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关于民生问题感想(全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22 12:54: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关于民生问题感想(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关于民生问题感想(全文)

关于民生问题的感想3篇

【篇一】关于民生问题的感想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作业

科 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学年学期:
2016-2017-1

年级班级:
2016级 8 班

学 号:
16595003

姓 名:
马新意

主班教师:
孙洪波

关于民生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马新意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辽宁省沈阳市110034)

[摘 要]民生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民生问题主要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安定、教育和人才公平、社会公正,只有解决好以上五大民生问题,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生问题 和谐社会 公平 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文化、体育、社会建设、旅游、人口与计划生育等。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是消除贫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均发生着重要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不断加剧,民生问题已然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毫无疑问,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在当前社会必须妥善解决好新出现的民生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了:教育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

首先,从教育方面来说,教育不平等、不公平问题日趋严重,城乡之间,各阶层之间的差异日趋加大,先天因素在教育资源获得上发挥很大作用。而且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短缺。高考移民的现象广泛存在,究其原因,是不同地区的教育不公问题,另外从困难群体的角度来说,他们子女的平等教育机会很难得到保障。其次,从就业问题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供给关系上来看,劳动力的供给大大高于需求,毕业生难就业在所难免,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尽管毕业生会陷入找工作难的境地,但是也有部分企业陷入了招工难,如何打破市场的这种不平衡和盲目性,需要政府加以正确的引导。在住房问题上,尽管政府出台了控制房价的相关政策,房价依然居高不下,甚至在部分城市,房价的上升速度持续居高不下,高额的房价成为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房价上涨幅度大大高于人们收入增加的速度,城市地区生活成本高。在社会保障问题上,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阻隔,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公正,在城市地区,居民广泛享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然而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却还未实现全覆盖,而且从保障的范围来看,区别也很大。另外,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事业单位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而其他社会群体的保险制度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二、我国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

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是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一;
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二元经济结构;
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
政策机制不完善。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民生问题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一,国情因素不可忽视,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人口基数庞大,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依然很低,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效率优先的原则深入人心,人们的利益诉求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就慢慢凸显出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开始显现出来。第三,体制和结构的转换又是形成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放到有关经济发展的领域而忽视公共事业和公共保障方面。城乡二元的体制长期存在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最后,社会焦虑心理也有很大的示范效应。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速度日益加快,下岗和暴富可能就在一夜之间,人们的焦虑情绪日益滋长,对美好的现实生活充满渴望。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强调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内在统一;
既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的需求

民生是关系老百姓生活的事,事无巨细,涉及方方面面。民生是人民群众的第一需求,也是党和政府发展的第一要务,发展民生就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社会建设方面,贫富差距拉大、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业难、住房贵、上学难、看病贵、社保水平低、农民失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极力解决的大事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时时记心间,处处为民生,常怀民生之情,多关注和保障改善民生,从而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华丽转身。

四、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

——推翻新的“三座大山”即“教育乱收费、医疗花费多、住房价格高”,使群众能读得起书、看得起 病、住得起房。时下大学学杂费之高令人咋舌,中小学乱收费犹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看一次普通感冒得花近百元,割一根阑尾需要3000元,生一个小孩需要4000元,并非虚构故事。一户农民刚脱贫,只要一人上大学或害大病,就马上返贫,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房价也好似断线的风筝,大约是成本价的若干倍。由于天价的住房与普通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不成比例,百姓无法安居。可是按七部委的房地产新政,房地产商有病,普通买卖房者吃药。如规定5%的营业税,不管是购房者还是自住者,不论是二年之内新买的商品房,还是已经入 住多年的集资房、房改房,也不论是50平方米还是100平方米,不论富裕的东南沿海,还是贫穷的中西部,一律征收。这种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搞得二手房市场一片萧条,这种宏观调控能持续多久。

