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发改规划】铜陵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范文推荐)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5-12 13:42:03 | 浏览次数:

铜陵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3年)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3年)的通知》(皖政办〔2016〕38号)、《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规划】铜陵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发改规划】铜陵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范文推荐)



铜陵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皖政办〔201638号)、《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铜政〔201622号)、《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实施意见》(铜发〔201517号)、《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办〔201664号)精神,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提升我市标准化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主线,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紧密衔接,服务发展。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与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紧密衔接,统筹规划建设全市标准化体系,科学确定发展重点领域,协调推进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及政府管理各个领域标准化工作,满足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需要。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落实《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和服务力度,提高标准化效益。

协同推进,共同治理。坚持“放、管、治”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标准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组织统筹,强化部门分工协作,引导企事业单位主动作为和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导向明确、架构科学、运转高效的标准化共治格局。

协调配套,开放合作。加强标准与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作用。紧扣经济发展需求,加强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全面提升实质性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化改革成效显著,标准先进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

——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在铜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元器件、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团体标准,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产品标准网上公示制度,建立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为补充、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支撑的先进标准体系。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6项以上、行业标准35项以上、地方标准25项以上。

——标准水平明显提升。在有色、化工、建材、电子元器件、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不断提升标准科技含量。企业标准体系在80%以上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造就一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优势骨干企业。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探索开展标准比对和评价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追求高标准、实现高质量。

——标准化效益充分显现。各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稳步推进,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培育认定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10个,组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15个;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组织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0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1个。

——标准化基础不断夯实。标准化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协调运转,管理规范,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做好安徽省有色金属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助管理工作。标准化专业人才数量不断提升,通过考试取得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30名,培训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300人次。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标准体系

1.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根据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部署,配合开展强制性地方标准清理工作。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完善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2.完善标准制定程序。进一步明确地方标准的申报和制定的范围,以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为主要方向,从源头上突出地方标准的公益属性。加强标准验证能力建设,积极培育标准验证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标准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纳入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加强专利与标准相结合,支持专利融入标准,推动技术进步,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道路。

(二)推动标准实施

4.推广标准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现代物流、政务服务、物业服务、旅游休闲、文化体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等方面,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推进并规范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提高试点示范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

5.强化政府部门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措施时要积极引用标准,应用标准开展宏观调控、产业推进、行业管理、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运用行业准入、生产许可、合格评定/认证认可、行政执法、监督抽查等手段,促进标准实施,并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自身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6.充分发挥企业等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企业要建立促进技术进步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根据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目标需要,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企业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并适应用户、市场需求,保持企业所用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企业应严格执行标准,把标准作为生产经营、提供服务、控制质量的依据和手段,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生产经营效益,创建品牌。充分发挥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相关标准化专业组织要积极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推动标准实施。

(三)强化标准监督

7.建立标准分类监督机制。以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为主要形式对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督,强化依据标准监管,保证强制性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开展标准符合性检测、监督抽查、认证等推荐性标准监督,落实推荐性标准的主体实施责任。建立并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监督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开展抽查工作,保障公开内容真实有效,符合要求。

8.加强标准实施的社会监督。进一步畅通标准化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加强标准化社会教育,强化标准意识,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性,共同监督标准实施。

(四)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

9.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引导并规范全市标准化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开展标准化对口专业服务,支持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加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标准化服务机构发展,引导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开展标准化服务工作。

(五)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10.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我市产业、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鼓励、支持我市专家和机构担任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职务和承担秘书处工作。鼓励具有技术优势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研制。支持出口型企业按照国际标准或进口国标准组织生产,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六)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11.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标准化走进大学”系列活动,继续推行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充实标准化专家库,重视培养和引进从事标准化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广泛开展各类标准化培训,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和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标准化人才需求。

12.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标准化信息资源,建立包含标准化共享资源、服务资源和沟通交流在内的铜陵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标准化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标准化信息服务能力。 

推荐访问:铜陵市 发展规划 体系建设 【发改规划】铜陵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本文标题:【发改规划】铜陵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范文推荐)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18281.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发改规划】铜陵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范文推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