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儿童情绪障碍案例分析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8-09 17:54:03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儿童情绪障碍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儿童情绪障碍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措施

1.学习问题和障碍:学习障碍、学业不良、厌学情绪、学业倦怠、学习习惯不良等。

2.情绪问题和障碍:考试焦虑、抑郁、暴躁情绪、孤独、 孤独症、儿童恐怖症。

3.交往问题: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

4.个性问题和障碍(人格缺陷、人格障碍):自我同一性混乱(自卑、自负等 )、压弹力差、依赖、逆反心理等。

5.行为问题和障碍:网络成瘾、儿童多动症等。 6

7

性心理方面

8、神经症(不是重要考点)(参考《心咨》三级):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落、疑病性神经症、强迫症。 9、精神病:

一、学习问题和障碍

5%-10%) (1)什么是学习障碍 (定义)

儿童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计算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习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即学习技能缺乏,如阅读困难、计算困难等。(能力问题,多与先天有关。无智商问题。)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案例:爱说不爱写的张某

张某今年九岁6个月,上小学三年级,他的父亲为大学教师,母亲是会计, 家长

说,张某幼儿园时表现正常,经常上台表演节目,老师都说他聪明漂亮,将来一定青春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幻觉;(2)妄想

班最后写完的,更多的时候是写不完,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磨蹭到半夜,第二天不能按时起床。起初家长以为是智力问题,可生活中孩子做什么都行,口算为班上前三名,课堂上有些难题,别人回答不上来,他偶尔能给人以惊喜。

测评时发现,该生视-动统合能力为七岁三个月;听觉记忆和听觉广度正常;感觉动作能力落后两岁左右,不会跳绳和拍球。他的智商为105,属于正常。他较为好动,但缺少运动技巧,手眼配合较差,老师让他接球,他接不到,直到球落在头上,才有伸手动作。眼睛的追踪能力落后,如果让他双眼盯住移动的物体,他的头必须一起移动,不会做眼睛的运动,眼睛肌肉调节能力低下。做手工和画画儿是他最差的项目,视-动统合测验中,画的线条不直,间距误差很大。特别简单的几何图形都画不好。

(2)儿童学习障碍常见类型(表现)

书写障碍

阅读障碍

读写障碍(最常见)

数学障碍

A、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是指在写字和书面表达方面出现困难。写字方面包括空间知觉、视动协调和肌肉控制的能力,书写的表达包括词汇,语句和文章的书写。

书写困难的主要表现

1、字反写,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字写错

2、写得很慢,很吃力

3、字不匀称

4、笔顺问题

B、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包括认字和理解方面的困难。

阅读障碍主要表现:

1.记不住字

2.朗读时增字减字

3 、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逐句地读

4、无法理解文字符号

C、读写障碍

读写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泛指在阅读、书写或拼字方面的障碍。

小学:语言发展的指针(表现)

·阅读和写字方面有显著的困难

·未能顺序排列数字

·辨认外形相似的字词时出现困难

·写字经常写出方格以外

·仍需要用手指协助心算

·阅读理解有困难

·未能牢记表列,如乘数表

·努力学习但成绩却不理想

·语言表达比文字表达较好

非语言的指针

·绑鞋带有困难

·未能分别左右

·方向感差

·缺乏自信心

D、数学障碍

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这类孩子在机械图形与数学任务上能力落后,这类孩子记不住人脸的图形,交往能力差。在运动和机械记忆方面有困难。解决逻辑思维任务和空间想象能力差,学习时较为刻板,不能将新学习操作迁移到新环境中。可能与右脑落后有关。

数学障碍的主要表现:

1、形状、大小辨别困难

2、常把运算方法混淆;

3、空间组织困难;

4、计算速度慢,心算有困难;

5、不能进行学习上的迁移。

(3)学习障碍的成因(原因)

1)生理因素(主要因素):脑损伤、脑发育不良、遗传、感染或营养不良

2)儿童的心理认知因素:儿童认知能力上的缺陷学习能力不足、感觉统合失调是导致儿童产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3)环境因素: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睦;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过分的放任;老师的期望过高等