——解决外语在教育、人事制度中高高在上、一票否决的问题,还外语本来定位,把广大莘莘学子、青少年、社会精英从外语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国当前的教育、人事制度把外语抬到了吓人的高度,不管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还是研究唐诗、宋词、甲骨文,不管专业能力,也不管对本职工作是否有帮助,只要升学、就业、评职称、考研、读博士,如果英语不合格就“没门”。以致每个适龄的中国人都在为外语而疯狂,好像学不学好外语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学习语言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语言环境,二是年龄。一个英国学生,从小到大,不需要费多大力气,英语即可掌握,因为用它交流、用它思维,不需要死记硬背。中国学生绝大多数没有这种环境和条件,要过关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对外语的要求不能绝对化。丁俊晖没有上学,打斯诺克台球,打出了世界冠军,田家英初中毕业却成为毛泽东满意的秘书,怎么能用外语衡量一个人。

——落实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统一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目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比全国其他省市特别是一些人口大省明显偏低。这是教育资源的显著分配不公。根据党的政策,国家每年拿出一定的招生指标,照顾老、少、边、穷地区,这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享受到良好义务教育资源的北京却得到降分录取照顾却令人匪夷所思。建议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或进入211工程的100所大学,实行统一出题、统一录取分数线。这样既能体现公平,也可保证大学新生的质量,还将维护北大、清华的声誉,彻底割断大学录取分数线与户口的脐带。

改善民生,要把加快建设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重要保障。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就要将五大基本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城镇各类职工,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到城乡所有居民,使更多农民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要建立群众利益保障机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有效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各级在实践上推动这项工作尽快提高水平。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首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根本举措,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只有在蛋糕做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公平分配一问题。只有整个社会的生产水平上升,才能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上升,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才有了物质基础。所以目前,我们仍然应当坚持基本的经济制度,让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体,调动各类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同时为了能让国家经济稳步发展,我们还应当尽力营造和平安定的国内和周边国际局势。

其次,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应当将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应当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政府应当把解决民生问题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实现就业难、教育不公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再次,应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停留在基本生活保障的水平上,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性的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要想切实保障民众的利益,必须要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从政府的资金投入,到相关机构设施的建立,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都必不可少。户籍制度本身的缺陷并不明显,然而从长久以来,我国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都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打破城乡的不平等就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并对配套的制度进行相关改革。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畅通表达。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从法律上赋予人们表达的权利;
其次,要拓展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渠道,把人民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渠道;
各级官员要深入实际了解民众疾苦,开展定期的访问,听取民众呼声,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切实把服务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实处。此外,要努力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民生水平随生产发展水平上升,保障社会多数人民的生活有稳步改善。也就是国家应当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
国家努力弥补市场的缺陷,监管市场,避免物价虚高、假冒伪劣产品上市等对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比如说修建基础设施、提供军队、警察、环境保护等服务,来保证全社会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上升。

最后还需要在社会营造和谐的氛围,不仅依靠政府,还要依靠社会中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主动做出贡献,回报社会,通过募捐等参与社会福利的方式,来提高全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深远,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切实把全面改善民生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各方面,贯穿于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邵明玉.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 常艳杰.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3] 黄展涛.中国民生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J].构建和谐社会,2007年第6期.

[4] 闫莉.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制度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5]朱寿桐主编.民生新闻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8.

【篇二】关于民生问题的感想

关于两会民生问题

最近,“两会”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更应该时时关注。“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并且今年更令人期待、关注。不仅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而且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代表委员肩负重任,努力为我们国家拿出迎接挑战的韬略、克服危机的良策,这也使得今年的两会格外令人关注和期待。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发展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政权能不能巩固。

从就业看,现在,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800万人,需要再就业的人员500多万人,而乡村需要转移的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它不是静态的1.5亿,而是动态的、持续的。

从收入分配看,尽管说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收入在上涨,但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是这几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社会保障看,像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老年人、残疾人的福利享受,等等很多只是形同虚设。特别这几年闹得比较凶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从教育看,它已经成为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够、义务教育的福利性保障不够、受教育的机会尚不公平等问题。

