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20 09:36: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3篇

【篇1】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

▪一、影响农村人口及其非农化的因素

▪1.相关概念

▪(1)农村人口: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包括在农村劳动和居住的人口,以及在城市工作但居住在农村的人口。

▪(2)农村人口非农化(静态涵义):农村人口总数中非农人口占较大比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接近城市的状况。

▪(3)农村人口非农化(动态涵义):

▪ 指农村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更新的变化过程

▪(1)生产方式 (主导因素)

▪生产力、生产关系

▪(2)人口增殖率

▪(3)城乡划分的标准

▪在相同的时间尺度上,城市人口下限上移:

▪人口城市化水平就会下降,而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水平则会提高。

▪中国城市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包括城市和建制镇。

结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加,而农村人口则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

结论:随着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工业化的发展,世界农村人口中非农人口比重迅速提高,农业人口比重相应下降,甚至绝对下降。

▪ (1)农户兼业含义:

▪ 指农民在自己家庭农场以外从事的一切就业活动。

▪农民的兼业化:是指农民在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在不同程度上从事非农产业的趋势。

▪ (4)兼业化利弊分析

▪利:调剂劳动力余缺,农户增收,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城乡发展等。

▪弊:(不同兼业化水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

▪农户专业农户规模难以扩大,商品率低,农业微观与宏观效益的不一致等。

▪ 3.农村人口年龄构成明显老化。

二、发达国家推进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的主要策略

▪1.增加农业投资,不断更新农业技术:

▪①以免税和津贴方式对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给予帮助;

▪②对农村基本建设工程的大力资助;

▪③对发展农业科教事业的资助;

▪④对农业发放中长期优惠贷款;

▪⑤对农产品实施价格保护。

▪2.鼓励土地集中,扩大农场经营规模。

▪3.开发落后地区,促进农村综合发展:

▪①通过鼓励农村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使落后地区工商业繁荣,并使居民留在农村就业;

▪②使城市工业向农村地区扩散;

▪③促进开发区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

▪④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篇2】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

农地流转中的非农化与非粮化风险及其规避
作者:黄 伟
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第08期

        [摘要]在加快农业经营体制转变的背景下,农地流转成为必然。但是,在当前农地流转中违背“三个不得”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农地流转中的非农化,以及虽然从事农业,但流转的土地却不是用来种粮的非粮化。农地流转中的非农化与非粮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潜在的风险。文章力图对农地流转中的非农化和非粮化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阐释其危害,进而从发展家庭农场、设置耕地保护金、加大对农业的扶持、提高粮食直补和设置永久性农田基本保护区等方面进行规避风险。

        [关键词]农地流转;

非农化与非粮化;

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8-0039-05

        一、相关研究文献及本文的拓展

        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农地开始以代耕、转包和转让的方式流转。鉴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农地流转还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当时,在一些地方由于种田不赚钱,于是出现了把田租给别人耕种还要倒贴的现象,也有些干脆不种,把田地撂荒。等到国家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开始摆脱了繁重的税费,又加上近些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也使农地流转呈现加快的趋势。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农地流转中出现了不同的流转模式,如成都“两放弃三保障”和重庆“农地入股”等。在农地流转开始加快的背景下,流转中的风险也开始显现。根据笔者对四川、安徽和河北等地流转农民的调查,把流转的土地用于非农产业,或者虽然用于农业,但用来搞农家乐、果树种植的时有发生。

        国内对农地流转中非农化与非粮化风险研究有代表性的包括:谭荣、曲福田(2006)认为城市化与工业化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而现阶段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就是农地资源的非农化。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农地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农地进行保护。将农地非农化与农地资源保护由两难的境地转变为双赢的局面,对于现阶段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农地保护政策的执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从寻找合理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出发,并将其与实际非农化过程结合起来,并从减少农地非农化的过度性损失,加快完善国有土地市场体系,减少对土地价格的行政干预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1]张合林(2008)认为农地非农化流转是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同时要求国家相关法规等制度的调整。[2]黎霆、赵阳、辛贤(2009)认为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基本上符合理性假设,在当前一系列新的政策条件下,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的经济特征变得更加显著。另外,新形势下农地流转的“去粮化”现象值得关注。[3]杨瑞珍、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2012)认为,种粮比较效益低、法律和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用途不够明确、地方政府对种粮缺少应有的支持与鼓励、农地管理制度和监督缺乏、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对流转后耕地用途的片面理解等是“非粮化”种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4]陈伟、肖丽群、吴群(2012)从耕地非农流转进行管制区划分的角度,总结各管制区土地利用特点和管制方向,认为长三角地区可划分为4个级别管制区,不同管制区应实行差别的耕地非农流转管制措施,以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5]杨振、刘会敏、余斌(2013)从土地非农化生态价值损失过程机制进行了理论探索,建立了价值损失估算方法,并以江汉平原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认为土地非农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一个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减少和消亡的过程。土地非农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损失巨大,可能会导致总效益净减。这需要将生态价值纳入土地价值体系,计入征地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现行土地价格体系的合理性,防止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减少生态价值损失。[6]

【篇3】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廖富洲[1];廖婧怡[2];杨程[3] 作者机构:[1]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河南郑州451000;[2]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3]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学习论坛 页码:37-40页
年卷期:2015年 第7期 主题词:耕地流转;非粮化;对策

摘要: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耕地流转的"非粮化"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其原因主要是种粮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地方发展经济的冲动、相关法规不明确、监管不到位、部分干部不够重视等。有效遏制耕地流转过度"非粮化"趋势,必须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水利、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种粮补贴政策,为种粮提供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慎重引进工商企业大规模流转土地,加强对耕地流转的监督管理等。

推荐访问:耕地 调研报告 情况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 耕地非粮化情况汇报

本文标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279.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调研报告(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