感觉统合失调

定义:外部感觉信息进入神经中枢后并不能很好地组合,整个机体不能和谐运作,使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削弱,学习或工作效率低下。(占到学生总数的5%~10% )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胎位不正所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

·早产或剖腹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支撑力不足

感觉统合失调的防治

感觉统合失调是功能性的,经过训练是能够得到纠正,早发现、早训练(7岁前)。

(一)触觉方面

1、多爱抚孩子

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有毛感的玩具。

(二)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

(三)精细动作方面

1.婴幼儿期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2.在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泥巴和粘土、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务的机会。

(四)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走独木桥、跳沙坑、赛跑等

(五)视知觉方面

1.丰富婴儿期的视觉刺激。

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津、玩拼图等。

(六)听知觉方面

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3.对听觉记忆能力不佳的孩子,可带孩子多做“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诵

数列”或“朗诵文章”等游戏。

(七)心理训练:注意力,观察力

(4)学习障碍儿童的矫正

1)学习能力训练(核心)

从注意力、记忆力、运动能力、口语表达、阅读写作、数学计算、概念理解、逻辑推理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等项目入手,通过专业教师耐心指导,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多赞扬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的情感、意志和态度。

4)感觉统合训练(侧重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特殊研制的器材,以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和脑力活动强化训练,使大脑能将训练中接受的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决策,提高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组织能力等。

(1)关于学业不良涵义

1)绝对性涵义

所谓学业不良的绝对性指其学业成绩未达到各年级各学科教育所规定的及格标准者。(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

2)相对性涵义

所谓学业不良的相对性指其学习成就与其智力提供的潜力的差距。(智力-成绩差距)

注意:1、学业不良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

2、学业不良生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

注意、写作、计算等)上有一定的缺陷。

3、上述这些能力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

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等所造成的,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

4、学业不良生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与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所以也是特殊儿童)

(2)学业不良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1. 发展性学业不良: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某些心理与语言功能的发展出现与正常过程相偏离的现象。发展性学业不良可以分为两类:

原始性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能力、知觉-运动协调能力上的缺陷。

衍生性缺陷,即由于上述原始性的缺陷造成某些较高级能力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思考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缺陷。

2. 学业性学业不良:是指儿童在各学科存在学习和或各种学习技能(如听、写、说、阅读、拼写、算术等)上的困难。

3. 行为-情绪性学业不良:指儿童有行为或情绪问题的学业不良。

品行问题

不适应或不成熟行为

个性问题

(3)学业不良的成因

一、生理因素

(一)脑损伤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

(二)遗传因素

(三)生化因素

*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

*维生素缺乏

*内分泌腺功能失调

*低血糖

二、心理因素(关键性因素)

1. 认知能力缺陷(知)

●各种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出现认知偏差

●错误归因:把自己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能力欠缺

2、情绪与情感(情)

●焦虑与恐惧:由担心学习的失败而导致的

3、个性与性格(意)

●自信心

●意志品质

●急躁与粗心

●适应能力差

4、基本学习技能失调(行)

●听技能失调

●说与读技能失调

●写技能失调

●拼技能失调

●计算技能失调

5、学习动机和兴趣

●与正常儿童相比,学业不良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不足或不稳定。

●错误学习动机: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避免受到惩罚

三、环境因素

(一)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期望

●家庭的经济与文化背景

●家庭的情绪气氛

(二)学校环境因素

●教育目标过高,拔尖教育

●教学方法陈旧、简单

●教师不合适的期望

●教师的不良态度

(三)教师因素

教师素质低、评价单一、课业负担重等。

教师教学水平低

教师缺乏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方法

教师缺乏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信心

师生关系不和谐

(四)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

●不良成人群体

●社会经济环境

(4)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辅导措施:

个人:1、改变不良认知

2、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改变学业自我形象

·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

3、增强意志品质(坚持性、自制力)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订立学习计划、预习、复习等)