从物价和住房来看,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关于民生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时刻得关注。

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两会也是我们大学生最期待的,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很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者只有就业,才有资格参加第一次分配。如果失业,就等于少了一次参加分配的资格,而且通常第一次分配会比第二次分配得到的利益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报告》中很明确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
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
在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
还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要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次两会在教育问题上有一个突出的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关注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在教育成本激增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教育和经济两个重要国民领域的社会问题。因为面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这样一个背景,各个大公司纷纷裁员,新的人员都不大进入,大学毕业生还是要毕业的,没有办法说让他们延迟毕业,因此供需之间的矛盾就比较突出。但对于大学生,党和政府给予了极高的关怀和关注,因为觉得他们有生气,是有知识的一代,也是有抱负的一代,他们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愿意让他们挫伤这样一种实现.雄心壮志的激情,希望在就业方面给予他们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也希望这样一个群体不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是一个社会建设者的主力核动力。因此今年的两会,无论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从会后的讨论,以及各界出台的各种政策,大学生就业都是今年两会非常重要的或者说在教育问题上是摆在非常前面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家反映,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在聘用方面实在不敢轻率。危机困难面前,大学生应该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多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寻找问题的根结。随着高考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了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招生数量也逐年增加。学生总数成直线上升,然而我们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却与之成不协调比例增长,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学校享受不到应有的学习资源,最终成游离在校园的“真空地带”。很多老师想管也管不全,加之学生突然从高考的紧张状态释放到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没有一个合理的过渡过程,渐渐失去了自控、自律的能力。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加之缺乏有关部门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管,造成今天毕业生“就业难”的危机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难于上青天,而难在一种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完善,难在一种就业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难在一种就业机会的创造和把握。期待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来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大学生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政府及社会应对大学生择业就业难应有所作为。第一,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第二,应扩大毕业生入伍、研究生招生比例,这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为未来国家竞争力储备力量。第三,鼓励经济相对优越的毕业生到发达国家深造学习,学成归国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第四,鼓励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第五,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第六,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都在能人力资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用人单位要放低门槛,寻求真正可用之才。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在目前毕业生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把录用人才的门槛抬得过高,本来是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却要聘用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用人标准虚高,使得相当一部分人难找到工作,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因此,要动员用人单位改变用人观念,多注重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而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私企单位,为规避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责任,不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侵犯了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自己公共形象,进而造成大学生不愿意到这些单位就业,人为地促成了“就业难”。

高等院校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高校应根据整个经济环境来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从学生入学时起,高校就应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职业课程的指导,逐步进行职业规划,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导力度。

家庭要承担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责任。首先,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注意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并能及时给予指导,使孩子少走弯路,更快成长。其次,督促孩子毕业后尽快成功就业。再次,不要强求学生绝对专业对口就业。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学生喜欢,只要学生肯努力,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最后,家长要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流动越来越普遍,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整个社会充满了竞争,现在没有一包到底的“铁饭碗”,单位都实行合同制。毕业生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努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

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真诚的希望这能付诸实践,我们翘首以待中国越变越好。普遍受惠的时代已经过去,利益分割的时代已经到来;
单纯依靠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共同贫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促使全体国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时代已经到来;
边走边看的时代已经过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时代已经到来;
矫枉过正的时代已经过去,理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被动对外开放的时代已经过去,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并积极争取在国际上发挥大国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

【篇三】关于民生问题的感想

申论写作中解民生问题时可能用到的名言警句..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
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
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就:靠近。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冀:希望。敬:重视;
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辨:慧。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
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
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出自《礼记·学记》。逸:安逸;
轻松。庸:功劳。中华传统美德名言爱国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明志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持节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è)《题画·竹石》自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诚信
.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轻诺必寡信。——《老子》第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知耻
.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

推荐访问:感想 民生 关于民生问题感想 关于民生问题的感想 关于民生问题的感想50字

本文标题:2022年关于民生问题感想(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415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2年关于民生问题感想(全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