效果对比

为了能更好地看出“延迟满足效应”实施效果,我选择两个班进行实验,一个是第一次上我课的新班,一个是已经上了一个学期我课的旧班,旧班已经是采取上课集中管理手机的方法上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理想。在新班,每节课上课5分钟内都能完成手机的上交工作,在学习任务与原旧班级相同的情况下,每节课大部分同学都能提前10分钟完成学习任务,新班学生22位同学,每节课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就有20-21个,因为在班级里形成了全部同学都按时完成作业的氛围,小部分同学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放学后自觉留下来完成作业再放学。在旧班,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原来上课睡觉和聊天的同学也开始认真学习了,原来上课不认真听讲解和演示的同学开始认真听了,而且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示范过程中,经常有同学提出没看清示范步骤,要求再重复示范一次,目的是看清并记住操作步骤,以便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早点拿回手机。原来40分钟都不能按时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30分钟就能很好的完成,说明使用“延迟满足效应”在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目的达到了,并且教学效果提高了一大节。在实施前,担心爱学习的同学会因为可以提前拿回手機,而不继续提前自学新知识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仍然有很多同学做完作业后不拿回手机,继续学习新知识,或帮助还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了,因为此管理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自然也会喜欢上上课的教师了。

“延迟满足效应”在中职课堂中应用,通过延迟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学生只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得到更多玩手机的时间,学生乐意,因为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老师也开心,因为只要奖励学生多余的时间,不用另外付出更多的资源,教学效果就能提升上去,也省去了很多管理课堂纪律的时间和辛劳,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此方法不仅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忍耐的品性,对学生走向社会后,取得事业成功培养了良好的品性,因此“延迟满足效应”可以值得其他中职教师借鉴。

参考文献:

【1】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00-223.

【2】覃吉春.班级管理智慧[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32-151.

【3】林冬桂.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7-143.

【4】 汤姆·班尼特.当老师是个技术活:学生课堂行为管理指南[M].曾晓涛,译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173-205.

推荐访问:中来 延迟 中职 效应 兴趣

本文标题:用“延迟满足效应”把中职生玩手机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5186.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用“延迟满足效应”把中职生玩手机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