学校:1、改变评价方式:单一到多元;2、注重成绩到注重过程;3、开展有关学习问题的辅导;4、针对性培优、补差。

教师:1、改变评价方式;2、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3、教授学习方法;4、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辅导。

家长:1、改变教育方式;2、改善家庭环境;3、针对孩子问题有针对性地辅导

(1)什么是厌学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2)厌学情绪的具体表现

1)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

2)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动机外在),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

3)远离学习活动,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

(3)厌学症

厌学症主要特征:

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

不认真听课;

不完成作业,怕考试;

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

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4)厌学情绪原因探析:

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最主要的原因)

过大压力造成的影响

心理方面:焦虑、暴躁、沮丧、易发怒、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生理方面:心跳加速、头痛、呼吸困难、失眠、血压上升、胃痛、腹泻、肌肉酸痛

行为方面:逃避学习、学习效率下降

老师、学校:填鸭式教学等

家庭:家庭教育的不当

社会: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

(5)厌学情绪的辅导策略:

1、教师通过临活动杨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家长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养态度,采用民主式的教养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

3、纠正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尽量避免这些风气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4、作为学生自身来说,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自信心,以坚毅的性格、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世,坚信付出必有收获;

5、要彻底遏制“厌学”的根源,还必须从根本上改造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将素质教育的推广落到实处,要让教育成为大众的、快乐的科学教育。

4、学习倦怠

一、定义

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或对学习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

●情绪耗竭

●乏人性化

●低成就感

二、具体表现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成绩不好

学习适应性不良

三、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学校使学生超负荷,在学校期间学生的负担不断增加。

2.缺乏机会控制过度教学。

3.学校对于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很少进行鼓励和赞扬。

4.缺乏适宜的人际关系。

5.高期望使得许多学生通常都害怕失败。

6.学校里经常有价值上的冲突。

(二)学生自身的因素

?价值取向错误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需要不强烈

?意志薄弱

?消极的自我评价

四、缓解学习倦怠的途径与对策

1.减轻学习负担

2.开展健康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

3.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

4.培养自我效能感。

5、学习习惯不良

1、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的表现

学习无计划

拖拉和应付

一边派

疲劳战术与死记硬背

依赖家长或家教

2、学业拖延

A 概念:1学生有执行学习任务的想法,但没有产生与意向相符合的行为。

2 学业拖延易产生不符合标准的学习结果

3 学业拖延还往往伴有焦虑不安、抑郁、失落等消极情绪体验。

B 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目标任务

2、外界环境

(二)内部因素

人格因素(尽责性中的自律因子)

完美主义

自我效能感

动机

自我监控

时间管理

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

(一)养成“学习有计划”的习惯

?目标明确、适当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

?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二)养成预习习惯

(三)养成专心听课、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及时复习

*独立作业

*坚持订正错误,总结经验

4、学习习惯不良的矫正

(一)疏导法

不采取强迫手段,而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顺势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

1.找准兴奋点

2.贴进学生

3.利用机会

(二)惩罚法

1.惩罚适度

2.惩罚适量

3.惩罚适时

4.罚之有理

5.讲究技巧

*欲抑先扬

*避免惩罚后立即表扬

*对事不对人

*不要纠缠老帐

(三)激将法

教师用比较强烈的或反面的言语、行为故意刺激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尊。

1.要选择合适的对象

2.选择合适的场合

3.选择合适的言行

(四)消极训练法

让学生故意地、认真地去做原先哪些无意识的、自动进行的不良习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不良习惯的行为进程,增强对它的意识程度,降低其自动化水平,从而克服这些坏习惯。(适用于那些行动性较强的动作较简单的习惯)

(五)切断联系法

许多习惯都是由一系列的行为组成的。坏习惯之前,往往有一个先导的事件或行为,即先行事件或先行行为。要克服不良习惯,就要切断它和先行事件间的联系。

1.尽量避开先行事件

2.有意识地终止开始出现的行为

二、情绪问题和障碍

焦虑症与一般焦虑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焦虑症:焦虑的情绪是过分的或不切实际的、且保持很长时间。

有焦虑情绪不一定就有焦虑症

考试焦虑症:特指对考试情境而所引起的担心、害怕、焦虑的情绪,同时伴随植物性神经症状。

案例:红红十二岁,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胆小、孤僻、内向自尊心极强,爱面子。她以前学习很好,可上五年级以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原因是一听说要考试,不论大考小考,就紧张不安,担心考不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和老师同学的嘲笑,静不下心学习,晚上常失眠,经常感到头痛。在考试时常常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平时会的知识,在考试时常常却不会了。因而成绩直线下降。

红红患了考试焦虑症。

其主要表现在:

(1)考前忧心忡忡、紧张不安,有不幸预感等

(2)考试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如脸色发白、满头大汗)

(3)睡眠障碍,经常感到头痛

(4)自我意识强烈,不断考虑自己的问题,难于投入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去。(担心考不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和老师同学的嘲笑,而静不下心学习。)

2、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社会:竞争压力大,“一考定终身”的氛围。

家庭:家长用成绩评价孩子,过高期待,多分关注。

学校:设置排名,以成绩评价学生

教师:过分重视考试,对学生缺乏鼓励

2)主观因素:

(1)个性:

焦虑性人格特征:敏感,过于内向,缺乏安全感、暗示性强、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的学生

(2)对考试的错误认知

成绩不好=不聪明、没优势、没本事;

=被人看不起, 对不起父母,………

(3)情绪体验因素:有过考试焦虑和失败的痛苦体验的考生更易产生考试焦

(4)复习准备准备不充分引起,缺乏考试、复习的策略。

3、考试焦虑(症)的防治:

个人:

1、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坚毅、平常心等)。

2、采用认知疗法调整对考试不正确的看法,正确看待考试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3、进行消除考试焦虑的心理调节方法

(1)自信训练分为以下两步

明确问题

自我质辩

(2)放松训练法

意念放松法

肌肉放松法

(3)系统脱敏法

?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境

?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焦虑等级”

?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

?按照焦虑等级,在大脑想象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4)简易的团体辅导法

?指导学生全身放松

?由老师生动逼真地描绘考试的情境,学生随之假想自己进入考场进行考试

?老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教室中进行模拟考试

(5)加强复习的准备

教师:

1、加强对学生的应试指导

1)考前指导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要注意营养,卫生和安全

2)答题技巧指导

3)正确对待怯场

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应试动机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如前所述的应试技巧

再次,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调控紧张情绪的方法,如

平静心态法

自我暗示法

思维转移法

解除疲劳法

2、不以成绩定好坏,多鼓励学生

社会:改革单一评价模式

家庭:改变教养方式,多以鼓励为主。多与孩子沟通。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

(1)抑郁症定义的表现

定义: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表现:

消极的情绪表现:沮丧、悲观、失望、绝望兴趣减退或丧失

社会活动性下降:不主动参加活动和交往

心理反应水平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反应迟钝

可伴有相应的躯体表现:无缘无故的疲倦,头痛、胃痛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并经常出现睡眠障碍(睡得过多或失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2)小学生抑郁的原因

客观原因:挫折(学习、工作、情感);人际关系紧张

主观原因:不良个性(研究表明:依赖性强,性格内向、孤僻、怯懦、悲观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忧郁情绪)。

(3)抑郁的疏导

·首先要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与鼓励

·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领悟法(领悟根源)

·支持法

·行为训练法

·社会适应性训练

案例:

有一个10的女孩虽然在语言艺术和数学方面有天赋,但抱怨说“经常恨自己”,自认为是“愚蠢的”、“丑陋的(矮冬瓜)”,经检查,该女孩4岁时即有抑郁情绪,6岁时有过自杀愿望。她脾气不好,社会技能低下,没有什么朋友。经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后,可采取了如下措施:

1、教会她以认知疗法、自慰法、补偿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2、教会她从事愉快的活动,并让她借助记日记监控这一活动。每天晚上记日记,写下令自己最愉快的活动,并对愉快的程度进行评价,每天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描述与监控。

3、取得父母的配合。让她写出什么事情意味着父母爱自己和自己是值得爱的,然后让父母做这样的事情,并定期在一起交流。使她感受到自己有人爱。

4、在学校中教给她社会技能,如与人怎样打招呼,怎样倾听别人谈话,从他人角度想问题等,并让老师提供及时强化。

5、药物治疗。

3、暴躁情绪

(1)什么是暴躁情绪

暴躁泛指个体处于身体受到约束、干涉、攻击、威胁等各种情境而出现的一种相当

强烈的情绪反应。

(2)暴躁情绪的典型症状

暴躁易怒,多疑乖张

自我中心

攻击性行为

明显的情境性

(3)暴躁情绪的疏导

认知领悟法(领悟危害)

行为契约法

厌恶疗法

4、儿童孤独症(儿童自闭症)

(1)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它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

(2)孤独症的主要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3)病因

病因不清楚,但据推测有四方面:

遗传;

脑损伤,特别是母亲孕期、围产期、分娩期容易引起婴儿脑损伤;

免疫功能异常;

社会心理的影响,比如父母本身孤僻,对孩子比较冷漠,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4)矫治方法

早发现、早干预

自闭症儿童一般在5岁前治疗效果最好,6岁后治疗较困难。治疗采用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方法,可提高患儿功能,使功能得到发展。

什么是儿童恐怖症

儿童恐怖症是儿童对某些事物、情境或观念表现出不适当的、异常强烈恐怖的

情绪。

儿童恐怖症的主要特点:

1 、对某些情境、场合产生不必要的十分恐惧的心情;

2、伴有躯体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潮红、出汗、心慌、胸闷、血压上升、恶心、四肢震颤或软弱无力,重者可瘫软在地、昏厥、痉挛或有饮食和睡眠障碍等)

3、不能自控地尽量回避;

4、别人难于理解,本人也知道是多余的,但无法抑制,引为烦恼;

定义:通过明显的焦虑和躯体症状的结合而体现出来的对上学(学校)的非理性的紧张和恐惧

主要有下列表现:

(1)过分害怕去学校

(2)如果迫使其去上学,则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心神不宁、惶惶不安、犹如大难临头的感觉等)和焦虑性躯体症状(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腹痛、便急、尿频等)

(3)倘若同意暂时休息不去学校,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4)学校恐怖症患者常常为人们意想不到(多是好学生,至少是循规蹈矩的学生。

学校恐怖症患者与逃学者有所区别:

(1)行为不同。逃学者往往认为是坏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上课不专心听讲,考试作弊,成绩很差等),而学校恐怖症患者常与之相反。

(2)手段不同。逃学者为了达到逃学目的,往往要制造一些假象,免得引起怀疑。而学校恐怖症者却是明目张胆地、无所畏忌地吵闹着不肯去学校,从不掩饰自己害怕上学的动机。

(3)问题不同。逃学者的心理障碍往往是行为问题,而学校恐怖症者的心理障碍是情绪问题。

案例:上小学三年级的圆圆,性格内向、胆量较小,在学校担任中队长职务,事事以身作则,学习努力,工作认真,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

免会做错事,老师和家长也难免批评几句。虽然这些批评是善意的,圆圆也没有因此而产生过抵抗情绪。但私下里,她却以此为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有半点差错。她严厉地苛求自己,一遍一遍地检查书包,一次又一次地检查作业,…….几乎天天要到深夜才能上床。确实,她不再有任何差错了,但她却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喊肚子痛,只想大便或小便,从六点到七点这一个小时内,忙碌不停地奔走于厕所间,最后还得强忍着腹痛去学校上课。医生检查虽未发现有任何胃肠疾病,但她的腹痛却与日俱增。最后,她只能告诉母亲实话:“我怕去学校,我怕做错事,我怕答错问题,我怕老师批评。”每当母亲同意她在家休息一天时,她即安然无事,腹痛不治自愈。假如母亲不允许她请假在家,她立即会急得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加剧,常常在床上打滚。

1、圆圆的情感问题是属于学校恐怖症

2、圆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性格问题:内向、胆小、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任何差错

3、对策:

(1)性格重塑:通过适当方法(认知疗法)改变她追求完美的性格。通过积极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法来克服内向、胆小的性格缺陷。

(2)教师和家长对她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以缓解她由于在不良性格的基础上增加的心理压力。

(3)运用系统脱敏法进行矫正

原因

造成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受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对人际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

2、以往生活中遭到“挫折”,造成心理创伤;

3、个性上的缺陷,严重的表现为人格障碍;

4、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愉悦的经验。

人际关系的辅导

1)亲子关系的辅导

平等相待是互相信任的前提;

让孩子自己长大;

倾听孩子的心声

2)同学关系的辅导

教学生学会大度、学会主动、学会关心、学会一些交往技巧,克服怕羞的毛病,学会清除误会,正确对待被人嫉妒和嫉妒别人,消除厌世心理。

3)师生关系辅导

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引导;如果老师真的伤害了孩子,应该去和老师沟通;教孩子学会与老师沟通。

优化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黄金定律和白金定律

在很多事情中,我们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和别人希望的方式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将心比心,运用黄金定律——用自己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别人。

但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喜欢的方式不一定是别人喜欢的方式,如果还是用黄金定律,就会显得太过于自我中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运用白金定律——用别人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别人。

四、个性问题和障碍(人格缺陷、人格障碍)

(1)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 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时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主观因素:

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

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

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 。

客观因素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专断式;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

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评价主观片面

(3)逆反心理的辅导技术

1、教师在做出某项禁令以前,必须认真疏导,充分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晓以利害

2、同理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借助学生的的所说内容和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借助于自己的知识经验,把握学生的体验与他的经历人格间的联系;

运用技巧,把自己的关切理解传达给学生,以影响学生并取得反馈。

3、倾听技术:

用心听,舍身出地去感受;

冷静思考,把握问题的症结;

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4、自我表露:

指辅导老师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学生共同分担。

5、探讨:

以启发为指导思想,少解释,多引导,少结论,多建议

6、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行为问题与障碍

(1)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

症状:

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

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

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2)网瘾成因:

网络因素:自由性、虚拟性、超时空性、时尚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个体因素:学习失败、人际关系不良等,通过网络回避现实、获得满足。

人格因素:高焦虑、低自尊、忧郁、自我概念不明确者容易网络成瘾

家庭因素:家庭关系、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行为过度干涉;子女有过错就严厉惩罚;看不到子女的优点。

学校因素:学生学业和升学压力大,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缺少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缺乏对学生上网行为的有效教育;单一的评价模

式。

社会因素:不良诱导(黑网吧);社会竞争加剧,压力增大。

(3)辅导策略

学校:

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

促进学生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

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

学校要加强网络教育。

网络成瘾者:

培养健全人格;

提高网络道德水平;

培养新兴趣;

开展心理治疗(厌恶疗法、行为契约法等)。

家庭:

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

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

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

社会:

净化网络环境。

8—10岁)

(1)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这是一种以注意集中困难、行为冲动

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综合症。感统失调,无智力方面的问题。

(2)主要表现:

1)活动过度

2)注意力集中困难

3)任性冲动,情绪不稳

4)学习困难

5)智商水平80-90,低于平常。

案例;

陈强,男,八岁。从小就不安宁,上学后更是不分场合地过多活动,上课时不是用手敲桌子,就是将脚在地上滑来滑去,甚至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晚上睡觉也不安稳,来回翻动,;平时话特别多,有个什么念头就不假思索地去行动,不顾后果;情绪不稳定,常为一点小事发火,大声叫喊。

(3)儿童好动≠多动症

儿童好动与多动症的区别:

一是有无目的性好动儿童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动症儿童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

二是有无离奇性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并不离奇,能为人们所理解;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则离奇得让人难于理解。

三是有无选择性这一条最关键。儿童的“好动”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4)儿童多动症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

轻微的脑功能失调

饮食因素

铅中毒

不良环境及教育方式

(5)矫治方法

1)药物矫治

2)环境治疗

通过改变父母、教师及社会对患者的态度来改善环境,达到治疗效果。

3)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疗法:单独使用收效甚微,但对儿童的情绪障碍、自尊心不足及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会有些帮助。

行为矫正法:①阳性强化法②惩罚法③消退法

①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即运用正性强化原则,每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故又称奖励强化法。

适应症:多种行为问题

②惩罚法

惩罚法是对病儿某项不合适的行为,附加一个令他嫌恶的刺激或减弱、消除其正在享用的增强物,从而减少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适应症:多种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如攻击性行为、违纪、脾气暴发、伤人自伤等。

③消退法

消退法是通过削弱或撤除某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来减少该项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一般常用漠视、不理睬等方式,达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目的。

适应症:多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神经性呕吐等。

操作方法:治疗前,找出导致不良行为或情绪问题的强化因素,然后消退这种强化因素。

运用消退法矫正儿童行为时,必须注意:

①在消退不良行为的同时,如能对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可以取得较好的消退效果。

②应当严格控制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

③消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对某一个不良行为需要连续采取消退法,该行为方能消退

4)教育

克服恐惧心理

要求合乎实际

要多鼓励,少批评

加强集体活动

加强注意力培养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5)感觉统合训练

六、品行障碍:酗酒、顶撞等。

品行障碍的原因:

个人:人格缺陷;对社会不良的评价、认识;曾有过不良经历未被禁止;不良习惯;情绪暴躁、易冲动;意志薄弱;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

学校:评价方式单一,用成绩来衡量学生,学生由此得不到关爱、认同。

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如,责骂、批评学生,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过多放任、迁就孩子,或是对孩子采取打骂的教养方式,以致孩子模仿,形成不良的个性;父母对孩子不良品行没有抑制。

品行障碍的矫正措施:

个体:1、对学生进行认知训练、归因训练,帮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和与同伴的相处方式。

2、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

学校:1、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2、对学生多关爱、支持、鼓励、包容

3、对不良行为及时给与纠正,规范学生的行为

4、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

5、营造良好的环境,原理不良的环境

家长:1、改变教养方式

2、情感上多关心孩子

社会:1、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2、加强管理

八、神经症(不是重要考点)(参考《心咨》三级)

伴随生理反应。

鸡毛蒜皮的小事,与现实无特别关系;伴随躯体反应.

焦虑症与恐怖症的区分:

1、焦虑症指向将来的事情,恐怖症指向眼前的事情。

2、焦虑症担心的是好多东西(广泛性),恐怖症是针对特定的对象。

3、焦虑症没有回避行为,恐怖症有回避行为。

三、神经衰落:1、情绪不稳,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2、会出现焦虑,容易发火

3、伴随睡眠、头疼问题

四、疑病性神经症:1、无躯体问题

2、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反复就医

3、不相信医生的话

1、表现

(1)强迫观念

强迫怀疑

强迫回忆

强迫性穷思竭虑(想一些鸡毛蒜皮的事)

(2)强迫意向及行为(不可控制行为,明知没必要)

强迫洗涤

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意向

2、原因

社会心理原因。包括学习过度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个人原因。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

3、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2)心理治疗:认知治疗

*强迫症状与生活事件、创伤体验的关系

*分析人格特征,提高其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向其解释强迫症的性质,增强信心

(3)行为治疗:如暴露与阻止反应,主要用于控制当事人的刻板行为。

(4)建立支持性环境。

(5)森田疗法

Ps:儿童多动症与学习困难的区别

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学生可能有学习困难的表现。而患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则没有上述多动症的表现。

厌学VS学校恐怖症

厌学不能称之为“症”,是一种心理,兼有品德、价值观问题,多为差生。

学校恐怖症:直接显现害怕,身体上有真的反应,属于恐怖性神经症,多为好生,不讨厌学习,只讨厌学校的某一场景。

种种疗法:

认知的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与焦虑有关的:行为疗法(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行为塑造法)

家庭:家庭系统排列

对孩子:绘画疗法,沙盘疗法

精品文库

推荐访问:标签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题

本文标题: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儿童情绪障碍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1067.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儿童情绪障碍案例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